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非裔美國文學作品選讀 \/ 王玉括主編.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10
ISBN9787305237058
Ⅰ. ①非… Ⅱ. ①王… Ⅲ. ①美國黑人-文學作品研
究-高等學校-教材 Ⅳ. ①I712.06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54817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非裔美國文學作品選讀
主編王玉括
責任編輯董穎編輯熱線02583596997
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江蘇蘇中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875字數 308 千字
版次2020年10月第1版2020年10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37058
定價5500元
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 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前言
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非裔美國文學不斷壯大,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傳記家,以及享譽世界的學者與社會活動家,許多名篇佳作也成為美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諾頓美國文學選集》與《諾頓文學理論與批評選集》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許多高校開始設置“黑人研究”項目,進一步推動了非裔美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深入。
20世紀以來,我國始終關注非裔美國文化及文學的發展。20世紀初,林紓翻譯的《黑奴籲天錄》在中國社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黑奴湯姆叔叔成為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中國人反觀自身的一麵鏡子。長期以來,美國黑人文學是中國學術界關注、借鑒的重要對象。20世紀30年代,休斯訪華推動了中國社會對非裔美國文學作家作品的介紹與翻譯。40年代,我國幾乎與美國同步介紹賴特的新作,可謂新的例證。1949年至1979年間,我國學術界始終關注美國黑人文學的戰鬥功能及其對揭露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問題所發揮的作用,翻譯、介紹了休斯、賴特等進步作家或具有左翼傾向的非裔美國文學作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術界繼續重視非裔美國文學的現實主義特征及其認知功能,也越來越重視非裔美國文學的美學價值與文化意義,許多碩士、博士論文以非裔美國文學為研究對象;國內許多重要的外國文學研究期刊也以相當大的篇幅介紹非裔美國文學研究動態與趨勢;許多著名高校開設非裔美國文學或非裔美國重要作家專題研討課,並向全校的素質類拓展課方向發展。
為更好地建設特色鮮明的英語專業,更好地服務於全校的綜合素質類課程,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集中文學方向的精銳力量,結合兄弟高校優秀師資,編寫國內第一部非裔美國文學作品選讀教材。
本教材涵蓋非裔美國文學的主要文類:小說、自傳、戲劇與詩歌,積極借鑒美國高校同類課程選材的原則與方法,重點選取非裔美國文學代表作家與作品,並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需要,配以作家簡介、作品簡介與選讀賞析等,輔之以注釋與思考題,注重培養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為豐富中華文化建設提供他山之石與借鑒之鏡。
王玉括
2020年10月於南京仙林
目錄
非裔美國文學簡介1
第一單元非裔美國詩歌1
非裔美國詩歌簡介1
1. 《巴爾斯之戰》1
2. 《致劍橋大學》2
3. 《我們帶著麵具》3
4. 《從容赴死》4
5. 《黑人說河》5
6. 《我們真酷》5
7. 《黑人藝術》6
8. 《大衛·沃克》7
9. 《伴字典而眠》9
10. 《黑白通婚》9
第二單元非裔美國戲劇11
非裔美國戲劇簡介11
1. 《陽光下的幹葡萄》12
2. 《荷蘭人》30
3. 《柵欄》46
第三單元非裔美國小說59
非裔美國小說簡介59
1. 《他們眼望上蒼》60
2. 《看不見的人》73
3. 《紫色》93
4. 《寵兒》102
5. 《抹除》116
6. 《已知世界》127
第四單元非裔美國自傳146
非裔美國自傳簡介146
1. 《艾奎亞諾的傳奇人生》147
2. 《道格拉斯自述》166
3. 《女奴生平》189
4. 《從奴役中奮起》212
5. 《大海》222
6. 《黑孩子》232
7. 《馬爾科姆·艾克斯自傳》252
8. 《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268
9. 《兄弟與看護人》274
參考書目287
Contents
A Brief Survey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1
Unit OneAfrican American Poetry1
Introduction1
1. Bars Fight1
2. To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NewEngland2
3. We Wear the Mask3
4. If We Must Die4
5. 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s5
6. We Real Cool5
7. Black Art6
8. David Walker7
9. Sleeping with the Dictionary9
10. Miscegenation9
Unit TwoAfrican American Drama11
Introduction11
1. A Raisin in the Sun12
2. Dutchman30
3. Fences46
Unit ThreeAfrican American Fiction59
Introduction59
1.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60
2. Invisible Man73
3. The Color Purple93
4. Beloved102
5. Erasure116
6. The Known World127
Unit FourAfrican American Autobiography146
Introduction146
1. Interesting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Olaudah Equiano147
2.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166
3. 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189
4. Up from Slavery212
5. The Big Sea222
6. Black Boy232
7.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252
8. 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268
9. Brothers and Keepers274
參考書目287
非裔美國文學簡介
非裔美國文學(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是指由非洲人後裔在美國以英語創作的文學作品。作為美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非裔美國文學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產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品,在書寫自身文化傳統的過程中,秉承對自由、公正、平等、獨立等美國主流價值觀的追求、質疑與堅守,為美國文化的多樣性乃至世界流散文學與文化研究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據記載,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踏上美國的土地,之後的非洲奴隸貿易為北美大陸輸送了大量黑奴,19世紀上半葉,美國南方種植園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引發大規模的奴隸買賣,並製定了許多限製奴隸人身自由、剝奪他們受教育機會的法令法規。遠離故土的非洲黑人不僅失去與自己文化傳統的聯係,被黑色大西洋無情地隔開,而且在文化傳統方麵被連根拔起,因此,黑人的書麵文學創作與作品出版相對較晚。目前能夠確定的由非裔美國人創作的散文作品最早發表於1760年,最早的詩歌作品是露西·泰莉(Lucy Terry)於1746年創作的《巴爾斯之戰》(“Bars Fight”),哈蒙(Jupiter Hammon)的第一首詩歌《夜思》(“An Evening Thought: Salvation by Christ With Penitential Cries”)出版於1760年。但是學術界普遍認為,惠特莉(Phillis Wheatley)創作出版的《關於宗教、道德諸主題的詩歌》(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 Religious and Moral, 1773)是非裔美國文學的開始,開創了非裔美國文學(與批評)傳統,也開啟了黑人女性文學傳統。
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末出現的大量奴隸敘事作品為非裔美國文學傳統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1865年內戰結束前的奴隸敘事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和兩種主要類型,以19世紀30年代為分界點。第一部美國奴隸敘事《布裏頓·哈蒙:一位黑人的驚世苦難與離奇拯救》(Narrative of the Uncommon Sufferings, and Surprising Deliverance of Briton Hammon, a Negro Man)於1760年在波士頓出版,之後出版的奴隸敘事作品分別由葛洛尼韶(James Gronniosaw)、馬蘭特(John Marrant)、庫高諾(Ottobah Cugoano)、艾奎亞諾(Olaudah Equiano)及傑伊(John Jea)所撰寫。其中尤以《艾奎亞諾的傳奇人生》(The Interesting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Olaudah Equiano)最具代表性,是19世紀美國奴隸敘事的原型,為後來的奴隸敘事奠定了重要基礎。1845年出版的道格拉斯的《弗裏德裏克·道格拉斯:一個美國黑人奴隸的生平自述》(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an American Slave)是奴隸敘事的典型代表,成為衡量其他奴隸敘事的標準文本,作品以“我出生於某地”開始,描寫殘酷的男主人、女主人或監工經常鞭打奴隸;此外,也記錄了奴隸學習讀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遭遇的挫折與障礙,揭露號稱“基督徒”的奴隸主的偽善;奴隸敘事中不可或缺的是描繪奴隸的逃亡,以及獵奴隊與獵狗緊追其後的追捕等;最後敘述奴隸成功逃往北方的喜悅,取個新的姓氏,作為自由人獲得一種合適的新的社會身份,然後對奴隸製進行反思等。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學習讀寫,掌握讀寫能力;敢於反抗奴役,並成功逃亡;特別強調個體的自我再現。
19世紀30年代之前以艾奎亞諾為代表的奴隸敘事並非僅僅局限於美國本土,而是在更加廣闊的大西洋區域的曆史背景下進行,敘述者在非洲、歐洲與美洲活動;以道格拉斯為代表的第二階段的奴隸敘事作品,主要揭露美國南方奴隸製的罪惡,配合廢奴運動,呼籲白人讀者的同情與支持。1865年內戰結束前,美國出版了87部奴隸敘事的書或小冊子,平均每年1.3部;1866至1901間,出版了54部前奴隸的敘事作品,平均每年1.5部。
非裔美國女性也積極參與奴隸敘事的書寫,發展、豐富了奴隸敘事創作與研究中的性別維度。普林斯(Mary Prince)是第一位發表奴隸敘事的女性,於1831年出版《瑪麗·普林斯的生平》(The History of Mary Prince),徹底改變了奴隸敘事這一文類中的男性視角,不僅揭露黑人女奴遭受的性虐待與性剝削,而且強調黑人女性對待孩子與家庭的自然情感。雅各布斯(Harriet Jacobs)的《女奴生平》(Incident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 1861)借鑒感傷小說模式,修改了艾奎亞諾與道格拉斯這兩位著名黑人男性作家的奴隸敘事模式,直接麵向女性(包括白人女性)讀者進行創作,與她所繼承的男性文學傳統拉開距離,把奴隸敘事推向高潮。
除奴隸敘事之外,19世紀的其他重要非裔美國作家與作品還包括內戰前沃克(David Walker)鼓勵讀者反對奴役、反對奴隸製的小冊子《呼籲》(An Appeal to the Coloured Citizens of the World, 1829),較早體現了黑人民族主義的思想,布朗(William Wells Brown)的第一部非裔美國小說《科洛泰爾》(Clotel; or, The Presidents Daughter, 1853)和第一部非裔美國戲劇《逃往自由》(The Escape; or, A Leap for Freedom, 1858),1859年,德萊尼(Martin R. Delany)發表《美國小屋》(Blake; or The Huts of America),同年出現非裔美國女作家哈珀(Frances Ellen Watkins Harper)的短篇小說和威爾遜(Harriet E. Wilson)的長篇小說《我們的黑鬼》(Our Nig; or, Sketches from the Life of a Free Black)。19世紀末的重要非裔美國作家有獲得全國認可與國際聲譽的鄧巴(Paul Dunbar),他以方言詩為時人所知,以及探索內戰後美國南方複雜的種族與社會身份的切斯納特(Charles Chesnutt)等,鄧巴對非裔美國民俗與方言的使用,對後來的非裔美國作家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