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BHDDG260mm,DK185mmD〗〖BHDDG7mm,WKZQ0W〗〖SQ0〗〖HT6CQ〗南京開卷: 〖HTK〗《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三校樣〓成品尺寸: 185mm×260mm〓38字×38行〖JY〗B09溪〖HT〗〖ST〗〖ST〗〖WT〗〖HJ〗〖BG)W〗〖HT12.5F〗“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HT〗〖SD+35mm〗〖JZ〗〖HT30.XBS〗〖STHZ〗〖WTHZ〗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CS〗〖HT〗〖STBZ〗〖WTBZ〗〖CS〗〖CSX〗〖HJ0〗〖KH+15mmD〗〖HJ〗〖JZ〗〖HT14.K〗仇成群〓胡天雲〓〖HTH〗主編〖HT〗〖HJ0〗〖KH+20mmD〗〖HJ〗〖BG(!〗〖BHDFG4,FK60mmF〗〖HT4”DBS〗〖STHZ〗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HT〗〖ST〗〖BHDG2,FK15mm,K15mm。3F〗出版社南大序號〖BH〗校〓次〓校份數〖BH〗錄〓入〓文件名〖BH〗組〓版周總頁碼〖BH〗圖〓片圖數〖BH〗校〓對版式〖BHDG2,FK30mm,KZQF〗送校日期〖BH〗聯係電話〖ST4HZ〗〖CS%0,0,0,60〗85992128〖ST〗〖CS〗〖BHDG4,FK60mmZQF〗〖HT6K〗〖HJ*2〗〓〓您對稿件的要求、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生產責任人孫誌洋聯係(13813855199)。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BG)F〗〖HT〗〖HJ〗〖JZ〗〖HT14.SS〗南京大學出版社〖HT〗〖HJ〗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 \/ 仇成群, 胡天雲主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8

ISBN 9787305231339 Ⅰ. ①新…Ⅱ. ①仇… ②胡…Ⅲ. ①新能源-汽車

-高等學校-教材Ⅳ. ①U469.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37324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 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

主編仇成群胡天雲

責任編輯劉飛編輯熱線02583597482照排南京開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印刷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0.75字數 255千

版次2020年8月第1版2020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1339定價3200元

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參考文獻〖ZZ(Z,0.5mm〗〓〖FK(W1。8mm〗〖HT43.〗〖CS%0,0,0,70〗〓〖CS〗〖HT20.〗〖HJ0〗〖HT2.〗〖KH+5mm〗〓〖HT〗〖HJ〗〖FK)〗〓〖ZZ)〗前言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在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不得不麵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減少的問題,而汽車作為人類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汽車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汙染物及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全球大氣汙染中的貢獻率位居前列。因此,如何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就成為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麵對的重要課題和挑戰。一場新的能源革命正在進行,以清潔、環境友好和可再生利用為主的新能源體係取代過去的高汙染、高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體係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必然選擇。

新能源技術在汽車產業使用和推廣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並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組織紛紛出台了一係列技術規範、標準和政策來鼓勵、引導各團隊發展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促進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各主要汽車生產企業也推出了一係列具有先進技術含量和低汙染物排放的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和純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與傳統汽車相比,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可以有效地降低汙染物的排放,實現低排放和零排放。可以預見,隨著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及其表現出的巨大市場潛力,在電動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維護等方麵將會出現大量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立了相關專業,並出版了相關的教材。但現有教材存在側重麵單一、理論敘述過多、實踐環節和培訓內容較少的問題,難以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書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運行和維護技術為重點,通過對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直流和交流配電係統、監控係統、計量計費係統、電動汽車充電機的功能和應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係統的管理和維護、充電設施的管理和運行等幾大方麵的介紹和闡述,全麵介紹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各組成係統的概念、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和設備選擇、保養和維護及注意事項、電池組管理和維護的工作內容及流程等。書中內容講解力求簡明清晰,通俗易懂,為相關專業學生和培訓人員提供更為全麵和專業的知識及實踐應用參考。

新能源汽車技術涉及諸多學科的基礎知識,本書具有以下兩大編寫特色:一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從最基礎的知識講起,以講清楚知識點為原則,盡量避免繁雜的理論公式推導;二是注重介紹各種技術研究發展前沿的信息,了解各類技術的研究現狀和創新創業發展方向。

新能源汽車代表了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是未來世界汽車產業的製高點,世界各主要國家和汽車製造廠商的共同戰略選擇。中國汽車產銷售量已連續十年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亦是逐年顯著增長。本書可作為機械、電子、電氣、交通運輸、工業設計和新能源等諸多工程類本科創新創業的首選教材,亦可作為市場營銷、商務管理和社會學等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的教材。本教材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新型創新創業思維方式可為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教師提供參考。

本教材由鹽城師範學院仇成群副教授、胡天雲高級工程師擔任主編。本書共分為7章,其中仇成群編寫第1—4章;胡天雲、沈法華、趙廣成、陳昌彥編寫第5章;周殿鳳、王榮、尤源、劉衛衛、朱成雲、童巧英、陸建華、卞月根編寫第6章;徐峰華、朱瑞、張帥、李嘉雯、魏明露、趙世強、楊星茹、張慧、周葉洋、王國鵬編寫第7章,最後由仇成群、胡天雲總纂定稿。本書的編寫先後得到許多院校、企業、單位和教師們的幫助和支持,謹此表示感謝,編寫中也參閱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書籍和文獻資料,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由於編寫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行、師生和讀者批評斧正。

編者2020年6月

energy〓EnergyMODEL〓Model通訊〓通信〖BG(!〗〖BHDDG260mm,DK185mmD〗〖BHDDG7mm,WKZQ0W〗〖SQ0〗〖HT6CQ〗南京開卷: 〖HTK〗《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三校樣〓成品尺寸: 185mm×260mm〓38字×38行〖JY〗B09溪〖HT〗〖ST〗〖ST〗〖WT〗〖HJ〗〖BG)W〗〖MD(1〗〖HTH〗〖JY。〗〖MD)〗〖MD(2〗〖HTSS〗〖JY。〗〖MD)〗〖MD(3〗〖HTK〗〖JY。〗〖MD)〗〖MD(4〗〖HTF〗〖JY。〗〖MD)〗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基礎第1章緒論第1章緒論宇宙大爆炸觀點認為:宇宙是在大約137億年前,由一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地膨脹與繁衍達到今天的狀態。實際上,不管人類如何假設、推斷與驗證,茫茫廣宇就在那裏無始無終、無邊無際地自然存在和演化著。銀河係在廣袤宇宙空間中微不足道,太陽係隻是銀河係中的滄海一粟,地球的體積是太陽的一百三十萬分之一,我們所在的地球與整個宇宙相比,小得出奇,如同太平洋上的一粒灰塵。自然先於人類而存在,人類僅是地球上千萬種生物之一。人類本身不僅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而且是自然界進化的客觀產物。當具有自我意識思維與主觀能動性的人類誕生之後,人類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界以及整個宇宙進行認識、利用,以造福自身。

當今國家之間的發展競爭,越來越轉向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科技的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中國有四大發明,工業革命卻沒有發端於中國?為什麼近代自然科學起源於西歐,而不是中國或者其他文明?我國科學家錢學森生前也多次提到:“為什麼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400年前的今天,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向世人莊嚴宣告:凡不應用新良方者,必將遇到新的邪惡,因為時間是偉大的創新者。

1.1認識創新

1.1.1創新的來曆與定義

1創新的來曆

“創新”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後妃傳》中,意思是創立或創造新東西。新華詞典中解釋:“創新是拋棄舊的,創立新的。其實,對舊的不完全是拋棄,更確切的應是揚棄。”創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起源於拉丁語,它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

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形成於20世紀。著名的創新學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他從經濟的角度提出了創新,認為創新是一種生產函數,實現從未有過的組合。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創新是有係統地拋棄昨天,有係統地尋求創新機會,在市場的薄弱之處尋找機會,在新知識的萌芽期尋找機會,在市場的需求和短缺中尋找機會。因此,我們應以企業家的精神組織企業的創新活動。

2創新的定義

創新是指人類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的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其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與動物相比,人手比不上老虎的利爪;人眼比不上鷹的銳利;人腿跑不過麋鹿與馬;遊泳不如魚;夜視不如貓;嗅覺不如狗;繁殖不如昆蟲;人耳聽不到許多小動物都能感知的超聲波……因此,人類如果隻依靠這些平常的器官,不用說征服自然,就是人類自身的生存,也會出現很大的困難。但人類卻憑自己的力量征服自然,戰勝了其他的一切物種,為自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人類的神奇力量並非來自肢體器官,而是來自人腦所獨有的創新思維能力。人類不斷創新,挖一個陷阱,在其口上蓋些茅草,最凶猛的野獸便束手就擒;人類造出了許多與動物具有特異性的某部分器官相同功能的機器;人類在頭腦中設計出千萬種自然界並不存在的奇妙玩意,並將此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正是創新能力讓人從食物鏈中間的位置躍升到頂端。

究竟是什麼啟動了人類的原始靈性,開啟了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思索的大門?馬克思說:“自然界沒有創造出任何機器,沒有製造出機床、鐵路、電報、走錠精紡機等。它們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變成了人類意誌駕馭自然的器官或人類在自然界活動的器官的自然物質,是物化的知識力量。”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推動人類發展的原動力是深隱在人類大腦這塊因自然因素與內在需求相結合而導致高度複雜的自然物質之中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科學家們都毫無疑問地讚同這一說法:人類屬於動物王國中的靈長目;同屬於靈長目的還有猩猩、猴子及類人猿。好幾個研究領域都為這一說法提供了大量證據。解剖學家發現,從總體來看,人類與其他高級動物在骨骼、肌肉和器官構造方麵,有不少相似之處。胚胎學家注意到,人類的胚胎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顯示出某些低等生物的特征。例如,胚胎十個月時有半圓形的鰓,胚胎兩個月時出現發育不全的尾巴。人類學家指出,對人類化石的研究證明,人類是由普通的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其他科學家也發現了許多可表明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的聯係的類似跡象。例如,猿類血液的化學成分和人類的極其相似;猿類和人類身上有共同的寄生物;猿類和人類學習的方式也很相似。原始人中出現最早的是現已絕種的靈長類。一般認為,它們最早出現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熱帶草原上,距今約250萬年。不過,最近在埃塞俄比亞南部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一日期還可往前推,推至距今約400萬年。這種靈長類的骨盆和腿與現代人極為相似,隻是其腦容量隻有人類的三分之一,幾乎還不及現存的類人猿的腦容量大。對處於這種發展水平的靈長類來說,非洲大草原是很理想的環境,那裏氣候溫和,即使缺衣少穿,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而且,遼闊的大草原與茂密的森林和荒涼的沙漠不同,那裏有水源,也有可供食用的動植物。因此,盡管更新式靈長類動物的工具很簡單(隻是一端尖銳、一端厚鈍的石器,但它們的食物卻很豐富,有蛋、蟹、龜、鳥和兔、鼠之類的齧齒動物,還有小羚羊)。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曾經的科技文化領先於世界各國。早在5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已經發明了很多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具有智慧的技術,比如說前麵提到的絲綢,在今天仍然沒有被任何一種其他的紡織品取代;比如漆器,能夠使很多器物的表麵被漆防護,使得我們的生活用品,包括我們的餐具更加衛生。《韓非子·十過篇》曾說:“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流漆墨其上,舜禪天下,而傳之於禹。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朱畫其內。”還有直到今天還使用的針灸技術。“麻沸散”的發明,使接受手術的病人不再痛苦。《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他們或者用於戰爭,或者用於暗殺等,真正用於動手術治病的卻沒有。華佗總結了這方麵的經驗,又觀察了人醉酒時的沉睡狀態,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範圍。我國至少有4 000年的鑄造史,較早掌握了鑄造技術,如夏朝的鑄銅、周朝的鑄鐵。有實物證據的時間至少是在公元前512年,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液態生鐵冶煉技術,用極其聰明的辦法使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變成鐵,並且直接鑄造成為鐵器。這項發明解決了困擾人類千年之久的難題,鐵器能夠以非常廉價的方式批量生產,使得人類工具的變革真正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使鐵成為廉價的、通用的、大眾能夠使用的工具和武器,促進了世界範圍內金屬工具和兵器的更新,使人類迅速進入鐵器時代。

如圖1.1所示為西漢時期的銅齒輪,可傳遞較大的力,現存中國博物館。

1878年安德烈·雪鐵龍(Andre Citroen)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個珠寶生意人,母親是波蘭人。嚴格來說,安德烈是個孤兒,因為當他6歲的時候,父親生意失敗自刎,隨後母親也死於傷病。父母雙亡讓安德烈很早便學會獨立,同時年幼的安德烈對機械方麵表現出極為濃烈的興趣。

1900年,血氣方剛的安德烈馬上便要從巴黎的理工大學畢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前往波蘭探訪外婆,無意中發現一家專門生產傳動齒輪的工廠裏麵陳列著人字形齒輪。如圖1.2所示,對機械無比熟悉的安德烈,憑著敏銳的觸覺一看便知這種特殊的齒輪比普通齒輪有更多可發揚光大的發掘潛力,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買斷該人字齒輪的發明專利。1912年安德烈開始用人字形齒輪作為雪鐵龍公司的商標。

圖1.1西漢時期的銅齒輪

圖1.2人字齒輪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鑄造於戰國時代的曾侯乙編鍾得以重見天日。這從世界音樂史、科技史、冶鑄史的角度來看,都產生了最高級別的震撼力。那一天,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雷達修理所擴建營房,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距80厘米,隻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複存在。1978年5月22日淩晨5時,墓室積水抽幹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鍾露出了它的真麵目:重達2 567千克的65個大小編鍾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加上橫梁、立柱等構件,用銅量達5噸之多,這在世界樂器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圖1.3所示。

圖1.3曾侯乙編鍾

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鍾,但它們都沒有成為樂器。這是因為,這些鍾的截麵是正圓形的,聲音持續時間太長。唯獨中國的編鍾,它的截麵像兩片瓦合在一起,鍾體扁圓,邊角有棱,聲音的衰減較快,所以能編列成組,作為旋律樂器使用。更神奇的是,曾侯乙墓編鍾的每一個編鍾都能發出兩個不同音高的音,這就是過去一直不為人所知的“雙音鍾”。曾侯乙墓編鍾無可辯駁地證明,在2 500年前,中國已經有了七聲音階,有絕對高音的概念,有旋宮轉調的能力。編鍾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鍾的鍾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鍾體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鍾有重要的影響。青銅是一種合金,主要成分是銅,又加進了少量的錫和鉛,各種金屬成分的微妙的比例變化,對鍾的聲學性能、機械性能有重大的影響。青銅中錫含量的增加,能提高青銅的硬度。但含量過高,青銅就會變脆,不耐敲擊。銅中加鉛,可降低熔點,增加青銅熔鑄時的流動性,還可以減弱因加錫導致的脆性,使所鑄的鍾可承受長時間敲擊。但是,含鉛量過高,鍾的音色又會幹澀無韻。而曾侯乙編鍾裏,銅、錫、鉛的含量達到了最合理的比例,可見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對合金成分與樂鍾性能的關係有精確的認識,正因為如此,鑄出的鍾才音色優美,經久耐用。如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瓷器取代了陶器,為人類抹去了石器時代留下的最後一道痕跡,成為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品。

公元前300年,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深井鑽探技術,使人類能夠獲取深藏在地下的財富。直到17世紀,歐洲人才從一個荷蘭商人口中得知中國的這種鑽井技術。1859年,德裏克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用中國的竹纜懸吊鐵錘苗岩石的辦法鑽出第一口油井,他是從在美國修築鐵路的中國勞工那裏知道這種技術的。

公元前3世紀,中國在水利工程技術方麵出現一個重大發明,這就是有名的靈渠。靈渠把湘江水通過壩引到漓江去,這需要不斷地提高水位。這個時候出現了最早的船閘技術,在當時叫鬥門。這項技術使得日後人們在大江大河上築壩的時候,不再截斷航運交通,對世界的水利工程和交通運輸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此外,我國古代還發明了指南車(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具有能自動離合的齒輪係裝置的車輛)、銅壺滴漏(自動計時裝置)、計裏鼓車、地動儀、水碾等裝置。但是,中國沒有成為近代科學的故鄉。12世紀,北宋張擇端以高超的技藝完成了《清明上河圖》。當我們仔細欣賞這件稀世瑰寶時,會驚異地發現,畫中描繪的房屋、橋梁、船舶、車輛日用品和生產工具與20世紀50年代中國許多地方的情景幾乎完全相同。800年來,中國人的生存方式沒有太大變化。從15世紀開始,中國明顯地落後了,當世界進入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之時,中國發明家沒有入圍。1640年,中國和英國勞動生產率相近,約為1∶1。1840年,當英國完成產業革命,在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刻,中國和英國勞動生產率之比為1∶108。這正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的深層次原因,是以傳統農業、手工業為基礎的落後生產力同以先進技術發明為基礎的生產力之間不對稱的較量。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時,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而我們展出的是純銀打製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等,這就是時代的差距。

中外曆史證明,隻有開放,才能使國家獲得多方麵的新信息,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創造出新的科技成果。西方的科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基礎上迅猛發展起來的。唐代社會各個方麵都洋溢著一種開放的廣闊氣象,它吸納外來文明,傳播自己的文明,完全是一種剛健的形態,使大唐文化有著世界性的地位和影響。唐代與東亞、西亞各國交往的空前盛況在各種史書中記載得十分詳盡豐富。唐代文化對日、韓影響極大。它的傳遞起源於日、韓主動的“要求”,它們主動派遣留學生,主動搬用唐律法、製度、生活模式,甚至文字。但中國曆史上的大部分統治者,實行嚴密封閉的“愚民政策”。行政封閉和思想禁個使中國與國外缺乏信息交流,中國人信息不靈通,與外界交流少,思維方式處於長期封閉的狀態,中國科技落後就不可避免了。

近代以來,西方一些國家之所以發展迅速,成為強國,就是因為他們通過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等思想運動,使人們從封建專製和神學統治中解放出來,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為創新、為人類智慧和才能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曆史進入了新的一頁,在經曆了18世紀末的運輸和機械化生產革命、19世紀末大規模生產的電氣革命,以及20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革命之後,人類發明了互聯網,全球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首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製造2025規劃”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碰撞,是機遇也是挑戰。2016年,達沃斯論壇創始人施瓦布表示,中國應注重創新,“我發現,中國也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把握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所需要的一些方麵,包括建立創業型和創新型經濟等。”能夠抓住此次全新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機遇,中國就會是明天的贏家。

總之,縱觀人類的進步史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不難發現,生機勃勃的發展時期總是充滿人文科學和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和進步總是伴隨著創新而存在。美國《創新爆炸》一書認為,當今世界一切經濟價值、經濟增長和經濟戰略實力均源於創新。哪一個民族和國家善於創新,哪個民族和國家就會發展、會強大;反之,死氣沉沉,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就要落後、挨打。哪一個民族和國家在某一時期善於創新,這個時期就發展、就強大;反之,哪個時期它自滿、僵化、教條,創新能力就會衰退,就會走向落後。

1.1.2創新的特征

創新是由人、新成果、實施過程、更高效益四個要素構成的綜合過程,是創新主體為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創造性的活動,它的特征有以下幾個:

1明確性

人類的創新活動是一種有特定目的的生產實踐。比如,科學家進行納米材料的研究,目的在於發現納米世界的奧秘,提高認識納米材料性能的能力,促進材料工業的發展,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

一個產品的創新要以顧客需求為目的。隻有始終把自己的服務對象——顧客的需求和市場的需要作為企業創新的終極目標,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想方設法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能夠為顧客帶來更多方便、更多價值、更高效率,這樣的創新才有生命力。這才是企業創新的正確方向,也是企業成就百年基業、超越競爭對手的不二“法寶”。例如,在一個小飯館吃飯時,見到該飯館飲水機上的純淨水桶是一個中間帶著橢圓形手柄、容積較通常笨重的純淨水桶小許多的“迷你型”水桶。這種頗具人性化的創新設計,不但小巧、新穎、別致,更重要的是有利於人們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等力氣不大的人更方便、安全地將其放在飲水機上使用。又如,德國一家企業申請了一項可以自動“增長”的童鞋的發明專利,這種鞋子最長可以增長2厘米,並且價格與普通鞋子相差無幾。這項頗具創新性的鞋子,有效緩解了小孩子腳長得快與鞋子壽命長的矛盾。

2價值取向性

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是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對客體所做的評價。創新的目的性使創新活動必然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創新活動的成果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越大,其價值越大。一般說來,有社會價值的成果,將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如倫琴射線與X光透視等。

3綜合新穎性

新穎性,簡單的理解就是“前所未有”。用新穎性來判斷勞動成果是否是創新成果時有如下兩種情況:

(1)主體能產生出前所未有的成果的特點。科學史上的原創性成果,大多屬於這一類。這是真正高水平的創新。

(2)創新主體能產生出相對於另外的創新主體來說是新思想的特點。例如,相對於現實的個人來說,隻要他產生的設想和成果是自身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時又不是按照書本或別人教的方法產生的,而是自己獨立思考或研究成功的成果,就算是相對新穎的創新兩者沒有明顯的界線。照相機的發明者愛德華·蘭德說:“一個人若能達到發明或思考對自己來說是新的東西,那麼就可以說他完成了一項創造性行為”;杜威說:“一個三歲的兒童發現他能用積木做什麼事情,或者一個六歲的兒童發現他能夠把五分錢和五分錢加起來為什麼成果,即使世界上人人都知道這種事情,他也是一個發明家。”

4高風險性

技術創新活動涉及許多相關環節和眾多影響因素,從而使得創新的結果呈現隨機性,這意味著技術創新帶有較大的風險性。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曾經斷言,美國的每十個專利中,隻一個能變成創新。事實上,許多企業的產品開發成功率往往都較小,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企業產品開發成功率也隻有20%—30%。

技術創新之所以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是因為技術創新需要相應的投入,而且這種投入不隻局限於技術的研究開發階段,還可能延伸到生產經營管理階段和市場營銷階段,如投生產設備、培訓生產工人、開辟營銷網絡等。這些投入能否順利實現價值補償,則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既有來自技術本身的不確定性,也有來自市場、社會、政治等方麵的不確性,這就可能使技術創新的投入難以得到回報。

高新技術行業裏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高端的設備流水線,而是知識產權。我國許多高科技的行業,雖然產值相當大,但是利潤相當低,而且主要核心技術不在企業手裏。在芯片等幾個行業,國內企業就是組裝,組裝以後再銷售出去。如計算機,我們一台計算機可能僅賺6個蘋果的錢;許多芭比娃娃幾十美元,整個是在國內做的,而我們的企業卻可能隻賺3毛錢;國內的服裝產業裏80%的服裝是貼牌生產的,外國品牌一紙合同就賺了百分之幾十的利潤,而我們的企業隻賺幾元錢;中國2億人打工,但隻是製造業的人海戰術,產值隻占世界製造業的百分之幾,而美國是1 000萬人打工,產值卻占了世界的20%。

1.1.3創新的基本原理

1創新是人腦的一種機能和屬性——與生俱來

大腦是創新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現象或者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等都是人腦的一種基本功能,是與人類自身進化而同步形成的客觀天賦。

2創新是人類自身的本質屬性——人人皆有

創新是人的本性,創新是人類的本質,創新是人類與自然交互影響中形成的一種自然稟賦。創新無處不在,無人不有,無時不有。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人人都是普羅米修斯。

3創新是可以被某種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訓引發的一種潛在的心理品質——潛力巨大人的潛在創新能力一旦被某種因素激活或教育引導,都可能導致巨大創新能量的發揮。

唐朝詩人盧綸在《塞下曲》中這樣描寫李廣將軍:“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典故是這樣的:遠遠看去煙霧繚繞,一隻老虎向李廣他們撲來,李廣開弓放箭,射向老虎,過了一會兒,其他人上前察看,這哪是老虎啊!是一塊石頭,一箭過去已把石頭射成兩半,大家都驚呆了!回去後到處傳,有的人不相信,再讓李廣射石頭,結果1箭、2箭……20箭,石頭依然射不開。這個典故說明危機可以激發創造力。

1.1.4思維創新法則

GenCell發明液氨燃料電池;H2Energy Now提出可以利用無線電波將水中的氫分離出來單獨放置;NrgStorEdge開發氫能車輛儲能技術;ElectriqGlobal開發出了電池和壓縮氫氣的經濟型替代品……這些例子,無一不啟示我們要敢於創造,勇於創新。著名管理學者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感慨道:我們有可能就此迷失在一場巨大而複雜的變局中……如何透過局部把握整體?如何在動態中保持平衡?如何在混沌的世紀中超越常規發展創新?

圖1.4思維創新

任何事物,不可能與世間萬物沒有任何聯係、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來到這個世界;它的存在、發展與消亡也不可能孤立地、靜悄悄地進行。它總是在一個或小或大、或簡單或複雜的係統中存在與發展。

係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相結合的有機整體,係統的整體不等於其局部的簡單相加。係統思維是在考慮解決某問題時,不是把它當作一個孤立、分割的問題來處理,而是當作一個有機關聯的係統來處理,從係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係統和環境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係統思維能極大地簡化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給我們帶來整體觀。通過學習係統思維,人們可以認識到以往看似截然不同的事物其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它們的背後,在更深的層次上,它們有著統一的模式結構——係統。用係統的思維視角去認識事物和分析問題,以往那種讓人眼花繚亂、不可捉攬的複雜思維圖景,可以在瞬間變得井然有序、簡潔清晰。係統思維創新有如下九大法則。

1整體法則

戰國時期屍佼所著的《屍子》說:“見驥一毛,不知其狀;見畫一色,不知其美。”意思就是,見到馬身上的一根毛,不能知道它長得什麼樣,見到麵中的一點色塊,不能知曉麵的美麗。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從局部來看,而應該從整體上來把握。

圖1.5《屍子》

整體法則即從整體出發,把思考對象看作由若幹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從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整體與環境的相互聯係和作用中認識事物或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係統思維方式的整體性由客觀事物的整體性所決定,整體性是係統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

整體性法則是係統方法的首要原則。它把研究對象視為有機整體,探索其組成、結構、功能及運動變化的規律性。它要求我們無論是認識、研究、控製自然對象,還是設計製造人工係統,都必須從係統的整體出發,探索係統內外環境中和內外環境間的辯證關係。整體性對於任何一個係統來說,都是相對穩固的本質特征。我們身體的細胞大約每隔七年就要全部更換一遍,但我們依然故我:保持這同一性的因素不是細胞和個人,而是身體的整體性,正是整體性,告訴了我們係統為什麼存在著。所以,整體性是運用一般係統方法最根本的原則。

圖1.6巴爾紮克像

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目前,一些小煤窯、小化工等“五小”企業,生產工藝落後、管理混亂、資源利用率低、能耗高、事故多。其發展是以汙染環境、影響生態、浪費資源和高能耗為代價的是一種“飲鴆止渴”或“竭澤而漁”的發展模式,對社會經濟與行業係統的利益與發展極具破壞性,是對係統功能的抵減。隻有堅決關閉這些“五小”企業,才有利於係統整體功能的發揮和可持續發展,才符合科學發展觀。

巴爾紮克像(圖1.6)由雕塑家羅丹曆時7年創作,它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確是雕塑藝術的珍品。可這位大師的巴爾紮克塑像卻沒有手臂,這是什麼原因呢?那天,羅丹很高興地把他的幾個學生叫來,叫他們欣賞剛剛做完的巴爾紮克紀念像,呈現在學生們眼前的巴爾紮克披著寬大的睡袍,雙手交叉在胸前,兩眼看著前方。他好像是經過了一夜的辛勤筆耕,此時正在眺望著窗外的黎明,在醞釀著一部新的巨著。學生們都被老師的這尊傑作鎮住了。三個學生都認為老師雕的手簡直太傳神了,簡直跟真的一樣。大師的眉頭立即蹙緊了,臉上便顯出了一種深深的失望的表情。忽然,他拿起了二把斧子,把刃對準巴爾紮克的手臂,狠狠地砍了兩斧。羅丹說:“這雙手這樣完美,它就不再屬於這座雕像的整體了,那麼就讓它獨立出來吧!你們千萬要記住,作為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比它的整體更加重要!”羅丹的這樣一種深刻見解,最後使他的學生們終於明白了老師的用心。自此,這尊無手臂的巴爾紮克像,與羅丹的《思想者》《青銅時代》等一同屹立在世界藝術傑作之林。

係統思維中的“木桶理論”認為,木桶的盛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的長度。李月亮在她的《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中也寫道:“如果男人有十種主要特質的話,比如外貌、財富、能力、性格品行等,那麼這十種特質就是組成一個木桶的十塊木板,最長的一塊決定了他能多大程度吸引你,而最短的一塊決定了他能給你盛裝多少幸福。所以你在選擇那塊長板時,必須留意他最短的短板在哪裏,有多短。長板可以不長,但短板絕對不能太短,否則他的桶裏裝不下多少幸福。在非要扣掉三十分的前提下,最好是平均在每個板子上扣掉三分,讓這個桶實現容量的最大值,而不是其他都好,隻有塊太短,最後什麼都裝不下。聽過太多這樣的故事:‘他什麼都好,就是太小氣,我買一條毛巾他都生氣,去看望父母多買幾個水果都要吵架,我幾年都不敢添衣服,家裏存款逐年增加,日子卻過得跟五保戶似的,真不知道攢那些錢有什麼用。’‘他什麼都好,就是脾氣太暴,常常為一件芝麻大的事就勃然大怒,隔三岔五對我大打出手,打過之後自己也後悔,但過不了幾天還是暴怒會動手。’這樣的人,他再帥,再有錢,再專一,再幽默,又有什麼用?他的短板實在太短,把所有長板的優勢都泄掉了。選擇伴侶不是比賽評分,要去掉一個最低分。正相反,你應該重點看的正是最高分和最低分,在被最高分吸引之後,必須盡早看清他的最低分,在那塊最短的板子尚可接受的前提下,才可以考慮長久的發展。”

係統作為一個整體,它的性質或功能並非其諸要素之性質或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整體的性質或功能可能大於或小於各要素性質或功能之總和——這正是係統作為一個整體(集合)所產生的“係統(整體)效應”所致。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句充滿哲理的俗語警示人們一個源於生活的真諦:三個一般的人而絕非偶爾聚在一起,我行我素的散兵遊勇以“群策群力,同舟共濟”為信念走到一起的有誌者——他們有可能產生1+1>2的“團隊精神”(通力協作,集思廣益)效應。

有一個“石頭、沙子、水”的故事。一個空杯子,三個分別裝滿了水、沙子、石頭的杯子。如果將一杯石頭倒進空杯子裏,杯子裝滿了嗎?裝滿了,裝滿了石頭,但還可以裝沙子。待放完沙子,看似滿了,其實不然,還可以放水。

同樣由水、水泥、沙子和石子攪拌而成的混凝土的體積肯定小於水、水泥、沙子、石子體積之和,其特性與功能也絕非水、水泥、沙子和石子單獨存在時所能比擬的。

2全局法則

常言“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這就是說,會下棋的人會整體謀局,看重棋子間的聯係與配合,圖1.7弈棋

不會下棋的人則隻展及局部,看重個別棋子的得失。謀子不如謀局,可以謀全局來解決局部問題;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戰略上的問題上不可能通過戰術手段來改變。有全局觀念是指領導者在具體製定和實施決策的過程中,必須對事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從大局出發,著眼於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的環節來開展工作。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全局和局部之分,同時全局和局部又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範圍內為全局,在更大範圍內則可能成為局部。

曆史上,善於謀全局而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例子很多。如諸葛亮作《隆中對》,未曾出山,先定天下三分,就是謀局的典範。弱小的劉備集團,按諸葛亮的整體布局謀發展,終於三分天下而取其一的地位。我國春秋末年(公元前494年)的吳越之戰,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不得不降服而到吳國為吳王夫差做奴仆,因服侍夫差貌極恭謹而被放返故國。回國後,為複仇與強國自立,他進行了全局謀劃。對自己,夫婦親事耕織,天天“臥薪嚐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對國家,進行了十年的休養生息和軍事訓練,讓國家逐漸恢複強盛。對吳國,他奉獻西施、鄭且等美女,一麵誘使吳王玩樂喪誌失去警惕,麵刺探情報以做內應。在各項準備俱已成熟時,於公元前473年,乘吳國國內空虛,突然發起攻吳之戰。吳王夫差倉促應戰兵敗姑蘇山自殺而亡。這是越王勾踐20餘年整體謀劃的結果。毛主席的整體謀局也是史冊可載的,當中國處在美、蘇兩大勢力的夾縫中,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國小言輕時,毛主席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把全世界弱小國家團結起來,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大大增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謀全局就是謀求係統的整體功能。1918年,德國將蘇維埃政權的黑海艦隊包圍在小軍港諾沃羅西斯克,70多艘艦艇和2 000多名官兵身陷絕境且當局已無力救援。這種情況下結果隻有兩個:一是官兵全部戰死,艦隊落入敵手以資敵用;二是艦隊自沉以免資敵,官兵尋機靈活脫險。這時列寧堅定地選擇了後者,指示艦隊毀艦自沉,而2 000多名官兵巧妙地脫離了危險。這種“兩害取其輕”的選擇,為蘇維埃保護了艦隊官兵這一珍貴財富且避免了資敵的後果,使德軍全殲艦隊官兵俘獲全部艦隻的圖謀破滅。一個組織、一個企業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最終追求的是整體的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體效益。所以,必須樹立以大局為重的全局觀念,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將個人、部門、眼前的追求融入企業的總體目標和長遠目標,從自發地遵從到自覺地培養團隊精神,最終達到企業的最佳整體和長遠效益。

3長遠法則

先講一個故事,這是一個獻給準備放棄者的故事。一天,我決定放棄我的人生。為此,我到森林裏,與上帝做最後一次交談。“上帝,你能給我一個讓我不放棄的理由嗎?”我問。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你看看四周,看到那些山蕨和竹子了嗎?我播了山蕨和竹子的種子後,給它們光照和水分。山蕨很快就從地麵長了出來,茂密的綠葉覆蓋了地麵。然而,竹子卻什麼也沒有長出來。第二年,山蕨長得更加茂密。竹子的種子仍然沒有長出任何東西。兩年過去了,竹子的種子還是沒有發芽。然而,到了第五年,地麵上冒起了一個細小的萌芽。與山蕨相比,它小到微不足道。但是,僅在6個月之後,竹子就長到100英尺高了。它花了5年時間來長根,竹子的根給了它生存所需的一切。”上帝對我說:“孩子,你這段時間所做的掙紮,實際上就是你長根的時候。不要拿自己與別人對比。現在,你的時機到來了。你會上升得很高!”所以隻要我們長遠規劃,精心耕耘,不必在意現在比別人弱小,明天你就可以俯視別人。

泰戈爾說:“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係統思維要求我們具有長遠思維的能力,通過長期謀劃來處理近期事務。

1985年,人們發現,牛津大學有著350年曆史的大禮堂出現了嚴重的安全問題。經檢查,大禮堂的20根橫梁已經風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換。每一根橫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製成的,而為了保持大禮堂350年來的曆史風貌,必須隻能用橡木更換。在1985年那個年代,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樹已經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許將花費至少25萬美元。這令牛津大學一籌莫展。這是,校園園藝所來報告說,350年前,大禮堂的建築師早已考願到後人會麵臨的困境,當年就請園藝工人在學校的土地上種植了一大批橡樹,如今,每一棵橡樹的尺寸都已遠遠超過了橫梁的需要。這真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消息!這說明了一名建築師350年前就有了用心和遠見:建築師的墓園早已荒蕪,但建築師的職責還沒有結束。

當我們將很多看似目前無論如何也解決不掉的事情放到時間軸裏去思考、去分割、去設計節點,就會發現,遙遠的目標就像爬樓梯一樣,就是一步一坎而已。將很多目標放進時間長河裏思考,我們就會懂得以終為始,以目標為點向現在出發靠攏。古人“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早已闡述如此觀念。

4層級原則

世界是一個不同層次性的相互聯係的係統。係統的層級原則,是指由於組成係統的諸要素的種種差異而使得係統組織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表現出等級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質的差異的係統等級,即形成了統一係統中的等級差異性。客觀事實都是縱向和橫向的統一。

任何一個認識客體,它的發展是縱向的,是由若幹個子係統構成的係統,它需要該係統中的要素聯係起來,形成一個協同整合的統一係統;係統又是相對的,它是另一個更大係統中的子係統,在這個更大係統中起著要素的作用,構成了這個更大係統的基礎。

如對物質結構層次的認識:人們認識了分子,從而建立了一般物理學的知識:進而認識了原子,從而建立了原子物理學的知識,再進而認識了原子核,從而建立了核物理學的知識;又進而認識了基本粒子,從而建立了高能物理學的知識。即每深入一個物質結構層次,就創造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和一門新的科學知識係統,就一層一層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一步一步地加強了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利用與改造。

就社會係統而言,每一社會單元、個體、組織及社會事物無不處在係統聯係之中,或處在係統的某一個層次。不同的層次結構特征也決定了社會係統不同的性質和發展水平。如國民經濟係統有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和知識經濟產業等。若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則這個國家隻能是不發達的農業國家;若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則這個國家正在進入工業化國家行列;若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則這個國家正進入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行列;若知識經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的地位,則這個國家就是高度發達了。這就是結構層次狀態決定事物的性質。

圖1.8國民經濟係統

就管理係統而言,我們常說的層級管理,就是按係統的層次性聯係,實行等級管理。層次結構合理則管理功能強、效率高。否則,就會出現層次不清、管理混亂的現象。或者管理缺位,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有困難的事沒人做,有好處的事搶著做。或者管理越位,出現上級直接插手下級事務,影響下級責任心;下級越權決定上級事務,導致管理失控。或者管幅過寬、層次過少,出現一個上級管理很多下級,導致上級忙於應付,疏於調查思考,下級苦於等待,毫無工作效率。或者層次過多,管幅過窄,導致工作通路不暢、層層“旅遊”,難以落實到位,等等。有研究表明,管理係統的整體結構應該是寶塔形或正立的三角形,而上級對下級的管幅一般以5—10個單元為宜。

係統層級性的思想,還導致了一個專門學科——分類學的產生。分類學是一種分門別類的科學,如生物分類學、植物分類學、動物分類學、圖書分類學等。人們最初是從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認識與利用,而形成有關分類知識的。動、植物的分類學就是研究物種的鑒定、命名和描述方法,進而根據其形態學、生理學、生態學、地理分布及基因等遺傳學特征,把物種科學地劃分到某一等級係統中,從而建立起界、門、綱、目、科、屬、種等層次分明的物種體係。有了這種體係的知識,世界在我們眼中不再是紛繁無序,而是一個相互聯係、豐富多彩、井然有序的自然之網。在這個網中,我們能清晰地了解物種的起源及其演化過程與趨勢;能深入地了解物種的共性與個性;能對動、植物進行科學的保護、改造與利用,如改良與繁育動、植物品種,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等,從而讓大自然物盡其用地為人類造福,讓自然物種與人類和諧共存。例如,馬與驢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在自然狀態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刻意讓它們交配成功,產生的後代騾也是不可育的,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生殖隔離。

5結構原則

係統結構性指係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包括要素之間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結合形式。係統結構一般分為時間結構、空間結構、時空統一結構和功能結構。係統的性質和功能主要取決於組成係統的要素和要素之間的結構。在一定要素的前提下,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功能。

係統思維方式的結構原則,就是把係統科學的結構理論作為思維方式的指導,強調從係統的結構去認識係統的整體功能,並從中尋找係統最優結構,進而獲得最佳係統功能。

係統結構是與係統功能緊密相連的,結構是係統功能的內部表征,功能是係統結構的外部表現。係統中結構和功能的關係主要表現為:係統的結構決定係統的功能。

係統結構性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重視研究係統結構的優化問題,使係統能夠發揮最優整體功能,如生產資料所有製結構、生產力結構、產業結構、教育結構、消費結構以及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等。總之,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甚至個人在優化結構問題上大有文章可做。

蘇聯製造的米格25型飛機,按構成它的部件來說並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由於結構優化,其功能在當時是世界領先的。係統思維方式的結構性,在考察要素和結構同功能的關係時,必須在頭腦中把思維指向的重點放在結構上;在追求優化結構時,必須全力找出對整個係統起控製作用的中心要素,作為結構的支撐點,形成結構中心網絡,在此基礎上,再考察中心要素與其他要素的聯係,形成係統的優化結構。

圖1.9唐太宗

在一次宴會上,唐太宗(圖1.9)對王琺說:“你善於鑒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你在哪些地方比他們優秀。”王琺回答說:“孜孜不倦地辦公,一心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去做的,在這方麵我比不上房玄齡。常常留心於向皇上直言建議,認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堯舜很丟麵子,這方麵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帶兵打仗做將軍,又可以進入朝廷搞管理擔任宰相,在這方麵,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報告國家公務,詳細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轉達下屬官員的彙報,能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在這方麵我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重的事物,解決難題,辦事井井有條,這方麵我比不上戴胄。至於批評貪官汙吏,表揚清正廉署,疾惡如仇,好善喜樂,這方麵比起其他幾位能人來說,我也有一技之長。”唐太宗非常讚同他的話,而大臣們也認為王琺完全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都說這些評論是正確的。

卓越領導之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唐太宗在《帝範》中說:“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這正如古人所說:“用人所長,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無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