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 2017 \/ 趙文書主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9.6

ISBN 9787305218156

Ⅰ. ①對… Ⅱ. ①趙… Ⅲ. ①漢語-對外漢語教學-

教學研究-文集 Ⅳ. ①H195.35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053788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2017

主編趙文書

責任編輯高晴榮衛紅編輯熱線02583593052

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6.25字數 200千

版次2019年6月第1版2019年6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18156

定價30.00元

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 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編委會

名譽主編程愛民

主編趙文書

副主編丁芳芳曹賢文

執行編輯許秦竹

編委(以姓氏拚音為序)

曹賢文程愛民程序

丁芳芳金鑫榮王明生

王月清徐興無張海林

周同科趙文書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2017

目錄

目錄

域外名家演講錄

電子教學檔案[美國]陳東東(1)

“一帶一路”:漢語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新戰略[新加坡]吳英成(5)

教學課程研究

試論大學公共漢語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曹賢文(10)

海外教學研究

在海外引入中國電影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探討林秀琴韓梅(17)

關於美國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課開設狀況的思考[美國]羅玲(22)

教學實踐研究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留學生實習情況考察張全真陳誌紅陳曉燕(30)

山東方言尖團音的今讀類型及其曆時演變趙學玲(40)

文化與文學

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高校路徑探析丁芳芳(50)

19世紀法國文學裏的中國孫敏(55)

論立陶宛藝術家居琉璃(iurlionis)音樂與繪畫的交互創作

——以《春天奏鳴曲》為例張斌楊居柳(60)

教學方法研究

“中國概況”課教學內容創新芻議:以學習者為中心敖雪崗(68)

由基本思維方式探討初級漢語教學策略王天星(76)

國別教學和國際教學發展

關於日本留學生短期漢語進修課程的調查報告阮豔(82)

Contents

On Electronic Teaching Portfolios[USA]Chen Dongdong(1)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ew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in TCIL[SG]GOH Yeng Seng(5)

On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College Common Chinese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ursuing Academic Degrees

Cao Xianwen(10)

Chinese Movies as Teaching Resources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 OverseasLin XiuqinHan Mei(17)

Current Stat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Setting in American University[USA]Luo Ling(22)

Study on Teaching Internship of International Master Students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Zhang QuanzhenChen ZhihongChen Xiaoyan(30)

Modern Pronunciations and Historical Changes of Sharp and Round Initials in Shandong DialectsZhao Xueling(40)

Approache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broad by Universities in ChinaDing Fangfang(50)

Image of China in French Literature of the 19th CenturySun Min(55)

The Composition of MusicPaintings in Sonata of the Spring by Lithuanian Artist iurlionisZhang BinJulius Vaitkeviius(60)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of “Introduction to China”: Learner Centered

Ao Xuegang(68)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of Elementary Chinese by Basic Thinking ModesWang Tianxing(76)

A Survey of the Shortterm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s for Japanese Students

Ruan Yan(82)

電子教學檔案

電子教學檔案本文根據作者在2018年6月為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所作的報告錄音整理、修改而成。對整理錄音的學生表示誠摯的感謝。

陳東東作者簡介:陳東東,美國西東大學語言文學文化係副教授,係主任。

[摘要]本文介紹電子教學檔案。通過報告個案研究結果,揭示教學檔案在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要求職前教師創建電子教學檔案,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成為合格的國際漢語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電子教學檔案;職前教師;漢語國際教育

On Electronic Teaching Portfolios

Chen Dongd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electronic teaching portfolios. In reporting a study that requires students in a graduate Chinese Teaching track to develop their portfolios, we show that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are empowered to become more qualified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Key Words]Electronic teaching portfolios; Preservice teachers;Teaching Chinese as a international language

根據Armstrong等(2005)的研究,教學檔案記錄了教師在一段時間內所取得的成就,內容包含課堂教案、教學課件、測試手段、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估等。作為一個工作總結,教學檔案從很大方麵直接反映該教師是否圓滿地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雖然教學檔案的內容因人而異,但是其最終的成品從形式上看是相同的:一大本或幾大本的作品集。在當今信息化的技術時代,得益於先進的信息技術,紙質版的作品集已被新的載體——電子教學檔案代替。電腦、網絡以及其他硬件、軟件工具的普及使得教學檔案可以“數碼形式”呈現在電腦屏幕,通過網絡的傳播,便於公眾查閱(Gibson and Barrett, 2002)。

由於教學檔案製作簡單、方便實用,它已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和中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職前教師(preservice teachers)用教學檔案展示其獲得的教學知識和技能;用人單位根據教學檔案選聘教師;各類學校依據教學檔案決定教師的晉升或職稱評定(Wolf and Dietz, 1998)。

美國外語教師協會對全美外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統一的目標(ACTFL, 2006),對外語教師的培養也製定了明確的標準(ACTFL, 2002)。以中文教師為例,具體要求有以下幾點。第一,必須了解中文知識結構及中文和學生母語之間的異同。第二,要熟知文學、文化及跨文化的問題。第三,要精通語言教學理論和各種教學方法。第四,要知道怎樣把教學標準、教學理論、教學方法融入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之中。第五,合格的中文教師必須致力於專業素養的發展和提升,不斷與時俱進。2007年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也頒發了《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其內容與全美外語教師協會提出的培養要求大體相同。毫無疑問,從事國際漢語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按照以上標準來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根據Wolf和Dietz(1998)的觀點,教學檔案是行之有效的評估工具,因此,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建立教學檔案,並以此來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試問,構建教學檔案能否成為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下麵介紹筆者最近完成的教學檔案個案研究(Chen, 2017),在此跟大家分享其中探討的兩個問題。第一,電子教學檔案能否作為一種學習工具?第二,通過製作電子版教學檔案,教學檔案的價值能否得以提高?

該研究項目納入為期一個學期的研究生課程之中,參與者是10位以漢語為母語的研究生,2個男生,8個女生,年齡在20—30歲之間。其中6位完成了一年的研究生課程,另外4位完成了國內某大學的國際漢語教育碩士課程。這些學生都已修完理論課程,需要到中小學的課堂進行實際教學。

根據學校教學技術中心(Teaching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Center)的專家建議,我們要求學生采用WordPress來製作電子教學檔案。這是因為WordPress(https:\/\/WordPress.com)是較受歡迎的網頁和博客平台,它為很多用戶提供技術支持,也為一般的個人基本網頁提供免費服務。由於該網站具有現成的框架,學生隻需要把準備好的內容放入框架,就可以靈活調整框架,加入自己喜歡的元素。使用WordPress的最大好處是,學生完成電子檔案後可以跟老師、同學或其他朋友分享其作品。為了幫助學生熟悉WordPress,掌握網頁製作的基本技能,筆者邀請技術中心的一位專家到課堂演講、示範。

電子教學檔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這個問題在布置該項目時已經明文規定。第一,要有自己的簡曆。第二,要呈現自己的教學理念。所謂教學理念是指對國際漢語教學中某些方麵或某個問題的看法。第三,要有具體的教學材料,包括自己設計的課堂教案和教學活動,也可以包括收集到的教學資源,比如聽歌學中文、看電影學中文、聽相聲學中文等視頻材料。第四,要有學生的教學評估。此外,個人特長也可以展示在教學檔案裏。對於教學理念所涉及的一係列問題,還有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資料以避免版權糾紛問題,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詳細討論。

如何評估學生的教學檔案?對此,筆者設計了一個評價量規(rubric),以此公平地評定每件作品。這個量規同時也為學生如何製作其電子教學檔案提供了明確的要求。評價量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麵:第一,學生是否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第二,檔案內容是否包含應有的材料;第三,學生是否有意識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第四,網頁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

為了了解學生對構建教學檔案的想法,每位學生在項目結束後需要回答幾個問題。比如:這個項目使你在哪一方麵的收獲最大?完成本項目之後你的教學技能是否有所提高?具體來說,你的進步體現在哪幾個方麵?下麵是學生對其中一些問題的心得體會。通過這個項目你是否有所進步?具體收獲表現在哪些方麵?就這兩個問題而言,有的學生表示,最大的收獲是設計網頁的能力提高了。有的學生對自己有了更好的認識,知道如何向他人推薦自己,並認為網頁是展示自己的一個好平台。有的學生表示,這個項目使自己學會了自我反思。還有學生表示,自己對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要求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理解。另外還有學生表示其英語寫作能力大有提高,因為電子教學檔案中的內容要用英文展示,還要放在網上,這就要求學生反複修改其作品直到滿意為止。你在哪幾個方麵獲得了進步?針對這個問題,9位學生表示,他們對於教學在現實當中的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8位學生變得對漢語國際教學更加投入、更加認真。7位學生表示自己的英文寫作能力大有提高。6位學生認為該項目增強了自己作為國際漢語教師的責任感。5位學生認為,製作教學檔案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後,有4位學生表示,通過這個項目意識到提升專業素質的重要性。

在網上構建電子教學檔案必須精通WordPress,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創建自己的網頁必須投入很多時間,思考網頁的設計等問題。但是沒有學生知難而退。10位學生中每一位都學會了如何製作自己的個人網頁,並成功地完成了製作電子教學檔案的任務。過去幾年,筆者讓學生做紙質版的教學檔案,學生的作品隻有一份,無法和他人分享。通過比較電子版和紙質版兩個不同載體的教學檔案,筆者發現前者的質量比後者的要高很多。這是因為學生知道最後的成品要呈現在網上,供他人查閱,所以每個學生對此都非常認真。

最後對前麵提出的兩個問題進行回答。第一個問題:構建電子教學檔案能否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工具?當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製作教學檔案能督促學生學習、反思、成長,他們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不僅提高了各自的教學技能,還激發了他們對國際漢語教育這一行業的熱情。學生對問卷調查問題的答案可以證實這一點。第二個問題:電子版的教學檔案是否能增加教學檔案的有效性?電子版檔案涉及音樂、顏色、圖片、視頻等不同媒體,合理使用這些媒體材料會讓教學檔案錦上添花。此外,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查看他人的教學檔案,可以跟其他同學討論自己遇到的挑戰和問題,這些互動無疑給學生增加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自我批判能力。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如果在製作電子檔案的過程中能夠對該專業領域產生強烈的自我反思,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收獲。

教學檔案是良好的評估手段,構建教學檔案更是職前教師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完成教學檔案,學生不斷反思,並對自己的進步和不足進行評估、改進。國際漢語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構建教學檔案增長語言知識,提高教學技能,提升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際漢語教師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 ACTFL.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M]. Lawrence: Allen Press, 2006.

[3] ACTFL. Program standar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S\/OL]. (2002). http:\/\/www.american.edu\/cas\/education\/pdf\/upload\/actfl2002.pdf.

[4] ARMSTRONG D G, HENSON K T, SAVAGE T. Teaching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2009.

[5] CHEN D. Developing electronic teaching portfolios: a way to succes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2017, 8(1): 6685.

[6] GIBSON D, BARRETT H. Directions in electronic portfolio development[J].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2, 2(4): 556573.

[7] WOLF K, DIETZ M. Teaching portfolios: Purposes and possibilities[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1998, 5(1): 922.

“一帶一路”:漢語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新戰略

“一帶一路”:漢語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新戰略

本文根據2018年6月13日本人於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演講的錄音檔案進行增訂,對曹賢文、丁芳芳、江靜芳、馮耀華、何洪霞等給予的支持與協助,謹此謝忱。這也是中國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漢語國際傳播動態動態數據庫建設和發展監測研究”(17ZDA306)子項目。

吳英成作者簡介:吳英成,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語言學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漢語教學、全球漢語與漢語變體、漢英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漢英對比與翻譯研究、華裔語言與身份認同、教學科技應用等。

[摘要]本文從個人長期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工作的親身經曆著眼,探討中國從“請進來”(世界加工廠)至“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的長期國家發展戰略。中國重登世界舞台後,廣設孔子學院,積極推動漢語走向全球化。以漢語三大同心圈為視角,論述漢語國際教育30年的發展進程,並提出漢語國際教育發展可持續性的新戰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全球語言;漢語三大同心圈;漢語國際教育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ew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in TCIL

GOH Yeng Seng

[Abstract]The reemergence of China a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on the world stage has affected the globalization of Mandarin. With the setting up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around the world, Mandari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widespread.As the demand for Mandarin instruction continues to ris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 is a shift from the Qingjinlai “come on in” era to the Zouchuqu “venture out” era,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TCI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proposes new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in TCIL.

[Key Word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lobal language; The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Mandarin users; Teaching Chinese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一、緒言

漢語國際教育的曆史發展進程漫長,我有幸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的那一年,即1987年,加入創始會員的行列。當年我才28歲,第一次從新加坡興衝衝地飛到北京西三旗參加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朱德熙、周祖謨等蜚聲國際的漢語語言學前輩已達耄耋之年,熱忱地提攜來自南洋的晚學。30年的歲月過去了,在他們奠下的基石上,漢語國際教育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我一直堅守漢語國際教育崗位,近年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深感興趣。4年前我為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國際漢語教學碩士課程”開設“漢語國際傳播與當代中國”單元,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為核心教材,深入探索“一帶一路”的願景對漢語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