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信息
書名:小學教師語言概論
作者:霍生玉主編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8
ISBN:978-7-305-19004-9
前言
教育部在2010年啟動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因“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應運而生。“卓越小學教師”應當具備博厚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教師職業技能,其中,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教師重要的職業技能之一。因而,對小學教育專業師範生進行教師語言技能的訓練是高等師範院校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正因為此,關於小學教師語言課程的教材建設就顯得格外迫切。本教材正是為了適應這一需求而傾力編寫。
目前關於教師語言課程的教材不少,但專門針對小學教師語言的教材尚不多見。本教材題名為《小學教師語言概論》,主要是希望在現有相關教材和論文成果的基礎上,力求在以下四個方麵有所進步和提升:
第一,體現小學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處於語言學習和養成階段且認知水平處於發展階段的兒童,所以,小學教師的語言表達具有和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因此,本教材無論是在理論知識的闡述還是在教學實踐的引導上,都注意緊扣小學教師工作的特殊性來進行編寫,力求突出“小學教師”這一職業特點。
第二,實踐案例與理論知識的滲透融合。卓越小學教師應該是理論和實踐並重發展的教師,所以,學習小學教師語言課程,既要讓小學教育師範生全麵掌握教師語言知識,又要培養他們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能力。因此,為了打通所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二者之間的聯係,幫助師範生更好地將理論用於實踐,本教材精選了大量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案例,幾乎每一個知識點都配備了一個相關的案例。並且,案例與理論交錯出現,二者相互依托,滲透融合。
第三,加入了小學教師書麵語言的內容。教師除了采用口頭語言作為主要表達形式外,還時常會用到書麵語言,比如課後的作業批改語、課堂教學中的板書以及學期末或畢業時的小學生操行鑒定語等。其中,作業批改語和教學板書,在小學教師工作中幾乎天天要用到,在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現有的教師語言教材鮮有將教師書麵語言納入的,本教材專辟“小學教師書麵語言”一章予以詳細闡述,這對教師語言教材的編寫無疑是一種豐富和開拓。
第四,關注小學教師語言暴力現象。時下,校園頻發教師語言暴力事件,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語言傷害,已成為社會各界倍加關注的問題,在基礎教育領域,這個問題尤為突出。因此,本教材對“小學教師語言暴力”這一議題給予了特別關注,有一節內容專門進行闡述,體現出時代發展對教師語言的要求。
此外,本書在目錄部分配置了教師服務與學生服務二維碼入口,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得豐富的數字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普通話水平測試拓展閱讀、普通話語音規範、《朗讀者》片斷節選等,教師還可在線申請教學資源,從而使得教材更加立體化且具有互動性。
由於能力和學識有限,本教材還存在不少疏漏。我們真誠地希望教材的使用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修訂時進一步完善。
本教材參閱了不少前輩時賢的專著、教材和論文,從中采納和吸取了豐富的營養,在此衷心感謝!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李文芝、王亞、俞夢雅三位同誌為教材編寫搜集資料和教學實際案例,亦一並致謝!教材的出版,得到了南京大學出版社錢夢菊、丁群兩位編輯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編者
2017年7月
第一章
小學教師語言概述
※章首語:
語言是人們傳達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語言架起了“教”與“學”之間的橋梁。教師主要是運用語言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語言表達是教學藝術和魅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成長。教師優美的語言給學生最美的教育享受。
※情境導入:
特級教師於漪講朱自清的《春》時,用了這樣一段開場白:“我們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有無窮的力量!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都曾經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於漪老師的這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可謂精彩。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語言,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就廣義而言,語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溝通符號、表達方式與處理規則,語言的符號會以視覺、聲音或者觸覺的方式來傳遞。廣義的語言是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的總和。而語言學意義上的語言,是指以語音為物質外殼,由詞彙和語法所構成,並能表達人類思想的符號係統。這是一種狹義的語言觀,它把語言僅僅理解為語音、詞彙、語法的綜合。
第一節
教師語言的定義及其類型
教師語言不同於語言學意義上的狹義“語言”觀。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是為了滿足人們交往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凡是能發揮交際作用的,不管是有聲語言,還是無聲語言,都隻是語言範疇中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都應該視為語言。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會采用多種多樣的語言類型,可以是有聲語言,也可以是無聲語言,這些語言在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語言應該是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上的一種廣義的語言形式。
一、教師語言的定義
教師語言有別於一般意義上所說的“語言”。認識教師語言還必須和教師的職業特點聯係起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3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語言與一般語言的差異。教師語言是一種職業語言,是一般語言在教師行業中的變化形式。教師語言具備一般語言的一切特點並遵循一般語言的所有規律,但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得教師語言又有著自身的獨特性:
第一,教書育人的目的性。教師語言以傳授知識、增強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為目的。也就是說,教師語言的運用是為教學服務,為教育活動服務的。離開了這個目的,教師語言的運用就成為空談,毫無價值。
第二,內容的教育性。教師必須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這決定了教師語言的運用必須與相關的教育、教學內容聯係起來。所以,教師語言必須表達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內容,與之無關的內容則不屬於教師語言的範疇。
第三,對象的專屬性。教師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學生,離開了學生,教師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語言也離不開學生,離開了學生,教師語言也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語言的工作對象是專屬於學生的。
第四,表達主體的專職性。教師語言表達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是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所以,教師與一般人員是不同的,一般人員的語言可能也會以學生為對象,以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但其表達主體不是教師,不能歸入教師語言的範疇。
因此,根據對廣義語言範疇和教師職業特點的認識,我們把教師語言界定為:教師語言是教師職業的語言,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它既包括有聲的語言,也包括無聲的語言。
二、教師語言的類型
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會采用多種多樣的語言類型,可以是有聲語言,也可以是無聲的語言。有聲語言是教師在教書育人及其相關工作中所使用的口頭語言,教師工作中的大部分活動基本上都要依靠有聲語言來進行。無聲語言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及其相關工作中所使用的書麵語言和體勢語言。因此,根據教師語言的表達方式,可以把教師語言分為口頭語言、書麵語言和體勢語言。口頭語言是教師工作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語言形式,書麵語言和體勢語言則是教師語言的重要輔助。書麵語言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及其相關工作中用文字寫下來的語言,主要包括課上的板書和課後的作業批改語以及學期末的學生操行鑒定語等。教師的體勢語言主要是指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眼神、手勢、姿態、表情、服飾等體勢語言。這種體勢語言,對教師的育人活動同樣有著重要作用,小學教師在工作中恰當運用體勢語言,可以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提升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教師語言是以口頭語言為主要形式,以書麵語言、體勢語言為輔的語言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