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儲蓄

陽光

儲蓄

陽光

彭文斌◎著江西高校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冤數據儲蓄陽光\/彭文斌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4.11ISBN978-7-5493-2897-0Ⅰ.①儲…Ⅱ.①彭…Ⅲ.①散文集—中國—當代Ⅳ.①I26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261389號儲蓄陽光彭文斌著責任編輯邱建國宋美燕裝幀設計楊青排版製作鄧娟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郵政編碼33004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編輯部電話(0791)88595397發行部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紅星印刷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14.75字數220千版次201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2897-0定價35.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4-597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朝向大地深處的行旅閱讀《儲蓄陽光》時,眼前總是不期然浮現出文斌兄那南方人少有的濃眉大眼。我與文斌兄的熟識始於幾年前的一次筆會。記得那天晚上,已是酒酣興濃、明月當空的時候,文斌兄為參加筆會從八百裏外的工作地驅車夜奔陡水湖,一時間感動了在座的老少文友(本書《陡水湖畔的聲音》對此已有生動描述)。此前,平時忙碌在鐵路部門的文斌兄常常利用工作之餘在飛馳的列車上伏案寫作的趣聞在文友間早成美談。以往,在群情高漲的時候,納於言辭的我一般總是選擇默坐一隅,看席間風卷殘雲,聽酒中濤聲依舊。然而,那次我卻一反常態,主動端起酒杯走向剛剛落座的文斌兄,言簡意賅地自報家門後,向他舉杯致意。因為在我看來,置身這樣一個詩意匱乏的物質時代,是更應該對那些仍然懷著盎然詩意的人們表示敬意的。此後,我們在短信、微博、微信間漸漸地溫熱了彼此的友誼,獲悉了一些有關他的往事:文斌出生於贛西農村,少年時期放過牛、砍過柴、賣過菜、撿過破爛、擺過書攤,中專畢業後進入鐵路部門工作至今。文斌是個非常專一的人,對文學的喜愛一如他對鐵路的忠貞,自17歲正式發表作品以來至今矢誌不渝,散文與鐵路如同延伸至無窮遠方的兩條鐵軌一樣漫長而又常相守護在他的人生基座,相得益彰。001在我有限的閱讀經驗裏,似乎從未遇見過像文斌兄那樣對鐵路如此飽含深情的人。散文集《儲蓄陽光》裏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隱現著鐵路的身影和火車的轟鳴。在作者筆下,鐵路不再是沉默不語的靜物,火車更不是鋼鐵包裝的機械,而是有著體溫、表情和脈動的鮮活生命。無論是在春天裏暢想,還是在秋天裏眺望,“鐵路伸展在一段黃金時光裏,總讓人聯想起一些愉快的片斷、章節”;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火車總是“以一種奔跑的姿勢,邀集千山萬水,構成最美麗的景致”(《暢想春天》)。在作者筆下,飛馳的列車呈現出令人讚歎的雄性之美:列車“以一貫頑強的作風飛馳於萬裏大動脈上,南來北往,夜以儲繼日”,“雄性地抒發著沒有主題的感情,撥動著旅人潛伏的琴弦。抑蓄

或張揚,抑或幽邈”,它們“在鄉村與城市之間踏實地做著信使,傳遞陽

母親的問候、姑娘的相思以及花開的清香”(《夜行列車》)。奔忙、擁光

擠、焦灼、團聚,在人們心中,中國式“春運”常常是一個五味雜陳的情感符號。對於行色匆匆的旅人來說,“春運是每個年輪伊始最深的刻度,如同候鳥遷徙,廣袤的中國土地上,一聲‘回家’的召喚,瞬間洪流滾滾;如同奔赴一場盛宴,大江南北,一句‘團圓’的祝福,關山萬裏擋不住遊子的腳步。春運,承載著億萬人的渴望,延伸著一個民族深深的根”(《春運,開啟夢想之門》)。對於“鐵路人”而言,“一度春運,便是一次波瀾壯闊的會戰。春運像一座熔爐,煆打著‘鐵路人’的脊梁”,“麵對一場特殊的考試,‘鐵路人’沒有等待,主動上手,未雨綢繆,厲兵秣馬,養精蓄銳,隻待發令槍一響,便義無反顧地投入戰鬥”(《春運,新年綻放的第一枝花》)。然而,彭文斌卻分明為我們呈現了另一番別樣的春運場景:不必等百花齊放姹紫嫣紅,春運便是“鐵路人”為旅人在新年綻放的第一枝花。春運更是一座童話裏的城池,裝滿中國人永遠不棄的夢想。一列列親情火車,馳騁在塞北江南;一列列希望火車,將春風化為細雨,把來年第一抹綠送給故土和倚門等候的母002親。擁擠而艱辛的春運在作者筆下竟已成為綻放的“春花”,承載著親情、希望和夢想,這是“鐵路人”特有的春運飛歌和心靈獨白。朝向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流線型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曾無數次搭大地

乘列車在無限延伸的鐵軌上呼嘯前行和飛翔想像,但卻很少對飛馳深的列車、沿途的驛站以及各類“鐵路人”作短暫的流連,更不會中途下處的

車信步走入驛站後“鐵路人”的尋常生活和內心世界。讀完《儲蓄陽行旅

光》後,我不禁掩卷長思:為何鄉村農民的兒子彭文斌竟會對鐵路如此飽含深情?在《我的鐵路》《鐵路邊的故鄉》和《高溫裏》中,作者為我們透露了內心的隱秘。彭文斌之所以對鐵路愛得深沉是因為兒時的情結。在那些愛做夢的日子裏,鐵路與火車伴隨著“我”的成長,潛移默化地走進了年幼的生命,成就了遠方的夢想。在《鐵路邊的故鄉》裏,作者深情寫道:飛馳的列車“馱運著彩雲和蒼穹,劈開原野無垠的碧波,蛇一樣滑過孩子的眼簾,藏入一片青青的山嶺之後。孩子這個晚上的夢裏,一定有火車威風凜凜的影像”,“火車日複一日奔跑。村莊日複一日滄桑。當年的孩子,卻再也回不到童年的夢境。那個看著火車長大的男孩,如今與火車同枕共眠,火車已經成為其生命的血脈與中樞”。彭文斌之所以對鐵路愛得熱烈是因為故鄉的情結。在《我的鐵路》中,作者如此坦白:“火車以及跟火車相關的人、物、事,已經構成我靈魂裏的另一個村莊、另一個故鄉。我生活於鐵路、工作於鐵路,朋友大多數是‘鐵路人’,即便文字,也缺失不了鐵路的色彩。對鐵路的感情化為一群蝴蝶,不願意生活在黑暗中,而喜歡在陽光下舞蹈。

這使得我渴望我的鐵路騎上駿馬,踏平坎坷,跑出一片遼闊的草原。”彭文斌之所以對鐵路愛得單純是因為血緣親情。在《高溫裏》中,作者飽含深情地描寫了“我”的兄弟姐妹們與鐵路同呼吸共命運的血緣親情和人生大愛:“烈日下,鐵路建設者忘我地堅守在工地上;酷暑裏,車輛人員彎腰揮著檢點錘檢查設備;車廂裏,列車供水員正汗流浹背地為旅客送水。高溫裏,我的兄弟姐妹以簡單無華的汗水為信號,不約而同,奮力托舉起鐵路的脊梁。高溫裏,我的兄弟姐妹以樸素的表003現形式,牽引著火車走向高地,詮釋出人生的大愛”。

誠然,散文集《儲蓄陽光》並不隻是關於鐵路的文字,那些關於故舊親朋、人生感悟和日常性情的書寫都是朝向大地深處的行旅。外表如北方男兒粗放爽朗的文斌,其實掩藏著南方女子一樣豐富敏感的內心。在《謝謝你來看我》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敘述了“我”與一位老人的平凡交往。“我隻是盡自己的一點努力,幫助一位退休老人解決了困難。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老人此後幾乎每逢傳統節日,一定會專程來看望我。或者捎幾冊掛曆,或者帶兩三樣糕點,或者提一袋水果。有時,她會在我對麵坐一會兒,虛胖的臉上滿是慈祥的笑容。如儲果我閑了,她便絮絮叨叨地說些關心的話;如果我忙碌,她便笑容可蓄

掬地靜靜凝視著我,親切地說一句‘我隻想來看看你’。望著老人來去陽

匆匆的背影,我其實也想真摯地對她說:‘謝謝你來看我。’”文章結尾光

時,作者由衷地感慨道:“給別人一點關愛和幫助,別人總渴望還你一個世界。”顯然,這篇朱自清《背影》式的散文正是在平凡中積蓄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容易喜形於色的文斌兄常常給朋友們留下隨性爽朗的印象。其實,在奔騰不息的熱情背後,他卻常常向往一個人獨處沉思。他喜歡靜靜地坐在動車組的窗邊,“讀一派蒼山如海,頓時,心境如禪,明月鬆間,茶香氤氳”(《我的鐵路》)。他鍾情在黑夜裏裸露心事,“做著最純粹的猜想、懷念或者神思,可以看見來自哲學的光芒正如同稻穗搖曳於田野”(《讓寧靜的日子散發清香》)。他向往在明媚的春光裏或者暖暖的冬陽下,“慢慢享受陽光的愛撫”,“偶爾展顏一笑,豁然間山高水長、天地遼闊”(《儲蓄陽光》)。動與靜、剛與柔、詩與思,這些矛盾對立的元素竟然集結一起不著痕跡地成就了彭文斌散文寫作的底色。

在我所接觸的作家朋友中,文斌兄也許是為數不多的對寫作有著充分自覺的寫作者之一。在《歲月之刀原來如此鋒利》中,他曾如此004清晰地表白自己的散文觀:“散文是一座精神的殿堂,是心靈棲息的家園。寫作散文,是‘建造美的心世界’,其過程是走在一條回家的朝向

路”,“我守著一棵菩提,看雲起雲落,伸展好生命的折痕”,“散文是我大地

的另一種生活方式。此時,我沒有任何職位,可以穿越任何時空,跟古深人說話,跟自然學畫,跟精神對弈。此時,我旁若無人,我手舞足蹈,我處的

天地獨行。在一個現實與想象接壤的國度裏製造美酒一般芬芳的意行旅

境,這是怎樣的光榮和幸福”。精神的向度決定生活的姿態,追求散文其實是追求一種生活的態度。在商品消費主義高漲的當下,人們越來越駐足物質生活的表象,常常在對俗世欲望的認同和迷戀中墜入庸常。詩意的棲居已然零落成一個無奈而蒼涼的手勢,理想主義的遠景如同現代建築後麵的古舊村落被遮蔽甚至被拆解。因而,在這樣一個詩意匱乏的物質時代,我們難道不應該對如文斌兄這樣仍然懷著盎然詩意的人們表示敬意嗎?誠然,文斌兄的散文也有諸如多直抒胸臆少婉轉綿長之類的些許遺憾,但這些顯然並不影響我們對《儲蓄陽光》之後的審美期待。

李洪華(作者係江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當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南昌大學中文係教授,複旦大學中文係博士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005目

錄朝向大地深處的行旅\/001C

第一輯花語寧靜O讓寧靜的日子散發清香\/003NT

發呆\/006E

給靈魂洗澡的事\/008N讓心獨自飛一會兒\/011T忘卻你曾經給予的疼痛\/013S喝點酒\/015花語寧靜\/018活在靈魂當中\/021敬畏花圈\/024新杞人憂天\/027久旱逢甘霖\/030無名樹\/032夜行列車\/034湖畔\/037儲蓄陽光\/040秋之聲\/043不知最終如何離去\/045隨遇而安的心\/048春雪\/050書房芬芳\/052鏡湖之秋\/055001第二輯心之留守春運,新年綻放的第一枝花\/059我的鐵路\/061青山湖之會\/063洗藥湖之夏\/065陡水湖畔的聲音\/068暢想春天\/071C父親母親即故鄉\/073O歌者\/076N歌聲\/078T故鄉除夕夜\/081E生病的村莊\/084N

在江西\/087T

S想起雷鋒\/089散文的追求\/091鐵路邊的故鄉\/093清明\/096故鄉四季\/101風從村莊吹過\/105傾聽來自瀘溪河的歌唱\/111春運,開啟夢想之門\/114春天裏的文字\/116高溫裏\/118端午\/120一種可以取暖的色彩\/123迎接新年的鍾聲\/125《晨笛》百期\/127對祖國的一次傾訴\/129謝謝你來看我\/131從故鄉出發的歌吟\/133舊時冰山,舊時烈焰\/135一路閱盡萬裏天\/137清香清幽清遠002———讀劉雯作品集《詩露花雨》\/140第三輯且歌且行雲中的畫卷\/145水墨青岩\/148黔靈山的秋天\/151黃果樹戀歌\/154在銅仁\/158白雲深處是靖安\/163戴著麵紗的石城\/170夜奔陡水湖\/174成都漫記\/177再讀都江堰\/180C煙雨黃龍溪\/182O在九寨溝尋覓童話\/185N黃龍醉\/189TE

韶山初秋\/192N

在煙台任由暗戀滋生\/194T

大連散筆\/197S春謁韶山\/205向西北\/208絕地藏兵洞\/217夕照賀蘭山\/220後記\/223003第一輯花語寧靜花自寂寞,暗香浮來。明豔不為看客,隻是答謝一個季節,順便犒勞自己。

儲蓄

陽光

讓寧靜的日子散發清香女兒一直認為我的笑點低。妻子亦有同感,不太明白我為何成天樂嗬嗬的,笑容堪比動車上的乘務員。我對此不以為然。我隻是一個生活者,沒有高僧的道行,也無隱士的才情,何苦托大玩什麼高深?

的確如此,我並非刻意自我貶損。本人的現實表現是,想附庸幾句詩詞文賦,卻恨國文根底太淺;想施展拳腳做番事情,卻左右碰壁裏外不是人。照照鏡子,看明白了,便心平氣和地過平頭百姓日子。其實,城裏也有自在天地,不遜於山泉野林,一切關鍵還在於我們自身能否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前一段日子,春雪連綿,給這座飽嚐霧霾之苦的城市帶來驚喜。我連續數日踏雪拍攝圖片,逗留於小區的人工湖畔。亭台樓榭猶如冰雕玉砌,寂靜長廊裏,隻有我一人醉看風景。將一幅幅絕美圖片輕盈收入手機,世間妖嬈如此,我分明嗅到了淡淡的清香,來自於心靈深處。文字書寫到了一定境界,一切皆可入文。生活也是這樣,待到風雨後,一切付諸回頭一笑間。怪不得文友簡心說:“文學說到底,是一種靈魂的注視與治療。”而生活呢,何嚐不是一樣觀照?003我雖在南方長大,卻沒有受到蘇州、杭州那樣純正江南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園林裏轉悠時往往走馬觀花,不曾真正讀懂其意蘊。現在看來,園林是需要以寧靜之心去慢慢品味的,像一杯上等茶,必須調動味蕾的積極性。急匆匆的身影,不屬於古鎮。扇麵美人多著旗袍,極其舒緩,街頭巷尾才氣韻生動、氣象萬千。

痛惜的是,快節奏正將我們變成一台機器,我們生產著叫“麻木”的產品,然後卷入喧囂的人群尋找發泄的口子。我們變得激動、不安、急切,如同迷途的羔羊。我們習慣將吃快餐作為生存的模式,忽略了生活本身,忘卻了生活的最終意義。寧靜,對許多人儲而言,是何等的陌生。

蓄我很幸運,在中年的十字路口,峰回路轉,忽然抓住了寧靜的陽

尾巴。是的,請讓我退隱一角,將餘生交給寧靜。

光可以慢慢欣賞一本書,為一句或者一行字沉吟半晌,果真若有所悟。

可以久久地凝視著茶幾上那盆牡丹,細細數花苞,靜靜察花色,恍惚間,竟聽得花間微語。

便想,人如花,即便冷冷清清一隅,卻並不妨礙花自牆角浮暗香。隻等春來到,芳影自在俏。

一直以來,我喜歡坐夜行火車,也寫了一些相關的文字。我說:“在黑夜裏裸露心事,做著最純粹的猜想、懷念或者神思,可以看見來自哲學的光芒正如同稻穗搖曳於田野。”正是寧靜給了我足夠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我找到了生活的入口。等待一個孩子開花結果或者長成參天大樹,我們需要耐心和寂寞。其實,生命中的每一段路上,都需要我們停下來,享受片刻寧靜。否則,即便花香襲人,我們也忘記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