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編委會顧問:範世康顧棣主任:王愛琴委員:吳國榮劉建民姚曉蓉李樹人楊雲龍魏建庭趙永強李永明範富崔國銘馮剛趙國清李國琳武變仙常亮功趙彥郭振嶽高六模崔軍標主編:姚曉蓉副主編:崔國銘馮剛趙國清李國琳武變仙執行主編:楊紅衛編輯:喬明香馬玉珍崔軍標吳靜紅邱俊玲劉靜波鞏明香田田姚琴妍師華莉資料收集:李海仙石建平何永青何靜斌楊變美張治國劉永田閆自強郭朝暉侯利風張雲魏巧莉王偉張文娜劉颯颯閆旭梅徐剛掃描複製:羅玉潔李明耀朱晟林慶愛楊忠工作人員:李太陳小剛梁繼龍張曉敏前言PREFACE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
在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山西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始終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秉持民族大義、愛國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場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鬥爭中,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在這裏,中國共產黨高舉全民族抗戰的偉大旗幟,率先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造了國共合作抵禦外侮的典範戰例;以太原為中心的三大敵後根據地,成為中華民族全麵抗戰的重要支點和中流砥柱;抗戰勝利後,太原這座英雄的城市見證了日本法西斯的可恥失敗,為全民族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貢獻彪炳史冊;新中國成立以後,太原審判、關押、改造日軍戰犯的正義力量,使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者認識到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太原市檔案館作為典藏全市永久性檔案的中心,以“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誌、實踐報國之行”為神聖使命,依托館藏檔案,整合001社會資源,編輯了迄今材料較為齊全、文檔相互佐證、全景式展示山西抗戰情景的《檔案中的山西抗戰》係列畫冊,並首次公布了一批珍貴檔案文獻。這是揭露日軍侵略山西罪行的有力證據,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是弘揚偉大抗戰文化的精神家園。本叢書既可作為抗戰曆史研究的參考文獻,也可作為公眾了解山西抗戰的通俗讀本。讀之可以更好地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更加增添民族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把愛國主義最終彙流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激發群眾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使我們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編者2016年元月002目錄第一章光輝旗幟??????????????????????????????????????????????????????????????????????????????????????????????001第二章抗日烽火??????????????????????????????????????????????????????????????????????????????????????????????021一、分兵進敵後,創建四大根據地????????????????????????????????????????????????????????????????????????????????????????????????????023二、雄兵出華北,抗日烽火遍北國????????????????????????????????????????????????????????????????????????????????????????????????????055第三章浴血奮戰??????????????????????????????????????????????????????????????????????????????????????????????067一、日軍大“掃蕩”,瘋狂圍剿根據地?????????????????????????????????????????????????????????????????????????????????????????????069二、威武八路軍,三師主力戰平原????????????????????????????????????????????????????????????????????????????????????????????????????078三、浴血反“掃蕩”,鋼鐵長城衛中華?????????????????????????????????????????????????????????????????????????????????????????????086第四章勝利之本??????????????????????????????????????????????????????????????????????????????????????????????129一、全民皆兵驅倭敵????????????????????????????????????????????????????????????????????????????????????????????????????????????????????????????131二、人民戰爭奏凱歌????????????????????????????????????????????????????????????????????????????????????????????????????????????????????????????136001第五章銅牆鐵壁??????????????????????????????????????????????????????????????????????????????????????????????151一、發展根據地,形成抗戰堅強堡壘????????????????????????????????????????????????????????????????????????????????????????????????153二、軍民一條心,眾誌成城抗擊日軍????????????????????????????????????????????????????????????????????????????????????????????????209第六章得道多助??????????????????????????????????????????????????????????????????????????????????????????????271第七章正風肅紀??????????????????????????????????????????????????????????????????????????????????????????????299後記????????????????????????????????????????????????????????????????????????????????????????????????????????????31700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第一章光輝旗幟00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國抗戰爆發後,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全陝北延安鳳凰山腳下的那孔普通的窯洞中,毛澤東和黨中央認真分析了中國抗戰的形勢,進行了中日實力的對比研判,剖析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危害,將深遠而睿智的目光鎖定在了華北的山西,在陝北黃土高原上作出了“遊擊戰將在人類曆史上演出偉大一幕”的勝利斷言。由此,點燃了中國抗戰的勝利之光,舉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遊擊戰爭的光輝旗幟。
00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在八路軍奔赴山西、挺進華北抗日戰場的重大曆史關頭,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同誌在會議上指出:“我們的方針最基本的是持久戰,不是速決戰,持久戰的結果是中國勝利。”關於紅軍的基本任務,他提出了五條:“(一)創造根據地;(二)鉗製與消滅敵人;(三)配合友軍作戰(戰略支援任務);(四)保存與擴大紅軍;(五)爭取民族革命戰爭領導權。”同時,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同國民黨的關係問題的報告。報告中指出紅軍在國內革命戰爭中已經發展為能夠進行運動戰的正規軍,但在新的形勢下,“必須把過去的正規軍和運動戰變為分散使用的遊擊軍和遊擊戰”,紅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
1937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延安《抗日遊擊戰爭戰略問題》鳳凰山窯洞前和《論持久戰》合訂本1937年8月洛川會址外景00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毛澤東早在1937年8月初就明確提出,紅軍對日作戰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分散遊擊戰原則,在國共合作的“南京談判”和與山西閻錫山的接洽中,也作出了明確的指示。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八路軍以山西為中心深入敵後,創建抗日根據地,將正規軍變為遊擊軍,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這標誌著毛澤東早先提出的戰略轉變思想正得以迅速實現。
1937年8月1日,毛澤東關於紅軍作戰給周恩來、林伯渠等的電報指示:“關於紅軍作戰,依當前敵我情況,我們認為須堅持下列原則:(甲)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遊擊戰爭,而不是陣地戰,也不是集中作戰,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縛,隻有如此才能發揮紅軍特長,給日寇以相當打擊。(乙)依上述原則,在開始階段,紅軍以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為適宜,兵力過大,不能發揮遊擊戰,而易受敵人的集中打擊,其餘兵力依戰爭發展,逐漸使用之。
以上原則請與各同誌商定,並準備攜告國民黨。”1937年8月1日,毛澤東關於紅軍作戰給周恩來、林伯渠等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0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8月4日,毛澤東關於國防問題給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的電報指示:“己、……遊擊戰以紅軍與其他適宜部隊及人民武裝擔任之。在整個戰略部署上給予獨立自主的指揮權。庚、……遊擊戰之部隊依地形條件及戰況之開展適當使用大兵力,為適應遊擊戰性質,原則上分開使用,而不是集中1937年8月,葉劍英同周恩來、朱德在南京使用。”與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共商國防問題期間的合影:周恩來(右2)、朱德(右1)、葉劍英(左2)1937年8月4日,毛澤東關於國防問題給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0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8月10日,毛澤東關於同各方接洽中應注意事項等給彭雪楓的電報指示:“(甲)同各方接洽,在積極推動抗戰的總方針下,要有謙遜的態度,不可自誇紅軍長處,不可說紅軍抗日一定打勝仗,相反要請教他們各種情況,如日軍戰鬥力、山地戰、平原戰等等紅軍素所不習的情形,以便紅軍有所根據,逐漸克服困難。不可隱瞞紅軍若幹不應該隱瞞的缺點,例如隻會打遊擊戰,不會打陣地戰,隻會打山地戰,不會打平原戰,隻宜於在總的戰略下進行獨立自主的指揮,不宜於以戰役戰術上的集中指揮去束縛,以致失去其長處。這些都應著重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說明。”1937年8月10日,毛澤東關於同各方接洽中應注意事項給彭雪楓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06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這一戰略方針不僅關係著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前途,而且極大地關係著整個抗日戰爭的堅持、發展和勝利,關係著中國民族解放的命運。在八路軍三大主力相繼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後,毛澤東最關心的就是前方將士能否堅定不移地執行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有數據顯示,在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間毛澤東發給前線的電報中,80%的電文都與遊擊戰有關。
1937年9月21日,毛澤東關於獨立自主山地遊擊戰的策略給彭德懷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1937年9月21日,毛澤東關於獨立自主山地遊擊戰的策略給彭德懷的電報指示:“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劇,在這種拿手劇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不是運動戰)。要實行這樣的方針,就要戰略上有有力部隊處於敵之翼側,就要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眾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為主。集中打仗則不能做群眾工作,做群眾工作則不能集中打仗,二者則不能並舉。然而,隻有分散做群眾工作,才是決定地製勝敵人、援助友軍的唯一無二的辦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無結果之可言的。”007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9月25日,毛澤東關於整個華北應以遊擊戰爭為唯一方向給周恩來、劉少奇、楊尚昆等的電報指示:“甲、整個華北工作應以遊擊戰爭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兵運統一戰線等等,應環繞於遊擊戰爭,華北抗戰如失敗我們不負責任,但遊擊戰爭如失敗我們須負嚴重的責任。丙、……設想在敵整個占領華北後我們能堅持廣泛有力的遊擊戰爭,要告訴全黨今後沒有別的工作,唯一的就是遊擊戰爭,為此目的紅軍應給與一切可能的助力。”彭德懷抗戰初期照(顧棣收藏)1937年9月25日,毛澤東關於華北遊擊戰爭給周恩來、劉少奇、楊尚昆等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08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9月29日,毛澤東關於在華北局勢危險之下應堅持山西遊擊戰爭之方針給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的電報指示:“甲、華北大局非常危險……不久中國陣地將變為扼守黃河運河兩線。這一形勢將影響到上海戰線發生某些變化,南京將被大轟炸,國民黨如不妥協,必將遷都……乙、山西將成為華北的特殊局麵,這根本的是因為有紅軍,其次則是閻錫山與我們結合起來。由於這兩個力量的結合,將造成數百萬人民的遊擊戰爭。我們應堅持這一方針,布置全省的遊擊戰。”1937年9月29日,毛澤東關於在華北局勢危險之下應堅持山西遊擊戰爭之方針給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09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鑒於山西戰略地位的重要,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用極大的精力在山西營建華北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支點。毛澤東對山西遊擊戰區的部署,原計劃八路軍主力開赴山西前線後,將全部集中部署於以恒山山脈為中心的晉、察、冀、綏4省交界地區。
後來因為形勢變化,毛澤東調整了計劃,在山西的4個角部署了晉東北、晉西北、晉東南、晉西南4個戰略區。
朱德、彭德懷在山西1937年9月24日,毛澤東關於對恒山、五台等地工作布置之指示給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的電報指示:“丙、……目前應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脈之遊擊戰爭,而重點於五台山脈……”1937年9月24日,毛澤東關於對恒山、五台等地工作布置之指示給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10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9月19日,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指示:“(丙)五台、定襄、盂縣地域狹小,敵進太原後,即在其包圍中,林彪、楊愛源二部在此區域,亦屬暫時性質,無持久可能,判斷該地域隻能支持數千人的遊擊戰爭。(丁)賀龍部應位於晉西北處,於大同、太原之外翼,向綏遠與大同遊擊,方能給敵南進太原以相當有效的鉗製作用。
五台山區域有林楊二部,十分足夠,賀師再去,則失戰略意義。”1937年8月,劉少奇、彭德懷、楊尚昆在陝西三原合影1937年9月19日,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1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9月17日,毛澤東關於敵情判斷及我之戰略部署給朱德、彭德懷等的電報指示:“(己)紅軍此時是支隊性質,不起決戰的決定作用,但如部署得當,能起在華北(主要在山西)支持遊擊戰爭的決定作用。(庚)過去決定紅軍全部在恒山山脈創造遊擊根據地的計劃,在上述敵我情況下已根本上不適用了……”1937年9月17日,毛澤東關於戰略部署問題給朱德、彭德懷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1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辛)……為戰略上展開於機動地位……采取如下之戰略部署:(一)我二方麵軍應集結於太原以北之忻縣待命,準備取得閻之同意下,轉至晉西北管涔山脈地區活動。
(二)我四方麵軍在外交問題解決後或於適當時機進至呂梁山脈活動。
(三)我一方麵軍則以自覺的被動姿態,及時進入恒山山脈南活動,如敵南進而友軍又未能將其撤退,作準備依情況逐漸南移,展開於晉東南之太行、太嶽兩山脈中。
(四)總部進至太原附近,依情況決定適當位置。”1937年9月17日,毛澤東關於戰略部署問題給朱德、彭德懷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1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一方麵可以依憑山西四麵有利的地形建成堅不可摧的抗日堡壘;另一方麵可以以山西為依托,向南、北、東三麵開拓創建更加廣闊的抗日根據地,牽製和殲滅敵人的大量有生力量,從而支持整個華北乃至全國的抗日戰爭。就此,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民族革命戰爭中,山西成為華北的戰略鎖鑰,在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重大戰略作用。
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張聞天張聞天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發表的關於把山西成為北方遊擊戰爭的戰略支點的文章01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7年9月,八路軍總部在朱德、彭德懷的率領下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以山西為立足點和出發地,指揮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獨立自主的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全國抗戰,八路軍總部絕大部分時間沒有離開過山西抗日戰線,使山西成為華北抗戰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基地。
朱德、彭德懷在太行八路軍總部(徐肖冰攝)01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五台縣南茹村,是八路軍總部進入山西後第一個駐地,是八路軍由“北上”改為“南移”的折返地,也是其戰略部署重大調整的完成地。在此八路軍提出和實施了一係列重大軍事決策,指揮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等戰鬥。
任弼時、劉伯承、賀龍、朱德、肖克(右起)等在山西五台縣南茹村八路軍總部1937年冬,朱德、任弼時在山西前線五台縣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016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38年3月以後,八路軍總部輾轉於晉東南的武鄉、遼縣(左權)地區,先後在遼縣的麻田,武鄉的王家峪、磚壁,潞城的北村等地長期駐紮。在崇山峻嶺的溝壑中,八路軍最高指揮官和普通士兵、群眾一起戰鬥,一起生活,一起勝利。
1940年朱德總司令在太行,羅光達拍攝於彭德懷在山西武鄉縣磚壁村山西武鄉王家峪八路軍總部會議上作報告朱德總司令親臨太行山前線指揮作戰(顧棣收藏)017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彭德懷(右)和左權在山西武鄉縣王家峪八路軍總部合影朱德、彭德懷和陸定一等在山西潞城縣北村武鄉縣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山西潞城北村八路軍總部舊址018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1940年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到晉東南八路軍總部彙報工作時和129師領導人的合影,從左至右:李達、聶榮臻、鄧小平、劉伯承、呂正操、蔡樹藩(羅光達攝)1940年朱德、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羅瑞卿、蔡樹藩等在左權縣桐峪檢閱部隊(羅光達攝)019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一章光輝旗幟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書記楊尚昆(左1)、彭在八路軍總部的直接指揮下,八路軍戰士轉真(左6)在太行與賀龍(右2)、關向應(右戰在山西的崇山峻嶺,開展遊擊戰爭7)、鄧小平(左4)、羅瑞卿(左3)、滕代遠(右6)等合影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020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第二章抗日烽火02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原失陷後(1937年11月8日),華北正規戰爭階段基太本結束,遊擊戰爭階段開始。出師以來一直配合正麵戰場作戰起著戰略支隊作用的八路軍,開始成為支撐山西和整個華北抗戰的中堅。按照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八路軍在華北實行戰略展開開辟敵後戰場,開展遊擊戰爭,創建起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等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太行山。
02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一
分兵進敵後,創建四大根據地1937年11月13日,毛澤東在關於紅軍發展方向的電文中指示:“紅軍任務在於發揮進一步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華北遊擊戰爭,同日寇力爭山西全省的大多數鄉村,多打小勝戰,興奮士氣,用以影響全國,實現全民抗戰之新局麵。”“今後一切計劃應以軍渡、臨汾、蒲縣、晉城失守為基點;在晉西北應以寧武、神池、五寨失守為基點;晉東北應以五台、蔚縣、廣靈、靈丘、阜平失守為基點。”八路軍三師主力按部署分兵挺進各自戰區,英勇殺敵收複失地,建設抗日根據地,大聲呐喊喚起人民,彙成一道道抗日的鐵流。
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形勢示意圖02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7年11月13日毛澤東關於紅軍發展方向給朱德、彭德懷等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1937年11月15日《救國時報》刊發的“第八路軍在日軍後方發展大規模遊擊戰”的報道02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第115師和第120師各一部挺進五台山,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7年10月,八路軍第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聶榮臻率領該師獨立團、騎兵營、教導隊、第120師第359旅工作團以及總部特務團共約3000人奉命留守恒山、五台山地區堅持遊擊戰爭,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騎兵部隊開赴五台山1937年八路軍攻占淶源插劍嶺向敵後挺進(沙飛攝)02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八路軍在晉東北地區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政權,打開了晉察冀邊區西部地區的局麵,1937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在山西五台縣成立。
抗戰初晉察冀軍區首長:(前排左起)唐延1937年冬,聶榮臻與晉東北行政主任宋傑、聶榮臻,(後排左起)朱良才、程子華、劭文在山西五台商議抗日救國,為創建呂正操(沙飛攝)華北敵後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打下基礎1937年11月13日晉察冀軍區政委聶榮臻電令(中央檔案館館藏)026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晉察冀反“八路圍攻”1937年11月24日,日軍調集第5、第14、第109師兵團及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團各一部兩萬餘人,分別由平綏路、平漢路、北同蒲路、正太路等方向分八路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展開大規模進攻。八路軍迎頭反擊,殲敵2000餘人,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攻,收複了晉東北12個縣,冀西20個縣,察東4個縣。
1937年11月28日,聶榮臻親臨前線指揮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反“八路圍攻”作戰(顧棣收藏)八路軍在長城嶺一帶作戰(沙飛攝)晉察冀軍區粉碎日軍“八路圍攻”要圖027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7年12月25日《救國時報》刊發的“八路軍在晉東北發展遊擊光複要地”的報道八路軍粉碎日軍“八路圍攻”後,衝破平型關長驅出擊的鐵騎兵(沙飛攝)028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政府在河北阜平成立。之後,隨著遊擊戰爭的開展,晉察冀邊區進一步擴大為西起同蒲路,東至渤海,北起張家口、多倫、寧城、錦州一線,南至正太、德石路,包括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遼寧等五省區域,麵積40餘萬平方公裏,人口2500萬,縣治108個,被毛澤東稱讚為華北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邊區政府駐地舊址(河北阜平)1939年7月,聶榮臻、關向應、彭真、1939年彭真、黃敬、關向應、王震、程子華(右起)在晉察冀根據地聶榮臻(左起)在唐縣(沙飛攝)029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中國敵後戰場抗日民主根據地分區詳圖晉察冀邊區030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2.第115師轉戰呂梁山,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1937年11月9日,第115師主力由正太鐵路南進,以呂梁山區為中心,開辟晉西南抗日根據地。至1938年夏,隰縣、蒲縣等16個縣的抗日政權先後誕生,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第115師主力開赴晉西南1938年第115師代師長陳光(後排中)、政委羅榮桓(二排右1)、楊尚昆(二排中)在晉西孝義縣碾頭村合影第115師司令部駐地山西孝義縣碾頭村03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晉西南反“圍攻”1938年3月,華北日軍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指揮第20、第109、第108、第14師團圍攻晉西南根據地。為阻止和牽製日軍對黃河防線的進攻,捍衛陝甘寧邊區,八路軍向進犯的敵人展開了更加有力的遊擊戰鬥。第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第343旅進至隰縣午城鎮及大寧地區活動,尋機打擊日軍。從3月14日至18日,在隰縣午城、蒲縣井溝等地與西犯日軍激戰5晝夜,取得殲敵1000餘人的勝利。1938年,343旅參謀長陳士榘、115師政委羅榮桓、343旅副旅長李天佑、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委肖華等(左起)在晉西孝義山西隰縣午城、井溝戰鬥要圖03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3月下旬,日軍又調集5000餘人再來圍攻。八路軍派出若幹精銳分隊,晝夜襲擾殲敵。至此,日軍前方受挫,後方被擾,於4月初狼狽撤走。通過兩次反圍攻作戰,第115師殲敵近2000人,八路軍進一步控製了呂梁山區,粉碎了日軍迫使八路軍退出晉西南的企圖。
午城鎮戰鬥結束後,第115師部隊參加軍民祝捷聯歡大會03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3.第120師出擊管涔山,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第120師主力於1937年11月14日進抵晉西北嵐縣,在管涔山區開辟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其中第358旅第715團進抵太原附近的古交鎮,並以一部深入交城、清源以北,與敵人爭奪晉西北廣大農村。到1938年春晉西北各縣都建立了1000至2000人的抗日自衛軍、遊擊隊和工、農、青、婦等抗日救亡團體,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八路軍第120師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親臨前線指揮作戰120師向晉西北挺進03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晉綏抗日根據地西臨黃河、東與晉察冀、晉冀魯豫根據地相連,是保衛陝甘寧邊區的東部屏障,是華北長期進行抗日戰爭的重要堡壘,是中共中央與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地聯係的重要通道。
晉綏邊區行政區劃圖03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晉西北反“五路圍攻”1938年3月,日軍乘第120師主力在太原附近作戰之機,調集駐大同第26師團、駐太原第109師團和偽蒙軍兩萬餘人,分別從南北兩麵向晉西北根據地發動“五路圍攻”。
3月初日軍先後占領寧武、神池、偏關、河曲、保德、五寨、岢嵐7座縣城。
晉西北區軍民首次反圍攻作戰要圖1938年3月6日,毛澤東給朱德、彭德懷、賀龍、蕭克、關向應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36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3月6日,第120師集中主力4個團,打擊岢嵐、五寨的日軍,3月10日岢嵐之敵棄城北撤。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賀龍決定圍敵據點,斷敵交通,襲擾敵後。3月20日後,7城之敵紛紛東撤,120師各部在運動中予敵以重大殺傷,殲敵1500餘人,全部收複7城,鞏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3月9日,賀龍等關於打開北麵局勢部署致毛澤東、朱德等電(中央檔案館館藏)1938年4月8日,賀龍等關於在晉南、晉西北與敵作戰經過致朱德、彭德懷等電(中央檔案館館藏)037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4月9日,朱德、彭德懷關於粉碎日軍對晉西北進攻情況致閻錫山、衛立煌等電(中央檔案館館藏)第120師部隊收複晉西北的偏關038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王震、徐海東、賀龍、謝覺哉、羅榮桓、蕭克、關向應、羅瑞卿、楊尚昆、蕭勁光(左起)在興縣1938年8月,賀龍師長(前左2)、關向應政委(後左1)、甘泗淇主任(前右3)與各縣長視察員在晉西北嵐縣(顧棣收藏)039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第120師與晉西北領導合影,第一排左起:甘泗淇、王震、關向應,後排左起:賀龍、張宗遜、周士第、李井泉1940年5月,第120師抗戰以來新建縣政權報告(中央檔案館館藏)040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4.第129師屹立太行山,開辟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是以八路軍第129師為主,從1937年10月至1941年秋逐步建立的。首先,以太行山脈為依托,建立了包括太行區和太嶽區在內的晉冀豫區,隨後,擴展開辟了冀魯豫區。1938年4月成立晉冀豫軍區,1941年7月,成立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到1944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轄4個行署,26個專署,198個縣,32600餘個行政村,成為華北最大的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是華北抗日遊擊八路軍第129師領導人:參謀處長李達、政委鄧小平、師長劉伯承、政治部副主任蔡樹藩(左起)(羅光達攝)戰爭的心髒和指揮中樞,是華北抗戰的前沿陣地和主要戰場。
晉冀魯豫邊區圖04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第129師開辟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期間,朱德與劉伯承、鄧小平在研究作戰計劃1938年3月20日建立太行根據地會議報告1939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刊發的“論建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報道04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初,日軍從河北、山西、山東等地抽調大批兵力,準備集中全力攻取徐州、武漢,力圖迅速打通津浦路。
為策應正麵戰場會戰,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第129師將分散活動的主力部隊適當集中,向日軍占領的交通幹線和戰略要點展開猛烈的破擊戰,取得了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三戰三捷。
1938年鄧小平在太行山區進行戰鬥動員朱德、彭德懷關於日軍情況及抗日戰爭的布置問題給林彪、賀龍等同誌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04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長生口戰鬥1938年2月,第129師采取攻點打援戰法,以第385旅第769團一部包圍舊關,第772團團長葉成煥率領號稱“夜老虎”的二營,於22日拂曉趕至長生口南山布設伏擊圈。8輛汽車載著200多名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二營戰士居高臨下,迅速發起猛烈進攻,日軍措手不及,亂成一團,僅半個小時,戰鬥勝利結束。這次伏擊戰共斃俘日軍130餘人,炸毀汽車長生口伏擊戰指揮部舊址——井陘縣呂家村5輛,繳獲迫擊炮兩門、九二式重機槍兩挺、步槍50餘支以及大批武器彈藥。
1938年2月八路軍第129師關於打擊正太路及九龍關來敵作戰的命令(解放軍檔案館館藏)04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神頭嶺戰鬥1938年3月上旬,第129師在邯長公路以北組織了神頭嶺戰鬥,令第385旅第769團為左翼,襲擊黎城,引誘潞城的敵人來援;以第386旅為右翼,在神頭嶺地區設伏,殲滅增援日軍。3月16日淩晨,第129師第769團強襲黎城,誘使潞城日軍第16師團林清部隊和第108師團笹尾部隊火速出援。當日軍進入潞城和黎城間的神頭嶺時,遭第386旅和補充團三麵攻擊,第771團攔頭,第772團第3營斷尾,第772團主力和補充團從公路兩側向日軍突擊,頓時將敵截為數段。在八路軍的突然打擊下,時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日軍陣腳大亂,指揮失措,四處奔逃。
旅長陳賡1938年3月,神頭嶺戰鬥前召開動員大會(顧棣收藏)神頭嶺戰鬥示意圖04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3月16日,劉伯承關於第129師在黎城、潞城與日軍激戰情況致朱德、彭德懷電(中央檔案館館藏)山西潞城縣神頭嶺伏擊戰中,八路軍進入伏擊地區046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經過僅兩小時激戰,除一隨軍記者和少數士兵逃走外,其餘1500餘人悉數就殲,斃傷和俘獲騾馬600餘匹,繳獲各種槍支550餘支,擊毀汽車百餘輛。這一仗對日軍精神打擊很大,以致“提到神頭之役,仍無不驚悸尚存,談虎色變”。
戰士用繳獲的服裝和武器把自己武裝起來1938年3月20日,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關於神頭村戰鬥情況致朱德、彭德懷電(中央檔案館館藏)047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響堂鋪戰鬥3月31日,第129師在副師長徐向前的指揮下,再次在黎城至涉縣間的響堂鋪設伏。日軍第14師團兩個汽車中隊進入伏擊區,八路軍猛烈衝擊兩小時,敵未及還手,180輛汽車燃為灰燼,押車部隊400餘人基本被殲。
響堂鋪戰鬥進行時,在附近的另一個山頭,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帶領東路軍將領觀摩了整場戰鬥,國民黨將領對八路軍遊擊戰的神威讚歎不已。
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響堂鋪戰鬥舊址(顧棣收藏)1938年4月2日,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關於響堂鋪戰鬥戰況致集總、軍委、朱德、彭德懷電(中央檔案館館藏)048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晉東南“反九路圍攻”1938年4月,日軍為解除其心腹之患,不顧連連失敗,共集結10餘個聯隊3萬餘重兵,分9路向晉東南根據地發動大舉進攻,妄圖以“分進合擊”的戰術,將八路軍圍殲於武鄉、遼縣、榆社地區。此時(1938年2月開始)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將在山西的部隊分為東、南、西3路。東路軍所轄部隊除八路軍第115、第129師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縱隊、第3縱隊外,還有國民黨軍曾萬鍾部第3軍、李家鈺部第47軍以及趙壽山部第17師、武士敏部第169師、朱懷冰部第94師等部隊。朱德為東路軍總指揮,彭德懷擔任副總指揮,統一負責晉東南地區的對日作戰。
1938年3月,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山西沁縣小東嶺召開東路軍將領會議時與八路軍、決死第1縱隊、第3縱隊領導合影1938年3月東路軍將領會議期間朱德舊居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刊發的朱德(山西沁縣小東嶺村)升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報道049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4月10日前後,從東西南北四麵進犯的日軍相繼侵入抗日根據地,第129師主力和第115師第689團即按總部的預定部署,由遼縣以南地區轉移到日軍合圍圈外的涉縣以北地區,隱蔽待敵。第115師第344旅、決死1縱隊、各遊擊支隊和八路軍總部特務團英勇阻擊日軍,除屯留、長治、昔陽3路出犯的日軍外,其他6路進攻均被阻止。
1938年春,晉東南粉碎日軍“九路圍攻”戰鬥動員大會上第386旅周希漢參謀長作報告(徐肖冰攝)1938年4月晉東南反“九路圍攻”作戰要圖050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4月12日,日軍第108師團步、騎兵6000餘人,分兩路孤軍深入武鄉一帶。15日,八路軍以第772團、第689團為左縱隊,第771團為右縱隊,第769團為後續部隊,沿武鄉至襄垣大道跟進。
山西武鄉縣長樂之戰舊址1938年4月17日,八路軍第129師關於長1938年4月20日,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樂村戰鬥的報告(中央檔案館館藏)關於長樂村戰鬥繳獲日軍情報致彭德懷電(中央檔案館館藏)05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6日拂曉,左右兩路縱隊超越日軍並將其1500餘人夾擊於武鄉以東長樂村地區,日軍被截為數段。此時,已通過長樂村的日軍主力為解救其被圍困部隊,集結1000餘人,向第129師左翼發動進攻。第772團在戴家瑙與10倍於己的日軍激戰4小時。14時,日軍第105聯隊2000餘人由遼縣趕來增援,在猛烈炮火掩護下,一路向馬村東南第689團陣地攻擊,另一路會合長樂村日軍向第772團陣地攻擊。第129師遂決定以第769、第689團各一部掩護,主力在黃昏時撤出戰鬥。
葉成煥(1914—1938)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團長,河南新縣人,為129師在抗戰初期的“三戰三捷”做出了重大貢獻。1938年4月18日為國捐軀1938年4月,第129師386旅部攻入榆社城(顧棣收藏)長樂村戰鬥要圖05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此戰,八路軍共斃傷日軍2200餘人,繳獲輕機槍兩挺、步馬槍100餘支和大批軍用物資。八路軍傷亡800餘人,第772團團長葉成煥犧牲。長樂村戰鬥是粉碎日軍“九路圍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日軍在這裏遭到殲滅性打擊後,其他各路紛紛撤退,晉東南的中國軍隊最終取得了反“圍攻”作戰的勝利。
1938年4月17日,八路軍第129師關於長樂村戰鬥詳報(解放軍檔案館館藏)1938年春,八路軍第129師反“九路圍攻”反日軍“九路圍攻”中收複戰利品(顧棣收藏)的長治城05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從1937年11月下旬到1938年4月下旬,晉察冀、晉西北、晉西南、晉東南抗日根據地軍民相繼多次粉碎日軍的多路圍攻,不僅拖住了日軍大量兵力,造成其不能全力西進、南下、東援的形勢,配合了國民黨正麵戰場作戰,同時加速了山西敵後根據地的形成和鞏固,為擴展新的抗日基地和開辟廣闊的敵後戰場奠定了基礎。
群眾慶祝反“九路圍攻”勝利05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二
雄兵出華北,抗日烽火遍北國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毛澤東和黨中央認為,山區地形條件雖對八路軍發展抗日遊擊戰爭有利,但資源、人力畢竟有限,而平原地域廣闊、人口稠密、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是八路軍堅持長期抗戰的必然發展趨勢。1938年4月21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發出關於開展平原遊擊戰的指示,八路軍各部自4月下旬起,陸續抽調主力,以山西抗日根據地為前沿基地,開始向華北平原地區實行戰略展開。
八路軍挺進平原作戰圖05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3月24日,毛澤東、劉少奇關於組織遊擊兵團任務給八路軍各部的指示(中央檔案館館藏)1938年4月21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關於在河北山東平原區開展遊擊戰爭給八路軍總部的指示(中央檔案館館藏)056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4月下旬,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率領第769團和第115師第689團、第5支隊等部,首先東出太行,挺進冀南,與先期到達的第386旅副旅長陳再道指揮的東進縱隊、第129師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窮指揮的騎兵團等部及第386旅第771團、汪乃貴支隊共同開辟冀南和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
1938年3月,開創冀南平原抗日根據地1938年5月,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率部進抵的領導人陳再道、宋任窮、李聚奎(左起)冀南時和符竹庭、宋任窮、肖華(左起)合影合影1937年12月16日,毛澤東、彭德懷關於東進縱隊和騎兵一連先赴冀南的指示(中央檔案館館藏)057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5月上旬,第120師宋時輪支隊由雁北出發,抵達平西與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會合,合編為八路軍挺進縱隊,開辟冀東抗日遊擊戰區。
1938年初,晉察冀軍區鄧華1938年5月,第120師宋時輪支隊與支隊挺進平西地區,開辟了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合編的八路軍第平西抗日根據地四縱隊挺進冀東平原,開展遊擊戰爭7月底,由第120師第358旅第715團、師騎兵營一個連和戰動總會第4遊擊支隊組成的大青山支隊,由第358旅政委李井泉率領,自雁北挺進綏遠,開辟綏南、綏中、綏西抗日遊擊根據地。
李井泉政委率八路軍大青山支隊挺進大青山大青山遊擊部隊在戰鬥中挺進大青山行軍路線圖058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9月下旬,第115師第343旅一部與先前到達的第115師第5支隊、第129師津浦支隊發展冀魯邊根據地。自此,八路軍在山西山區抗日根據地初步鞏固之後,不失時機地迅速挺進冀南、豫北、冀魯豫邊區、冀魯邊區、冀東和大青山地區,將抗日的烽火燃燒到了河北、山東、綏遠和河南廣大地區。
1939年8月,挺進冀魯平原的八路軍第115師1938年9月,第115師第344旅副旅長楊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肖華(右1)、得誌(左3)奉命率部發展冀魯豫平原抗日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右3)等和129師東進縱根據地時與部分領導人合影隊參謀長鄧永耀(右4)於河北南宮縣合影《正在鞏固中的大青山遊擊根據地》文章節選059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晉察冀“秋季反圍攻”在山西的各抗日武裝,進一步發動廣泛的遊擊戰,主動出擊敵人,繼續粉碎敵軍的多路圍攻,鞏固山西敵後戰略基地。1938年9月,日軍實施“中攻武漢、南取廣州、北圍五台”的作戰計劃,在華北集中第26、第109、第110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第4旅團等部5萬餘兵力向五台、淶源、阜平等中心地區,發動了多達25路的瘋狂進攻。
晉察冀軍區部隊和第120師主力,在根據地民眾和鄰區部隊配合下,實行遊擊戰與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相結合、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粉碎日軍的圍攻。
五台山金崗庫反圍攻戰鬥聶榮臻在前線指揮秋季反圍攻060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第一階段從9月20日至10月6日,先後在完縣、曲陽、唐縣和張家灣等地阻擊日軍,遲滯日軍前進;第二階段從10月6日至15日,日軍數千人合擊石咀、台懷、金崗庫地區,15日遭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伏擊,全殲日軍一運輸大隊;第三階段從10月16日至11月17日,分別在鄭家莊、高門、洪子店、靈壽、阜平、邵家莊、滑石片等地予日軍沉重打擊,其中在韓家峪兩路日軍自相混戰,死傷甚重。
1938年9月聶榮臻在五台山留影(顧棣收藏)1938年9月20日至10月6日反日軍“北圍五台”(晉察冀秋季反圍攻)戰役經過要圖(一)061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10月1日,劉伯承關於敵圍攻晉察冀邊區目的和我各個擊破的部署致左權電(中央檔案館館藏)1938年10月6日至11月17日反日軍“北圍五台”(晉察冀秋季反圍攻)戰役經過要圖(二)062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1938年10月28日,朱德、彭德懷轉報聶榮臻、劉伯承關於日軍圍攻晉察冀邊區計劃已趨失敗致閻錫山、衛立煌等的電報(中央檔案館館藏)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在五台山的一次戰鬥勝利後召開祝捷大會063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為配合晉察冀根據地反圍攻戰役,第120、129師各一部廣泛出擊大同至太原、太原至石家莊鐵路沿線的日軍,積極展開交通破襲戰。
這次戰役連續作戰48天,進行大小戰鬥167次,殲滅日軍5331人,勝利粉碎了日軍的圍殲計劃,保衛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同時有力地策應了正麵戰場友軍的武漢會戰。
1938年9月13日,第129師關於對津浦、平漢、正太、道清各鐵路作大規模破路襲敵部署的命令(解放軍檔案館館藏)064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在這次反圍攻作戰期間,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給晉察冀邊區領導和黨政軍民發電慰勉,指出:“全會完全相信你們必能更加團結一致,聯合一切友黨友軍,勝利地粉碎敵人對於你們的圍攻,並且進一步地鞏固與擴大你們的根據地。”同時還指出:“全會完全同意邊區黨委所執行的堅定的統一戰線的方針,並在這個方針下,由於全黨全軍的努力,已經創造晉察冀邊區成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
你們的經驗將成為全黨全國在抗戰中最有價值的指南……”1938年10月5日,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就晉察冀1938年秋季反圍攻給晉察冀邊區領導和黨政軍民發電慰勉(中央檔案館館藏)065檔案中的山西抗戰DANGANZHONGDESHANXIKANGZHAN第二章抗日烽火從1938年4月下旬開始實行向華北敵後的大規模遊擊戰戰略展開,到同年10月,八路軍各部艱苦奮戰5個多月,先後進行戰鬥約1000次,斃傷日軍兩萬餘人,繳獲槍支8000餘支,成功將抗日遊擊戰爭突破以山西為中心的敵後山區範圍,推向廣闊的平原地區和整個華北敵後,擴展為晉綏、晉察冀、晉冀豫、山東、冀魯豫五大抗日根據地,從而在華北形成了西起黃河東岸,東達渤海之濱,北至熱察綏,南到隴海鐵路的廣大敵後戰場,造成了對日軍的“反包圍”形勢,使日軍的華北後方變成了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