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城南舊事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外國文學經典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中國古代神話城南舊事一千零一夜?安妮日記紅與黑熱愛生命成語故事呼蘭河傳小王子???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人類的故事封神演義?寶葫蘆的秘密?魯濱遜漂流記八十天環遊地球狐狸列那的故事三個火槍手論語稻草人湯姆·索亞曆險記巴黎聖母院洋蔥頭曆險記小婦人西遊記?朝花夕拾海底兩萬裏百萬英鎊基督山伯爵莎士比亞戲劇集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資治通鑒》故事大林和小林?昆蟲記悲慘世界金銀島少年維特之煩惱城南舊事??所謂城南,是指北京的南城。史記故事繁星·春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茶花女老人與海神秘島??林海音(1918—2001),原名本書是以作者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水滸傳寄小讀者?簡·愛吹牛大王曆險記理智與情感雙城記林含英,小名英子,著名女作家,代林海音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三國演義?苦兒流浪記格列佛遊記大衛·科波菲爾柳林風聲湯姆叔叔的小屋表作有散文集《窗》、散文小說合集《冬集,描寫了當時北京形形色色的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長篇紅樓夢聊齋誌異格林童話德伯家的苔絲綠山牆的安妮水孩子人和事,故事溫馨而親切,令人小說《春風》、廣播劇集《林海音童東周列國誌魯迅雜文精選集?伊索寓言地心遊記綠野仙蹤堂·吉訶德著生懷古的清愁,廣受讀者喜愛。話集》等,其中小說《城南舊事》最鏡花緣呐喊?獵人筆記杜立德醫生秘密花園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用作家自己的話說:“我是多麼為著名。她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七俠五義禿禿大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福爾摩斯探險記名人傳霧都孤兒創立了純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許多廣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儒林外史小桔燈培根隨筆父與子木偶奇遇記西頓動物故事集為流傳的好書。

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三十六計故事小坡的生日泰戈爾詩選複活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希臘神話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隋唐演義徐誌摩詩選安徒生童話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森林報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24篇朱自清散文精選快樂王子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卓婭與舒拉的故事最後一課林海音嶽飛傳愛的教育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飄小鹿斑比小飛俠彼得·潘中學生必背古詩詞124篇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海蒂普希金童話羊脂球著《莊子》故事豪夫童話契科夫短篇小說選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集約翰·克裏斯多夫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上架建議:兒童文學chengnanjiushi掃一掃,關注“南大小書屋”定價:20.00元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城南舊事chengnanjiushi林海音著南京大學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城南舊事\/林海音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6(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ISBN978-7-305-20944-4Ⅰ.①城…Ⅱ.①林…Ⅲ.①短篇小說-小說集-中國-當代Ⅳ.①I247.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15567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項?目?人?石?磊策??劃?劉紅穎叢書名?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書??名?城南舊事著??者?林海音責任編輯?梁麗婷宋冬昱?

責任校對?關鵬飛終審終校?臧利娟裝幀設計?穀久文印??刷?江西華奧印務有限責任公司開??本?710×1000?1\/16?印張11.5字數130千版??次?2019年6月第1版?2019年6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20944-4定??價?20.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號:njupress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無障礙高效讀經典名師送你四大錦囊妙計2017年秋季學期,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部編版語文教材)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使用。此次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一大改革,就是提升了課外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課外閱讀被納入語文教學,小學階段增加了對課外閱讀的要求,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更是成為必考內容。可以說,語文學習已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需要學生更加重視自主的閱讀實踐。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基於部編版語文教材必讀和自主選讀書目選篇,以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外國文學經典三部分呈現,特邀一線語文教學名師撰寫導讀,真正實現閱讀經典無障礙,為廣大青少年讀懂經典、理解經典鋪平道路,擴大其視野。

一、選篇依據部編版語文教材,千錘百煉“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所選篇目,依據最新部編版語文教材提供的必讀和自主選讀的名著書目,無縫對接教材新標準。

秉承南京大學誠樸雄偉的精神品質、勵學敦行的實踐作風,南京大學出版社堅持出版高品質圖書,自2013年以來陸續出版“新課標經典名著1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係列·學生版”係列圖書達116種,曆經市場檢驗,加印不斷,成為廣受青少年讀者喜愛的版本,“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即在此基礎上進行改版、精修、精編而成。

二、版本考究,編輯嚴謹“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分為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外國文學經典三個版塊,裝幀設計上既達到套係圖書的統一視覺傳達,又兼顧了三個版塊的差別,便於讀者選擇和收藏。

本套書選取權威譯本,如《泰戈爾詩選》,選取了權威的鄭振鐸譯本,《小王子》也采用了深受閱讀推廣人和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讚譽的程瑋譯本等,從源頭上保證了“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的內容品質。

為便於廣大青少年讀者閱讀,在編輯過程中,為原書章節無標題的部分加注標題,方便讀者透過目錄,提綱挈領地快速了解全書內容,也便於日常翻閱。

特邀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語文名師撰寫“名師導讀”,經反複討論、試讀和打磨,形成“四大錦囊妙計”,以兩部分在書中呈現,分別設置在正文前後,為讀者自主、高效閱讀鋪平道路、畫龍點睛。

三、一線語文名師導讀,實現無障礙高效閱讀“名師導讀”是“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的一大亮點,其中的“四大錦囊妙計”被依次開啟的同時,也將讀者引領至更深、更廣的閱讀旅程。

“名師導讀”分兩部分呈現,分設在正文前後。“名師導讀(一)”為讀2者在閱讀前指明方向,為快速介入鋪平道路:錦囊1:名著題解看題解,知大概從容進入閱讀的第一步是了解作者、知道作品的創作與文化背景等,這樣就會在腦海中自然勾畫出作品的大概麵貌,進入閱讀時就不會感到陌生。

錦囊2:閱讀導入敲黑板,畫重點從現實生活導向具體章節,消除閱讀距離感;點破閱讀重點,引導讀者帶著問題閱讀,自然進入深度閱讀。

3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名師導讀(二)”為讀者消除閱讀盲點,使其對作品的理解更深刻,生發出更具思考性的閱後心得。

錦囊3:思維拓展掃困惑,明主題由點及麵、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維導引,直指作品核心。對作品的深層思考,令經典閱讀不止於文本本身。

錦囊4:自我測評積跬步,至千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旁征博引、揮灑自如、文思滔滔的好文章是建立在日積月累的大量閱讀上的,積一本“‘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心得本”,閱讀能力提升,寫作能力當然大進步!

4MINGSHIDAODU名師導讀(一)王毓華(江蘇省海門市中南國際小學,海門市優秀教師)??★名著題解《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它包括《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篇章和《冬陽·童年·駱駝隊》一個短章。

在敘事中,作者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描寫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曆史麵貌和大人世界悲歡離合的故事,小說整體節奏舒緩,滿蓄著溫情和憂傷,言說著人世的無奈和滄桑,令人久久吟味和長歎。

林海音女士關心廣大的社會,擅長描寫形形色色的社會眾生相。她小說裏的人物多是市民階層,中心人物則是各種境遇中的婦女。她致力於1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刻畫中國婦女的勤勞、賢惠、溫柔、善良,更擅於表現她們心靈的桎梏和命運的悲劇。這部小說中有或深或淺的自傳痕跡,但它的境地並不是窄狹的,而是以小見大,所以我們可以從《城南舊事》中窺見時代風雲與人世變遷。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對台灣文壇也有不小的影響。

“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女士寫這本小說的初衷。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分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等。

★閱讀導入(一)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被大家稱為“瘋子”、家人會阻止你接近的人?即便這樣,你有沒有嚐試著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遭遇,觀察和傾聽他們的內心故事?或許,一顆被世人遺棄的心靈,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和一種請翻看《惠良善的氣質。《惠安館》中的秀貞,就是街坊間安館》。

相傳的“瘋子”,那時的英子隻有6歲,是剛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在和秀貞的多次交往中,英子對她的認識漸漸發生了改變,在這個“瘋子”身上,到底隱藏著怎樣憂傷的故事和珍貴的品質?後來英子又為她做了什麼?

2(二)父母常叮囑我們要學會辨別好人與壞人,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要跟陌生人走……他們說得沒錯,這些都是為你的安全考慮。但是“壞人”兩個字是不會寫在臉上的,“好人”也是,所以,判斷對方是請翻看《我好還是壞,就成了一個孩子的難題。書中的英子們看海去》是怎麼判斷的呢?是“嘴唇厚厚敦敦的”,應該是個好人?是覺得每個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沒有絕對的好和壞?總之,她判斷人的標準很特別,不知你是否讚同。

(三)在你的童年記憶裏,有沒有收到過特別的手工禮物?比如一隻竹蟋蟀,一隻紙糊風箏,一個蘆葦口哨……相信每一件禮物的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人,或是一段難忘的記憶,能給我們大家講講嗎?書中的蘭姨娘曾送給英子一隻西瓜請翻看《蘭燈,那個夏天的夜晚,古靈精怪的英子提著西瓜姨娘》燈,做了一件有點偉大的事,這件事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特別是蘭姨娘,因英子的幫助,她成了一個怎樣特別的女子?又開啟了怎樣嶄新的人生呢?

23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四)從小到大,除母親外,還有誰為你講故事、哼歌謠、哄你入睡?誰為你梳小辮兒、納鞋底、牽你踉踉蹌蹌長大?她們也許不是你的至親,但一定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是對你有養育之恩的人。書中的宋媽是英子家的姆媽,多年來請翻看《驢她對孩子們悉心照料,噓寒問暖,精心安排全家打滾兒》的起居,她是對英子一家有恩情的人。可是宋媽的人生,有著怎樣的殘酷與淒涼呢?

(五)“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你一定聽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整個基調有一種人生無常的淒美和詩意。從小到大,你有沒有體會過離別,在什麼時候和誰請翻看《爸離別?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爸的花兒落了和過去的人、過去的事、過去的生活告別,和兒我也不再是小時的夥伴、心愛的玩具、居住過的地點告別。而孩子》英子最終也經曆了與父親的離別,她是怎麼麵對的呢?

4自序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寫過一篇題名《憶兒時》的小稿,現在把它抄寫在這裏:我的生活興趣極廣泛,也極平凡。我喜歡熱鬧,怕寂寞,從小就愛往人群裏鑽。

記得小時在北平①的夏天晚上,搬個小板凳擠在大人群裏聽鬼故事,越聽越怕,越怕越要聽。猛一回頭,看見黑黝黝的夾竹桃花盆裏,小貓正在捉壁虎,不禁嚇得呀呀亂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慫恿著大人講下去。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北平有一種穿街繞巷的“唱話匣子的”,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飯後,我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門外去張望。先是賣晚香玉的來了,用晚香玉串成美麗的大花籃,一根長竹竿上掛著五六隻,婦女們喜歡買來掛在臥室裏,晚上滿室生香。再過一會兒,“換電燈泡兒的”又過來了。他背著匣子,裏麵全是些新新舊舊的燈泡,貼幾個錢,拿家裏斷了絲的跟他換新的。到今天我還不明白,他拿了舊燈泡去做什麼用。

然後,我最盼望的“唱話匣子的”來了,背著“話匣子”(後來改叫留聲機,現在要說電唱機了!),提著勝利公司商標上那個狗聽留聲機的那種大喇叭。我便飛跑進家,一定要求母親叫他進來。

①1949年,北平改稱北京。

4Ⅰ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母親被攪不過,總會依了我。隻要母親一答應,我又拔腳飛跑出去,還沒跑出大門就喊:“唱話匣子的!別走!別走!”其實那個唱話匣子的看見我跑進家去,當然就會在門口等著,不得到結果,他是不會走掉的。講價錢的時候,門口圍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媽子。講好價錢進來,圍著的人便會挨挨蹭蹭地跟進來,北平的土話這叫作“聽蹭兒”。我有時大大方方地全讓他們進來;有時討厭哪一個便推他出去,把大門砰地一關,好不威風!

唱話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話匣子上,然後裝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轉動了,先是開場白:“百代公司特請梅蘭芳老板唱《宇宙鋒》。”金剛鑽的針頭在早該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聲音,啦啦地唱起來了,有時像貓叫,有時像破鑼。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還要加價呢!不過因為熟主顧,最後總會饒上一片“洋人大笑”,還沒唱呢,大家就笑起來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時,大夥兒更笑得凶,亂哄哄地演出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母親時代的兒童教育和我們現代不同,比如媽媽那時候交給老媽子一塊錢(多麼有用的一塊錢!),叫她帶我們小孩子到“城南遊藝園”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沒有人說這是不合理的。

因為那時候的母親並不注重“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的教條。

那時候的老媽子也真夠厲害,進了遊藝園就得由她安排,她愛聽張笑影的文明戲《鋸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戲場裏聽雪豔琴的《梅玉配》。後來去熟了,膽子也大了,便找個題目—要兩大枚(兩個銅板)上廁所,溜出來到各處亂闖。看穿燕尾服的變戲法兒,看紮著長辮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電影鄭小秋的《空穀蘭》。大戲場裏,男女分座(包廂例外)。有時觀眾在給“扔手巾把兒的”叫好,擺瓜子碟兒的,賣玉蘭花的,賣糖果的,要茶錢的,穿來穿去,吵吵鬧鬧,有時或許趕上一位發脾氣的觀眾老爺飛茶壺。

Ⅱ12城南舊事戲台上這邊貼著戲報子,那邊貼著“奉廳諭:禁止怪聲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兒癢癢,非喊兩聲“好”不過癮。

大戲總是最後散場,已經夜半,雇洋車回家,剛上車就睡著了。

我不明白那時候的大人是什麼心理,已經十二點多了,還不許入睡,坐在她們(母親或是老媽子)的身上,打著瞌睡,她們卻時時搖動我說:“別睡!快到家了!”後來我問母親,為什麼不許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覺?母親說,一則怕著涼,再則怕睡得魂兒回不了家。

多少年後,城南遊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偶然從那裏經過,便不勝今昔之感。這並非是眷戀昔日的熱鬧的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並不值得一提,隻是因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經曆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1951年7月28日我記得寫上麵這段小文的時候,便曾想:為了回憶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寫些故事,以我的童年為背景呢?於是這幾年來,我陸續地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湧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裏的小偷兒。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麵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我寫過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錄在這裏的:寫紀念父親的文章,便要回憶許多童年的事情,因為父親死去ⅡⅢ13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快二十年了,他棄我們姊弟七人而去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

在我為文多年間,從來沒有一篇專為父親而寫的,因為我知道如果寫到父親,總不免要觸及他離開我們過早的悲痛記憶。

雖然我和父親相處的年代,還比不了和一個朋友更長久,況且那些年代對於我,又都是屬於童年的,但我對於父親的了解和認識極深。他溺愛我,也鞭策我,更有過一些多麼不合理的事情表現他的專製,但是我也得原諒他與日俱增的壞脾氣和他日漸衰弱的得了肺病的身體。

父親實在不應當這樣早早離開人世,他是一個對工作認真努力、對生活有濃厚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多麼豐富!他生性愛動,幾乎無所不好,好像世間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來動手,我想他的死是不甘心的。但是他的早死與多種的嗜好也有關係,他愛喝酒,快樂地劃著拳;他愛打牌,到了周末,我們家總是高朋滿座。他是聰明的,什麼都下功夫研究,他害肺病以後,對於醫藥也很有研究,家裏有一隻五鬥櫃的抽屜,就跟個小藥房似的。

但是這種飲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壞任何醫藥的功效。我聽母親說,父親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常到酒妓館林立的街坊,從黑夜飲到天明,一夜之間喝遍一條街,他太任性了!

母親的生產率夠高,平均三年生兩個,有人說我們姊妹多是因為父親愛花的緣故,這不過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親愛花是真的。

我有一個很明顯的記憶,便是父親常和挑擔賣花的講價錢,最後總是把整擔的花全買下。於是父親動手了,我們也興奮地忙起來,廊簷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來。盆裏栽的花,父親好像特別喜歡文竹、含羞草、海棠、繡球和菊花。到了秋天,廊下客廳,擺滿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當我們的家住在虎坊橋的時候,院子裏有幾大盆出色的夾竹桃和石榴,都是父親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親自給石Ⅳ14城南舊事榴樹施麻渣,要臭好幾天,但是等到中秋節,結的大石榴都飽滿得咧開了嘴!父親死後的第一年,石榴沒結好;第二年,死去好幾棵。迷信的人便說,它們隨父親俱去。其實,明明是我們對於剪枝、施肥,沒有像父親那樣勤勞的緣故。

父親的脾氣盡管有時暴躁,他卻有更多的優點,他負責任地工作,努力求生存,熱心助人,不吝金錢。我們每一個孩子他都疼愛,我常常想,既然如此,他就應該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使生命得以延長,看子女茁長成人,該是最快樂的事。但是好動的父親,卻不肯好好地養病。他既死不瞑目,我們也因為父親的死,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經負起許多父親的責任。我們努力渡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個進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憐憫為恥。我也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為報答是負擔。父親的死,給我造成這種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又何嚐不是承受於我那好強的父親呢!

1951年8月8日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父親好動到愛搬家的程度,綠衣的郵差是報告哪裏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們住過的椿樹胡同、簾子胡同、虎坊橋、梁家園,盡是城南風光。

收集在這裏的幾篇故事,是有連貫性的,讀者們別問我哪是真哪是假,我隻要讀者分享我一點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呆而神聖嗎?

1960年7月在台北ⅣⅤ15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目Contents錄名師導讀(一)Ⅰ自序1惠安館72我們看海去104蘭姨娘130驢打滾兒149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158冬陽·童年·駱駝隊—《城南舊事》出版後記162名師導讀(二)城南舊事惠安館一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牆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裏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台,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裏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被來蒙住臉,怕塵埃把我嗆得咳嗽。

宋媽的雞毛撣子輪到來撣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撣到了,撣子把兒碰在床欄上,格格地響,我想罵她,但她倒先說話了:“還沒睡夠啊!”說著,她把我的被大掀開來,我穿著絨褂褲的身體整個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兩個噴嚏。她強迫我起1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來,給我穿衣服。印花斜紋布的棉襖棉褲,都是新做的,棉褲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裏,就知道那棉花夠多厚了。

媽正坐在爐子邊梳頭,傾著身子,一大把頭發從後脖順過來,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發油,天氣冷,油凝住了,總要放在爐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窗外很明亮,幹禿的樹枝上落著幾隻不怕冷的小鳥,我在想,什麼時候那樹上才能長滿葉子呢?這是我們在北京過的第一個冬天。

媽媽還說不好北京話,她正在告訴宋媽,今天買什麼菜。

媽不會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她說:“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媽媽梳完了頭,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頭發上,也給我梳了兩條辮子。我看宋媽提著籃子要出去了,連忙喊住她:“宋媽,我跟你去買菜。”宋媽說:“你不怕惠難館的瘋子?”宋媽是順義縣的人,她也說不好北京話,她說成“惠難館”,媽說成“灰娃館”,爸說成“飛安館”,我隨著胡同裏的孩子說“惠安館”,到底哪一個對,我不知道。

我為什麼要怕惠安館的瘋子?她昨天還衝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媽緊緊拉著我的手,我就會走過去看她,23城南舊事跟她說話了。

惠安館在我們這條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層石台階上去,就是兩扇大黑門凹進去,門上橫著一塊匾,路過的時候爸爸教我念過:“飛安會館。”爸說裏麵住的都是從“飛安”那個地方來的學生,像叔叔一樣,在大學裏念書。

“也在北京大學?”我問爸爸。

“北京的大學多著呢,還有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呀!”“可以不可以到飛安—不,惠安館裏找叔叔們玩一玩?”“做晤得!做晤得!”我知道,我無論要求什麼事,爸終歸要拿這句客家話來拒絕我。我想總有一天我要邁上那三層台階,走進那黑洞洞的大門裏去的。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好幾次了,每一次隻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便擦著牆邊走過去,我如果要回頭再張望一下,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臂製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鬆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昨天,我跟著媽媽到騾馬市的佛照樓去買東西,媽是去買搽臉的鴨蛋粉,我呢,就是愛吃那裏的八珍梅。我們從騾馬市大街回來,穿過魏染胡同、西草廠,到了椿樹胡同的井窩子,23部編版必讀經典書係井窩子斜對麵就是我們住的這條胡同。剛一進胡同,我就看見惠安館的瘋子了,她穿了一身絳紫色的棉襖、黑絨的毛窩,頭上留著一排劉海兒,辮子上紮的是大紅絨繩,她正把大辮子甩到前麵來,兩手玩弄著辮梢,愣愣地看著對麵人家院子裏的那棵老洋槐。幹樹枝子上有幾隻烏鴉,胡同裏沒什麼人。

媽正低頭嘴裏念叨著,準是在算她今天共買了多少錢的東西,好跟無事不操心的爸爸報賬,所以媽沒留神已經走到了“灰娃館”。我跟在媽的後麵,一直看瘋子,竟忘了走路。這時瘋子的眼光從洋槐上落下來,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動地盯著我,好像要在我的臉上找什麼。她的臉白得發青,鼻子尖有點紅,大概是冷風吹凍的,尖尖的下巴,兩片薄嘴唇緊緊地閉著。忽然她的嘴唇動了,眼睛也眨了兩下,帶著笑,好像要說話,弄著辮梢的手也向我伸出來,招我過去呢。不知怎麼,我渾身大大地打了一個寒戰,跟著,我就隨著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媽回過頭來了,突然把我一拉:“怎麼啦,你?”“嗯?”我有點迷糊。

媽看了瘋子一眼,說:“為什麼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媽使勁拉著。

回到家來,我心裏還惦念著瘋子的那副模樣兒。她的笑不45城南舊事是很有意思嗎?如果我跟她說話—我說:“嘿!”她會怎麼樣呢?我愣愣地想著,懶得吃晚飯,實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