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曙主編全清戲曲第一編第一冊

南京大學出版社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全清戲曲.第一編.第一冊 \/朱萬曙主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12

ISBN 9787305195860Ⅰ.① 全…Ⅱ. ①朱…Ⅲ. ①古代戲曲劇本作品

集中國明清時代②李玉(1591?)人物研究③李玉

(1591?)古代戲曲文學研究Ⅳ.①I237

②K8256③I2073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274906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全清戲曲第一編第一冊

主編朱萬曙

責任編輯馬藍婕照排南京紫藤製版印務中心

印刷江蘇鳳凰數碼印務有限公司

開本880×12301\/32印張14125字數338千

版次2017年12月第1版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195860

定價98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綫025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繫調換《全清戲曲》編委會

顧問:吳新雷吳書蔭曾永義

編委會主任:朱萬曙

編委會成員(以姓氏筆劃為序):

卜鍵王政王漢民左鵬軍杜桂萍李占鵬金鑫榮周育德

周維培俞為民華瑋郭英德陸林孫書磊黃仕忠張國星

程華平趙山林廖可斌鄭誌良鄭尚憲劉禎

主編:朱萬曙

第一編主編:陸林杜桂萍孫書磊(執行)編纂凡例全清戲曲第一編第一冊編纂凡例

一、 本書收録的範圍,為順治元年(一六四四)清朝建立至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清朝終結,共二百六十七年間的古典戲曲作品。凡生平經歷明清兩代及清末民初的曲家,其作品確考為清代所創作者則予收録,創作年代難以稽考者,則依據作者主要生活年代定其歸屬。

二、 本書雖名《全清戲曲》,實為清代古典戲曲之總集,清代中葉後興起的“花部”“亂彈”逐漸由曲牌體演變為板腔體,語言日趨通俗化,其流變情形複雜,本書隻選擇作者和作品年代確考的本子收録。以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本書暫不收録。

三、 鑒於有清一代戲曲文體演化,雜劇、傳奇體製互借,亦期望通過整理見出每一曲家的創作總貌,故本書以作家生活年代為序,而不分文體編排。

四、 本書暫分六編,分別為第一編(順治、康熙)、第二編(雍正、乾隆、嘉慶)、第三編(道光至宣統)、第四編(無名氏撰)、第五編(宮廷戲)、第六編(花部)。

五、 編纂的內容依次為:

(一) 曲家小傳,包括姓名、字、號、籍貫、生平主要經歷及主要著述。

(二) 各劇整理説明,包括著録、劇作本事、創作年代及版本。版本隻著重介紹其現存版本,並説明整理所用之底本及收藏處。

(三) 各劇書影二至四幅。

(四) 各劇目録、正文。

(五) 校勘記及評點文字,均置於每頁正文的腳注位置。

(六) 序跋、題詞等,作為附録置於正文之後。

六、 無名氏作者的作品難以按作者生活年代為序,故而分雜劇和傳奇兩類,並以可考的作品刊刻年代為序。

七、 本書為國故整理之學術工程,不同於普及性的校點,同一作品若有兩個以上的版本,選擇優良版本作為底本,同時校以其他現存版本。存本、所選底本和參校本在整理説明中予以交代。

八、 全書為繁體竪排。異體字、俗字一律改為通行的繁體字。疑難字若有其他版本則借校勘確定,並出校勘記;若無他本參校,可據文意確定,並出校勘記。

九、 正文原則上依據所選底本,凡是文意通順的,他本雖有異文,亦無須更改,亦不出校勘記。惟底本文意不明,或有缺字缺頁,借他本補齊,或他本詞句較底本更為精當者,方出校勘記。

十、 編纂中參考已有的整理和研究成果,在整理説明或校勘記中予以説明。目録第一編第一冊

目録

第一編第一冊

李玉

一捧雪三

人獸關一二四

永團圓二三五

占花魁三三六

李玉全清戲曲第一編第一冊李玉

李玉,字玄玉,一作元玉,別署蘇門嘯侶、一笠庵主人。江南省吳縣人。約生於明萬曆十九年(一五九一)左右,卒於清康熙十年(一六七一)以後此處采用吳新雷《李玉生平、交遊、作品考》觀點,見《中國戲曲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家世低微,出身係萬曆時權相申時行家人。明亡前,中副榜舉人,入清後保持氣節,不再參加科舉考試,專心於戲曲創作,遂成為清初蘇州地區戲曲創作的領軍人物,其周圍聚集了朱素臣、朱佐朝、葉時章、張彝宣、畢魏、盛際時、朱雲從、陳二白、陳子玉等一大批蘇州籍劇作家,後世稱之“蘇州派”。除了與上述這些戲曲家交往外,還與老曲師鈕少雅、吳江派曲家沈自晉、通俗文學家馮夢龍、駢文家吳綺以及大詩人錢謙益、吳偉業等人交遊。李玉撰有《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麒麟閣》、《太平錢》、《眉山秀》、《兩鬚眉》、《千忠戮》、《萬裏圓》、《牛頭山》、《昊天塔》、《風雲會》、《五高風》、《七國傳》、《意中人》、《清忠譜》、《一品爵》、《連城璧》、《埋輪亭》、《洛陽橋》、《三生果》、《長生像》、《禪真會》、《風雲翹》、《雙龍佩》、《千裏舟》、《虎丘山》、《武當山》、《掛玉帶》、《意中緣》、《萬民安》、《麒麟種》、《羅天醮》等傳奇三十四種,其中前二十一種存,而《連城璧》、《埋輪亭》、《洛陽橋》為殘本。前四種刊於明崇禎年間,合稱“一笠庵四種曲”,頗負盛名。此外,《傳奇彙考標目》(增補本)另著録了《上苑春》、《清平調》、《五侯封》、《洪都賦》、《燕雙飛》、《銅雀臺》、《洛神廟》、《珊瑚屏》等傳奇八種,孤證存疑。曾編訂北曲曲譜《北詞廣正譜》十八卷,為張彝宣《寒山堂南曲譜》提供材料,審定沈自晉《南詞新譜》,皆存。李玉一捧雪整理説明一捧雪

整理説明

《一捧雪》傳奇,約作於明崇禎年間。劇敘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莫懷古以家傳“一捧雪”玉杯,遭權相嚴嵩之子嚴世藩索奪。其幕客湯勤以善裱褙歸於嚴家,受嚴賞識,識破莫以贋品偽獻,嚴以此欲殺莫。莫懷古得戚繼光救拔,潛身塞外,義僕莫誠代主受戮,妾雪艷詐婚刺死湯勤。後莫懷古之子殿前告倒嚴氏,一家終得完聚。事本明徐學謨《世廟識餘録》、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等。

《新傳奇品》、《曲海目》、《傳奇彙考標目》、《重訂曲海總目》、《笠閣批評舊戲目》、《曲目新編》、《今樂考證》、《曲録》、《曲海總目提要》等著録。現存明崇禎刻本(卷首題“一笠庵新編一捧雪傳奇卷上”,署“蘇門嘯侶筆”,《古本戲曲叢刊》三集據鄭振鐸藏本影印)、清初刻本(以崇禎刻本為底本翻刻,《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七七五冊據以影印)、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寶研齋刻《一笠庵四種曲》本(據墨憨齋改本刊刻,南京圖書館藏,卷首署有“吳門揆八愚”之題識)、嘉慶二年(一七九七)曹文瀾鈔本(録《刺湯》單齣,內容相當於崇禎刻本第二十齣《誅奸》,封麵題“刺湯”,署“葉生弟傳,丁巳十月初十日,曹文瀾”。程硯秋玉霜簃舊藏,今歸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程硯秋玉霜簃戲曲珍本叢刊》據以影印)、王孝慈據許之衡所藏墨憨齋改本過録本(為吳曉鈴所藏,封麵題“一捧雪,一笠庵原本,墨憨齋改定,珠還室藏”,下卷眉首有吳曉鈴校記,卷末有吳曉鈴所撰跋文,《綏中吳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據以影印)。王季烈、劉富梁考訂《集成曲譜》(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五年版)金集收有《餞別》、《拜別》、《路遇》、《豪宴》、《露杯》、《換監》、《代戮》、《株逮》、《審頭》、《刺湯》、《祭姬》、《邊信》、《墳遇》、《杯圓》,共十四齣。今人整理本有歐陽代發校註《一捧雪》(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陳古虞、陳多、馬聖貴點校《李玉戲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四年版)所收本。

今以明崇禎刻本為底本,以寶研齋刻本、曹文瀾鈔本、墨憨齋刻本、《集成曲譜》為主要參校本,加以整理。

(胡瑜整理)李玉一捧雪書影明崇禎刻本《一捧雪》書影明崇禎刻本《一捧雪》書影李玉一捧雪目録目録

卷上

談概談概:底本卷首目録脫,據正文補。九

第一齣樂圃一○

第二齣囑訓一四

第三齣燕遊一七

第四齣征遇一九

第五齣豪宴二二

第六齣婪賄二九

第七齣勢索三四

第八齣偽獻三七

第九齣醉泄四○

第十齣譖贋贋:底本作“”,據文意改。正文齣目同,不另校。 四四

第十一齣搜邸四七

第十二齣遣邏五二

第十三齣關攫五五

第十四齣出塞五八

第十五齣代戮六四

卷下

第十六齣訐發六七

第十七齣株逮七一

第十八齣勘首七四

第十九齣醜醋八○

第二十齣誅奸八四

第二十一齣哭瘞八九

第二十二齣誼潛九二

第二十三齣邊憤九六

第二十四齣徙置一○○

第二十五齣泣讀一○一

第二十六齣回轍一○四

第二十七齣劾惡一○七

第二十八齣塚遇一一○

第二十九齣入塞一一三

第三十齣杯圓一一六

附録

揆八愚題識一二二

吳曉鈴跋一二三李玉一捧雪卷上卷上

談概

(末上)

【木蘭花】扣角狂歌,擊壺長嘯,英雄空與天公鬧。買曲青山學種瓜,尋溪碧水閒垂釣。撚斷吟髭,敲殘詩料,虛空嚼破填真照。半生夢繞浣花溪,一聲響徹陽春調。

【鳳凰臺上憶吹簫】莫氏無懷,豪門誤引,奸人默獻珍瑤。豈騰那掇賺,醉泄根苗。堪恨讒挑搜邸,掛冠去,薊鎮擒牢。逢世友,捐軀義僕,脫網生逃。鴟鴞,奸唆假首,羨俠烈貞姬,殺賊生拋。痛妻遭流徙,子匿衡茅。一旦扣閽擊賊,邊關上,骨肉欣遭。一捧雪,團圓會合,千載名標。

忠孝子好收拾死裏逃生的無懷父

捐軀僕恰配享千貞萬烈的薛艷娘

仗義師堪媲美鐵膽銅肝的元敬友

趨炎漢活現出負恩忘義的中山狼

第一齣樂圃尤侯

〔商調引子〕【鳳凰閣】(生三髯冠帶上)千秋尚友,一枕羲皇清晝。自慚無骨可封侯,長嘯獨傾千鬥。平園十畝,盟伴侶閒雲浪鷗。

〔漁家傲〕烏兔如梭忙不了,何秦何漢渾難曉。富貴翻藏煩共惱。誰知道,英雄卻被懵人笑。明月半灣鬆際照,輕舠一葉溪邊釣。朝市不聞閒福好。堪娛老,人人説得誰行到。下官姓莫,名懷古,字無懷,錢塘人也。奕葉恩承黃閣,三朝膺吐握之勤;沖齡望斷白雲,半世切椿萱之痛。幸賴先人恩蔭,官至冏卿。夫人符氏,有子莫昊。遙遙華胄,簇簇名家。交知悉佩玉鳴珂,什襲盡金章紫誥。隻是我詩書藴藉,素不愧儒者流;裘馬豪華,恥爭呼貴家子。千秋賞鑒,不少漢鑄秦鎔;四壁圖書,盡是唐描宋繪。山林之興,雖不復淺,但雞肋功名,嘗懷夢寐。宅後有一嘯圃,疊石通渠,茂林修竹,頗自有致。今早園丁來報,梅花大開,不免與夫人同往一遊。院子那裏?

(二雜上)衣冠傳累世,柱石歷三朝。老爺有何分付?

(生)請夫人和雪艷姐出來。(雜傳介)

(旦上)

【繞池遊】春光微逗,漸染絲絲柳。釀餘寒,鬆梢瓊玖。(小旦上)雲鬟淡雅,冰姿消瘦。(老旦上)恍逍遙,三山十洲。(各見介)

(生)夫人,圃中梅花盛開,可同往一玩。

(旦)如此卻好。

(生易服同行介)數日不窺園,黃鸝已三請。

(旦)移石動雲根,栽花鋤月影。

(雜)園丁那裏?

(淨上)園丁園丁,打掃臺亭;偷花換酒,終日曛曛。(作開園入介)

(生)夫人,你看花霧濛濛,香風陣陣;古幹輕裁玉,寒梢細點瓊。果然好奇觀也。

(旦)隻此平園十畝梅,何異錦繡萬花穀。

(生唱,衆合介)

〔商調過曲〕【梧桐樹犯】羅浮夢裏遊,姑射雲中岫。怎如我寒玉千林,收拾來襟袖?看高低亭榭和香構,遠近峰巒疑雪浮。【五更轉】橫斜影弄清溪瘦,剪剪蘋風,一片幽芬輕透。

(生)對此好景,可無鬥酒酬之?

(旦)看酒過來。(小旦進酒)

(衆合唱介)

〔南呂〕【浣溪沙】詩滿囊,樽有酒,對孤芳助興消愁。飛飛花片苔如繡,囀囀鶯聲香欲流。斜陽溜,看取那影亭亭移素手,宛身在衆香國裏淹留。

(旦)妾聞相公幾時要北行麽?

(生)作意在仲春起程了。

(旦)相公,你宦趣已嘗,天倫足樂,況圃中景致頗饒,何不在家逍遙朝夕,又去沾惹那洛陽塵也?

(生)我雖未占瓊林,亦思少展一割之能,豈可鬱鬱作世祿子乎?況嚴東樓累次致書相約,這是一定要去的。

(旦)若説嚴家,一發差了。他是冰山,何足倚仗?後須防玉石之難分,今當慮喜怒之不測。

【劉潑帽】五侯七貴興亡驟,況池魚林木堪憂。(生)門墻桃李盈朝右,展一籌,不枉卻簪纓胄。

(醜上報介)翰林吳爺到門拜訪,説必要麵見的。

(生)既如此,我且回宅。

(旦)天色傍晚,妾亦進去了。

(生)分付園丁,打掃亭子,我少頃就要來看月的。

(淨)曉得。

(生)瘦到梅花應有骨,

(旦、小旦)幽同明月本無心。(各下)

(付淨破衣帽持紙畫上)翰墨生涯久,斯文事業新。區區姓湯名勤,號北溪,蘇州人氏。從幼學得一手好裱褙,真個用帚通神,使漿得法。憑你簇新書畫,弄得假舊逼真;饒他破絹零星,托起生成一片。微名頗有,生意甚多。隻因好嫖好賭,又要沉沒人的東西,弄得鬼也沒得上門了。更遭兩個荒年,妻死家破,蘇州難以棲身,隻得逃到杭州,寄身寺院,勉強裱幅畫兒,賣來度日。正是:好日去了惡日來,三分似人七分鬼。不免捱到前麵去。(走介)

【秋夜月】裱褙休,主顧都趕走。骨董騙人常出醜,終朝營趁難糊口。(作寒顫介)怪春寒恁陡,怕殘生不久。(作避簷下介)

(生上,雜隨介)

【東甌令】霞千縷,月一鈎,好伴梅魂凝醉眸。看歸鴉幾點爭先後,晚炊起,煙橫甃。(見付淨介)呀!這是什麽人?行藏羞澀避簷頭,須早叩根繇。(雜問介)

(付淨跪介)小的是裱褙的,在街上賣幾軸紙畫,見老爺到來,故此迴避。

(生)既如此,起來。(指介)這就是你裱的麽?

(付淨)是。

(生接看介)字畫雖醜,裱卻甚好。你姓甚麽?

(付淨)小的湯勤。

(生)既有此長技,為何如此光景?

(付淨)

【金蓮子】隻為年歲憂,況兼疾病多僝僽。(生)你還曉得什麽?(付淨)識古玩,唐漢商周。(生)曉得古董,這又妙了。叫什麽號?(付淨)鬥膽寫小招牌,北溪名,浪説在蘇州。

(生)元來你是蘇州人。我且對你説,我上京要裱許多書畫,你就住在我家裝裱。

(付淨)多謝!

(生對雜介)取一套巾服與他更換,收拾廂房與他居住。今後都稱他湯先生便了。

(雜)曉得。

【尾聲】(生)邂逅間相成就,(付淨)洪恩大德怎能酬?(合)須信道飲啄皆緣宿世修。

(生)隴頭無寄恰相逢,下榻開樽意興濃。

(付淨)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身在汙泥中。

第二齣囑訓真文

〔南呂引子〕【戀芳春】【戀芳春】:底本分作【戀芳春前】、【戀芳春中】、【戀芳春後】,據體例合併。(小生巾服上)錫命承恩,遺經砥誌,龍門客又重新。竟日閉孫戶,無心窺董園。豈以五陵貴,少疏萬卷緣。小生莫昊,字葛天,弱冠補博士弟子員。居非顔巷,雖不至鑿壁囊螢;誌切董帷,恒自矢懸梁刺股。正是:驥足輕千裏,雞窗滿五車。館中延師方毅庵,乃江右夙望。今日爹爹因赴京遠行,設酌書齋敘別,已著書童文鹿往候。想應酬稍完,必就來也。(醜上)夜月燈花落,曉風書葉翻。老爺到了。(生同付淨巾服,末隨上)(生)萬卷詩書連屋,花影繽紛。(付淨)夢入瑤臺閬苑,恐醒處又添愁悶。(小生與付淨揖介,見生介)(生)文鹿,快請方相公出來。(醜)方相公有請。(外蒼三髯上)須務本,自古文章,先期德行真純。(生拱付淨與外揖介)

(外)此位是誰?

(生)是姑蘇湯北溪。(付淨讓外揖介)(外、生揖介)(生)學生遠行,近則經年,遲則連載。聊借一杯酒,以話千裏心。

(外)越國欣逢,燕山闊別。愧乏陽關之曲,何勞北海之樽。

(生)豈敢。將酒過來!(各坐介)

(生唱,衆合介)

〔南呂過曲〕【賀新郎】兩字功名,歷雲山萬千勞頓,黯消魂驪歌唱緊。聊憑著,此日燈前酒一樽,語匆匆連宵難盡。波浪闊,關山峻,仗荒村野店添詩韻。相見也,定青鬢。

(生)先生洪量,何須用此小杯?(對末介)取古玉杯來。

(末)曉得。(下,即持杯上)金觥浮曲水,玉斝泛回波。玉杯在此。

(外)呀,好一執玉杯!色如白雪,製若鬼工,世間何以有此尤物?

(付淨接看介)這杯實是無賽!

(生)此本和氏璧也。祖龍使玉工製之,命以殉葬。後因唐玄宗講武驪山,郭振獲此以獻。傳至宋末,俱為國庫之寶。後因元亂,此杯遂流於江南。九代祖得之,永傳奕世。(對付淨介)此杯名為盤龍和玉杯,俗呼為“一捧雪”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