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20世紀最偉大的音樂教育家之一柯達伊(KodalyZoltan)倡導“母語音樂教育”。1930年前後,柯達伊和巴爾托克(BelaBartok)全麵推行民族音樂教育,他們以匈牙利民族音樂作為匈牙利基礎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編著以匈牙利民歌為核心的音樂教材,形成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體係——柯達伊音樂教育體係。

這種音樂教育模式以母語音樂為基礎。柯達伊指出:“在音樂上和語言上一樣,隻有從一開始就以匈牙利為中心,我們才能夠開始一種合理的教育,否則我們就隻能像過去那樣,培養出一代多語言,也就是無語言的人。音樂的學習如果不是由一個單純、嚴密的體係打下基礎的話,音樂觀念就會混亂。而單純、嚴密的體係會為其他方麵和更高層次的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最後一點,五聲音階音樂是通向世界音樂文獻的先導,它是通向許多外國音樂文獻的一把鑰匙,從古代的格裏高利聖詠,到中國,到德彪西。”目前,在世界上不僅像匈牙利這樣的歐洲國家的音樂教育以本民族母語音樂為基礎為核心,大多數亞洲國家(如印度、泰國、緬甸)也這樣做。印度的音樂教育就完全構建在以本民族音樂為主的教育體係之上,他們的音樂教學(包括音樂理論和教學內容)大多為本民族的音樂,而且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民族傳統音樂的師資隊伍,為本民族培養出了許許多多高水平的民族音樂人才。再來看日本,他們雖然沿襲歐洲音樂教學法,但建立健全了具有本民族特點的音樂教育體係,把傳統的民族音樂精髓納入其中,使本民族傳統的音樂文化得以弘揚和發展。甚至,連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其音樂教育也在強調音樂母語。

遺憾的是,具有數千年樂教傳統、在古代倡導過“禮樂治國”的中華民族,到了近現代卻逐漸成為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不以母語為基礎音樂教育的國家之一。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古老而文明的國家,又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5000年的文明積澱了豐富而珍貴的民族民間音樂,無論是基礎樂理、律製、調式調性,還是音樂形式、表演技巧、音樂審美觀等,都有別於歐洲音樂教育體係。

001可喜的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音樂教育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新《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開啟了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之路,為音樂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新《音樂課程標準》倡導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豐富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將中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強調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作品和音樂活動熟悉和熱愛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尊重並理解世界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在中國,單簧管作為一種外來樂器,如何更好地使用它實施母語音樂教育是擺在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麵前責無旁貸的課題!

《單簧管中國作品演奏技法》是對西洋樂器母語音樂教學的很好嚐試。該書遵循單簧管基本演奏法原理,借鑒中國民族樂器的獨特演奏技法,創編了運指、舌奏、氣息、腔音等專項技法訓練,旨在更好地展現中國音樂的風格特征,表達中國音樂文化之神韻,探索一條西洋管樂器演奏技法“中國化”的教學之路。

《單簧管中國作品演奏技法》是一部專門為掌握中國風格的音樂作品而編著的訓練教材,有區別於其他教材、論著的明顯特色:1.母語性。以五聲音階的民族音樂為核心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編寫了五聲音階進階訓練、小七和弦分解練習,介紹了腔音、曆音、疊音、贈音、打音、花舌、循環換氣等眾多體現中國風格的單簧管演奏技法,使學生在中國音樂的旋法、語境中學習中國音樂。

2.新穎性。該教材精簡卻係統全麵,既有技術難度,又有音樂內涵,是一部培養各種特殊演奏技術的訓練寶典。技法篇包括運指、舌奏、氣息、腔音等四章。每項內容均附有專項練習曲,並精選單簧管中國作品片段,分別闡述了各類特殊技巧在演奏實踐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