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智庫
實開時放解讀
是習關近平
鍵博詞鼇亞
洲論
壇主
旨演
講文\\盤古智庫〔導讀〕博鼇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於3月26日—29日在海南博鼇舉行。期間,圍繞“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這一年會主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做了主旨演講。盤古智庫第一時間對習近平主席的博鼇發言進行了解讀。
114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智庫交流平台需要智庫更具國際化易鵬:習主席說要打造亞洲智庫交流平台,而“一帶一路”將成為智庫交流平台的子議題。這需要智庫更具國際化,內容更廣泛,經濟、社會、文化、國防等都需要納進去。
合作共贏理念將更多貫徹到“一帶一路”易鵬:習主席在發言中談了很多合作的價值,相信合作共贏理念將更多地貫徹到“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多邊合作機製中去。
中國不獨唱,開放是關鍵詞易鵬:習主席談“一帶一路”,絲路基金、亞投行關鍵詞是開放,這種開放既是透明,也是希望多方共同參與,中國不獨唱,也表明希望通過合奏實現利益共享。
中國更追求經濟發展質量,新常態下依舊對全球有重大貢獻易鵬:習主席談新常態下中國更追求經濟發展質量,即使進入中高速區間,依舊會對全球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中國有足夠的工具和韌115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性確保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給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提振信心。
習近平發言哀悼德航失事飛機充滿人性關懷易鵬:習主席在發言中提李光耀、提德航失事飛機,這是充滿人性的,溫暖而又具備傳播性。
吳必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教授)“一帶一路”規劃和亞投行的創建,在帶給中國和相關國家及地區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注意可能遇到的困難,並著手認真研究相應預案加以改善或克服。第一個困難是,亞洲從來就不是一個共同體,與歐洲不同,亞洲存在多種衝突性的文化,意識形態也具有衝突性形態。
而歐洲中心主義的形成有其文化上的一致性。其二,隨著“一帶一路”涉及地區為核心的亞洲的興起,必然會遭遇歐洲中心主義的抵製、抑製甚至對抗。其三,以基礎設施和沿途國家的貿易促進為主要標誌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建設,並未解決這一地區社會、政治、科學和工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孫誌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習主席在博鼇的主旨演講全麵闡述了中國對亞洲新未來的看法和主張,對於凝聚亞洲共識、打造命運共同體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在於相互尊重、和平共生,前途在於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因此,這個共同體不僅是發展共同體,也是生存共同體,亞洲各國各地區不僅要在經濟領域加強合作,也應積極推動政治、安全、文化領域和116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區域外的合作,為更廣泛的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亞洲智慧。同時可以看出,本屆博鼇論壇已經從經濟貿易議題為主的區域性論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未來的博鼇論壇將成為凝聚亞洲共識、展現亞洲智慧的高級別平台,值得期待。
周濟(盤古智庫助理研究員)第一,習總書記反複強調“亞洲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說明中國已經準備好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區域大國,要開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第二,中國的目標應該是一個在中國主導下的更公平更團結,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新興亞洲關係。這是所有亞洲國家的機會,也是世界經濟的機會。第三,在這樣一個清晰的原則指引下,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完成這一宏偉目標。但是,在具體實行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技術細節被落實,這一部分內容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國際力量和民間力量參與。
以下是整理的答問精選內容:【首次提出“亞洲方式”】習近平說,冷戰結束後,亞洲國家在推進區域合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些都為正確處理國家關係、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係做出了曆史性貢獻。
117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談區域合作和跨區域合作】習近平總書記說,70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貧窮落後走向發展振興,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強勁勢頭。亞洲已經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世界戰略全局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談世界經濟形勢】習近平總書記說,當前,世界各國正抓緊調整各自發展戰略,推動變革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同時,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交織,主要經濟體走勢和政策取向繼續分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突出。
【談東亞經濟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和東盟國家將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致力於2020年建成東亞經濟共同體。
118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積極構建亞洲自由貿易網絡,爭取在2015年完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在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同時,我們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協調推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跨區域合作。
【談亞投行】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積極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互補共進、協調發展。要加強在貨幣穩定、投融資、信用評級等領域務實合作,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機製建設,建設地區金融安全網。要推進建設亞洲能源資源合作機製,保障能源資源安全。
【談中國經濟形勢】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形容詞來形容中國經濟,他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習近平總書記說,看中國經濟,不能隻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119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達不到的。
【談“一帶一路”】針對“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說這不是空洞口號,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在各方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和行動文件已經製定,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已在穩步推進。
120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一
帶一
路規
︱劃︱
旅遊
巨變
指日
可待
文\\吳必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教授2015年3月28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在博鼇論壇期間如期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規劃中許多重磅內容將極大地推動沿線國家及城市旅遊業長足發展。對於中國旅遊業來說,該《願景與行動》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以線帶麵”,帶來五大“利好”。
首先,基礎設施聯通將大幅提升旅遊可達性。尤其是深處內陸的絲綢之路沿線的中國中西部地區將極大地改善交通121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條件,極大地促進東部主要旅遊客源市場進入中西部旅遊資源集中的目的地,同時也將顯著提升周邊國家與中國邊境省份之間的邊境旅遊。
“一帶一路”沿線各省份應當積極利用新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已有的國家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資金渠道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並積極吸引各大實力雄厚的國內外企業。
其次,“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簽署合作備忘錄,簡化人民往來的簽證手續,將極大促進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對於連年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入境旅遊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而蓬勃發展的出境旅遊則將以更高的速度狂飆突進,增加更多異域風情的旅遊目的地國家和旅遊產品。
尤其是中亞和東盟除新馬泰之外的其他各國,將是中國旅行社企業、投資商和線上旅遊的最新拓展方向。
第三,合作重點中專門提出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將是未來幾年絲綢之路沿線地方政府和企業進行旅遊策劃、規劃、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一個重要方向。過程中急需突出特點,融合協調。目前絲綢之路各省份已然提出各自定位,各省份的旅遊產品也需要差異定位,避免重複。
第四,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海上絲綢之路涉及東部沿海各港口城市,將促進郵輪旅遊、海上旅遊一躍而上一個大台階。
通過簡化簽證手續、通關手續,甚至互惠免簽,不僅吸引世界三大郵輪公司入駐開辟更多母港和停靠港航線,還將為中國政府和企業投資郵輪港設施、中國企業組建郵輪船隊和航線創造一個更加光明的前景。南海海域也能夠通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上島旅遊而繼續宣示主權,掌握更多122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國際話語權。
第五,地方開放態勢方麵,進一步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海南作為中國最熱門的海濱度假島,除了現有的旅遊城市和旅遊產品外,仍然極度欠缺度假旅遊產品,與世界知名的海島旅遊目的地仍有不小差距。海南應當抓住“一帶一路”的建設機遇,繼續打通入島陸海空大通道,與大陸連為一體,重點打造海洋旅遊、購物旅遊、主題公園旅遊、養生旅遊、生態旅遊等旅遊產品,努力恢複並提升入境市場,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教育設施,提升旅遊教育水準,為旅遊業提供專業的人才。
“一帶一路”建設給旅遊業帶來的挑戰,則主要體現在:旅遊安全指數、文化衝突和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等三方麵。中亞各國的旅遊產品尤甚。
絲綢之路的中亞各國與中國的國情迥異,以往交流也偏少,難以避免文化衝突,甚至安全係數也較低。絲綢之路沿線的旅遊產品,短期內仍然是價高人少,不可能像東南亞旅遊一樣,甚至比三亞更便宜,但仍然有細分市場可以細水長流地經營。所有這些挑戰需要法律保障、文明教化和精心運營,而非回避和模糊焦點。
123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中
美關
係的
根基
在沉
默的
大多
數文\\王棟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導讀〕2015年6月23日至24日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劉延東副總理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將與美國國務卿克裏共同主持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汪洋副總理、楊潔篪國務委員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將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國務卿克裏、財長雅各布·盧共同主持本輪戰略與經濟對話。
124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筆者認為,觀察和思考中美關係不能忽視“沉默的大多數”。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前不久表達了他對中美關係的憂慮,認為中美關係正在接近“臨界點”。他的觀點代表了近年在美國媒體、智庫不斷上升的對中美關係的悲觀看法。有意思的是,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理事會2015年6月2日發布的民意調查顯示,麵對崛起的中國,67%的美國民眾主張與中國進行“友好合作和接觸”,在民主黨、共和黨領袖中,持這一主張的比例更高,分別達到87%和78%。相反,隻有29%的美國民眾主張應主動“製約”中國實力的增長,在民主黨、共和黨領袖中,這一比例則分別下降到22%和25%。
這一現象反映出美國媒體、智庫圈同美國民眾、決策者在看待中美關係上存在認知鴻溝。筆者近期訪美,參加了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中美戰略對話,也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國防部的官員進行了交流,得出了與上述結論一致的印象。
這表明不少美國媒體和政策界人士可能過於關注當前中美分歧的戲劇性一麵,而忽視了中美關係更牢固的社會基礎。同時,中美也存在對彼此意圖的錯誤知覺和情緒性認知。盡管近年來美國對華戰略疑慮有所上升,戰略上牽製、防範等動作也有所增加,但美國對華戰略總體上仍屬於對衝戰略。中美共同利益大於分歧的基本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我們要更有戰略定力,在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要看到中美關係更大的圖景,不為一時一事所動;要更有戰略耐心,加強戰略溝通與交流,避免中美博弈中的誤判,提高我國引導、塑造美國偏好和行為的能力。
筆者認為,觀察和思考中美關係不能忽視“沉默的大多數”。如果我125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們的眼睛越向下,越往兩國地方和基層看,就越能看到中美關係的社會基礎非常深厚,而且每天都在不斷增長。從經貿、科技、教育、文化領域,中美各種人文交流日益頻繁深入,見證著全球化時代中美不斷增強的利益交融與相互依存關係。中美年度貿易額超過5500億美元,中國對美投資已近500億美元。在以環境、清潔能源、農業、衛生科技為代表的一些領域,中美雙方展開了深度合作與創新。2009年至2014年間,有超過10萬美國留學生來華,而現在有超過27萬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占美國全部外國留學生人數的1\/3。中美之間每天上萬人往來於太平洋兩岸,2015年兩國人員往來有望突破500萬人次。從一個角度來講,中美人文交流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承載著中美關係的厚重,更像是無所不在的空氣,維係著中美關係的“生存”。
“沉默的大多數”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踐行者。他們用腳投票,走出了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之路。他們的聲音很多時候未必能占據媒體頭版,但作為中美關係的觀察家,我們絕不應忽視他們。中美千千萬萬民眾及其豐富實踐構成的中美人文交流,是我們對中美關係發展未來保持樂觀與信心的源泉。
126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一
帶一
路,
功夫
在錢
外文\\張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資研究室主任中國人是一個喜歡儀式感的民族。正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象征著中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異軍突起一樣,2014年北京APEC會議的召開似乎象征著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全麵升級。
根據筆者的觀察,中國對外經濟戰略升級版的主要特征似乎是:第一,中國政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區域經濟金融合作。一方麵致力於改造與提升固有機製(例如APEC),另一方麵努力主導創建新的機製(例如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127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施銀行與“一帶一路”建設);第二,以基礎設施為主導行業,促進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以此來消化國內積累起來的過剩產能;第三,注重運用金融杠杆。中國政府動用外彙儲備資金為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與絲路基金等注入資本金,希望以此來撬動更大規模的銀行融資或民間資本;第四,屬於傳統經濟外交策略的重要拓展,試圖通過增加對周邊國家的直接投資來獲得這些國家對中國模式以及中國崛起更大程度的認同;第五,試圖對抗美國以自身為主導的TPP與TTIP建設。無論是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以下簡稱RCEP),還是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區,都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新形勢下試圖突破美國鉗製、創設更具主動性的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新秩序的努力。
不容否認,對外經濟戰略的全麵升級,是中國政府基於對當前國內外諸多環境因素的全麵考量,並從解決自身現實問題出發,深思熟慮後製定的新策略。這一策略,至少有助於緩解中國經濟麵臨的如下問題:第一,外彙儲備高企與投資渠道匱乏。目前中國外彙儲備規模已經達到4萬億美元,由於大部分隻能投資於發達國家政府債券,收益率乏善可陳。尤其是與中國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資相比,收益率差距更是有雲泥之別。這造成了盡管中國是一個國際淨債權人,但中國還在向其他國家淨支付利息的扭曲局麵。通過鼓勵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中國政府試圖達到加強外彙儲備多元化投資從而提高主權外彙資產投資收益率的目的;第二,試圖緩解製造業產能過剩與金融係統性風險。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率顯著上升,這造成企業部門負債高居不下,給宏觀經濟增長與金融體係問題均造成很大隱患。通過擴大128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中國企業對海外的基礎設施投資,客觀上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國內目前積累起來的龐大產能,從而緩解企業去杠杆的壓力,促進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第三,緩和與周邊國家的地緣政治衝突,改善中國周邊外交的緊張局麵。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國製造的全球暢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激增,尤其是中國周邊地緣政治衝突的加劇,使得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懼心理顯著上升,這客觀上為美國的重返亞太提供了戰略空間。因此,通過加強與亞太區域國家的貿易投資聯係,中國政府期望能夠緩和周邊國家的疑懼情緒,為自身發展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
如上所述,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全麵升級的確有其客觀性與必要性。
然而,現實永遠比理想更加複雜,為了讓中國對外經濟戰略升級版推進得更加紮實與更可持續,筆者認為,中國政府至少應充分考慮如下問題:第一,如何切實提高中國主權資產的海外投資收益率?最近市場喜歡把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升級版比喻為中國版本的馬歇爾計劃。這是一種良好的願望,因為眾多周知,美國從馬歇爾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獲得了不菲的收益。然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的國家,是市場機製已經基本健全、僅僅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夷為平地的西歐國家。即使沒有馬歇爾計劃,這些國家也必然複蘇無疑,馬歇爾計劃僅僅是加速了這些國家的複蘇而已。相反,未來金磚國家銀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與絲路基金的投資重點,是市場機製尚未充分建立、國內政治製度尚不穩定的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於這些國家的風險,無疑遠遠超過當初美國投資於西歐國家麵臨的風險。此外,考慮到未來中國通過上述機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是基礎設施投資,而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大特點是收益率偏低,因129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此,在確保投資安全的基礎上,如何確保中國未來的對外投資能夠獲得滿意回報,從而改善中國的海外投資淨收益,這是中國政府在未來製度設計方麵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第二,如何切實改善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懼態度?大量的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對外提供援助越多,未必被其他國家接受程度越高。在國際交往的過程中,有關各方越來越重視軟實力的重要性。與軍事、經濟實力不同,軟實力更強調文化、製度與價值觀。例如,中國政府在新中國成立後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度成為中國外交的核心價值觀,為中國贏得了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盟友。中國經濟的崛起本來就已經引起周邊國家的疑慮,因此,中國政府主導下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很容易加深而非緩解周邊國家的抵製與疑慮情緒。對中國政府而言,最不值當的結果是,我們花了錢,但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敵意卻不減反增。因此,要切實緩解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懼態度,功夫實則在錢外。中國政府應該更加真誠、積極地與周邊國家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經驗,幫助周邊國家解決其麵臨的緊迫問題,加強與周邊國家在文化與價值觀方麵的交流。事實上,與傳統的霸權理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下主義情懷,對小國是有很強的吸引力的。
第三,如何避免直接與美國對抗?曆史經驗表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就應該盡量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目前美國與中國仍在很多問題上(例如反恐、全球經濟複蘇、朝鮮問題)有著共同利益,中美外交應該更加強調共同利益,而非彼此之間的分歧。特別是考慮到,在共和黨把持了參議院以後,美國的對華130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經濟政策可能變得更為強硬,對華貿易保護主義與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都會卷土重來,因此,如何能夠與美國政府進一步增強戰略互信,在合作中求發展,是中國政府麵臨的一大考驗。例如,如何進一步加快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以下簡稱BIT)談判?在建設RCEP與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同時能否主動與TPP保持密切接觸?如何與美國在氣候變化等具有共同利益的國際談判中加強合作?這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第四,如何克服對外經濟戰略升級版與國內結構性調整之間的衝突?
假設未來幾年內,中國真的能夠通過加強對外直接投資而成功地多元化主權外彙資產投資、緩解國內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那麼,中國政府是否會降低人民幣彙率市場化改革與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動力?中國國內的結構性改革由於若幹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向來具有壓力驅動或危機意識驅動的特點。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成功地找到新的外部機製來緩解外彙儲備飆升與產能過剩突出的問題,上述痛苦的結構性改革是否會被再次束之高閣?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其發展壯大的動力主要仍將源自內部,因此,如何在實施對外經濟戰略升級版的過程中推動國內結構性改革,實乃中國政府不容回避的重要挑戰。
131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天
元城
市帶
或戰可略成的為節中點國
兩大
區域
文\\《21世紀經濟報道》對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易鵬的獨家專訪201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並表示將在2015年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易鵬近日提出對接上述兩大戰略的“天元城市帶”構想,稱西安、鄭州、武漢、長沙、重慶、成都五個城市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最重要連接點。
132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五大城市優勢明顯《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提出“天元城市帶”這一構想的背景是什麼?
易鵬:目前中國有三大區域戰略:即“京津冀”“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但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多考慮的是政治社會因素,而“一帶一路”加長江經濟帶則多考慮經濟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要想發展,必須要正視自身經濟總量偏小、帶動力不夠、經濟腹地有限的現實,隻有和長江經濟帶這個中國經濟的龍頭強強聯合,才能夠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做強、做實。
《21世紀》:“天元城市帶”的功能定位是什麼?
易鵬:以西安、鄭州、長沙、武漢、重慶、成都組成的“天元戰略”城市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區域戰略中,覆蓋了傳統的工業聚集區,有雄厚的老工業基礎,比起現有的城市群,其涉及的範圍更廣,意義更加廣泛。如果說珠三角、長三角是在工業時代的產物,那麼“天元城市帶”就是信息經濟、航空經濟、網絡新經濟大力發展和推動的結果,其經濟圈範圍輻射度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會以點變成麵,這是新經濟背景下的嬗變。
133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21世紀》:五大城市聯合發展有什麼優勢?
易鵬:構成天元戰略有幾個條件。第一是經濟實力。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總量做支撐,既不能服眾,也不方便吸納更多的資源流入。但這五個城市原有的優勢明顯,重慶、成都、武漢是中國經濟總量前十名的城市。之前國家為了支持各大區域發展,先後推出各種不同形式的國家戰略。有部分區域甚至配置了雙重的國家戰略,也就意味著這些區域能夠獲得更多的國家政策、資金等各方麵的支持,容易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如成渝經濟區就有西部開發、城鄉統籌、成渝經濟區、兩江新區等;中三角就有中部崛起、兩型社會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等。如果可以聯合發展,則能夠吸納更多的產業聚集。
第二是從這幾個城市的人口看有增長潛力。武漢人口現在980萬人,重慶主城區人口有800萬以上,成都人口1400萬,長株潭核心地區加起來有七八百萬,鄭州900萬人口,而人口的聚集是城市帶發展的基礎,未來各級政府還應該尤其注重對創新人才的吸納。
互通互聯是基礎條件《21世紀》:如何推動實現這幾個城市形成“城市帶”整體發展?
易鵬:目前中國政府正加大中西部基礎設施投資,未來應以天元城市帶為中心進行建設。要將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構築大交通和大流通134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格局作為具體抓手,有必要建設西安到成都、西安到重慶、西安到武漢、成都到格爾木、重慶到蘭州、成都到重慶、重慶到長沙、重慶到武漢、武漢到長沙的快速通道。主要體現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貨運鐵路、特高壓電網、信息高速公路、民航機場、通航機場等綜合型的基礎設施上,推動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
《21世紀》:在這幾個城市中,成都、重慶、武漢的經濟總量排名中國前十,而排名在中遊的西安和鄭州應該如何發展?
易鵬:陝西地處中國東西結合部,與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都有良好的通達性,在鐵路、公路、航空和信息上都是連接中國東西的重要樞紐。西安可以成為連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的第一樞紐。通航產業是陝西能夠爭奪全國話語權的最重要領域。陝西應該在通航產業上製定規則,成立產業聯盟、發起產業基金,發布通航產業白皮書,成為通航產業規則和標準的製定者。而將鄭州納入天元戰略,則是因為如果解決了鄭州的發展,則為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提供了範本,也能夠真正做到中國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135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完
善中
國企
業海
外投
資風
險評
級文\\張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資研究室主任〔導讀〕2014年11月21日-23日,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首屆年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在22日下午舉辦的分論壇“如何管理海外投資中的挑戰與風險”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對外投資在迅速增加,如此則對海外投資風險評級的完善十分重要。張明表示,中國社科院對36個國家進行評級,給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提供參考。
136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中國社科院下周即將發布2015年度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評級,這是社科院連續兩年來發布這樣的年度報告。我主要講一下評級體係的特征,報告的評級結果以及與去年的對比。
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國家的風險評級主要是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發布的評級。這個評級主要看一個國家主權信用安全。
國內已有的國家風險評級主要是銀行內部使用的模板,比如說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等。截止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獨立的機構來定期發布一個從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視角出發的國家風險評級。我想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報告應該是填補了這方麵的空白。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樣的東西?從2013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家,2013年我國海外投資規模首次超過了1100千億美元,從2002年到2013年,中國年度海外直接投資的增速達到將近40%,這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按照這個速度,中國很快將會超過日本,成為增量上來講的全球第二大海外直接投資國。
國家評級體係的三大特點:第一,從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視角出發。從企業海外投資會遭遇一係列的風險,包括經濟風險、政治風險、法律風險以及中國與這些國家國際關係出現衝突的風險來量身定製。
第二,重點關注直接投資。盡管我們也順帶來看一下間接投資,但是主要看直接投資。
137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第三,評級體係由五個子模塊構成。兩個經濟子模塊:宏觀經濟和償債能力。另外兩個子模塊是國家政治風險、社會和法律風險(勞動力市場風險)。最後一個模塊是我們的創新,是對華關係。
對華關係方麵包括六個比較全麵的指標:一是有沒有跟中國簽訂雙邊投資的BIT協議;二是過去五年內,中國企業在這個國家直接投資有沒有顯著受到阻礙,就是東道主受阻程度;三是雙邊的政治關係;四是對華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例;五是對華投資占總投資額的比例;六是衡量雙邊的簽證,特別是商務簽證有沒有免簽的待遇。
2014年評級的國家和地區有36個,中國2013年對它們的直接投資存量占到中國對外投資總存量的78%,應該說是很有代表性的。還有一些地方,像中國大陸對中國香港投資主要是過境,不是最終的目的地。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評級的結論下麵簡單介紹一下報告的結論。我們設計的體係和國際是一樣的,也是從3個A到3個C,一共分為9級,三個A到三個B是投資級,之後可能就是風險比較高的國家。
在2013年評級結果中,三個A級最高級隻有一個國家就是德國,2014年跟去年是一樣的,在評級體係裏,2014年兩A級國家有7個,從高到低,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韓國、美國、意大利和英國。
一個A的國家今年有三個,日本、俄羅斯和墨西哥。三個B的國家包括印尼、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印度、南非、尼日利亞、138盤古智庫談“一帶一路”巴基斯坦和讚比亞。最後,在我們的評級級別中比較低的是兩個B的國家,主要是三個,就是柬埔寨、越南和蒙古。
在2014年的評級結果中,德國是第一位,第二位是新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荷蘭、英國和韓國。一個A級的國家是日本、法國、馬來西亞、意大利、哈薩克斯坦,三個B的國家是菲律賓、印尼、俄羅斯、泰國、墨西哥、伊朗、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蒙古。
兩個B的國家是柬埔寨、緬甸、越南、印度、巴西、老撾、阿根廷,安哥拉、讚比亞、尼日利亞。最後,比較低的是委內瑞拉和蘇丹。
2013年和2014年相比,級別顯著上調的國家:從3個B變成今年1個A的國家是哈薩克斯坦;從兩個B變成今年3個B的國家是蒙古。從一個B變成兩個B的國家是安哥拉。
2013年和2014年相比,級別顯著下調的國家:在發達國家中,評級下調有級別變動的國家,一個是法國,法國從2個A變成一個A,這跟其宏觀經濟和債券市場的形勢變動有關係;一個是意大利,從兩個A變成一個A。在新興市場國家這個評級下調比較厲害,主要是俄羅斯和巴西,這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地緣政治衝突有關係,還有阿根廷,主要與今年債務微機再度爆發有很大的關係。
我非常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我們的評級結果,我想說一個企業海外投資,除了看國家風險之外,還有行業風險和具體項目的風險,所以一個企業要做出一個投資的決策,要綜合考慮這三方麵的風險。
139一帶一路ONEONEBELTROAD一
帶一
路和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