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三校樣開本:170mm*230mm版心:34行*34字文件路徑:B02J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
何淑通著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
出版社南大序號
校次校份數
錄入陳文件名
組版陳總頁碼
圖片圖數
校對版式
送校日期
聯係電話85992128
您對稿件的要求、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生產責任人孫誌洋聯係(13813855199)。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 \/ 何淑通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9
ISBN 9787305209574
Ⅰ. ①高… Ⅱ. ①何… Ⅲ. ①高校管理-管理人員-
發展-研究 Ⅳ. ①G647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17721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
著者何淑通
責任編輯丁群錢夢菊編輯熱線02583594782
照排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印刷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
開本787×9601\/16 印張 21.25 字數416千
版次2018年9月第1版2018年9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09574
定價52.80元
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本書受到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專著出版基金資助
何淑通,男,1980年10月出生。2017年6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教務處處長、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先後以第一作者或獨立作者身份在《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學術月刊》《現代教育管理》《黑龍江高教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有4篇論文分別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先後主持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和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3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
序
序
大學在中世紀是作為學術組織而產生的。中世紀大學獨特的形成方式、學術團體的性質、功能的單一性等決定了其內部組織管理與現代大學有著許多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中世紀大學沒有現代大學那樣的管理組織。“一個法人團體、一所大學,其真正有代表性的、合法的行政權力,屬於‘全體集會’(general assembly)。基於大學的基本結構,全體集會由教師、教師和學生或者隻有學生這三種形式構成,由校長主持(或者如牛津和劍橋那樣,由教長主持)。” 希爾德·德·裏德-西蒙斯. 歐洲大學史:第一卷 中世紀大學[M].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137. 在中世紀,大學內部的管理、運行是由學術組織及其選舉出來的校長負責的,即使有諸如處理財務事務等的專職管理人員存在,他們也隻是作為學術組織的“附屬”。
近代以來,大學內部的組織構成、運行方式與管理製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學校規模不斷擴大,且越來越複雜之後,需要很多專業人員如具有慣例法的知識、了解聯邦法規、掌握管理信息係統技術的專家來完成許多管理任務。”羅伯特·伯恩鮑姆. 大學運行模式——大學組織與領導的控製係統[M].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3:8.因此,由眾多管理人員(在一些大學,甚至管理人員的數量與教師不相上下)構成的管理組織就成為大學組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亞組織”。尤其是現代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多種功能、多個目標、多層結構、多樣文化的複雜組織。在這樣一個複雜組織中,像中世紀大學那樣由教師兼做管理工作是不可想象的。現代大學教師不能兼做管理工作,不僅是因為他們自身的任務繁重,無暇顧及其他;更重要的是現代大學管理已經成為一個專業領域,需要具有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專職人員。因此,大學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愈來愈受到許多國家大學的廣泛重視。從這一點來看,何淑通博士的專著——《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的出版應時、應景,對促進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何淑通博士的這本專著集理論詮釋、現狀探討、比較分析、對策建議於一體,比較全麵、深入地研究了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問題。
在理論詮釋方麵,主要探討了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內涵、目標取向、內容和模式,提出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個人取向與組織取向,專業發展內容的個人維度與組織維度,專業發展的行政主導型、高校主導型、專業協會主導型、自我主導型四種模式。
在現狀探討方麵,基於實證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指出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主要在於這樣幾個方麵:對高校管理工作的專業性認識不足,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組織缺乏獨立性,高校管理人員教育培訓製度缺
乏
係統性,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倫理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事業單位製度導致高校管理人員對於組織的依附性,高校職員製改革不完善導致管理人員身份不明。
在比較分析方麵,總結了西方國家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曆史和美國、英國、日本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現狀與經驗,歸納出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即高等教育規模擴大是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源動力,合理的高校人事製度是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推動力,高校管理專門知識的形成是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高校管理專業組織建設是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必要保障,外部變革是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催化劑。
在對策建議方麵,為了促進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必須完善以高校職員製為核心的人事管理製度,建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標準,完善高校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製度,加強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組織建設,加強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倫理建設,創新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校內保障機製。
總之,何淑通博士的這本專著比較準確地指出了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所麵臨的困境,深入分析了產生這一困境的理念與製度因素,借鑒發達國家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經驗,提出了走出困境、促進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可行的對策建議。研究觀點與結論具有積極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期望何淑通博士以專著的出版為新的起點,在高等教育研究與管理實踐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是為序。
胡建華
2018年秋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三校樣開本:170mm*230mm版心:34行*34字文件路徑:B02J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研究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
緒論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規模迅速擴張和改革深入推進的時期,在短短20年的時間裏,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規模和數量最大的國家。2015年底,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要求,2020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50%。由此可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中後期,並即將進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階段。但是,在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問題,需要通過改革發展來克服。對於今天的中國高校而言,高校雖然還是“學術共同體”,但其中已經具有紛繁複雜的管理事務。這要求我們既認識到高校管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也應該認識到高校管理有別於政府管理、企業管理和社會組織管理的特殊性和專業性。一所高校的辦學,既有賴於教育家校長和優秀師資,也有賴於高校管理中日益增多的專職、專業的行政管理人員。龔放.大學去行政化的關鍵:確立大學行政管理的科學性[J]. 探索與爭鳴,2010(11):7175.如何更好地發揮高校管理人員的作用,提升其素質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夠與學術人員密切合作、發揮合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一節研究的緣起與意義
一、 研究的緣起
(一) 我國高校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的管理隊伍
作為人類社會一類特殊的組織,在近千年的歲月裏,“從內部看,大學所強調的若幹功能和指導功能的精神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從外部看和比較地看,大學是各種機構中變化最少的。”[美]克拉克·克爾.大學之用(第五版)[M].高銛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86.但是變化少並不代表沒有變化。在大學誕生之初,由於規模較小,很多大學內部隻有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其治理和管理的主體都由教師甚至學生兼任,隻有很少的專職管理人員。二戰以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時代的來臨,在美國率先出現了所謂的“多元巨型大學”,大學的辦學目標、利益群體和職能日益多元化。
隨著大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內部結構日益分化,“大學結構上的多樣化和多元化,沒有與此相稱的對大學的任務和本質的一致意見、學校內部的凝聚力和大學中心的優勢力量。”[美] 愛德華·希爾斯. 學術的秩序——當代大學論文集[M].李家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201.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運行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都在急劇增加,大學的管理不再是僅僅依靠經驗就可以完成的事務。要使大學得以正常運行,就必須有分工和協作,需要對大學的使命、結構、職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隨著大學規模的擴大和職能的增多,人們逐漸認識到一所成功的大學不僅僅在於其有著出色的教學和科研水平,良好的管理也“可以為教學科研的興旺發達提供合適的條件。反之,更常見的情況是,不良的管理會影響教學科研的正常發展,從而導致大學的衰敗。”[英] 邁克爾·夏托克.成功大學的管理之道[M]. 範怡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前言1.要實現大學管理的功效,既需要良好的大學治理結構和製度安排,也不能忽視大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正如英國華威克大學前教務長邁克爾·夏托克所說的那樣,在大學發展中,“我們不能忽視那些被稱為行政人員的人對管理過程的貢獻,因為在很大的程度上他們其實是管理者——如果想和其餘的人區別開來的話,他們是專業的管理者。對這批人員的培訓並提拔他們到重要的崗位和提拔年輕的學術人員一樣重要。”[英] 邁克爾·夏托克.成功大學的管理之道[M]. 範怡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98.由此可見,建設一支專業化的行政管理隊伍是現代大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與國外大學相比,由於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步較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校規模較小,對於管理人員的專業化需求並不旺盛。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高校管理活動日益複雜,對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需求日益增強。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先進教育理念,掌握高等教育規律,善經營、會管理的職業化、專家化管理隊伍,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雙一流”建設,在此過程中,既需要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和作為教育家的校長,也需要一支專業化的行政管理隊伍,因為高校內部每個群體的素質“短板”都會影響到高校整體辦學目標的實現。試想,倘若校長辦學理念先進,可是如果沒有一支專業化的行政管理隊伍把這些先進的辦學理念付諸實施,再好的辦學理念也隻能是“空中樓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是高校有效運行與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當然,從曆史上看,大學的管理活動雖然很早就有,但是專職管理人員的出現還是大學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的產物。高校管理人員(部分國家稱為大學職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則是與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密切相伴的。20世紀下半葉,為了幫助大學管理人員盡快適應崗位需求,使之專業化,大學職員的專業發展(Staff Development,簡稱SD)率先在美國興起,並逐步擴展到許多國家的大學裏。在我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過程中,高校需要一流的管理和一支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如何培養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專業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我國高校管理人員隊伍還存在著種種問題與不足
從實踐層麵來看,當前我國高校管理隊伍還存在著種種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麵:
1. 高校管理人員來源龐雜,素質參差不齊
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組成和來源比較龐雜,除了本校直接留校或外校應聘的應屆畢業生以外,還包括校內專業技術崗位人員轉崗、一些引進人才的隨調家屬、“雙肩挑”幹部、國家機關或其他單位調入人員、部隊轉業幹部等。許多高校管理人員在進入高校管理崗位之前並沒有經過嚴格的選拔,存在著很大的照顧和人情麵子等因素。高校管理隊伍在學曆結構、專業結構、來源等方麵都存在著種種問題。章憲.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理念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2021.這些因素都導致與教師隊伍相比,高校管理人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相對偏低。
2. 高校領導層對普通管理人員的培養培訓重視不夠
高校是一類特殊的組織,高校內部的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高校內部管理工作必須以學術為本,這是高校管理工作區別於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莫甲鳳.以大部製改革實現高校內部管理重心下移——西方五國大學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4(3):30.目前,由於人們對高校行政管理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導致在實踐運行中,管理方式比較單一,以機關行政管理取代學術管理的現象屢有發生。雖然高校行政管理機構比較龐大,管理人員隊伍也人數眾多,但一些高校領導對高校管理工作的認識存在誤區,把高校管理工作當作一般性的事務工作對待,對行政管理隊伍缺乏應有的關注,在平時工作中不注重提高管理人員尤其是普通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存在著“重使用輕培養”、“重經驗輕研究”的傾向,對管理人員的招聘、培養、使用缺乏長遠的規劃。滕超.我國高等學校教育職員製度改革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34.由於曆史和製度的原因,我國高校管理人員一直沒有專門性的管理製度,存在著分類製度不完整、培訓製度有缺陷、考核製度不科學、晉升製度不通暢等弊端。聶偉進.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江蘇省11 所高校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53.許多高校還沒有建立起管理人員常態化、製度化的教育培訓製度,致使管理人員的學習時緊時鬆,缺乏製約力。不少高校對教師和輔導員都有明確的教育培訓目標,而對於管理人員卻沒有明確的、剛性的要求。
3. 高校現有體製機製導致管理人員自身學習動力不足
由於受到長期計劃經濟管理體製的影響,我國高校按照國家的行政命令來辦學,彼此之間缺乏競爭,導致高校自身發展的積極性不高。高校內部各級各類管理人員對於采用新的理念、方式方法、手段技術來開展管理活動缺乏嚐試,導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較低,行政機構設置過多、機構重疊、權責不明、人浮於事的現象比較嚴重。劉高升.高校行政工作效率問題研究——基於C學院的實證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415.同時,由於事業單位體製和本質上的終身製、鐵飯碗製,使得部分高校管理人員自身缺乏內在發展動力和職業危機感;一些高校管理人員將自己定位於“國家幹部”,將教師和學生看作被管理的對象,養成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工作作風。李愛民.大學教育職員製度改革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105107.有研究者采用CMBI 問卷法對廣東某高校260 名基層行政人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60.7%的人輕度倦怠,28.6%的人中度倦怠,5.4% 的人高度倦怠;14.3%的人情感耗竭;32.1%的人人格解體;87.5% 的人成就感降低。鄭田,宋信強.高校基層行政人員工作倦怠實證研究———以廣東某高校為例[J].高教探索,2014(3):31.許多高校管理人員對於自身的角色定位產生了偏差,缺乏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動力,對自身素質的提升缺乏主動性。
4. 高校職員製改革還存在著種種不完善的地方
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首先與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立身份密切相關。從國際比較的視野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對管理人員普遍采用職員製,按照職員的身份定位開展相應的專業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我國自21世紀初開始實施高校人事製度改革,提出了在高校實施教育職員製度的改革目標。2000年6月,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人事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高等學校的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製度。教育職員實行聘任製。教育職員製度先在部分高等學校進行試點,在取得經驗、完善辦法後逐步推開。”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關於深化高等學校人事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人發[2000]59號) [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86\/200506\/8905.html,20170120.同年,教育部選擇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等五所高校開展職員製改革的試點工作。2003年,中國農業大學也進入其中。2005年,國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根據相關高校職員製試點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出台了《關於高等學校職員製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公辦高校擴大職員製改革的範圍;隨後,全國主要高校都陸續開展了教育職員製的試點工作。在2010年7月出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二十一章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現代大學製度改革試點”、“推進管理人員職員製”。但是,由於配套性製度的缺失,高校職員製改革成效不明顯,高校職員“大鍋飯”思想依然嚴重。具體體現在:① 方案不全,無論國家層麵還是高校,欠缺配套性係統改革方案;② 措施不細,原則性文件太多而實操性製度太少;③ 機製不活,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有名無實,聘任製流於形式;④ 考核不實,管理崗位考核欠缺精細化與可操作性。徐慶國.在高校人事製度改革中推進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6(18):24.由於高校職員製改革的不完善,導致高校管理人員麵臨著發展路徑單一、晉升渠道不暢、對接機製不順、培養針對性不強等困境。路興.新時期高校管理幹部職業發展路徑探究——基於教育職員製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5):9899.高校的管理效能並未得到明顯提高,“行政化”趨向反倒愈演愈烈。2017年1月10日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再次明確提出:“深化學校管理人員職員製改革,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製度,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試點,克服行政化傾向”。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4號)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70120.可以預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深入推進,高校職員製改革必將成為今後的一個工作重點。
事實上,高校“去行政化”和“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是一對相輔相成的關係:“去行政化”有利於還原高校管理人員的身份本色,是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基礎;而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也是為了使行政管理人員擺脫“身份依附”,真正發揮高校行政管理的效能。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我國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才剛剛起步,高校管理職業能否成為專業還是一個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但是無論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專業化水平如何,高校“去行政化”進度如何,提升高校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做好其專業發展工作都是必要且可行的。因此,積極推動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是提升其專業化水平的必要的量的積累,研究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問題有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和解決我國高校“去行政化”問題,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三) 個人之惑
選擇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作為我的研究課題,亦源自自身的困惑。2003年,我本科畢業後即來到一所高校從事基層管理工作至今。在工作中,多次有過對於自身職業發展和專業發展的困惑和思索。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對於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發展和專業發展問題的困惑不但沒有減少,反倒與日俱增。這種困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對於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發展路徑的困惑。我國公辦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比照政府機關設立校長、副校長、處長、副處長、科長、副科長、科員、辦事員等級別,其薪酬待遇與之緊密捆綁。雖然近年來根據職員製改革的要求,劃分為3~10級職員,但核心製度並沒有發生改變。在這種製度安排下,高校內部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與其所獲得的職位密切相關,職業發展往往隻聚焦於職務的晉升。與教師不同,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既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良好發展機遇和“伯樂”,因此善於把握“機會”、有著良好的社交能力的行政管理人員往往會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在實踐中,我也發現,有一些管理人員在現有的崗位上深入鑽研,工作實績獲得了師生的認可,但是為了晉升必須輪崗。高校管理人員是否可以在一個崗位上一直深入鑽研成為“專家”?高校管理人員是否必須不停地進行職務晉升?一個好員工是否就一定是一個好的部門負責人……這些有關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發展與專業發展的問題常常使我非常困惑。
二是對於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價值的困惑。高校管理工作處處充滿了分工與合作,每一項工作的完成往往都凝聚了多人的心血。但是,最終的“成果”卻往往無法量化,也似乎隻是校領導或部門領導工作總結中的一句話。很多高校基層管理人員,平時兢兢業業地開展工作,付出的辛苦不算少,可是如果職務不能獲得晉升,其工作往往無法獲得承認。在我的周圍,我也發現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和對工作熟悉程度的增加,如果晉升無望,很多基層管理人員就會失去自我提升的方向,職業熱情往往大打折扣,職業倦怠感逐漸產生。如何評價高校管理人員的工作實績?除了職務晉升之外,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價值如何得以體現?如何使高校管理人員有內在動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這些問題也常常使我思索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價值和專業發展問題。
三是對於高校管理人員工作“依附性”的困惑。由於高校管理職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其工作的“依附性”較強,這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麵:① 個人業績與工作崗位的“依附性”。高校內部很多管理崗位的職責並不清晰,很多突發性、臨時性的工作需要有人臨時承擔。而在一個部門中,那些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工作能力強、積極要求“上進”的員工往往都成為這些工作的承擔者。但是,由於高校管理人員考核評價標準的模糊性和晉升通道的單一性、排他性,導致高校管理人員的職務晉升存在著部分偶然性。同時,由於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往往和某個崗位甚至某位領導“捆綁”,結果造成高校管理人員尤其是基層管理人員對於組織或者個人的“依附”,變換領導或者變換部門,往往意味著自己工作的重新開始。② 個人對於“領導”和“重要他人”的“依附性”。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高校管理人員的晉升主要掌握在上級領導(中層往往掌握在校級領導)手上,所以造成很多高校管理人員對於自己領導及更高領導的“依附”,從而導致嚴重的“行政化”。③ 個人對於高校組織的“依附性”。就目前而言,我國職業管理者的市場供求機製還沒有完全形成,管理者作為一種稀缺資源還很難通過市場進行流動。高校管理人員由每個高校組織部門按照幹部的標準來進行選拔和委任,隻能在本組織內部進行流動(當然,如果高校中層行政管理幹部晉升校級領導可以實現校際之間的流動,但是這往往是由黨委組織部門或者教育主管部門決定,並非高校和行政管理人員雙方的自主選擇)。綜合來看,高校管理人員工作還沒有真正體現出現代職業中的“契約”精神,也缺乏自由流動的條件。
正是上述問題的困擾,使我決定研究這一課題。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任何個人所具有的理論都包含著個人對自身實踐的相關認識,即個人所具有的相關經驗性認識和理論認識。所以,從個體實踐的意義上,完全可以說,不存在脫離個人內在理論的實踐。反之,也不存在與個人實踐無關的內在理論。”葉瀾.思維在斷裂處穿行——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係的再尋找[J].中國教育學刊,2001(4):3. 如何將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抽象、提升為理論性問題去思考、去研究,用一種“生成性的思維方式”去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對於甄別問題的真偽,分析、理解問題的本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教育研究者應該承擔的責任。葉瀾.思維在斷裂處穿行——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係的再尋找[J].中國教育學刊,2001(4):45.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的這項研究也是對我從事10餘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次總結和反思。
二、 研究的意義
(一) 理論價值
因為針對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的理論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既需要借鑒高等教育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素養,同時也可以豐富這些學科的理論。
1. 本研究可以豐富高等教育管理學理論
現有的管理理論多數是以政府、軍隊、企業作為原型而提出的。而大學是一類特殊的組織,其管理目標和管理模式均具有特殊性。同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對於高校教師和大學校長的研究較多,而對於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在教育管理學中,則又對基礎教育管理人員的研究較多,對高等教育管理人員關注得較少。因此,研究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問題,有助於豐富高等教育管理學的理論。
2. 本研究對於專業化理論亦有一定的貢獻
現代社會是一個職業高度分化的社會,高等教育與職業之間並不完全對應。很多職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向專業的方向演化,這也就是博耶所說的“職業性專業。”[美] 厄裏斯特·博耶.大學:美國大學生的就讀經驗 [M]. 徐芃等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94.同時,由於現代社會中知識總量的增長,一個新手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才能成為專業人,“在現代體係中,專家知識的深奧……依從於長期的訓練和專業化的結合。”[英] 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現代晚期的自我與社會 [M]. 趙旭東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33.高校管理職業亦是如此,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不但需要一定程度的職前教育,更需要在職的教育培訓,後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更為重要。因此,研究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對於職業社會學、專業化理論等亦有一定的貢獻。
(二) 實踐意義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在現代大學製度建設中,人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人的因素是製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任何製度都是由人來選擇和建設的,人是組織和製度得以存在的基礎,離開了人或者忽視了人的存在,往往會出現“製度失靈”的情況。正如卡爾·波普所說的那樣:“不僅製度的結構包含有重要的人格決定,而且即使是最好的製度……也常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相關的人。製度好似堡壘,它們得由人來精心設計並操縱。”[英]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1卷)[M]. 陸衡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237.因此,有什麼樣的大學人,就有什麼樣的大學製度。研究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問題對於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論借鑒意義。
1. 能夠為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的人事製度改革比較關注教師群體的人事製度改革,行政管理人員群體的人事製度改革始終沒有得到重視。從國際經驗來看,高校管理工作具有專業性,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也是一個世界趨勢。本研究有助於認識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現狀,通過對製約他們專業發展因素的研究可以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可以為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2. 可以為提升我國高校內部治理能力提供借鑒
在“十三五”及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建設現代大學製度、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提升高校內部治理能力都將是我國高校所麵臨的一項突出任務。高校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升是建設現代大學製度、提升高校內部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環。在現代大學中,隨著其內部組織結構變得越來越複雜,逐漸誕生了許多“亞組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術組織和管理組織這兩種不同特性的“亞組織”。這兩種“亞組織”不單在組織結構上存在差異,還在文化上存在差異。胡建華.大學中兩種組織的矛盾與調適[J].教育研究,2012(5):54.學術人員和行政人員之間雖然具有不同的文化,但是隻有他們的共同合作,才可以完成高校的辦學目標。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也包括大學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事實上,無論是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治理體係,還是提升高校內部治理能力,都離不開整合高校內部的各種利益與價值衝突,離不開高校內外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合作,從而形成合力。合力的形成,既有賴於製度安排,更有賴於人員的素質。研究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可以為提升我國高校內部治理能力提供借鑒。
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綜述
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和專業發展問題在國外已經形成了眾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我國學界,由於種種原因,相對於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問題,關於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和專業發展問題的研究還處於較低的水平,相關研究較為零散。現簡述如下:
一、 國內關於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研究
目前,直接以“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為題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在中國知網上用“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高校+行政人員+專業化”、“高校+職員+專業化”等組合方式進行檢索,可以得到300餘篇研究論文。從檢索到的文獻來看,我國關於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研究主要包括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探索研究、高校內部各類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生涯管理研究、高校管理隊伍建設研究和國外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等五個方麵的內容。
(一) 關於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探索研究
目前,國內關於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以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為主,內容較多,但重複性較大。簡要來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麵的內容:
1. 關於高校管理人員為何需要專業化的研究
該方麵的研究主要是從高校管理的專業性出發,提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該專業化。桑玉軍的《高校教育管理新理念:教育管理專業化》桑玉軍.高校教育管理新理念: 教育管理專業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4):6263.一文提出:在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隊伍與教師隊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教育管理隊伍需要專業化。論文在分析了教育管理人員專業化素質要求的基礎上,闡明了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廖桂芳、魏巍的《管理專業化:大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依賴路徑》廖桂芳,魏巍.管理專業化:大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依賴路徑[J].遼寧教育研究,2006(8):2628.和白剛的《論大學可持續發展對管理專業化的路徑依賴》白剛.論大學可持續發展對管理專業化的路徑依賴[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1012.都論述了管理專業化對於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並從理念、技術、程序、人員專業化等方麵對高校管理專業化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思考。胡生泳的《高校管理專業化的內涵探索與途徑再造》胡生泳.高校管理專業化的內涵探索與途徑再造[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7):4951.提出在新形勢下,管理專業化成為實現高校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論文建議從提升高校管理專業化水平、拓寬管理專業化的路徑、豐富管理專業化的內涵等方麵推進高校管理專業化。
隨著高校市場化程度的加快,高校的經營管理問題也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王少青的《我國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探析》王少青.我國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探析[J].江蘇高教,2004(2):4648.闡述了我國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建立高校經營管理的組織體係和職能的構想,並建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要樹立高校經營管理理念,進一步推動我國高校持續快速發展。王麗婷的《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探究》王麗婷.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3):6264.在對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的含義和功能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的重要性以及高校經營管理專業人員的技能要求,提出樹立高校經營管理理念和建立高校經營管理組織體係對促進我國高校經營管理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去行政化”是我國高校所麵臨的現實問題,尹寧偉的《管理專業化:大學去行政化的有效保障》尹寧偉.管理專業化:大學去行政化的有效保障[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4(5):146150.提出:大學管理的專業化發展趨勢要求大學管理人員應具備與管理崗位相匹配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深諳大學組織特性,遵循大學內部邏輯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及管理的規律,以學術權力為本,確立管理為學術服務的宗旨,最終實現“行政人員管理行政事務、學術人員管理學術事務、行政權力為學術權力服務”的目標。提出當前我國大學管理去行政化改革要從樹立科學的理念、提高管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建立專業化的高效運行機製等方麵入手。
2. 關於高校管理人員如何專業化的研究
鄧雪琳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國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研究》鄧雪琳.我國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在定義了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內涵、特征等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並在借鑒發達國家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從推進全員聘任製、構建以人為本的考評製度、建立因校製宜的薪酬管理製度、構建高校學習型組織四個方麵提出了推進我國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對策。
章憲的碩士學位論文《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理念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章憲. 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理念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提出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應確立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麵:①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應以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為理念;② 通過製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建立職業生涯培訓體係來構建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生涯管理體係,促進高校管理人員的全麵而自由發展;③ 通過建立崗位分類管理製度、職員晉升製度、考核評價製度和績效薪酬管理製度等職業生涯管理配套製度,來保障高校管理人員的全麵而自由發展。
陳巧妍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專職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的路徑研究》陳巧妍.大學專職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的路徑研究[D].沈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是目前檢索到的唯一一篇以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發展”為題的碩士學位論文。該論文以人力資源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雙因子理論和期望理論為依托,對遼寧省內部分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高校專職行政人員存在個人專業發展意識不強、個人專業發展空間狹小、專業發展激勵製度不完善、專業發展培訓機製不規範等問題。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從國家、學校和個人層麵加強大學專職行政人員的專業發展。
此外,王有存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王有存.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胡冠中的《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胡冠中.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李鳳豔的《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李鳳豔.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和楊春的《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楊春.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等四篇碩士學位論文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對於高校管理人員為何需要專業化、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現狀、西方發達國家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現狀、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如何專業化等問題開展了研究。戴顯紅的碩士學位論文《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以寧波大學為例》戴顯紅.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以寧波大學為例[D].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以寧波大學為例,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的對策建議。
(二) 關於高校內部各類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研究
高校管理人員是一個統一而含糊的稱呼,高校管理人員群體內部至少可以進一步分為黨務行政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後勤管理等多個亞群體。這些群體的專業化建設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從檢索的文獻來看,我國高校內部管理人員專業化的分類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管理人員、科技管理人員、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等四個群體的專業化研究。
1. 關於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研究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基本職責,所以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得到了很多關注。洪茹燕的論文《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探析》洪茹燕.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探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6).和《教學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與高校競爭優勢研究》洪茹燕.教學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與高校競爭優勢研究[J] .浙江社會科學,2005(5).都提出了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必要性、內涵和實現途徑。王瑛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專業化若幹問題探討》王瑛.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專業化若幹問題探討[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在論述了專業及專業化有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一個成熟的專業所應具備的四個標準,並根據這四個標準對教學管理專業化進行了理論分析。在分析了教學管理專業化基本概念、要求、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教學管理專業化建設的路徑與方法。
2. 關於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研究
科學研究是現代大學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因此高校科技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問題也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關注。在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研究中,最係統的研究當推周倩的《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一書,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該書是在作者博士學位論文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該書共分七章,分別是:(1)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理論基礎;(2)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時代背景;(3)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發展演變;(4)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的課程方案;(5)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的教育模式;(6)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的專業自治;(7)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的法律保障。該書是國內目前對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最為係統深入的專著,書中對於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的課程方案、教育模式、專業自治和法律保障都做了深入研究。宋鴻雁的《美國與英國高校科研管理專業化探析》宋鴻雁.美國與英國高校科研管理專業化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2):1013.研究了美國和英國高校科研管理在組織機構、交流平台、培訓體係方麵的專業化特征,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其專業化建設經驗對提升我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借鑒價值。
3. 關於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研究
學生事務管理在國外既是高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重點領域。而對於中國而言,則更有其特殊性,自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文件出台以後,國家對於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問題始終高度重視,在各個層麵上都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關於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研究呈現出“井噴”之勢,取得了一係列的研究成果,遠遠多於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研究。由於這方麵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廣泛關注,這裏不再贅述。
4. 關於高校其他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研究
相對於教學管理、科技管理和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問題,高校其他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相對較少,主要以經驗總結為主。陳莉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陳莉.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在總結和借鑒國內外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抽取上海10所高校從事研究生管理的人員進行調查,同時還從導師和研究生兩個維度調查了研究生教育管理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就如何推進研究生教育管理隊伍建設提出了三種思路。劉兆磊、武曉維的《高校研究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建設的現實困境和政策建議》劉兆磊,武曉維.高校研究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建設的現實困境和政策建議[J].江蘇高教,2014(3):126127.在分析了我國高校研究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從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平台、提高研究生事務管理人員專業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和建立健全相關機製等方麵,著力引導研究生事務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王宏偉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外事管理人員職業素質建設研究》王宏偉. 高校外事管理人員職業素質建設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在分析了我國高校外事管理人員職業素質現狀的基礎上,對高校外事管理人員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專業化建設路徑提出了建議。
此外,還有部分研究者從自身經驗出發,分別論述了高校人事管理、檔案管理、黨務管理、後勤管理等方麵的專業化問題,這裏不再贅述。
(三) 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生涯管理研究
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職業生涯管理問題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麵,這方麵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一些碩士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現將學位論文的基本觀點歸納如下:
謝琨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管理研究》謝琨.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管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一文結合行政管理理論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理論,在深入分析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職業生涯管理的原則、內容、實施主體、實施機製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朱燕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管理研究》朱燕.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管理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通過文獻法、調查法和比較法,運用職業生涯管理理論,分析了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現狀和存在問題。在借鑒國外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生涯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實行職業生涯管理的觀點及有關策略。
(四) 高校管理隊伍建設研究
在我國高校日常管理中,經常使用“高校幹部隊伍”、“高校管理隊伍”等表述。高校管理隊伍建設的研究範圍比較廣,這裏選取部分文獻簡述如下:
趙杭的碩士學位論文《以能本管理為理念推進高等學校管理隊伍建設》趙杭.以能本管理為理念推進高等學校管理隊伍建設[D].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借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能本管理理念來研究高校管理隊伍建設問題。論文提出高等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應以能本管理為理念,建立能力測評體係,加強能本管理,並論述了能本管理理念下高校管理隊伍的層次和能力要求。
績效考核是推進高校行政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麵。近年來也有一些碩士學位論文對之開展了相關研究。滕超的碩士學位論文《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係構建及實例分析》滕超.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係構建及實例分析[D].長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以蘭州大學城市學院管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的現狀,在分析了績效考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運用AHP層次分析法設計了高校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係。
姚林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勝任力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研究》姚林.基於勝任力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運用文獻法、訪談法總結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21個主要勝任力特征因素,並將這21個勝任力特征歸納為5類,構建了一個多層次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專家打分法對各個勝任力特征因素進行了權重分析,並構建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體係。
沈宇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行政人員責任心與工作績效的關係》沈宇.高校行政人員責任心與工作績效的關係[D].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心結構模型分為管理技能、服務取向、個人品德、工作態度、可依賴性、成就取向和心理狀態,並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責任心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情況。
(五) 國外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經驗的研究
相對而言,西方發達國家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起步比我國要早。但是由於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起步較晚,所以關於國外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經驗的研究開始較晚,且多以翻譯介紹為主。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有研究者開始譯介國外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經驗的論文,如吳誌功的《美國教育管理培訓的曆史、現狀與趨勢》吳誌功.美國教育管理培訓的曆史、現狀與趨勢[J].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7(1):6772.、馬鳳歧的《發達國家高等學校管理的專業化趨勢及其啟示》馬鳳歧.發達國家高等學校管理的專業化趨勢及其啟示[J].高教探索,2000(2):2831.、史朝等人的《西方大學校長和高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史朝等.西方大學校長和高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J].外國教育研究,2002(4):3641.、俞家慶等人的《美國大學校長與管理人員培訓及其對我國高校幹訓工作的啟示》俞家慶,許淑紅,丁月牙.美國大學校長與管理人員培訓及其對我國高校幹訓工作的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2):2633.、左彥鵬的《析國外高校管理人員的培訓》左彥鵬.析國外高校管理人員的培訓[J].繼續教育研究,2009(2):8789.等。同時,在對國外高校管理人員人事製度、專業化建設、專業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中,基本集中在美國高校。此外,近年來也有部分研究者對英國和日本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和專業化建設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如李建航的《英國高等教育領導力基金會的培訓理念及啟示》、李建航. 英國高等教育領導力基金會的培訓理念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9(7):50.劉建瑛的《日本大學職員能力開發的特征、趨勢和啟示》劉建瑛.日本大學職員能力開發的特征、趨勢和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31.等。而對於其他國家高校管理人員專業發展和專業化建設的係統研究則基本沒有。
2004年以來,由於受到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研究熱潮的影響,關於國外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建設經驗的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在這些研究成果中,也出現了部分對於國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發展與專業發展的研究。例如,李永山的博士學位論文《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發展過程及啟示研究》李永山. 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發展過程及啟示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雖然名為“職業發展”,從全文來看,實際上研究的卻是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發展問題。論文共分八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的理論基礎”;第三至七章,從五個方麵研究了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問題,包括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職業化發展曆程(第三章)、學生事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第四章,其實就是學曆教育)、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第五章)、初級、中級、高級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第六章、實際上類似於職業生涯)、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管理(第七章);第八章“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的啟示”。該論文比較係統地研究了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職業發展問題。
在關於國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建設的研究論文中,也以研究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建設的論文為多。在這些研究成果中,既包括對於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研究,也包括對於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個人專業化的研究等。此外,還有關於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專業組織、教育培訓製度、課程設置的研究成果。例如,馬超的《規範與指導:專業協會在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中的作用》馬超.規範與指導:專業協會在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中的作用[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4):109113.重點研究了專業協會在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建設中的作用;李賽強的《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初探》李賽強.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初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6):9295.則研究了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課程設置、教學實施、實踐性能力培養等內容,對於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專業學曆教育的改革與完善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 國內關於高校管理人員人事製度的研究
我國高校管理人員的人事管理製度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高校管理人員的人事製度對於其專業發展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現有研究成果中,關於我國高校管理人員人事製度的研究主要包括現狀研究和改革研究兩個方麵:
(一) 我國高校管理人員人事製度現狀的研究
李愛民的《大學管理人員身份地位的曆史變遷》李愛民.大學管理人員身份地位的曆史變遷[J].高教探索,2005(3):2628.分析了國內外大學管理人員的身份製度,探討了我國大學管理人員身份定位所存在的問題。李升紅的《高校人事代理製度研究》李升紅.高校人事代理製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5):156159.指出高校人事代理製度是高校聘用製度的一種模式,文章分析了高校人事代理製度的三種模式及其麵臨的製度障礙和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高校管理人員的專業化與崗位設置密切相關,這既包括高校內部的機構設置,也包括高校內部管理崗位的設置。汪桑、何銀根的《高校管理崗位聘任製有待完善》汪桑,何銀根.高校管理崗位聘任製有待完善[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3):68.和錢德鳳的《對高校管理崗位設置的分析與探討》錢德鳳.對高校管理崗位設置的分析與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1(11):3132.兩篇論文分析了高校管理崗位設置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管理崗位設置的改革之道。
工資薪酬也是高校管理人員人事製度的重要內容,現行的以幹部身份設置高校管理人員工資薪酬的製度存在一定的問題。蘇劍峰的《職員製下高校管理人員薪酬製度的思考》蘇劍峰.職員製下高校管理人員薪酬製度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910.提出要製定公平的分配製度,結合實際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係和為管理人員建立有效的職員晉升機製的改革措施。
高校管理隊伍中的“雙肩挑”製度是我國高校管理人員人事製度的一大特色,在高校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形勢的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如何看待“雙肩挑”管理幹部的製度設計,該製度在運行中存在哪些弊端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近20年來,不斷有研究者提出這一問題。在高校人事製度改革的今天,如何完善“雙肩挑”製度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例如,楊興防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楊興防. 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研究[D].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中就運用角色理論分析了我國高校“雙肩挑”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問題。
(二) 我國高校職員製改革的研究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都規定我國公立高校的管理人員實行教育職員製度。從2000 年開始,教育部選擇了武漢大學等5所高校進行了教育職員製的改革試點工作。圍繞著高校職員製改革,許多研究者也進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