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1.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2.如有缺頁、倒裝問題,由出版社負責退換。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環境司法判解研究\/餘俊,宿健慧主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3ISBN978-7-5620-6664-4Ⅰ.①環…Ⅱ.①餘…②宿…Ⅳ.①D922.685Ⅲ.①環境保護法—判例—研究—中國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6)第037493號---------------------------------------------------------------------------------------------------出版者地
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25號北京100088信箱8034分箱郵編100088郵寄地址網
電承
開印
字版
印定
址話
印本
張數
次次
價http:\/\/www.cuplpress.com(網絡實名: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010-58908289(編輯部)58908334(郵購部)固安華明印業有限公司880mm×1230mm11.5270千字2016年3月第1版2016年3月第1次印刷42.00元1\/32法院院長寄語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曆史久遠,其前身是桂林市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2月23日。在新中國成立前,桂林市曾1910為省會所在地。宣統二年()六月三日,廣西設立新式法院,於桂林設高等審判廳、桂林地方審判廳和臨桂初級審判廳,三廳同設於左營街(榕蔭路原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舊址)。法官人才選拔除中央派用外,主要從廣西法政學堂考驗1912充任。民國初年(),原先設在桂林的高等審判廳隨省會1914遷南寧,桂林改設分廳。民國三年(),袁世凱廢除民主共和製,恢複帝製,桂林地方審判廳及臨桂初級審判廳先後1921被裁撤。民國十年(),根據北洋軍閥政府的命令,桂林1926設立桂林地方審判廳。民國十五年(),桂林地方審判廳改為桂林地方法院。民初司法,就桂林的情形而言,頗有萎縮的現象。由於人才少,縣知事兼司法章程,人員必須借自行政機關。新桂係具有八桂之後,高速發展司法,以建立民治之基礎。高等法院院長朱朝森認為,廣西省司法所最缺乏的,乃是人才。於是,其建議省府設立廣西法官訓練所,以訓練法官。1936年廣西省會又從南寧遷回桂林,高等法院重設在桂林。因此,民國時期廣西法院雖然在經費、人員等方·001·麵落後,但桂林市的法院文化建設和法官素質培養還是同時期中較先進的。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12月23日桂林市人民法院成立,院長由軍事管製委員會任命,潘任之為第一任院長。
1950年10月30日,廣西省高級法院及桂林分院(後改為桂林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同時成立,桂林分院設在榕湖北路。
新中國成立後,桂林法院在土地改革、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但文革時期,桂林法院發展受到限製。
1979年10月,桂林市人民法院升格為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1998年原桂林地區中級人民法院與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合並,整編為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自成立以來,曆代法官們高度重視司法實踐中的理論探索和素質提高,在廣西乃至國家的法治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司法工作也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諸如案多人少、人才流失、新型案件層出不窮等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既保證改革效果,又最大限度避免陣痛,盡快建立一支專業化、穩定的法官隊伍,已經迫在眉睫。自2002年首次國家司法考試實施以來,高校為國家輸出了一大批合格法律人才。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重點提及法治人才隊伍建設事關法治建設事業的成敗,因此探索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方式方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