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南琳圖文三校樣成品尺寸:185mm×260mm版心:38行×39字(行距2mm)南琳圖文三校樣成品尺寸:185mm×260mm版心:38行×39字(行距2mm)內容簡介

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和實務相結合的課程,具有綜合性、宏觀性、政策導向性的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明確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掌握國際金融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業務,為學習其他國際經濟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① 力求體係的創新性。② 注重內容的時效性。③ 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學、經濟學、國際商務、企業管理等專業的教材使用。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國際金融學 \/ 張向鳳, 周經, 賈欣宇主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8

高等院校“十三五”應用型規劃教材·金融專業

ISBN 9787305204944Ⅰ. ①國… Ⅱ. ①張… ②周… ③賈… Ⅲ. ①國際金

融學 Ⅳ. ①F831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50737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國際金融學

作者張向鳳周經賈欣宇

責任編輯李素梅武坦編輯熱線02583597482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南京玉河印刷廠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6.5字數 412千

版次2018年8月第1版2018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04944

定價42.00元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 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國 際 金 融 學前言

前言國際金融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下內外均衡同時實現的一門獨立學科,是一門理論和實務相結合的課程,具有綜合性、宏觀性、政策導向性的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明確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掌握國際金融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業務,為學習其他國際經濟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飛速發展正在對各國的經濟結構和決策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其中特別是國際金融領域的形勢發展尤為迅猛,彙率、國際收支、國際資本流動等問題引起了國際範圍內前所未有的關注,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問題越來越不容忽視,國際金融已成為當代經濟學研究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學科之一。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充分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機遇與挑戰並存。隻有學好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經濟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才能適應全麵改革開放的需要。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 力求體係的創新性。近幾年國際金融理論和實踐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作為一本基礎課程的教材,首要的就是要對本課程有一個合理的框架,對所研究的內容有比較完整、準確的介紹,這是編者在編寫過程中追求的目標之一。

(2) 注重內容的時效性。本教材吸納國際金融領域的最新案例,並融入國際金融活動的最新數據,反映了外彙交易、國際收支、國際金融市場等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教材的時代性和前沿性。

(3) 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教學內容應既加強基本原理與應用知識的傳授,又幫助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獲得相應的技能。為此,本教材將國際金融的基礎知識貫穿於實際運作中,語言通俗易懂,還能將其延伸到實際的國際金融環境中,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與觀察現實問題的能力。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方麵的大力支持,也參閱和借鑒了許多前輩、學者的著作和科研成果,在此謹向有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本教材編寫處於探索之中,加上國際範圍內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因此難免會有所欠缺,歡迎廣大師生和讀者批評指正,並將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修訂時改進。

編者

2018年6月目錄

目錄第一章彙率1

導讀材料1

第一節外彙和彙率2

第二節彙率的標價和種類6

第三節彙率的變動和影響20

本章小結27

複習思考題27第二章國際收支29

導讀材料29

第一節國際收支的概念30

第二節國際收支平衡表31

第三節國際收支的調節38

第四節我國的國際收支43

本章小結47

複習思考題47第三章國際儲備49

導讀材料49

第一節國際儲備概述50

第二節國際儲備的管理54

第三節我國的國際儲備管理60

本章小結65

複習思考題65第四章國際資本流動68

導讀材料68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概述69

第二節國際資本流動的類型73

第三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動因及影響80

第四節資本管製87

第五節國際資本流動的相關理論89

本章小結100

複習思考題100第五章國際結算101

導讀材料101

第一節國際結算的基本內容102

第二節國際結算工具109

第三節國際結算的基本方式144

本章小結155

複習思考題157第六章外彙風險管理158

導讀材料158

第一節外彙風險概述159

第二節外彙風險管理方法162

第三節彙率預測168

本章小結172

複習思考題173第七章國際金融市場174

導讀材料174

第一節國際金融市場概述175

第二節國際金融市場構成177

第三節歐洲貨幣市場181

本章小結188

複習思考題189第八章國際融資190

導讀材料190

第一節國際融資概述191

第二節國際證券融資195

第三節國際債券融資200

第四節其他國際融資方式208

本章小結214

複習思考題214第九章國際貨幣體係218

導讀材料218

第一節國際金本位製219

第二節布雷頓森林體係224

第三節當代國際貨幣體係229

第四節國際金融機構概述234

第五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35

第六節世界銀行集團242

第七節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248

第八節我國與國際金融機構的聯係251

本章小結253

複習思考題254參考文獻256

爽南琳圖文三校樣成品尺寸:185mm×260mm版心:38行×39字(行距2mm)南琳圖文三校樣成品尺寸:185mm×260mm版心:38行×39字(行距2mm)國 際 金 融 學第一章彙率

第一章彙率學習目標

 掌握有關外彙的基本知識;

 了解彙率決定的基礎;

 掌握決定彙率水平與影響彙率變動的因素;

 重點掌握彙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 了解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關鍵詞

彙率買價買賣差價雙邊彙率名義彙率實際彙率外彙風險導讀材料

歐元歐元(Euro)是歐盟的統一貨幣,其前身為歐洲貨幣單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1995年12月15日,在西班牙馬德裏召開的歐洲聯盟首腦會議決定將歐洲統一貨幣定名為歐元,以取代歐洲貨幣單位,並一致同意於1999年1月1日正式啟動歐元,2002年1月1日開始讓歐元進入流通領域。這樣,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為了進入歐元國的行列,歐盟各成員國努力向經濟趨同標準靠攏。在1998年5月,歐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正式確定了歐元創始國的名單。在當時的歐盟15個成員國中,英國、丹麥和瑞典因為政治原因暫未加入歐元區,希臘因為經濟不達標而落選,其餘11國(荷蘭、愛爾蘭、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盧森堡、比利時、奧地利、葡萄牙、芬蘭)成為首批歐元國。希臘在經過一番努力達標後,於2001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2002年1月1日,歐元現鈔正式進入歐元區12國的流通領域,歐元區12國的3. 06億民眾開始使用共同貨幣。2002年1月28日、2月9日、2月17日,荷蘭、愛爾蘭、法國3國的貨幣先後退出了本國流通領域。2002年2月28日,其他9國——德國、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盧森堡、比利時、奧地利、葡萄牙、芬蘭——全部放棄舊幣兌換,本國貨幣完全停止在市場上流通。從這一天起,歐元的紙幣和硬幣正式普及12國的流通領域,12種曾與歐元區居民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貨幣(荷蘭盾、愛爾蘭鎊、法國法郎、德國馬克、希臘德拉克馬、西班牙比塞塔、意大利裏拉、盧森堡法郎、比利時法郎、奧地利先令、葡萄牙埃斯庫多和芬蘭馬克)退出了曆史舞台。歐元紙幣和硬幣在2002年1月1日零時正式啟用。由於時差的關係,各成員國啟用歐元的時間不能完全同步,所以是以各歐元國當地時間的零時為準。按照規定,歐元現鈔流通後,歐元國舊幣仍然可以繼續使用一段時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幣流通期”。“雙幣流通期”法定為兩個月。至2002年3月1日零時,所有歐元國的舊幣不再具有交換價值,遂正式退出流通領域;歐元從此一枝獨秀,成為歐元區12個國家唯一的法定貨幣。不過,有的歐元區國家擔心“雙幣流通期”過長可能會引起混亂,因而決定縮短“雙幣流通期”。荷蘭的“雙幣流通期”於2002年1月28日零時終止,是歐元區國家中“雙幣流通期”最短的國家。愛爾蘭的終止期是2002年2月9日零時;法國為2月17日午夜。其他9個國家仍然按照規定時間結束“雙幣流通期”。為了保證歐元現鈔的順利登場,12個歐元國共發行了500億枚歐元硬幣和150億張歐元紙幣。歐元紙幣共有7種麵值,分別為5歐元、10歐元、20歐元、50歐元、100歐元、200歐元和500歐元,底色為灰、紅、藍、橘紅、綠、黃和淡紫色,正麵的圖案是窗戶和建築物的大門,象征著歐洲向世界開放;背麵是一座橋,象征著交流與溝通。鈔票的每種色彩和建築圖案分別代表歐洲發展史上的一個時代:古代、羅馬時代、哥特文化、文藝複興、巴洛克和洛可可文化、玻璃與鋼鐵的近代和20世紀的現代。目前,歐元區共有16個成員國,除前述12個國家外,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馬耳他和斯洛伐克等4個國家也相繼加入歐元區。第一節外彙和彙率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聯係越來越密切。一國的企業和個人等經濟主體不再僅僅同本國的經濟主體打交道,而且要有對外的經濟交往活動。例如,從美國進口先進的機器設備,把本國的紡織品出口到日本,或是投資於外國的某種金融產品,這些超越本國的經濟行為所涉及的貨幣必然不會僅是我們熟悉的本幣。對於中國居民來說,不再隻使用中國的貨幣——人民幣,可能還會用到美元、日元等。像美元、日元這些不是由中國貨幣當局發行的貨幣對中國居民而言就是外彙。

一般來說,一國的貨幣隻能在本國流通,那麼為什麼美元、日元等就可以作為國際結算工具在國際範圍內廣泛使用呢?這是由於這些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的支撐及其貨幣製度,使得它們在國際上被普遍地接受,成為人們所說的硬通貨。事實上,不僅僅美元、日元現鈔是外彙,那些以外國貨幣表示的並可用於國際結算的信用票據、支付憑證、有價證券等都在外彙的範圍之內。美元(記作US$)在很長一段時期裏都是國際市場上使用最多的外彙。世界上的主要貨幣還包括歐元(C=)、日元(¥)、瑞士法郎(SF)和英鎊(£),以及加拿大元(Can$)、澳大利亞元($A)等。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貨幣都以國家的界限來界定。還有一些國際化貨幣,如特別提款權(SDR),它就是一種由IMF創設出來的、與世界上幾種主要貨幣價值相關的貨幣。在1979年,誕生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它由12種貨幣組成,其中德國馬克、法國法郎和英國英鎊構成了ECU中超過60%的價值。後麵會在國際貨幣體係和歐洲貨幣體係的學習中專門介紹這兩種合成貨幣。

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個主要的貨幣區:歐元區,以歐洲聯盟成員國使用歐元為基礎形成的區域,這個區域在不斷擴大;美元區,包括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美元控製著該貨幣區,其他一些地方的貨幣如港幣也等都釘住美元,因此目前這些貨幣也都算在美元區內;日元區,目前隻包括日元。當然,這種劃分並不是僵化的,隨著經濟發展的變遷,貨幣區也會不斷演變。例如,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中國的發展,可能促進亞洲貨幣區在未來的形成。

一、外彙的定義

在對實踐中的外彙有了認識之後,我們再來具體看一下外彙的定義。可以從動態和靜態兩個角度來理解什麼是外彙(Foreign Exchange)。

(一) 動態含義

各個國家或地區所使用的貨幣在價值、名稱和單位等方麵都各不相同。而一般來講,一種法償貨幣是不能在他國內部流通使用的。因此,在國際經濟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跨國的債權債務關係,就必須通過國際彙兌,即把一種貨幣通過“彙”(國際結算)和“兌”(外彙交易)轉換成另一種貨幣,實現資金的國際轉移,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和債務。國際間的這種彙兌活動就是外彙的動態含義。

在現代社會,由於資金大都存在於各國或地區銀行的賬戶上,國際彙兌主要是通過銀行完成,即隻需要調整參與方在對方銀行相應賬戶的存款餘額就可進行債權和債務的相互抵消。所以,可以說,現代國際彙兌的產生是以發達的銀行製度為前提的。

(二) 靜態含義

我們在提到“外彙”一詞時,更多的是針對外彙的靜態形式而言的。靜態外彙是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國際支付手段,即可以直接償付對外債務、實現購買力國際轉移的外幣資金。這樣的國際支付手段,包括可以用作國際支付的外國現鈔、銀行存款以及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等。具體的外彙形式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觀察的。

二、外彙的形式

隨著國際間商品交換的擴大和發展,國際支付手段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從早期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到現在的美元等可兌換貨幣,再加上現代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外彙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其基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外彙存款

存款是價值運動在一定時點上的靜態表現,是通過信用方式償付國際間,債權債務和實現資金國際轉移的先決條件,國際金融市場的貨幣借貸、資本借貸、外彙交易及其他信用活動,必須以存款為基礎。

外彙存款作為外彙價值實體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以不同種類的可兌換貨幣表示的。以各種貨幣名稱表示的外幣存款,代表著各自貨幣的價值實體。因此,外幣存款通常要轉存於該貨幣發行國,但由於離岸金融市場的存在以及國際金融交易各種外幣存款也在各國商業銀行之間相互轉存。外幣存款的種類按照貨幣名稱劃分,種類繁多。國際上使用廣泛的外幣存款包括美元存款、英鎊存款、歐元存款、日元存款等。外幣存款按照不同的存款對象又可分為銀行同業存款、國際金融機構存款、官方機構存款、企業存款和私人存款等。

(二) 外彙支付憑證

外彙支付憑證是指以可兌換貨幣表示的各種信用工具,主要包括彙票、本票、支票、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持票(證)人憑此可獲得相應數額的外彙資金。

彙票(Bill of Exchange)是由出票人簽發、要求付款人按照約定的付款期限對指定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麵命令;本票(Promissory Note)是由出票人向收款人簽發的於指定到期日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麵承諾;支票(Check)是由出票人向收款人簽發的委托銀行見票後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麵命令;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是銀行專供旅遊者支付勞務費用而發行的一種支付憑證,旅行支票的金額是固定的;信用卡(Credit Card)是銀行等信用機構對具有一定資信的顧客發行的一種支付工具,持有該信用工具的顧客,可在一定額度內獲得信用機構提供的短期消費信貸。

(三) 外幣有價證券

外幣有價證券是指以可兌換貨幣表示的用以表明財產所有權或債權的憑證,如股票、債券和可轉讓存款單等。外幣有價證券對持有人來說是一種外彙債權。股票是表明投資者擁有股份企業一定比例財產的所有權證書,可以享受股利或資本利得;債券是具有一定票麵金額的債權憑證,其持有者到期時收回本金並取得利息;可轉讓存款單是指可在票據市場上流通轉讓的定期存款憑證。這種存款單麵額較大,如美元可轉讓存款單通常為5萬、10萬、50萬、100萬美元等各種不同麵額。

(四) 外幣現鈔與其他外彙資金

外幣現鈔是指以可兌換貨幣表示的貨幣現鈔。不同的外幣現鈔是由不同的主權國家所發行的,如美元現鈔是由美國的中央銀行聯邦儲備體係發行的。不同幣種的現鈔有不同的貨幣名稱和價值單位,並作為貨幣發行國的法定貨幣流通使用。在國際支付中,以外幣現鈔作為支付手段通常在非貿易往來中(如文化交流、旅遊等方麵)使用。國際上常用的外幣現鈔主要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元、港幣等。常用國家和地區、貨幣名稱與貨幣符號對照如表11所示。其中,還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共同製定並頒布的以三個英文字母表示的各國貨幣,其中沒有采用$、£、¥等特殊字符,是為了避免了許多計算機缺少這些特殊字符所造成的麻煩,並已被許多國際性計算機網絡和數據處理係統所采用,廣泛地被各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和銀行所接受。表11常用國家和地區、貨幣名稱與貨幣符號對照表

國家和地區名稱貨幣名稱

(中文)貨幣名稱

(英文)貨幣符號ISO標準三字母

貨幣代碼中國人民幣元RenminbiYuanRMB¥CNY英國英鎊PoundSterling£GMP續表

國家和地區名稱貨幣名稱

(中文)貨幣名稱

(英文)貨幣符號ISO標準三字母

貨幣代碼美國美元U.S.DollarU.S.$USD歐盟歐元EuroC=EUR日本日元JapaneseYen¥;J.¥JPY瑞士瑞士法郎SwissFrancSF.;SFRGHP加拿大加拿大元CanadianDollarCan.$CAD新加坡新加坡元SingaporeDollarS.$SGD中國香港港幣HongKongDollarHK$HKD澳大利亞澳元AustralianDollar$A.AUD另外還可能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外彙。外彙的上述形式也反映在我國對外彙的規定中。

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彙管理條例》對外彙的規定,是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① 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② 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銀行卡等;③ 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④ 特別提款權;⑤ 其他外彙資產。

除了外彙存在的一般形式之外,在國際支付中還可能根據一些標準對外彙進行分類。例如,根據來源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將外彙分為貿易外彙與非貿易外彙。貿易外彙是指同商品進出口及其從屬費用的收付相關的外彙,從屬費主要包括與商品進出口直接有關的運費、保險費、推銷費等;非貿易外彙是指同商品進出口以外的其他對外經常性往來相關的外彙,主要涉及僑彙、旅遊、郵電、海關、銀行、保險、對外承包工程等方麵的國際收入和支出。

三、外彙的功能

從以上外彙的形式可以看出,外彙能夠作為國際支付手段以實現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清償和資金的國際轉移,必須具有如下幾個基本屬性:

(1) 國際性,即外彙必須是以非本國貨幣計值的國外資產;

(2) 可償性,即外彙必須是能夠保證行使償付或購買功能的貨幣債權;

(3) 可兌換性,即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廣義地說,可以將貨幣的可兌換性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交易的對外可兌換;第二是居民與居民之間交易的內部可兌換;第三是非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交易的自由兌換。)

因此,界定外彙並不僅僅從國家或地區屬性出發,並非所有的非本地貨幣或銀行票據都可以算作外彙,隻有那些能自由地轉入一般商業賬戶之內的外國貨幣或銀行票據才可以稱為外彙。也就是說,可兌換性是外彙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某國的貨幣由於受到該貨幣當局管製等原因而不能在境內或境外自由兌換的話,則以這種貨幣表示的各種支付工具也不能隨時進行轉換,那麼這種貨幣或支付工具在國際上就不能被稱作外彙。

由於外彙在本質上代表了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要求權,因此,它對於其持有者和各經濟體的宏觀經濟都有著相當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理解外彙的重要性:

(1) 國際支付手段。外彙是國際間商品和勞務交流、轉換的關鍵媒介。有了外彙,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實現國際間購買力的轉移,使國際間債權債務得以順利清償,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2) 促進國際資本流動。有了作為國際銀行業務、國際金融市場使用工具的外彙,各國居民可以低成本、低風險、快速、安全地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加速資金周轉,促進國際間資本流動的發展。

(3) 調劑國際間資金餘缺。由於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資金供需狀況也不平衡,客觀上需要進行資金調節。外彙是一種實際資源,可有償轉讓使用,外彙資金的流動能滿足各國經濟建設需要。

(4) 政府幹預的重要工具。外彙是一國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彙代表了對實際資源的購買力,要獲得外彙,就必須提供本國的商品和勞務;獲得了外彙以後,就可以購買和獲得其他國家的商品和勞務。所以,政府獲得外彙當然就增強了其對外的購買能力。當然,政府更多的是通過外彙儲備的持有來維持幣值和本國經濟的對外平衡。這一點會在後麵的國際儲備中再詳細探討。

四、外彙的價格——彙率

大多數國家有不同貨幣,因此從外國購買及向外國出售商品、服務和有價證券時將使用到外國貨幣,就需要進行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之間的相互兌換。因此,國際貿易中包含兩種價格:

(1) 該商品(或服務等)以商品生產國貨幣標價的價格;

(2) 商品生產國的貨幣以商品購買國的貨幣標價的價格。

第二種價格是兩種貨幣之間的比價,就是外彙彙率。所以,這時候外彙對於本國持有者來說也就相當於一種商品。這種有價值的商品就必須有價格,這個特殊的價格就被稱為彙率。接下來的幾節將詳細探討這種特殊的價格。

第二節彙率的標價和種類

一、彙率的含義和作用

(一) 彙率的含義

外彙彙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將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時使用的比率,也可以說是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彙率也稱彙價,一個國家政府製定和公布的彙率稱為法定彙率和外彙牌價,簡稱牌價;外彙市場上的彙率一般稱為外彙行市或行情。這些詞雖然不同,但均屬彙率範疇,采用什麼提法往往根據製度規定、習慣和行文表達需要而定。

(二) 彙率的作用

彙率作為一種交換比率,本質上反映的是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價值對比關係。國際經濟貿易交往中,彙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 折算工具

不同名稱、不同計算單位、不同價格標準的貨幣按一定兌換率相互折算,大大方便了國際間的債權債務清償。

2. 價值對比

當經濟交往涉及不同國別的不同貨幣時,借助於彙率,一國貨幣的價值可以清楚地用另一國貨幣表示出來。

3. 轉換價格

通過彙率,可將以本幣表示的國內商品勞務價格轉化成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反之亦然。彙率充當媒介,使本國物價與外國物價、世界市場價格之間建立聯係。

4. 調節經濟

世界各國都把彙率作為調節本國經濟的一種經濟杠杆,通過調整彙率來達到一定的目的。

5. 指示器

各國的經濟狀況及其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外彙彙率的變化中反映出來。從根本上說,一國經濟強大、繁榮,則該國貨幣對外彙價必然上漲或呈穩定狀態。

二、彙率的標價方法

既然彙率是兩國貨幣的比價,那麼,彙率的表示就有其特殊性。以A、B國貨幣為例,既可以用A國貨幣表示B國貨幣的價格,也可以用B國貨幣表示A國貨幣的價格。因此要確定用什麼貨幣給另一種貨幣標價,這通常稱為彙率的標價方法(Quotations)。

(一) 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System)又稱價格標價法(Price Quotation System),是指用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來表示其彙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值的變化而改變。通常,我們將數額固定不變的貨幣稱為基準貨幣(Vehicle\/Base Currency),而給這一貨幣標價的貨幣則稱為標價貨幣(Quoting\/Denominating Currency)。因此,直接標價法也就是外幣為基準貨幣的標價方法。

例如,假定在香港市場上,以港元為本幣(本幣和外幣的區分是相對的,一般把外彙市場所在地國家的貨幣視為本幣,其他國家的貨幣則視為外幣),2012年12月31日美元對港元的彙率以直接標價法表示是1美元=7.752港元。我國國家外彙管理局公布的外彙牌價也采用這種方法,如2012年12月31日的基礎彙價為$1=RMB¥ 6.2855。

在直接標價法中,由於外國貨幣的數額是固定不變的,本幣數額的變化就表示了外彙彙率的變化。當本幣數額增多時,說明外彙彙率上漲,本幣彙率下跌;反之,當本幣數額減少時,則說明外彙彙率下降而本幣彙率上升了。可見,從表示外彙價格的角度看,在直接標價法下其數值和價值變動方向是一致的,比較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國家都采用直接標價法的原因之一。要注意的一點是,大多數貨幣都是以一個單位為標準來表示彙率的,但對於日本的日元、韓國的韓元等則由於其單位貨幣價值量較低而以100、1000等單位作為標準數量。

(二) 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 System)又稱數量標價法(Volume Quotation System),是指用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其彙率的方法。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幣成為基準貨幣;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例如,假定在美國市場上,以美元為本幣,2012年12月31日以間接標價法表示的港元的彙率是1美元=7.752港幣。間接標價法中由於本國貨幣的數額是固定不變的,外幣數額的變化就表示了外彙彙率的變化。當外幣數額增多時,說明外彙彙率下跌,本幣彙率上漲;反之,當外幣數額減少時,則說明外彙彙率上漲而本幣彙率下跌了。

可見,從表示外彙價格的角度看,在間接標價法下其數值和價值變動方向是相反的,與我們的思維習慣正好相反。采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比較少,主要是英國和美國。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鎊也曾經是世界貿易計價結算的中心貨幣,所以長期以來倫敦外彙市場上采用的都是以英鎊為中心的間接標價法,這種習慣也並沒有隨著英鎊地位的變化而改變。美國則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實力迅速擴大,使美元逐漸成為國際結算、國際儲備的主要貨幣。從1978年9月1日開始,紐約外彙市場就改用了間接標價法。不過,美元兌英鎊(和愛爾蘭鎊)仍然保留了過去習慣用的直接標價法。

以上兩種彙率的標價方法,雖然基準不同,但站在同一國家角度看,直接標價法與間接標價法是互為倒數的關係。例如,2013年6月15日紐約《華爾街日報》報出14日紐約銀行同業間100萬美元以上交易的外彙賣出價,即銀行每賣出一單位外幣收取的美元數額(U.S.$,該賣價由銀行家信托公司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00提供),對美國而言,這是直接標價。同時《華爾街日報》給出銀行每買入1美元所支出的外幣數額(Currency per U.S.$),顯然,對美國而言,這是間接標價。這兩個標價必定存在內在的一致性,即相乘為1。簡言之,對A國而言,S(B\/A)(A、B分別是貨幣的代碼,所以,這裏斜線前的表示基準貨幣)是直接標價法,則S(A\/B)是間接標價法,兩種標價的關係用公式表示就是S(B\/A)=1\/S(A\/B)。

無論是直接標價法還是間接標價法,在表示一國貨幣兌外幣彙率的高低時意義卻並無不同。換言之,當一單位本幣折合外幣數額增多,或一單位外幣折合本幣數額減少,均可視為本幣彙率上升;反之,當一單位本幣折合外幣數額減少,或一單位外幣折合本幣數額增加,均可視為本幣彙率下跌。

為了避免對彙率標價法在概念上產生混淆,一般慣例認為,無論在哪一種標價法中,外彙彙率都是指外幣兌本幣的彙率。例如,我國公布的外彙牌價,就是指美元、日元等外幣兌人民幣的彙率;若是指人民幣彙率,則將人民幣看作基準貨幣,表示人民幣兌外幣的彙率。在紐約市場上,外彙彙率是指各種貨幣兌美元的彙率。在倫敦市場上,外彙彙率指各種貨幣兌英鎊的彙率;若是特別指明英鎊彙率,則是英鎊兌其他貨幣的彙率。

(三) 其他標價法

除了上麵的標價法外,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境外貨幣交易的增長,其中紐約外彙市場交易量迅速擴大,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得到確定,因此很多國家的跨國銀行、離岸金融市場上普遍采用了“美元標價法”(U.S. Dollar Quotation System),就是以美元為標準,用一定量的其他貨幣給美元標價,即以美元為基準來表示各國貨幣的價格。例如,2013年3月1日法蘭克福某銀行報出的幾個彙率為:

1美元=0.7485歐元

1美元=6.4470瑞典克朗

1美元=0.9692澳大利亞元

三、彙率的種類

根據彙率製度的表現形式以及銀行業務的不同角度等標準,還可以再對彙率進行更深入和細致的分類,從而對彙率有更全麵的理解。

(一) 按彙率變動情況或彙率製度背景分類

根據這一標準會產生固定彙率(Fixed Exchange Rate)和浮動彙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固定彙率是指因某種限製而在一定的幅度之內進行波動的彙率;浮動彙率是指各國貨幣之間的彙率波動不受限製,主要根據市場供求關係自由決定漲落的彙率。前麵在國際收支貨幣論中已經提到了這兩種彙率製度,後麵還會再有專門的討論。

(二) 按彙率是否受貨幣當局管製分類

這時可以分為官方彙率(Official Rate)與市場彙率(Market Rate)。

官方彙率也稱法定彙率,是指一國金融當局(中央銀行或外彙管理機構)製定並公布的彙率。這樣的國家往往是外彙管製比較嚴格,沒有外彙市場,外彙交易必須按官方彙率進行。一般來講,官方彙率比較穩定,不能根據市場狀況的變化隨時調整。

市場彙率是指在外彙市場上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彙率。一般在市場機製較發達的國家,外彙交易不會受到官方的管製,市場彙率就受外彙供求關係的影響,自發、經常地變動。

一般而言,外彙管製較嚴的國家實行官方彙率,外彙管製較鬆的國家實行市場彙率。但是,在一些逐步放鬆外彙管製、建立外彙市場的國家中,官方彙率和市場彙率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並存:在官方規定的一定範圍內使用官方彙率,在外彙市場上則使用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市場彙率。而且,官方和市場的界定也不是絕對的,官方彙率也應該盡可能考慮市場的供求狀況,而市場彙率在特殊的時候也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幹預。

(三) 按彙率的製定方式分類

這時有基本彙率(Basic Rate)與套算彙率(Cross Rate)。基本彙率是指本國貨幣兌某些關鍵貨幣(關鍵貨幣是指在本國國際收支中使用最多、在外彙儲備中占比重最大的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彙率,是一國貨幣與其他貨幣確定彙率的依據;套算彙率又稱交叉彙率,是以兩種貨幣的基本彙率之比所確定的彙率。因為不大可能製定出本國與所有外國貨幣之間的彙率,所以就可以通過套算彙率計算所需要的彙率[計算方法:e(i\/j)=e(i/$)e($/j)]。

例如,由於美元在國際支付中使用十分廣泛,所以各國一般把美元兌本國貨幣的彙率作為基本彙率,再利用國際外彙市場上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彙價,套算出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彙率。例如,我國目前公布的人民幣基本彙率包括兌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林吉特、俄羅斯盧布等貨幣的彙率,兌其他國家貨幣的彙率則根據國際外彙市場彙率套算出來。

套算彙率、基本彙率或市場上給出的彙率等之間必須有內在的一致性,否則就會有套彙機會(Arbitrage Opportunity)。11案例分析

一個外彙套彙的例子例如,現在幾個市場上有如下一些彙率信息:

在紐約市場上:1美元=0.6500英鎊

在倫敦市場上:1英鎊=140.000日元

在東京市場上:1美元=90.000日元

根據套算彙率的算法,應該有1美元等於91日元(=0.65×140),但是在東京市場上卻是90,兩者不一致。美元在東京市場上的價格低,而在紐約、倫敦市場上的價格高,根據低買高賣的原則,這裏存在一個沒有任何風險的獲利機會。同理,還可以套算其他貨幣的彙率,並找出相應的套彙機會。表12

貨幣價格低價格高套彙方法美元東京市場(90美元)紐約和倫敦市場(91美元)日元紐約和倫敦市場(1/91美元)東京市場(1/90美元)英鎊紐約和東京市場(138.46日元)倫敦市場(140日元)低買高賣具體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則取決於投資者初始時擁有哪種貨幣資源。

第一種情況:最開始有1美元,就要利用美元在不同市場的差價來獲利。就先用這1美元在紐約市場上買入英鎊,可得到0.65英鎊;再將這0.65英鎊在倫敦市場賣出換成日元,可得91日元(=0.65×140);然後再到東京市場將這些日元換得到1.0111美元(=91\/90),比初始資金多出0.0111美元,獲利率達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