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國高鐵

高速鐵路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的運輸方式,中國的高鐵速度代表了世界的高鐵速度。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始於2004年的中國鐵路長遠規劃,開通的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高速鐵路是2008年8月1日開通運營的350千米\/小時的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經過10多年的高速鐵路建設和對既有鐵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國發展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係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裏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截至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裏程達到12.7萬公裏,其中高鐵2.5萬公裏,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

“八縱八橫”客運專線

目前,中國高速鐵路“四縱四橫”主骨架基本形成。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裏程已達12.1萬公裏,其中高速鐵路1.9萬公裏,提前實現原規劃目標。

按照規劃,“八縱”通道為: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銀)海通道、蘭(西)廣通道;

“八橫”通道為:綏滿通道、京蘭通道、青銀通道、陸橋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廈渝通道、廣昆通道。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裏,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裏,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裏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裏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

3. 中國地鐵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已開通地鐵的城市(包括北京地鐵、香港地鐵、上海軌道交通、南京地鐵等)有35個。中國地鐵之最有:

中國及世界最長裏程的地鐵係統:上海地鐵[截至2017年12月,上海軌道交通共開通線路15條(不計磁浮),車站387座,全網運營總裏程達672公裏,在世界城市地鐵長度排名當中高居榜首,是世界上線路最長的地鐵係統。]

最早建設的地鐵係統:北京地鐵(規劃始於1953年,工程始建於1965年,最早的線路竣工於1969年,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個地鐵係統。)

第一條跨省級行政區的地鐵線路: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

麵積最大的地鐵站:南京地鐵的新街口站(新街口站是南京地鐵1號線和南京地鐵2號線的換乘車站,共有24個出口,為地下三層島式車站)

國內首個建設並投運軌道交通的地級市——蘇州。截至2018年3月,蘇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3條。分別為:1號線、2號線、4號線及支線。車站數量97座(其中換乘車站5座),運營裏程121公裏。遠期規劃至2040年,蘇州軌道交通規劃線路共15條(市區9條、市域6條),總裏程約768千米(市區391.4公裏、市域377公裏)。

(三) 旅遊航空交通方式

航空運輸是國際旅遊者使用最頻繁的交通方式之一,世界上約35%的國際旅遊者乘飛機旅行。以機場為客運站場,以飛機為客運工具,以航空線為客運線路,主要從事遠距離旅遊運輸活動,如國內大城市間旅遊包機和國際定期航班運輸等。航空客運包括定期航班服務、包機服務。其運輸優勢表現為速度快、航程遠、乘坐舒適、安全,其劣勢主要是價格高、靈活性差、遊覽功能弱。

(四) 旅遊水路交通方式

以港口為客運站場,以船舶為客運工具,以水上航道為客運線路,主要從事水上遊覽和中距離旅遊運輸活動,如遠洋巡遊和內河客運等,約承擔世界上8%的國際旅遊交通運輸量。

旅遊水運交通方式包括功能和特點反差極大的兩種基本類型,即水上客運和水上遊覽。前者以運送旅遊者為主要功能,運輸優勢是價格低廉,劣勢是速度慢、舒適性差;後者以觀光、度假為主要功能,優勢表現為豪華舒適、安逸浪漫,劣勢主要是速度慢、價格昂貴。

(五) 特種旅遊交通方式

受旅行習俗、地理環境、科技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除常規現代交通方式以外,世界各地還存在著豐富多樣的特種交通方式。特種旅遊交通方式的客運站場、客運工具、客運線路多種多樣,無統一固定模式,主要從事遊覽性運輸活動。其主要運輸優勢表現為類型繁多、遊覽性強、文化含量高和價格較低(特種現代方式除外),其劣勢主要是靈活性差、客運功能弱(有些甚至不具備客運功能)、舒適性差(特種現代方式除外)。

1 種類

從適應的地理條件上可分為平地、坡地、山地、沙漠、草原、雪地、水上、水下、空中等類型,如平地的黃包車、坡地的旱地雪橇、山地的滑竿、沙漠的駱駝、草原的勒勒車、雪地的雪橇、水上的羊皮筏、水下的觀光潛艇、空中的熱氣球,等等;

從曆史沿革上可分為傳統、現代、超現代等類型,如傳統的獨木舟、馬車和溜索,現代的摩托艇、索道纜車和滑翔機,超現代的氣墊船、磁懸浮列車和太空船等;

從主要功能上可分為客運、觀光、娛樂、健身、競技等類型,如以客運為主的水翼船、以觀光為主的索道、以娛樂為主的仿古遊船、以健身為主的自行車、以競技為主的皮劃艇,等等。

(1)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係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適於短途運輸,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等。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曆史,在蘭州黃河用於運輸,現在已成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也是蘭州漢族民俗文化的遺產。

(2) 勒勒車

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因常以牛拉動,故也叫蒙古式牛車。勒勒車是為適應北方草原的自然環境和蒙古族生活習慣而製造的交通工具,現在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及其周邊地區依然可見。

常以草原上常見的樺木製作,雙輪輪高4米多。其特點是車輪大、車身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於草地、雪地、沼澤和沙漠地帶運行,載重數百斤乃至千斤,用牛拉、馬拉、駱駝拉都行。牧民們拉水、拉牛糞、到場搬家、運送燃料及婚喪嫁娶,運輸生活日用品、趕那達慕大會等都離不開它。勒勒車首尾串聯,一人可駕馭三、五輛,甚至十餘輛,故有“草原列車”之稱。新中國成立後逐漸改用軸承膠皮鐵輪。過去,勒勒車是牧民必備的家當,現已被拖拉機、汽車所代替。

(3) 黃包車

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黃包車前身叫“東洋車”,又稱人力車,約1870年創製。同治十二年(1873年),法國人米拉看到黃包車便利,擬從日本購進,並向法租界公董局呈報一份計劃,要求“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並申請十年專利經營。後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執照,並批準路程價格。次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因從日本輸入,故當時滬人又稱之為東洋車。

(4) 雪橇

雪橇起源於瑞士山地,後逐漸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等國家流行。雪橇最初為木製,後發展成用金屬製作。1884年英國首次舉行雪橇公開賽。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奧會比賽項目,分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兩種類型。

雪橇,雪上運動器材。用木料或金屬製成。種類繁多,一般有無舵、有舵、單撬、寬撬、騎式、臥式、連模、牽引、電動、風帆等類型。目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隻采用無舵雪橇(亦稱“運動雪橇”或“單雪橇”)和有舵雪橇進行競賽。無舵雪橇為木製,底部滑板為金屬。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因紐特人一般養狗,用來拉雪橇。在國外的雪場,狗拉雪橇算是貴族娛樂。拉雪橇的一般都是純種西伯利亞哈士奇、阿拉斯加雪橇犬或薩摩耶。滑雪橇是俄羅斯各地節日裏都必不可少的共同娛樂,大人帶著孩子登上雪山,從冰坡高處往下滑,從早到晚,不知疲憊。

(5) 駱駝

駱駝,頭較小,頸粗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極能忍饑耐渴。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兩周,沒有食物可生存一個月之久。駝峰裏貯存著脂肪,可在得不到食物時,分解成身體所需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足有厚皮,用來適應沙漠行走。

駱駝的役用性能是其主要的生產性能之一,它可用作騎乘、馱運、拉車、犁地等。駱駝是荒漠半荒漠地區,尤其是沙漠地區主要的騎乘工具,也曾被廣泛用於沙漠考察等工作。駱駝雖不善於奔跑,但其腿長,步幅大而輕快,持久力強,加之其蹄部的特殊結構,因此,適合作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沙漠、戈壁、鹽酸地、山地及積雪很深的草地上運送物資時,其他交通工具往往難以發揮作用,而駱駝則是這些地區最為重要的馱畜,發揮著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難以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廣泛用於沙漠地區的探險、科學考察、運輸等工作。駱駝在氣候惡劣、水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仍可堅持運輸。此外,駱駝還可用於耕地、挽車、抽水等。

(6) 溜索

溜索又稱滑索、速滑、速降、空中飛人等,最早用於高山自救和軍事突擊行動,後演化為遊樂項目,是一項具有挑戰性、刺激性和娛樂性的現代化體育遊樂項目。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峽穀,借助高差從高處以較高的速度向下滑行。使遊客在有驚無險的快樂中感受刺激和滿足。

(7) 索道

索道(Ropeway)又稱吊車、纜車、流籠(纜車又可以指纜索鐵路),是交通工具的一種,通常在崎嶇的山坡上運載乘客或貨物上下山。索道是利用懸掛在半空中的鋼索,承托及牽引客車或貨車。除了車站外,一般在中途每隔一段距離建造承托鋼索的支架。部分的索道采用吊掛在鋼索之下的吊車;亦有索道是沒有吊車的,乘客坐在懸於半空的吊椅,使用吊椅的索道在滑雪區最為常見。

(8) 熱氣球

用熱空氣作為浮升氣體的氣球。在氣囊底部有供冷空氣加熱用的大開口和吊籃。空氣加熱後密度減小,溫度達100℃時密度約為0.95千克\/立方米,是空氣的1\/1.3,因此升空不高。現代熱氣球在吊籃中安裝有簡單的飛行儀表、燃料罐和噴燈等設備。從地麵升空時,點燃噴燈,將空氣加熱後從氣囊底部開口處充入氣囊。升空飛行後,控製噴燈的噴油量操縱氣球的上升或下降。現今乘熱氣球飛行已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航空體育運動。此外,熱氣球還常用於航空攝影和航空旅遊。

現在熱氣球已經成為一種旅遊娛樂項目,很多景區為了豐富景區娛樂活動,都紛紛開始引進熱氣球觀光。

2 特點

首先,具有優越的遊覽性。它們在運輸形式上千奇百怪,在功能上千差萬別,可以體現人與自然協調的思想,符合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現代需求,能夠滿足旅遊者求新、求奇、求特、求異的多樣化特殊遊覽目的。

其次,它們一般具有極強的參與性,多數可由旅遊者親自駕馭並從中得到獨特、刺激的體驗經曆。以景區內觀光索道為例,其對自然地形的適應性強,爬坡能力強,能縮短運輸距離;並且可以使遊客產生緊張和刺激感,增添旅遊樂趣。但是,索道建設對風景區的生態環境有一定破壞作用。

再次,它們的普及程度一般較低,有些隻保留在偏遠少數民族地區,有些隻在實驗基地進行小規模試運行,具有濃厚的民族、地方或科幻色彩,能夠滿足旅遊者懷古和探知未來的特種需求。

特種傳統旅遊交通方式,如羊皮筏、雪橇和黃包車等,一般隻需簡易的運輸工具、站場和線路,因而運營成本低,運價低廉。但是,現代的特種旅遊交通方式,如磁懸浮列車、遊覽索道、水翼船等,則需要高科技運輸工具、專用站場和專用線路,因而運輸成本較高,運價也相應較高。

表31各種旅遊交通方式運輸優勢對比

類型

運距

運速

運價

舒適性

遊覽性

靈活性

旅遊公路

旅遊鐵路

旅遊航空

旅遊水運

遠洋郵輪

特種旅遊運輸

三、 影響旅遊者旅行方式選擇因素

(一) 旅遊目的和動機

差旅型旅遊者的最大特點是,他們外出的目的是辦理公務,在一定程度上不大考慮旅行費用問題。因而他們樂於選擇的旅行方式是航空、鐵路和小汽車,一般很少乘長途汽車和輪船。

消遣型旅遊者,外出的目的是度假消遣。由於這類旅遊者對價格比較敏感,所以會選擇較為低廉的旅行方式,有時可能不會選擇商業性經營的交通工具(也有不是因為經濟原因,這時是旅行者選一種別樣的體驗,沒有選擇其他更為省力的方式),而采取徒步,騎自行車或自駕車以及免費搭順路車。

個人及家庭事務型旅行者的需求難以一概而論,但在以下兩點上是共同的:第一,出行目的地固定;第二,在具體的出行時間上有一定的選擇餘地。其標準一般是既高效、安全,又廉價。

(二) 運輸價格

人們的收入畢竟有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旅遊度假都有一定的預算。在預算之內,如何使旅遊活動更充分,更有效率。據調查,價格和費用出現波動時,會影響到旅遊者對交通方式的選擇。一般來講,公務旅遊者,對價格不敏感,其他類型旅遊者,一般在不同季節、不同價格之間選擇。

(三) 旅行距離

旅行距離通常涉及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兩個方麵。空間距離越大,所需要的時間距離也越多,然而人們外出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時間,人們必須盡量縮短用於交通方麵的時間。據調查,長途旅行一般會選擇航空、火車、自駕等方式。短途則多選擇汽車。另外還有比較特殊的方式:地鐵、公交、步行、自行車等。

(四) 旅遊者的收入水平

旅遊動機、一定的經濟基礎和閑暇時間是旅遊者出行的前提條件。一個人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旅遊交通方式的選擇。通常來講,如果收入水平高,選擇飛機的可能性就較大;相反,如果收入水平較低,通常會選擇火車或者汽車作為旅遊交通工具。

(五) 旅遊者的偏好和經驗

除了以上影響因素之外,旅遊者的偏好和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旅遊交通方式的選擇。對於自我中心型的初次外出旅遊者,一般選擇汽車或者火車等傳統型的交通方式;而對於多中心型的初次外出旅遊者,一般選擇飛機或者郵輪等交通方式;對於再次外出的旅遊者,都會根據之前的旅遊經驗做選擇。

四、 中國旅遊區劃

(一) 什麼是旅遊區劃

旅遊區是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征基本相似,自然旅遊風光與人文旅遊特征基本相近的地理區域綜合體。旅遊地理區劃是人們根據旅遊的需求、規劃、研究等實際需要,按照不同標準和指標,對區域內部相似性最大、差異性最小,與鄰近區域差異性最大、相似性最小的旅遊地理現象從地域上加以劃分,以形成各具特色而又相對完整的旅遊地理區域體係。

(二) 中國旅遊區劃

鑒於教學和研究的需要,多位專家和學者經過探索,曾先後對中國旅遊地理區劃提出了一些方案,形成了諸多各具特色的區劃體係。本書根據旅遊區劃的原則,依據旅遊資源的特點,重點參考楊載田的區劃方案,將地域方位鄰近、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特征相似、發展方向基本相近的跨省地域歸屬為一個旅遊地理大區,即將全國劃分為8個旅遊大區。每個旅遊大區之下劃以省、直轄市、自治區為單位劃的旅遊亞區。具體詳見表32。

表32中國旅遊分區一覽表

旅遊大區

旅遊亞區(省、區、市)

林海雪原關東文化東北旅遊區

黑龍江、吉林、遼寧

黃河文明華夏尋根華北旅遊區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

江南水鄉吳越文化華東旅遊區

江蘇、浙江、上海、安徽

名山勝水巴蜀文化華中旅遊區

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

南國風情嶺南文化華南旅遊區

福建、廣東、海南、香港、澳門、台灣

奇山異水民族風情西南旅遊區

雲南、貴州、廣西

大漠綠洲絲綢之路西北旅遊區

內蒙古、寧夏、新疆、甘肅

雪域高原藏傳佛教青藏旅遊區

青海、西藏

1 什麼是旅遊交通?

2 現代旅遊交通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特種旅遊交通都有哪些?

3 旅遊交通的作用是什麼?旅遊交通在旅遊消費構成中比例多大,對出行有多大影響?

4 簡述中國旅遊區劃方案。

實訓題

1 家庭住址位於上海市的李先生、王女士、張先生和趙女士四個家庭分別要前往南京、周莊、紐約和濟州島,請分別為他們推薦交通方式,並說明理由。

2 寫出我國8個旅遊大區,並在地圖上畫出各個旅遊區的位置。

項目一林海雪原關東文化東北旅遊區

項目一林海雪原關東文化東北旅遊區

◆知識目標

了解東北旅遊區概況;掌握東北旅遊區旅遊景區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

根據東北旅遊交通特點,能設計本區域主要線路;能對本區域旅遊產品開發提出設想;能對知名景點進行講解。

李幼斌的《闖關東》:去東北為什麼要闖?

闖關東由來:清軍入關後,多爾袞就在1644年下令嚴令禁止漢人進入所謂的“龍興之地”墾殖,這就是“禁關令”。與“禁關令”相關的詞彙除了“禁關令”外,還有兩個:“柳條邊”和“闖關東”。為了嚴格執行“禁關令”,從順治年間開始,清朝政府不惜代價於東北境內分段修築了1 000多千米名為“柳條邊”的籬笆牆。清朝對東北的封禁造成了東北人口稀薄,最終為俄國對中國東北的蠶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晚清邊疆危機日甚,清朝被迫開放邊禁,采取“移民實邊”的政策。

一、 區域旅遊環境特征

林海雪原關東文化東北旅遊區從地域上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一) 冰雪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東北旅遊區以“林海雪原——關東文化”為特征。本區域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因地理位置位於東北部地區而稱為東北地區。又因其在山海關以東,俗稱“關東”。

東北區占據我國最北與最東兩端點,位於中緯度大陸東岸,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區,其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為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暖濕而短促,是世界上同緯度陸地氣溫最低的地區。冰雪藝術活動和冰雪娛樂活動是既傳統又時尚的獨具北國特色的關東風情。

本地河湖在冬季普遍封凍斷流,黑龍江封凍期最長,達6個月,冰厚1.5米左右。哈爾濱附近的鬆花江封凍期5個月,冰厚近1米。自然封凍的河、湖冰麵是開展各種冰上活動的天然場所,有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陀螺、狗拉爬犁及露天冬泳等體育、遊樂、健身活動。另外,冰層較厚,堅實如石,一些大型交通工具,如載重汽車可以行駛,往來運輸。

除了上述可供遊人進行參與性活動的冰雪旅遊資源外,冰雪藝術作品和霧凇是本區獨具魅力的奇景。冰雪藝術主要有冰燈、冰雕、雪雕等。在冰雪天地中,有一枝奇葩獨秀,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霧凇天氣現象在東北各地時有發生,其中吉林霧凇以其發生頻率高、觀賞價值大等優勢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

(二) 濃鬱的關東風情

該地曆史上的土著民族是長期以遊獵為生的少數民族,隨著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口大量流入東北,中原文化才融入東北當地民族文化,形成具有東北特色的傳統關東農業文化,並成為本區文化的主體。近代由於沙俄、日本入侵及歐美移民的湧入,給關東文化留下了殖民色彩的痕跡,表現在城市建設、宗教、經濟、生活等方麵。總之,由於特殊的地域開發曆史,決定了本區無論是民族文化還是生產方式、文化景觀,都體現出典型的多元化特性,從而形成別具特色的人文旅遊資源。

1 東北“二人轉”

東北“二人轉”是由東北農村民間歌舞“大秧歌”演變而成的一種自娛性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由於這種民間藝術深深地植根於黑土地,所以最能充分表現關東農民直率、豪爽的性格與氣質特征。因其機動靈活、活潑風趣的表演,常常出現台上台下融為一體的火熱場麵,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是當地農民歡迎。

2 漁獵文化

長期生活在大森林中的鄂倫春、鄂溫克民族,吃獸肉、穿獸皮、乘馴鹿拉的雪橇,住宅是用樹木杆搭成的圓錐形架子,上麵冬天蓋麅皮,夏天覆蓋樺樹皮,生活充滿了洪荒時代的山野氣息。他們判斷野獸行蹤的能力和捕獵技巧令人稱奇。世世代代依江而居,漁獵為生的赫哲族,是我國北方唯一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他們吃“殺生魚”,穿魚皮衣,乘樺皮舟,男女老少都是捕魚高手,叉魚技術舉世罕見。冬季或狩獵野獸,或於江上鑿冰洞下鈴鐺網捕魚,方法頗具奇趣。

3 受多種文化影響的建築藝術

在近代曆史上,由於沙俄和日本以城市為據點對本區進行殖民統治,使本區城市建築風貌呈現出與關內截然不同的風格,留下了大量歐式及日本式或多種文化融合式的建築,其中最典型的是哈爾濱。1896年沙俄占據哈爾濱修建中東鐵路,當時俄國在文化上隻處於二流地位,曆史上一直崇拜比較先進的法國文化。可以說,沙俄將“東方莫斯科”作為城市的形象目標,將“東方巴黎”作為建築上的藝術楷模。這一時期形成的獨特建築風格,是哈爾濱被稱為“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避暑勝地眾多,消夏生態旅遊地域廣闊

全區夏季溫度不高,白天時間長而溫暖,夜晚時間短而涼爽,使本區成為消夏避暑的勝地。本區避暑勝地遍布,具有代表性及地域特色的主要有:漠河“北極”特色遊、溫帶海濱風光遊、森林濕地生態遊。

我國北至點所處的行政區是黑龍江省漠河縣,漠河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旅遊資源的獨特性。由於夏至前後這裏沒有真正的黑夜,又常有北極光的出現,因此,它成為我國獨具北極特色的避暑勝地。

由於氣候冷濕,適宜林木生產,森林成為本區主要的自然景觀。其中具有很強觀賞性的森林旅遊資源有:大興安嶺明亮針葉林,小興安嶺挺拔紅鬆、冷杉,長白山針葉及針闊混交林區,以及別具北國情調的次生白樺林等。在茫茫林海中,蘊藏著不少野生動植物資源,有東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猞猁、狐等,人參、貂皮、鹿茸被稱為“東北三寶”。

此外,廣泛分布的濕地景觀也是本區一個重要景觀特征。濕地是一種獨特的景觀,是冷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誌。我國約70%的濕地分布在本區,其中黑龍江省為沼澤濕地分布最廣、類型最豐富的地區。沼澤濕地為鳥類生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一些濕地還棲息著丹頂鶴、野天鵝等珍貴美麗的禽類,為發展觀鳥旅遊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目前東北已建成的著名自然保護區有長白山、紮龍、蛇島、三江濕地等十餘處。在提倡生態旅遊的今天,這些地方必將成為人們向往的勝地。

二、 黑龍江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1 冰雪世界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東北邊陲,是我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黑龍江省地域遼闊,四季分明,文化厚重,物產豐富,旅遊資源特色鮮明。

黑龍江省有總長3045千米的邊境線,處於東北亞的地理中心,是東北亞地區文化經貿交流的中心地帶;中國的“北極”和“東極”都在黑龍江省境內。特別是北部、東部隔黑龍江、烏蘇裏江與俄羅斯相望,因而邊境口岸最多,成為我國乃至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黑龍江省獲得了令大多數內地旅遊區域豔羨不已的旅遊開發條件的同時,也決定了其在東北乃至全國旅遊區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為集冰雪體驗、避暑度假、商務會展、旅遊集散功能於一體的國際知名綜合旅遊目的地。

2 養生天堂

經過多年的努力,以東方小巴黎——哈爾濱,世界上最長的界江——黑龍江,亞洲最大的界湖——興凱湖,全國最大山地堰塞湖——鏡泊湖和最大火山地貌景觀——五大連池,著名的“丹頂鶴的故鄉”——齊齊哈爾紮龍自然保護區,大慶溫泉,小興安嶺50多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神州北極——漠河,祖國最早升起太陽的地方——撫遠東極,鶴崗黑龍江界江旅遊集合區十大旅遊開發區為核心的黑龍江省北國風光特色旅遊全方位開發體係已形成。“夢幻冰雪世界,清涼養生天堂”將黑龍江打造成為世人關注的旅遊勝地。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將成為生態休閑養老旅遊目的地。“十三五”期間,全省旅遊將把冰雪旅遊、生態旅遊打造成國內首屈一指的旅遊產品,有效提升邊境旅遊、文化旅遊、極地旅遊三大特色旅遊產品體係,形成係列化的旅遊產品品牌。力爭到2020年,將黑龍江建設成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態休閑度假養生養老旅遊目的地。

“十三五”期間,將冰雪旅遊、生態旅遊打造成國內首屈一指的旅遊產品,有效提升邊境旅遊、文化旅遊、極地旅遊三大特色旅遊產品體係,形成係列化的旅遊產品品牌。

據2014年中國城市避暑旅遊發展報告顯示,哈爾濱在全國60個避暑旅遊城市中排名第一。哈爾濱冰雪旅遊穩居全國之首,也是國家旅遊局推向世界的35個王牌產品之一。冰雪節已連續舉辦31屆,是世界四大冬令盛典之一。“冰城夏都”的獨特魅力顯露無遺。哈爾濱作為中國最成熟和最完善的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基地,具有舉辦冰雪賽事的經驗和開展冰雪培訓、冰雪運動訓練的先決條件,這些為哈爾濱旅遊提供了新機遇。

(三) 主要旅遊景區

●哈爾濱市國家旅遊局評選出的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位於美麗的鬆花江畔,是黑龍江省省會。主要景點有太陽島、斯大林公園、兆麟公園、博物館、極樂寺、聖索菲亞教堂等。

以消夏旅遊和冰雪旅遊為其旅遊特色。開始於1985年的“哈爾濱冰雪節”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由單一的冰雪活動發展為集文化、體育、商貿、旅遊、科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冰燈遊園會、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動顯示了哈爾濱深厚的文化底蘊。

●冰雪大世界“冰城”哈爾濱打造的集天下冰雪藝術之精華,融冰雪娛樂活動之大成的景觀,被稱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冰雪藝術景觀最多、冰雪娛樂項目最全、夜晚景色最美、活動最精彩的冰雪旅遊項目。

哈爾濱自清代起就有人製作冰燈、冰雕,在1964年舉辦的第二屆冰燈遊園會上,開始創作展出冰雕作品,現在每年定期展出壯觀絢麗的大型冰雕藝術群。冰雪藝術不斷豐富發展,繼冰雕後,雪雕成為哈爾濱人為冰雪賦予藝術生命的又一傑作。自1983年起,在舉辦冰燈遊園活動期間,哈爾濱又創辦了冰雪節。經過20年的運作,特別是近幾年的精心打造,已與日本的冰雪節、加拿大的冬令節、挪威的滑雪節並稱世界四大冰雪節。

●中央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始建於1898年,初稱“中國大街”。1925年改稱為“中央大街”,並沿襲至今,現在已發展成為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街。

大街北起鬆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人行方石路10.8米寬。被譽稱“東北一街”的中央大街,以其獨特的歐式建築,鱗次櫛比的精品商廈,花團錦簇的休閑小區以及異彩紛呈的文化生活,成為哈爾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太陽島公園位於哈爾濱市區鬆花江北岸,太陽島與附近諸島和沙洲組成了太陽島風景區,是遊覽和避暑的療養勝地。島上有水閣雲天、仙鶴群、母子鹿、長堤垂柳等20餘個風景點。

●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由具有國際標準的高山競技滑雪區和旅遊滑雪區兩大部分組成。自由式滑雪占地麵積22.55平方千米。在大鍋盔(海拔1374米)、二鍋盔(海拔1262米)和二鍋盔與三鍋盔之間的海拔988米高地處修建了具有國際標準的高山競技滑雪場,有9條高山滑雪道,7條越野滑雪道,6條滑雪纜車和花樣跳台,90米級高山跳台,冬季兩項靶場及室內體育館、運動員村等場地。在三鍋盔(海拔1000.8米)建成了大型旅遊滑雪場,擁有11條高、中、初級滑雪道,總長度30千米,其中有長5千米的5號雪道,1條5千米長的環形越野滑道,2千米長的全墊升氣墊船、雪地草地摩托及雪橇專用道,3條雙人吊椅式旅遊纜車索道和3條拖牽式旅遊索道。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市西南部的寧安市境內,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遊、避暑和療養勝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際生態旅遊度假避暑勝地,世界地質公園。

以吊水樓瀑布為首的鏡泊湖十大景觀聞名中外。吊水樓瀑布是國內幅度最寬、流量最大的瀑布,與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大龍湫瀑布並稱為中國四大瀑布。

●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中北部五大連池市內,占地總麵積720平方千米,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火山地質地貌類。

五大連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時代最新的火山群,被譽為“中國火山博物館”,也是世界地質公園。池岸曲線變化複雜,有收有放,景觀效應極佳。這裏的鐵矽質重碳酸鈣鎂型的礦泉水,是蜚聲中外的世界名泉,享有“神泉”“聖水”的美譽,和法國的維希礦泉、俄羅斯北高加索礦泉並稱為“世界三大冷泉”。園區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難得的科學旅遊、休假康療勝地。

●北極村黑龍江省漠河縣最北的村鎮,同時也是我國最北的城鎮。北極村位於北緯53°33′30″,東經122°20′27.14″。北極村是我國觀賞北極光和極晝勝景的最佳地點,我國“北方第一哨”北極哨所位於北極村。

每當夏至前後,這裏有近20小時可以看到太陽,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極晝現象,幸運時還會看到異彩紛呈、絢麗多姿的北極光。

(四) 美食與特產

黑龍江、烏蘇裏江特產大馬哈魚,興安嶺蘑菇(有猴頭蘑、榛蘑等60多種實用蘑菇),黑木耳、鬆子、山野菜(蕨菜、鬆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參及珍貴毛皮獸皮張等;大慶、齊齊哈爾乳製品,哈爾濱太陽島啤酒,五大連池礦泉水;民族風味有赫哲族風味殺生魚,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童話雪鄉冰雪遊

遊覽線路:哈爾濱—亞布力—大海林雪鄉—鏡泊湖

遊覽內容: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觀賞大型冰雪建築,參與冰雪娛樂。參加哈爾濱國際冰雪節、黑龍江國際冰雪節、大海林雪鄉節、鏡泊湖冬捕節,感受北國冰雪的激情與龍江民俗的質樸。

2 歐陸風情體驗遊

遊線路:哈爾濱一地

遊覽內容: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中華巴洛克街區欣賞各種風格的歐式老建築,領略紅軍街原意大利領事館等使領館建築文化,太陽島俄羅斯小鎮體驗俄式風情,參觀俄羅斯油畫館、索菲亞教堂、猶太新會堂,伏爾加莊園欣賞俄式建築,感受俄羅斯文化,休閑度假。感受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音樂氛圍,加入哈爾濱啤酒節的激情狂歡,於華梅西餐廳等品嚐俄式西餐。

3 火山礦泉冰雪遊

旅遊線路:五大連池

遊覽內容:五大連池風景區觀光度假,遊覽黑龍山、龍門石寨、鍾靈寺等景點,欣賞火山冰雪風光,觀賞霧凇、冬季溫泊奇觀,在臥虎山參與冰雪娛樂活動,飲天然礦泉水,品嚐礦泉魚、礦泉豆腐等美食,購礦泉化妝品、礦泉水、工藝品等特色產品。

4 紅色緬懷之旅

旅遊線路:哈爾濱—尚誌—海林—牡丹江\/林口—寧安—鏡泊湖,中國“抗聯英雄”“林海雪原”遊。

三、 吉林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1 長白山森林生態旅遊、冰雪旅遊優勢突出

吉林省位於中國東北中部,處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幾何中心地帶。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開展冰雪旅遊條件得天獨厚,在冰雪旅遊季節的體感舒適度優於黑龍江和內蒙古。從滑雪旅遊的適宜性指標考慮,條件優於黑龍江、遼寧和內蒙古。

境內山巒平原密布,湖泊河流眾多,自然景觀類型多、品位高,人文景觀文化內涵深厚。吉林省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就是長白山和吉林霧凇。有“關東第一山”之稱的長白山氣勢巍峨,山上有神秘莫測的天池、瀑布、溫泉等,還有眾多珍稀的動植物資源,包括素負盛名的長白三寶。長白山作為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係統和典型的火山地貌區,宛如一部解密大自然的百科全書。吉林霧凇是吉林特有的景象,在鬆花江沿岸的公路邊,晶瑩剔透的霧凇輕而易舉地營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中國長春瓦薩國際滑雪節”“中國吉林霧凇冰雪節”“長白山國際旅遊節”等已馳名海內外。

2 關東文化遺跡豐富

在曆史上吉林省是高句麗人、契丹人、女真人等繁衍生息的地方,曾建立了夫餘國、高句麗國、渤海國、遼王朝、金王朝等,現在還留有不少的古跡,如農安遼塔、長春的偽皇宮、吉林的文廟、敦化的“渤海古國”、黃龍府等。2004年7月1日,經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以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為申報主體的高句麗遺跡,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將突出發展冰雪旅遊和避暑休閑旅遊等核心產品,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融合,壯大市場主體,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培養旅遊業成為吉林省綠色發展的生態產業、共享發展的民生產業和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推動由資源大省向旅遊強省跨越。

以吉林自身特色資源為依托,重點提升冰雪遊、生態遊、邊境遊、跨境遊、民俗遊和鄉村遊的品質,全麵完善優化健康養生、房車自駕及個性遊、定製遊等各類新業態產品,使全省旅遊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吉林旅遊”的品牌價值和市場號召力進一步增強,旅遊消費活力進一步釋放。

(三) 主要旅遊景區

●長春中國四大園林城市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眾多著名的曆史人文景觀,如般若寺、百國興隆寺、農安遼代古塔、以馬內利大教堂、書山廣場,還有中國現存三大帝王宮殿之一的偽滿皇宮和八大部。冬季冰雪旅遊是長春的熱點,在這裏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參加雪地汽車拉力賽,還可以欣賞冰雕、雪雕等各類冰雪藝術品。

●偽滿皇宮博物院由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居住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宮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光複路北側。同時也是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曆史見證。博物院是集偽滿宮廷、紅色旅遊、文化休閑區、旅遊商服於一體的特色人文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長影世紀城位於長春市東側,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娛樂園,是我國首家電影製片工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的電影主題公園,在長影世紀城園區內,設有3D巨幕、4D特效、激光懸浮、動感球幕、正交多幕五個特效影院。將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特效電影彙集於一個園區內,好萊塢、迪士尼都沒有做到。因此,長影世紀城又被人們譽為“世界特效電影之都”。

●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春市區東南部,距市中心僅18千米,是民國時期建立的蓄水池,因其彎月狀而得名,被譽為台灣日月潭的姊妹潭,是包含淨月潭、森林浴池、東北虎園等諸多景點的國家級風景名勝。於2011年被正式評為國家5A級旅遊名勝景區。公園麵積為90多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被譽為“長春都市森林”“亞洲最大人工林海”。

●長白山橫亙在吉林省東南部中朝兩國的國境線上,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5A級風景區。長白山與五嶽齊名,是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關東第一山,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萬年鬆,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資深遊客有“上山下川”的說法。山就是長白山,川就是著名的琿春防川景區。長白山還是中國東北境內海拔最高、噴口最大的火山體。曆史上的長白山一直是關東人民生息勞作的場所,也是滿族的發祥地,所以在清代有“聖地”之譽。

以長白山天池為代表,集瀑布、溫泉、峽穀、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園、地下河、原始森林、雲霧、冰雪等旅遊景觀為一體,構成了一道亮麗迷人的風景線。大自然賦予了它無比豐富獨特的資源,使之成為集生態遊、風光遊、邊境遊、民俗遊四位一體的旅遊勝地。

●高句麗古跡位於集安市,是吉林省唯一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景區。在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布了一萬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其中太王陵、將軍墳和千秋等規模宏大。

將軍墳有“東方金字塔”之譽,墓基每邊長31.58米、高12.4米,墓體呈方錐形,共有7級階梯,全部采用精琢的巨型花崗岩石條砌築而成,墓室頂部用整塊巨石覆蓋。墓體建築雄偉,造型明快莊嚴。古墓群中許多墓室裏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內容豐富及具有傳奇神話色彩的墓室壁畫。

●霧凇島位於吉林市,因霧凇多且美麗而得名。這裏的地勢較吉林市區低,又有江水環抱。冷熱空氣在這裏相交,冬季裏幾乎天天有樹掛,有時一連幾天也不掉落。霧凇是霧氣和水汽遇冷凝結在枝葉上的冰晶,分為粒狀和晶狀兩種。粒狀霧凇結構緊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塊,而晶狀霧凇結構比較鬆散,呈較大的片狀,吉林的霧凇就屬於晶狀。

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和長江三峽同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而吉林霧凇也是這四處自然景觀中最為特別的一個。每當霧凇來臨,吉林鬆花江岸十裏長堤“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柳樹結銀花,鬆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在吉林,每到冬季,盡管鬆花湖上一抹如鏡、冰凍如鐵,但冰層下麵幾十米深的水裏仍能保持4℃的水溫,水溫和地麵溫差常在30℃左右,於是就形成了市區以下幾十裏不封凍的江麵。溫差使江水產生霧氣,江麵上白霧嫋嫋,久不消散。

由於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以吉林霧凇又具有持續時間長、厚度大、出現頻率高的特點。每年從12月下旬到翌年2月底,都是在吉林市觀賞霧凇的最佳時節,最多時一年可出現60餘次。

●查幹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處於嫩江與霍林河交彙的水網地區,湖岸線蜿蜒曲折,周長達128千米。水麵麵積345平方千米。保護區以半幹旱地區湖泊水生生態係統、濕地生態係統和野生珍稀、瀕危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查幹湖是目前唯一仍然保留蒙古族最原始捕魚方式的地區,這個活動也被列入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高句麗王城文化遺址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

其特點是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位於集安市的高句麗古跡,是高句麗王朝的遺跡。在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布了一萬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洞溝古墓群”,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

●長春市世界雕塑公園旅遊景區在長春市人民大街南部,占地麵積92公頃,其中水域麵積11.8公頃。園內薈萃了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404位雕塑家的454件(組)雕塑藝術作品,堪稱世界之最。

公園被選為國家首批重點公園,獲得“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中唯一一個雕塑公園成就獎,公園還是國內著名的雕塑研究、教學的實踐基地,並同國際知名的雕塑機構、雕塑公園和相關美術院校開展了廣泛的交流活動。

●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遊區六鼎山文化旅遊區位於敦化市區南郊,是吉林省第一家文化旅遊區、東北亞旅遊黃金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和旅遊目的地,悠久聞名的佛教文化、滄桑神奇的渤海文化、源遠流長的清始祖文化、如詩如畫的生態文化,相映成景,相依成色,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複合型文化景觀。

景區內有最早的唐渤海國王室貴族墓葬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頂山古墓群,醉人神秘,皓及渤海;世界最大的滿族祭祀祠堂——清祖祠,薩滿傳承,龍興尋根等。

(四) 美食與特產

特產以撫鬆人參,輝南鹿茸最為有名。長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參茸製品,琿春、安圖木耳,梨樹的白磨、蕨菜,延邊圓蘑、白蜜等。美食有紅血腸、木須肉、溜肥腸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長春—長吉圖東北亞風情旅遊線:長春—吉林—長白山—延吉—琿春(—日本海沿岸三國)

2 鬆花江—鴨綠江山水風情旅遊線:長春—吉林—長白山—臨江(沿鴨綠江)—通化—集安(—丹東,黃海)

3 鬆花江—嫩江濕地與民俗風情旅遊線:長春—鬆原—白城(向海—莫莫格)—(阿爾山、呼倫貝爾草原)

四、 遼寧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1 濱海休閑優勢明顯

遼寧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遼寧特有的自然景觀,為遼寧旅遊業的跨域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主要體現為:一是氣候溫和,全年適宜,無南方地區的極端酷暑,也無吉林和黑龍江的極端嚴寒,適合開展冰雪避暑旅遊;二是地貌多樣,山海相接,適合開展休閑度假旅遊;三是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海洋省,有開展濱海旅遊的先天優勢;四是生態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適合開展山水生態旅遊。

2 廣博的人文旅遊資源

從阜新查海的“中華龍”、沈陽新樂的“太陽鳥”到朝陽牛河梁的“紅山文化”都無一不例證了這裏亦曾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從曆史名城沈陽到浪漫之都大連,從邊境江城丹東到遼西重鎮錦州,奇山秀水,曆史勝跡,無不令人歎為觀止。一宮三陵、本溪五女山山城、葫蘆島九門口水上長城六大世界遺產,更像是六顆璀璨的明珠令整個遼寧大地熠熠生輝。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將整合旅遊產品,打造十大景區、五條精品線和六大旅遊主題,形成以沈陽為主的八城市旅遊經濟圈,以大連為主的沿海海洋海島旅遊度假帶,以丹東撫順、本溪為主的生態旅遊集聚區,以及依托哈大高鐵推出的遼寧精品旅遊帶,進而構建全域旅遊目的地。

“十三五”時期旅遊產業發展主要目標還包括: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為依托,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市和示範縣建設,努力實現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型。

(三) 主要旅遊景區

●沈陽遼寧省省會,別稱盛京、奉天,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東北第一大城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教、軍事和商貿中心,國家交通樞紐,國家通信樞紐,中國十大城市之一。沈陽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沈陽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沈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擁有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怪坡風景區、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沈陽世博園、沈陽東北亞滑雪場等眾多景區,尤以兩項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而著名。

●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王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

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皇宮建築群。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於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

●盛京三陵早期的三個清朝皇家陵寢,即福陵、昭陵和永陵。2004年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稱東北三陵,是開創清朝皇室基業的祖先陵墓。盛京三陵加上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清東陵、清西陵,構成了一組清朝帝陵體係,濃縮了清朝的曆史。

●大連著名的旅遊勝地,夏無酷暑、東無嚴寒,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城市功能完善,人文景觀豐富。南部海濱國家風景名勝區、旅順口國家風景名勝區、金石灘國家風景名勝區等享譽海內外。

大連環境絕佳,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東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後獲得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

●金石灘距大連市中心50千米,陸地麵積62平方千米,海域麵積58平方千米,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和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這裏三麵環海,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是中國北方理想的休閑度假勝地。

東部半島是金石灘的神奇所在。形成於3億~9億年前震旦紀、寒武紀的壯麗奇石景觀遍布海岸,被稱為“凝固的動物世界”“天然地質博物館”,有“神力雕塑公園”的美譽,是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金石高爾夫球場的魔鬼球道也因這裏獨特的海岸地勢,而享有國際聲譽。

西部半島群山環繞,是金石灘的靜謐所在。狩獵俱樂部、國際會議中心、唐風溫泉、藍莓穀依山而建,碧林清幽,是怡神養性的休閑佳地。

●葫蘆島九門口水上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南臨渤海、北枕燕山,西與“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相連,素有“關外第一縣”之美譽。九門口,古稱一片石,號稱京東首關。是明代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它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岱宗景泰和神宗萬曆年間均重修過。九門口長城依山勢起伏升騰,九道水門橫跨兩山河穀之間,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之勢,素有“水上長城”之美譽。在這裏可見長城遇山而斷之景觀,更可見遇水不斷之奇觀。由12 000塊巨型條石和4 400個燕尾鐵鉸扣連接而成的近7 000平方米的過水鋪石(一片石)以及敵樓、哨樓、烽火台、戰台、信台等,軍事設施密集,在中國萬裏長城中獨一無二。因地處關內外交通咽喉要道,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644年闖王李自成與吳三桂所引清兵在此展開了著名的“一片石”大戰。1922到1924年直奉兩係軍閥在此進行了兩次大拚殺。1948年解放軍也曾浴血激戰九門河穀。戰場軼事使九門口長城更加著名,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地,遼寧省五十佳景之一。

●本溪五女山山城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城東北8千米處的五女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五女山山城作為高句麗的早期都城,在東北地區曆史以及高句麗民族曆史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價值。其承襲了中國北方民族構築山城的傳統,但在選址布局、城牆築法、石料加工等方麵,卻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從而形成了一種不同的山城形式,在中國古代東北民族建築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五女山山城被稱為東方第一衛城,具備衛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廟、宮殿、糧倉、兵營、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對200米高的城牆。其依山勢而建,呈不規則的楔形,南北長1540米,東西寬350~550米,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頂的內城兩部分。山城東、西、北三麵都是百尺峭壁,南麵是險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難攻。目前城內主要發現了3處大型建築遺址以及城牆、哨所、兵營、蓄水池等遺址。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坐落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連南部海濱的中部,占地麵積118萬平方米,有著4000餘米的曲折海岸線。

老虎灘海洋公園擁有以展示白鯨、北極熊、海豚、南極企鵝、鯨鯊等極地海洋動物為主的場館——極地館;展示珊瑚礁生物群為主的大型綜合類海洋生物場館——珊瑚館;全國最大的半自然狀態的人工鳥籠——鳥語林;展示野生海象、海獅、海狗群居生活的場館——海獸館;以海獅、海象與小醜幽默互動展示為主的場館——歡樂劇場。

●沈陽植物園2006年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會址,占地2.46平方千米,被譽為“森林中的世博園”。園區地處沈陽市東部風景秀麗的棋盤山旅遊開發區中心地帶,距市區僅10千米,交通十分便利,是集綠色生態觀賞、精品園林藝術、人文景觀建築、科研科普教育、娛樂休閑活動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旅遊景區。

園區彙集有東北、西北、華北及內蒙古等地區的多種植物資源,栽植露地木本植物、露地草本植物和溫室植物2000餘種,是東北地區收集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展園。

●抗美援朝紀念館紀念館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遼東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1956中11月2日,經遼寧省文化局批準,成立了“安東曆史文物陳列館”,原遼東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撤銷。

新館是由陳列館、全景畫館、紀念塔三大建築主體組成的建築群,融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和現代建築特色於一體。總占地麵積18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13790平方米。

陳列館的平麵布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層建築,建築麵積5800平方米,樓高19.4米,上有5個民族風格的小亭,外牆為灰白花崗岩剁斧石貼麵。陳列館的中央為序廳,序廳的正麵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浮雕群像為背景,正中是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巨型圓雕像,兩側分別是誌願軍戰歌和當年毛澤東同誌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東北35千米處,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刹、廟後山6個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麵積42.2平方千米。大廳正麵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麵,有碼頭可同時停泊遊船40艘,泛舟可遊水洞。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長的充水溶洞,現已開發地下暗河。

●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海濱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興城市,依山麵海,麵積42平方千米。分為5個景區,有50多個景點。5個景區的主景人稱“興城五寶”。

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集山海、古城、溫泉於一地。興城是著名古戰場“寧遠衛城”故址。寧遠衛城是明朝邊防重鎮,現保存完好,是國內保留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

●紅海灘風景區坐落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趙圈河鄉境內,總麵積20餘萬畝。

這裏以紅海灘為特色,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托,以舉世罕見的紅海灘、世界最大的蘆葦蕩為依托,再加上碧波浩渺的葦海,數以萬計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淺海灘塗,成為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係統,被喻為擁有紅色春天的自然景觀。

●旅順口著名的優良軍港,我國北方的海軍基地。它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大連市西南,隔海與山東半島的煙台和威海遙望,似一對大門組成渤海的門戶,共扼渤海咽喉,有“遼東第一重門戶”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旅順口是我國曆史上的海上門戶,地形雄險壯闊,文物古跡眾多。景區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其中有中國近代史上記載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的各種工事、堡壘等戰爭遺跡多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旅順口外礁島棋布,口內峰巒疊翠,自然風光綺麗。長海縣海洋珍貴生物自然保護區和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都是知識寶庫,蛇島距旅順區20多海裏,島上盤踞五六萬條蝮蛇,以候鳥為食。

●丹東市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鴨綠江與黃海交彙處,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城區依山傍水,呈帶狀分布。

丹東生態環境極佳,水質優良,林木茂盛、資源豐富,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5倍,森林覆蓋率達66%,是支撐遼東半島一把天然綠傘。已發現礦藏資源達64種,是中國著名的“硼都”。丹東地熱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溫泉療養勝地,獲評為“中國溫泉之城”。

丹東被譽為“中國最大最美的邊境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是一個經曆抗美援朝戰火洗禮的“英雄城市”。

丹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9℃,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濕潤的地方之一,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獲選為“中國十大養老勝地”之一。

●鞍山市千山景區千山,古稱積翠山。因相傳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遙望若青蓮接天,故又稱千朵蓮花山,簡稱千山。最早形成於38億年前,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5米。

千山風景區總麵積125平方公裏,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旅遊區”和首批十大“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遼寧博物館藏品總量達11.5萬件,以遼寧地區考古出土文物和傳世的曆史藝術類文物為主體,其中尤以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曆代碑誌、明清版畫、古地圖、清李佐賢《古泉彙》著錄的曆代貨幣等最具特色和影響。尤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張旭《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等晉唐宋元書畫精品最具特色和影響。

(四) 美食與特產

特產有遼東蘋果(共300多個品種),有大連、營口的國光蘋果,遼西綏中白梨,北鎮鴨梨,大連黃金桃;大連、丹東、營口等地的海產品。傳統手工藝品有大連貝雕、岫岩玉雕、錦州瑪瑙雕刻、撫順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藝品等。美食有板栗燒雞、蔥爆肉片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現代時尚遊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大連金石灘度假區。

2 度假休閑遊

沈陽植物園—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

3 滿族風情遊

本溪五女山山城—新賓腰站滿族民俗村—清永陵(欣賞滿族祭祀大典)—赫圖阿拉城(欣賞清皇登基、滿族歌舞、滿族婚俗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地秧歌)—滿族曆史文化長廊—老城滿族農莊品嚐滿族八碟八碗和滿族小吃、參與滿族傳統活動(嘎啦哈、滿族剪紙、騎射等)。

1 了解東北旅遊區的旅遊地理環境,理解本區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征。

2 掌握東北旅遊區主要遊覽地概況及旅遊線路。

3 掌握東北旅遊區國家重點旅遊城市及風景名勝區的旅遊資源特點。

實訓題

1 設計東北旅遊區邊境旅遊線路。

2 以冰雪旅遊為主題,設計本區的旅遊線路。

3 網上搜集整理大連、青島、北戴河各自景觀圖片,比較三者海濱旅遊各自特色。

項目二黃河文明華夏尋根華北旅遊區

項目二黃河文明華夏尋根華北旅遊區

◆知識目標

了解華北旅遊區概況;掌握華北旅遊區旅遊景區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

根據華北旅遊交通特點,能設計本區域主要線路;能對本區域旅遊產品開發提出設想;能對知名景點進行講解。

哪裏是中原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大家都知道這是陸遊的名句,深刻表達了愛國情懷,大家知道陸遊所說的中原是指哪裏,為什麼詩人對中原臨終之時還念念不忘?

中原,廣義上是指以河洛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與黃淮西部,包括今河南、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等廣大區域。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與華夏的核心發源地,是華夏族的搖籃,是漢民族祖居地,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稱作中州、中國、中土、中夏。中原地域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蔓延。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族以別於四夷自稱中國,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四夷的地區,隨著中原文化的傳播也被納入中原文化區。

從夏朝到宋金時期的3000多年間,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曆代統治者皆認為把中原納入版圖的王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統稱中原王朝。中國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占四個。

一、 區域旅遊環境特征

華夏文明訪古地區從地域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和陝西省。以偉大的母親河黃河為紐帶,貫穿始終。

(一) 以黃為主色調的自然環境

1 黃色大地

我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的區域,黃土堆積層最大厚度可達180~200米,所形成的塬、梁、峁、壑等特有的黃土地貌形態極富原始美感。黃土土層深厚、質地均一、結構疏鬆,且多垂直節理,容易被流水衝蝕,發源或流經黃土高原的河流夾帶大量泥沙到下遊,堆積成了土壤疏鬆肥沃的華北大平原。

黃土土層深厚,有利於作物根係發育;疏鬆多孔,有利於土層保持水分,加上較好的肥力,培育出了金黃色的“五穀”,養育了世代炎黃子孫,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黃土文化。

2 黃色的河流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千米,上遊的水為青色,進入黃土高原地區後逐漸變黃,在下遊平原地區形成900千米的“懸河”奇觀,自秦以來2000多年間曾發生大小決堤改道1953次,黃河下遊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3 自然旅遊景觀與黃河、黃土有密切關係

本區山地景觀獨樹一幟,以雄偉壯麗、氣勢磅礴、曆史悠久聞名於世。五嶽中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及中嶽嵩山都在本區,還包括佛教名山五台山、道教名山嶗山等。

本區水體旅遊資源豐富,海濱風光有北戴河、青島海濱等;湖泊景觀主要有白洋澱、十三陵水庫等;瀑布有黃河壺口瀑布等;泉水景觀有濟南的趵突泉等;此外還有許多以水體為基礎而建成的園林景觀,如北海公園、頤和園等。

(二) 輝煌古今的華夏文明

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發祥地,自古便有“逐鹿中原”和“華夏文明”之語,也是曆代帝王的心腹地區。中華民族有跡可循的四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有三分之二的時期均建都於此。是千百年來漢民族的活動中心。華夏文明遺跡遍布,其中以石窟、陵寢、名山等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民俗民風同出一源,並且擁有獨特的現代都市風貌,古今融合、特征鮮明,亦是國際訪華遊的熱點地帶。

1 燦爛的古代文明

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4000多年的曆史時期中,曆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曆史上的“八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

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遊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裏。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遊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

那浩繁、卓著的經典著作,那堅實耐用、具有美麗活潑花紋圖案的陶器等技藝高超的文物,那具有悠久曆史的古代城池、莊嚴典雅的古代建築——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的兵馬俑,開封的鐵塔、龍亭,洛陽的龍門石窟、白馬寺,宏偉壯觀,技藝高超,造型優美,不僅當時舉世罕見,也是當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2 發達的現代物質文明

本區已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體係。其中鄭州是全國鐵路樞紐,北京與全國各大城市都有完整的鐵路網相通。航空方麵,北京是我國航空交通運輸網的中心,它和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定期航線,並且與國內各大中城市和邊遠地區都辟有航空線。首都國際機場是一座現代化大型航空港,可供目前世界上各種最大型號的飛機起降,是我國最大的航空運營中心。

北京的立交橋、地鐵、首都國際機場、人民大會堂、鳥巢和水立方等都顯示了大都市氣派,西安、鄭州、濟南、太原等大城市,同樣顯示了現代城市高度的物質文明。

3 豐富的土特產品及傳統工藝美術品

本區土特產以名優特豐著稱。例如,水果中的河北深州蜜桃、山東煙台蘋果、滄州金絲小棗、臨潼的石榴等。名酒如山西的汾酒、杏花村,陝西的西鳳酒,河南的杜康酒,山東的青島啤酒等。工藝美術品以形式多樣、技藝高超而稱絕,如北京“三絕”(景泰藍、玉雕、牙雕),天津四藝(地毯、風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洛陽的唐三彩等。

二、 北京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央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與天津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為“薊”。北京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曆史悠久的國際高等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坐落於北京。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6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旅遊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中國曆史文化名街:國子監街、煙袋斜街。

購物街區:北京是唯一入選世界15大購物之都的內地城市,擁有百餘家大中型購物商場。王府井大街、前門大柵欄、西單商業街是北京的傳統商業區;國貿商城、東方新天地、中關村廣場是近年來新崛起的商業巨擘。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北京市圍繞建設“國際一流旅遊城市”的宏偉目標,“十三五”期間進一步發揮旅遊業作為首都核心功能產業的重要作用,鞏固提升旅遊業支柱產業的地位,將旅遊業發展成為城市與區域轉型發展的引領產業、創業增收的富民產業、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的幸福產業,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海外遊客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城市、國家旅遊首善之地和宜遊之都。重點建設北京古都文化旅遊板塊。重點建設中軸線文化旅遊體驗區、前門—大柵欄文化商業旅遊體驗區、什刹海—南鑼鼓巷休閑旅遊體驗區。保護古都文化特色,強化文旅融合,深度開發文化旅遊產品,著力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係,全麵提升旅遊環境品質。

(三) 主要旅遊景區

●天安門廣場為北京標誌性景觀,北京的心髒地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每天清晨的升國旗和每天日落時分降國旗是最莊嚴的儀式。

天安門廣場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曆史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麵積達44萬平方米,地麵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岩條石鋪成,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被稱為北京第一景。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裏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明代朱棣奪取帝位後,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000餘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是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曆史見證。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頤和園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占地約290公頃。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為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麵積290公頃,水麵約占四分之三。

●天壇公園是明朝、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穀禮的地方。天壇是圜丘、祈穀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這是天壇內最宏偉、最華麗的建築,也是想象中離天最近的地方。

在整個北京城裏,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在明長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因此也是萬裏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1995年八達嶺長城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明十三陵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坐落於天壽山麓,距離北京約50千米。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麵的山麓上,形成了體係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明代術士認為,這裏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

該陵園建於1409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曆史。陵區占地麵積達40平方千米,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奧運公園。公園南起北土城東路,北至清河,東至安立路和北辰東路,西至林萃路和北辰西路,跨越北四環和北五環,總占地麵積11.59平方千米,包括先前已經建成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1990年亞洲運動會主會場)和一座森林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也是北京中軸線向北延長的工程,在公園設計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中軸線由城市引出,最終消失在森林公園的山水之間。

●鳥巢和水立方鳥巢,即中國國家體育場,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體育場。工程總占地麵積21公頃,建築麵積258000平方米。場內觀眾座席約為91000個,其中臨時座席約11000個。於2008年舉行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

水立方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建築麵積65000~80000平方米,有永久性座席6000個,臨時性座席11000個,是遊泳、跳水和花樣遊泳的場地,是世界首個基於“肥皂泡理論”建造的多麵體鋼架結構建築,其與國家體育場分列於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兩側,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形象。

●北京中軸線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很多建築都建築在對稱軸上,稱為中軸線。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鍾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千米。

“一根長達八公裏,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中軸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延伸,一貫到底的規模。有這樣氣魄的建築總布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梁思成《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

圖51北京中軸線

●南鑼鼓巷好多人去北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胡同,胡同不僅僅是這座城市的脈絡,交通往來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是京城曆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南鑼鼓巷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與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曆史。其是近年來北京最熱鬧的胡同區,也是最時尚的胡同區,從南至北,這條胡同的兩邊整齊地排列著八條胡同,胡裏的深宅大院無一處不能講出段曆史或是故事來。

它是中國唯一完整保存著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裏各種形製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裏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

●恭王府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曆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曆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餘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20多個景區各不相同。許多年以來,恭王府一直被傳為《紅樓夢》裏賈府與大觀園的原型。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是“中國夢”的發源地,中華文化祠堂和祖廟,是曆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這裏收藏著130多萬件文物,展廳數量達48個。這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麵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博物館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寶物”實在太多了,例如獸頭形陶範、人麵魚紋陶盆、後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盂鼎、王子午鼎、玉龍紋玦、鸛魚石斧圖彩陶缸、龍虎銅尊、乳釘紋銅方鼎、三星塔拉玉龍、魚鳥紋彩陶壺等,個個都幾乎可稱得上是“鎮館之寶”,其中最常出現在我們書本上的國寶應該就是“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書畫、銅器、玉器、書法等“寶物”眾多。

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0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60萬件,一般文物115 491件,標本7 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故宮博物院共藏有繪畫、壁畫、版畫、書法、尺牘、碑帖約14萬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故宮書畫館設在武英殿區,每年春到秋季舉辦兩到三期常設書畫展。以前我們美術書上常常出現的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隋朝展子虔《遊春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全都有。而若要說“鎮館之寶”,那當然是非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莫屬。

(四) 美食與特產

就美食來說,北京比較出名的有:北京烤鴨、茯苓夾餅、北京酥糖、北京鴨梨、六必居醬菜、果脯蜜餞等。特色小吃有豆汁兒、酸梅湯、茶湯、豆麵酥糖、小窩頭、驢打滾、冰糖葫蘆、艾窩窩。

景泰藍又稱“琺琅”(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我國著名的特種工藝品之一。它是用紅銅做胎,在銅胎上用銅絲粘上各種圖案,然後在銅絲粘成的各種形式的小格子內填上色彩,經過煉焊、打磨等工序,最後入窯燒製而成的色彩明麗的手工藝品。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長城貴賓線: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地下宮殿)—居庸關外景—古神道—鳥巢—水立方外景

2. 古都一日遊:天安門廣場—故宮博物院—天壇公園—頤和園—慈禧行宮—國家大劇院外景

3. 文化一日遊:香山公園—圓明園—恭親王府(和珅府)—萬壽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4. 奧運一日遊:奧運鳥巢—水立方—頤和園—萬壽寺—國家大劇院外景—中南海外景

三、 天津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曆經600多年滄桑,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別名津沽、津門等,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彙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以在強國際港口之樞紐、建世界休閑之都會、立天津文化之根本、塑北國水都之特質”為戰略布局,確保天津“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集散地和旅遊裝備產業基地”目標如期實現。

優化空間布局,打造全域式旅遊城市。重點建設運河—海河旅遊觀光帶。海河上遊緊密與運河銜接,在保護運河生態的基礎上,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為核心,打造運河旅遊觀光帶,帶動運河沿岸休閑度假的發展。同時,創建京津冀以運河為核心內容的區域合作示範區。

(三) 主要旅遊景區

●津門故裏即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的“津門十景”之一,景名“故裏尋蹤”。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裏”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係商業步行街。之所以在古文化街之外另命“津門故裏”之別名,是因為,除了古文化街固有的賞、玩、遊、購等特色外,這裏在古代還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還可以尋覓、品味到一種難得的古老的文化味道。

●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州區西北15千米處,占地麵積106平方千米,又因它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其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是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並著、佛教寺院與皇家園林共稱的旅遊勝地。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猶如十裏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津北,距薊州區城西北12千米處,是當今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曆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

(四) 美食與特產

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曆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老城風貌海河之旅

海河風景區—勸業場商業街—水上公園

2 古城新貌海濱之旅

大沽口炮台—塘沽新區—大港

3 風景名勝觀光之旅

獨樂寺—盤山

四、 河北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河北,簡稱冀,省會石家莊,河北在戰國時期大部分屬於趙國和燕國,所以河北又被稱為燕趙之地。河北省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產區。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

璀璨的曆史文化與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燕趙旅遊百花園。清代的清西陵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共有陵寢十四座,這裏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係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園林,也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我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明代金山嶺長城地勢險要,視野開闊,設防嚴謹,建築雄偉,是我國萬裏長城的精華地段。曾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定為一級旅遊景點,國家級風景區。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建設旅遊強省,實現由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的新跨越。

根據規劃,河北省將加快建設張家口市崇禮區、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等為重點的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

以休閑度假為發展方向,力爭創建崇禮—赤城滑雪溫泉旅遊度假區、北戴河國際旅遊度假區、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等5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全麵叫響“京畿福地·樂享河北”旅遊品牌。

(三) 主要旅遊景區

●石家莊石家莊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華北地區重要的商業貿易市場流通中心、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因毛澤東在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指揮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又被譽為“新中國的搖籃”。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避暑山莊,又叫“熱河行宮”“承德離宮”。它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後落成,曆時89年。清代前中期的幾位皇帝幾乎每年都來這裏消夏避暑,處理政務,通常是每年農曆四、五月份來,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莊實際上已成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個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它的麵積大約是北京頤和園的兩倍,北海的八倍。

它有許許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廟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獵場、世界最大的木製佛、世界最短的河流、世界獨一無二的石柱。承德旅遊口號“遊承德,皇帝的選擇”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避暑山莊周圍,分布著11座喇嘛廟,它們以避暑山莊為中心,形成百川歸海、眾星捧月之勢,山莊是皇權的象征,這些代表著不同民族的廟宇建築,則象征著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外八廟”實際上並不隻8座廟,原有寺廟12座,當年分八處受北京雍和宮管轄,且地處塞外,故古稱“外八廟”,現存較完整的有五處。

●清東陵和清西陵我國現存最大的帝王陵寢群——遵化市清東陵和易縣清西陵。占地80平方千米的15座陵寢中,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其中,裕陵、定東陵、景陵已對外開放。

慈禧陵在清東諸陵中建築藝術水平最高,最為華麗,其隆恩殿石料全用漢白玉,殿前巨大的龍鳳陛石采用透雕手法,鳳在上,龍在下,與其他帝皇的龍鳳陛石不同。

●秦皇島與北戴河海濱北戴河海濱位於秦皇島市西南端,氣候溫和濕潤,是我國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這裏海岸線長5千米,彎曲環轉,海水清澈,潮平浪靜,沙細灘緩,是一處理想的海濱浴場。加之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岸外峰巒起伏,鬆柏蔥鬱,極適宜於避暑和療養。主要遊覽景點有南天門、通天洞、老虎石、蓮花公園等名勝古跡24景和5個海濱公園。

●山海關明代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北倚燕山、內防渤海,處於山海之間,曆史上是中原通向東北的軍事重鎮,被稱為“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關城為徐達修建,辟四門,各門上均築城樓,城外繞以護城河。東門城樓上懸有巨幅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

東門外又接方城,稱東羅城,兩者之間形在甕城。長城過山海關向南延伸直至海邊,由石料壘築,高約10米,伸入海中20餘米,似龍頭伸入大海,故名老龍頭,是長城東麵的起點。從山海關至老龍頭,該城城牆約4千米,為明薊遼總督戚繼光所建。

●白洋澱景區地處京、津、石腹地,總麵積366平方千米,位於河北省中部安新縣境內,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著名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昔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中華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著名作家孫犁先生的《白洋澱紀事》奠定了我國文壇“荷花澱”文學流派的基調,孔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徐光耀的《小兵張嘎》等優秀文學鄉土氣息濃厚,時代特色鮮明,成為我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一道絢麗的景觀。

●西柏坡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和解放軍總部到西柏坡與中央工委彙合。在這裏,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決定了中國的命運;召開了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宏偉的藍圖。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赴京建國,新中國從這裏走來。

西柏坡北依青山、東西南三麵柏坡湖環繞。參觀紀念地的同時,可舉行爬山、垂釣、遊泳、劃船等娛樂活動。

●邯鄲市媧皇宮景區媧皇宮是傳說中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五大祭祖聖地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女媧祭祀地,被譽為“華夏祖廟”。

其中北齊摩崖石刻、主體建築媧皇閣、女媧祭典為景區三大精髓,分別以“天下第一壁經群”“活樓吊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殊榮享譽國內外,是研究我國根祖文化的重要基地。

●保定市白石山景區 白石山景區雄踞太行山最北端,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景區總麵積34平方公裏,主山脊線長7 000餘米,有三頂、六台、九穀、八十一峰,是我國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崖聳雲天、峰石彩林、佛光雲海集於一身,可謂“北方第一奇山”!

由於特殊地質結構和優美的自然風景,2006年9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

●邯鄲市廣府古城景區位於邯鄲東北方向20公裏處,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曆史。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曆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牆876個,殊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固若金湯。

●河北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文物藏品15萬件,其中一級品334件(套),以滿城漢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畫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文物最具特色。

館內寶物眾多,如西漢“長信”宮燈、西漢劉勝金縷玉衣、戰國透雕龍鳳紋銅鋪首、戰國中山王鐵足大銅鼎、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戰國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其中“劉勝金縷玉衣”是鎮館之寶中獨具特色的一件。

(四) 美食與特產

名特產品:蔚縣剪紙、曲陽石雕、易水石硯、涿州市金絲掛毯、唐山和邯鄲陶瓷以及以王習三為代表的內畫鼻煙壺,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聲譽。

風味美食:京東板栗、天津鴨梨、深州蜜桃、滄州金絲小棗、宣化葡萄等馳名中外。渤海對蝦、壩上“口蘑”、饒陽雜麵、唐山峰蜜麻糖、保定馬家老雞鋪鹵雞等都是河北省著名的風味特產。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五色河北皇家勝地—金色;海濱—藍色;山地草原—綠色;冰雪溫泉—銀色;革命聖地—紅色。

2. 承德皇家風情之旅距北京220千米。在承德,遊客可以在長城奇秀金山嶺登臨懷古,在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縱馬馳騁,在外八廟聆聽智者聲音,也可以在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漫步皇家園林。

3. 秦皇島、唐山濱海休閑之旅從北京沿京沈高速東行280千米就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這裏有中國版圖內連綿最長的沙岸,沙細、灘緩、浪小、水消、潮平,是我國北方最優秀的海水浴場和海上活動場所。

4. 張家口草原—冰雪之旅從北京出發,沿京張高速公路西北行200千米,可到張家口壩上的張北。河北雪場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崇禮滑雪。

5. 保定山水文化之旅由北京出發沿京珠高速南行150千米,便來到了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保定。保定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荊軻勝跡,有“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有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有目前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總督署衙直隸總督署。由保定向東40千米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

五、 山東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為“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東魯。

1 禮儀之邦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以薑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為發端的齊文化,孕育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誌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山東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發祥地之一。在這裏產生、發展的思想、理論、智慧和學術成就,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目前中國在海外傳播影響的重要平台就是孔子學院,全球首家孔子學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韓國首爾成立,截至2014年9月,中國國家漢辦已在全球123國合作開辦了465所孔子學院和713個孔子課堂,成為漢語教學推廣與中國文化傳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 黃金海岸

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山東省擁有3000多千米的黃金海岸,占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於廣東省,居全國第二位,近海海域17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散布著299個島嶼,具有開展海濱、海島旅遊的優越自然條件。目前已形成了以青島、膠東半島、日照為中心的三大海濱旅遊區。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十三五”期間積極發展類型多樣的文化體驗旅遊。借助孔子文化旅遊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中華成人禮等品牌文化節事活動,發揮曲阜、鄒城儒家文化的壟斷資源優勢,發展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國學研修旅遊,作為麵向國內外市場的核心旅遊產品加以定位和發展,加強對日本、韓國和國內青少年修學市場的開發,使山東成為研學旅遊目的地。

培育和營銷山東品牌精品旅遊線路主要包括:山水聖人文化遺產旅遊線,仙境海岸旅遊線,運河文化旅遊線,黃河文明旅遊線,齊長城文化遺址尋古旅遊線,水滸文化旅遊線和以臨沂,棗莊為核心的紅色旅遊線等。

(三) 主要旅遊景區

●濟南濟南風景秀美,文化璀璨,城市環境日新月異。2010年,濟南成功入選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十大旅遊城市”,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得到跨越式提升。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市中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三大泉群)四園(趵突泉公園、環城公園、五龍潭公園、大明湖風景名勝區)”組成,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精品旅遊景區,總麵積3.1平方千米,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重點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

●青島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

青島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青島是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沿黃河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青島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

青島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除傳統的觀光旅遊外,還有度假健身遊,宗教民俗遊,海上垂釣遊,青少年修學遊,漁家樂,農家樂以及商務、會議、體育旅遊等。節慶活動正成為青島的拳頭產品,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沙灘文化節、海之情旅遊節、櫻花會等節慶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金沙灘,具有典型歐式風格的多國建築,形成了中西合璧、獨具特色的美麗海濱城市,素有“東方瑞士”之美譽。這一切的一切都使青島這座山、海、城相融相擁的城市,成為中國最優美的海濱風景帶。這一切也使青島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的協辦城市,奧運會帆船賽在青島成功舉行。

●泰山泰山古稱岱宗,海拔1545米,麵積426平方千米。泰山雄偉壯觀,曆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嶽之首”的盛名稱譽古今。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2007年泰山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泰山是曆代帝王封禪祭天的地方,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曆代詩人墨客紛至遝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山上至今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群有22處。刻石有2200多處,有中國碑製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被世人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

五嶽中,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當然更談不上最險峻,為什麼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名山之首?就是因為泰山的石刻,它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這奠定了其中華民族文化之精神家園的地位。雖然它並不很高——海拔1500多米,卻在中國曆史和文化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眾人皆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地理的最高峰;那麼,泰山則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

●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孔子故裏——曲阜(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孔”既是中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和標誌,也是研究中國曆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嫡係長孫曆代衍聖公的官衙住宅。

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子孫後代的家族墓地,孔林現有墳塚10萬餘座,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嶗山旅遊景區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具有山、海、林、泉、瀑之勝。山脈縱橫,群峰峭立,古木參天,海山相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等名勝古跡,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嶗山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古今名人逸士、名道高僧紛至遝來,故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千米,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嶗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曆史也最悠久。

●蓬萊閣位於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的蓬萊閣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全國首批5A級景區。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八仙過海之地,號稱“人間仙境”。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後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築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自宋嘉裕年間起,曆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

秦始皇訪仙救藥的曆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處。

●劉公島風景區位於市區之東的威海灣中。劉公島僅有3.1平方千米的麵積,卻享有盛名。因為這裏是北洋水師的誕生地,甲午戰爭的古戰場。

島上建有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甲午海戰館,還保留著當年的水師學堂和多處炮台及其他遺跡。清政府於公元1888年設北洋海軍,由於劉公島地處要衝,北洋海軍提督署便設在此。提督署麵積1萬平方米,背山麵海,坐北向南,圍以長垣,布局嚴謹。全部建築為清式攀架木磚結構,雕梁畫棟,簷牙高琢,長廊曲折。提督署西北200米,有水師提督丁汝昌的府邸,舊稱“丁公府”。

●威海市華夏城旅遊景區國家5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威海華夏城景區,位於美麗的海濱度假城市威海,是華夏文旅集團投資60億元傾力打造的“華夏城”項目的中心區域。項目占地16.28平方公裏,擁有休閑度假區、觀光遊樂區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住宿、餐飲、商貿、教育等生活服務區,是一座融休閑、旅遊、商貿、居住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旅遊新城。

●濰坊市青州古城旅遊區青州古城是國內外罕見,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體的明清古城。大量衙署建築遺存、遍布古街的牌坊、120多條明清古街巷及眾多傳統民居,蔚為大觀。隆盛糕點、金城藥鋪等老字號和特色店鋪400多家,青州府傳統名吃100多種,延續著海岱都會的繁華。世界上最早的拉弦樂器——青州挫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州回族花毽以及滿族八角鼓等70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述說著青州古城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青州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縣級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42件。

(四) 美食與特產

名特產品:煙台蘋果、青島啤酒、煙台紅葡萄酒、金獎白蘭地、淄博陶瓷。

風味美食:糖醋黃河鯉魚、油爆雙脆、綠豆糕等。

主要旅遊節慶活動:青島啤酒節、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中國泰山國際登山節、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菏澤牡丹花會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齊魯文化之旅山東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之稱,“泉城”濟南、“五嶽之尊”——泰山、“孔孟之鄉”濟寧、“齊國故都、足球之鄉”淄博,以及“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孫子故裏”濱州、“江北水城”聊城等,齊魯文化博大精深,各具文化底蘊和突出特色。

休閑度假之旅山東3000多千米的黃金海岸線上,“奧運城市”青島、“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煙台、“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威海、“陽光海岸,水運之都”日照四個城市毗鄰,風景如詩如畫,成為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的首選。另外,青島即墨溫泉、臨沂湯頭溫泉、威海天沐溫泉等溫泉資源,以及青島啤酒博物館和張裕卡斯特酒莊等酒文化,成為康體健身、度假休閑的重要選擇。

六、 山西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地形多為山地丘陵,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西、南以黃河與內蒙古、陝西、河南等省區為界,唐代柳宗元稱之為“表裏山河”。

1 華夏文明搖籃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是我國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省份,“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山西旅遊的高度概括。

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麵古建築物70%以上在山西境內,享有“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的美譽。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建於北魏的恒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遊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雲岡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穀三多堂等,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2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

北嶽恒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龐泉溝、蘆芽山、曆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致各異。

3 紅色老區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到2020年,山西省力爭全省旅遊經濟總收入、旅遊接待、人均出遊率、旅遊就業四項主要指標比2015年翻一番。

旅遊消費升級帶來各類旅遊業態創新。 “商、養、學、閑、情、奇”甚至被稱為旅遊業新的“六大要素”,旅遊體驗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旅遊活動的麵貌將被徹底顛覆。推動旅遊業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三) 主要旅遊景區

●太原在2 500年的曆史長河中,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太原故國、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裏。

著名景點有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晉祠在太原市區西南25千米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始建於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晉國開國君主姬虞的祠堂。晉祠曆史非常悠久。相傳,西周初年成王姬誦封其胞弟虞為古代國開國諸侯,虞施政有方,國富民強。為祭祀他,虞後人在這裏建祠堂,稱“晉祠”。

●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千米。與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在《2008中國避暑名山榜》上,五台山位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6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五台山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五台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將對佛的信仰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成為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千米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千米,氣勢恢宏,內容豐富。

現存主要洞窟51個,造像5100餘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僅有幾厘米,各類造像形象生動活潑,姿態飄逸雋秀。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五華洞雕飾綺麗,豐富多彩,是研究北魏曆史、藝術、音樂、舞蹈、書法和建築的珍貴資料。

●平遙古城平遙城牆為明洪武三年(1370年)所建,周長6.4千米,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牆上築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士。城牆曆經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曆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

平遙古城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整體布局遵從八卦方位,體現了明清時期城市規劃理念和形製分布。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曆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古城十大怪,其中之一就是房子半邊蓋。流傳最廣的說法為“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處幹旱,且風沙較大,將房屋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而臨街又不開窗戶,則能夠有效地抵禦風沙和提高安全係數。

●應縣木塔應縣木塔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位於山西朔州應縣,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也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應縣木塔建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麵八角形。塔高約底層直徑的2.2倍,比例相當敦厚,使得木塔高峻而又不失凝重,穩當當地坐落在大地上。全塔耗材紅鬆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曆經千年風雨地震而巋然挺立。

木塔內供奉著兩顆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聖物——佛牙舍利,經考證確認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壺口瀑布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山西壺口瀑布。黃河在此由河寬300米收窄為50米,飛流直下,駭浪翻滾,如千軍萬馬奔騰怒吼,聲傳數十裏外,其排山倒海的雄壯之勢,素有“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真麵目”的盛譽。

壺口景色,四季各異,嚴冬時江水歇息,冰封河麵;春來則淩汛咆哮,如雷貫耳;盛夏則大水盈岸,頗為壯觀;秋季則浩浩湯湯,彩虹通天。一般而言壺口瀑布最佳觀賞期有兩個,一是春季4~5月份,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凍結的冰水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剛剛過去,周邊眾多山泉小溪,彙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叫作“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麵積3.6萬平方米,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體現了明代漢族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整個建築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係明代遺構,外城為清代所建。內外城牆總長達78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寬度在2.5與3米之間,總占地麵積為10萬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千米處,屬太嶽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千米,海拔20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鬆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耳逃亡十餘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市。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於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隻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佛光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台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裏。因此寺曆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於公元857年建成。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中國素來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地上文物中最值得一看就屬古代建築,山西建築曆來保存完善,尤其是四座唐朝木建築竟然全部在山西境內。

規模較大的就有:南禪寺大殿、五台佛光寺大殿;平順縣的天台庵;芮城縣的廣仁王廟。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

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占地麵積達66 0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薄伽教藏大殿中央佛壇上供奉的31尊遼代泥塑堪稱遼塑精品,尤以合掌露齒菩薩為最,惟妙惟肖,史學家鄭振鐸先生讚其為“東方維納斯”。

●晉中市祁縣喬家大院文化園區 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喬家大院陳展有5 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主的民情風俗;陳列有農俗、人生儀禮、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間工藝;還設立有喬家史料、喬家珍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喬家大院以建築格局的精巧,民俗文化的傳承,晉商精神的魅力,凸現出大院特色,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開館20多年來,吸引眾多劇組,《大紅燈籠高高掛》《昌晉源票號》《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喬家大院》等40多部影視劇曾在此拍攝。

●忻州市雁門關景區世界文化遺產萬裏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曆史最為悠久、戰爭最為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廣的古關隘,被長城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處的勾注山中 。公元前1 023年,周穆王到此巡邊,趙武靈王設雁門郡,唐朝置關,名曰雁門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自公元前10 世紀開始,發生在這裏的戰事就有2 000多起。從穆王巡邊,李牧守關、蒙恬戍邊、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白登之圍、馬邑之謀、漢武帝出擊匈奴,從孝文帝南遷”,到煬帝“雁門之變”、薛仁貴鎮守雁門,直至十四年抗戰中,八路軍抵禦日寇的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飛機場。而北宋楊家將滿門忠烈,浴血報國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成為中國民間對於家國天下最為崇高的理解和記憶。

●山西博物院珍貴藏品約40萬件,其中一級文物400餘件(截至2013年12月)。其中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兩周時期晉及三晉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戲曲文物、明清晉商文物等頗具特色。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被稱為“鳥尊”的青銅重器。

西周晉侯鳥尊出土於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和翼城縣交界處的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址中的晉侯墓。該鳥尊現收藏於山西省博物館,被譽為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3 000多年前,剛剛建立的周王朝經曆了一場反周的叛亂。山西省南部地區古老的唐國也參與了反周的叛亂。叛亂很快被平息,為了加強周朝的統治,周成王把唐國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弟弟叔虞,留下了“桐葉封弟”的典故。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父即位。因唐地境內有一條晉水,燮父開始稱“晉侯”,並最終將唐國改名為“晉”,燮父成為第一位晉侯。

國家文物局發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山西省有3件文物入選,分別是商龍紋兕觥、西周晉侯鳥尊、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三件文物全部藏於山西博物院。

(四) 美食與特產

名特產品:汾酒、竹葉青酒、清徐老陳醋。

風味美食:太原豆腐腦、刀削麵、拉麵、平遙牛肉。

主要旅遊節慶活動:平遙古城文化節、中國山西麵食節。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世界遺產遊:以雲岡石窟、五台山、平遙古城為核心,組合沿線旅遊景區,形成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遺產旅遊線路。

2. 古建宗教遊:以五台山、雲岡石窟、應縣木塔、恒山為支撐,以右玉、蘆芽山、雁門關、河邊民俗館、平朔露天礦等景區為補充,組合形成旅遊線路。

3. 晉商民俗遊:以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綿山為重點,以晉祠、天龍山、常家莊園、王家大院、張壁古堡、石膏山等景區為補充,組合形成旅遊線路。

4. 尋根覓祖遊:以大槐樹、壺口瀑布、關帝廟為重點,以堯廟、堯陵、仙洞溝、永樂宮、廣勝寺、雲丘山、運城鹽湖、曆山、普救寺、五老峰等為補充,組合形成旅遊線路。

5. 太行山水遊:以太行山大峽穀、王莽嶺、皇城相府為重點,以太行水鄉、天脊山、玨山、蟒河、紅石公園、通天大峽穀、析城山等為補充,組合形成旅遊線路。

6. 紅色經典遊:按太行、晉綏、東征等主題分為若幹線路,重點發展武鄉—黎城黃崖洞—左權麻田旅遊線路。

7. 黃河文明遊:以老牛灣、磧口古鎮、壺口瀑布、鸛雀樓為重點,以娘娘灘、萬家寨、西口古渡、乾坤灣、克難坡、黃河大禹渡、黃河古棧道等為補充,圍繞重點景區組合成若幹旅遊線路。

七、 河南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河南省簡稱豫,省會鄭州。50萬年前,河南已經有了人類的足跡,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夏、商以此為生息地。唐朝時正式建河南道,到宋朝時候,河南開封(東京)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有國際都會之稱。明朝改河南布政使司,清創河南省。

河南省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還有蘇秦故裏、玄奘故裏、杜甫故裏,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龍門石窟等古跡值得一遊,洛陽太學、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古代學府墨香猶存。河南洛陽也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從夏朝以來,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洛陽因文人雲集而得名“詩都”,又因牡丹花香氣四溢而被命名為“花都”。中嶽嵩山、滔滔黃河、清涼世界雞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是主要自然旅遊資源。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建設成華夏曆史文明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生態文明旅遊發展示範區,旅遊精準扶貧樣板區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形成一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影響麵廣的旅遊產品。

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抓手,整合鄭州、開封、洛陽三市旅遊資源,打造國際知名華夏文明旅遊目的地、中國全域旅遊示範區,成為帶動全省旅遊產業發展的核心區。

(三) 主要旅遊景區

●鄭州河南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教中心。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未來鄭州將成為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和全國“3小時經濟圈”。

鄭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鄭州曆史人文景觀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有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嶽嵩山以及“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名揚天下的少林功夫;有海內外華人同拜的軒轅黃帝故裏;有母親河畔的黃河風景名勝區;有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廟宇之一中嶽廟;有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和全國五大莊園之一的康百萬莊園;有北宋皇陵前古拙質樸的石像;有北魏石窟寺內最美的飛天;有“月是故鄉明”的杜甫故裏;有畫像與壁畫共美的打虎亭漢墓;還有峽穀飛瀑環翠峪和風光旖旎的雁鳴湖等眾多旅遊勝地,讓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千米處的伊闕峽穀間。由於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又稱“龍門”。龍門自古為險要關隘,交通要衝,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素為文人墨客觀遊勝地。又因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這裏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誌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這些形製瑰異、琳琅滿目的石刻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彙融合的珍貴記錄。

唐代龍門石窟的重點洞窟中,以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最為著名。這座依據《華嚴經》雕鑿的摩崖式佛龕,以雍容大度、氣宇非凡的盧舍那佛為中心,用一周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將佛國世界那種充滿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組雕像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殷墟是中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曆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位於中國河南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周圍,橫跨洹河兩岸,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規模宏大、氣勢恢宏的殷墟遺址。商代從盤庚到帝辛(紂),在此建都達273年,是中國曆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殷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殷墟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20世紀初,因盜掘甲骨而發現,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1961年,殷墟成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13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築群位於中國河南省的嵩山,被認為是具有神聖意義的中嶽。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遠,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包括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嵩嶽寺塔、太室闕和中嶽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等8處11項優秀曆史建築,曆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

這些建築物曆經九個朝代修建而成,它們不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還體現了嵩山作為虔誠的宗教中心的力量。

●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市區北,因地處嵩山之陽,故而得名。嵩陽書院是我國古代高等學府,它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書院。院內有漢封“將軍柏”,人稱稀世珍寶,門外有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稱。周柏唐碑互相挺峙映襯,為古老的書院增添了古韻清幽。

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於世。宋代洛派理學家程顥、程頤、司馬光、範仲淹等均在此講學,這裏一直是曆代名儒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程顥、程頤集孔孟學說之大成,繼而成為孔孟學說的忠誠傳播者和維護者,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鑒》有一部分就是在嵩陽書院完成的。

●“大運河”和“絲綢之路”上的四顆文化寶石

一城:漢魏洛陽城遺址,是公元1世紀至公元6世紀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個王朝的都城和這一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以保存完整的城市規模和格局,以及城防係統、宮殿、佛寺等各類遺存,代表了東漢至北魏曆代中原王朝的文明與文化特征。

一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

一關:新安漢函穀關遺址,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兩漢時期設立在中原地區防衛都城,以及洛陽作為東漢都城時絲綢之路起點西行必經的重要關隘,為洛陽周邊八關之首。

一道:崤函古道,是對古代中國自洛陽至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陝縣崤函故道石壕段遺址留存至今古代車轍、蹄印、蓄水池等遺跡,是絲綢之路幹線交通路線上現存的珍稀道路遺存,也是整個絲綢之路33個申遺項目中唯一一條“道路”遺址。

漢魏洛陽城遺址是中國境內的22個遺址點唯一的都城遺址。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閑勝地。

景區總麵積168平方千米,現已開發白雲峰、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穀五大休閑區。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峰,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新安縣龍潭大峽穀景區龍潭大峽穀在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的北部,是一個集地質奇觀、自然山水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景區山水宜人,潭瀑迷人,峭壁怪石驚人,堪稱“黃河山水畫廊”。

龍潭大峽穀全長12千米,是世界上罕見的U型峽穀,龍潭峽旅遊可以劃分為三大段:龍潭水峪景段、高峽甕穀景段、山崩地裂景段。

●開封清明上河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一座以宋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曆史文化公園。

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占地600餘畝,其中水麵180畝,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餘間,景觀建築麵積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區最大的仿宋古建築群,成為中原大黃河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區(點),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旅遊知名品牌。

●永城市芒碭山旅遊景區芒碭山旅遊區麵積為14平方公裏,群峰爭秀,風光旖旎,曆史厚重,文化神秘。這裏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下西漢王陵墓群、劉邦斬蛇處、大漢雄風景區、芒碭山地質公園、陳勝王陵、孔夫子避雨處等景點。西漢王陵內出土的國寶級文物“四神雲氣圖”“金縷玉衣”等中華瑰寶交相生輝。

●紅旗渠·太行大峽穀紅旗渠位於林州市任村鎮,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曆時近十年,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據計算,如把這些施工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太行大峽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2016年榮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韓國觀光協會評為:“韓國遊客最喜愛的中國名山。”

●駐馬店市嵖岈山旅遊景區嵖岈山風景區總麵積148平方公裏,主景區麵積50平方公裏,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奇特秀麗的風光畫卷,是中央電視台《西遊記》續集的主要外景拍攝基地。

嵖岈山景區係伏牛山東緣餘脈,花崗岩象形石、花崗岩奇峰、花崗岩洞穴等地質現象,對研究我國中央造山係秦嶺造山帶劃分早期燕山運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地質遺跡寶庫中的精品、珍品、絕品,享有“中華盆景”“中州獨秀”“江北石林”“伏牛奇觀”之美譽。

●洛陽博物館藏文物40多萬件,集中收藏有洛陽地區出土的上自史前、下迄明清時期的各類珍貴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銅禮器、漢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數量較大,種類豐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國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乳釘紋青銅爵有“天下第一爵”之美譽。方格紋銅鼎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鼎,號稱“華夏第一鼎”,堪稱國之重寶。

(四) 美食與特產

名特產品:唐三彩、鈞瓷等。

風味美食:開封灌湯包、雞蛋灌餅、河南燴麵等。

主要旅遊節慶活動有洛陽牡丹節、國際黃河旅遊節、安陽殷商文化節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龍門石窟、少林寺一日遊:遊覽中嶽嵩山風景,抵達少林景區後遊覽佛教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發源地——少林寺。觀少林寺核心,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建築之一的常住院,覽少林寺曆代高僧的墳塋——塔林,賞中華一絕——少林武術表演。

2 中國九朝古都——洛陽,遊覽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最大的皇家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欣賞伊洛河風光,景區內有潛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等景點。

3 中原遊: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開封三日遊。

八、 陝西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位於中國內陸腹地,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居於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1 中國天然的曆史博物館

陝西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資源品位高、存量大、種類多、文化積澱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的曆史博物館”。全省現有各類文物點3.58萬處、博物館151座、館藏各類文物90萬件(組),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全國首位。瀏覽這座“天然曆史博物館”,隨處可看到古代城闕遺址、宮殿遺址、古寺廟、古陵墓、古建築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門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牆,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西安碑林,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館內陳列的西周青銅器、秦代銅車馬、漢代石雕、唐代金銀器、宋代瓷器及曆代碑刻等稀世珍寶,閃爍著耀眼的曆史光環,昔日的周秦風采、漢唐雄風從中可窺一斑。

2 山川秀麗,景色壯觀

境內有以險峻著稱的西嶽華山、氣勢恢宏的黃河壺口瀑布、古樸渾厚的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的八百裏秦川、婀娜清秀的陝南秦巴山地、充滿傳奇色彩的驪山風景區、六月積雪的秦嶺主峰太白山等。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十三五”期間,陝西省旅遊業發展目標國際著名、國內一流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陝西省旅遊資源優勢,有效發揮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帶動作用,打造國際水平的旅遊產品,提供優質的旅遊服務,把陝西建設成國際著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

利用陝西省華夏源脈的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曆史文化旅遊品牌,把陝西建設成華夏文明傳承地。

以現有的旅遊線路為基礎,結合旅遊需求變化和交通條件的改善,按照周、秦、漢、唐等重要曆史文化脈絡和自然山水格局,打造和推廣彰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的精品線路。

(三) 主要旅遊景區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陝西省省會。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繞長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

西安曆史悠久,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也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之一。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西安自然生態優美,位於西安南麵的秦嶺被譽為中國的“中央公園”,是中國地理和氣候的南北分水嶺。2009年秦嶺終南山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成為世界地質公園。2011年舉世矚目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西安舉辦。

西安境內現有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三個兵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總麵積2萬多平方米,坑內放置與真人真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7000餘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鈹、矛、戈、戟、殳、弩機以及大量的箭鏃等。大部分兵器曆經兩千多年依然鋒刃銳利,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很先進的冶金技術。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側,還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每乘車前駕有四馬,車上各有一禦官俑。銅車馬造型逼真,裝飾華美,大量使用金銀為飾品和構件,製作非常精巧,被譽為“青銅之冠”。

2010年10月1日,占地3386畝、位於秦始皇陵核心區的秦始皇陵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參觀點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築遺址、陪葬坑等。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的對外開放標誌著我國又一處大遺址保護工程的建成。

●大雁塔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內,被視為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征。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現存塔身七層,通高64.5米。其所在的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由玄奘法師主持,是唐代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雁塔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薦福寺內,是一座唐代密簷磚塔,也稱“薦福寺佛塔”,自唐代保存至今,小雁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被認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築藝術遺產,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小雁塔及其古鍾即“雁塔晨鍾”被列入“關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地。現在的小雁塔為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是西漢帝國的都城宮殿遺址,是絲綢之路最早的東方起點,揭示了絲路發展初期西漢帝國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西漢帝國對絲路開創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是7~10世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都城的宮城遺址,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及其禮製文化特征,見證了唐帝國對絲綢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動。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位於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西南部的西安門裏,又稱西宮,劉邦稱帝後七年(前200年)始建。未央宮在西漢以後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七個朝代的理政之地,唐代也被劃歸為禁苑的一部分,使用時間達360多年。

據資料記載,未央宮總體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麵築有圍牆。東西兩牆各長2 150米,南北兩牆各長2250米,全宮麵積約5平方千米,約占全城總麵積的七分之一。

唐大明宮占地3.2平方千米,其麵積相當於3個凡爾賽宮、4.5個故宮、12個克裏姆林宮、13個盧浮宮、15個白金漢宮,充分顯示了唐代宮城建築的雄偉風貌。

唐大明宮是舉世聞名的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是東方園林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是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重要場所,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興教寺塔佛教傳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後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其所在的興教寺為佛教唯識宗重鎮,興教寺三塔即為唯識宗的三位祖師墓塔,在佛教傳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安華清池景區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0千米,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周、秦、漢、隋、唐曆代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宮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溫泉宮。白居易、杜牧等詩人在詩作中均有提及。

三千年前的西周,周幽王在此修有“驪宮”,周以後經曆了秦始皇的“驪山湯”、漢武帝的“漢離宮”、唐太宗的“湯泉宮”、唐高宗的“溫泉宮”,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在以前宮殿的基礎上大興土木,依驪山的山勢而築,製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官周築羅城,修有登山的夾道和通往長安的複道,把這裏同長安的“大明宮”“興慶宮”連為一體。

●華山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海拔2200米,“遠而望之若花狀”(《水經注》),故有其名。又因其西臨少華山,古稱太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裏有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華嶽仙掌”,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截至2013年華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還是道教聖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諸位著名的道教高人。

●延安寶塔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於延安城東地,延河之濱,在山上可鳥瞰延安整個城區。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作寶塔山。寶塔山高1135.5米,山上寶塔,始建於唐,現為明代建築。平麵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

寶塔山是革命聖地延安的重要標誌和象征。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這座古塔成為革命聖地的標誌和象征,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將延安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幣二元券正麵圖案為“延安寶塔山”。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頒授的獨立自由勳章,核心圖案就是寶塔山。

●法門寺文化景區法門寺位於炎帝故裏、青銅器之鄉——寶雞市,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跡”,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地處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至今有1700多年曆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延安黃陵縣黃帝陵景區黃帝陵是中國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北距延安162公裏,南距西安165公裏。黃帝陵所在的橋山總麵積8500畝,沮水環繞,擁有古柏8萬餘株,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座四季常青、風景獨特的綠島奇觀。

黃帝手植柏位於陝西省中部黃陵縣軒轅廟院內,高20餘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它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當地有民諺:七摟八摣半,圪裏圪墶不上算。謂七人合抱猶不圍。

●絲綢之路:天山廊道的路網絲綢之路地跨三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絲綢之路天山廊道始於中國漢唐時期長安\/洛陽至中亞七河流域地區,伸延5 000公裏,連接了開拓絲綢之路的諸政權中心的兩大中心,即中國漢唐中心都城長安\/洛陽及中亞七河流域地區。

2014年,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處遺產是中國第一個跨國聯合申遺項目。

●商洛市金絲峽景區位於陝西省商南縣境內的東南部新開嶺腹地,距縣城60公裏,距金絲峽鎮18公裏。園內風光秀麗,集峰、石、洞、林、禽、獸、泉、潭、瀑等自然景觀於一體,步移景異,景象萬千,被譽為“峽穀奇觀,生態王國”,先後榮獲中國最美十大峽穀、中國王牌景區、生態中國貢獻獎等二十多項殊榮,成為中國生態旅遊業中一顆璀璨明珠。

●寶雞市太白山旅遊景區陝西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陝西寶雞,秦嶺北麓,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 767.2米。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係的分水嶺。

太白山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多種多樣的生物種群,其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有動物302多種,鳥類230多種,植物1 900多種,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之稱。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 717 950件(組),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曆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其中尤以“鑲金獸首瑪瑙杯”可擔當起“鎮館之寶”之責。

●寶雞市博物館藏品1.1萬餘件 (組),其中銅器5 740件 (組),大部分為西周青銅器,一級藏品45件。其中最著名的是何尊,上有銘文 122字,記載周初武王、成王規劃治理天下、營造成周 (今河南洛陽附近) 的事。

(四) 美食與特產

戶縣農民畫、西府民間工藝(泥塑、彩繪、草編、木版、年畫)、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陝北秧歌、民間剪紙等尤為突出,成為陝西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塞剪紙是陝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範形式。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不包羅,直接反映出的是勞動生活。

西安小吃在世界上都有極高知名度。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站“CNNGO”票選亞洲十大最佳小吃城市中,台北和西安作為兩岸代表城市入選。西安因街頭飲食混合各種飲食小吃,被CNN認為“最具地方特色”。西安街頭的烤羊肉串、烤鵪鶉蛋、羊肉泡饃、麻將涼皮、柿子餅、肉夾饃等十大特色小吃被國際遊客視為“不可不試”的西安美食代表。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東線

西安(古城旅遊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池、樓觀道文化展示區、西安事變革命舊址)—渭南華縣(渭華起義紀念館、少華山)—華陰(華山、華山禦溫泉)—潼關(黃河旅遊區)等。

2 北線

西安—鹹陽三原(城隍廟)—銅川(藥王山、耀州窯、玉華宮、照金—香山)—延安黃陵(黃帝陵)—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洛川會議革命舊址)—宜川(壺口瀑布)—延安革命舊址—子長(鍾山石窟)—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榆林綏德(漢畫像石展館)—米脂(李自成行宮、薑氏莊園、楊家溝革命舊址)—佳縣(白雲山)—榆林(鎮北台、紅石峽)—神木(紅堿淖、二郎山、能源工業旅遊區)等。

3 西北線

西安—鹹陽漢文化旅遊精品區(漢陽陵—長陵、平陵、安陵—興平茂陵)—鹹陽(海泉灣、地熱城、鹹陽博物館)—涇陽(張家山鄭國渠首遺址、安吳青訓班、雲陽八路軍總部革命舊址)—禮泉(昭陵)—乾縣(乾陵)—彬縣(大佛寺)等。

4 西線

西安—楊淩(農業博覽園、農業示範園、水運中心)—寶雞扶風(法門寺)—眉縣(太白山)—岐山(周公廟)—鳳翔(民俗村)—寶雞(中華禮樂城、中華石鼓園、炎帝陵)—隴縣(關山草原)等。

5 南線

西安(翠華山、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等)—商洛柞水(牛背梁、柞水溶洞)—鎮安(木王森林公園)—安康旬陽(太極城、紅軍鄉)—安康(瀛湖、香溪洞)—嵐皋(南宮山、神河源)—平利(天書峽)等。

1 比較本旅遊區各省旅遊產品發展規劃有哪些?

2 北京中軸線的概念及影響有哪些?

3 陝西有哪些著名的小吃和特產?

4 2014年陝西新增的世界遺產有哪些?

5 列表比較大、小雁塔異同有哪些?

實訓題

1 搜集整理本區山東省主要旅遊城市和旅遊景區。

2 顧維鈞將孔子比作耶穌,山東比作耶路撒冷的依據是什麼?

3 以華夏文明古都旅遊為主題,設計本區的旅遊線路。

4 設計一條本區域紅色旅遊線路,包括本區域主要紅色景區。

5 網上搜集整理泰山、華山、嵩山各自景觀圖片,比較三者旅遊景區的特色。

項目三江南水鄉吳越文化華東旅遊區

項目三江南水鄉吳越文化華東旅遊區

◆知識目標

了解華東旅遊區概況;掌握華東旅遊區旅遊景區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

根據華東旅遊交通特點,能設計本區域主要線路;能對本區域旅遊產品開發提出設想;能對知名景點進行講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杭“天堂”之說是流傳了千年的民間諺語。“天堂蘇杭”之說曆史上有過多種版本,現在的人們則通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種說法。仔細考究各種資料,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民間諺語的最初形成,是在五代。它的廣泛流傳,始於北宋。

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藩鎮紛爭,割地自雄,民不聊生,被史學家稱為“斯亂極矣”“天理幾乎其滅矣”。唯有吳越王錢鏐獨具遠見卓識,善事中國,保境安民,使一方百姓安居樂業,並由此奠定“長三角”繁榮的曆史基礎,臨安是錢鏐的出生地和歸葬地。

唐末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國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其開國之君,臨安人錢鏐被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人,他實行保境安民的基本

國策,興修水利,重視農桑,開拓海運,發展貿易,體察民情,服從中央,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難得的政治家、軍事家,為當年吳越國富甲東南和今日“長三角”的繁榮做出了曆史性貢獻。而且他治家極嚴,他的家訓對錢氏後裔影響極深,使錢氏家族成為繼孔氏家族之後的又一望族。

一、 區域旅遊環境特征

(一) 河海相交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本區東臨大海,與廣闊的太平洋相連,境內有淮河、長江、錢塘江等江河東流入海,並有大運河南北縱貫,形成了這裏特有的海洋和內河的水運優勢和沿河、沿海的城市景觀。本區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了向區內外乃至世界各地輻射的高效率立體交通網絡,京滬、滬杭、浙贛、隴海、京九等鐵路縱橫交錯,為本區現代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條件。

(二) 以神秀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觀

本區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旅遊資源豐富而多元,主要名山有黃山、九華山、齊雲山、天柱山、普陀山、雁蕩山等;區域內水網稠密,主要湖泊有太湖、杭州西湖、千島湖,主要江流有長江、錢塘江、新安江、楠溪江等,都是景色誘人的水域風光。

(三) 源遠流長的吳越文化

本區主要分屬於吳越文化區和淮河文化區。吳王闔閭都於姑蘇,越王勾踐都於會稽。吳越之地已成為華夏風韻最濃厚的地方之一。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曆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吳越文化風采依舊。

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是江浙的地域文化,也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吳越文化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範圍與吳語區相吻合。吳越文化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

對應吳語的吳越文化形成於周代,《春秋》《左傳》《國語》等史書都有記載。早期吳越民眾以尚武逞勇為風氣,粗獷中蘊涵精雅。部分晉室南渡後士族文化的特質改變了吳越文化的審美取向,雖然人數不占多數,但中原文化逐步給其注入了“士族精神、書生氣質”,開始成為中國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吳越經濟開始超過北方,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時,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區,在戰爭和多次的少數民族短期統治中淡化,因此,吳越文化在保留了較多當地土著文化的同時又保留了較多的傳統中國文化。例如,吳語細軟優雅,有“吳儂軟語”的美稱;吳越飲食以香甜可口為特征;吳越地區輩出文人墨客和科學家,古代狀元和現代中國院士中吳越人要占2\/5。南宋以來,吳越文化愈發向精致的方向生長,南宋和明朝吳越人開始趕超中原及北方,成為官場主流;隨著近代工商業的萌芽,吳越文化又平添了奢華之習。

吳越人性格外柔內剛,為人謙和,注重禮節,但是在反侵略戰爭中往往表現出英勇的氣節。

(四) 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

本區“魚米之鄉”眾多,種植業發達,已栽培利用的糧食、棉花、油料、水果、茶葉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名茶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等。畜禽種類繁多,南京板鴨、金華火腿等全國聞名。漁業資源豐富,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舟山黃魚均為著名特產。另有傳統工藝美術品生產,如杭州絲綢、蘇州刺繡、南京雲錦、宜興紫砂陶等都馳名中外。

(五) 古老園林與現代都市主題公園交相輝映

世界上的園林可分為三個係統——歐洲園林、西亞園林和中國園林。我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曆史,它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原則,那熔傳統建築、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等藝術於一爐的綜合特性,在世界園林史上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地位。

其中江南園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範圍較小,因而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創造出較多的景色,於是“小中見大”“一以當十”“借景對景”等造園手法,得到了十分靈活的應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蘇州小園網師園殿春簃北側的小院落,十分狹窄地嵌在書齋建築和界牆之間,而造園家別具匠心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蠟梅和南天竹,還點綴了幾株鬆皮石筍,這些植物和石峰姿態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本區是中國古典園林薈萃之地,南京、蘇州、揚州等地彙集了江南古典園林精華,蘇州市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和藕園、滄浪亭、獅子林、退思園、藝圃相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區憑借雄厚的經濟和科學技術實力,又興建了上海迪士尼樂園、常州環球恐龍城、橫店影視城等主題公園。

二、 上海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上海,簡稱“滬”或“申”,地處長三角洲前緣,是我國南北海岸的中心,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依托虹橋交通樞紐、浦東國際機場、京滬高速鐵路等交通設施,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軌道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具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國重要的航空中心和三大國際航空港之一。

上海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是一座時尚繁華的現代都市,同時也在全麵推進信息化發展,建設智慧城市。至2013年末,上海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浦西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豫園、老城隍廟、石庫門等眾多曆史古跡保存完好,浦東也以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科技館、海洋水族館等景觀組成上海新風貌。

上海是中國主要旅遊城市之一。上海海派文化特色明顯,是一座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的城市,旅行者“聖經”《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公布的“2014全球十佳旅遊城市”排行榜,上海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城市。

上海旅遊產品豐富多樣,共有5A級景區3處(截至2014年10月):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科技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豫園、上海外灘建築群、國際飯店、中山故居、龍華塔等。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上海市“十三五”旅遊發展目標以“全球影響、文化引領、全域發展、優化供給、惠民利民”為發展主線,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遊產品體係、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旅遊產業體係、具有全球配置力的旅遊市場體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著名旅遊城市。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國家戰略,更好地發揮在推進區域旅遊發展上的作用,提升對區域旅遊資源的配置和產業發展的帶動能力。

充分發揮迪士尼等旅遊項目的輻射和帶動效能,提升城市旅遊整體吸引力;積極引入大型旅遊項目、大型國際賽事或展會,探索建設原創旅遊項目,打造高能級旅遊產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水上旅遊、郵輪旅遊、房車旅遊、醫療旅遊、老年旅遊、會展旅遊、研學旅行等旅遊新業態發展。

(三) 主要旅遊景區

●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坐落在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上海國際新聞中心所在地,卓然秀立於陸家嘴現代化建築樓群,與隔江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交相輝映,展現了國際大都市的壯觀景色。塔高468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設計者極富想象地將十一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天空串聯到綠色如茵的草地上。遠處看宛如兩顆紅寶石的巨大球體,晶瑩奪目,描繪了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如夢畫卷。

東方明珠塔塔體由三根斜撐、三根直徑九米的擎天立柱及廣場、塔座、下球體、五個小球、上球體、太空艙、發射天線桅杆組成。入夜,遙望東方明珠塔,則是色彩繽紛、璀璨奪目;登塔俯瞰都市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東方明珠塔集都市觀光、時尚餐飲、購物娛樂、曆史陳列、浦江遊覽、會展演出等多功能於一體,已成為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和旅遊熱點之一,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是上海市的著名地標,上海的標誌,十分引人注目,東方明珠與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形成雙龍戲珠之勢。

●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技館以“自然、人、科技”為主題,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閑旅遊基地。由位於世紀大道的科技館主館、延安東路的自然博物分館和龍吳路的標本樓組成。其中,科技館建築麵積9.8萬平方米,分為11個風格各異的主題展區、4個高科技特種影院、3個古今中外科學家及其足跡的藝術長廊、2個主題特展和若幹個臨時展廳。

●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國首座國家級野生動物園,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境內,展區占地153公頃(約2300畝)。

園內彙集著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和珍稀動物二百餘種,其中有我國特有的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金毛羚牛等,也有來自國外的長頸鹿、斑馬、羚羊、白犀牛、獵豹等,中國特有重點保護動物種群數量在世界野生動物園中居首位。園內有四座功能各異的動物健康運動表演練習場館。人與動物大型廣場藝術表演,精彩紛呈;國內一流的海獅表演讓人領略動物的聰穎與美妙;來自澳洲的賽狗更是讓遊客在驚歎速度魅力的同時遐想無限。

●上海外灘萬國建築群上海外灘,從外白渡橋延伸至南浦大橋,全長4千米,是上海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上海的一張城市名片。外灘西側矗立著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築群,堪稱“萬國建築博覽”,是近代上海曆史的縮影。在外灘,黃浦江兩岸的迷人風采能盡收眼底。著名的有和平飯店、中國銀行大樓、彙豐銀行、海關大樓等,彙集了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英國古典式等各不相同的建築風格。

●上海歡樂穀位於風景秀麗的鬆江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主題公園。全園由陽光港、歡樂時光、上海灘、香格裏拉、螞蟻王國、金礦鎮、颶風灣七大主題區組成。園內一條約2千米的主環道和一條約2.5千米的水上遊覽線,將分布在園內的各景點,象珍珠項鏈般串聯在一起。全園占地90萬平方米,共有百餘項觀賞體驗項目及商業輔助性服務配套設施,驚險刺激的遊樂設備、美輪美奐的各類場館、異彩紛呈的特色表演、豐富多彩的主題商品,為遊客的餐飲、購物、遊玩提供全方位的便利。

2014年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Trip Advisor發布了中國最受歡迎的標誌性旅遊景點TOP 10,上海歡樂穀名列中國最受歡迎的遊樂園第十名。

●上海世博會紀念館世博會紀念館在原世博會城市足跡館真情呈現,帶遊客回望百年夢想,銘記十年努力,感懷八年籌辦,重溫184天每一個成功、精彩、難忘的瞬間。

這裏有近3000件精心收集的展品,329枚世博印章,246杆旗幟組成的壯觀旗林,近100米三維動畫長卷。在浦西園區,為上海世博會舉辦而專門設立的世博會博物館,與世博會紀念館珠聯璧合,共同承載起了保留世博遺產、發揚世博理念的作用。

●南京路商業街上海南京路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稱。自19世紀初興起後,逐漸發展成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

近年來,南京路上不僅又有一些新興購物商家開業,更吸引許多老字號重返,第一百貨商店、新世界商廈、東方商廈、永安公司、置地廣場等大型商場成為中外遊客的購物天堂。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一級文物717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鎮館之寶為大克鼎(清朝末年就跟大盂鼎、毛公鼎並稱為“海內三寶”) 、商鞅方升、緙絲蓮塘乳鴨圖。

(四) 美食與特產

上海有南翔小籠、三絲眉毛酥、桂花拉糕、鴿蛋圓子、八寶飯等著名小吃。特產有彙水蜜桃、金山農民畫、城隍廟梨膏糖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1. 主題遊樂旅遊線路。上海東部旅遊區是綜合性旅遊目的地、旅遊交通樞紐地,也是上海作為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主題樂園的集聚區域。該線路以迪士尼、上海科技館為核心。

2. 黃浦江沿江旅遊線路。黃浦江旅遊帶北至吳淞口、南至奉浦大橋,流經浦東、寶山、楊浦、虹口、黃浦、徐彙、閔行、奉賢等區,是黃浦江向兩岸延伸3~5千米範圍的帶狀區域。沿江“十景”分別為吳淞水門、江灣塔影、楓島漁火、長虹臥波、城堡滴翠、滴水映日、昔日風帆、外灘春秋、東方水都、龍華晚鍾。

3. 蘇州河風貌旅遊線路。中環線交彙點與黃浦江交彙口約20千米長的蘇州河流域,主要景觀為蘇州河河口風貌區、十八灣風貌區、蝴蝶灣風貌區等若幹個文化景觀集聚區域,凸現蘇州河觀光休閑、文化展示、民俗風情等。

三、 江蘇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江蘇簡稱蘇,位於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遊,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

江蘇地勢低平,河湖眾多,水域麵積占16.7%,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國居首位,水鄉特色明顯,是江蘇一大地理優勢。江蘇之山雖不高,卻多負盛名,南京鍾山各類名勝古跡分布有200多處;蘇州虎丘,被蘇東坡譽為“到蘇州不去虎丘,乃憾事也”。

江蘇省曆史悠久,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擁有世界遺產兩處:蘇州園林、明孝陵。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處:太湖風景名勝區、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雲台山風景名勝區、蜀崗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三山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17個。古都南京有規模宏大的明孝陵,也有槳聲燈影的秦淮河;水鄉蘇州有咫尺乾坤的古典園林,也有小橋流水的古鎮;無錫,有太湖佳絕處黿頭渚,也有宏偉莊嚴的靈山大佛;徐州,有風物如畫的雲龍湖,也有兩漢文化遺存龜山漢墓。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江蘇省“十三五”要充分發揮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和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作用,提升旅遊業在經濟社會中的貢獻度。豐富旅遊產品有效供給,優化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把江蘇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旅遊強省、國際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延長遊客人均逗留天數至3天,每人次平均消費達到1 700元。全省旅遊服務管理與國際標準全麵接軌,旅遊產業素質和綜合效益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倡導文明旅遊,全麵提升經營單位、遊客和居民的文明程度。加大惠民力度,城鄉居民年出遊率提高至4.5次\/人。

(三) 主要旅遊景區

●南京簡稱寧,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城”的美譽,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古都。南京是長三角及華東地區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教第三城,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航運、經濟和金融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通信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

南京是濱江生態宜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2014年8月,南京舉辦了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鍾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市區東北部,包括玄武湖和紫金山兩大區域,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

中山陵原名總理陵園,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築,坐北朝南,西鄰明孝陵,東毗靈穀寺,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墓地全局呈“警鍾”形圖案,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後馬氏的合葬墓,於2003年7月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南京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靈穀寺位於紫金山東麓,是古代鍾山70多座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寺院,鬆木參天,景色宜人,有“靈穀深鬆”之稱。寺建於明初,當時規模十分宏大,現在寺址僅是明初靈穀寺龍王殿的一部分。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搖籃,其內秦淮河全長五千米,史稱“十裏秦淮”,是秦淮風光帶精華所在,是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土人情為一體的國家5A級旅遊區。

她蘊涵著南京城市發展兩千多年的曆史文化積澱,是南京城市最早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南京曆史上最熱鬧的文化、商業中心,代表了南京曆史上的繁華。

泛舟秦淮,遊覽中國第一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已經成南京特色旅遊品牌,“夜泊秦淮”更被喻為南京水上遊覽經典之旅。

●蘇州古稱吳,簡稱蘇,又稱姑蘇、平江等。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曆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經過考證,認為蘇州城之古老為全國第一。據統計,與蘇州城同期建立的140多座古城,至今幸存6座,而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的唯有蘇州。蘇州曆史悠久,是中國首批24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曆史上長期是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蘇州以其獨特的園林景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城”,素有“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東方水城”的美譽。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全市現有園林60多個,其中拙政園和留園被列入中國四大名園,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共9個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古琴和昆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5A級景區,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虎丘景區虎丘是全國5A級景區及全國文明單位,首批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城區中心五千米。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約36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虎丘依托著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曆史文化景觀,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

●楓橋景區楓橋景區距蘇州古城3.5千米,占地麵積10公頃,是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遊覽內容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曆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描寫出這裏空靈而闊大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向往之地;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跡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現開放景點有楓橋苑、楓橋鐵鈴關、特色旅遊項目“楓橋古鎮水上遊”、楓橋書場等。

●同裏景區國家5A級景區,位於太湖之濱,大運河畔的蘇州市吳江區,素有“蘇凇要途”之稱,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奢,改為“銅裏”;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裏”,沿用至今。鎮內尚存明清兩代宅院30多處,崇本堂、嘉蔭堂、耕樂堂等都是明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之作。

●周莊古鎮風景區春秋時期謂稱“搖城”,隋唐時稱“貞豐裏”。宋元祐元年(1086年)改名為周莊,國家曆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周莊鎮四麵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曆經滄桑,仍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水鄉古鎮風貌和格局,河道上完好保存著2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古鎮大部分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吳儂軟語,阿婆茶香,櫓聲欸乃,昆曲悠遠,“小橋流水人家”如入畫卷。

●金雞湖景區全國唯一商務旅遊特質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商務旅遊示範區的集中展示區。景區總麵積11.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麵積7.4平方千米),按照“園區即景區、商務即旅遊”的城市商務旅遊功能布局,以金雞湖為中心,精心打造了五大功能區:文化會展區、時尚購物區、休閑美食區、城市觀光區和中央水景區。

●無錫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太湖,又名震澤、具區,麵積2400多平方千米,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國家5A級景區,重點風景名勝區。黿頭渚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主景點之一。

●無錫靈山大佛景區位於無錫太湖之濱,國家5A級景區,主要景點有五印壇城、靈山梵宮、靈山大佛、九龍灌浴、祥符禪寺等。

五印壇城矗立於碧波蕩漾的香水海之中,與靈山梵宮、曼飛龍塔交相輝映,是一座風格獨特,原汁原味的藏式文化景觀。五印壇城占地麵積8000平方米,高31.55米,共計六層。壇城內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東方阿閦佛、中央的毗盧遮那佛。五印壇城內飾聖潔而絢麗,完美融合了彩繪、壁畫、木雕、唐卡、壁飾、鍍金等藏族裝飾技藝,美輪美奐地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

●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始建於1987年,占地麵積近100公頃,可使用太湖水麵200公頃。中央電視台按照“以戲帶建”的方針,為拍攝電視連續劇《唐明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建成了唐城、三國城和水滸城三大景區。基地擁有大規模的古典建築群體,三國城內的建築雄渾剛勁,主要景點有吳王宮、後宮、甘露寺、漢鼎、曹營水寨、吳營水寨、周瑜點將台等;水滸城內的建築工巧華麗,主要景點有皇宮、樊樓、清明上河街、禦街、紫石街、水泊梁山等;唐城內的建築金碧輝煌,主要景點有禦花園、華清池、唐宮等。另外還有“老北京四合院”“老上海一條街”等明清風格的建築景觀。

●環球恐龍城國家5A級景區,位於常州新區的現代旅遊休閑區內,人氣指數在中國位居第四,僅次於香港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和深圳東部華僑城,主題景點有中華恐龍園、恐龍穀溫泉、三河三園、迪諾小鎮、恐龍城大劇場等。中華恐龍園是環球恐龍城的核心景點,是一座集科普、遊樂、演藝等於一體的恐龍主題樂園,是收藏展示中國係列恐龍化石最為集中的專題博物館,有“東方侏羅紀”之稱。

●常州天目湖旅遊度假區包括天目湖山水園景區、天目湖水世界、南山竹海景區和禦水溫泉。天目湖山水園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天目湖的核心景區,也是天目湖詩意天成的精華所在。景區分湖裏山、海洋世界、龍興島、中國茶島、水上娛樂中心5大板塊。

●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是一個以古城文化為基礎,以重要曆史文化遺跡和瘦西湖古典園林群為特色,與揚州古城緊密相依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揚州文化、生態以及旅遊資源的核心聚集地。史有著名二十四景,現存卷石洞天、西園曲水、長堤春柳、徐園、小金山、蓮花橋、白塔、二十四橋、靜香書屋等,是全國“湖上園林”的傑出代表。

●薑堰溱湖旅遊景區國家5A級景區,首批國家級濕地公園,地處中國著名的三大窪地之一的裏下河地區。古長江與淮河曾在此交彙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濕地生態環境。而作為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的過渡區,吳越文化和楚漢文化的連接點,溱湖風景區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鎮江三山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位於鎮江市區北部,地處長江與鎮江主城區交彙處,總麵積44.76平方千米。其核心景區為“三山一湖”,即金山、焦山、北固山和金山湖,景區內還包括西津渡、雲台山、伯先公園、博物館、鐵甕城等名勝古跡。

金山風景區位於鎮江市區西北,海拔43.7米,占地麵積40餘公頃,金山寺始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主要有江天禪寺、金山景區、百花洲景區、鏡天園、一泉景區五部分。

●濠河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南通的中心,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護城河之一,史載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即有河”,全長10千米,水麵1040畝,最寬處215米,水波浩渺,極似湖泊;最窄處僅10米,又似絲帶彩練,整個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蕩,呈倒置的葫蘆形狀環抱老城區,形成了“水抱城、城擁水,城水一體”的獨特風格,素有“江城翡翠項鏈”之稱。

●鎮江市句容市茅山景區茅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西南部鎮江句容市境內,古稱金陵地肺名山,華陽境天,是中國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茅山形勝獨特,風景秀麗,主峰大茅峰372.5米,與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連,逶迤起伏。

●淮安市淮安區周恩來故裏景區周恩來故裏旅遊景區包括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駙馬巷、河下古鎮。

河下古鎮有2500年以上的曆史,這裏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曆史名人。明清兩代這裏曾出過67名進士,有“進士之鄉”之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河下還為淮安曆史上重要的商埠。

●鹽城市大豐區中華麋鹿園景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之濱,保護區總麵積 78 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 668 公頃,緩衝區2 220 公頃,實驗區73 112 公頃。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占地麵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徐州市泉山區雲龍湖景區雲龍湖東靠雲龍山,西依韓山、天齊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麵環山,一麵臨城。

雲龍湖原水麵5.8平方公裏,陸地5.6平方公裏。以湖中路為界,東湖周長約8.1公裏,西湖長約7公裏,全湖周長約12公裏。

●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景區連雲港花果山景區位於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是國家級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先後榮獲 “美麗中國十佳海洋旅遊目的地”“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中國最美文化休閑旅遊目的地”等多項榮譽稱號。

花果山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計有植物種類1 700餘種,其中藥物資源就有1190種,金鑲玉竹、古銀杏等都是省內罕見、國內少有的樹種和水簾洞,棲身之、唐僧崖、古樹名木,是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

●常州市武進區春秋淹城旅遊區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又稱淹城,春秋淹城)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淹城旅遊區規劃總麵積7.6平方公裏,分為5大區塊:春秋淹城遺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傳統商業街坊和淹城寶林禪寺。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通過再現人文情景,全方位演繹春秋時代燦爛的曆史文化,積極打造中國春秋文化品牌,形成融旅遊、休閑、娛樂、科普、購物、餐飲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

●南京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各類藏品42萬餘件(套),館藏數量居中國前三,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還有一部分來源於社會征集及捐贈,均為曆朝曆代的珍品佳作和備受國內外學術界矚目的珍品。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錯銀銅牛燈、廣陵王璽金印等為鎮館之寶。

(四) 美食與特產

江蘇為魚米之鄉,物產豐饒,著名的水產品有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太湖銀魚、陽澄湖清水大閘蟹等海鮮品。優名特產品有南京湖熟鴨、南通狼山雞、揚州鵝、高郵麻鴨、南京香肚、如皋火腿、靖江肉脯、無錫油麵筋等。名茶有碧螺春、雲台山雲霧茶、雨花茶等。江蘇曆史悠久,傳統工藝眾多,著名的有宜興紫砂、南京雲錦、蘇州宋錦、蘇繡、南通風箏、桃花塢年畫、揚州漆器、揚州剪紙、無錫惠山泥人等。

(五) 精品旅遊線路

依托中國園林、江南水鄉、古運河等文化遺產,構建以觀光旅遊為基礎,休閑度假為主導,專項旅遊為特色的多元化旅遊產品體係。

1 園林之旅(南京—揚州—無錫—蘇州)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一枝奇葩,它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的自然觀和人生觀。其中,江南園林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成就的一個類型,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蘊涵了儒釋道等哲學、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自古以來就吸引著無數中外遊人。

江南園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園為代表,即南京瞻園、蘇州留園、拙政園、無錫寄暢園。除此之外,南京玄武湖,揚州瘦西湖、個園、何園,蘇州滄浪亭、獅子林等都是江南園林的典範。

2 運河之旅(淮安—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江蘇是中國大運河河道最長(約700千米)、文化遺存最多、保存狀況最好和利用率最高的省份,直至今天,大運河江蘇段仍是黃金水道,年運輸量超過10條鐵路。在大運河的滋養下,一座座城市得以繁榮發展,留下傑出的建築精品。

3 古鎮之旅(周莊—同裏—木瀆—甪直—錦溪)

江蘇省境內的古鎮眾多,有昆山的周莊、吳縣的同裏、吳縣木瀆、甪直和太倉沙溪等。這些古鎮多居於江南之地,故水鄉是它們共有的一大特色,但是它們從未雷同。對於旅遊者來說,是欣賞江南水鄉風情和古民居的極好去處。

4 文化旅遊。揚州—南京—常州—蘇州,立足江蘇地方特色,推出巧奪天工絲文化(南京雲錦、常州亂針繡、蘇州雙麵繡等)、清新精細食文化(淮揚菜、蘇幫菜等)、清音雅韻樂文化(古琴、昆曲、江南絲竹等)、風尚雅致閑文化(江南畫派,揚州工、如派盆景等)等。

四、 浙江旅遊亞區

(一) 區域旅遊特色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與國際大都市上海毗鄰,省會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化之邦”“旅遊之地”的美譽。

浙江旅遊資源數量眾多,類型多樣,重要地貌景觀資源800餘處,水域景觀資源200餘處,生物景觀資源100餘處,人文景觀資源100餘處,旅遊資源總量名列全國前茅,是全國有名的旅遊資源大省。擁有世界遺產兩處:杭州西湖文化自然景觀、中國丹霞地貌·江郎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11處,六和塔、嶽飛墓、飛來峰造像、良渚遺址、魯迅故居等。

浙江省山川秀美,人文薈萃,可用“清水綠山、絲府茶鄉、書聖佛國、文物之邦”十六個字來概括。浙江名山有雁蕩山、天台山、雪竇山、仙都山,爛柯山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以及中國最大的人工湖——千島湖等都名聞中外。著名的江有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楠溪江等,錢江大潮是世界聞名的一大奇觀。浙江海域遼闊,島嶼眾多,嵊泗列島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南潯、西塘、烏鎮等江南古鎮,各有風味。

(二) 旅遊開發與規劃概要

浙江省“十三五”時期旅遊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把旅遊業打造成為支撐全省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浙江省旅遊業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我國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全域發展示範區、惠民富民樣板區和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