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四校開本:185mm×260mm版心:39行×39字文件路徑:B02J
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
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
出版社南大序號
校次校份數
錄入文件名
組版陳總頁碼
圖片圖數
校對版式
送校日期
聯係電話83557441
您對稿件的要求、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生產責任人孫誌洋聯係(13813855199)。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書名:
作者:,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電話:13886569836
頁碼:15印張
估價:30-35左右
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
前言
前言
有一個叫“杯子哲理”的故事,說的是固執人、馬大哈、懶惰者和機靈鬼四個人結伴出遊,結果在沙漠中迷了路。這時,他們身上帶的水已經喝光了。正當四人麵臨死亡威脅的時候,上帝給了他們四個杯子,並為他們祈來了一場雨。但這四個杯子中,有一個是沒有底兒的,有兩個盛了半杯髒水,隻有一個杯子是拿來就能用的。
固執人得到的是那個拿來就能用的好杯子,但他當時已經絕望至極。固執人認為,即使喝了水,他們也走不出沙漠。所以下雨的時候,他幹脆把杯子口朝下,拒絕接水。馬大哈得到的是沒有底兒的壞杯子。由於他做事太馬虎,根本就沒有發現自己杯子的缺陷。結果,下雨的時候,杯子成了漏鬥,最終一滴水也沒有接到。懶惰者拿到的是一個盛有髒水的杯子,但他懶得將髒水倒掉,下雨時繼續用它接水,雖然很快接滿了,可他把這杯被汙染的水喝下後卻得了急症,不久便不治而亡。機靈鬼得到的也是一個盛有髒水的杯子,他首先將髒水倒掉,重新接了一杯幹淨的雨水。最後,隻有他平安地走出了沙漠。
這個故事不但蘊涵著“性格和智慧決定生存”的哲理,同時,也與當前人們的投資理財方式和觀念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中國過去的60年間,前三十年是一個消滅個人財富的過程,後三十年則是民間財富急劇累積的過程,近十年來,投資理財已從一個時尚的概念演變成一個時代的需要。拒絕貧窮、做一個成功人士,成為大眾理財的最大追求。但如何投資,怎樣理財卻不是每個社會個體都具備的技能。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就和故事中的固執人一樣,認準了銀行儲蓄這一條路,拒絕接受各種新的理財方式,致使自己的理財收益難以抵禦物價上漲,造成了家財的貶值。有的人就和故事中的馬大哈一樣,隻知道不停地賺錢,卻忽視了對財富的科學打理,最終因不當炒股、民間借貸等投資失誤,導致了家財的縮水,甚至血本無歸,成了“前麵掙,後麵跑”的漏鬥式理財。有的人則和故事中的懶惰者一樣,雖然注重新收入的打理,但對原有的不良理財方式卻懶得重新調整,或者存有僥幸心理,潛在風險沒有得到排除。結果,因為原有不當理財,影響了整體的理財收益。但是,也有許多投資者和故事中的機靈鬼一樣,他們注重把家庭中有風險、收益低的投資項目進行整理,也就是先把髒水倒掉,然後把杯子口朝上,積極接受新的理財方式,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理財效果。
所以,理財應該成為人生的技能而為每一個人所接受和掌握。而當前的大學教育,無論是經濟類學科還是其他專業學科,都欠缺投資理財觀念和技能方麵的培養。我們認為,要培養一個大學生,特別是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讓他們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有必要開設投資理財課程。而《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教材的編寫,是這個目標實現的前提。
本教材試圖按照“觀念知識技能”的整體構架,通過對個人理財基本理論的介紹,確立讀者基本的個人理財觀念;通過對現存和未來可能推出的各類理財工具的介紹讓讀者掌握理財專業知識、引導讀者跨入個人理財的大門;通過分析解讀理財方法來指導讀者的理財實踐、提升讀者理財技能。本書力圖突出學習與調研、思考與規劃、案例與推演、實務與實證四個方麵的有機關聯,這是本書最大的創新之處。本教材的另一創新之處在於教材體例安排采用了“項目任務”模式。與國內其他的同類教材相比,我們開宗明義在教材中提出了“財商”的概念,翔實分析了國外財商教育的情況及財商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出版一本書,而是為推動個人理財從一門課程向一個專業過渡的實現,因為它順應全球經濟和金融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的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博大的智慧,讓我們用智慧創造財富。
本書由荊州職業技術學院嚴天喜、武漢商貿職業學院餘誌斌擔任主編;由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霍衛紅、吉安職業技術學院肖詩菲、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曾學明任副主編。由嚴天喜對全書進行總篡、修改和定稿。
書中疏漏之處,懇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9年7月
南理工: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四校開本:185mm×260mm版心:39行×39字文件路徑:B02J
投資理財原理與實務
項目一財商及其培養
項目一財商及其培養
本項目旨在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通過本項目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確財商的含義,並認識到財商對理財的重要性及對人生成功的意義以及提升個人財商的途徑,為進一步學習教材的其他內容打基礎。
案例一小王正在某高校讀書,其間,家長每月給小王1000元,但小王總是在每月月末都捉襟見肘,有時不得已還會向朋友借錢。後來也因此和同學的關係不太融洽。
案例二張軍一家三口,家有存款50萬,有住房,夫妻每月收入6000元,他們將當期各項開支安排後,將結餘的3000元全部存入銀行。
案例三你的太太看上了一件很貴的衣服想買,但是再過一個月是十一假日,商店可能會有打折活動,你會怎麼做?A 說服愛人一個月後買會更便宜;B 討愛人歡心,二話不說買下來;C 太貴了,不買。
任務一認識財商
一、 財商的定義
財商的英文全稱是Financial Quotient(FQ)。最早由美國作家兼企業家羅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出。
所謂財商,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泛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麵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麵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財富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管理與運用財富的能力。
當一個人擁有優良財商的時候,就可知道怎樣利用本身擁有的資產為自己帶來最多的財富,成為一個財富管理上成功的人。
財商是與智商(IQ)、情商(EQ)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財商是一個人判斷金錢的敏銳性,以及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了解。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了個人“三商”,是個人成功的綜合前提。
二、 國外財商教育的情況
從世界範圍看,專業的財商教育最早起源於猶太人。一般來說,猶太人的滲透力和生存力非常強,目前全球經濟圈中的很多精英都是猶太人,比如現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全球外彙、商品和股票投資家索羅斯,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通訊社創辦人布隆伯格……這也是猶太人重視財商教育的結果。財商教育在猶太人家庭中是從小開始的,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延後享受的理念。
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猶太人在兒童財商教育中有一個經典說法:“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係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隻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
他們認為,財商教育應該至少包括三個方麵:掌錢能力、賺錢能力、財富知識。
(一) 掌錢能力
掌錢能力是財商教育的第一階段。有一種認識是:小孩子盡量少與錢打交道,“壓歲錢都要讓父母保管”。這樣做的弊端是,孩子們會因此養成要花錢就伸手,一有錢就趕快花光的習慣,而缺乏對消費的規劃意識。
對第一次擁有金錢的孩子,家長會及時地做出指導。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胡亂購買不需要或不劃算的物品,會與孩子商議其獨立賬戶必須保留的金額的底線,然後一起製定短期的儲蓄和消費目標。
開始時可能僅是小目標,一般隻需儲蓄幾個星期便能大功告成;此後可轉向較大目標,須耐心儲蓄幾個月才能實現夙願;最後上升至更大的須儲蓄一年半載才能實現的大目標。要是在這段時期,孩子因受到其他東西的誘惑而沒能“挺住”,那麼,他就必須為自己的或合理或不太合理的花銷負責。換句話說,對於孩子的財務狀況,負責的是孩子自己。當然,也有生性節儉的孩子對錢財格外看重,生活中盡量縮小開支。此時,家長往往采取一些辦法來鼓勵、引導孩子更勇敢大膽地消費。他們一般會耐心、細致地啟發孩子作出消費,如建議孩子邀請小夥伴去看一場電影、買一雙新的運動鞋、給爺爺或奶奶送上一束鮮花等等。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起量入為出的理財意識,在進行消費的同時,會考慮到自己未來的花銷和長期的規劃。好習慣一旦養成,終身受益。
(二) 賺錢能力
節流重要,開源的意義更大。培養賺錢能力,更確切地說是培養人的賺錢意識,可以讓一個人了解賺錢的規則,讓人在獲取收入的過程中了解到財富流轉的規則,在工作中還能體會到回報與付出成比例。鋼鐵大王洛克菲勒,從小家教很嚴,靠給父親做“雇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裏幹農活,有時候幫母親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入賬,爾後與父親結算。這件事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辦。
(三) 財富知識
除了教會孩子合理地花錢、有效地賺錢,一個人從孩子時代開始就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財富常識,並試圖做一些簡單的投資,進而到複雜的投資,包括基金、股票、債券、保險等。
不僅如此,在美國、法國等國家,現代財商教育已經滲透到高等教育的整個體係中。大多數高校將財商教學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程。
三、 我國財商教育的情況
中國是一個理財傳統悠久的國度。從古代的範蠡、鄧通到近代的胡雪岩,即使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時代,亦不缺少投資高手與理財明星。無論是“夏置皮襖旱聚舟”的投資原則,還是大處著眼,把理財看作“政治的唯一內容”,抑或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樣的現代理念,財商文化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傳承和積澱。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的思想對國民財商的培養多少帶來負麵影響。
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再到大學教育,理財在中國的教育實踐中幾乎是一片空白。比如作為青年中精英的大學生在這方麵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學生中金錢至上的觀點十分流行,缺乏正確的財富觀;花錢隨意,盲目攀比,講排場之風盛行,且常常因此與父母嚴重對立;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由於缺乏起碼的理財知識,理直氣壯地成了“購物狂”“月光族”“房奴”等;缺乏生存能力、創業能力,相當一部分學生畢業即失業……財商教育的空白已嚴重危及大學生的素質健康。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學生正在成為消費的主力軍,“錢不夠花”在當今大學校園已是一種普遍現象。一個大學生一年的花費到底有多少?錢都花在哪裏了?大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是學費,普通專業一般一年也得花銷五、六千元。二是生活費,少則每月四五百元,多則上千元。三是服裝消費,一般每月100元,但對於追求品牌的大學生而言,一雙鞋就要幾百元。四是給自己“充電”的消費,比如各種考級考證等,都是不菲的開支。五是在交際方麵的消費:朋友過生日,禮物少則幾十,多則上百。戀愛消費,也是不少大學生的重要支出。第六是手機、電腦等費用。還有女生對美麗消費也毫不吝嗇,有的女生每月在這方麵的消費竟高達500元以上。而以上各種費用基本上都是由家長支出。但大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不可能讓父母養一輩子,在大學裏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畢業後走向社會顯然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來支撐原先的花錢方式與消費習慣。
很多大學生並不知道理財為何物。以前在父母身邊時,衣食住行都由父母管,根本用不著自己理財。到了大學之後,多數大學生遠離父母,被迫開始掌握自己花錢的自主權。但他們對理財基本沒有概念,一時拿到這麼多錢,往往不知如何安排。同時,少了父母經濟上的控製和約束,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常常不由自主地去消費。大學生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學會科學理財,多數大學生在花費時都是憑感覺,而不是提前做預算,有計劃地控製自己的支出。由於缺乏相應的知識,大學生麵對理財時普遍感到困惑與茫然,理財隻能跟著感覺走。
目前,雖然一些高校正在嚐試進行相關教育,但中國財商教育,特別是把財商教育作為一門專業教學內容,還未真正起步。
四、 財商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正如前麵所說,智商、情商和財商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三者對人的生存發展不可或缺。尤其是現代經濟社會,更加突出財商的意義。
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但也可以表現為一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作為自然人必需的素質。智商主要來自遺傳,但智商不是固定不變的,通過學習和訓練是可以開發增長的。
情商,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情商是人作為社會人必備的素質。現代社會,人麵對的是快節奏的生活、高負荷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較高的情商是難以獲得成功的。情商高的人,人們都喜歡同他交往,總是能得到眾多人的擁護和支持。同時,人際關係也是人生的重要資源,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權變理論代表人物之一弗雷德·盧森斯(Fred Luthans)對成功的管理者(晉升速度快)與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績效好)做過調查,發現兩者的顯著不同之處在於:維護人際網絡關係對成功的管理者貢獻最大,占48%,而對有效的管理者隻占11%。可見,在職場中,要獲得較快的成長,僅僅埋頭工作是不夠的,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必備的素質。在現代經濟社會,一個人如果沒有高的財商,就無法實現真正的成功,無法獲得財務自由,無法體會充分的幸福感。財商對於個人成功的意義在於以下幾個方麵。
(一) 財商有助於提升個人的生存能力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經濟社會裏,必然要與經濟打交道,參與經濟生活。良好的財商有助於一個人適應經濟社會,更好地提升個人生存能力。
(二) 財商有助於培養個人的創業能力
其實一個人特別是當代大學生一定要把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培養作為今後發展的重要平台。財商的高低直接關係一個人的創業意識,決定一個人創業的成敗。良好的財商有利於個人創業的成功。換句話說,一個創業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財商較高的人。
(三) 財商有助於實現個人的財務自由
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希望自己生活地快樂幸福,不被財務所困擾。但事實上很多人沒能做到這一點,原因在於這些人缺少必要的財商。隻有一個人的財商得到提高、學會理財,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四) 財商有助於提升個人的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又稱幸福感指數。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數。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商數等於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
影響一個人幸福指數的因素很多,包括就業、收入、社會保障、居住、醫療與教育及其他主觀因素,其中收入因素在其中起決定作用。較高的財商水平有助於提升個人理財能力、增加個人收入與財富,從而有助於提升個人幸福指數。
任務二財商的幾組概念
在財商教育中,如果一個人需要提升財商水平,必須嚴格區分以下幾組概念,並把握其內涵。因為這直接關係一個人在這方麵的觀念與意識,最後影響一個人的財商水平。
一、 金錢
傳統教育中,金錢就是貨幣。貨幣就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就是黃金、白銀,就是美元、英鎊、人民幣……沒錯!按照傳統理解,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也沒有否定這一說法的意思,甚至也無法顛覆這種說法。我們隻是想從另一角度即財商的角度來認識金錢。
從財商的角度看,金錢實際就是人們對某種物或者某種觀念的一種價值認同,是一種財富意識。比如一支普通鋼筆正常情況下價值就是幾元錢,但事實上也許鋼筆還會有其他的價值或者比一般認為的幾元價值高出許多的價值,你能想象嗎?假設我們讓某航天員將這支筆帶到太空,那麼這支筆將區別於其他的普通鋼筆;這時,你還認為這支筆的價值是幾元錢嗎?肯定不會,你會認為它是無價的!所以,金錢、財富、價值來自想象,來自創意,“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從物質的角度來看,金錢是一種特殊商品,但財商對金錢財富的認識則是顛覆性的,財商就是讓人們有一種對金錢財富的全新觀念。一個財商較高的人,無論將其置於何種境地,他都會最終成為一個富有的、成功的人。
二、 資產
對於資產,大家一般會這樣認為:自己所擁有的能夠被自己支配的某種物品就是資產。比如生活中,大家會認為,房子、私家車、家用電器、存款等就是家庭的財產。但是從財商角度看,這種觀念就不一定正確。因為從財商角度看,資產是指能夠給當事人帶來即時或者持續收益的某種物或者某種觀念、某種意識等。通俗地講,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按照這種解釋,先前所謂的某些資產項目在財商中就可能不是資產。比如,用於消費的汽車,當你購買汽車後你會為此經常發生支出而不是增加收入或者財富,所以不屬於財商中的資產。按揭購房形成的房產看上去是家庭或者個人資產,但一旦按揭形成,你將每月為購房發生相關費用形成當事人現金的流出,所以,此時的房子也不是財商意義上的資產。類似情況不勝枚舉。這就是一種意識。雖然僅僅是一種觀念上的區別,但他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對個人財富的形成、企業財富的積累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三、 負債
按照會計學的觀點,負債就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財商中的負債通俗地講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按照這一觀念,前麵所列舉的房子、汽車在特定的情況下就成了負債。因為這類東西在特定的情況下不會增加你的收入,不會使金錢流入你的口袋,相反還會導致金錢從你的口袋流出。
以上關於資產、負債的觀念告訴我們,個人財富積累的過程就是使自己不斷地增加資產(財商意義上的資產),而不是負債。生活中超前消費、貸款購房、信用消費形成的所謂資產實際上是負債,從財商角度看,這類行為應該被理性控製或者被節製。
任務三財商的培養
知道了財商的重要性,就要注重個人財商的培養。財商與智商情商不同,財商很大程度上來自後天的教育培養。那麼,如何提升個人財商呢?
一、 學習財務知識
財務知識並不是非常深奧的科學,最主要的是要學會看會計報表,要知道現金流是怎麼回事。
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它反映的是某一時點的情況,所以又稱為靜態報表。資產負債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資產的總額及其結構,表明企業擁有或控製的資源及其分布情況,即有多少流動資產、多少長期投資、多少固定資產等等。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有多少,應收賬款有多少,存貨有多少等等。此外,它還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負債總額及其結構,表明企業未來需要用多少資產去清償債務以及清償的時間,即流動負債有多少,長期負債有多少。長期負債中有多少需要用當期流動資金進行償還等等。同時,資產負債表還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擁有的權益,據以判斷資本保值、增值的情況以及對負債的保障程度以及在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或股本)有多少,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有多少,未分配利潤有多少等等。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生產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它把一定時期的營業收入與其同一會計期間相關的營業費用進行配比,以計算出企業一定時期的淨利潤。
利潤表亦稱損益表,它是反映企業財務成果的動態報表,必須按月編製。年度終了,企業應編報年度利潤表。利用利潤表揭示的財務成果信息,便於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獲得能力,預測利潤趨勢;通過分析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有助於發現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改進措施,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比方說,如果你想購買某公司的股票,你就必須通過會計報表了解其至少以下數據:總資產、每股淨資產、未分配利潤、淨負債、銷售收入、淨利潤、每股收益率、企業資產負債率等。如果你連這些數據都不知道就去炒股,就相當於閉著眼睛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不管路修得多麼好,你也一定會出事的。
二、 有成本意識,努力做到用最低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創業初期資金非常緊張,常常會以支付10‰的月息借錢周轉。比如在租房和買房的選擇上就應該是租房而不應該是買房。因為當時我花了1000元,就在離我公司100米遠的地方租了一套100平方米,價值50萬元的住房。另外,請一個保姆的工資為1500元\/月,水電氣300元\/月。相比之下,如果我買房,借50萬元的利息就要5000元\/月,而租房包括保姆水電氣加起來才2800元\/月。這樣低的租房成本,當然應該選擇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