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用單價金額備注

供應部門負責人: 生產計劃部門負責人:

日期

請領實發

數量領料單位蓋章數量發料人領料人

限額

結餘

退料

數量退庫單編號

合計

月末,各領料部門應對未消耗完的材料辦理退料手續。對於下月不再使用的材料應填寫“退料單”,並將材料退回倉庫;對於下月仍需使用的材料,可辦理假退料手續,即填製本月的“退料單”與下月的“領料單”,並按發生時間辦理退料和領料手續,但材料實體無需退回倉庫。

會計應根據領、退料單據上的領料部門對材料費用進行歸集。退料單如表233所示。

表233禦龍公司退料單

退料部門:

原領料用途: 退料編號:

退料原因: 年月日退料倉庫:

材料類別材料編號材料名稱材料規格計量單位數量單價金額備注

合計

(三) 確定發出材料的成本

由於物價上漲或材料取得方式的不同,就算是同種材料,其單位成本也可能不同。因此,發出材料時,其成本的確定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例231】禦龍公司20×8年9月份A材料收發結存情況如表234所示,思考如何確定11日和20日所發出材料的成本。

表234禦龍公司原材料明細賬

材料類別: 材料規格: 材料編號:

材料名稱: A材料

計量單位: 千克

存放地點: 二號倉庫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91期初餘額3005015000

10購入9006054000120069000

11管理部門領用800400

18購入60070420001000

20A產品領用800200

23購入2008016000400

在日常收發業務中,材料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

1. 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

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是指每種材料的收、發、存都按其實際成本計價。

在該方法下,會用到“在途物資”、“原材料”賬戶,並根據材料種類設置明細賬,如表235所示。“在途物資”賬戶登記在途材料實際成本的增減變動及結餘情況,“原材料”賬戶登記庫存材料實際成本的增減變動及結餘情況。

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時,可以采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四種方法確定發出材料的成本。

(1)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係,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即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計算機信息係統進行會計處理,個別計價法可以廣泛應用於發出存貨的計價,並且個別計價法確定的存貨成本最為準確。

(2) 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入庫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例232】沿用例231,用先進先出法確定11日和20日所發出材料的成本。

根據先進先出法計算如下。

從明細賬得知,11號發料之前,倉庫共有兩批材料,期初結存材料300千克,單價為50元\/千克,10日購入材料900千克,單價為60元\/千克,應先發出期初結存材料,其餘500千克從第二批材料發出,因此,11日管理部門領用A材料的成本為: 300×50+500×60=45000(元)。

同理,20日A產品領用材料成本為: 400×60+400×70=52000(元)。

詳見表235。

表235禦龍公司原材料明細賬

材料類別: 材料規格: 材料編號:

材料名稱: A材料

計量單位: 千克

存放地點: 二號倉庫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91期初餘額3005015000

10購入9006054000300

90050

6069000

11管理部門領用80050

60450004006024000

18購入6007042000400

60060

7066000

20A產品領用80060

70520002007014000

23購入2008016000200

20070

8030000

合計1700112000160097000200

20070

8030000

采用先進先出法,優點在於其便於日常計算發出存貨及結存存貨的成本,有利於對存貨的管理;而且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價格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在於當企業存貨收發業務頻繁、單價經常變動時,企業計算工作量較大;另外,期末結存存貨的成本接近於現行市場價格,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會造成高估期末存貨成本,低估當期成本費用,進而高估企業利潤。

(3) 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原有存貨成本+本次進貨成本原有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前麵最近的移動平均單價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月入庫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成本

【例233】沿用例231,用移動加權平均法確定11日和20日所發出材料的成本。

根據移動加權平均法,每當存貨入庫都應算出平均單價,作為下次發貨的單位成本,計算分析如下。

10日購入材料,平均單位成本為: (15000+54000)÷(300+900)=57.5(元\/千克)

11日發出材料成本為: 57.5×800=46000(元)

11日庫存結餘材料成本為23000元,數量400千克。

18日購入材料,平均單位成本為: (23000+42000)÷(400+600)=65(元\/千克)

20日發出材料成本為: 65×800=52000(元)

20日庫存結餘材料成本為13000元,數量200千克。

23日購入材料,平均單位成本為: (13000+16000)÷(200+200)=72.5(元\/千克)

詳見表236。

表236禦龍公司原材料明細賬

材料類別: 材料規格: 材料編號:

材料名稱: A材料

計量單位: 千克

存放地點: 二號倉庫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91期初餘額3005015000

10購入9006054000120057.569000

11管理部門領用80057.54600040057.523000

18購入600704200010006565000

20A產品領用80065520002006513000

23購入200801600040072.529000

合計170011200016009800040072.529000

移動加權平均法要求對存貨的每一筆收發都要在存貨明細賬上進行記錄,便於日常計算發出存貨及結存存貨的成本,並且計算出來的存貨成本比較均衡和準確,有利於對存貨的管理;而且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價格以調整當期利潤。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以及前後入庫存貨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企業。

(4)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與月初存貨成本之和,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月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月入庫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入庫存貨數量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月入庫存貨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成本

【例234】沿用例231,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確定11日和20日所發出材料的成本。

根據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平時隻登記期初存貨、入庫存貨的數量和成本,以及發出存貨的數量,月末計算單位成本,作為每次發出存貨的單價。計算分析如下。

平均單位成本=(15000+54000+42000+16000)÷(300+900+600+200)

=635(元\/千克)

11日發出材料成本為: 63.5×800=50800(元)

20日發出材料成本為: 63.5×800=50800(元)

詳見表237。

表237禦龍公司原材料明細賬

材料類別: 材料規格: 材料編號:

材料名稱: A材料

計量單位: 千克

存放地點: 二號倉庫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91期初餘額3005015000

10購入90060540001200

11管理部門領用800400

18購入60070420001000

20A產品領用800200

23購入200801600040063.525400

合計1700112000160063.510160040063.525400

采用這種方法,月末一次計算出存貨單價,手續簡便,便於操作。但核算工作集中在月末進行,影響了核算工作的及時性,平時無法及時了解存貨發出和結存金額,不便於對存貨的管理。

2. 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

為了簡化核算工作,以及加強對存貨的管理,企業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原材料作為存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可以用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預先確定各種材料的計劃單價,材料的取得、發出、結存均按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將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單獨計算反映,月末通過計算發出材料應分攤的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的方法。

在計劃成本法下,會用到“材料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材料采購”賬戶用於核算企業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借方登記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以及結轉的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及其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超支差異。月末借方餘額表示已經購進但尚未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該賬戶按材料類別、品種設置明細賬。“原材料”賬戶登記庫存材料計劃成本的增減變動及結餘情況(見表238);“材料成本差異”賬戶借方登記收入材料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分攤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收入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分攤的超支差異,餘額表示庫存材料分攤的差異(見表239)。

計劃成本法下材料采購、入庫、結轉入庫材料成本差異的相關分錄如下(未考慮增值稅):

(1) 采購材料: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貸:銀行存款等

(2)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 (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 (計劃成本)

(3) 結轉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 (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超支差異)

若為節約差異,則分錄相反。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數量×材料的計劃單價

某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

某月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

某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

注意: 材料成本差異的數學符號,“+”表示超支差異,“-”表示節約差異。

【例235】禦龍公司9月初有A材料300千克,成本差異為節約3000元。10日購入A材料900千克,實際單價60元\/千克;11日管理部門領用材料800千克;18日購入600千克,實際單價70元\/千克;20日生產A產品領用材料800千克;23日購入200千克,實際單價80元\/千克。假如A材料計劃單價為60元\/千克,用計劃成本法確定11日及20日A材料的實際成本。

10日購入材料實際單價等於計劃單價,差異為0。

18日購入材料形成的差異: 600×70-600×60=6000(元)

23日購入材料形成的差異: 200×80-200×60=4000(元)

根據禦龍公司材料成本差異明細賬及原材料明細賬,計算差異率如下:

A材料成本差異率=(-3000+0+6000+4000)÷(18000+54000+36000+12000)×100%

=7000÷120000×100%=5.83%

11日管理部門領用材料計劃成本為: 800×60=48000(元)

分攤的差異為: 48000×5.83%=2798.4(元)

實際成本為: 48000+2798.4=50798.4(元)

20日A產品領用材料計劃成本為: 800×60=48000(元)

分攤的差異為: 48000×5.83%=2798.4(元)

實際成本為: 48000+2798.4=50798.4(元)

相關明細賬見表238、表239。

表238禦龍公司原材料明細賬

材料類別: 材料規格: 材料編號:

材料名稱: A材料

計量單位: 千克

存放地點: 二號倉庫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91期初餘額3006018000

10購入900605400012006072000

11管理部門領用80060480004006024000

續表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18購入600603600010006060000

20A產品領用80060480002006012000

23購入20060120004006024000

合計170060102000160060960004006024000

表239禦龍公司材料成本差異明細賬

材料類別: 材料規格: 材料編號:

材料名稱: A材料

計量單位: 千克

存放地點: 二號倉庫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借方貸方借或貸餘額

91期初餘額貸3000

10購入0貸3000

18購入6000借3000

23購入4000借7000

課堂問答:

你能說出不同材料計價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範圍嗎?

三、 材料費用的分配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個部門根據實際需要領用並消耗材料,從而導致材料減少,相關成本、費用及資產價值增加。作為成本會計,應該將企業的這種資金變動記錄下來。因此,成本會計人員需要根據領料單上注明的用途,找出材料的受益對象,通過編製材料費用分配彙總表(見表2310),將本月發生的材料費用計入到相應的成本、費用賬戶及資產價值中去。例如,管理部門領用A材料48000元,該材料的價值應由管理部門承擔,計入到“管理費用”賬戶;又如,建造固定資產領用A材料50000元,該材料的價值應計入到在建固定資產的成本,即“在建工程”賬戶;再如,生產A、B產品領用A材料48000元,則該材料的價值應采用一定方法在A、B產品之間分配,分別計入A、B產品的成本,即“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賬戶與“基本生產成本——B產品”賬戶。

因此,材料費用分配是指將本月發生的材料費用按其受益對象分配計入相關成本、費用及資產價值的過程。

表2310禦龍公司材料費用分配彙總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9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直接計入分配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甲產品直接材料2000001800

乙產品直接材料25000024005.76

10368210368

13824263824

合計450000420024192474192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間接材料1000010000

輔助生

產成本

供電直接材料20002000

鍋爐直接材料10001000

管理費用材料費20002000

銷售費用材料費18001800

在建工程材料費50005000

合計471800495992

(一) 材料費用的分配方法

在分配材料費用的過程中,一般按領料單上注明的用途便可判斷材料費用應計入的會計賬戶。但會存在幾種產品共同耗用一種材料和共同耗用幾種材料的情況,此時,則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共同耗用的材料費用在這幾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費用分配的一般步驟及公式如下。

(1) 計算費用分配率

費用分配率=待分配費用總額\/各受益對象分配標準之和

(2) 計算各受益對象分攤的費用

各受益對象所承擔的費用=該受益對象的分配標準×費用分配率

共同耗用材料費用的分配一般有產品產量比例分配法、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法等。

1. 產品產量比例分配法

產品產量比例分配法,是指將各產品共同耗用材料費用以產品的產量為分配標準進行分配的方法。

材料費用分配率=各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費用總額各產品的產量之和

某產品應承擔的材料費用=該產品的產量×材料費用分配率

【例236】禦龍公司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耗用B材料4032千克,每千克6元,甲產品實際產量為1800件,乙產品實際產量為2400件。要求采用產品產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費用。

材料費用分配率: (4032×6)÷(1800+2400)=5.76(元\/件)

甲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 1800×5.76=10368(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 2400×5.76=13824(元),

或24192-10368=13824(元)。

其分配表見表2311。

表2311禦龍公司B材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單位:元

受益對象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甲產品1800

乙產品24005.7610368

13824

合計420024192

該題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材料實際用量分配率: 4032÷(1800+2400)=0.96(千克\/件)

甲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 1800×0.96×6=10368(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 2400×0.96×6=13824(元),

或24192-10368=13824(元)。

2. 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

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是指將共同耗用材料費用以產品的定額消耗量為分配標準進行分配的方法。定額消耗量是指一定產量的產品所消耗材料的數量,它等於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乘以產品產量。材料消耗定額是企業製定的,是單位產品消耗材料的數量限額。

某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該產品實際產量×該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費用分配率=各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費用總額各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之和

某產品應承擔的材料費用=該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材料費用分配率

【例237】禦龍公司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同耗用B原材料60000千克,每千克10元;甲產品的實際產量為1200件,產品材料消耗定額為30千克\/件;乙產品的實際產量為800件,產品材料消耗定額為15千克\/件。要求根據上述資料,采用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

甲產品原材料定額消耗量: 1200×30=36000(千克)

乙產品原材料定額消耗量: 800×15=12000(千克)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 60000×10÷(36000+12000)=12.5(元\/千克)

甲產品承擔原材料費用: 36000×12.5=450000(元)

乙產品承擔原材料費用: 12000×12.5=150000(元)

其分配表見表2312。

表2312禦龍公司B材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單位:元

受益對象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甲產品36000

乙產品12000

12.5450000

150000

合計48000600000

該題也可以先將原材料實際消耗量分配給甲、乙產品,再用甲、乙產品的實際消耗量分別乘以材料單價,以求得甲、乙產品分擔的材料費用。具體如下。

甲產品原材料定額消耗量: 1200×30=36000(千克)

乙產品原材料定額消耗量: 800×15=12000(千克)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6000036000+12000=1.25

甲產品實際消耗量: 36000×1.25=45000(千克)

乙產品實際消耗量: 12000×1.25=15000(千克)

甲產品承擔原材料費用: 45000×10=450000(元)

乙產品承擔原材料費用: 15000×10=150000(元)

上述兩種分配方法結果相同,前一種方法計算過程簡單,但不能提供各種產品原材料實際消耗量,不利於加強原材料消耗的實物管理。後一種方法可以用於考核原材料消耗定額的執行情況,有利於加強原材料消耗的實物管理。但分配計算工作量相對較大。

3. 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法

在幾種產品共同耗用幾種材料的情況下,在分配材料費用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產品所消耗材料的數量,而且應考慮不同材料的單價。因此,以各產品材料定額費用為分配標準分配材料費用最為合適。

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法是指將各產品共同耗用材料費用以產品的定額費用為分配標準進行分配的方法。定額費用是指一定產量的產品所消耗材料的價值。材料費用定額是企業製定的,是單位產品消耗材料的價值限額。

費用定額=消耗定額×材料計劃單價

定額費用=定額消耗量×材料計劃單價

=費用定額×產品產量

材料費用分配率=各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費用總額各產品材料定額費用之和

某產品應承擔的材料費用=該產品材料定額費用×材料費用分配率

【例238】禦龍公司20×8年9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同領用A、B材料3762元。甲產品產量為150件,乙產品產量為120件。甲產品材料消耗定額為: A材料為0.6千克,B材料為0.8千克。乙產品消耗定額為: A材料為0.9千克,B材料0.5千克。A材料計劃單價10元,B材料計劃單價8元。要求用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法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

甲產品耗用A材料的定額費用: 150×0.6×10=900(元)

甲產品耗用B材料的定額費用: 150×0.8×8=960(元)

甲產品材料定額費用合計: 900+960=1860(元)

乙產品耗用A材料的定額費用: 120×0.9×10=1080(元)

乙產品耗用B材料的定額費用: 120×0.5×8=480(元)

乙產品材料定額費用合計: 1080+480=1560(元)

材料費用分配率: 3762÷(1860+1560)=1.1

甲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實際費用: 1860×1.1=2046(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實際費用: 3762-2046=1716(元)

其分配表見表2313。

表2313禦龍公司材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單位:元

受益對象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甲產品1860

乙產品15601.1

2046

1716

合計34203762

課堂問答:

你能說出不同材料費用分配方法的適用範圍嗎?

(二) 材料費用分配的賬務處理

在對材料費用進行分配時,具體如下。

直接用於基本生產車間產品生產的材料費用,記入“基本生產成本”賬戶;直接用於輔助生產車間產品生產或勞務供應的材料費用,記入“輔助生產成本”賬戶;車間一般消耗的材料費用計入“製造費用”賬戶;廠部等行政管理部門消耗的材料費用計入“管理費用”賬戶;銷售部門消耗的材料費用計入“銷售費用”賬戶;基建工程消耗的材料費用計入“在建工程”賬戶。

材料收發結存的核算,可以按其實際成本進行,也可以先按其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月末通過計算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1. 實際成本法下材料費用分配的賬務處理

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是指每種材料的收、發、存都按其實際成本計價。在對材料費用進行分配時,材料按其實際成本計入相應的成本、費用科目及資產價值。

【例239】禦龍公司有一個基本生產車間和供電、鍋爐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產品和乙產品。公司對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計價。本月根據領料單編製的材料費用分配表如表2314所示。

表2314禦龍公司A材料費用分配彙總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單位: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直接計入分配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甲產品直接材料2000001800

乙產品直接材料25000024005.76

10368210368

13824263824

小計450000420024192474192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間接材料1000010000

輔助生

產成本

供電直接材料20002000

鍋爐直接材料10001000

管理費用材料費20002000

銷售費用材料費18001800

在建工程材料費50005000

合計471800495992

根據材料費用分配表,編製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10368

——乙產品263824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0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2000

——鍋爐1000

管理費用2000

銷售費用1800

在建工程5000

貸:原材料——A材料495992

2. 計劃成本法下材料費用分配的賬務處理

在計劃成本法下,每種材料的收、發、存都按其計劃成本計價。在對材料費用進行分配時,先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入相應的成本、費用科目及資產價值,月末,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再將差異計入相應的成本、費用科目及資產價值,使計入成本、費用及資產價值的金額為材料的實際成本。

【例2310】禦龍公司有一個基本生產車間和供電、鍋爐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產品和乙產品。公司對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計價。本月根據領料單編製的材料費用分配表如表2315所示。

表2315禦龍公司A材料費用分配彙總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9月單位:元

受益對象直接消耗

共同消耗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產成本

甲產品2000001800

乙產品2500002400

5.7610368210368

13824263824

小計450000420024192474192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00010000

輔助生產成本

供電20002000

鍋爐10001000

管理費用20002000

銷售費用18001800

在建工程50005000

合計471800495992

根據材料費用分配表,編製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10368

——乙產品263824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0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2000

——鍋爐1000

管理費用2000

銷售費用1800

在建工程5000

貸:原材料——A材料495992

(1) 若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為-1%。月末,計算發出材料應分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如表2316所示。

表2316禦龍公司A材料費用分配彙總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9月單位:元

受益對象材料計劃成本差異率差異額實際成本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10368

乙產品263824

小計474192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0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2000

鍋爐1000

管理費用2000

銷售費用1800

在建工程5000

-1%

-2103.68208264.32

-2638.24261185.76

-4741.92469450.08

-1009900

-201980

-10990

-201980

-181782

-504950

合計495992-4959.92491032.08

發出材料分擔的成本差異為負數,表示節約差異,說明材料的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會計應遵循實際成本原則,計入相關成本科目的材料價值應為其實際成本,而之前將材料計劃成本計入相關科目,多計了,因此,應將多計的差異部分通過如下會計分錄予以衝銷。

借:材料成本差異——A材料4959.92

貸: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103.68

——乙產品2638.24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20

——鍋爐10

管理費用20

銷售費用18

在建工程50

通過差異的調整,最終計入相關科目的價值即為材料的實際成本。

(2) 若差異率為1%,則表示超支差異,說明材料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會計應遵循實際成本原則,計入相關成本科目的材料價值應為其實際成本,而之前將材料計劃成本計入相關科目,少計了,因此,應將少計的差異部分再次補計入相關科目,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103.68

——乙產品2638.24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20

——鍋爐10

管理費用20

銷售費用18

在建工程50

貸:材料成本差異——A材料4959.92

通過差異的調整,最終計入相關科目的價值即為材料的實際成本。

一般情況下,材料品種繁多的企業多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對於規模較小、材料品種較少、采購業務不多的企業,多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日常核算。企業在選用材料計價方法後,不得隨意變更,應遵循一致性原則,若需變更,應按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四、 燃料費用的核算

燃料費用的分配與原材料費用的分配類似。直接用於基本生產車間產品生產的燃料費用,記入“基本生產成本”賬戶;直接用於輔助生產車間產品生產或勞務供應的燃料費用,記入“輔助生產成本”賬戶;車間一般消耗的燃料費用計入“製造費用”賬戶;廠部等行政管理部門消耗的燃料費用計入“管理費用”賬戶;銷售部門消耗的燃料費用計入“銷售費用”賬戶;基建工程消耗的燃料費用計入“在建工程”賬戶。

當產品生產消耗了燃料費用,燃料費用應計入產品成本,具體有以下兩種處理方法。

一是在燃料費用占產品成本比重較小的情況下,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無須設置“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應將燃料費用直接計入“直接材料”成本項目;“燃料”作為“原材料”賬戶的明細賬戶進行核算。

二是在燃料費用占產品成本比重較大的情況下,產品成本明細賬中需要設置“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單獨反映燃料費用;同時,應增設“燃料”一級賬戶,並將燃料費用單獨進行分配。

【例2311】禦龍公司9月份生產的甲、乙兩種產品本月共發生燃料費用40000元,生產甲產品2000件、乙產品6000件,甲產品燃料費用定額為8元\/件,乙產品燃料費用定額為4元\/件。該公司燃料費用占產品成本比重較大,產品成本明細賬中單獨設置了“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要求以燃料定額費用為分配標準,計算甲、乙產品應分擔的燃料費用。

燃料費用分配率: 40000÷(2000×8+6000×4)=1

甲產品分擔的燃料費用: 2000×8×1=16000(元)

乙產品分擔的燃料費用: 6000×4×1=24000(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6000

——乙產品24000

貸:燃料40000

以甲產品為例,其成本明細賬如表2317所示。

表2317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

生產車間: 基本生產車間產品名稱: 甲產品單位: 元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

摘要

借方貸方餘額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燃料及動力合計

91期初在產品1040150080010004340

9燃料費用分配16000

……

【例2312】禦龍公司9月份生產的A、B兩種產品本月共發生燃料費用4000元,生產A產品16000件、B產品24000件。該公司燃料費用占產品成本比重不大,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沒有單獨設置“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要求以產品產量為分配標準,計算甲、乙產品應分擔的燃料費用。

燃料費用分配率: 4000÷(16000+24000)=0.1

A產品分擔的燃料費用: 16000×0.1=1600(元)

B產品分擔的燃料費用: 24000×0.1=2400(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1600

——B產品2400

貸:原材料——燃料4000

以A產品為例,其成本明細賬如表2318所示。

表2318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

生產車間: 基本生產車間產品名稱: A產品單位: 元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摘要

借方貸方餘額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合計

91期初在產品204025008005340

9燃料費用分配1600

……

專項技能訓練

任務一應用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費用,並編製材料費用分配表(見表2319、表2320)。

禦龍公司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同耗用材料9000千克,每千克1.44元,共計12960元。生產甲產品1800件,原材料消耗定額為3千克;生產乙產品1200件,原材料消耗定額為1.5千克。

表2319禦龍公司材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單位:元

受益對象分配標準分配率實際消耗量單價分配額

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表2320禦龍公司材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單位:元

受益對象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任務二根據下列資料,編製材料費用分配表(見表2321),並編製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20×8年9月,三種產品產量依次為3000件、5000件、2000件,共同耗用A材料90000元。已知甲、乙、丙三種產品的A材料消耗定額分別為0.4千克\/件、0.6千克\/件、1.5千克\/件。本月生產甲產品另耗用B材料30000元,車間一般耗用A材料5000元、B材料2500元,企業管理部門耗用B材料1500元,銷售部門耗用B材料1000元,工程領用A材料20000元、B材料50000元。該公司采用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費用。

表2321禦龍公司材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9月單位:元

受益對象A材料B材料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產車間

甲產品

乙產品

丙產品

合計

一般消耗

企業管理部門

企業銷售部門

工程領用

合計

任務三編製燃料費用分配表(見表2322),並編製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設有一個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乙兩種產品,設有一個輔助生產車間運輸車間。20×8年9月生產甲產品耗用工時500小時,生產乙產品耗用工時200小時,共消耗燃料費用2800元,運輸車間消耗燃料1000元。該公司沒有設“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

表2322禦龍公司燃料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9月單位:元

受益對象直接計入分配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車間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運輸車間

合計

項目實訓二核算材料費用(見《成本會計實訓教程》)

章節練習題

與助理會計師

點對點對接試題

子項目二核算人工費用

江麗完成了材料費用的核算之後,開始了人工費用的核算工作。該工廠和其他大部分企業一樣,采用月薪製核算並發放工資。工廠除了發放工資之外,還為職工買了保險、住房公積金,節假日還會發放禮品。江麗認為,在核算人工費用之前她應該先理清思路,了解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工廠的職能部門是如何劃分的,每個部門有多少個職工;第二,職工的工資包含哪些內容,計算工資需要哪些原始記錄;第三,工廠以前采用的工資計算方法是什麼;第四,以前是如何將人工費用進行分配,計入成本、費用的;第五,工廠為職工買保險、住房公積金,節假日發放禮品,應該如何作賬務處理。

1. 了解人工費用核算的原始記錄;

2. 掌握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的計算方法;

3. 掌握人工費用分配的賬務處理;

4. 掌握其他職工薪酬的核算。

1. 能夠準確地計算每一位職工的應得工資;

2. 能夠正確地分配人工費用,並作出正確的賬務處理;

3. 能夠處理單位為職工買保險、住房公積金以及發放工資等賬務。

相關知識

一、 職工薪酬概述

(一) 職工薪酬的含義

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或解除勞動關係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或補償。企業給予職工薪酬,同時也就形成了企業的成本、費用,因此,也稱為人工費用。

(二) 職工薪酬的內容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企業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受贍養人、已故員工遺屬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屬於職工薪酬。

1. 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業在職工提供相關服務的年度報告期間結束後十二個月內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職工薪酬,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給予的補償除外。短期薪酬具體包括:

(1) 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具體包括構成工資總額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等,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等。企業的短期獎金計劃屬於短期薪酬,長期獎金計劃屬於其他長期職工福利。

(2) 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等以外的福利待遇。包括發放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以下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等發放或支付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給職工的生活困難補助以及按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支出,如喪葬補助費、撫恤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獨生子女費等。

(3) 社會保險費,是指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

以購買商業保險形式提供給職工的各種保險待遇,也屬於職工薪酬。

(4) 住房公積金,是指企業按照國家《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繳存的住房公積金。

(5) 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是指企業為改善職工文化生活、提高職工業務素質,用於開展工會活動和職工教育及職業技能培訓的支出。

(6) 短期帶薪缺勤,是指企業支付工資或提供補償的職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傷殘、婚假、產假、喪假、探親假等。

(7) 短期利潤分享計劃,是指因職工提供服務而與職工達成的基於利潤或其他經營成果提供薪酬的協議。

(8) 非貨幣性福利,是指企業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將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等。

(9) 其他短期薪酬,是指除了以上薪酬之外的短期薪酬。

2. 離職後福利

離職後福利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在職工退休或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後,提供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除外。分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設定提存計劃,是指向獨立的基金繳存固定費用後,企業不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後福利計劃。在我國,設定提存計劃主要有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企業年金等。設定受益計劃,是指除設定提存計劃以外的離職後福利計劃。在我國,此類計劃主要是國有企業由於曆史原因延續下來的為退休人員支付的統籌外養老金、生活補貼等。

現行《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分別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和本人工資的2%和1%繳納失業保險費。為深入落實中央減費降稅要求,同時考慮基金運行的安全性、可持續性,以及地區差異較大等因素,《失業保險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失業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分別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和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用人單位和職工的繳費比例之和不得超過2%,具體繳費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用人單位和職工的繳費比例應當統一”。

3. 辭退福利

辭退福利是指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或者為鼓勵職工自願接受裁減而給予職工的補償。

4.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職工薪酬,包括長期帶薪缺勤、長期殘疾福利、長期利潤分享計劃等。

(三) 人工費用的分類

1. 人工費用的分類

人工費用按是否直接參與產品生產分為直接人工費用和間接人工費用。

直接人工費用是指直接參與產品生產職工的薪酬,通常指生產工人的薪酬,由於其直接參與產品生產,因此,在發生費用時直接計入所生產產品成本。

間接人工費用是指間接服務於產品生產職工的薪酬,通常包括分廠或車間管理人員職工薪酬、技術人員職工薪酬,間接人工費用是製造費用的核算範圍,在發生時計入“製造費用”賬戶。

2. 直接人工費用的分類

直接人工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和方式分為直接計入人工費用和間接計入人工費用。

直接計入人工費用是指能夠直接計入某產品成本的人工費用。例如,一批生產工人從事A產品的生產,該批生產工人的薪酬直接計入A產品的成本。

間接計入人工費用是指需要分配才能計入各產品成本的人工費用。例如,一批生產工人從事A、B產品的生產,該批生產工人的薪酬屬於直接人工費用,但需要通過分配才能分別計入A、B產品的成本,因此,屬於間接計入人工費用。

二、 個人工資的計算

企業往往根據原始記錄和工資標準、工資等級先計算個人職工薪酬,然後按職工所在部門進行彙總,進而完成人工費用的歸集。

(一) 工資費用的原始記錄

會計核算必須要有原始記錄作為依據,工資費用的核算也不例外。不同的工資製度所依據的原始記錄不同。計時工資製度下,應以考勤記錄作為依據;計件工資製度下應以產量等工作量記錄為依據。

1. 考勤記錄

考勤記錄是記錄職工出勤情況的原始記錄,其形式可以采用考勤鍾、考勤簿、考勤卡等。月末,考勤人員應將由車間、部門負責人檢查簽章後的考勤記錄及時送交會計部門。經會計部門審核的考勤記錄,可以作為計時工資的計算依據。

2. 工作量記錄

工作量記錄是登記職工或生產小組在出勤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例如生產產品的數量、質量、生產工時等。工作量記錄通常有工作通知單、工序進程單、產量通知單、工作班產量記錄、產量明細表。

3. 其他記錄

其他記錄也是工資的計算依據,例如獎金及津貼發放通知單、其他薪酬發放記錄等都屬於其他記錄。

(二) 工資總額的計算

工資總額也就是企業的應付工資。

應付工資=應付計時工資+應付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實發工資=應付工資-代扣、代墊款項

(三) 月薪製下計時工資的計算

計時工資是指根據職工工作時間的長短計算並支付的工資,通常等於計時工資標準乘以工作時間。不同級別的職工采用的工資製度可能不同,一般有年薪製、月薪製、日薪製、時薪製等,而月薪製是一種最為普遍的工資製度,因此,這裏主要講月薪製下工資的計算。

月薪製下,計時工資具體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缺勤法,也叫減法,即按月標準工資扣減缺勤工資計算計時工資;二是出勤法,也叫加法,即按出勤天數及日工資率計算計時工資。在計時工資計算製度下有一個假設,即不論各月日曆天數、雙休日、國定假日天數為多少,每月的工資標準相同。

缺勤法的計算公式:

應付月計時工資=月工資標準-事假、曠工天數×日工資標準-病假天數×

日工資標準×病假扣款率

出勤法的計算公式:

應付月計時工資=出勤天數×日工資標準+病假天數×日工資標準×

(1—病假扣款率)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無論采用加法還是減法,關鍵都在於日工資標準,也稱日工資率。日工資標準的計算一般有每月按30天計算、每月按21天計算、每月按實際工作日計算三種方法:

1. 每月按30天計算

在該方法下,假設一年360天,每個月30天。

日工資標準=月工資標準30

在該方法下雙休日、國定節假日視同出勤日,也有工資。一般連續請假7天及以上的,其中包含的雙休日要計算並扣發工資。

【例2313】禦龍公司某工人月工資標準為9000元。3月份31天,事假4天,病假2天,星期休假10天,出勤15天。根據該工人的工齡,其病假工資按工資標準的90%計算。該工人病假和事假期間沒有節假日。要求: 按每個月30天計算該工人本月應得的工資。

日工資標準=9000÷30=300(元\/天)

按減法計算該職工本月應得工資:

9000-4×300-2×300×(1-90%)=7740(元)

按加法計算該職工本月應得工資:

(10+15)×300+2×300×90%=8040(元)

在該題中,加法比減法多一天的工資300元,是因為在加法下,是以一個月31天為計算工資的時間基礎,而減法是以一個月30天為基礎的。

2. 每月按21天計算

在該方法下,每年365天,52個雙休日為104天,11個國定假日。

平均每月工作天數=(365-104-11)÷12=20.83≈21(天)

日工資標準=月工資標準21

每月按21天計算,工作日缺勤按日工資標準扣除,雙休日、國定節日沒有工資,所以雙休日、國定節日缺勤不存在扣發工資的情況。

【例2314】接上例,要求按每個月21天計算該工人應得工資。

日工資標準=9000÷21=428.57(元\/天)

按減法計算該職工本月應得工資:

9000-4×428.57-2×428.57×(1-90%)

=9000-1714.28-85.71

=7200.01(元)

按加法計算該職工本月應得工資:

15×428.57+2×428.57×90%

=6428.55+771.43

=7199.97(元)

在該題中,如果不受小數尾數的影響,加法與減法計算的工資相同,是因為該月實際應工作天數剛好等於月平均法定工作天數21天。兩種方法都是以21天為時間基礎的。

3. 每月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實際工作日也就是每月實際應工作天數。每月應工作天數不同,所以每個月的日工資標準也就不同。

日工資標準=月工資標準本月實際應工作天數

該方法下,雙休日、國定節日同樣沒有工資,所以雙休日、國定節日缺勤不存在扣發工資的情況。

【例2315】資料同例2313,要求按實際工作日計算該工人應得工資。

該月實際工作日: 31-10=21(天)

日工資標準: 9000÷21=428.57(元\/天)

按減法計算該職工本月應得工資:

9000-4×428.57-2×428.57×(1-90%)

=9000-1714.28-85.71

=7200.01(元)

按加法計算該職工本月應得工資:

15×428.57+2×428.57×90%

=6428.55+771.43

=7199.97(元)

在該題中,如果不受小數尾數的影響,加法與減法計算的工資相同,是因為兩種方法都是以該月實際應工作天數為基礎的。

企業計算計時工資的方法很多,而且每種方法計算的工資不盡相同,因此,為了遵循可比性原則,一旦選定某種具體方法後不得隨意改變。

(四) 計件工資的計算

計件工資是指根據職工完成工作量的多少計算並支付的工資,通常等於工作量乘以計件單價。

1. 直接計算個人計件工資

同一工人在月份內可能從事計件單價不同的各種產品的生產,因而計件工資的計算公式如下:

個人應得計件工資=∑該職工完成工作量×該產品的計件單價

其中: 工作量=合格品數量+料廢品數量。

料廢品為非工人本人過失造成的不合格產品,應計算並支付工資。

計件單價為工人完成單位工作量應得的工資,一般根據工人的能力具體製定。也可按以下方法計算得出:

計件單價=產品工時定額×工人小時工資標準

【例2316】禦龍公司生產工人張冰為四級工,月工資標準為2520元。5月份完成的合格品產量為A產品150件,B產品100件。A、B產品的工時定額分別為0.5小時\/件、1小時\/件。假設5月份工作21天,每天工作8小時。要求: 計算5月份張冰應得計件工資。

小時工資率: 2520÷(21×8)=15(元\/小時)

A產品計件單價: 15×0.5=7.5(元\/件)

B產品計件單價: 15×1=15(元\/件)

應得計件工資: 7.5×150+15×100=1125+1500=2625(元)

2. 集體計件工資的分配

有些時候,工作量由小組共同完成,小組的集體工資需要在小組內各工人之間按貢獻大小進行分配,計算個人應得工資。生產小組等集體計件工資的計算方法與個人計件工資的計算基本相同。集體計件工資一般以每人的工資標準和工作時間的乘積為分配標準進行分配。

其計算公式及步驟如下:

第一步,計算各成員應得計時工資:

各成員應得計時工資=該成員實際工作時間×小時工資標準

第二步,計算集體計件工資分配率:

集體計件工資分配率=集體計件工資÷各成員應得計時工資之和

第三步,計算各成員應得計件工資:

各成員應得計件工資=各成員應得計時工資×集體計件工資分配率

【例2317】禦龍公司有4名職工組成生產小組,20×8年5月份生產甲產品567件,計件單價18元,其餘資料如表2323所示。要求: 計算每個職工應得計件工資。

(1) 集體計件工資: 18×567=10206(元)

(2) 計時工資總額: 5×260+7×270+7×290+9×230=7290(元)

(3) 分配率: 10206÷7290=1.4

(4) 每個人分得的計件工資:

小李: 1300×1.4=1820(元)

小王: 1890×1.4=2646(元)

小周: 2030×1.4=2842(元)

小吳: 10206-1820-2646-2842=2898(元)

表2323禦龍公司計件工資薪酬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5月31日單位: 元

姓名小時工資率實際工作小時分配標準分配率應得計件工資

小李52601300

小王72701890

小周72902030

小吳92302070

1.4

1820

2646

2842

2898

合計1050729010206

(五) 加班加點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的計算

根據“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動部發〔1994〕489號)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凡是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或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補休的,均應支付給勞動者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或日工資標準150%、200%的工資;安排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應另外支付給勞動者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或日工資標準300%的工資。

加班加點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的計算,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並結合企業的有關發放辦法進行計算。

三、 工資費用的歸集

會計部門應按照部門、職工類別和姓名,分別編製工資結算單,以作為工資結算的依據。如表2324所示。工資結算單中應填列應付的各種工資、代墊或代扣款項、應發金額和實發金額等。

會計部門還應根據工資結算單,按車間、部門歸集工資費用,即按車間、部門彙總工資費用,並編製工資結算彙總表。如表2325所示。

表2324工資結算單

單位名稱: 年月日單位: 元

號姓

名基礎

工資獎

金加班

工資津

貼補

應扣工資

事假病假其他

應付

工資代扣款項

醫療

保險養老

保險失業

保險公積

金個人所

得稅小計實發

金額

………………………………………………

合計

表2325工資結算彙總表

單位名稱: 年月日單位: 元

部門

人員職工

人數基礎

工資獎

金加班

工資津

貼補

應扣工資

事假病假其他

應付

工資

代扣款項

醫療

保險養老

保險失業

保險公積

金個人所

得稅小計實發

金額

基本生產車間

生產

工人

管理

人員

小計

供電車間

生產

工人

管理

人員

小計

行政人員

………………………………………………………

合計

四、 工資費用的分配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應付的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除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給予的補償外,應當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將工資費用進行分配,分別計入相應的成本、費用及資產價值。

對於基本生產車間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應計入“基本生產成本”賬戶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項目,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計入該車間的“製造費用”賬戶;輔助生產車間生產工人工資計入“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直接人工”成本項目,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計入該車間的“製造費用”賬戶;行政人員工資計入“管理費用”賬戶;銷售人員工資計入“銷售費用”賬戶;基建工人工資計入“在建工程”賬戶。工資費用的分配通過編製工資費用分配表來完成。如表2326所示。

表2326工資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直接計入分配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甲產品直接人工300003000

乙產品直接人工200002000

合計50000500012

3600066000

2400044000

60000110000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間接人工30003000

輔助生

產成本

機修直接人工50005000

鍋爐直接人工1000010000

管理費用人工費60006000

銷售費用人工費60006000

合計8000060000140000

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批生產工人同時生產幾種產品的情況,在計時工資製度下,該生產工人的工資應在這幾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分配標準通常是各種產品的生產工時(實際工時或定額工時),計算公式如下:

工資費用分配率=某車間生產工人計時工資總額該車間各產品生產工時(實際或定額)之和

某產品應分擔的工資費用=該產品生產工時(實際或定額)×工資費用分配率

計件工資一般是分產品計算的,因此不存在需要在幾種產品之間分配的情況。

【例2318】禦龍公司某月某批生產工人生產甲、乙兩種產品,該批生產工人計時工資總額為123000元。生產工時為: 甲產品20600小時,乙產品10150小時。要求: 計算甲、乙產品各自應承擔的工資費用,編製相關會計分錄。

間接計入生產工人工資分配率: 123000÷(20600+10150)=4(元\/小時)

甲產品承擔工資費用: 20600×4=82400(元)

乙產品承擔工資費用: 123000-82400=40600(元)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82400

——乙產品40600

貸: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資)123000

【例2319】禦龍公司有一個基本生產車間,20×8年9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生產工時分別為3000小時和2000小時。本月甲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為30000元,乙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為20000元。另外,甲、乙產品共同發生工資費用60000元,車間管理人員工資3000元。該公司設有鍋爐和機修兩個輔助生產車間,本月工資費用分別為10000元和5000元。行政人員工資6000元,銷售人員工資6000元。要求: 編製工資費用分配表,並寫出會計分錄。

根據人工費用分配表,編製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66000

——乙產品4400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3000

輔助生產成本——機修5000

——鍋爐10000

管理費用6000

銷售費用6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資)140000

五、 工資結算的會計處理

企業在支付工資之前,會從職工工資裏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按職工工資的5‰扣取工會會費,達到繳納個人所得稅條件的還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此外,企業會根據實際情況扣取代墊的水電費等各種款項。因此,實發工資並不等於應付工資,其與應付工資的關係如下:

實發工資=應付工資-代扣、代墊款項

企業在結算工資時,通常會作如下賬務處理。

1. 結算代扣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個人所得稅、工會經費等款項

(1) 代扣各種款項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

——工會會費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2) 代繳各種款項

借:其他應付款——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

——工會會費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對於應代扣代繳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也可不通過“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而在實際繳納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資)”,貸記“銀行存款”。

2. 結算代墊款項

(1) 企業幫職工代墊款項時,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其他應收款

貸:銀行存款

(2) 從職工工資中扣取: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收款

3. 支付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資)

貸:庫存現金

銀行存款

六、 社會保險費與住房公積金的核算

社會保險費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財政部關於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及《財政部關於繼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等文件對繳費比例作了一定調整,此外還明確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工作,待國務院製定出台相關規定後統一組織實施。由於各省(區、市)繳費比例的具體規定可能存在差異,本書采用國家規定的基本比例進行計算。在職職工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及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需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19%)、基本醫療保險費(6%)、工傷保險費(0.75%)、失業保險費(0.5%)和生育保險費(0.5%);職工個人需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8%)、基本醫療保險費(2%)和失業保險費(0.5%)。

住房公積金是指企業按照國家《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職工住房公積金的繳費基數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5%~12%。

(一) 社會保險費與住房公積金的計提

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根據國家規定的繳費基數和計提比例計算,將應付的各種保險費及公積金確認為負債,並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將其分配計入相關成本、費用及資產價值,其分配與工資費用相同。職工個人及企業的繳費基數在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不同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所確定的繳費基數也不盡相同。保險費與公積金的計提可以通過編製“社會保險費與公積金計提表”完成,如表2327所示。

【例2320】禦龍公司20×8年9月計提各種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如表2327所示。要求: 編製計提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的分錄。

表2327社會保險費與公積金計提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

用項目繳費

基數養老

保險費

(19%)醫療保

險費

(6%)失業

保險費

(0.5%)工傷

保險費

(0.75%)生育

保險費

(0.5%)保險費

合計住房

公積金

(12%)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甲產品直接人工100000190006000500750500267501200038750

製造

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間接人工900017105404567.5452407.510803487.5

輔助生

產成本機修直接人工2000038001200100150100535024007750

應付職工薪酬

——短期薪酬

(職工福利)人工費6000114036030453016057202325

管理費用人工費2500047501500125187.51256687.530009687.5

銷售費用人工費30005701801522.515802.53601162.5

合計1630003097097808151222.581543602.51956063162.5

根據社會保險費與公積金計提表,編製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38 75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3 487.5

輔助生產成本——機修7 750

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職工福利)2 325

管理費用9 687.5

銷售費用1 162.5

貸: 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住房公積金)19 560

——短期薪酬(醫療保險)9 780

——短期薪酬(工傷保險)1 222.5

——短期薪酬(生育保險)815

——離職後福利(養老保險)30 970

——離職後福利(失業保險)815

(二) 社會保險費與住房公積金的繳納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社會保險繳費申報、基數核定等工作。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在規定期限內到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繳費申報,並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繳費後的3個工作日內繳納。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住房公積金的管理運作。單位應當於每月發放職工工資之日起5日內將單位繳存的和為職工代繳的住房公積金彙繳到住房公積金專戶內,由受委托銀行計入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單位繳納其計提的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時,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醫療保險)

——短期薪酬(工傷保險)

——短期薪酬(生育保險)

——短期薪酬(住房公積金)

——離職後福利(養老保險)

——離職後福利(失業保險)

貸:銀行存款

課堂問答:

你知道你的老師購買了哪些社會保險嗎?你能幫他(她)計算出每月該繳的保險費嗎?

七、 工會經費與職工教育經費的核算

新《工會法》規定各種所有製企業以及事業單位、機關按照統一規定的標準撥繳經費,並規定了執行程序:“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交經費,並按規定比例(40%)上交上級工會組織”。

企業提取工會經費的工資總額的構成與統計上的口徑一致。其計算公式如下:

計提的工會經費=工資總額×2%

企業應切實執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中關於“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的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其計算公式如下:

計提的職工教育經費=工資總額×1.5%

企業撥繳工會經費和支付職工教育經費時,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會經費)

——短期薪酬(職工教育經費)

貸:銀行存款

【例2321】禦龍公司20×8年9月計提工會經費與職工教育經費,如表2328所示。要求: 編製計提工會經費與職工教育經費的分錄。

表2328工會經費與職工教育經費計提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工資總額工會經費

(2%)職工教育經費

(1.5%)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甲產品直接人工6600013209902310

乙產品直接人工440008806601540

合計110000220016503850

製造

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間接人工30006045105

輔助生

產成本

機修直接人工500010075175

鍋爐直接人工10000200150350

管理費用人工費600012090210

銷售費用人工費600012090210

合計140000280021004900

根據工會經費與職工教育經費計提表,編製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310

——乙產品154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05

輔助生產成本——機修175

——鍋爐350

管理費用210

銷售費用210

貸: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工會經費)2800

——短期薪酬(職工教育經費)2100

八、 非貨幣性福利的核算

非貨幣性福利是指企業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將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

(一) 企業以產品發放給職工

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例2322】某彩電企業,共有職工100名,20×8年2月,公司以其生產的成本為5000元的液晶彩電和外購的每台不含稅價格為500元的電暖爐作為春節福利發放給公司職工。該型號液晶彩電的售價為每台7000元,該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該公司購買電暖爐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稅率為17%。假定l00名職工中85名為直接參加甲產品生產的職工,15名為總部管理人員。

分析: 企業以自己生產的產品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應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薪酬金額以公允價值計量,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產品按照成本結轉,但根據相關稅法規定,應視同銷售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外購商品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根據相關稅法規定,其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抵扣。

彩電的售價總額: 7000×85+7000×15=595000+105000=700000(元)

彩電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7000×85×17%+7000×15×17%=101150+17850=119000(元)

公司決定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696150

管理費用122850

貸: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非貨幣性福利)819000

實際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非貨幣性福利)819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7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19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500000

貸:庫存商品500000

電暖爐的售價金額: 85×500+15×500=42500+7500=50000(元)

電暖爐的進項稅額: 85×500×17%+15×500×17%=7225+1275=8500(元)

公司決定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49725

管理費用8775

貸: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非貨幣性福利)58500

購買電暖爐時,公司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非貨幣性福利)58500

貸:銀行存款58500

(二) 企業將資產免費供職工使用

企業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該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並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非貨幣性福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和應付職工薪酬。

【例2323】禦龍公司為總部各部門經理級別以上職工提供汽車免費使用,同時為副總裁以上高級管理人員每人租賃一套住房。該公司總部共有部門經理以上職工25名,每人提供一輛桑塔納汽車免費使用,假定每輛桑塔納汽車每月計提折舊500元;該公司共有副總裁以上高級管理人員5名,公司為其每人租賃一套麵積為100平方米帶有家具和電器的公寓,支付月租金為每套4000元。

該公司每月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32500

貸: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非貨幣性福利)32500

借: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非貨幣性福利)32500

貸:累計折舊12500

銀行存款20000

辭退福利包括: (1) 職工勞動合同到期前,不論職工本人是否願意,企業決定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而給予的補償;(2) 職工勞動合同到期前,為鼓勵職工自願接受裁減而給予的補償,職工有權選擇繼續在職或接受補償離職。

辭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勞動關係時一次性支付補償的方式,也有通過提高退休後養老金或其他離職後福利的標準,或者將職工工資支付至辭退後未來某一期間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企業在支付辭退福利時直接計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六條確認條件的解除勞動關係計劃或自願裁減建議的辭退福利應當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並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專項技能訓練

任務一月薪製下,按30天計算日工資標準,分別用出勤法和缺勤法計算小李5月份應得計時工資。

禦龍公司工人小李的月工資標準為2400元,5月份31天,事假5天,病假3天,星期休假9天,出勤14天。根據該工人的工齡,其病假扣款率為20%。該工人的病假和事假期間沒有節假日。

任務二按定額工時分配工資費用,編製工資費用分配表(見表2329)及相關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20×8年5月份工資結算彙總表顯示的資料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生產工人的計時工資共計39200元。甲產品完工產品產量為10000件,乙產品完工產品產量為8000件。單位產品工時定額為甲產品2.5小時,乙產品3小時。

表2329生產工人工資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5月31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項目工時定額產品產量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基本生

產成本甲產品直接人工

乙產品直接人工

合計

任務三編製工資及福利費用分配表(見表2330),分配工資費用,並編製分配工資費用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9月發生的生產工人的計時工資共58000元,本月生產甲產品1000件,乙產品400件,丙產品450件。單位產品工時定額為: 甲產品14小時,乙產品2.5小時,丙產品2小時。另外,車間管理人員工資為8000元,企業行政人員工資為30000元。

表2330工資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

費用項目直接計入

間接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甲產品直接人工

乙產品直接人工

丙產品直接人工

合計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間接人工

管理費用人工費

合計

任務四假設各種薪酬的計提基數相同,編製職工薪酬分配表(見表2331),以及相關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20×9年6月應發工資1000萬元,其中: 生產部門直接生產人員工資500萬元;生產部門管理人員工資100萬元;公司管理部門人員工資180萬元;公司專設產品銷售機構人員工資50萬元;建造廠房人員工資110萬元;內部開發存貨管理係統人員工資60萬元。

根據所在地政府規定,公司分別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6%、19%、0.5%和12%計提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給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根據20×8年實際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情況,公司預計20×9年應承擔的職工福利費義務金額為職工工資總額的2%,職工福利的受益對象為上述所有人員。公司分別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和1.5%計提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表2331職工薪酬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9年6月30日單位: 萬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

用項目應付

工資養老

保險費

(19%)醫療

保險費

(6%)失業

保險費

(0.5%)保險費

合計住房

公積金

(12%)職工

福利費

(2%)工會

經費

(2%)職工

教育

經費

(1.5%)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甲產品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間接人工

管理費用人工費

銷售費用人工費

在建工程人工費

研發支出人工費

合計

項目實訓三核算人工費用(見《成本會計實訓教程》)

章節練習題

與助理會計師

點對點對接試題

子項目三核算其他要素費用

月末,江麗還有很多費用要核算,例如要對工廠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結算電費、計算並繳納各種稅金等等。要完成這些工作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江麗需要熟悉了解以下問題: 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和工廠采用哪種方法計提折舊;電費的結算方式以及工廠安裝電表的情況;工廠應該交哪些稅,每一種稅如何計算……

1. 熟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及賬務處理;

2. 掌握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及賬務處理;

3. 掌握各種稅金的計算及賬務處理;

4. 了解修理費的賬務處理。

1. 能夠準確地計算折舊額,並進行賬務處理;

2. 能夠正確地分配外購動力費用,並作出正確的賬務處理;

3. 能夠正確計算稅金等其他費用並作出正確的賬務處理。

相關知識

一、 外購動力費用的核算

企業所消耗的動力,按其來源分為自製動力和外購動力兩種。對自製動力的核算,主要通過輔助生產成本進行,將在項目五中講述,這裏主要講述外購動力費用的核算。

(一) 外購動力費用的歸集

外購動力是指企業從外部單位購入的電力、蒸汽等動力。它一般是根據專門的計量器具記錄下來的數量,與動力價格的乘積來計算。供應單位根據定期抄錄的耗用量,開列賬單向使用單位收取費用。

企業在支付動力費用時,通常借記各成本、費用、資產賬戶,貸記“銀行存款”賬戶。由於外購動力費用一般不是在每月末支付,而是在每月下旬支付,因此,采用這種方法記入的動力費用,就是上月付款日至本月付款日這一期間的動力費用,而不是當月發生的動力費用,這會影響各月動力費用核算的正確性。但如果每月支付動力費用的日期基本固定,且每月付款日到月末的動力費用相差不多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因為,各月付款日到月末的動力費用可以相互抵消,不會影響各月動力費用核算的正確性。

實際工作中,多數企業通過“應付賬款”賬戶核算,即在付款時先借記“應付賬款”賬戶,貸記“銀行存款”賬戶,月末再按外購動力的受益對象借記成本、費用、資產賬戶,貸記“應付賬款”賬戶。在該方法下,“應付賬款”賬戶借方所記本月已付動力費用與貸方所記本月應付動力費用可能不等。如果為借方餘額,表示本月已付金額大於應付金額,可衝抵下月應付款;如果為貸方餘額,則表示本月已付金額小於應付金額,可在下月支付。

(二) 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

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是指按外購動力的受益對象,將外購動力費用計入相應成本、費用、資產科目的過程。外購動力費用應按用途和使用部門進行分配,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應計入“基本生產成本”賬戶的“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若沒有設置“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可將其計入“直接材料”或“製造費用”成本項目;直接用於輔助生產的,應計入“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若沒有設置“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可將其計入“直接材料”或“製造費用”成本項目;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間接耗用的外購動力費用,計入各車間“製造費用”賬戶;行政部門耗用的外購動力費用,應計入“管理費用”賬戶。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通常是通過編製外購動力費用分配表進行的。如表2332所示。

一般情況下,企業使用動力的各個部門都裝有儀器儀表進行計量,即動力費用可以根據儀器儀表記錄的各部門耗用量進行分配;若各使用部門沒有儀器儀表計量,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分配標準進行分配。其計算公式如下:

動力費用分配率=待分配動力費用總額÷各受益對象分配標準之和

某受益對象應負擔的動力費用=該受益對象的分配標準×動力費用分配率

【例2324】禦龍公司對外購動力費用通過“應付賬款”賬戶核算。20×8年9月共耗電度數為80000度,每度電0.5元,共發生電費40000元。月末查明各車間、部門耗電度數為: 基本生產車間直接用於產品生產耗電65000度,沒有分產品安裝電表,規定按生產工時分配電費,甲產品生產工時為6400小時,乙產品生產工時為3600小時。車間照明用電4000度,輔助生產車間耗電6000度,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耗電5000度。該企業設有“燃料及動力”成本項目,試分配電力費用。

生產產品: 65000×0.5=32500(元)

車間照明: 4000×0.5=2000(元)

輔助車間: 6000×0.5=3000(元)

管理部門: 5000×0.5=2500(元)

甲、乙產品動力費分配率: 32500÷(6400+3600)

=3.25(元\/小時)

甲產品應分配動力費: 3.25×6400=20800(元)

乙產品應分配動力費: 3.25×3600=11700(元)

表2432外購動力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直接計入間接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甲產品燃料及動力6400

乙產品燃料及動力3600

合計10000

3.25

2080020800

1170011700

3250032500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電費20002000

輔助生

產成本燃料及

動力30003000

管理費用照明費25002500

合計75003250040000

根據外購動力費用分配表,編製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0800

——乙產品11700

製造費用2000

輔助生產成本3000

管理費用2500

貸:應付賬款40000

二、 折舊費用的核算

(一) 固定資產折舊的定義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係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價扣除其預計淨殘值後的金額。如果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固定資產折舊有年限平均法、年數總和法、雙倍餘額遞減法、工作量法等,這些方法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中講解。

(二) 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1) 固定資產原價,指固定資產的曆史成本。

(2) 預計淨殘值,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並處於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後的金額。

(3)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4) 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三) 固定資產折舊範圍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對所有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是,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除外。在確定計提折舊的範圍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應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開始計提折舊,終止確認時或劃分為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時停止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2) 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所謂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

(3) 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後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4) 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麵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四) 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計提的折舊應通過“累計折舊”科目核算,並根據用途計入相關資產、成本及費用賬戶。例如,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製造費用;管理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應計入管理費用;銷售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應計入銷售費用;以經營租賃方式出租的固定資產,其應提的折舊額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未使用的房屋、建築物,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管理費用。

【例2325】禦龍公司20×8年7月份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情況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廠房計提折舊7.6萬元,機器設備計提折舊9萬元。

管理部門房屋建築物計提折舊13萬元,運輸工具計提折舊4.8萬元。

銷售部門房屋建築物計提折舊6.4萬元,運輸工具計提折舊5.26萬元。

該公司20×8年7月份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166000

管理費用178000

銷售費用116600

貸:累計折舊460600

三、 其他費用的核算

工業企業要素費用中的其他費用,主要包括差旅費、郵電費、租賃費、辦公用品費、保險費等。這些費用在發生時,按其用途分別借記“製造費用”、“輔助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賬戶。

【例2326】禦龍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各部門的郵電費、辦公費等其他費用如下。供電車間200元,基本生產車間400元,行政部門1800元,銷售部門300元。試編製相應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4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200

管理費用1800

銷售費用300

貸:銀行存款2700

專項技能訓練

任務一根據下列資料,編製外購動力費用分配表(見表2333),並編製相關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20×8年8月耗用外購電力共計5700元,根據各部門車間的電表記錄得知: 行政部門耗電600元;機修車間、供水車間分別耗用500元和1000元;基本生產車間耗電3600元,其中照明用電600元,其餘為生產用電。根據工時記錄,本月生產A產品耗用工時900小時,B產品生產工時為600小時。

表2333外購動力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8月31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直接計入間接計入

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

A產品製造費用

B產品製造費用

合計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電費

輔助生

產成本

機修製造費用

供水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照明費

合計

任務二計提20×8年8月的折舊費用,並編製“折舊費用分配表”(見表2335)及相應會計分錄。

禦龍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每項固定資產的原值及折舊率如表2334所示。

表2334固定資產情況表

部門固定資產原值折舊率折舊額

基本生產車間30000000.4%

鍋爐車間240002.5%

機修車間260002%

行政部門450003%

銷售部門1200010%

合計3107000—

表2335折舊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8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折舊額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折舊費

輔助生產成本

鍋爐製造費用

機修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折舊費

銷售費用折舊費

合計

項目實訓四核算其他要素費用(見《成本會計實訓教程》)

章節練習題

與助理會計師

點對點對接試題

項目四核算輔助生產費用

廠裏有一個供水車間,該車間專門為工廠內部的其他部門供水。根據有關製度,供水車間為各部門供水發生的各種費用應該由所有用水的部門共同承擔。把供水車間本月所發生的費用分攤給它的每一個受益對象,計入每一個受益對象的成本或費用中去,這樣才是合理的。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 如何得知供水車間本月共發生多少費用?得到供水車間本月的費用總額後,應該如何在各受益部門之間分攤?

1. 了解輔助生產車間的類型,並掌握不同類型車間的生產費用歸集方法;

2. 掌握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順序分配法;

3. 能夠正確分配輔助生產費用,並作出賬務處理。

1. 能夠正確歸集輔助生產車間的生產費用;

2. 能夠將歸集起來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給受益對象;

3. 能夠作出正確的賬務處理。

相關知識

一、 輔助生產費用概述

工業企業的生產車間按其職能不同,分為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基本生產車間是指從事商品產品生產的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是指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銷售部門及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產品的服務車間,其所從事的生產活動叫輔助生產。輔助生產車間在提供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稱為輔助生產費用。

輔助生產車間有兩種類型,一類是隻生產一種產品,稱為單品種輔助生產車間,例如供水、供電等車間;另一類是生產多種產品的車間,稱為多品種輔助生產車間,例如從事工具、模具生產的車間。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

企業應設置“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輔助生產車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例如自製材料、工具、模具、供水、運輸等。該賬戶是成本類賬戶,反映在產品成本的增減變動及結餘情況。其借方登記在產品成本的增加,即計入在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等;貸方登記在產品成本的減少,即完工入庫產品的成本以及分配轉出的成本;期末餘額在借方,表示期末在產品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應按車間、車間下再按產品種類設置明細賬。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屬於借方多欄式明細賬,其借方按成本項目或費用項目設置多個欄目。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有如下兩種方式。

(一) 多品種輔助生產車間,應設置“輔助生產成本”及“製造費用”兩個賬戶

提供多品種產品及勞務的輔助生產車間,由於車間發生的間接費用均需要在幾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因此,可將間接費用在其發生時記入“製造費用”賬戶,月末待間接費用歸集完後,再將其一次分配轉入“輔助生產成本”各明細賬戶。“輔助生產成本”賬戶則隻登記專設成本項目的費用,通常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等。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借方應按成本項目設置專欄。如表241所示。

表241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

生產車間: 一車間產品名稱: A工具單位: 元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

摘要產量

(件)

借方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合計貸方餘額

95記1材料費用分配1000011400

……

本月生產

費用合計

生產費用累計

分配結轉

多品種輔助生產車間歸集生產費用時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1. 歸集直接生產費用

借: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注: 直接材料費用)

應付職工薪酬(注: 直接人工費用)

2. 歸集間接生產費用

借: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

貸:原材料(注: 間接材料費用)

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包裝物

應付職工薪酬(注: 間接人工費用)

銀行存款等

3. 月末,將製造費用分配結轉至各產品、成本

借:輔助生產成本——××

——××

貸: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

(二) 單品種輔助生產車間,隻設置“輔助生產成本”賬戶,不設置“製造費用”賬戶

提供單品種產品的輔助生產車間,由於車間所發生的全部費用都由該產品承擔,不存在分配的情況,因此,車間發生的各項費用,無論是直接生產費用,還是為組織、管理生產而發生的間接生產費用,均直接計入“輔助生產成本”賬戶。其賬戶借方應按費用項目設置專欄。如表242所示。

表242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

生產車間: 機修車間單位: 元

20×8年憑證

月日字號

摘要產量

(工時)

借方

材料費人工費折舊費水電費……合計貸方餘額

95記1材料費用分配8003400

6記2人工費用分配5000

……

本月合計

分配結轉

單品種輔助生產車間歸集生產費用時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注: 全部材料費用)

應付職工薪酬(注: 全部人工費用)

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包裝物

銀行存款等

三、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一)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原理

輔助生產車間所提供產品種類不同,其分配程序也不同。

輔助生產車間提供可以入庫的產品,如自製工具、模具、材料等,在產品完工入庫時,應將其成本從“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貸方轉入“周轉材料”“原材料”等賬戶的借方;各部門從倉庫領用時,則按照存貨核算的要求,按其用途,將其成本從“周轉材料”“原材料”賬戶的貸方轉入“基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輔助生產成本”“在建工程”等賬戶的借方。

輔助生產車間提供不能入庫的產品,如提供水、電、汽及機修勞務等,月末,應采用一定的方法將歸集在“輔助生產成本”賬戶借方的費用,在各受益對象之間進行分配。分配時,應從“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貸方分別轉入“基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輔助生產成本”“在建工程”等賬戶的借方。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應遵循誰受益誰承擔,多受益多承擔的原則。即凡耗用輔助生產車間所提供的產品的,均應負擔輔助生產費用。輔助生產費用按各受益對象消耗產品的數量進行分配,耗用數量多的部門多負擔費用,反之則少負擔費用。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通常通過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來完成。如表244所示。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

輔助生產費用在各受益對象之間進行分配有直接分配法、順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和代數分配法五種方法。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選擇適當的分配方法。

1. 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慮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的情況,將輔助生產成本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對象。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輔助生產車間生產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

=該車間本月生產費用合計該車間提供的產品總量-其他輔助生產車間耗用的產品數量

某受益對象應分擔的輔助生產費用=該受益對象耗用的產品數量×

該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

【例241】禦龍公司有供水、供電兩個輔助生產車間,供水車間20×8年9月發生費用為61950元,供電車間9月發生費用為13320元,各輔助生產車間供應產品數量如表243所示。

要求: 采用直接分配法計算分配供水、供電的輔助生產費用,並編製相關會計分錄。

表243輔助生產車間產品供應情況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

受益單位供水車間供電車間

待分配費用61950元13320元

基本生產車間——丙產品10300度

基本生產車間20500噸8000度

供電車間1000噸

供水車間800度

行政管理部門8000噸2200度

專設銷售機構2800噸1700度

合計32300噸23000度

相關處理如下:

第一步,計算分配率。

供水車間分配率: 61950÷(32300-1000)=1.98(元\/噸)

供電車間分配率: 13320÷(23000-800)=0.6(元\/度)

第二步,計算各受益對象所承擔的水費。

基本生產車間應分配的水費: 20500×1.98=40590(元)

行政管理部門應分配的水費: 8000×1.98=15840(元)

專設銷售機構應分配的水費: 61950-40590-15840=5520(元)

計算各受益對象所承擔的電費。

丙產品應承擔的電費: 10300×0.6=6180(元)

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電費: 8000×0.6=4800(元)

行政管理部門應承擔的電費: 2200×0.6=1320(元)

專設銷售機構應承擔的電費: 13320-6180-4800-1320=1020(元)

第三步,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寫會計分錄。

表244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水車間供電車間

耗用量

(噸)分配率分配額耗用量

(度)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丙產品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20500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8000

銷售費用水費\/電費2800

1.9810300

405908000

158402200

55201700

0.661806180

480045390

132017160

10206540

合計3130061950222001332075270

分配水費的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40590

管理費用15840

銷售費用552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61950

分配電費的會計分錄:

借: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6180

製造費用4800

管理費用1320

銷售費用102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13320

采用直接分配法,由於不考慮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的分配,隻是對外分配,計算比較簡單。但在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之間提供產品成本差異較大時,分配結果不準確。因此,該方法隻適用於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之間不提供或提供產品較少的企業。直接分配法是最簡單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也是計算結果最不準確的方法。

2. 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又稱為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先將輔助生產費用在輔助生產車間之間進行交互分配,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費用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對象。

交互分配法需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交互分配,又稱為對內分配,是指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之間的分配。

某輔助生產車間費用交互分配率=該車間本月生產費用合計該車間提供的產品總量

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承擔的輔助生產費用=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消耗該車間的產品數

量×該車間輔助生產費用交互分配率

第二次,對外分配,即將交互分配後的費用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受益對象。

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費用=該車間交互分配前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入的輔

助生產費用-交互分配轉出的輔助生產費用

某輔助生產車間費用對外分配率

=該車間交互分配後的費用該車間提供的產品總量-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消耗的產品數量

某受益對象承擔的某車間輔助生產費用=該受益對象消耗的產品數量×該車間

輔助生產費用對外分配率

【例242】沿用例241,要求: 采用交互分配法計算分配供水、供電的輔助生產費用,並編製相關分錄。

計算過程如下:

第一次分配,交互分配:

第一步,計算交互分配率。

供水車間分配率: 61950÷32300=1.92(元\/噸)

供電車間分配率: 13320÷23000=0.58(元\/度)

第二步,計算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承擔的費用。

供水車間承擔的電費: 800×0.58=464(元)

供電車間承擔的水費: 1000×1.92=1920(元)

第二次分配,對外分配:

第一步,計算對外分配率。

供水車間對外分配率:

(61950+464-1920)÷(32300-1000)=60494÷31300=1.93(元\/噸)

供電車間對外分配率:

(13320+1920-464)÷(23000-800)=14776÷22200=0.67(元\/度)

第二步,計算各受益對象所承擔的水電費。

基本生產車間應分配的水費: 20500×1.93=39565(元)

行政管理部門應分配的水費: 8000×1.93=15440(元)

專設銷售機構應分配的水費: 60494-39565-15440=5489(元)

各受益對象所承擔的電費:

丙產品應承擔的電費: 10300×0.67=6901(元)

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電費: 8000×0.67=5360(元)

行政管理部門應承擔的電費: 2200×0.67=1474(元)

專設銷售機構應承擔的電費: 14776-6901-5360-1474=1041(元)

第三步,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並寫會計分錄。

表245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

項目

供水車間供電車間

耗用量

(噸)分配率分配額耗用量

(度)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交互

分配輔助生

產成本

供水製造費用

供電製造費用1000

1.92800

1920

0.58464464

1920

對外

分配

交互分配後的費用6049414776—

基本生

產成本丙產品製造費用

製造

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20500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8000

銷售費用水費\/電費2800

1.9310300

395658000

154402200

548917000.67

69016901

536044925

147416914

10416530

小計3130060494222001477675270

交互分配的會計分錄:

借: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464

——供電車間192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1920

——供電車間464

供水車間對外分配的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39565

管理費用15440

銷售費用5489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60494

供電車間對外分配的會計分錄:

借: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6901

製造費用5360

管理費用1474

銷售費用1041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14776

采用交互分配法考慮了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之間提供產品的情況,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之間承擔了費用,提高了分配結果的正確性。但是該方法要進行兩次分配,增加了核算工作量,而且交互分配和對外分配采用的分配率不同,分配結果不夠準確。該方法適用於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產品的情況較多的企業。

3. 計劃成本分配法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將各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按照其計劃單位成本在各受益對象(包括其他輔助車間)之間分配,再對實際生產費用與分配轉出的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進行調整的一種方法。該方法要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按各受益對象(包括其他輔助車間)耗用產品的數量和計劃單位成本進行分配。

某受益對象承擔的輔助生產費用=該受益對象消耗的產品數量×計劃單位成本

第二步,計算各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生產費用以及其與分配轉出的計劃成本的差額,並對差額進行調整。

某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生產費用=該車間本月發生的費用+該車間承擔的其他輔助

生產車間的費用

某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差異=該車間實際生產費用-該車間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

轉出的金額

差異為正數,說明為超支差異;反之,為節約差異。

對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分配轉出額與實際生產費用之間的差額,可以追加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對象,但為了簡化核算,也可以不分配,期末全部計入“管理費用”賬戶。本書將差異全部計入“管理費用”賬戶。

若為超支差異,編製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輔助生產成本

若為節約差異,編製相反分錄。

【例243】禦龍公司設有供汽、運輸兩個輔助生產車間,20×8年9月發生輔助生產費用、提供產品數量見表246。

要求: 用計劃成本分配法分配兩車間的費用。

表246輔助生產車間產品供應情況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

輔助生產車間名稱供汽車間運輸車間

勞務供應總量18800立方米16000公裏

待分配費用9400元4800元

計劃單位成本0.52元\/立方米0.28元\/公裏

續表

輔助生產車間名稱供汽車間運輸車間

各受益對象

耗用勞務數量

供汽車間1000公裏

運輸車間800立方米

基本生產車間13800立方米7500公裏

銷售部門2000立方米4000公裏

管理部門2200立方米3500公裏

第一步,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

供汽車間費用的分配:

運輸車間承擔汽費: 800×0.52=416(元)

基本車間承擔汽費: 13800×0.52=7176(元)

銷售部門承擔汽費: 2000×0.52=1040(元)

管理部門承擔汽費: 2200×0.52=1144(元)

運輸車間費用的分配:

供汽車間承擔運輸費: 1000×0.28=280(元)

基本車間承擔運輸費: 7500×0.28=2100(元)

銷售部門承擔運輸費: 4000×0.28=1120(元)

管理部門承擔運輸費: 3500×0.28=980(元)

第二步,計算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生產費用及差異。

供汽車間實際生產費用: 9400+280=9680(元)

運輸車間實際生產費用: 4800+416=5216(元)

供汽車間產生的差異: 9680-9776=-96(元)

運輸車間產生的差異: 5216-4480=736(元)

第三步,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及會計分錄。

表247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9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汽車間運輸車間

耗用量

(立方米)分配率金額耗用量

(公裏)分配率金額合計

本月生產費用94004800

輔助生

產成本

供汽製造費用

運輸製造費用800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13800

銷售費用水費\/電費2000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2200

0.521000

416

71767500

10404000

11443500

0.28280280

416

21009276

11202160

9802124

續表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水車間供電車間

耗用量

(立方米)分配率金額耗用量

(度)分配率金額合計

合計18800977616000448014256

實際生產費用96805216—

差異-96736—

供汽車間費用分配的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7176

輔助生產成本——運輸車間416

管理費用1144

銷售費用104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汽車間9776

運輸車間費用分配的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2100

輔助生產成本——供汽車間280

管理費用980

銷售費用1120

貸:輔助生產成本——運輸車間4480

調整供汽車間的差異,節約差異說明分配轉出額大於實際應轉出額,應調增輔助生產成本,同時衝減管理費用。

借:輔助生產成本——供汽車間96

貸:管理費用96

調整運輸車間的差異,超支差異說明分配轉出額小於實際應轉出額,應將輔助生產成本再次分配轉出,但隻分配給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736

貸:輔助生產成本——運輸車間736

采用計劃成本分配法,按事先製定的計劃單位成本分配,簡化和加速了計算分配工作;通過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比較,能反映和考核輔助生產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有利於明確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但是采用這種方法,必須準確製定計劃單位成本,否則會影響分配結果的準確性。該方法主要適用於計劃單位成本比較準確的企業。

4. 代數分配法

代數分配法是指運用代數中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的原理進行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首先根據某車間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轉出額等於該車間本月實際發生的生產費用加分配轉入的費用這一原理建立方程組;其次求解方程以確定各輔助生產車間產品或勞務的單位成本;最後根據各受益對象消耗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及相應單位成本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例244】假定禦龍公司設有供電和供水兩個車間。20×8年6月供電車間供電26000度,全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為15600元,供水車間供水3600噸,全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為35000元,水電費均為一般消耗用。其有關受益單位和受益數量如表248所示。

要求: 用代數分配法分配供電車間和供水車間輔助生產費用。

表248輔助生產車間產品供應情況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6月30日

受益單位供電數量(度)供水數量(噸)

供電車間400

供水車間2000

基本生產車間200003000

行政管理部門4000200

合計260003600

第一步,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組。

假設x為電的單位成本,y為水的單位成本,聯立方程式如下:

15600+400y=26000x

35000+2000x=3600y

第二步,求解方程組。

x=0.756(元\/度)

y=10.1422(元\/噸)

第三步,計算各受益對象承擔的電、水費,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及相應會計分錄。

各受益對象承擔電費:

供水車間承擔電費: 2000×0.756=1512(元)

基本生產車間承擔電費: 20000×0.756=15120(元)

行政管理部門承擔電費: 15600+400×10.1422-1512-15120=3024.88(元)

各受益對象承擔水費:

供電車間承擔水費: 400×10.1422=4056.88(元)

基本生產車間承擔水費: 3000×10.1422=30426.6(元)

行政管理部門承擔水費: 35000+1512-4056.88-30426.6=2028.52(元)

根據計算結果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見表249。

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借: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4056.88

——供水車間1512

製造費用45546.6

管理費用5053.4

表249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6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電車間供水車間

耗用量

(度)分配率分配額耗用量

(噸)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輔助生

產成本

供水製造費用2000

供電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20000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4000

0.756

1512

400

151203000

3024.88200

10.14221512

4056.884056.88

30426.645546.6

2028.525053.4

合計2600019656.8836003651256168.88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19656.88

——供水車間36512

分配表中的借方和貸方的合計數為56168.88元,與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分配費用之和50600元不相等,相差5568.88元。這是由於供電車間與供水車間之間交互分配費用的內部轉賬引起的。

采用代數分配法,其優點是分配結果準確。但在輔助生產車間較多時,聯立方程太多,計算工作比較複雜。這種方法適用於實現電算化的企業。

5. 順序分配法

順序分配法又稱為階梯分配法,是按輔助生產車間相互受益量多少對輔助生產車間進行排序,進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一種方法。在該方法下,首先按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受益量的大小排序,受益小的輔助生產車間排在前,先分配;受益多的輔助生產車間排在後,後分配。排在前麵的輔助生產車間,其費用分配給排在後麵的輔助生產車間;排在後麵的輔助生產車間,其費用不再分配給排在前麵的輔助生產車間。

【例245】禦龍公司有供水、供電兩個輔助生產車間,供水車間本月發生費用為3600元,供電車間本月發生費用為5600元,各輔助生產車間供應產品的數量如表2410所示。

要求: 假定根據受益大小將供電車間排在前,供水車間排在後,試用順序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先分配供電車間的費用。

第一步,計算供電車間分配率:

5600÷13200=0.42(元\/度)

第二步,計算各受益對象承擔的電費。

甲產品承擔的電費: 5000×0.42=2100(元)

基本生產車間承擔電費: 3000×0.42=1260(元)

供水車間承擔電費: 2000×0.42=840(元)

表2410輔助生產車間產品供應情況表

受益單位供水車間(噸)供電車間(度)

基本生產——甲產品80005000

基本生產車間40003000

輔助生產車間

——供電1000

——供水2000

行政管理部門30002200

專設銷售機構30001000

合計1900013200

行政部門承擔電費: 2200×0.42=924(元)

銷售機構承擔電費: 5600-2100-1260-840-924=476(元)

後分配供水車間的費用。

第一步,計算供水車間分配率:

(3600+840)÷(19000-1000)=4440÷18000=0.25(元\/噸)

第二步,計算各受益對象承擔的水費。

甲產品承擔的水費: 8000×0.25=2000(元)

基本生產車間承擔水費: 4000×0.25=1000(元)

行政部門承擔水費: 3000×0.25=750(元)

銷售機構承擔水費: 4440-2000-1000-750=690(元)

最後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及相關會計分錄。

供電車間的會計分錄: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100

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840

製造費用1260

管理費用924

銷售費用476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5600

供水車間的會計分錄: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000

製造費用1000

管理費用750

銷售費用690

貸: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4440

表2411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20×8年6月30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電車間供水車間

耗用量

(度)分配率分配額耗用量

(噸)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甲產品製造費用5000

輔助生

產成本

供水製造費用2000

供電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3000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2200

銷售費用水費\/電費1000

0.42

21008000

840

1000

12604000

9243000

4763000

0.25

20004100

840

10002260

7501674

6901166

合計13200560019000444010040

采用順序分配法,各輔助生產車間隻分配一次,而且考慮了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產品,其分配結果較直接分配法準確。但是排列在前麵的輔助生產車間不承擔排在其後的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因此,分配結果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產品數量相差較大,能夠對輔助生產車間排序的企業。

知識達標檢測

一、 簡答題

1. 什麼是輔助生產車間?它的目的是什麼?

2. 什麼是輔助生產費用?

3. 什麼是直接分配法?該方法的優缺點是什麼?其適用於哪種企業?

4. 什麼是交互分配法?該方法的優缺點是什麼?其適用於哪種企業?

5. 什麼是計劃成本分配法?該方法的優缺點是什麼?其適用於哪種企業?

6. 什麼是代數分配法?該方法的優缺點是什麼?其適用於哪種企業?

7. 什麼是順序分配法?該方法的優缺點是什麼?其適用於哪種企業?

8. 試說明交互分配法的分配步驟。

9. 試說明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分配步驟。

10. 試說明代數分配法的分配步驟。

11. 試說明順序分配法的分配步驟。

專項技能訓練

任務一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各車間輔助生產費用,並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及會計分錄。(分配率保留3位小數)

禦龍公司設有供水和供電兩個輔助生產車間。供水車間本月發生費用26000元,提供水共23000噸,其中供電車間耗用3000噸,基本生產車間耗用12000噸,企業行政部門耗用8000噸;供電車間本月發生費用31500元,提供電共85000度,其中供水車間耗用1000度,生產甲產品耗用30000度,基本生產車間耗用25000度,企業行政部門耗用29000度。

表2412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禦龍公司年月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電車間供水車間

耗用量

(度)分配率分配額耗用量

(噸)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基本生

產成本甲產品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

合計

任務二用交互分配法分配各車間輔助生產費用,並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及會計分錄。(分配率保留2位小數)

某企業設機修和運輸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各車間提供的產品情況及發生的費用情況如表2413所示。

表2413輔助生產車間費用及產品情況表

輔助生產車間機修車間運輸車間

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9400元4800元

供應的產品總量12000小時11000公裏

勞務耗用情況

機修1000公裏

運輸800小時

基本生產車間9200小時6000公裏

行政部門2000小時4000公裏

表2414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年月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

項目

機修車間運輸車間

耗用量分配率分配額耗用量分配率分配額合計

交互

分配輔助生

產成本

運輸製造費用

機修製造費用

對外

分配

交互分配後的費用

製造

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修理費\/運輸費

管理費用修理費\/運輸費

小計

任務三采用計劃成本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並編製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及相關會計分錄。

某企業設有供水和運輸兩個輔助生產車間,供水車間的計劃單位成本為2.5元,運輸車間的計劃單位成本為0.2元。本月供水車間發生費用8650元,運輸車間3240元。供水車間本月供水共3600噸,其中運輸車間耗600噸,基本生產車間耗2200噸,管理部門耗800噸;運輸車間本月提供產品總量為25000公裏,其中供水車間耗4000公裏,基本生產車間耗16000公裏,管理部門耗5000公裏。

表2415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 年月日單位: 元

應借科目成本\/費用項目

供水車間運輸車間

耗用量

(噸)分配率金額耗用量

(公裏)分配率金額合計

本月生產費用

輔助生

產成本供水製造費用

運輸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基本生

產車間水費\/電費

管理費用水費\/電費

合計

實際生產費用

差異

項目實訓五核算輔助生產費用(見《成本會計實訓教程》)

章節練習題

與助理會計師

點對點對接試題

項目五核算製造費用

廠裏基本生產車間生產了A和B兩款毛衣,而該車間發生了很多間接生產費用,例如車間的照明費、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車間一般消耗的材料費用、車間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等等。這些費用應該計入到A和B毛衣的成本,而且應該在A和B兩款毛衣之間進行分攤。那麼,這個月基本生產車間總共發生了多少間接生產費用呢?這些費用應該如何分攤給A和B兩款毛衣呢?

1. 熟悉製造費用的內容;

2. 掌握製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

3. 掌握製造費用分配的賬務處理。

1. 能夠正確歸集並分配製造費用;

2. 能夠正確地作出分配製造費用的賬務處理。

相關知識

一、 製造費用的概述

(一) 製造費用的定義

企業生產單位發生的生產費用分為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製造費用就是指企業內部各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生產費用,製造費用最終也應該計入產品成本。

(二) 製造費用的內容

根據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製度的規定,間接生產費用包括以下支出:

(1) 生產部門發生的機物料消耗;

(2) 生產部門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

(3) 產品生產用固定資產或生產場地的折舊費、租賃費等;

(4) 生產部門的辦公費、水電費等;

(5) 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

(6) 產品生產用的自行開發或外購的無形資產攤銷;

(7) 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稅金;

(8) 有關資源的使用費;

(9) 棄置費用和排汙費等有關環境保護和生態恢複支出;

(10) 為購進或生產產品發生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

(11) 應分期計入產品成本的技術轉讓費,包括許可證費、設計費,以及為製造引進產品而支付的職工技術培訓費;

(12) 企業按照規定可以計入產品成本的測試手段等支出。

以上間接生產費用都屬於製造費用。

二、 製造費用的歸集

製造費用的歸集是指根據各種原始憑證,將本月生產單位所發生的製造費用進行彙總。工業企業應設置“製造費用”賬戶對製造費用進行核算。“製造費用”賬戶屬於成本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工業企業各生產車間在發生以上各項間接費用時,應借記“製造費用”賬戶,貸記“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周轉材料”、“銀行存款”、“輔助生產成本”、“累計折舊”等賬戶。

由於企業各個生產車間或部門的生產任務、技術裝備程度、管理水平和費用水準各不相同,因此,製造費用應按車間進行歸集。“製造費用”賬戶應按照車間分別設置明細賬,例如“製造費用——鑄造車間”賬戶,專門核算鑄造車間所發生的各項間接生產費用,不能將所有車間發生的製造費用彙總在一起。製造費用明細賬屬於借方多欄式明細賬,其借方按各種費用項目設置多個欄目。

三、 製造費用的分配

(一) 製造費用的分配原理

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製度規定,工業企業發生的製造費用,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標準按月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的生產成本。各產品承擔的製造費用應從“製造費用”賬戶貸方轉入“基本生產成本”或“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製造費用”賬戶月末一般沒有餘額。製造費用的分配是通過編製製造費用分配表完成的。如表251所示。

由於製造費用包含的內容較多,給分配標準的選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企業在選擇分配標準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 所選擇的分配標準應該與製造費用的發生有密切的聯係。

(2) 所選擇的分配標準應該與製造費用存在客觀的因果關係。

(3) 所選擇的分配標準應該容易取得,並能夠可靠計量。

(4) 分配標準一經選擇,不得隨意變更,以遵循可比性原則。

企業通常采用的分配標準有生產工人工時、生產工人工資、機器工時等。

(二) 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

本項目主要講基本生產車間製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車間製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與基本生產車間類似,可以參照基本生產車間的核算。

基本生產車間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實際分配率法、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累計分配率法三類方法。

1. 實際分配率法

實際分配率法是指將本月所發生的實際製造費用按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給各成本核算對象的方法。在該方法下,製造費用期末沒有餘額。

(1) 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

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指按照各成本核算對象所耗用的生產工人工時(實際工時或定額工時)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本月製造費用總額各產品生產工人工時之和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工時×製造費用分配率

【例251】禦龍公司某基本生產車間同時生產甲、乙兩種產品,20×8年9月共發生製造費用21000元,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為12000小時,乙產品生產工人工時為8000小時。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分配製造費用。

計算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 21000÷(12000+8000)=1.05(元\/小時)

甲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12000×1.05=12600(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8000×1.05=8400(元)

製造費用分配表及會計分錄如下:

表251製造費用分配表

單位名稱:禦龍公司20×8年9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2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80001.05

12600

8400

合計2000021000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2600

——乙產品8400

貸: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21000

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將勞動生產率與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聯係起來,分配結果較為合理,而且多數企業有完善的工時記錄,使用該方法分配製造費用比較簡便。但是,當一個車間各產品機械化程度相差較大時,會使機械化程度低的產品承擔較多的製造費用,而機械化程度高的產品反而承擔較低的製造費用,顯然不合理。因此,該方法主要適用於生產工時記錄完善,且各產品機械化程度相差不多的車間。

(2) 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

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是以各成本核算對象消耗的生產工人工資為分配標準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本月製造費用總額各產品生產工人工資之和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工資×製造費用分配率

【例252】某企業本月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20×8年9月共發生製造費用60000元。根據工資資料可知,甲、乙、丙三種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分別為10000元、15000元、25000元。運用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計算甲、乙、丙三種產品各自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計算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 60000÷(10000+15000+25000)=1.2

甲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10000×1.2=12000(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15000×1.2=18000(元)

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25000×1.2=30000(元)

製造費用分配表及會計分錄如下:

表252製造費用分配表

20×8年9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0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15000

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25000

1.212000

18000

30000

合計5000060000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2000

——乙產品18000

——丙產品30000

貸: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60000

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計算簡單,工資數據容易取得,主要適用於機械化程度較低,或各產品生產機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車間。

(3) 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

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是以各成本核算對象所耗機器設備的運轉工作時間為分配標準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本月製造費用總額各產品消耗的機器工時之和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機器工時×製造費用分配率

【例253】某企業本月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20×8年9月共發生製造費用80000元,機器工時數為500小時,根據生產統計資料,甲、乙、丙三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數比例為2.5∶1∶1.5。運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計算甲、乙、丙三種產品各自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計算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 80000÷500=160(元\/小時)

甲產品的工時: 500×(2.5÷5)=250(小時)

乙產品的工時: 500×(1÷5)=100(小時)

丙產品的工時: 500-250-100=150(小時)

甲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250×160=40000(元)

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100×160=16000(元)

丙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150×160=24000(元)

製造費用分配表及會計分錄如下:

表253製造費用分配表

20×8年9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5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100

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150160

40000

16000

24000

合計50080000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40000

——乙產品16000

——丙產品24000

貸: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80000

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計算同樣比較簡便,主要適用於各產品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因為機械化程度高,在製造費用總額中設備的折舊費所占比重較大,而折舊費的多少與機器設備運轉的時間有著直接的聯係。

2. 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是指無論各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為多少,每個月各產品應分擔的製造費用均按年初確定的年度計劃分配率計算分配的一種方法。

製造費用年度計劃分配率=全年製造費用計劃總額全年各產品計劃產量定額工時之和

某月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月該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年度計劃分配率

某月該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該產品的實際產量×工時定額

在該方法下,月末製造費用的分配轉出額與本月實際發生額可能不一致,從而“製造費用”賬戶可能會有餘額。為了簡化核算,年內不處理“製造費用”賬戶的餘額,累計到年終時一並調整計入12月份產品的成本中。這裏有兩種做法,第一種做法是單獨將餘額按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計入12月份產品成本;第二種做法是將餘額並入12月份實際製造費用後采用實際分配率法一並分配計入12月份產品成本。

在第一種做法下,實際發生額大於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出的金額,即“製造費用”賬戶為借方餘額,應再次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

借:基本生產成本——××產品

——××產品

貸:製造費用

反之,應做相反的會計處理,寫相反的會計分錄。

【例254】某企業20×8年7月份生產甲產品實際產量為200件,乙產品100件,甲產品全年計劃產量為1800件,乙產品為1200件。甲產品的工時定額為5小時,乙產品的工時定額為4小時。該月份該車間發生的製造費用為4480元。該企業全年計劃製造費用為62100元。

要求: 按計劃分配率法分配該月的製造費用,並編製會計分錄。

計算各產品年度計劃產量的定額工時:

甲產品: 5×1800=9000(小時)

乙產品: 4×1200=4800(小時)

計算年度計劃分配率:

62100÷(9000+4800)=4.5(元\/小時)

計算各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甲產品: 4.5×5×200=4500(元)

乙產品: 4.5×4×100=1800(元)

表254製造費用分配表

20×8年7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400

4.54500

1800

合計14006300

會計分錄為: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4500

——乙產品1800

貸: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6300

本月製造費用差異: 4480-6300=-1820(元),為“製造費用”的貸方餘額。本月暫不作處理,待12月份若“製造費用”賬戶還有餘額,再將餘額分配計入12月份產品成本。

假設該題為12月份,而且年底“製造費用”賬戶隻有貸方餘額1820元,則按12月份各產品的實際工時將餘額分配給各產品,衝減其成本。具體處理如下:

差額的分配率: 1820÷(200×5+100×4)=1.3(元\/小時)

甲: 1000×1.3=1300(元)

乙: 1820-1300=520(元)

借:製造費用1820

貸: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1300

——乙產品520

采用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每月均采用年度計劃分配率進行分配,不但簡化了分配手續,而且便於考核製造費用計劃的執行情況,有利於對製造費用的控製;此外,各月可以在得出實際製造費用發生額之前進行分配,便於及時計算產品成本。該方法主要適用於計劃製定比較準確的季節性生產企業。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季節性生產企業還可以按照全年停工月份製造費用計劃數同全年商品產品的計劃產量的比例,確定製造費用的計劃分配率,根據製造費用分配率和開工月份的實際產量,計算開工月份應負擔停工月份的製造費用,連同開工月份發生的製造費用,一並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年度終了,全年停工月份製造費用的實際發生額與分配額的差額,除了為明年開工生產作準備的留待明年分配外,其餘調整當年的產品生產成本。

3. 累計分配率法

累計分配率法是指將製造費用累計到有完工產品的月份,隻計算完工產品應分擔的製造費用,並將其從“製造費用”賬戶的貸方轉入“基本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在產品應分擔的製造費用仍留在“製造費用”賬戶的一種製造費用分配方法。

在該方法下,如果某產品月末沒有完工,則其產品計算中並不分配相應的製造費用,而是等到有完工產品時,才根據製造費用的累計數,選用適當的標準,計算分配該完工產品應承擔的製造費用,進而算出完工產品總成本。

製造費用累計分配率=製造費用期初餘額+本月發生的製造費用各產品累計分配標準之和

某完工產品應分擔的製造費用=該完工產品的累計分配標準×製造費用累計分配率

【例255】某企業20×8年8月共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其中甲、乙是以前月份投產,以前月份耗用工時分別為: 180工時和120工時,本月又耗用工時分別為: 320工時和180工時。丙產品為本月投產,本月耗用的工時為200工時。製造費用月初借方餘額為19600元,本月發生製造費用為20400元。月末,甲產品已全部完工,其餘兩種均未完工。試采用累計分配率法分配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累計分配率:

(19600+20400)÷(180+120+320+180+200)

=40(元\/小時)

甲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 (180+320)×40=20000(元)

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20000

貸: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20000

乙、丙產品應承擔的製造費用仍留在“製造費用”賬戶,待其完工時,采用同甲產品一樣的方法計算應分擔的製造費用。

累計分配率法主要適用於產品投產批次多,而完工批次少的生產企業,有利於簡化該類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但該方法有幾項缺點: 第一,由於在產品應承擔的製造費用仍留在“製造費用”賬戶中,在產品成本明細賬中則隻登記了直接費用,無法全麵地反映在產品的成本;第二,在各月製造費用水平變動較大的情況下,會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因此,該方法適用於各月製造費用變動不大的企業。

專項技能訓練

任務一運用生產工時比例法分配製造費用,並編製製造費用分配表(見表255)及會計分錄。

某企業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發生製造費用79200元,甲產品20×8年9月耗用生產工時23000小時,乙產品25000小時。

表255製造費用分配表

20×8年9月單位:元

應借科目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合計

任務二采用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分配3月份製造費用,並編製會計分錄。

某企業年度製造費用計劃總額為71040元。全年計劃生產甲產品3000件,產品工時定額為5小時;生產乙產品1800件,產品工時定額4小時。3月份生產甲產品250件,乙產品150件,實際發生製造費用6000元。

項目實訓六核算基本生產車間製造費用(見《成本會計實訓教程》)

章節練習題

與助理會計師

點對點對接試題

項目六核算生產損失

最近廠裏生產的廢品較多,損失較大,廠長要求加強產品質量管理,要求江麗提供廢品損失的相關資料。江麗知道,實踐中的成本與理論上的成本區別之一就是實踐中的成本包含了損失性費用。也就是說,部分損失性費用也應該計入產品的成本,所以損失的發生會導致產品成本增加。江麗應該如何提供廢品損失的相關資料呢?她應該先了解該廠有哪些損失性費用,損失性費用在會計上是如何進行核算的,損失性費用應該如何進行處理,然後再提供廠長所需要的資料。

1. 了解損失性費用的內容;

2. 了解廢品損失、停工損失的核算。

能夠正確核算企業所發生的廢品損失與停工損失。

相關知識

一、 損失的定義及內容

損失是指由於企業生產組織不合理、生產工人違反技術操作規定、企業管理層經營管理不善以及自然災害、資產減值等造成的人力、財力、物力上的損失。

損失主要包括廢品損失、停工損失、壞賬損失、資產盤虧損失、資產減值損失等。其中廢品損失與停工損失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本教材隻介紹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

二、 廢品損失的核算

廢品是指不符合規定的技術標準,不能按照原定的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產品、半成品和產成品,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廢品和入庫後發現的由於生產加工造成的廢品。

廢品按能否修複分為可修複廢品和不可修複廢品。可修複廢品是指技術上可以修複而且所花費的修複費用在經濟上合算的廢品;不可修複廢品是指技術上不能修複或修複費用在經濟上不合算的廢品。

廢品按產生的原因分為料廢品和工廢品。料廢品是指由於材料質量、規格性能等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廢品;工廢品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由於加工工藝技術、工人操作方法、技術水平等方麵的缺陷而造成的廢品。

廢品損失是指不可修複廢品所耗生產成本以及可修複廢品的修複費用,扣除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淨損失。

不可修複廢品淨損失=廢品所耗生產成本-殘料價值-賠償金額

可修複廢品淨損失=修複費用-殘料價值-賠償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