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南琳圖文:三校樣成品尺寸:185mm×260mm版心尺寸:38行×39字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管理會計 \/ 杜煒,張慶平主編. 2版.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7

高等院校“十三五”應用型規劃教材·財會專業

ISBN 9787305205552Ⅰ. ①管… Ⅱ. ①杜… ②張… Ⅲ. ①管理會計-

高等職業教育-教材 Ⅳ. ①F234.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57800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管理會計(第二版)

主編杜煒張慶平

責任編輯吳俊武坦編輯熱線02583597482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7字數 424千

版次2018年7月第2版2018年7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05552

定價43.00元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 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管理會計(第二版)目錄

項目一管理會計基礎(1)任務一管理會計的曆史發展介紹(2)任務二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5)任務三管理會計的特點(7)任務四管理會計的職業教育與發展(11)技能實訓(15)

項目二成本習性與變動成本法(16)任務一成本分類及習性分析(17)任務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23)任務三變動成本法及其分析(27)技能實訓(37)

項目三本量利分析(39)任務一本量利分析概述(40)任務二盈虧平衡點分析(48)任務三本量利分析(55)任務四利潤敏感性分析(61)技能實訓(64)

項目四經營預測分析(65)任務一預測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66)任務二銷售預測(71)任務三成本預測(81)任務四利潤預測(88)任務五籌資預測(95)技能實訓(101)

項目五短期經營決策(105)任務一短期經營決策前的準備工作(106)任務二產品生產的決策分析(113)任務三產品定價的決策分析(121)任務四存貨管理的決策分析(125)技能實訓(128)

項目六長期投資決策(130)任務一長期投資決策概述(131)任務二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134)任務三投資風險價值的計算(138)任務四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估算(143)任務五長期投資決策基本方法及其應用(145)技能實訓(158)

項目七標準成本控製製度(160)任務一成本控製的原則與內容(161)任務二標準成本係統的設計(163)任務三標準成本係統的差異化分析(168)技能實訓(176)

項目八全麵預算與控製(177)任務一全麵預算管理前的準備工作(178)任務二全麵預算的編製方法(183)任務三全麵預算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190)任務四全麵預算的控製與考評(197)技能實訓(199)

項目九責任會計與企業績效評價係統(201)任務一責任會計與企業組織結構(202)任務二責任中心的類型及特點(206)任務三企業績效評價係統分析與評價(220)任務四激勵機製的建立(231)技能實訓(234)

項目十管理會計發展新領域(235)任務一質量成本會計(236)任務二人力資源會計(248)任務三戰略管理會計(253)技能實訓(260)

參考文獻(263)前言管理會計是一門以會計學和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為目的,對企業經營全過程進行規劃、控製和考核的新興邊緣學科。它從傳統的會計學領域中分離出來,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逐漸成為和財務會計並列的兩大會計領域之一。它不僅可以詳細地分析過去、控製現在,而且可以科學地籌劃未來。它擺脫了傳統會計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束縛,著重於對會計信息的再加工和利用,直接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會計教學麵臨著嚴峻的挑戰,會計專業的人才標準不僅是記賬、算賬和報賬,更多涉及的是企業的戰略管理。為了更好地為企業和社會服務,更好地為會計專業學生服務,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管理會計》,以期通過教材創新,為我們的人才培養創新提供條件。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了現代管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時也非常注重管理會計領域的新發展和新動向。在內容的編排上,本書既體現了管理會計的特色方法,又盡可能地根據相關學科的要求,努力吸收新成果,擴大信息量,強化可讀性。在結構框架中,本書通過“導入案例”展開每個項目的基本內容,提高趣味性;用“知識鏈接”豐富信息量,用“技能實訓”提高實踐能力。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盡量使內容安排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同時還運用了大量的圖表和例題來解釋較為複雜的問題。對於管理會計在近幾年所取得的新進展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本書也做了簡要的描述和介紹,力爭將管理會計的內容比較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本書由具有多年管理會計教學經驗的教師參加編寫,武漢紡織大學杜煒、雲南工商學院張慶平擔任主編,武漢紡織大學簡東平、穆湧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杜煒編寫項目一、四、五,張慶平編寫項目三,祝建軍編寫項目六,簡東平編寫項目八,施梅藝蘭編寫項目九,阮班鷹編寫項目二,穆湧編寫項目七、項目十。最後由杜煒對全書進行統稿。本書的編寫參閱了相關著作,在此向其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由於編寫者學識水平和能力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編者

2018年6月

爽南琳圖文:三校樣成品尺寸:185mm×260mm版心尺寸:38行×39字管理會計(第二版)項目一管理會計基礎

項目一管理會計基礎

【知識目標】

1. 了解現代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曆史,熟悉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

2. 掌握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係;

3. 熟悉管理會計發展所涉及的相關領域及知識體係。

【能力目標】

1. 能夠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思想;

2. 能夠運用管理會計理論和知識為企業經營發展服務。

【導入案例】

未來十年管理會計是中國的“藍海”,人才缺口300萬。

——財政部原部長張佑才

“管理會計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引擎”這一觀點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年中,在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專題研討會上,與會的企業家代表、學界專家、政府官員甚至將管理會計如何推動企業轉型作為核心討論問題,他們一致認為:促進國內企業轉型和管理升級,是管理會計的使命和責任。

國家外國專家局培訓中心引進並推廣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證書,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企業急需的高層次、國際化管理會計人才。

——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陸明

麵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央企業需要一批掌握國際先進管理會計方法、工具的管理會計人才,支持提升企業價值,這也是央企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需求。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副局長廖家生

作為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我們不僅僅需要做好會計的本職工作,還要更多地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和服務,我們非常需要CMA這樣的知識體係,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南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黃建東

CMA認證項目幫助我們辨認出那些既具有很強專業技能、又擁有很高水準的職業道德修養的財會人才,是強生員工領導能力培養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強生公司商業財務分析公司副總裁William L. Brower

財務員工要向高層邁進並成為合格的財務總監,最基本的是要精通管理會計方麵的知識,特別是預測預算、成本控製、投資回報分析等核心內容,這些都是CMA認證詮釋的精髓。

——天合光能預算與分析總監周金炳

任務一管理會計的曆史發展介紹

一、管理會計的形成(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

管理會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早期。當時的一些較為先進的企業為了提高內部生產過程的效率,開始對企業內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了需求。19世紀中期,鐵路業的出現和迅速成長為成本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由於鐵路公司在當時規模最大、組織最為複雜,且營業場所跨越廣闊的區域,這必然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業的這種需求,對企業成本規劃和控製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當時的成本控製還隻局限於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間接製造費用和資本成本。19世紀末期,隨著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現,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這一時期會計工作的重點是企業的財務報表,成本計算隻是作為計量期間損益的一種輔助手段。它主要是根據財務會計的要求,以正確核算產品成本為目的。股東不僅關心企業的經營成果,而且關心企業的經營過程。傳統會計提供的信息具有滯後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並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企業管理信息的需求;同時,經營者也麵臨著如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問題,在生產中如何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準確計量的要求十分迫切。會計計量工作中逐步實施管理職能的需要已初見端倪。總之,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如何準確計量業績、有效控製成本和做出科學決策的問題逐漸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對象,管理會計開始萌芽。

19世紀末20世紀初,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人泰勒根據自己多年來對勞動過程和作業成果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科學管理理論。在他的科學管理理論中,第一次提出了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使工人的操作過程從經驗化轉變為標準化和科學化,為手工作坊式的生產上升到科學化大生產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由於生產加工時間和操作流程的標準化,為加工成本的標準化奠定了基礎,從而導致了標準成本製度的產生。標準成本製度的產生雖然一開始是和生產技術過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但它的產生極大地豐富了成本計算的內容,同時與期間損益的計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會計的管理職能得以發揮。標準成本製度和預算控製製度的建立為管理會計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20世紀早期,生產力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生產經營中的損失和浪費也被減少到最低限度。生產經營活動在實現製度化和標準化的同時,原有的會計體係和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同泰勒的科學管理方法緊密相連的一些技術方法,如標準成本、預算控製、差異分析等相繼出現,並被引進到會計體係中來,使會計工作逐漸從單純的事後分析轉變為事前計算和事後分析相結合。這個轉變可以看作是會計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裏程碑,它不僅使會計直接服務於企業管理,而且使管理會計也逐步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

在西方會計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管理會計”一詞的是美國會計學者奎因斯坦,他在1922年發表的《管理的會計:財務管理入門》一書中首次使用了管理會計這一術語。1924年麥金西出版了專著《管理的會計》,同年,布利斯也發表了一本名為《通過會計進行管理》的專著。這些書被西方譽為早期管理會計學的代表作。雖然這些學者隻是零星地介紹了在會計中如何運用標準成本製度和進行預算控製,但無疑這些著作的發表對管理會計從傳統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嶄新學科起到重大影響。

管理會計的形成是與會計的發展和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緊密相連的。近代企業會計的最初形態是複式記賬,複式記賬的基本作用是反映經濟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這時的會計計量工作必須對產業資本的運動過程加以反映與控製,由此形成了完善的會計計算技術體係,但會計的管理職能並沒有真正完全發揮出來。這一階段的管理會計基本滿足了企業管理的部分需要,但要成為一門獨立學科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二、管理會計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至今)

雖然20世紀初就已經在企業中出現了有別於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但當時的管理會計並未形成一整套獨立的科學理論方法體係,在實際工作中仍將標準成本和預算控製視為財務會計的輔助手段,管理會計的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國家進入戰後經濟發展期,科學技術日益進步,生產力獲得巨大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競爭日益激烈,資本利潤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麵要求企業的內部管理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另一方麵還要求企業充分考慮市場變化情況,具有靈活的反應能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顯然,單純依靠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解決上述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首先,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著眼於對生產過程的科學化和標準化管理,是為盡可能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創造條件。但對企業與外部市場的關係考慮得很少。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大量的實踐證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首先取決於企業的目標是否與外界的客觀經濟情況相適應,決策是否正確。其次,泰勒的科學管理學說沒有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是將人視為機器的奴隸,長時間的緊張工作勢必影響工人的積極性,勞動效率可想而知。基於上述缺陷,泰勒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西方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成果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手段。

西方現代管理科學體係有兩個重要的支柱:一個是運籌學,一個是行為科學。這兩個支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泰勒科學管理學說的缺陷。20世紀50年代以後,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管理方法層出不窮。運籌學中的線性規劃,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幫助企業進行最優化的預測和決策。1962年,貝格爾和格林發表的《預算編製和職工行為》對管理會計的另一項重要內容——行為會計做出了精辟的論述,首次將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管理會計中。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又有柯普蘭的《管理會計和行為科學》、霍普伍德的《會計係統和管理行為》等優秀著作問世。上述這些著作對決策性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在理論上起著奠基和指導的作用。1952年,世界會計年會正式通過了“管理會計”這個專有名詞,傳統的會計部分被稱為財務會計。20世紀70年代以後,管理會計師協會在美國成立,管理會計的理論框架進一步地明朗化和規範化,在實踐中也得到了較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知識鏈接11】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簡稱IMA)是全球領先的國際管理會計師認證和服務機構,屬非營利性組織,總部設在美國新澤西州,在全球120個國家、200個分會中擁有6.5萬多名會員,並通過設立在蘇黎世、迪拜和北京的辦事處為會員提供本土化服務。

在國際上,作為COSO委員會的創始成員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主要成員,IMA在管理會計、公司內部規劃與控製、風險管理等領域始終參與最前沿的實踐。此外,IMA還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組織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87年,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羅伯特·S.卡普蘭和另一位著名學者托馬斯·H.約翰遜合作出版了轟動西方會計學界的專著《相關性消失:管理會計的興衰》。他們認為近年來的管理會計實踐一直沒有多大變化。目前的管理會計體係是幾十年前研究成果的產物,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這種早已過時的管理會計體係目前存在很大的危機,管理會計信息失去了決策的相關性。現行的管理會計體係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才能適應當今科學技術與管理科學發展的需要。

為此,卡普蘭等人致力於管理會計信息相關性的研究,並創造了一個以“作業”為核心的“作業管理會計”新時代。從1988年到1990年,羅賓·庫珀和卡普蘭連續在《成本管理雜誌》推出多篇論述作業成本計算的文章,從而在西方掀起了一場“作業成本計算”的研究浪潮。“作業成本計算”和“作業管理”成為西方管理會計教材的“新寵”,與波特提出的“價值鏈”觀念相呼應。管理會計借助於“作業管理”,致力於為企業“價值鏈”優化服務。管理會計在20世紀80年代取得許多引人注目的新進展都是圍繞著管理會計如何為企業“價值鏈”優化和價值增值提供相關信息而展開的。

20世紀90年代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三個研究領域:管理會計在組織變化中的地位與作用,管理會計與組織結構之間的共生互動性,管理會計在決策支持係統中的作用。由於電子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經濟條件的重大變化,管理會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階段,從而形成了許多新領域,如作業成本製度、質量成本會計、人力資源會計、資本成本會計、戰略管理會計等。這些內容的研究,使得管理會計與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會計製度結合得更加緊密,使得該學科的現實指導性越來越強,學習和研究管理會計的前途越來越寬廣。

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管理會計在我國得到全麵推進,相關理論研究與推廣進入了黃金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麵深化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在會計領域貫徹落實全麵深化改革要求,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大力加強管理會計工作,強化管理會計應用。近五年財政部作為國家的會計主管部門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豐碩成果。

2012年2月召開的全國會計管理工作會,提出建設“會計強國”的宏偉目標。2013年《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製度》的發布,拉開了管理會計體係建設的序幕。根據《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在總結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發展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1月印發《財政部關於全麵推進管理會計體係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和修訂,該指導意見於2014年10月正式印發,在全國範圍部署推進。2014年3月,財政部啟動了管理會計谘詢專家選聘工作,2016年6月,又公開選聘第二屆管理會計谘詢專家。為指導單位管理會計實踐應用和加強管理會計體係建設,製定發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任務被納入《財政部會計司2016年工作要點》。該指引於2016年6月正式發布。2016年10月,財政部製定發布《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了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的三大具體任務:① 加強管理會計指引體係建設;② 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③ 提升會計工作管理效能。確立了“2018年年底前基本形成以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統領、以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為具體指導、以管理會計案例示範為補充的管理會計指引體係”的目標。2016年12月20日,財政部官網公布了《關於印發財政部第二屆管理會計谘詢專家名單的通知》(財會函〔2016〕14號),聘任丁淑英等85位管理會計資深專家為第二屆管理會計谘詢專家,任期為兩年,此舉將進一步發揮管理會計專家智庫作用,加快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係建設。2016年12月23日,財政部印發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內容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和企業管理會計報告應用、管理會計信息模塊等共6項概括性指引和16項工具方法指引。此舉標誌著管理會計從國家頂層政策設計走向具體實際操作,從理論宏觀指導走向企業落地實踐,將對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加速轉型升級起到實質性的助推作用。2017年1月,財政部會計司發布《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解讀之八,指出“十三五”時期會計人才戰略的主要任務和措施之一是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爭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於理財、善於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2017年3月,財政部會計司發布2017年工作要點,積極推進管理會計體係建設仍是重點工作之一。具體內容包括,繼續研究製定相關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加快構建管理會計案例庫,組織開展2017年度管理會計專項課題公開招標工作,繼續加強管理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等。2017年10月19日,為貫徹落實財政部《關於全麵推進管理會計體係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政部官網發布了《財政部關於印發〈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通知》,總結提煉了目前在企業普遍應用且較為成熟的部分管理會計工具,以指導單位管理會計實踐。“應用指引”是我國管理會計指引體係建設的主體內容,是對單位管理會計工作的具體指導,其製定和發布對於我國管理會計體係建設的快速推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任務二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

一、管理會計的基本定義

管理會計是指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會計學為基礎,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通過廣泛利用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製、考核和評價,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和決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管理係統。

對管理會計定義的描述有很多,但應該注意掌握以下幾點:一是管理會計是配合管理理論的發展,從會計學科體係中分離出來的,與會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需要利用大量的會計資料;二是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為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內部管理與決策提供支持;三是管理會計的服務形式是信息,它實際上是一個管理信息係統。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

管理會計的職能是指管理會計實踐本身所具備的內在功能。管理會計的基本職能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麵。

(一) 預測職能

預測是決策的基礎和前提。預測是指采用科學的方法預計和推測客觀事物未來發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行為。為了有效地幫助企業管理部門在經營活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管理會計可以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經濟指標進行科學的加工和整理,按照企業未來的總體目標和經營戰略,充分考慮經濟規律的作用及約束,選擇合理的量化模型,有目的地預計和推測企業經營活動某方麵的變動趨勢和水平,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備選方案。

(二) 決策職能

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一個企業的成敗。決策是在充分考慮各種備選方案的前提下,尊重客觀經濟規律,通過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分析、計算和判斷,最終進行評價抉擇的行為過程。決策是管理會計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管理會計發揮經濟決策的職能,主要體現在根據企業決策目標收集、整理有關信息資料,選擇科學的方法,計算有關長短期決策方案的評價指標,並做出正確的財務評價,最終篩選出最優的行動方案。

(三) 規劃職能

管理會計的規劃職能是通過編製各種計劃和預算來實現的。它一般是在決策方案的基礎上,將經濟目標分解落實到有關預算中去,從而合理地組織協調企業的各項資源,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做出具體的安排,並為經營控製和責任考核提供參照。規劃是決策與實施之間的中間環節,是決策的延伸和具體化,是通向決策目標的重要途徑。

(四) 控製職能

控製職能是管理會計的重要職能之一。這一職能的發揮可以將企業經濟管理過程的事前控製與事中控製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事前確定科學可行的各種標準,並根據執行過程中實際與計劃發生的偏差進行原因分析,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如全麵預算控製、標準成本控製、保本分析控製等。

(五) 考核評價職能

管理會計實施考核評價職能,是通過建立責任會計製度來實現的。責任會計製度是行為科學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結果。通過落實責任製,明確各部門及個人的經濟責任,逐級考核責任指標的執行情況,找出成績與不足,為獎懲製度的實施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

管理會計的內容是指與其職能相適應的工作內容,具體包括預測分析、決策分析、成本控製、全麵預算和責任會計等方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管理會計的內容也在不斷地充實和發展。我們一般將管理會計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即決策性管理會計、執行性管理會計和責任會計。這三個部分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現代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

決策性管理會計是指管理會計係統中預測經濟前景和實施經營決策職能的最具有能動性作用的會計子係統,處於現代管理會計的核心地位,又是現代管理會計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決策性管理會計利用相關財務會計信息,對收入、成本、利潤、銷售量和現金流等進行科學分析,做出各項經營決策,並在此基礎上,將已確定的最優方案目標以數量形式加以分解、彙總和協調,編製企業的全麵預算。一般來說,決策性管理會計包括經營預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戰略管理會計和全麵預算等內容。

執行性管理會計是指在決策目標和經營方針已經明確的前提下,為執行既定的決策方案而進行的有關規劃和控製,以確保預期經營目標順利實現的會計子係統。執行性管理會計利用標準成本製度對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記錄和計算,分析差異,找出原因,為企業落實經濟責任製提供依據。一般來說,執行性管理會計包括變動成本計算、本量利分析、標準成本製度、存貨控製、作業成本計算、人力資源會計和質量成本會計等內容。

責任會計是指在組織企業經營時,按照分權管理的思想,劃分各個內部管理層次的相應職責、權限及所能承擔義務的範圍和內容,通過考核評價各有關方麵履行責任的情況,反映其真實業績,從而調動企業全體職工積極性的會計子係統。責任會計通過把實際發生額與預算額進行對比和分析,確定責任,編製日常績效報告,以評價和考核各個責任中心的業績與成果。一般來說,責任會計包括責任會計製度、企業業績評價係統與激勵機製等內容。

任務三管理會計的特點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會計的兩個重要分支。企業會計中相當於組織日常會計核算和對外報告的那部分內容被稱為財務會計。傳統的財務會計和新興的管理會計之間關係既有區別又有聯係,它們之間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在企業管理中共同發揮重要作用。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一) 服務對象不同

管理會計是運用各種專門的技術方法,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中遇到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向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提供有關信息資料,以便正確地確定目標、做出決策。從這個角度看,管理會計側重於對企業內部管理服務,因此,管理會計又被稱為“內部會計”。

財務會計通過對企業日常經濟業務的記錄、分類、計算和彙總編製財務報表,向企業外部的利害關係者,如投資人、債權人、稅務機關、政府等提供服務。他們可以從這些財務報表中準確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並通過財務報表做出決策。從這個角度看,財務會計是側重對外服務。正是由於財務會計具有這個特點,因此又被稱為“外部會計”。

(二) 服務層次不同

管理會計的服務層次是多樣的,它既可以將整個企業作為主體進行服務,也可以將企業內部的某個部門或某個環節作為其服務的主體。在管理會計工作中,以各個部門為主體進行服務的情況占絕大多數。

財務會計的服務層次隻有一個,即以整個企業的經營活動為記錄標準,它一般在報表中反映的是完整的企業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財務報表一般不涉及企業內部各部門局部性的問題。

(三) 作用時效不同

管理會計不僅限於分析過去,而且可以利用現成的財務會計資料預測和規劃未來,並為當前的經營決策服務,即管理會計的作用時效橫跨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時段。管理會計常常把麵向未來的作業時效放在第一位,它分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控製現在和指導未來。因此,管理會計屬於“經營型會計”。

財務會計主要是記錄和反映過去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並采用曆史成本原則和客觀性原則,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即財務會計的作用時效是過去的某一段時間。因此,財務會計屬於“報賬型會計”。

(四) 核算原則不同

管理會計雖然要利用財務會計的概念和信息,但並不受會計原則或會計準則的約束和限製,它所使用的許多概念和方法都超出了傳統會計要素的概念框架。如在長期投資決策中,可以不受權責發生製的限製而采用收付實現製;在短期經營決策中,可以不執行曆史成本原則和客觀性原則而充分考慮機會成本因素;克服了傳統會計核算隻注重物而不考慮人的缺陷。西方國家的會計界也曾在管理會計規範化方麵做出了很多嚐試,例如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發布的《管理會計概念公告》(Statement of Managerial Accounting Concepts);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發布的《管理會計公告》(Statem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協會(CIMA)發布的《管理會計正式術語》(Management Accounting:Official Terminology);加拿大管理會計師協會(IMA)發布的《管理會計指南》(Management Accounting Guidelines)等等。

財務會計必須嚴格遵守公認的會計原則(GAAP)。在我國,財務會計工作必須遵守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的要求,以保證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在時間上的前後一致性和內容上的可比性。比如,在財務會計準則體係中,對成本的核算更關注的是成本歸集的完備性及間接費用分攤的合理性,而在管理會計中,對於成本核算而言,更側重如何能更好地反映成本習性,幫助企業內部決策者製定營銷、生產、投資等方麵的決策。

(五) 信息特征不同

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為了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特定要求,因此,信息的表現形式也是豐富的,既有實物量指標也有價值量指標。由於並不需要對外公布,信息的精度要求相對不高且不具有法律效力。管理會計信息的格式、種類、編製時間沒有統一的要求,相對靈活機動。

財務會計能定期地向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機構和個人提供較為全麵的、係統的綜合財務信息。這些信息一般是以價值形式加以反映,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要求較高。由於需要公開發表,故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另外,會計信息格式、種類、編製時間具有統一性和規範性要求。

(六) 工作程序不同

管理會計工作沒有固定的程序可以遵守,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工作流程,因此,不同企業之間管理會計工作的差異性較大。

財務會計有嚴格的、固定的會計工作程序。從審核原始憑證開始到編製財務報表,都必須按既定的程序處理。在通常情況下,不能隨意變更工作內容或顛倒工作順序。

(七) 觀念取向不同

管理會計不僅注重管理行為所產生的結果,而且更為關注管理的過程。特別強調管理過程及其結果對企業內部各方麵人員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

財務會計一般注重如何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資源的耗費情況,及時提供財務報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並不十分注重管理過程對結果的影響。

(八) 報告形式不同

管理會計由於其服務於企業的內部管理,因此報告的形式並沒有統一的格式,一般需要根據企業管理者的決策需要來編製,其提供的報告不受固定期間的限製,報告形式也比較自由;財務會計必須按照公認會計準則的要求,以一定的期間(年、季、日)來編製。因此,報告的形式一般都有統一的格式要求。

(九) 會計人員素質要求不同

由於管理會計是一種深度參與管理決策、製訂計劃與績效管理係統、提供財務報告與控製方麵的專業知識以及幫助管理者製定並實施組織戰略的職業,因此從企業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處理問題,力求能夠幫助企業決策者“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因此管理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較高,應當是一種具有高智能、高創造力的人才,相比對財務會計人才的要求要高。

(十) 國際化內容不同

財務會計的國際化主要研究各國不同的國際慣例,以致力於不同國家會計的協調化和趨同化;管理會計的國際化研究則是在跨國經營活動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的,不要求實現協調化和趨同化。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係,如表11所示。表1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係

比較項目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服務對象外部會計內部會計服務層次整個企業整個企業或者單個部門作用時效事後報賬性會計事前經營性會計核算原則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管理會計公告(SMA)信息特征定量資料定量或定性資料工作程序較強固定性較大靈活性觀念取向真實反映企業經營過程注重管理對結果的影響報告形式統一財務報告無統一格式,內部報告會計人員素質要求較低較高國際化內容要求協調化和趨同化不要求協調化和趨同化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係

(一) 信息同源,相互製約,共同構成現代企業會計信息係統

財務會計是依據會計要素的要求,按照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全麵的記錄、計算、登賬和編製報表的工作,形成比較係統的核算資料。管理會計在工作中所需資料基本來源於財務會計信息係統,它的主要工作是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和再利用,依據這些資料進行預測分析和決策分析,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所以受到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約束。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完善的現代企業會計信息係統。

(二) 工作總目標一致,都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

雖然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服務對象的側重點不同,但它們工作的總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價值運動,兩者統一服從於現代企業會計總體要求,共同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服務。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企業重要的管理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們都麵臨如何確保信息的客觀性、時效性、相關性和經濟性的問題,都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

三、學習管理會計應注重的相關學科

(一) 經濟學

管理會計與經濟學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企業與宏觀經濟環境的關係。眾所周知,企業的生產經營總是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中進行的,而一定的經營環境取決於一定的經濟體製,而經濟體製的形成有賴於相應的經濟學的理論指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指導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形成,企業成為市場主體,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管理者從單純的執行者向獨立自主的決策者轉變,他們的工作水平和質量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從而也為管理會計服務於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管理會計也要不斷地吸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成果,使之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

(二) 理財學

理論界對於會計和財務的關係有幾種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是相互獨立論、大財務論和大會計論,這裏暫不敘述。在舊的經濟體製下,由於並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理財”活動,企業的財務工作和會計工作並沒有嚴格劃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確立和發展,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理財活動日益複雜。例如,如何進行科學的籌資、投資決策;如何合理地利用財務杠杆,降低資本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以上活動所涉及的內容不是會計學所能全部包含的,需要利用一門獨立的學科——理財學。財務工作同會計工作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工作,財務管理實際上是一種業務管理,有權對企業的人、財、物進行專業範圍內的決策,而會計部門是一個綜合性的信息部門,是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係統。由於管理會計在工作對象和職能方麵和財務管理有所交叉,所以,熟悉理財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學習管理會計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