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項目化課程體係,是按照以工作任務為主線、業務技能訓練為支撐的思路編寫的,充分體現了“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本書共分為4個項目,其內容包括會計的基本知識、資產負債表的閱讀、利潤表的閱讀、財務管理基礎知識、銀行結算管理辦法、現行的幾種銀行結算方式、稅收的認知、企業納稅程序的認知、流轉稅類實務、所得稅類實務、企業的類型、公司法的相關內容等。
本教材文字闡述簡明易懂,根據具體實務的需要,每個項目由若幹個任務組成,既涉及企業實用所需的知識,也涵蓋了實際操作實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與實際動手能力。本書注重實際應用和對操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適合管理類專業高職學生的使用,既可作為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也可作為其他行業相關人員的培訓用書。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財務基礎項目化教程 \/ 付巧雲主編. 南京 : 南
京大學出版社, 2018.6
高職高專“十三五”規劃教材
ISBN9787305203015
Ⅰ. ①財… Ⅱ. ①付… Ⅲ. ①財務管理-高等職業教
育-教材 Ⅳ. ①F27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15091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財務基礎項目化教程
主編付巧雲
責任編輯陳家霞尤佳編輯熱線02583592123
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南京人民印刷廠有限責任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975字數 243 千
版次2018年6月第1版2018年6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03015
定價2600元
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 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財務基礎項目化教程
前言
前言
《財務基礎項目化教程》是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一門公共平台課程,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和適應社會人才需要為目標。作者根據這一目標,針對管理類非會計專業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編寫了本教材。
本教材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要求出發,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根據高職教育管理類非會計教學的需求構架教材體係、設計教材體例。在結構上,本教材分為4個項目共12個任務,較為科學、係統地介紹了企業財務與會計知識、銀行結算基礎知識、稅務基礎知識和工商管理基礎知識等內容,文字闡述簡明易懂,注重實踐操作,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
本教材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校企共同開發,注重財務基本知識體係的掌握,又立足於當代經濟環境和財經法規對財務基礎實務的要求,理論聯係實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本教材有以下幾點鮮明特色:
(1) 本教材以預期就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切入點,有效整合傳統會計基礎、財務管理、稅務理論、工商管理理論等,把任務、能力要素落實到具體課程中。
(2) 采用項目式教學,突出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根據履行崗位職責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需求,整合優化教學資源,設計了相應的教學項目,以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構築管理類高職教育的公共知識平台。
(3) 校企合作編寫,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管理類學生勝任各個就業崗位的能力服務,為就業後各崗位做好了充分的能力儲備,適應新經濟發展對管理類人才培養的需要,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三位一體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本教材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付巧雲擔任主編,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夏誌勤擔任副主編,由呂亞君擔任主審。具體分工如下:項目1的任務1、任務2、任務3和項目3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付巧雲老師編寫;項目1的任務4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孫雪蓮老師編寫;項目2由南京東瑞水電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吳琳編寫;項目4由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夏誌勤老師編寫。
由於作者的學術水平有取,加之時間倉促,書中的錯誤與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8年5月
目錄
目錄
項目1企業財務與會計知識1
任務1.1會計的基本知識1
1.1.1會計概述1
1.1.2會計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3
1.1.3會計科目與會計等式4
1.1.4會計核算流程10
1.1.5會計憑證12
1.1.6財務報告26
任務1.2資產負債表的閱讀28
1.2.1資產負債表的作用28
1.2.2資產負債表的格式30
1.2.3資產負債表的要素32
1.2.4資產負債表分析35
任務1.3利潤表的閱讀44
1.3.1利潤表概述45
1.3.2利潤表的格式與內容45
1.3.3利潤表的編製步驟與各項目內容47
1.3.4利潤表分析48
任務1.4財務管理基礎知識52
1.4.1財務管理概述53
1.4.2財務管理的目標與環節55
1.4.3財務管理的時間價值56
項目2銀行結算基礎知識59
任務2.1銀行結算管理辦法59
2.1.1銀行結算賬戶59
2.1.2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63
任務2.2現行的幾種銀行結算方式70
2.2.1銀行結算基礎知識70
2.2.2現行銀行結算方式73
項目3稅務基礎知識90
任務3.1稅收的認知90
3.1.1稅收、稅法與稅收製度90
3.1.2我國現行稅收的種類94
任務3.2企業納稅程序的認知97
3.2.1納稅登記與納稅申報97
3.2.2納稅義務人與征稅對象100
3.2.3稅目與稅率101
3.2.4稅款繳納103
任務3.3流轉稅類實務104
3.3.1增值稅104
3.3.2消費稅109
3.3.3關稅114
任務3.4所得稅類實務117
3.4.1企業所得稅117
3.4.2個人所得稅121
項目4工商管理基礎知識129
任務4.1企業的類型129
4.1.1獨資企業129
4.1.2合夥企業133
任務4.2公司法的相關內容137
4.2.1公司法律製度137
4.2.2公司的合並與分立141
4.2.3公司的解散與清算143
附錄145
附表一145
附表二147
參考文獻149
財務基礎項目化教程
項目1企業財務與會計知識
項目1企業財務與會計知識
【知識目標】通過本項目的學習,全麵了解會計的概念與基本特征;熟悉企業會計在生產經營中的地位、職能和作用以及會計的要素和會計科目;熟練掌握閱讀財務報表的方法;了解財務管理的目標和內容。
【技能目標】掌握企業會計科目的作用、財務報告的種類;掌握財務報表的閱讀方法和分析方法。
【綜合目標】通過本項目的學習,掌握企業財務與會計的工作內容;學會閱讀企業財務報告;學會分析企業財務報表預測企業發展趨勢。
任務1.1會計的基本知識
【任務導入】現代社會提倡自主創業,自主創業的目的除了為社會做出貢獻之外,作為個人也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如何實現創業的目的?如何學會當老板?這不但要有掙錢的技能(業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學會理財。俗語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學會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會計基礎知識,為管理企業的財務運作邁出第一步。
1.1.1會計概述
1. 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且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生產過程對管理的需要產生了會計,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又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也就因之而獲得了更高的發展。可見,會計從屬於管理,是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與社會生產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在原始社會,人們為了計算生產成果和生活需要,逐步產生了計數和計算的要求,在文字產生以前,這種計算是用“結繩記事”“刻木記事”或憑人們的記憶來進行的,在文字產生以後,人們對物質資料生產與消耗開始了文字記載,於是就產生了會計。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會計主要是用來核算和監督政府開支,為官方服務。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歐洲產業革命以後,由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生產日益社會化,生產規模日趨擴大,更需要由會計從價值量上來全麵、完整、係統地反映和監督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人類發展到現在,全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使得作為“國際商業公共語言”的會計的內涵及外延不斷豐富發展。現代會計概念可以表述為: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用一係列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綜合、連續、係統地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 會計的職能
從會計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會計是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步從企業各項經營活動中分離出來的一項提高經濟效益的管理活動。會計在經濟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夠發揮的作用就是會計的職能,包括核算、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會計的職能不斷變化並且彼此聯係。會計的基本職能是進行核算,實行監督。
(1) 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會計的首要職能,也是全部會計管理工作的基礎,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記賬、算賬、報賬”。記賬是指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采用一定的記賬方法,在賬簿中進行登記。算賬是指在記賬的基礎上,對特定主體一定時期的收入、成本費用和經營結果以及該特定主體一定日期的資源進行計算。報賬是指在算賬的基礎上,對特定主體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業務進行編製報表並向有關各方進行報送。其特點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麵:
① 會計核算主要是從價值量上反映各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狀況。即會計核算是對各單位的一切經濟業務,以貨幣計量為主,進行記錄、計算,以保證會計記錄和反映的完整性。
② 具有連續性、係統性和完整性。各單位必須對客觀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即涉及資金運動或資金增減變化的事項,采用係統的核算方法體係,按時間順序,無一遺漏地進行記錄。
③ 會計核算應對各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會計在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中、事後的記錄、核算、分析,反映經濟活動的現實狀況及曆史狀況的同時,發展到事前核算、分析和預測經濟前景。
(2) 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會計核算職能所提供的經濟信息,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控製,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功能。會計的監督職能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 會計監督主要是通過價值量指標來進行監督工作的。由於基層單位進行的經濟活動,同時都伴隨著價值運動,表現為價值量的增減和價值形態的轉化。因此,會計通過價值指標可以全麵、及時、有效地控製各個單位的經濟活動。
② 會計監督同樣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的監督。會計監督的依據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兩種。合法性的依據是國家的各項法令及法規;合理性的依據是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及企業自身在經營管理方麵的要求。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核算是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監督就無從談起;而監督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證。
3. 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主要是指“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即能夠用貨幣計量的經濟。
會計對象的內容可以概括為會計主體生產經營過程的資金運動。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籌集、資金的運用、資金退出企業三個環節。
1.1.2會計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 會計假設
為了能及時提供準確的經濟信息以便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對千變萬化的會計對象和方法在空間範圍內、在時間界限上、在計量方式上作一些必要的規定和限製,這些規定和限製就是會計核算的前提和條件,又稱之為會計基本假設。至今國內會計界多數人公認的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有以下四個:
(1) 會計主體(從空間上界定)
會計主體指的是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又稱為會計實體。會計主體應是一個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責權利結合的經濟單位。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會計主體立場上進行的,如果主體不明確,資產和負債就難以界定,收入和費用便無法衡量,以劃清經濟責任為準繩而建立的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便無從談起。因此,會計核算中須將該主體所有者的財務活動、其他經濟實體的財務活動與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嚴格區分開,會計核算的對象是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
(2) 持續經營假設(從時間上界定)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正常情況下,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按既定的經營方針和預定的經營目標無限期地經營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停業清算。持續經營假設為正確地確定財產計價、收益,為計量提供了理論依據。隻有具備了這一前提條件,才能夠以曆史成本作為企業資產的計價基礎,固定資產的價值才能夠按照使用年限的長短以折舊的方式分期轉為費用。總之,對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持續經營這一假設不存在了,那麼一係列的會計準則和方法也相應地會喪失其存在的基礎。
(3) 會計分期假設
由於企業經營活動是持續經營的,在時間上是不間斷的。為了滿足企業內外會計信息使用者經營管理和投資決策的需要,就必須把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過程劃分為若幹相等的會計期間,定期進行彙總和編製財務報表,從而及時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
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訖日期均按公曆製的日期確定。其中,年度為最主要的會計期間。
(4) 貨幣計量假設
會計核算的內容是十分複雜的,尤其是資產表現為不同形態,有貨幣形態,也有實物形態,這就需要有一個可以衡量全部經濟業務的共同計量的尺度,這個尺度就是貨幣。
貨幣計量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這一假設為會計核算提供了統一的計量尺度;二是幣值穩定假設。隻有在幣值穩定的條件下,資產與權益才能以曆史成本估價,不同時期發生的收入與費用才能合理配比,也才可能對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
2.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隻有符合特定要求的會計信息才能滿足使用者的要求。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是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
我國頒布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謹慎性原則(或穩健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它在《企業會計製度》中的突出表現是計提各種財產減值準備、關注和反映或有負債、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物價上漲情況下發出存貨計價的後進先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