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商品學及商品養護技術 \/ 程曉棟, 王偉娜主編. —

2版.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6

ISBN 9787305232145

Ⅰ. ①商…Ⅱ. ①程…②王…Ⅲ. ①商品學-高等

職業教育-教材②商品養護-高等職業教育-教材Ⅳ.

①F76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71340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商品學及商品養護技術

主編程曉棟王偉娜

責任編輯武坦編輯熱線02583592315

助理編輯張亞男

照排南京開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印刷宜興市盛世文化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7.5字數 426千

版次2020年6月第2版2020年6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2145

定價45.00元

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商品學及商品養護技術(第二版)

緒論物流管理專業為什麼開設商品學課程

前言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內外貿易活動日益頻繁,我國物流業迅猛發展,物流業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行業。在貿易中涉及的各種商品的儲存與養護,也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傳統的商品學教材,普遍存在商品養護技術相關知識的缺失。本教材在傳統商品學教材的基礎上,選取了物流專業學生必學必會的知識點,並結合常見商品的養護技術知識,增強了學科的完整性和係統性;並結合大量物流企業的運作情況,廣泛收集企業一線的圖片、表格、規章製度、相關案例等,對內容進行整合梳理。

在結構方麵,每個項目中都設計了“案例導入”“背景鏈接”“技能訓練”和“課後習題”,體現了“學、做、練”一體的學習環節,突破了傳統單一知識傳授模式,符合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學生的學習規律。

整本書的設計是圍繞高職高考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集中考慮了職業崗位群能力要求,突出職業化、技能化特點,在基本理論“必需、夠用”的基礎上,重點增強實操技能,提高職業素質,切實起到對專業能力培養的支撐作用,使學生掌握的商品學知識和技能能夠滿足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並適當兼顧學生的後續發展需要。

本書由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程曉棟、王偉娜任主編,李明慧、劉麗琴任副主編,李彥輝、李迎春、周林林參編。程曉棟同誌負責大綱擬定與全書統稿。

本書編寫過程中,受到有關院校領導、專家以及南京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對本書參考文獻的所有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編者

2020年5月

商品學及商品養護技術(第二版)

緒論物流管理專業為什麼開設商品學課程

緒論物流管理專業為什麼開設商品學課程

一、 什麼是商品

(一) 商品的含義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和社會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含義包括以下三點:① 商品是具有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② 商品是供他人和社會消費的勞動產品。③ 商品是通過交換,使其使用價值和價值得以實現的勞動產品。

(二) 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二因素

1. 商品的價值

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

2. 商品的使用價值

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它是商品本身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屬性所形成的,如糧食可充饑、衣服可禦寒、鋼鐵可製造器械等。它取決於商品本身的外形、結構、成分、性質、包裝等。它構成了使用價值的物質基礎,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喪失使用價值的商品,其交換價值也隨之消失,商品也失去進入流通領域的資格。

二、 什麼是商品學

商品學是研究商品使用價值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商品學研究商品的使用價值,而商品使用價值的具體體現為商品質量,商品質量是衡量商品使用價值高低的尺度,因此,商品質量就成為商品學研究的中心內容。

可以說,商品學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商品學的創始人是德國人約翰·貝克曼。在國外,首次開設商品學課程是在18世紀。我國商品學的發展經曆了萌芽階段、創立和發展階段、全麵質量觀階段。19世紀,商品學由德國傳入我國,我國商品學得到迅速發展。1902年,我國商業教育中把商品學作為一門必修課。

三、 物流管理專業開設商品學的意義

物流管理是新興的熱門專業,而商品學是傳統的基礎課程。事實上,商品學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係的必要組成部分,兩者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性。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 兩者分析的要素——“物”與“商品”,其內涵基本一致

從字麵意思來看,“物流”是由“物”和“流”兩個基本要素組成的,“物”是“流”的實體基礎和作用對象。從專業角度來看,我國國標《物流術語》將“物流”定義為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這一解釋,可以把“物”簡單地理解為“物品”,這一“物品”不是指一切物質實體,而是指一切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置移動的物質實體。商品學研究狹義的“商品”,主要側重於生產勞動新創造的有形物質產品。“物”和“商品”都被界定為有形物質實體,不考慮服務、知識等無形商品。“物”是“商品”範疇的一部分,它將房地產等無法進行位置移動的商品排除在外。但是“物”也有比“商品”更廣的範疇,如不參與市場交換、僅供生產所需的零部件,是生產物流中的主要作業對象,其並不屬於“商品”的範疇,但其自然屬性仍可類比同類的“商品”,因此,商品學對其仍具有指導意義。

(二) 兩者的學科性質和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相似性

物流管理是一門交叉學科,具有經濟學、管理學、工學和理學等多重屬性,研究內容包括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現代商品學則被公認為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複雜融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以商品體為基礎、以商品質量為中心來研究商品使用價值及其質量變化規律的。相比之下,商品學和物流管理存在著一定相似之處:兩門學科都兼有經濟屬性和技術屬性,研究目標都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實現商品的使用價值;研究內容都將商品包裝、儲運、檢驗等包括在內,這些是基本一致的。

(三) 商品學的知識和技術為物流管理提供指導

物流服務的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客戶的物流需求,各種物流基本功能的實現都是圍繞具體商品展開的,因此,認識和掌握典型大類商品的自然屬性,熟練運用商品檢驗、包裝和養護中的技術方法,在工作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針對具體商品保質保量地完成物流任務。由此可見,商品學對物流管理專業能夠發揮較強的理論基礎作用,並且對本專業學生的未來就業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四、 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的教學要點

物流管理專業開設商品學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區別於專業商品學(如中藥商品學、汽車商品學、紡織商品學、食品商品學),即隻圍繞本專業的核心商品展開,基本不會涉及其他種類的商品;也區別於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等專業的商品學,它的培養目標在於完成商品銷售或圍繞連鎖企業的商品進行具體管理,商品學教學內容的重點在於基礎理論知識與商品品牌、質量鑒定、包裝裝潢及消費者審美需求等專業操作技能的結合。

商品學在物流管理專業屬於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應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於成功實現物流的基本功能,所以,商品學教學內容應側重運用編碼、包裝、儲運、檢驗、養護等技能充實和豐富物流職能,使兩者有機融合起來,而商品分類、商品標準等理論知識則簡要講述,“夠用”即可。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假設的場景和環境,將商品學的靜態知識點分解為物流管理專業需要的動態技能點,融彙於業務操作中。例如,考慮某商品的性質,如何選擇運輸工具;運輸包裝在某商品的運輸過程中發揮什麼作用;運輸過程中,可以采用哪些包裝技法;某商品在進入倉儲中心之前,需要對哪些內容進行檢驗;使用什麼檢驗方法;某商品如何進行抽樣;檢驗前需要進行哪些方麵的處理;檢驗時遵循什麼樣的程序;如何識別本類商品中的假冒偽劣產品;某商品在儲存過程中容易發生哪些質量劣變,應采取什麼措施進行養護;分析不同商品的條形碼區別在哪裏;商品條形碼和物流條形碼有何異同;等等。

項目一商品分類與編碼

項目一商品分類與編碼

本項目係統闡述了商品分類的標誌和主要方法;介紹了商品編碼的方法、常見的商品條碼和物流條碼、常見的商品目錄和商品分類體係。

1. 知識目標:

(1) 了解商品分類的含義、原則、方法和標誌;

(2) 理解商品編碼的含義、作用、原則、方法和商品條形碼的含義、使用流程和意義;

(3) 理解熟悉商品分類體係結構,掌握各項分類工作原則,熟悉選擇分類標誌;

(4) 熟練掌握商品分類代碼及標示代碼的結構及應用,熟悉物流條碼;

(5) 了解常見商品目錄和商品分類體係。

2. 技能目標:

(1) 能進行商品分類代碼及標示代碼的結構分析,尤其是物流條碼的結構分析;

(2) 具有熟練選擇分類標誌進行商品分類的能力。

統一編碼消弭數據溝通障礙

“目前商品編碼在快消行業的應用已經達到95%,超市等傳統渠道對供應商的相應要求是其普及的基礎,而快速崛起的電商渠道,將是下一個商品編碼應用鋪開的重要領域。”中國ECR委員會聯合主席、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主任張成海這番話的底氣,不僅來自新興行業對標準更需要和更容易接受,更來自“大智移雲”時代中,高質量的數據在消費者購物體驗、O2O物流分銷、大數據分析等方麵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這一點,在日前舉辦的2014年第十二屆中國ECR大會上,不論是代表傳統的零售業還是代表新興的電商業,都一致認同。

隨著中國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標準化數據已經成為國內外貿易的基礎,因為唯有商品信息格式、貿易信息交互規範等數據標準,才能實現信息深入挖掘、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

對此,張成海表示,統一編碼作為商品的身份證,不僅能進行信息彙聚,提升數據之間的關聯性,降低數據分析的複雜度,還將大幅提高數據分析準確性。“產品一旦在製造階段被賦予統一的編碼,這個‘身份證’將貫穿供應鏈始終,這也是由此得來的數據真實有效的最根本原因。”

事實上,在我國現階段由於商品信息不標準、信息交互模式不統一,導致“信息孤島”,製約貿易夥伴間的信息彙總,增加流通成本,妨礙貿易協同的案例不在少數。據悉,亞馬遜網站的圖書類商品,因為每年1.5%的編碼錯誤,竟會增加百萬元的物流成本。

對於國內的企業來說,數據一致性存在的問題更加顯著。今年,中國ECR委員會信息與解決方案工作委員會聯合亞馬遜(中國)、山西美特好、廣東嘉榮、北京華冠、沃爾瑪(中國)、麥德龍(中國)等6家零售商和寶潔(中國)、聯合利華(中國)、雀巢(中國)等3家供應商開展了“數據一致性”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產品流通信息的準確度仍比較低:物流單元毛重匹配度不足40%、物流單元尺寸匹配度不足10%、托盤相關信息匹配度不足10%。致使供應鏈各環節企業之間商品流通信息得不到準確的傳遞,物流運輸、配送、管理效率低下。“不準確、不一致的數據成為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消費品行業利潤率較低的主要原因。而數據資源的獲取需要物品編碼和自動識別技術的支持,以便在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商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張成海說。

(資料來源: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網站)

(1) 商品編碼在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供應鏈數據的一致性方麵起到什麼作用?

(2) 如何對商品進行分類和編碼?

任務一商品分類

(1) 了解商品分類的含義;

(2) 理解商品分類的原則;

(3) 掌握商品分類的方法;

(4) 掌握常見的分類標誌。

一、 商品分類概述

(一) 商品分類及其含義

商品分類是指為了滿足生產、流通和消費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分類標誌,並按照一定的分類方法,科學地、係統地將商品分成若幹不同類別的過程。它一般將商品集合總體劃分為大類、中類、小類、品類、品種、細目等類目層次。

商品的分類首先要根據一定的目的進行,應滿足商品的科研、教學、生產、貿易、管理等的需要;再選擇適當的分類標誌和特征,將商品集合總體科學地、係統地分為大類、中類、小類、細目直至最小單元,如表11所示。

表11商品分類的類目層次及其應用實例

商品類目名稱應用實例

商品門類消費品消費品

商品大類工業品食品

商品中類日用化學品動物性食品

商品小類洗滌用品乳和乳製品

商品品類肥皂牛奶

商品品種洗衣皂脫脂牛奶

商品細目雕牌透明皂伊利脫脂牛奶

(二) 商品分類的作用

1. 有利於信息工作的開展

商品分類有助於及時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類商品信息,掌握商品生產量、庫存量、銷售量和消費量的變化情況,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分析。隻有將商品進行科學的分類,統一商品用語,商品在生產、儲運、銷售等環節中涉及的各項商品信息和統計數據才具有可比性和實際意義。

2. 有利於商品的經營管理,方便顧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