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信息
書名:審計原理與實務
作者:榮國萱,王婷婷,朱桂明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8
ISBN:9787305173585
前言
一直以來,審計被認為是現代資本市場監管機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審計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社會上也急需綜合素質高、審計專業技能紮實的應用型人才。為了滿足新形勢下的需要,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和審計實踐的基礎上,針對高職高專培養實踐與技能相結合的人才特色,編寫本書。
《審計學原理與實務》是一門綜合應用學科,既要掌握會計準則,又要熟悉審計準則。本書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重點,以風險導向審計為主線,以“理論適度夠用,強化實踐應用”為原則,吸收、借鑒國際審計準則的最新成果,通過整體策劃,項目推進,任務驅動,係統而詳盡地闡述了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審計程序。本書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專業勝任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較強的應用能力。
本書在編寫體例上,力求新穎,既借鑒了國內外著作的精華,又參考了最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傳統《審計學原理及實務》單純講理論的模式,按照“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和思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每個項目中分“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任務”、“概念索引”、“項目總結”和“項目練習”等模塊,其間穿插“知識鏈接”和“注意事項”等欄目,結構直觀清晰,思路拓展獨特、案例豐富翔實,易於理解掌握,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讓使用者既能學到最新審計知識,又能熟練掌握審計的專業技能,從而滿足各方人員學習、工作的需要,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係統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會計、審計、管理等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自學、培訓用書。
本書由榮國萱、王婷婷、朱桂明任主編,史雅潔、賈卓傑、劉希、黃念菁任副主編,王盼盼、彭爽、段如嫻參與編寫。全書由榮國萱負責擬定大綱並總撰定稿。在本書出版之際,感謝信陽農林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新餘學院、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領導與相關專業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另外,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借鑒了大量文獻資料,在此向有關單位及作者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較緊,書中疏漏及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竭誠希望得到廣大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並懇請將意見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再版時進行修訂、完善。
編者
2016年5月
項目一 認知審計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審計產生與發展
2.熟悉我國現行的審計準則體係
3.理解審計的含義及特征
技能目標
1.掌握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
2.掌握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產生的原因
3.掌握避免審計法律責任的措施
任務一 審計概述
一、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一)審計產生與發展的客觀基礎
審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離而形成的受托經濟責任關係下,基於經濟監督的客觀需要而產生的。
審計的產生奠定了審計關係人理論,即審計行為的發生必須有審計人、被審計人和審計委托人三方麵關係人。它們順次為第一關係人、第二關係人和第三關係人,相互之間的關係,如圖1-1所示。
圖1-1 三方關係人的關係
【注意事項1-1】 受托經濟責任關係是審計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二)政府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1.我國政府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我國審計的產生與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西周時期,我國審計初步形成;秦漢時期,我國審計最終確立;隋唐至宋代,我國審計日臻健全;元、明清三代,我國審計停滯不前;“中華民國”時期,我國審計不斷演進;新中國我國審計不斷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