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之中,那劉老爺送的糧食杜老二沒提,隻說了大舅哥給他們送的1500斤糧食。現在還在縣城,回頭李家舅舅一起帶過來。

他暫時還不想將閨女的空間說出來,無關其他,隻是覺得這是老神仙賜給閨女的機緣,想來自是不願意讓多的人知道。

眾人動手,開始處理買回來的東西,先是兒子們在鎮上買的。

首先就是三個騾子加上車廂,這是大物件,也是他們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接著就是車上麵的糧食,鎮上的大米買不到多少的,平日裏一般人家都是吃的雜糧。

所以杜大郎買了200斤米,200斤麵,又買了600斤粟米。

杜星劍打開騾車車廂,把糧袋指給他爹說:“爹,我裝作是大戶人家的采買,所以買這麼些糧食也沒人起疑心。”

“很好,你做的很好,老大。”杜老二拍著大兒子的肩膀,對他表達了讚揚。

接著就是幾個兒子買的一些用的物件和吃食了。

兒子們買了二十個麻袋,用來裝東西。

兩大遝油紙,正好可以用來裝做好的幹糧:

就是將油紙平鋪在麻袋底部,然後周圍也放上一大張油紙,卷成卷,貼在麻袋的四周。一個人扶著麻袋和油紙,一個人裝幹糧餅子,正好將餅子摞起來,油紙也立住了,緊貼著麻袋。

這樣裝幹糧的好處,就是油紙防潮還防雨,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餅子的幹燥,便於長時間儲存,

從昨天加上今天,李月娘做的幹餅子一共裝了五個麻袋,炒米裝了兩個麻袋。這都是拿出來就可以直接吃的,路上吃這些,最是省事方便。

幾個兒子又買了一百斤的幹菜,一百斤的臘肉和五十斤的鹹魚,以及放在瓦罐裏的五斤鹽。

鎮上的東西本就不多,兒子們也聰明,卡著能買的量都買了。

哥哥們非常疼愛菱寶,又給她稱了二十斤的各色點心,讓她路上吃。

最後是8個涼席子,8套棉衣棉褲,這是杜二郎讓買的。

杜二郎杜鴻羽說:“我們逃荒路上,經常在天黑的時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隻能露宿荒野。這個時候涼席子鋪在地上,比直接睡在地上要好很多。

“至於棉服,我猜爹會往北走,去京城。那兒冬天很冷,我們到的時候估計正趕上冬天。家裏今年的新棉服娘本來說等到秋天的時候做的,現如今來不及隻能買現成的了。雖是貴一些,但肯定比京城那裏便宜的多。”

杜老二聽的連連點頭,要不怎麼說,他二兒子最聰明有思慮呢。

看看,這老三去接他的時候可沒提什麼,這小子就能猜出他們要往北去,而不往魚米之鄉的南方去。

而且還能想到半年後到京城,天冷,家裏的新棉服還沒有做。

隻能說二郎幸好是他兒子,要不是,他定要將像二郎這樣的人才,搶回來給他女兒。

這是如何的思慮啊,為官做宰的才華啊。

杜老二一向不吝嗇對兒女的誇誇:“不錯,二郎一向考慮長遠,這回更是好,連爹都沒想到的你就想到了,真不錯。”

杜鴻羽畢竟才14歲,爹這樣誇他,不免還是紅了一點耳稍。

視力極好的杜幼菱,看到一向智商超群的二哥居然有些害羞,心裏可樂了。

可是她不敢明目張膽地笑話她二哥。

連忙用小胖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偷偷的笑。

好在,燭火昏暗,院子裏的二哥並沒有看到她在偷笑他。

要是被他知道了,可又要被他捉弄。

因為二哥從小就聰明,平日裏也盡是寵著她,可是也最愛捉弄她。

小時候二哥就能夠到高處,別人夠不到的桑葚子給她吃,一到夏季就上山給她摘各種果子。

其他的哥哥也都成天給她摘。

但隻有二哥摘的是最甜的,大哥摘的也很好,五哥不常在家,倒是三哥和四哥摘的有一半都很是酸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