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二帶著閨女駕著馬車又走了一個多時辰,才剛剛到了縣城。
他駕著馬車過了城門就直奔縣城最大的布莊。
李月娘的親哥哥現在就在縣城裏經營著這兒最大的布莊。
李氏布莊的夥計是認得杜老二的,一看杜老二駕著馬車過來了,連忙上前去迎。
“姑爺,您來了,這老遠的,您快進來先喝杯茶,我去給您喂馬。正好,東家現在就在店裏呢。”
這夥計很有眼色,是李家管家的兒子李大牛。
杜老二把韁繩給了夥計,從腰封裏掏出兩文錢拋給了李大牛,爽朗地說了一聲:“辛苦了。”
李大牛手捧著銅板,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幾分。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小的本分,姑爺您快進去吧,外頭日頭大,可別曬了表小姐。”
不用李大牛說,杜老二腳步沒停,一手護著閨女,早就快走到店鋪門口了。
隻能說這李大牛就是會來事、口才好,杜老二對這小夥子是愈發欣賞了。
剛走到門口,就聽到從店鋪裏麵傳來一聲清俊儒雅的聲音:“哎哦,是妹夫啊,你來了,快快,裏麵坐。”
說話的人三四十歲左右,一身青藍色錦袍,正是李月娘的親哥李文彥。
要說這李文彥也是一個奇人,當時他剛考上童生不久後爹娘就雙雙殞命,為了養活家裏直接棄筆從商。老天也不負苦心人,二十年的時間就讓他掙下了如今的這份家業。
杜老二和李文彥兩個人來到了店鋪內裏麵的隔間,是平時做會客之用的。
杜老二上來就開門見山:“大舅哥我就直說了,我這次來是想問,你們家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逃荒?”
李家舅舅李文彥聽到妹夫這開門見山的一記重磅,挑了一下眉頭。
立馬看向店內,發現店裏的客人都沒有好奇這邊的事,更沒有靠近會客室,才放心的和妹夫繼續交談了起來。
“妹夫就算你不來找哥哥,哥哥這兩日也要派人去柳樹村和你們商量呢。”
杜老二一聽到這話,就知道這事有譜了。
“那大哥的章程呢?”
“不瞞你說,縣裏有些門路和遠見的已經陸陸續續走了一二十家了。他們一半是縣裏的商戶,一半是大戶人家招了護衛扮作行商,這樣的話最起碼能順利地走出去。”
“那大哥你打算何時走?”
“我原先還有一些猶豫,舍不得這麼大的家業,畢竟這裏的田產鋪子可都是帶不走的,能帶走的也就是一些銀錢糧食和布匹,大半身家都要擱在這兒。”
說完李家舅舅喝了一杯茶,繼續道:
“但是看到你來,我突然就下定決心了,一定要走,還要盡快走。畢竟風聲如果都傳到你們鎮上去了,可見情況已經很危急了,大戶人家已經走了許多。”
說完兩人對視一眼,都清楚彼此是明白人。
他們不是聖父,在這個吃人的年代,大家為的都是自己和家族。他們首先想著的就是保全自家,再告訴一些親近的人家就算是盡到心意了。
杜老二說:“那大哥你現在已經準備了多少糧食?”
李家舅舅說:“我家中地窖原本就有1000斤大米1000斤麵,前兒個我又讓柏兒又買了2000斤大米、2000斤麵和2000斤的粟米。”
“其中500斤的麵、500斤的米和500斤的粟米是給你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