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四年 (1799年)正月,乾隆病危,嘉慶一直守在病榻前。然而,乾隆病勢愈重,紀曉嵐和劉墉入宮探望,乾隆囑咐他們二人好生輔佐嘉慶。最後,乾隆宣和珅進宮,望著彌留之際的乾隆,和珅不禁淚流滿麵。乾隆首先開口問道:“你現在執掌軍機處,西南各省的白蓮教叛軍剿滅得怎麼樣了?”和珅回道: “臣無能,西南各省的叛軍依然猖獗。”乾隆歎口氣說:“從嘉慶元年到現在,三年多了,白蓮教叛軍怎麼越剿越多,難道是天要亡我大清?”和珅忙安慰道: “太上皇勿憂,臣誓滅叛軍。”

在彌留之際,乾隆突然回光返照,要求和珅執筆,他要口述一首《望捷詩》。和珅領命,乾隆用最大的力氣口述道:

三年師旅開,實數不應猜。

邪教輕由誤,官軍剿複該。

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烖 (災)。

執訊速獲醜,都同逆首來。

這是乾隆生平寫的最後一首詩,可見其對持續蔓延的白蓮教起義的擔憂。口述完這首 《望捷詩》後,乾隆帶著未能撲滅白蓮教起義的遺憾,不情願地閉上了雙眼,享年88歲。和珅哭倒在地——乾隆的去世也標誌著他政治生涯的終結。

乾隆死後,諡號為 “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在裕陵。

此時清王朝已經麵臨嚴重的危機,民生困頓,民不聊生。乾隆留給嘉慶的不再是什麼盛世,而是一個矛盾交集、問題成堆,正急劇走向沒落的衰敗之世。可以說,嘉慶麵臨著嚴峻的考驗,這也使他成為清朝曆史上一位起到轉折作用的帝王。如果他能夠興利除弊、解決危機,那麼大清王朝將繼續康乾盛世的繁榮,否則就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

就在乾隆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嘉慶便下定了決心,馬上發布了親政後的第一道聖旨:命和珅與福長安為乾隆守靈,不能外出,以示誠心。

當此之際,吏部給事中王念孫首上彈劾奏章,列舉和珅種種不法之事,彈劾和珅。

當天晚上,嘉慶給自己的老師朱珪下了一道密旨,命他三日內趕到京城。與此同時,嘉慶緊急召見內閣大學士劉墉,商議處置和珅的事宜。

劉墉說:“和珅在朝中黨羽眾多,皇上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否則,一旦他緩過神來,後果不堪設想。”

嘉慶胸有成竹地說:“朕運籌久矣,你馬上入職軍機處,朕任命你為首席軍機大臣。”

少頃,成親王永瑆進宮見駕,嘉慶對他說:“皇兄,朕任命你為九門提督,掌管京城衛戍部隊,你馬上率兵入宮。和珅與福長安正在守靈,你的任務是隔絕和珅與外界的一切聯係。”永瑆領命而去。

此刻,和珅正在為乾隆守靈,對於自己被架空一事仍一無所知。但福長安隱約有一股不祥的預感,他擔憂地對和珅說:“我們在這裏守靈,與外麵消息不通,不知道皇上此刻在做什麼?”

和珅安慰他道:“太上皇剛剛駕崩,朝中文武百官皆居喪,皇上不可能在此時對我們下手,待守靈完畢,我自有安排。”

福長安仍心有疑慮:“我總感覺宮中的氣氛有些不對,我們是不是已經被皇上給軟禁了?”

和珅自信地說:“不可能,皇上手裏沒有一兵一卒,你不要多想,安心守靈吧!太上皇屍骨未寒,皇上不可能在此時動手。”

朱珪接到嘉慶的密旨後,日夜兼程向京城趕來,他一路上換馬不換人,隻用了三天時間便趕到京城,麵見嘉慶。嘉慶將目前的情況詳細述說了一番,朱珪問道:“下一步皇上計劃怎麼做?”

嘉慶說:“朕這次決定徹底拔除和珅這個毒瘤。請老師持朕密詔曉諭群臣,鼓勵他們揭發和珅的罪行,一旦罪證確鑿,朕就拿下和珅。所有這些必須趕在太上皇出殯之前完成,絕不能讓和珅有還手的機會。”

事不宜遲,朱珪馬上活動開了。太上皇駕崩,和珅為太上皇守靈,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於長期以來和珅與嘉慶之間的微妙關係,朝中依附於和珅的大臣都感到惶恐不安。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朱珪手持嘉慶的密詔四處活動,很多大臣見到朱珪後都明白和珅的末日即將到來,於是紛紛上表彈劾和珅。前後僅兩天的功夫,彈劾和珅的奏折便如雪片般飛到嘉慶的案頭。

一時之間,眾臣群起攻擊和珅,甚至將和珅比作曹操、王莽,說他有篡奪皇位的野心。剛剛掌控政權的嘉慶感到有點難以招架,不得不考慮怎麼收場,讓朝廷回歸正軌。

就在嘉慶進退兩難、內心焦慮之時,直隸布政使吳熊光來到了北京。

吳熊光是江蘇人,進士出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累遷刑部郎中,改禦史。吳熊光性格耿直,他擔任軍機處秘書的時候,有一次乾隆想召見軍機大臣詢問事情,恰好他在值班,乾隆問了幾個問題,他的回答都深合聖意。乾隆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想要提拔他,於是讓和珅盡快落實此事。和珅借口說吳熊光品級不夠,乾隆當場下旨讓吳熊光晉級;和珅又說吳熊光家窮,乾隆馬上下旨賞銀1000兩。和珅仍繼續找借口,反複阻撓,最後乾隆勃然大怒,和珅才照辦,但不到半年,他就把吳熊光調了外任。

吳熊光抵達京城後,嘉慶特意召見了他,在談話中,嘉慶談到有人揭發和珅有野心謀權篡位。對此,吳熊光直言不諱地說:“和珅貪汙,罪不容誅,但要是硬給他扣上個篡位謀反的罪名,臣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