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On the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of Alice in Wonderland
論《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童話性與現實性
27. On the Humor of Oliver Twist
論《霧都孤兒》的幽默藝術
28. The Free Will and Rebellious Spirit in Paradise Lost
《失樂園》中的自由意誌和反叛精神
29.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ylocks Character
論夏洛克的性格發展
30. Burns View on Love and Friendship
論彭斯的愛情友誼觀
31. The Reflection of Art and Life in Ode on a Grecian Urn and Ode on a Nightingale
《希臘古甕頌》與《夜鶯頌》中藝術與生活的對照
32. The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紫色》中的婦女主義
33. A Comprehension of MaleCentered Literature Through A Dolls House
從《玩偶之家》解讀男性中心的文學
34.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n Bacons Essays
論培根散文的思想性
35. A Sad Melody Mocking the Love of God—Analysis of the Figures in Thorn Bird
一曲嘲弄上帝愛情的悲歌——論《荊棘鳥》中人物分析
36. Love Reflected by Individual Character—View of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由個性反映出愛——《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
37. On Techniques in Mark Twains Satiric Works
論馬克·吐溫諷刺小說中的技巧
38. Forest Gump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Forest Gump
《阿甘正傳》中阿甘的語言特色
39. The Impact of Social Background on Scarlets Marriage
社會背景對斯佳麗婚姻的影響
40. On Conrads Narrative Technique—From Nostromo
從“Nostromo”看康拉德的敘事技巧
41. The Orientation of Nonfiction in Contemporary English Literature
英語記實文學在當代文學中的定位
42. On the Classic Standpoint of Love of Jane Austin from Emma
從《愛瑪》看簡·奧斯丁的古典主義愛情觀
43. The Exploration on Womens Status in Marriage from To the Lighthouse
從《到燈塔去》探索婚後女性的地位
44. The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Towards Marriage Between Ashley and Butl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飄》中白瑞德和阿希禮的婚姻觀比較
45.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戰地鍾聲》的主題研究
46. The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ism Between Moby Dick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白鯨》和《老人與海》中的個人主義比較
47. An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of Holden in 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裏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頓的性格分析
48.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的守望者》人物的心理分析
49. An Analysis of Wordsworths Contradictory Conception of Nature
華茲華斯自然觀中的矛盾分析
50. Cummings—Unusual Talent in American Poetry World and His Visual Poetry
美國詩壇怪才康明思和他的視覺詩
51. On Dual Nature of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呼嘯山莊》中希克厲性格的雙重性分析
52. The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Satire Between Swift and Luxun
斯威夫特與魯迅諷刺藝術之比較
5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Nature Poems and Chinese Nature Poems
中英自然詩歌對比研究
54. The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Ezra Pounds Poetry
龐德詩歌的美學解析
55. The Use of Hemingways Iceberg Theory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老人與海》中的運用
56. 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Mrs. Dalloway
論《達洛維夫人》中的意識流運用
57.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Written by Emily Dickenson
艾米莉·狄金森詩歌主題解讀
58.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18thcentury English Females Choice of Husbands from Jane Austens Novels
從簡·奧斯丁作品解讀十八世紀英國女性擇偶觀
59. On Female Characters and Symbol Environment in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還鄉》中女性現象及其環境象征意義
60. On Male Hero in Sons and Lovers
論《兒子與情人》中的男性形象
61. A Critical Study of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Its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Structure
福克納《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的敘事技巧與結構
6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mpath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oetry
英漢詩歌裏的移情比較研究
63. The Modern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 Death of the Salesman
《推銷員之死》與現代美國社會
6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ntence Structur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oetry
英漢詩歌句子結構比較分析
65. A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Love Between Baoyu Daiyu and Jane Rochester
寶黛愛情與簡·愛羅徹特愛情觀之比較
文化類:
1.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
談中國人和英美人非語言交際的差異
2.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merican Blacks During American Civil War
美國黑人在美國內戰中的貢獻
3. On the Role Played by the American Black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
美國黑人在美國曆史上的貢獻
4. On American Black English
論美國黑人英語
5.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論中美婚姻觀念的差異
6.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中西婚姻文化差異
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中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與文化的對比分析
8. Womens Movement in 1960s in America
美國六十年代的婦女運動
9. Campus Catchword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inking Mod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從校園流行語看中外學生思維方式的差異
10. 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ultural Fondness of SinoAmerica
論中美文化的喜好差異
11. A Comparison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ppel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漢英稱謂係統的文化對比
12. On Childrens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對中美兒童教育的思考
13. Strategies and Impact on Education from Chinas Entry into WTO
WTO 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14.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n English Expressions and Word Choices
文化對英語表達和詞彙的影響
15.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中西文化差異之地域文化差異
16. Chicago As a Mirror of American Social Problems
電影《芝加哥》所透析出的美國社會問題
17. A Contrastive Study of Animal Cultural Impl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英漢語動物文化含義比較
18.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New Words
英語新詞的發展
19. On the Usage of English Abbreviations on the Internet
談網絡英語中的縮略語
20.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試論中西餐飲文化差異
21. On Ambitiousness in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論英語交際中的語用歧義
22. 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s
論文化差異對解讀英漢廣告的影響
23. On Changes of Business Etiquett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論跨文化交際中商務禮儀的變遷
24. 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論商務談判中語言溝通技巧
25. On Comprehension and Usage of Euphemism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論商務談判中委婉語的理解和運用
26. On Application of Nonverbal Means in Communication
論非語言形式在交際中的運用
27. Nonequival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s
英漢習語的不等值現象與跨文化差異
28.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Brit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tocol
中英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禮儀的影響
29. Color Words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顏色詞與中西文化的差異
30. Influence of Pragmatism on American Ideas of Values
實用主義對美國人價值觀的影響
31. Sinowestern Cultural Shock and the English Study
中西文化衝突與英語學習
32. On the Comparisons of Sino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
33.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American Ideas of Values
清教對美國人價值觀的影響
34.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n Politeness
中英禮貌用語比較
35. The Influence of SinoBritish Cultures on Metaphors
論中英文化對隱語的影響
36. A Contras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English Exclamatory Words
漢英感歎詞對比研究
37. On Politeness Norms and Mistakes i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of Spoken English
英漢口語中互動性交際的禮貌規範與失誤
38. On SinoBritish Cultural Perceptions from Dianas Death
從戴安娜之死說中英文化觀念差異
39. On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Numerical Idioms
從數字習語看中西文化差異
40.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ies
從中西神話看文化差異
41.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Newspaper Industry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分析美國報業發展與新聞自由
42. American Movies and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美國電影與美國民族特性
43.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傳統節日映照出的中西文化差異
44.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the Language of Its Movies
美國文化對其電影的影響
45. On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al Specifications of Western Cartoon Movies
論西方卡通片所體現的文化特質
46. Perspectives of SinoAmerican Reg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Westward Movement
從西部開發看中美地域文化之差異
47. Impact of Sino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Patterns on Thinking Development
論中美家庭教育模式對兒童思維發展的影響
48.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from American Juvenile Delinquency
從美國青年犯罪的分析論美國教育體製的優劣
49. Impact of Game Theory on the U.S. Economic Conductions
論“博奕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50. Theoretical Bases of U.S. Constitution and Its Relevance to European Political Thoughts
論美國憲法的理論基礎及與相關西方政治思潮的聯係
51. On Social and Cultural Origins of Naturalism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論美國文學中的自然主義產生的社會文化根源
52.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rossCultural Exchange
論全球化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
53. Impact of Roosevelts New Deal on American Economy During and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分析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對大蕭條期間及之後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54.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Philosophical Bases of Martin Luther Kings Human Rights
馬丁·路德·金民權思想中的哲學基礎分析
55. Religions Significant Status in Modern American Society
宗教在現代美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56. Process and Strategies of Crosscultural Negotiation
跨文化談判的過程和技巧
57. Multicultural Conflicts and Combination i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跨文化管理中多元文化的衝突和融合
58.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Through Advertisement Originality
從廣告創意看中西文化觀念的差異
59.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Through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從商務英語翻譯看英漢文化差異
60. On the Oriental Education Though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西方文化對東方教育思維的影響
61. Sun Zis Art of War and Its Influences over the World
《孫子兵法》在世界上的影響
教學法類:
1. Various Factors Reducing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Learning
論影響英語學習成效的各種因素
2.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Circumstances on English Learning
漢語環境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3. On the Initiative of English Learners
論英語學習者的主動性
4.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Interactive English Teaching
論英語教學如何走進交際互動課堂
5.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體態語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6. NonVerbal Behaviors for Activating Students in English Classes
英語課堂中激活學生的非語言行為
7. On Interesting English Teaching
論英語興趣教學
8. Comments on the Words Used in English Teaching
論英語教學用語
9. On the Excessive Transition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of Chinese Students
論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過度遷移
10. On Application of Activitiesbased Approach in English Teaching
活動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1.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Study and Gender Differences
論英語學習與性別差異
12. On the Design of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論閱讀理解中多項選擇題的設計
13. On the Culture Penetr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14.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During the English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啟蒙英語教育中的教與學
15. English Teaching Orient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的轉向
16. On the Rationality of Selecting English Textbooks
英語教材選用的合理性研究
17.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Bilingual Teaching
雙語教學的利與弊
18. The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初探
19. New Trends of Writing Teaching in English
寫作教學的新趨勢
20. On How to Construct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n Class
論課堂人際環境的構建
21. On TPR in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小學英語課堂反應法探索
22. Pause Phenomenon in EFL Learners
英語初學習者的停頓現象
23. Some Fresh Thought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Classroom
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思考
24.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遊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5. On Presenting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Junior English
論中學英語教學材料的呈現
26.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翻譯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27. On the Efficient Ways to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
論提高英語聽力的幾種有效方法
28. The Effect of Positive Emotional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2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English Study
中學生心理特征與英語學習的關係
30.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Technique in English Teaching
英語故事教學法研究
31. On the Importance of Oral English in English Teaching
口語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32. On the Influence of SLA o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第二語言習得對中國英語教學的影響
33.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Writing
從中英學生寫作看英語交際教學法的應用
34. On the Stimu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Motivation in English Study
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
35. The Effect of Nonintellect in English Teaching
非智力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影響
36. Basic Problems of English Listening Training and the Effect o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中學基礎英語聽力訓練問題以及對學生的影響
37.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
語用能力的培養與英語口語教學
38.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upon SLA
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因素分析
39.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ino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中美中學教育利弊分析
40.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in Teaching Listening
語境在聽力教學中的意義
41. A Brief Study on Register and English Learning
論語域與英語學習
42.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nglish Teaching
英語教學中母語的遷移作用
43.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ts Influence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文化差異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
44. Applica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非語言交際手段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45. Problems of and Strategies for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Multimedia Technology
多媒體英語教學所麵臨的問題與對策
46.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Culture in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論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47. Effective Ways of Improving Preschool Childrens Spoken English
兒童英語口語教學有效方法
48.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談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49.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交際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50. Techniques of Listening in English Learning
論英語學習中聽力的技巧
51.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多媒體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52.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文化差異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53. On the Motivation of Male Students Interests of English Learning
論男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
54. Strategies for Removing the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英語聽力常見障礙應付策略
55. Effective Reading of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有效閱讀英語報刊和雜誌
56.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57. A Study on the Directspelling Method
直接拚寫法研究
58. Teaching Grammar Within a Communicative Framework
用交際法教語法
翻譯類:
1. Translation of the Guide Words in Tourism English
論導遊詞在旅遊英語中的翻譯
2.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kills for an English Tour Guide
英語導遊翻譯的語言藝術與技巧
3. Skill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英語廣告中雙關語的運用技巧及翻譯
4. The Applic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
修辭在英語廣告中的運用及其翻譯
5. Translation Technique on The Complete Sherlock Novels
談《福爾摩斯探案集》的翻譯技巧
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rd Orde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ordinate Construction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英漢並列結構的語序對比與翻譯
7. On the Phenomena of Negative Transference in Translation
論翻譯中的負遷移現象
8. Contextual Restriction in Translation
語境對翻譯的限製
9.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in Translation
翻譯中的信息增減
10. Three Techniques in EnglishChinese Alternating Translation
中英互譯中的三個技巧
11. Translation and Businessoriented Terms
經貿術語及其翻譯
12. Transformational Technique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翻譯中詞性轉換的技巧
13. Application of Absolute Construction in Interpretation
獨立主格在口譯中的運用
14. Effect on Translation from Different English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中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15. On Ways of Breaking Cultural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of Human Names
如何克服人名翻譯中的文化障礙
16.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論中國菜名的英譯
17. On Aesthetic Associ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Commodities Names
論審美聯想與商品名的翻譯
18. Cultural Gap and Mistranslation
英漢文化差異與誤譯
19. Cultural Traps of Translation
翻譯的文化陷阱
20. On Lexical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從英漢文化差異的角度談詞彙翻譯
21.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論翻譯與文化背景知識的關係
22.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Choice of the Visual Angle in Translation
論中西文化的差異對翻譯視角選擇的影響
23. On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論美國文化對進出口商品翻譯的影響
24.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Translator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論文學翻譯中譯者的地位與作用
25. On the Origin, Word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ologisms
英語新詞的產生、構成及翻譯
26. On Discourse as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談以語篇為翻譯單位
27. A Study on Punctuation and Omiss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論同聲傳譯中的斷句與省略
28.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Nin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英漢數字“九”的文化對比與翻譯
29. Usage and Translation of Numerals in English Expressions
英語中數量詞組中的用法和翻譯技巧
30. A Brief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Titles
英語新聞標題翻譯初探
31.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Loanwords
外來語的翻譯
32. A Study of Appl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Usag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
英語介詞慣用法的運用與翻譯
33. Decomposi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mbiguous Structures
歧義結構的化解與翻譯
34. Function of Discourse in Translation
語篇功能在翻譯中的表現
35. Features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網絡用語的特點及其翻譯
36. On Trans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論中英文化差異和翻譯
37. On Cultural Gaps and Untranslatability
論文化差異與不可譯性
38. Effects of Nonverbal Factors on Interpretation
非語言因素對口譯的影響
39.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pproach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功能翻譯理論在文學翻譯中的運用
40. On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of English
英語被動語態的譯法初探
41. Distin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assives Without byphrases
英語中無標記被動結構的識別與翻譯
42. Usage and Translation of “and”
英文中的and 的用法與譯法
43. Intertranslation of Humo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漢的幽默互譯
44. On Adaptation and Alienation of Translation
論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45.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當代美語嬗變與翻譯
46.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English Love Poems
中英愛情詩歌特點比較及翻譯
47. O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etaphor
英語隱喻的漢譯
48. Lexical Translation in Concrete Context
具體語境中語義的翻譯
49. EnglishChinese Simi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談英漢明喻及其翻譯
50.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Negotiation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商務談判用語特點及翻譯
51. Alternating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ttributives
論英漢互譯中定語的翻譯
5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ws and Its Translation
英語新聞特征及其漢譯
53. On Political Factor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翻譯中政治因素的作用
54.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Letter and Its Translation
涉外商務信函的語言特征及其翻譯
55. On Comparison of 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論慣用語在中英文中的翻譯
56. Choice of Correct Words in Translation
翻譯中正確詞彙的選擇
57.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語成語翻譯的難點及其解決方法
58.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actics of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of Idioms
英漢習語的文化內涵及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
59. On Ethical Tradi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英漢文化習俗翻譯研究
60.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Translation Method
論中英語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和翻譯方法
61. On the Characters of English Law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論英語法律語言的特點及翻譯
62. The Translation Metho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ilms Name
中英電影名的翻譯方法
63. On Translating English Book Titles into Chinese
談英語書名漢譯
64.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and Words in Public Places
公共標識用語的英譯探析
65. On the Faithfulnes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談中國古典詩歌英譯的“信”
66. Skills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古詩翻譯的英譯技巧
67.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Some of Du Fus Poems
評杜甫詩歌英譯
68. Translating the Title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中國古典詩歌標題英譯
69.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of Long Sentences in TEM 8
英語專業八級中長句的翻譯策略與技巧
7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Of Studies”
《論學習》三種漢譯本比較研究
71. Gu Hongming: A Pioneer of Translating the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漢英翻譯的先驅:辜鴻銘
72. Translating the English Plural Nouns into Chinese
英語複數名詞漢譯
73. The Chinese Version of Jude the Obscure: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rtistic Recreation
藝術再創造的範例——《無名的裘德》漢譯本
74. A Preliminary Study of Wu Ningkuns Version of The Great Gatsby
巫寧坤譯《了不起的蓋茨比》初探
語言學類:
1. A Contrastive Study of Directional Verb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中英趨向動詞的比較研究
2. Semantic Influence on Structure
語義對結構的影響
3. The Impact on Structure Changes by Cognition
認知對結構變化的影響
4.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ELL
社會心理因素及其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5.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Chinese Tourism Texts
英漢旅遊篇章對比分析
6. O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Metaphor
論隱喻的本質與功能
7. Application of Inverted Sentences in English
英語中的倒裝
8.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tonyms
論英漢反義詞的形成
9.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unctu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英漢標點符號比較
10.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cal Cohesion and Textual Coherence
詞彙的銜接與語篇的連貫
11. Thought Discrepancies Embodi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思維差異在英漢語言中的體現
12. Influences of Chinese Dialectical Accent over English Pronunciation
漢語方言對英語發音的影響
1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Chines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英漢會話含義的解析
14. Cultural Divergence and Schema of Reading in Mother Tongue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母語和第二語言閱讀的文化差異與認知體係
15.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English Teaching
幼兒言語發展及幼兒英語教學
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sodic Features
從英漢對比角度淺析英漢節律特征
17. A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ffix System
英語詞綴係統的特點
18. A Tentative Study on English Hyperbole
英語誇張修辭
19. Differences Between AE and BE in Their Growth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英英和美英在曆史起源和語言學特征上的差異
20. Pragmatic Analysis on the Approximating Quantities with Numbers
數詞模糊語的語用分析
21. On Special Usage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英語介詞的另類用法
22. On Fault Use of Words in Law English
論法律英語裏的用詞失誤
23. On Characteristics Usage of Medical English
論醫學英語的特點
24. On Compounds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英語複合結構
25. On Ways of Forms of English Customary Usage
英語慣用語形成途徑探討
26. On Hyperbo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漢中的正誇張和反誇張手法
27. About Usage of Letter “S” in English
英語中的字母S的用法探討
28.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n P.E.
體育英語的特色
29. Kind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漢色彩詞的種類,結構與其他特點
30. On Skills of Writing a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
英語商業信函的寫作技巧
31.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s
美國俚語特點初探
3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olite Expressions
英漢禮貌表達比較研究
33. Reflection of Euphemism on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Social Culture
論英語委婉語在社會文化心理因素中的映射
34. On the Aesthetic Value of Alliteration
頭韻的審美價值
35. A Probe into the New Words Emerging from English Movies
英語電影中的新詞探討
36. Gender Differences in English Oral Speech
英語言語中的性別差異
37.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Slang in American English
論美國英語中政治俚語的特點
38.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ification in Advertising
廣告英語中擬人的應用
39.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商務合同的語言特點
40. Acquisition of Function Words in English Learning
談英語學習中虛詞的掌握
41.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英語女性歧視化用詞和表達法研究
42. On the Abbreviations of Business English
論商務英語的縮略語
43. The Analysis of the Advertisers Goal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英語廣告中廣告人的目標分析
44. On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Business English
模糊語言在商務英語中的語用功能
45. Informal Discussion on the EnglishChinese Vocabularys Social Cultural Intension
英漢詞彙的社會內涵漫談
46. Pragmatic Functions of Irony
反語的語用功能
47. Parallelism and Contrast of Shakespeares Dramatic Language
莎士比亞戲劇的排比與對照用語
48. Sexism as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英漢語中的性別歧視
49. Stylistic Features of News Reporting
英語新聞報道的文體風格
50. On Simplification of English Sentences
談英語句子的簡化
51. Studies in English Sentences of Implied Condition
英語的含蓄條件句
第三章畢業論文的前期準備
第三章畢業論文的前期準備
第一節畢業論文的資料準備
一、搜集查找資料
通過探索性和瀏覽性的查閱資料,大家選擇和確定了畢業論文的選題。正如前麵論述過的,對資料的把控可以更好地幫助確定題目。也就是說,研究初始階段,閱讀文獻的目的是尋找研究領域,或者是為了確定自己的課題有無研究價值,進而確定本研究與以往研究的聯係。一旦確立了研究課題,找到了研究焦點,閱讀文獻的目的就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確定論題之後,大家就需要仔細研讀資料、科學評估資料、認真記錄資料,為論文寫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收集資料是科學研究最耗時、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科學研究就是建立在有效占有相應素材基礎上的創造性勞動。論文說到底就是個大的議論文,需要有理有據,有說服力,沒有足夠材料的支撐就好比在做“無米之炊”。
檢索和查詢有關資料的能力是論文寫作成敗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無論是從畢業論文寫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還是從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出發,本科生都必須重視研究過程,認真做好收集資料這項工作。
收集資料要注意資料的新穎度、可信度、典型度和與研究內容的相關度。
1. 資料的類型
一般來說,畢業論文寫作需要收集以下幾種類型的資料:
① 與論題有關的一般背景知識
比如,要評論某作家某篇作品的主題,研究者往往需要了解和收集該作家生平方麵的資料,其中包括該作家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情況、所受的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潮的影響、所處的家庭環境、周圍的人際關係、有哪些主要作品、被評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品出版後的社會反應等。
② 與論題相關的理論背景
比如,要研究的論題是“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看《兒子與情人》”,那研究者就必須通過收集和研讀資料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與把握。
③ 反映本課題研究現狀和各家論述(包括研究方法)的資料
此類資料應包括不同研究階段的代表性論述、不同視角下具有代表性的各家之言和有影響力的專家之言。其具體材料形式是,誰在什麼著作(論文)中研究了什麼問題,有什麼具體的論點。
④ 中文參考資料
英漢語言比較研究、中英文化比較研究以及英漢互譯方麵的論文少不了要參考中文資料。除此之外,其他選題也常常需要從漢語出版物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2. 資料的種類
根據載體形式的不同,文獻資料可以分為紙質文獻資料、聲像文獻資料和電子文獻資料三大類。
第一類,紙質文獻資料有:
① 百科全書(encyclopedias)
它是人類現有知識的安排、整理和概要記述。它可以回答五個w和一個h的問題,尤其適合回答有關定義、概念、論題、曆史沿革、當前狀況和關於人物、事件的綜合性問題,因此百科全書是獲得背景知識信息和背景理論信息的理想載體。再者,由於百科全書的規模大,又是由權威人士集體編纂的,因此所載信息全麵、係統、可靠,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英語專業常用的專門百科全書有: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國際社會學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an 《教育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20世紀世界文學百科全書》
Cassells 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卡西爾世界文學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World Arts 《世界藝術百科全書》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普林斯頓詩歌與詩學百科全書》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新不列顛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American 《美國百科全書》
② 英語詞典(dictionaries)
詞典的首要功能是給學術論文作者提供術語的定義。此外,我們可以利用教學詞典來研究英語教學問題,英漢和漢英詞典來進行英漢語的比較研究,發音詞典、成語詞典、新詞詞典、同義詞詞典等各種專科語音詞典來研究相應的語言問題。
③ 專著(monographs)
公開出版的學術專著,不管是純理論性質的,還是偏實際應用型的,其參考價值都是相當高的,所以專著應該是學術論文寫作最重要的參考文獻和信息來源。
④ 教科書(textbooks)
高等學校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所用的教科書,一般來說都是編著者關於本學科知識領域的係統性概括,所涉及的理論具有前沿性,所使用的概念和術語具有廣泛的認同性。
⑤ 期刊(periodicals)
期刊,尤其是學術性期刊,是學術通訊係統中最主要的知識和信息源。因定期集中發表論文、調查報告、統計報告等研究成果,學術性期刊的最大特征就是及時性和創新性。查找文獻時往往先從期刊文獻開始,由此獲得更多的書目信息。因此,期刊通常是學術論文寫作中獲得研究資料的重要來源。
下麵給大家推薦一些國內和國外英語專業類的期刊:
進口期刊
LanguageApplied Linguistics
English Teaching Forum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merican SpeechLinguistic Studies
ELT JournalLanguage Learning
TESOL JournalTESOL Quarterly
(續表)
國內期刊
中國翻譯現代外語
中國科技翻譯外語教學
上海科技翻譯解放軍外國語大學學報
中國外語外語學刊
中國英語教學山東外語教學
當代語言學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
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
外語界外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外國文學評論
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
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
當代外國文學外語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還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報(主要是指社會科學版)都刊登一些英語語言、英美文學、英美文化和翻譯方麵的質量上乘的學術文章,這些文獻都應納入文獻檢索的重點範圍。
⑥ 學術會議論文集(proceedings)
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上宣讀過或未能宣讀的論文常以論文集的形式印發或作為專著正式出版,也可以作為期刊的專號或附刊出版。
⑦ 報紙(newspapers)
從報紙中可以學到政治、經濟、外交以及文化等方麵的知識,還可以從它的書評、影評、劇評專欄中學到文藝理論。報紙的語言生動、活潑,語言的最新變化也往往最早體現在報刊之中。因此,可以利用英語報紙上的實際語言要素進行英語語言研究,如英語語言的變化、英語新詞新義研究、新聞英語的語言特征、廣告英語的語言特征等。
第二類,聲像資料:
所謂聲像資料是指與視、聽有關的聲像出版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視覺資料,如幻燈片;二是聽覺資料,如唱片、錄音磁帶、激光唱片等;三是視聽資料,如電影片、錄像磁帶、激光視盤(VCD)、數字激光視盤(DVD)等。
聲像資料的最大優點是直接而形象、生動而真實。研究文學藝術、人物生平、曆史發展、語言等方麵的課題往往有必要索查和使用聲像資料。
第三類,電子文獻資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研究活動在最近幾年內發生了顯著變化,互聯網在信息獲取和信息傳遞方麵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不斷為人們所認識。研究者需要以新的形式、在新的地方尋找信息進行研究,所以,大家必須學會如何利用新技術,並使其充分發揮力量。
在網絡中,尤其是專業的數據庫中搜索電子文獻資源已經成為最常用的學術文獻收集途徑。所謂數據庫,即存貯和組織在磁、光介質(磁帶、磁盤、光盤等)上利用計算機從多方麵提供或產出新數據的數據文件的集合。市麵上出售的數據庫磁盤、光盤大部分屬於全文數據庫;隻提供文獻線索的參考數據庫通常是要到圖書館去查詢的。我們平時說的網上查詢就是指通過在線係統進行傳遞、處理或查閱。
這裏介紹幾種常用的電子文獻數據庫:
① 引文索引數據庫
進行科研活動,必須要借鑒前人和同時代人的勞動成果,在撰寫學術論文時具體表現為經常引用他人著述的觀點、方法和結論。將他人著述作為參考文獻,而此人著述又被其他人引用,這種相互引證關係,體現了科學交流活動,形成了有不同內在主題關係的“引文網”。如將引文本身作為檢索詞,標引所有引用過某一引文的文獻,就會構成獨特的引文索引。通過“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的檢索與查詢,可以查找到引用過某篇論文的全部文獻,以及該論文的引文來源,揭示出某一專題領域的起源、修正、提高、擴展的過程,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從一個重要側麵就能揭示學科研究與發展的走向。常用的引文索引數據庫有以下兩個: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是國際性的著名綜合性檢索工具。其所收錄的文獻均為選自各學科領域的核心期刊。數據庫不僅有來源索引,同時還有引文索引,即不僅對所選中的來源文獻進行索引,同時還對這些來源文獻所涉及參考文獻(引文)進行索引。截止到2009年,SSCI收錄報道並標引了2684種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55個領域。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CSSCI),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評價中心所開發研製的數據庫,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CSSCI采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全國2700餘種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600餘種學術性強、編輯規範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該項目成果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空白,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② 期刊全文數據庫
常用的期刊全文數據庫有以下幾個: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簡稱知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1994年至今約7000餘種期刊全文,其中2410種可以回溯到1997年,並對其中部分重要刊物回溯至創刊時期。數據庫每日更新。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收錄了1989年至今的各類科技期刊近萬種,各類學術論文數千萬條,其中,絕大多數有全文。學科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科學、醫藥衛生等諸多領域。它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重複率約為70%。
萬方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是由萬方數據公司開發的,涵蓋期刊、論文、會議紀要、學術會議論文、學術成果的大型網絡數據庫;是和中國知網齊名的中國專業的學術數據庫。萬方期刊集納了工、理、醫、農、人文五大類、70多個類目,共7600種科技類期刊全文。
超星期刊數據庫(qikan.chaoxing.com)。超星期刊目前有中外文期刊8.8萬種,全文收錄中文期刊6500種(核心期刊超過1300種),不僅提供傳統的PDF版式文件下載,而且創新性地實現了流式媒體的全文直接閱讀,能夠實現不同終端的自適應閱讀,同時也可實現基於社交空間傳播分享。
③ 學位論文數據庫
除了上麵提到這幾個數據庫可以檢索到學位論文外,還有兩個數據庫需要給大家推薦:
中國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收錄了1999年以來全國600多家培養單位的碩士、博士論文全文,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的所有學科領域。數據庫每日更新。
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國內外綜合類博士\/碩士論文全文)。該數據庫提供全世界100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以歐美國家為主)的部分博士、碩士論文的全文,涉及理、工、文、醫、農各個學科領域,數據最長可追溯到1926年,目前有論文十幾萬篇。數據庫每年更新。
④ 會議論文數據庫
該數據庫收錄我國2000年以來國家2級以上學會、協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機構等單位主辦會議的論文全文,涉及理、工、農、醫、人文社會科學等所有學科領域。
⑤ 報紙全文數據庫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是以重要報紙刊載的學術性、資料性文獻為收錄對象的連續動態更新的數據庫,目前已累積文獻210萬篇。知識來源於2000年以來國內公開發行的400多種重要報紙,每年精選80萬篇文獻。覆蓋範圍涉及文化、藝術、體育及各界人物、政治、軍事、法律、經濟、社會與教育、科學技術等,分為六大專輯,36個專題數據庫。
⑥ 電子圖書
著名的電子圖書數據庫有三項:
超星數字圖書館。超星數字圖書館設有文學、曆史、法律、軍事、經濟、科學、醫藥、工程、建築等幾十個專題。目前擁有數字圖書10萬多種,並在以每年數百種的速度增加。任何人通過互聯網都可以免費在線閱讀超星數字圖書館的圖書資源。
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該圖書館主要提供1999年以來中國內地出版的新書的全文電子版,圖書內容涉及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所有類別。
中國年鑒全文數據庫。該數據庫的內容覆蓋基本國情、地理曆史、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法律、科學技術、文化體育事業、教育、社會生活、醫療衛生、人物、統計資料、法律法規等各個領域。數據庫收錄中國國內的中央、地方、行業和企業等各類年鑒的全文文獻,數據最早可以回溯到1912年。
除了這些常用的數據庫,大家還要充分利用網絡檢索,可直接從已知的網址上查找所需圖書館目錄和數據庫目錄,也可用網上搜索引擎,直接去搜索相關網址、網頁或者資料目錄。最為常用的搜索引擎大致有百度baidu、穀歌google、天網maze(前身為北大天網)、搜狐的搜狗sogou、Alta Vista、北大方正的方正搜書網、雅虎yahoo、騰訊的搜搜soso、中搜zhongsou等。研究者可以利用這些網絡資源搜集與論題相關的資料信息,既快捷方便,又充分翔實。在搜索的過程中,大家需要不斷積累關鍵詞的選擇技巧——根據搜索結果,不斷修正自己的關鍵詞選擇,可以擴大或縮小關鍵詞,也可以使用同義詞、反義詞等,以找到更加適合課題的參考資料。
下麵給大家推薦一些常用的在線圖書館及外語與外語教學類網址:
北京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pku.edu.cn
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http:\/\/202.204.132.205\/;http:\/\/www.bfsu.edu.cn\/enet\/lib\/tsg.htm
複旦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rary.fudan.edu.cn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http:\/\/lib.gdufs.edu.cn\/;http:\/\/202.116.197.6\/gplib.htm
南京大學圖書館http:\/\/www.njulib.cn;http:\/\/202.119.47.3
清華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tsinghua.edu.cn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bnu.edu.cn
廈門大學圖書館http:\/\/210.34.4.20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http:\/\/www.nlc.gov.cn
中國期刊網http:\/\/www.chinaqking.com
中國知網(CNKI)http:\/\/www.cnki.net
中國在線圖書館http:\/\/netsupport.tsinghua.edu.cn\/navigation\/navindex.Htm
中國基礎教育網http:\/\/www.benet.com.cn.
中國英語教師網http:\/\/www.englishteachers.com.cn
21世紀英語教學網http:\/\/21thcentury.chinadaily.com.cn
北方教育網http:\/\/www.northedic.com.cn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http:\/\/www.sflep.com.cn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http:\/\/www.fltrp.com.cn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http:\/\/www.ctpc.com.cn
清華大學出版社http:\/\/www.tup.tsinghua.edu.cn
北京大學出版社http:\/\/www.cbs.pku.edu.cn
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www.hep.com.cn
二、挑選閱讀資料
一般來說,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我們可以較為有效地閱讀資料:
1. 先讀綜合性資料,後讀專題性資料
首先從收集到的資料中挑選相關領域的綜合性資料,即他人所寫的文獻綜述,比如期刊上發表的研究進展、文獻述評等。在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中也有專門的文獻綜述的章節。認真閱讀這些內容,就可以對論文涉及的研究領域有比較全麵的了解,有利於判斷評價各種專題性資料的價值,同時也能讓研究者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2. 先讀摘要,後讀全文
論文摘要是對研究內容的精辟概括,一般學術性文章都有摘要。首先閱讀摘要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很快知道其文章內容是否符合研究需要。如符合需要就讀下去,如不符合或者不十分需要的,可以舍棄或留作參考之用,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閱讀資料的效率。
3. 先讀新資料,後讀舊資料
與所寫的論文相關的資料必定很多,收集到的資料也肯定有新舊之別。一般來說,近期資料往往包含陳舊資料的內容,或者是有所修改和補充,同時又代表研究的最新狀態和最高水平。所以,閱讀的重點應該是以近期的新資料為主,早期資料應在近期資料中學者們普遍引用的經典資料為主。而對於與論文有關的數據、事實則沒有新舊之分,應視需要而定。
4. 先泛讀,後精讀
對所有的資料可以先粗略地瀏覽一遍,對資料有個大致的了解,並將其分為重要資料和次要資料。泛讀之後,選出的重要資料,還要進行精讀。研讀文獻中與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部分,關聯度越高,閱讀要越仔細。通過仔細閱讀,弄清它的內容實質、論證的方式方法,對其中的重要結論、精辟論述更是要深入、反複閱讀。在精讀過程中要勤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樣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三、鑒別評價資料
接下來大家要做的就要對收集的資料作出評價了,不是所有的資料都同等有用和同等重要。它們在學術質量、論述要點和細節的準確性方麵各有千秋。評價鑒別資料就是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認識和分析,是一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美國的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即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在1999年第五版《MLA科研論文寫作規範》中專門從資料的權威性、準確性和時效性幾個方麵為研究者提供了鑒別資料的標準。
1. 權威性
在參考某一種資料的時候,要從作者、期刊名、出版社和網站的知名程度等來判斷其權威性,作者、期刊、出版社和網站越知名,該參考資料就越權威、越可信。
具體來說,比如,期刊文章,除了關注作者、期刊知名度、主辦單位等外,大家還要特別關注期刊是否是學術期刊。如果參考資料是學術文獻,例如來自於學術出版社或教育機構的資料,那麼應該是可靠的,因為它在出版前可能已經被客觀地評價過了。但如果是流行雜誌,就需要謹慎一些,確保這個參考資料是最好的。下表給出一些辨別出版物是學術性的還是通俗性的,是期刊還是雜誌的方法。
學術文章通俗文章
麵向有大學文化程度的讀者麵向普通讀者
提供參考資料的來源通常在沒有提及信息
來源的情況下使用信息
使用學術性的語言使用通俗的語言
經常使用圖表和圖形可能包含很多圖片
再比如,網絡文獻資料,大家應該了解一些評價互聯網信息的方法:
關注URL中是否有“~”這種符號,它通常意味著信息來自於某人的個人網站。
關注URL是否是以“edu”等結尾的,不同的域名意味著網站的類型,弄清所訪問的網站的類型可以幫助大家做出相關判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域名:
comA commercial organization
edu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govA nonmilitary government agency or department
milThe military
netA network administrator
org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ot educational or governmental)
關注網站的創見日期或最後刷新日期。如果有些網站已經過時,即使它出現在搜索引擎的命中結果列表中,也應該及早將其排除在外。
如果網站為某個組織、社團或俱樂部所有,應該在采用他們發布到網上的信息之前盡可能多了解一些他們的情況。關注他們的使命、董事會成員及其他內容,這些都可以表明他們的特殊傾向和偏好。
2. 準確性
要證明所得文獻資料是否準確可靠,先要查作品所標示的資料來源。一般文獻往往附帶參考文獻,從參考文獻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知識麵及觀點是否有某種偏見性,因為作者可能會依據不精確、不全麵、不權威的信息撰寫某些資料,而這些是可以從參考文獻的範圍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其次,大家在評估資料時,要依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判斷,作者的觀點是否客觀,是否存在偏見,是否有充分的事實依據來支撐其觀點,以此來核查證實材料的準確性。
3. 時效性
文獻的出版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資料的學術觀點是否與時俱進。在鑒別書籍資料時,首先要關注其出版日期。有的印刷品在不同時期出版了好幾個版次。一般來時,時間越近的研究越代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還要注意版本,其中,第幾次印刷表示該書沒有任何變化,隻是又重印了;第幾版則說明內容和形式都有變化,引用時需要特別注意。如果論文中要用到它的觀點或材料,就要選擇其最新的版本。期刊和報紙文章更要特別關注資料的時效性。
信息的類型可以決定其時效性的重要程度。例如,一篇基於調查的文獻當然是越新越好,而一篇闡釋莎士比亞詩句的文獻就不必很新。
收集資料時要務求貪多,最終選取的用來寫入論文中的題材卻要求精煉。研究者在應用資料時,往往有貪多求全的傾向,恨不得將手邊的資料傾其所有全部塞進論文,結果造成臃腫蕪雜,精華的內容反而被淹沒了。所以,資料的選擇與取舍是論文寫作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隨著經驗的積累,研究者能夠憑感覺辨認出不正確或不合適的文獻資料。大家在搜索、評價參考資料方麵不斷吸收經驗的過程中,就會開始考慮資料的權威性、時效性、準確性和客觀性,並形成一套自己的評價標準來確定資料的價值。搜索的越多,研究能力就會越強,對資料提出的質疑就會越多,手頭保留下的資料就會越有價值。
四、研究記錄資料
經過圖書館借閱、查詢,網上下載,買書買資料等準備後,學生手邊就會擁有大量的資料。如何利用這些資料,使其最大限度為撰寫論文服務,就是我們麵臨的另一大問題。
論文資料的利用直接關係到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是一個繁雜沉重並至關重要的工作。隻有論文資料利用得當,論文才會有保證,否則,就會導致論文質量不高和抄襲剽竊的結果。把資料源可供的資料變成論文中的資料,要經曆幾個環節:記錄資料、彙總資料、分揀資料、資料評價、形成題材。
記錄資料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文摘卡,二是計算機文件。
不管是文摘卡還是計算機文件,大家一定要注意資料的管理,方便後期的彙總和分揀工作。
如何管理資料呢?一方麵,要注意分門別類地進行保存。檢索收集到的各種文獻資料根據各自的具體內容或者研究方法進行分類,分門別類地保存,使得在查找資料時一目了然。另一方麵,要注意保存資料的來源,這樣可以使得在寫作中遇到的分辨不清的問題時,可以重新找到原文進行核對,同時也為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引用、注釋和寫好以後注明參考文獻提供便利。對於期刊論文的來源應該保存的是作者名、題名、期刊名、出版年、期序、所存內容的頁碼;如果是著作,則應該保存作者名、書名、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時間、版本以及相關內容的頁碼。
上麵提到,記錄資料有兩種方法:文摘卡和計算機文件。其中,文摘卡記錄的內容可以采用四種形式,即引語式、轉述式、摘要式和評論式。
1. 引語式文摘卡
引語式文摘卡就是原封不動地把文獻資料中有用的句子或段落抄寫下來,摘錄內容必須保留原文中的拚寫、語法、標點等的獨特性。
Numan (1993)Defini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askbased approach is “any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producing or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rincipally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
2. 轉述式文摘卡
轉述(paraphrase)就是用自己的話換一種說法來敘述原文的內容,並不是“用同義詞語替換難詞或深奧表達,或改變某些句子結構的簡單過程”(馮翠華,2003:32)。好的轉述應該是:其意義與原文盡可能接近,其措辭盡可能與原文不同,其詞數與原文盡可能相等。它應該達到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表明你對原文徹底理解和吸收,而且能用自己的話敘述;另一個目的是轉述文字要和自己論文的文體保持連貫一致。
Chen Jia P437Introduction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Tess DUrvevilles, is a peasant girl who lived in an ear when the peasant system fell apart in England. Her misfortunes and tragedy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social change. Thus, the misery of hers and her family not only symbolizes their own tragic fate but also represents the collapse of the rural system at the turn of the two centuries, just as Arnold Kettle, a critic of the 20th century put it, the novel “has the quality of a social document”.
下麵是陳嘉寫的《英國文學史》中的原文,大家可以對照學習,從而更加了解轉述式。
The heroine of Tess of the DUrberrvilles is a peasant girl; her misfortunes and final tragedy are inevitably linked up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peasantry, which reached its final stage in English at Hardys time. The tragic feature of Tess and of her family is therefore not that of an individual or a family, but is symbolic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peasantry toward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novel, according to a 20th century critic Arnold Kettle, “has the quality of a social document”. (陳嘉,1981:57)
3. 摘要式文摘卡
摘要就是對原文的簡短縮寫。研究者可以把一本書縮短成幾頁,把一章內容壓縮成一頁,把一頁內容壓縮成一段話,把一個段落縮寫成一個句子。縮寫時隻保留原文的大意:記敘文隻保留其主要事件,而刪去次要事件;非記敘作品隻保留其要點,而去掉其枝節。切記不能把原文中沒有的內容寫進去。做摘要式文摘卡時要記住兩點:要用自己的話表達原文內容;要用第三人稱寫。
摘要式文摘常常用於論文寫作,尤其是簡述故事和小說,對一部或一篇作品做評論時更是如此。下例就是把小說《苔絲》壓縮加工的簡要故事梗概,用於論文的引言部分。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Synopsis
The novel is about Tess tragic predicament between her brutal seducer Alec Stoke DUrverville and her husband Angel Clare.
Beautiful Tess Durbeyfield is the daughter of a poor peasant who learn that he may be a descendant of the aristocratic DUrbervilles. Tess is persuaded by her mother to go to the DUrbervilles to claim kindred. Working there as a dairymaid, Tess is seduced by the young master, Alec. She returns home and gives birth to a baby in disgrace. The child dies in infancy. Later, she goes to work on a dairy farm in Talbothays, where she meets Angel Clare, son of a clergyman, and falls in love with him. On their wedding night, after Angels confession of his past relation with a bad woman, Tess tells him of her own story. But while she forgives him readily, he does not forgive her. He leaves her for Brazil. And she has to go home. Then her fathers death and the expulsion of her family from their collage drive her back to Alec.
Before long, Angel, repentant of his unjust treatment to Tess, returns from abroad in the hope of being reconciled to her, but only find her living with Alec. He accuses Tess and leaves her. Seeing that Alecs relation with her has once again prevents her union with Angel, Tess hates Alec and kills him in a fit of despair. After hiding in a forest and spending a few happy days with Angel, she is finally arrested, convinced and hanged.
4. 評論式文摘卡
在對收集的材料進行研究時,可能會產生一些想法。這時,研究者要把這些想法及時記在文摘卡上,它就是對材料的評論。在任何一篇學術論文中都可以發現許多出自評論式文摘卡的內容。
Personal commentOn Grimms family tales
It can be said that Grimms Fairy Tales is a collection of folklores. At the beginning, Brothers Grimm viewed themselves as patriotic folklorists, not as storytellers for children. They began their work at a time when Germany, a messy patchwork of principles, had been overrun by the French under Napoleon. The new rules were intent on suppressing local culture.
這是傳統的記筆記或做卡片的方法。合理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文獻資料。但這種方法有時,特別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會用去大量的時間且比較費力,那麼研究者還可以用一種更省力的方法——複印,就是將有關的內容複印下來,這可以保持資料的原樣,日後用於撰寫不會失真走樣,也省時。
除了做卡片和複印的方法,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研究者也可以用軟盤、計算機等記錄資料,這一方法特別適用於網上下載的資料——資料從網上下載後,可以存在軟盤或計算機上,需要時經過分析編輯,直接複製或粘貼在論文中,既方便又快捷。
做計算機文件時大家要注意:最好為每一種資料或論文創建一個文件,並科學、合理命名。如果收集的資料不多,可以把所有的資料放在一個文件夾裏,需要時調出來使用;如果收集到多種來源的資料,最好為每一種來源的資料創建一個文件夾,方便需要時及時找到。這是其一。其二,為了將來寫作方便,建議大家還是把有用的內容摘錄出來,打印電子文檔,做成文摘卡的形式,方便將來查找。
不管是傳統的文摘卡方式還是現代的計算機文件方式,建議大家分揀完畢材料後,將其編上代號,此後在論文的提綱中就可以“對號入座”。
研究者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中,搜集查找、挑選閱讀、鑒別評價並研究記錄資料,為的就是圍繞自己的論題,充分合理利用資料,去闡釋或論證論文的中心論點,保質保量地完成畢業論文撰寫任務。當然,收集的資料越多,準備論文的時間越長,所做的論文就更加細致,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更加理想。
第二節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
畢業論文的前期準備,研究者除了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外,還要充分了解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從而確定自己論文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概念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者提出新理論、新觀點,並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手段。由於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複雜性等諸多因素,研究方法本身又處於一個不斷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發展過程中,所以,目前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二、研究方法的分類
不同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性質、研究使命、研究方法與成果體係都有所不同。
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可分為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性研究。比如研究理論模式的就屬於基礎理論研究,而研究理論模式的應用就是應用型研究。在外語教學研究中,人們還常區分實用研究。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用研究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明顯。基礎研究指導應用和實用研究;在很多情況下,應用和實用研究又直接影響著理論的修改和完善。
根據不同的數據來源,研究可分為文獻研究和實證研究。文獻研究的資料是文件、著作或雜誌中的文章或者已經發表的、別人收集的數據,而實證研究的數據來自現實生活,是第一手信息。
根據研究手段的不同,研究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三、常用研究方法
下麵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1.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對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個體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其一切情況,然後全麵分析,得出結論。
研究者在調查之前沒有帶任何框框;且研究者可作為一個局外人觀察要研究的現象,讓一切事情按本來的規律去發生、發展,研究者不受控製和幹擾;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綜合法和歸納法,最後研究的成果大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過程中揭示一定的規律,提出假設或結論。
這種調查的優點是數據效度很高,豐富、真實、深刻,缺點是容易帶上主觀性,而且難以作出普遍性概括結果。
2. 定量研究
與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有它的優點。定量研究靠的是數據,靠的是嚴格的程序,靠的是概論和客觀性。
研究者通常是從假設出發,事先有一個看法;往往是要控製和操縱變量的;強調研究的客觀性,遠離數據,遠離當事人,是局外人的視角;所得數據信度高,具有可重複性;所得的結論具有普遍性。
定量方法的缺點是使用起來有很大的限製性。在外語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做實驗,要想控製人的行為是極為困難的,很難達到在實驗室裏做物理、化學實驗時各種條件的完全控製。另外,因為受試者是人,有時還涉及道德問題。
定量方法包括兩部分:統計方法和實驗方法。統計方法通過隨機抽樣或非隨機抽樣,通過一連串的數字、表格、百分比、圖標來說明問題。實驗方法是通過實驗來說明問題。我們在後麵會詳細介紹具體操作。
3.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介於定性研究和實驗研究之間,與二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較大的區別。描述性研究會采取方法對所要研究的現象加以定界、描寫和說明,但不做任何實驗性的操縱或幹涉。一般以一兩個假設為出發點,然後不斷縮小研究範圍。
描述性研究收集數據的方法有觀察、記錄、測試、問卷、麵談、錄音、錄像、文獻查閱等。描述性研究可以包括曆史研究、發展研究、勘查、個案研究等。好的描述性研究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定性分析的主觀性,又可以避免實驗性研究的不自然性。
例如,研究者要對初中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主要困難進行調查。他可能對10名或20名初中生的閱讀過程進行全麵觀察,並不控製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任何變量,隻要求學生把全部難點劃出來,通過對困難的分析、歸類,了解這些困難的實質和分布情況(如語法方麵、詞彙方麵、篇章方麵或文化方麵的難點)。
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又稱文獻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通過查閱文獻來獲得資料,全麵、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是一種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查閱文獻基本方法有:
順查法,即以文獻發表的時間為順序,由遠及近,由舊到新的順序查找;
逆查法,即以文獻發表的時間為順序,倒查,由近及遠,逐年往前查;
跟蹤法,又稱追溯法、引文查找法,即利用文獻末尾或章、節,或頁下所附的參考文獻和注釋,跟蹤查找文獻,逐步擴大查找範圍,以獲得更多的資料;
循環法,將上述幾種方法交替、輪流使用,以便獲得更多的資料;
專家谘詢法指調查研究人員在運用文獻調查時,就其中的疑難點,向有關專家學者谘詢,征求檢索資料的意見,以便於更快地查到所需要的資料。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相對於其他調查方法,文獻法有諸多優勢:它超越了時間、空間限製,可以對古今中外的文獻進行調查研究;它方便、安全、自由,受外界製約較少;它省時、省錢、效率高,可以用較少的人力、經費和時間,獲得比其他調查方法更多的信息。
5. 調查法
調查法是有目的、計劃、係統地搜集研究對象現狀或曆史狀況材料的方法。此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運用觀察法、曆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測驗、個案研究等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計劃周密和係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歸納,為人們提供相關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指研究者運用設計好的問卷向確定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求意見的調查方法。它與抽樣調查相結合,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定量研究之中。其形式是一份設計好的問題表格,用途在於測量人們的態度和行為等特征。問卷調查的程序包括:設計好調查問卷、選擇好調查對象、分發調查問卷、回收審查調查問卷等,最後,集中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理論研究。
問卷調查法是進行大規模統計調查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間接的書麵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的關鍵在於問卷的設計。無論是“結構型問卷”“鬆散型問卷”,還是“混合型問卷”,既要根據調查的目的編寫問題,又要將所提問題化整為零,既要針對調查對象設問,又要使所提的問題簡潔、明白、易懂。問卷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問卷填答的質量、回收率和研究結論的正確與否。因此,科學設計的問卷是問卷調查成敗的關鍵。
問卷大致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開放式的問題,即讓被調查者隨便寫話的問題,如:“你對所使用的英美文學教材有何看法?”另一類是結構化的問卷,不讓被調查者寫什麼話,幾種可能的回答都印在問卷上,在自己同意的一項上打勾就可以了。如:我對現在所使用的英美文學教材:非常喜歡;喜歡;沒看法;不喜歡;很不喜歡。每個選項給予一定的分值,統計結果可以進行量化分析。
問卷設計時,第一,應做到提問標準化、規範化,能使被調查者對所提問題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回答;第二,提問要單一、具體,一個問題隻問一件事,不要在一個問題中問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第三,問卷中的文字要簡明扼要,淺顯易懂,因此,應盡量運用大眾熟悉的語言,切記不要用冷僻和深奧的語言,更不能用難懂晦澀和華麗的辭藻;第四,調查問卷中的提問和答案,要盡量避免使用含義不確切的模糊概念;第五,提問要盡量客觀、公正,不能有暗示、誘導性的傾向,否則也難獲得真實的情況;第六,最好不提令人窘迫或禁忌、敏感性的問題,否則會被調查者拒答;第七,提問應先易後難,以引起被調查者的興趣。
調查問卷有不少優點:問卷可同一時間發給許多人,相對其他研究方法來說,省時省力;受試者對敏感問題敢於作真實回答,數據比較可信;格式統一,回答也是格式統一,便於統計,便於比較,符合標準;問卷基本在同一時間發到全部受試者手中,收回的數據,沒有時間造成的差異,所以較準確。但是,問卷調查也有一個最大的欠缺就是回收率低。
信度與效度是評價調查結果的兩個方麵,所以,無論設計多麼完善、講究的問卷,都應該多次修改,並且在小範圍內先進行調查,做預試性調查,這樣才能保障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才能夠達到調查的最終目的,以準確的數據和分析為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訪談法是另一種社會調查收集數據的方法。它是調查者通過麵對麵的直接交談,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可分為個別訪問(也稱為直接訪問)、間接訪問和召開調查會。
訪談可以分為結構化訪談、開放式訪談、半結構化訪談和半開放式訪談。結構化訪談是事先規定好了具體題目,采訪時讀給被采訪者聽,讓其作答,不要隨便發揮。這種方式其優點是節省時間,回答簡潔,適用於人數眾多的采訪;缺點是過於機械,沒有人情味,回答有時不可靠。開放式訪談事先不製定統一的訪談問卷,而是按照一個粗線條的訪問提綱來進行訪問,被采訪者可以隨便發揮,談到哪裏算哪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有人情味,少有拘束,容易談得深;缺點是太浪費時間。
訪談法的運用過程如下:
① 設計訪談提綱。在訪談前都要設計一個訪談提綱,明確訪談目的,明確所要求獲得的信息,列出所要訪談的內容和提問的主要問題。
② 恰當進行提問。在問題表述上要求準確、簡明,盡可能適合被訪者;問題類型上可有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具體問題和抽象問題;另外,訪談過程中也要適時、適度地追問。
③ 準確捕捉信息,及時收集資料。訪談法收集資料,主要形式的是進行“傾聽”。“傾聽”特別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不輕易地打斷對方,要容忍沉默。
④ 適當做出回應。訪談者不隻是進行提問和傾聽,還需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傳遞給對方。
⑤ 及時作好訪談記錄,有條件的話,一般還要錄音或錄像。
訪談法的優點是可以得到問卷法難以得到的比較深入實際的資料,缺點是太費時間,消耗成本大,樣本數量有限。
所以,部分研究人員會將訪談法、問卷法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首先調查一個較大的人群,然後對其中某些個人進行特殊的深入訪談,從而了解人們為什麼會在調查問卷中寫下那些答案。
6. 實驗法
實驗法,又稱實驗調查法、實驗研究法,是指在一定的人工設計的條件下,按照人工可以控製、幹預、影響的設計程序,對被調查研究對象的活動加以觀察、記載、分析,以揭示其本質和規律的方法。
與其他調查法相比較,實驗調查法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鮮明的對照性——實驗調查“參照物”。這種參照物有兩種情形:一是以實驗對象自身在實驗前作為“自我對照”;二是選取與實驗對象相類似的單位作為對照。實驗的結論均是通過對照出來的,因此可以認為:沒有對照,就沒有實驗調查法。而“參照物”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組或幾組。
英語類論文的實驗法主要用於教學實驗研究。教學實驗研究與一般的科學實驗不同。科學實驗的對象一般是自然物質或者動植物,實驗時需要對實驗對象、實驗環境、實驗步驟進行嚴格控製,排除一切幹擾變量的影響,所得結果才能揭示所要研究變量之間的真正關係。而教學實驗的對象是接受教育的學生與傳道授業的教師。操縱自變量和人為幹預要受到倫理道德和社會輿論的限製,需要精心安排和考慮。要在盡可能不幹擾正常教學的前提下,開展實驗研究。不能過分強調對幹擾變量的控製,時間也不宜長,以免不當的教學活動誤人子弟。
實驗研究可以比較兩組人,例如某教師不能確定情境語法教學法和傳統語法教學法哪種更有成效,她把任教的兩個班級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組實施情景語法教學,在對照組采用傳統語法講授,然後對比兩組學生語法學習效果是否有差異。實驗研究也可以比較多組人,例如有教師想要知道教師批改、同伴互批和學生自我糾錯哪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有幫助,她對三組學生分別采用這三種不同的作文反饋方式,最後通過作文測試得到答案。實驗研究還可以對一組研究對象進行組內比較,例如學生記憶單詞時常用三種詞彙學習策略,教師想了解哪種策略的詞彙記憶效果最好,他讓一個班的同學在不同時間學習三組詞彙,分別采用三種不同學習策略,最後對全班同學進行詞彙測試,看哪組詞學生記得最好。
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也稱個案調查法、個別調查法。它是指以特定的具體單位作為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對象,通過對這個對象的調查,達到“以一斑窺全豹”的目的,對調查研究對象與同類事物之間關係有較深刻的認識。個案調查涉及麵小,內容全麵。它的調查對象是一個具體單位。這個“具體單位”可以是一個社區、一個團體、一個家庭、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社會現象、一個事件、一個過程等。個案調查的涉及麵雖小但調查的內容是較為全麵深入的,也就是說,對“這一個具體單位”做曆史的、現實的、橫向的、縱向的全麵調查,以弄清其來龍去脈,全方位地把握個案的全貌。
個案研究在許多專業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管理、教育領域等。在這些領域中進行嚴格控製性實驗似乎不太可行,因為所有可能的變量都涉及人與人、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所以很難控製那些變量。因此,個案研究法填補了這個空缺。
個案研究法常用於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個案研究的長處是能夠集中、深入地調查了解一個或幾個個體對象:可以是一個人、一個班、一個學校,也可以是一個問題、一個現象。其不足之處在於廣度不夠。個案研究所得出的結論較難由其他研究人員通過重複進行而得以驗證。
個案研究在教學研究領域內應用比較廣泛。研究者選擇某個視角了解研究對象的觀念、態度行為等。比如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對某學生仔細觀察與深度訪談,了解其學習努力而成效不高的原因;比如通過深入了解某一類學生,了解小學階段未學英語的中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哪些困難;比如可以用個案研究了解內向型和外向型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是否存在有差異。
8.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係統性、可重複性等特征。
觀察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研究者作為一個旁觀者去觀察,一種是研究者作為一個參與者去觀察。不論研究者在研究現場如何設法不引人注意,他們的存在都會影響到正在研究的現象。因此,建議研究者注意四點:第一,根據課題的需要,盡量參與到活動中去;第二,對自己的參與所引起的“波動”要有充分的認識;第三,對那些會影響調查質量的“波動”,要盡量克服或抵消;第四,在報告中把成功的地方和失敗的地方都寫出來。
觀察性研究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是在特定背景和情況下對行為進行直接觀察。盡管他人的調查研究和自我報告可以快速地為研究人員提供信息,而且可以被精確量化,但對研究者來說,它們充其量也隻是對行為的間接量度,帶有偏見、傾向性和報告撰寫人的主觀意見。在觀察性研究中,研究者則可以弄清人們的真實行為。但是,觀察性研究也存在其弱點:觀察人員必須處理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可能影響,甚至妨礙被觀察的活動和行為。因此,研究人員不僅要客觀地記錄觀察結果,而且必須考慮研究過程將如何影響最終結果。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等作用。
閱讀與觀察主題相關的文獻是開展觀察活動的必要準備,隻有熟悉了文獻中所提到的觀察方法和問題,研究者才能夠清晰地界定觀察對象,明確通過觀察想要了解什麼、想要觀察哪些變量以及打算如何搜集信息。
要保證觀察到的東西真實可靠,研究者需要長期參與和持續觀察。隻有長期參與才會使研究者被受試者接受和信任,才能觀察到真實情況;而隻有長期參與才能使研究者學會保持中立,才能深刻地認識到他們的任務不是幹涉,不是教育別人,而是去“描寫”觀察到的一切。
9. 抽樣調查法
抽樣調查法是指把調查對象當作總體,按照隨機或非隨機的原則,抽出一定數量調查單位為樣本,通過對樣本的直接調查、分析,然後借助統計推論的方法,推斷出調查研究對象總體的狀況、特征、性質等情況。簡言之,抽樣調查就是以“點”代“麵”,以“部分”反映“整體”。
抽樣調查中有三個重要概念。一是總體,指被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總和;二是元素,是構成總體的最基本單位,可以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或一所學校等;三是樣本,就是從總體所包含的全部元素中,抽取出來進行調查的部分元素的集合。例如,從某高校3萬名大學生中抽取2000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調查,這2000名學生就是樣本。
抽樣調查是通過數目雖然有限卻能夠代表總體的樣本調查,對總體的狀況做出推斷。為使抽取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常根據調查研究目的、分析對象的性質,與所處環境的不同,采用多種不同的抽樣方法。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
隨機抽樣是嚴格遵循隨機原則,使總體中每一個元素都有被抽出來作為樣本的同等機會。隨機抽樣避免了抽樣過程中許多人為的誤差,從而保證了樣本的代表性。
非隨機抽樣是指根據研究者個人的方便或以個人的主觀經驗、設想,有選擇地抽取樣本的方法。非隨機抽樣的樣本的代表性往往較小,誤差有時相當大,而且這種誤差又無法估計。所以正式調查中,一般較少采用非隨機抽樣,往往隻在探索性研究中采用。
10. 發展研究法
發展研究法主要描述特定環境下變量之間的現存關係,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關係的變化情況。在教育研究中,發展研究法主要用來討論年幼兒童學習、運動和感知技能等的過程。最明顯的例子是兒童在雙語家庭中,觀察他們的第二語言如何與母語同時發展;移民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征;同樣作為第二語言,英語有沒有比較固定的習得順序?可不可以違反這個習得順序?母語不同的移民兒童在習得英語時是否會有不同的習得順序?這些問題都要用發展研究方法加以研究。
11. 追溯性研究法
追溯性研究是說“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來研究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它是通過調查現在的情況去探討造成目前狀況的原因。比如,研究者要研究優秀外語學習者是由哪些因素構成的。那麼,研究者就需要選一組優秀學習者作為參照組,選一組成績較差的學習者作為研究者,然後研究是什麼因素使優秀外語學習者明顯好於其他人:智力、語言學能、人格因素、學習方法、教師質量、學校環境、父母支持,等等。
12. 歸納法與演繹法
歸納法是指研究者或許沒有理論指導或者現成假設,始於外語學習現象的閱讀、觀察和記錄等,材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時,對掌握材料分析整理後寫成報告,把自己的觀察加以詳細描寫,描寫中也可能提出某種假設。因此這種研究法被稱為“產生假設的研究”。例如,研究者要探討為什麼有些外語學習者總是比其他學習者學得好。研究者決定在課堂環境下觀察幾組學習者的表現,把一切有關的信息都記錄下來(誰常常舉手主動回答問題,誰主動向老師提問,誰參與得多,誰的態度被動、消極,誰記得筆記最多等),然後把課堂表現與學期成績相比較,最後找出優秀學習者的課堂表現特征。研究者可以參考其他研究者的觀點,也可以從頭開始,不帶任何“先見”。一般來說,采用歸納法時,最好避免先入為主,不帶任何框框,從原始材料入手,讓材料本身“講話”,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
演繹法又被稱為“檢驗假設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已有一種或幾種來自歸納法的假設,或來自其他研究者的理論假設,也就是已經有某種看法,在假設作用下,檢驗這種假設,最後形成理論。
13. 綜合法與分析法
如果研究是從整體下手或從大的子係統下手,以便清楚觀察各個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那就是用了綜合法;反之,如果研究是從最小的子係統著手,經過詳盡研究之後,再把小的子係統組裝成大的子係統,然後統觀整體呈現的各種關係,那就是分析法。
以上種種,隻是教學研究中最常見的一些研究方法,而實際運用的研究方法之多難以窮盡,研究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研究內容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
附錄
英語專業推薦書目
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
時間
英國文學史綱阿尼克斯特著,
載餾齡、吳誌謙等譯人民出版社1980
英國文學作品選讀(1~3卷)陳嘉(編)商務印書館1983
勃朗特姐妹Heather Glen上海外語教
育出版社2004
美國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Donald Pizer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0
美國猶太文學Michael P. Kramer &
Hana Wirth Nesher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英國十八世紀小說John Richetti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0
Selective Biography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6th ed.)Richard Altick &
Andrew WrightNew York:
Macmillan1979
A Guide to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F. W. Bateson &
Harrison T. MaseroleLondon:
Longman1976
美國文學金莉,秦靖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美國的文學馬庫斯·坎利夫著,
方傑譯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85
重劃疆界:英美文學
研究的變革格林布拉特等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7
美國夢,美國噩夢
1960年以來的小說休姆(美)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6
女權主義理論與文學實踐Debora L. Madsen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6
當代英國小說導讀卡爾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5
(續表)
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
時間
理解小說(第3版)布魯克斯等編著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理解詩歌(第4版)Robert P. Warren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文學理論導論Terry Eagleton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現代詩歌評介羅林塔爾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艾略特與英國
浪漫主義傳統張劍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6
她們自己的文學:從勃朗特
到萊辛的英國女性小說家肖瓦爾特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含混與不確定性:
狄金森詩歌研究劉曉輝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1
英語文學與文化研究易曉明主編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0
彌爾頓的撒旦
與英國文學傳統沈弘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0
碰撞與融合—比較文學
與中國古典文學周發祥,魏崇新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6
英國二十世紀文學史
(5本卷)王佐良等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4
越界與融通——跨文化視野
中的文學跨學科研究何雲波,張旭等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2
靈魂旅伴:英美
浪漫主義詩新選張瓊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2
外國經典短篇
小說文本分析劉俐俐北京大學
出版社2005
英國散文選讀黃源深主編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0
美國戰爭小說史論李公昭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2
生態批評與生態主義王諾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2
文本·文論——英美
文學名著重讀張中載趙國新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6
The Modern Poet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M . L . Rosenthal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5
文學批評方法手冊
(第4版)古爾靈等著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6
英國短篇小說史李維屏等著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11
英國詩史王佐良譯林出版社1997
英國女性小說史李維屏,宋建福等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1
小說修辭學[美]W.C.布斯著,
華明,胡蘇曉,周憲譯北京大學
出版社1989
《聖經》文學闡釋教程劉意青編著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0
女性主義文學與
歐美文學研究羅婷東方出版社2002
英國經典詩歌閱讀與欣賞
——從多恩到彭斯[美]尼古拉斯·
H.納爾遜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2009
中西詩歌比較研究
(第2版)茅於美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2012
英漢散文比較研究黃源深,徐凱,周小進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
A Readers Guide to the
Contemporary English NovelFrederick R. Karl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5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F. de Saussure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1
英語語體學程雨民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4
應用語言學桂詩春湖南教育
出版社1988
心理語言學桂詩春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85
教學篇章語言學劉辰誕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西方語言學流派劉潤清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5
語用學概論何自然湖南教育
出版社1988
現代語言學的特點
和發展趨勢戚雨村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7
文體學概論秦秀白湖南教育
出版社1986
英語修辭賞析範家材上海交通大學
出版社1992
英漢修辭比較研究胡曙中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3
模糊語言學伍鐵平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話語與文學Guy Cook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實用文體學H.G. Widdowso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實用英語文體學錢瑗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社2011
英語修辭賞析範家材上海交通大學
出版社1992
英語修辭大全馮翠華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社2009
英語修辭格祥論李鑫華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1
英語詞彙學教程汪榕培、盧曉娟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7
漢英對比語法論集趙世開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文學中的語言:文體學導論圖蘭(英)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8
英語文體學引論王佐良,丁往道主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的
理論與實踐張廷國,郝樹壯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9
中美官方話語的比較研究竇衛霖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1
現代修辭學王德春,陳晨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0
英語語篇中的時態研究何偉北京大學
出版社2008
英詩學習指南:
語言學的分析方法G. Leech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3
語言文化社會新探陳建民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89
英語詞源趣談(第2版)莊和誠編著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2
語言與文化:
英漢語文化對比鄧炎昌、劉潤清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89
語言與文化顧嘉祖、陸升、鄭立信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0
文化與交際胡文仲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4
跨文化交際學賈玉新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7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李瑞華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6
跨文化交際研究
——與英美人交往指南林大津福州:福建人民
出版社1996
跨文化交際理論戴建東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1
當代英國概況肖惠雲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3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天津社會
科學院出版社2007
《聖經》與西方文化王磊編著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4
西方文明史
(第五版)Mark Kishalanshy,
Patick Geary Patricia
OBrien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2008
A History of
EnglishSpeaking
PeopleWinston ChurchillMc Clelland &
Stewart1995
語言文化差異
的認識與超越高一虹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0
社會、曆史背景下的
跨文化交際(第四版)馬丁(美),
中山(美)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9
文化研究選讀王逢振,王曉路,
張中載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7
美國價值觀——
一個中國學者的探討朱永濤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2
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平洪,張國楊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0
跨文化交際麵麵觀胡文仲主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中英(英語國家)
文化習俗比較杜學增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畢繼萬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美國曆史文化常俊躍,夏洋,趙永青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0
語言與社會生活陳原三聯書店1980
美國社會文化王恩銘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1
跨文化交流學——
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學問關世傑北京大學
出版社1995
英國曆史文化常俊躍,夏洋,趙永青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0
你能用英文讀懂
的美國曆史Andrew Grant,
王若平編著航空工業
出版社2010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李瑞華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6
語言與文化王振亞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
文化與交際胡文仲主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8
語言與文化——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鄧炎昌,劉潤清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與英美人交往的
習俗與語言Helen Oatey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87
中國和英語國家
非語言交際對比Leger Brosnahan著,
畢繼萬譯北京語言文化
大學出版社1991
西方宗教文化趙林武漢大學
出版社2011
應用語言學的原理與實踐Guy Cook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英語教學史A.P.R.Howatt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語言教學的環境與文化Claire Kramsch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H.H. Ster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語言教學的問題與
可選策略H.H. Stern著,
Patrick Allen編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語言教學麵麵觀H.G. Widdowso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語言學習認知法Peter Skeha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語言教學交際法H.G. Widdowso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1999
交際法語言教學C. J. Brumfit &
K. Johnso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0
論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Elaine Tarone &
George Yule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0
語言教學的流派Jack C. Richords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10
英語學習策略程曉堂,鄭敏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2
英語教育研究劉潤清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雙語教學模式探究盛德仁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4
實用英語教學法蔡昌卓,胡一寧北京大學
出版社2009
Internet與英語教學王媛等北京大學
出版社2003
現代外語教學——
理論、實踐與方法束定芳,莊智象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1
方法論視域下的
英語教學新探馮展極,周萍,
張麗傑北京工業大學
出版社2017
英語課堂教學形成
性評價研究羅少茜編著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13
英語教學策略論王篤勤編著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2
新英語課堂
教學理論與實踐馮克明,張晨霞複旦大學
出版社2014
英語學科教育學秦傑,田金鬥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10
跨文化外語教學張紅玲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8
漢語環境與英語學習孫勉誌上海外語教
育出版社2004
詞彙學習與教學I.S.P. Natio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0
任務型研究:表現,
評定與教學法Peter Skehan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1
外語教學心理學朱純編著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11
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束定芳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7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ichael Lewis &
Jimmie Hill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9
翻譯教程Peter Newmark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4
餘光中談翻譯餘光中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2
英漢翻譯津指陳生保等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98
新編奈達論翻譯譚載喜編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99
文化與翻譯郭建中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0
唐詩百話施蟄存華東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1
西方翻譯簡史譚載喜商務印書館2004
翻譯的理論建構
與文化透視謝天振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0
科技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戴文進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3
英漢語比較與翻譯楊自儉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2
翻譯科學探討Eugene A. Nida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翻譯問題探討Peter Newmark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翻譯與性別:女性主義
時代的翻譯Luise von Flotow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通天塔之後:語言
與翻譯麵麵觀George Steiner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文化建構——
文學翻譯論集Susan Bassnet &
Andre Lefevere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譯者的隱身:一部翻譯史Lawrence Venuti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語言與文化:翻譯中的語境Engene A. Nida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04
譯道探微思果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2
等效翻譯探索(增訂版)金堤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98
中國翻譯簡史(增訂版)馬祖毅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1
翻譯與人生周兆祥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98
漢英科技翻譯指要馮誌傑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0
英漢比較與翻譯(修訂版)陳定安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98
文學翻譯十講劉重德編著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1998
詞語翻譯叢談陳忠誠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0
語篇翻譯引論李運興中國對外翻譯
出版公司2001
多元下的統一·當代
翻譯研究潮流鮑克(愛爾蘭)等編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7
陶淵明詩歌英譯比較研究汪榕培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00
《紅樓夢》英譯
藝術比較研究黨爭勝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2
廣告翻譯理論與實踐李克興北京大學
出版社2010
翻譯與現代漢語的變遷
(1905—1936)朱一凡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2011
跨文化視角下的
林語堂翻譯研究王少娣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2011
詞語翻譯叢談陳忠誠中國對外翻
譯出版公司1985
第四章畢業論文的開題
第四章畢業論文的開題
第一節開題與開題報告
一、開題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屬性
所謂開題,是由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討論,學生在其論文指導教師指導下所選擇的論文題目是否科學合理、研究計劃是否具有可行性、論文形式是否符合規範的一係列工作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是大學本科生在完成文獻資料收集、文獻綜述撰寫後寫成的論述性報告。開題報告是對畢業論文課題的文字說明材料,要求作者將自己初選的題目、思路、內容等以書麵形式向論文答辯委員會、導師做簡要說明介紹。
開題報告不是畢業論文的雛形,隻是論文的寫作構思和初步打算,其實是學生經過一段時期的文獻閱讀和精心準備之後,向論文答辯委員會彙報論文的準備情況,同時聽取答辯老師就自己研究思路方向給予的意見和建議,達到進一步明確所研究目標、理清所研究思路、懂得所研究方法並使論文最終圓滿完成的目的。
對於學生來說,主要是希望通過開題報告和開題的過程從答辯委員會老師獲得正確的評價和更多幫助,也包括論文的選題獲得通過。因此,應當從論文的內容上、思路上、材料上和方法上、研究的可行性上精心準備,深入地介紹說明,並且接受老師們的批評和建議。
對於學校和導師組來說,開題是指導學生論文的必要環節,是對學生研究工作進展情況的一個初步檢查。同時,答辯委員會老師也會對學生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認真的審閱和討論,並提出修改的意見。當然,如果開題報告獲得通過,則學生即可以進行論文的寫作;如果不通過,那學生就要進行再度修改,並再進行一次開題。
二、開題報告的目的與意義
開題報告是決定論文寫作成敗的關鍵問題,並且直接製約著論文完成的進度、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開題報告目的有二:其一,通過開題報告,將所選課題框架內容、目前現狀、選題意義、重點要點、創新思路、引證材料以及參考文獻書目做一個總體規劃,為撰寫論文文本做好充分準備;其二,通過開題報告,聽取別人意見,進一步理順論文思路,使論文結構更趨完善,內容更加翔實。
本科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在深度和廣度上小於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也沒有碩博研究生開題報告要求嚴格。它的主要意義是使大學生通過開題,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驟流程,明白解決科研課題的思路與方法。與此同時,在畢業論文的形成過程中,開題報告是提高論文選題質量的重要一環。此外,開題者可以通過開題報告,整理、概括、提煉對課題的認識,通過開題報告的答辯明確研究目的意義,開闊課題的思路,使研究目標更加明確,解決方案更加切實可行。
第二節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
一、開題報告的內容結構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內容能夠成立並順利完成的前提保證,一般為表格式,需要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欄目形式,這樣既方便開題報告按項目填寫,避免遺漏,又讓評審者看著一目了然,把握要點。一般開題報告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意義、文獻綜述、適用理論與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論文框架、寫作進展安排、參考文獻等。目前,我國好多高校都有自己的開題報告模板,所設置的項目不盡相同。
一般來說,開題報告包含以下要素:
引言(Introduction of the Proposal)
選題背景(Background)
問題陳述(Problem Statement)
選題意義(Significance)
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
研究方法(Methodology)
提綱(Outline)
進度安排(Work Plan)
參考文獻(Bibliography)
開題報告一般以2000字左右為宜,篇幅不必過長,主要體現論文的構思和寫作的大致思路,要重點把計劃研究課題的題目、研究大致思路、擬解決關鍵問題等說清楚。
下麵以××大學的開題報告為例,談談如何撰寫開題報告。此開題報告共包含課題的來源及研究意義、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方法及進度安排、研究方案(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備的研究條件(或實驗條件)、參考文獻六部分。
1. 課題的來源和意義
課題的來源主要闡述論文選題的客觀環境和條件,比如:選題與時代發展、社會狀況的關係,要闡明選題的根據是什麼,是受什麼啟示而進行這項研究的,為選題找到現實的來源。具體來說,可以針對這幾個方麵進行回答:提出課題的依據,研究這個課題的原因,研究這個課題的主要意義,研究這個課題的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曆史背景,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者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切記要寫得具體、精煉,有針對性。
課題來源的寫法有三種:
一是分層次概括、描繪選題所麵臨的時代、社會狀況,選擇本課題的直接原因,其實就是為選題找一個合理的客觀理由,並說明其現實的意義、研究的價值。
二是對於調查報告和案例分析式論文來說,主要介紹事件或案例發生的背景、各種議論和看法、事件形成的原因。介紹這些情況的目的就是要說明研究的動機或出發點,說明將事件作為論文來探討的必要性。
三是偏重於說理性的論文,除了簡要描述客觀背景外,在這部分應當重點寫論文選題的國外研究現狀、前人研究的成果、相關學科對它的影響、目前社會人士對所選題目的幾種看法,以及個人對這些問題的歸納、梳理和評論,包括前人研究的成績和不足,其目的是突出自己在這方麵深入研究的現實意義和可能出現的創新點。
課題的研究意義就是選題的價值和作用,可以從兩方麵加以歸納,一是研究對象對於研究者自身可能具有的意義,二是選題本身具有的客觀價值。這部分要說清楚本選題的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從理論角度看,有哪些方麵的突破,價值取向是什麼?本選題與相關領域之間有何關係?從實踐角度看,選題所研究的問題在實踐中有什麼地位、影響、用途、效果或效益。以英語教學法為例,選題是否有助於英語教師和學生把握教、學的動向,是否有助於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就是把自己收集到的文獻進行閱讀、選擇、比較、分類、分析和綜合,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敘述。
具體闡述國內、國外哪些學者對該選題做過相關研究,課題在國內外研究中處於何等地位?是屬於尚未開拓的領域,還是在已研究的基礎上做深層次的再研究?國內外的哪些論文論著曾涉及本選題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不應隻是相關文獻資料的重複、羅列和介紹,而應是對以往文獻中的優缺點和貢獻的批判性分析與評論。
3.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該部分要說清楚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以中學英語教學法方向的課題為例,要說明擬解決英語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麵的哪些問題,此類問題應是在教學實踐中比較突出,又難以解決的;或者是前人未解決過的,甚至是能填補某一領域的空白的問題。
研究內容就是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說清楚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基礎理論,以及課題的研究內容。重點介紹研究過程中的理論、方法和需解決問題,可包括對解決問題的一些構思。研究內容部分隻是初步的構思,所以,文字要簡練,不需要長篇大論。
4.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和進度安排
在論文寫作中,方法的運用是相當重要的,在開題報告中必須專門說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新方法的使用是有“方法論上的意義”的。論文的研究方法就是指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
上一章已經介紹過,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諸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社會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等。由於研究方法很多,使用的關鍵在於選擇,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麼”和“怎樣做”。還有一點,在寫使用方法的時候應該具體一點,具體說明究竟用了什麼方法進行研究。
除了研究方法,在開題報告中還應包括對論文寫作進程情況的敘述,要按時間順序分階段列出論文的進展情況,比如:完成開題報告時間,完成初稿時間,提交論文二稿時間,提交論文定稿時間,答辯時間,等等。
5. 研究方案(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備的研究條件(或實驗條件)
所謂可行性分析指的是研究者要講清楚自己能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找到問題的答案,要說清楚所選擇的課題是自己能夠駕馭得了的題目。通常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研究這個問題需要的條件、所需的時間、本身的能力和水平。
這裏主要針對調研類論文談一下,調研計劃中,方案製定要操作性強,做到切實可行。因為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周期短,一般不提倡難度較大的調研方案。相反,一些電子文獻的查找、簡單的實驗或就某個問題的問卷調查,這些方案都是可以的。
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對相關著作、論文、教材的整體參考或部分借鑒。開題報告中所列的參考文獻可能與論文完成時所列的不完全一樣,因為這時列出的參考文獻主要是為開題的需要,為說明研究思路等方麵的需要服務的。
二、開題報告寫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部分不夠深入
一種問題是對已有的學術觀點分析不足。隻簡單羅列別人觀點,未對已有成果進行分類、歸納和評價。這樣,就難理清已有成果前後繼承或橫向關聯關係。還有一種問題是沒有提煉出主要學術觀點。雖然對已有的成果進行了分析評價,但對問題的提煉不精確。對他人成果進行評價並不是最終目的。隻有在評說別人成果的基礎上,挖掘出待研究的問題,才可能達到文獻綜述的目的。
2.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力求精練、規範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論述內容太長,很容易衝淡開題報告的主題。所以,開題報告論述重點應放在陳述擬研究的內容上,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文獻綜述上。所以,這一部分內容其實是單獨文獻綜述的“綜述”,是它的高度提煉。
3. 研究內容部分,敘述時態表達不科學
大家在撰寫課題研究內容這部分時,要注意一些術語表達。如:有同學在開題報告中作此敘述:“本文主要對……問題進行了……研究”。但開題報告是在畢業論文形成之前就要寫的,此時文章還沒有形成。因此,建議改成“本選題主要對……問題擬進行……研究”“本選題主要將對……問題進行……研究”“本選題試圖對……問題進行……研究”“本選題旨在研究……問題”,等等。
4. 對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部分要簡短醒目,敘述清楚
不少同學在寫作此部分時常常敘述過多,導致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也成了關鍵研究問題。有同學把一些概念的定義也作為研究關鍵,給人一種無論什麼問題都是關鍵問題的錯誤感覺。關鍵問題一般應是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和關鍵所在,在這部分必須要把關鍵問題和選題用到的基礎理論分得清清楚楚。
5. 時間安排不科學,計劃不周密
這主要是指時間的安排沒有可行性。本科畢業論文集中寫作為三個月,加上前前後後,選題、查閱資料等也不足一年的時間,這就要求論文作者合理安排寫作時間及研究進度。
除此以外,開題報告可能還存在以下問題:
各部分缺乏條理和邏輯;
語言羅嗦,內容重複,不得實際要領;
列舉文獻不夠權威,有些缺乏分量,有些與選題無關;
對文獻僅做簡單羅列,不能用批判的眼光做出有說服力的評判;
過分依賴手頭的二手資料。
第三節畢業論文開題答辯
在開題報告完成以後,答辯委員會老師會對研究者的課題和設計思路進行審核,而這種審核就是以答辯的方式進行的,分為自我陳述和答辯評委點評兩部分,稱為開題答辯。開題答辯通過後,方可進入論文的寫作階段。
無論是何選題,老師、評委都需要在開題報告和開題答辯中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1. 選題是否適合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
2. 你想要研究什麼?你的研究需要多長時間?
3. 你的選題與你的專業有無聯係?
4. 你的選題領域中,別人已有了什麼樣的研究?
5. 你的研究規劃是什麼樣的?
6. 研究結果將如何進行評估?
一般來說,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開題答辯時間較短,應把陳述重點放在擬研究的內容或者關鍵的問題上,並在陳述時進行必要的闡述,盡量解釋清楚內容的含義,自己對此的觀點或想要解決的構思,使評委老師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創新性。
論文開題答辯是對選題是否恰當、研究能否如期順利進行的一個初步測驗。答辯過程中評委往往會有不曾想到的問題要提出,會糾正一些可能錯誤的認識,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答辯完畢後,學生要根據答辯情況,再度修改開題報告,有時可能要重新選題,並將答辯時的一些意見和建議貫徹到畢業論文的寫作中去。
此外,在答辯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評委老師的提問,認真思考,對不能回答的問題最好明確表示不懂。要認識答辯的目的不是為了蒙混過關,而是要通過答辯,從評委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中深切明白研究問題的關鍵所在,使課題的研究思路更加明晰,研究方法受到啟發。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雖然開題有“通過”“修改後通過”和“不通過”之說,但是,開題與論文答辯是不同的,學生固然可以就有關選題的問題進行說明和解釋,但學生麵對老師的態度不是辯論,而是谘詢和求教,因此,學生應盡可能地多聽老師們的指導,以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教誨,當然更多的可能是批評。這些幫助、教誨和批評,對學生來說絕對是寶貴的經驗,對於以後的研究和論文寫作有著極大幫助,應該加倍注意這個問題。
總之,開題和開題報告相關工作不僅僅是一張表格的事情。除了要把開題報告表格內容填好,我們還要重視開題報告進行中和答辯後的事情,特別是在答辯完畢後,對課題以及相關內容必須進行修改和完善。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開題的目的,也才能為今後畢業論文的順利寫作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附錄
××大學20××屆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學生用表)
係(部):專業:班級:
課題名稱
指導教師學生學號
【1. 內容包括:課題的來源及研究意義,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方法及進度安排,研究方案(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備的研究條件(或實驗條件),參考文獻等六部分。2. 撰寫要求:字體為五號宋體,字數不少於1000字。】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月日
注:1. 本表可根據內容續頁;2. 指導教師意見及簽名手寫,其他內容電子版填寫。
××大學20××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學生用表)
係(部):專業:班級:
課題名稱從目的論視角看藥品說明書的漢譯
指導教師***學生***學號***
課題來源
藥品說明書是載明藥品的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選用藥品的法定指南。藥品說明書的內容應包括藥品的品名、規格、有效期、主要成分、適應證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藥品說明書能提供用藥信息,是醫務人員、患者了解藥品的重要途徑。說明書的規範程度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藥品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在中國消費者要服用外國藥品時,很多人都看不懂進口藥品的說明書;有些藥品說明書的翻譯也是錯誤百出。藥品說明書不同於其他物品如化妝品等的說明書,對其準確的理解和把握關係到性命攸關的大事,不能有絲毫差池。但仔細調查現在的藥品說明書的譯文,讀者時常被漏譯、前後關係顛倒、措辭隨意、數據搞錯等原因所困擾。這樣翻譯不準確或者錯誤百出的說明書,直接導致的就是醫生和病人不能正確地用藥,將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所以,仔細研究其特點並準確翻譯藥品說明書對現有狀況會有很大改善。
課題意義
研究該課題主要意義在於通過目的論這一翻譯理論準確翻譯國外進口藥品說明書,提高其翻譯質量,使更多的中國人能夠了解和使用外國進口藥品。並且希望通過研究藥品說明書的漢譯,能夠給中國藥品說明書做一個典範或者提出警醒,是中文藥品說明書能夠更加明確,從而造福廣大民眾。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
國內許多人對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翻譯都有研究,河南師範大學的解曉麗(2011)在她的《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藥品說明書漢語翻譯研究》一文中,基於德國功能主義學派的翻譯目的論的三原則,通過對所搜集到的中英文對照的進口藥品說明書進行分析,總結了藥品說明書漢譯存在的主要問題並且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吳鬆林與齊爽(2006)在《英文藥品說明書的漢譯》一文中,圍繞藥品說明書的特點、基本語言結構及其翻譯技巧進行討論。馬邦新(1998)在他的《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翻譯》一文中則是通過對藥品說明書的結構分析,研究其翻譯方法。王博(2010)在《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特點及翻譯》一文中,通過研究藥品說明書的語言特點,對其翻譯方法進行研究。對藥品說明書含義的研究中,從目的論視角出發的不是很多。
課題研究目標
該課題通過搜集英文藥品說明書語料並進行歸類整理,歸納出藥品說明書的結構特征和語言特征,運用翻譯目的論對翻譯方法進行指導。其目標是進一步加深對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結構和語言特點的了解,並將論文結論運用於翻譯實踐。
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通過對所搜集到的中英文對照的進口藥品說明書進行分析,以德國功能主義學派的翻譯目的論的三原則為理論依據,試圖研究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翻譯方法及策略,從而指導英文藥品說明書發翻譯實踐。
(續表)
藥品說明書作為一種科技應用文,有其獨特的文體和語體特點。英文藥品說明書的漢譯實踐在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三個法則(即忠實法則、連貫法則、目的法則)的指導下,更具有科學性。深刻領會該原則指導下的翻譯方法有助於熟練地掌握這一類型文本的翻譯技巧,從而實現藥品說明書的正確理解和翻譯。
課題研究方法:文章采用觀察法、文獻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進度安排
開題報告2014.10.17—2014.12.31
確定提綱2015.01.01—2015.03.08
初稿2015.03.09—2015.03.23
二稿2015.03.24—2015.04.13
定稿2015.04.15—2015.05.11
具體參考文獻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語言就出版社,1989.
劉奉連.常用進口藥品簡明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9.
馬邦新.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1998(3).
尚婷.英文藥品說明書的認知語類分析[D].西南大學,2006.
王博.英文藥品說明書的特點及翻譯[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8).
王洋.從目的論看英文藥品說明書漢譯對策[D].湖南大學,2013.
解曉麗.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藥品說明書漢語翻譯研究[D].河南師範大學,2011.
張培基.習語漢譯英研究[M].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月日
××大學20××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學生用表)
係(部):專業:班級:
課題名稱從順應論看《哈利·波特》係列小說中的人物語言
指導教師***學生***學號***
課題來源
無論從文學角度還是商業角度,《哈利·波特》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書中人物也受到眾多學者和讀者的喜愛與關注。鑒於人物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表達人物態度、展現人物性格等方麵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析小說人物的語言使用將有利於讀者更好地欣賞該作品。而1999年維索爾倫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書中提出的較係統、成熟的順應論認為,人類使用語言是一個語言選擇的過程,其在不同程度上反應了語言使用者對語言使用環境和語言結構的順應。本文正是以維索爾倫的順應論為理論依據,從《哈利·波特》中人物的語言入手分析在特定情境和背景下,人物做出的語言選擇所反應出來的隱含的對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順應。
課題意義
本研究兼具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從理論上講,本文為解釋《哈利·波特》中的人物語言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從應用角度上看,本文應用順應論分析解釋了《哈利·波特》係列小說中的人物語言,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哈利·波特》中的語言藝術和人物特點。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
隨著《哈利·波特》係列小說席卷全球,受到了國內外很多學者的關注。對於國外學者,一些學者更傾向研究書中折射出來的社會現象,諸如政治腐敗、種族歧視等主題。另外,一些學者研究了其中的文學概念,例如英雄主義、浪漫主義和哥特式親屬關係等;還有一些學者研究了J.K. Rowling在為地點和人物等進行命名的修辭藝術及使用的諺語。國內對《哈利·波特》係列小說的研究也很多,特別是在翻譯領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以研究魔法元素、象征意義、文化原型等的文獻居多。其中,從語用學角度研究《哈利·波特》係列小說的人物言語研究則較少。
課題研究目標
該課題通過從順應理論的角度分析人物語言,其目標是加深讀者對順應理論科學性的認識和理解,在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中來學習感受順應理論。另外,本文要為解釋《哈利·波特》中的人物語言提供一個語用學的新視角,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哈利·波特》的語言藝術和人物特點進而更好地欣賞該作品。
課題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通過對所摘錄到的《哈利·波特》係列小說的人物語言進行分析,以維索爾倫的順應論為理論依據,試圖研究特定場合與語境下人物語言選擇與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順應關係,從語用學的角度幫助讀者解讀小說人物。
課題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文獻查閱法、文獻分析法、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
進度安排
開題報告2016.10.01—2016.12.31
(續表)
確定提綱2016.01.01—2017.02.28
初稿2017.03.01—2017.03.10
二稿2017.03.11—2017.04.18
定稿2017.04.19—2017.05.20
課題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備的研究條件
該課題有大量的參考文獻,有理論書籍作支撐,網上也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分析,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相關的理論依據,在課題的實施和操作上更有助於課題的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M]. New York: Scholastic Press, 2007.
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M]. New York: Scholastic Press, 2000.
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M]. New York: Scholastic Press, 1998.
Jef Verschu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Katie L. Baker. Harry Potter: A Hero of Mythic Proportions [D]. Buffalo State College, 2011
畢麗娟.從順應論視角分析小說《追風箏的人》中的對話[D].武夷山市:武夷學院現代信息服務學院,2015.
彭婧.《哈利波特》中委婉語的分析[D].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2.
尚婷.從語境順應論視角研究小說《理智與情感》中的人物語言[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1.
謝朝群,陳新仁.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7.
徐芬.從順應論角度分析小說《傲慢與偏見》的對話[D].濟南:山東大學,2010.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月日
××大學20××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學生用表)
係(部):專業:班級:
課題名稱肢體語言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指導教師***學生***學號***
課題來源及研究意義
肢體語言在交際中有著其他語言無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根據目前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現狀和小學生的特點,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僅用英語口語組織教學來營造英語語言氣氛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借助肢體語言來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農村
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的肢體語言更加重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如各種各樣的麵部表情、手勢、誇張的動作,甚至眼神都對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研究肢體語言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情況,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對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肢體語言的使用能力,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著現實指導意義。
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
肢體語言應用於教育教學活動在現階段是廣大教育研究者研究和討論的熱門話題。在過去的幾年中,許多研究者研究了肢體語言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認為肢體語言在外國語言的教育方麵可以起到輔助的效果,尤其是應用於對外國語言教學的領域中。例如,美國語言學家裏弗斯探討了外語教師素質的重要性,包括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行為,姿勢和麵部表情,並指出教師應該更頻繁地使用身體語言。肢體語言應用於教育雖然曆史悠久,但是正式應用於教育卻是四百多年前,可考察到的是法國第一位偉大的聾啞教育家德佩雷神父,為了表達的需要創造發明了手語,這也是最基本的肢體語言。到了1960年,他的收容所變成了學校,他擔任第一任校長,從此致力於肢體語言在教學方麵的研究。語言學家W. Rivers從外語教學的角度闡述了外語教師文化素質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教師對所教語言國家人們的舉止、手勢和麵部表情等的了解,從而引起教育界對體態語研究的高度重視,使體態語研究成為外語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Allen & Ryan在微格教學的設計中也就運用體態語來配合言語行為進行了說明。一些美國學者還積極地為中小學教師開設有關體態語方麵的指導課程,舉辦培訓班來推廣他們的研究成果。
中國也越來越重視教育領域肢體語言的研究。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愉快的課堂氣氛,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多項研究。例如,蔣同林、桂大鬆老師的《語言概述》中提到課堂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補充口語等功能,對它的研究仍在進行中。張亦方和陳文峰老師所著的《肢體語言與外語教學》一書中介紹了肢體語言與課堂教學,特別是肢體語言在外語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胡誌英老師在《讓肢體語言走進小學英語課堂》中闡述了將動作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不但能激發孩子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
為了使肢體語言更好地應用於英語教學課堂,研究者不斷地努力,推陳出新。雖然國內外對肢體語言有了整體性的研究,但缺乏肢體語言應用於課堂內,特別是英語課堂內的實證研究。
(續表)
課題研究目標及內容
研究目標:通過本課題的調查研究,了解肢體語言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情況,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肢體語言的使用能力,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研究內容:本研究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以及課堂觀察法來分析肢體語言應用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從聽、說、讀、寫四個教學環節去調查肢體語言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現狀,找出不足之處,進而提出改進建議。
課題研究方法及進度安排
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課堂觀察法。
論文準備階段(資料收集、確定題目、完成開題報告)2017.09.08—2017.09.25
論文前期階段(資料整理、確定提綱)2017.09.27—2017.12.29
論文撰寫階段(完成初稿)2018.01.01—2018.03.23
論文撰寫階段(形成二稿、完成中期報告)2018.03.24—2018.04.20
論文完善階段(論文定稿)2018.04.21—2018.05.31
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和具體條件
首先本校的圖書館以及電子閱覽室開通了免費查閱資料的通道,為了解國內外學者對肢體語言在教學方麵的研究現狀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文獻資料的研究和實地調查的分析,對本課題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其次頂崗支教的實踐活動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調查環境。指導老師給與的建議也及時地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Allen, L. Q. Func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ning a Foreign Language[J]. TheFrench Review, 1999(3).
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M]. Washington: Anchor Books, 1977.
Shen Minxian. The Use of the Body Language in Elementary School[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Smith, Howard A. Nonverbal Behavior Aspects of Teaching in Nonverbal Behavior[M]. New York: C.J. Hogrefe, 1984.
潘永梁.多維度的身勢語研究[J].外語與翻譯,1999(4).
張亦方,陳文鋒.肢體語言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誌翔.談正確運用體態語言優化英語教學[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2(4).
莊錦英,李振樹.教師體態語藝術[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鄒誌瓊.教師的身體語言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研究,2006(10).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月日
注:1. 本表可根據內容續頁;2. 指導教師意見及簽名手寫,其他內容電子版填寫。
第五章提綱撰寫的規範與要求
第五章提綱撰寫的規範與要求
在對收集的資料做研究、做筆記的同時,研究者就會不自覺地在心中形成論文的框架。然後,就會為自己的“工程”描繪一張藍圖,這便是論文提綱。給論文列提綱很有必要,也很有好處。它有助於論文作者對論文作全盤考慮,估計出論文的每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關係,從而明白自己的論述是如何按邏輯發展的。
提綱對論文的重要性就像圖紙對建築師一樣,有了提綱,有了資料,就好比有了骨架,也有了血肉,接下來就是合理布局的事情了。對於本科生來說,擬寫提綱的過程就是構思論文的過程,提綱越詳盡,就會對論文寫作越有利,通過理順各論據與論題之間的關係來增強論文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完整性。
列提綱需要:決定論點句、選擇提綱類型、選擇提綱格式。
一、決定論點句
1. 論點句的概念
給論文列提綱時,要把手頭的資料形成一個統一連貫的整體。這一步可以用擬論點句(thesis statement)的方法來實現。何謂論點句?論點句就是用來概括論文的中心思想,闡述自己的論題和觀點的一個句子,它是從眾多材料中提煉出來的。“寫好論點句能使作者把握好論文的走向,籌劃和寫作論文時能夠保持富有成效的行動路線”(Gibaldi,2001: 35)。按照英美的傳統和常規,論點句要放在論文引言部分第一段的末尾。尤其是初學寫論文的人務必這樣做,等到完全掌握了寫論文的技巧後才能隨心所欲。例如:
As a masterpiece in English literature Jane Eyre establishes itself in the world. It successfully portrays a brav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lady Jane Eyre with the spirit of equality. During the time of 1800s, the period in which Jane Eyre was written and the setting of the novel was provided, women were stereotyped as being “submissive, dependent, beautiful but ignorant”. They were seen only as trophies, meant t cling to the arms of men, but never meant to develop a mind of their own or to venture out on their own. This stereotype proved it difficult for women to be thought of highly. Dissatisfied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of her sex, Bronte attempted to change it by creating a heroine who possessed the antithesis of these traits. Indeed, Jane may be a plain woman but she is an intelligent one: she is also selfconfident, strongminded and morally conscious. She not only trusts in her 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 but also in her freedom to do so. Such traits will be necessary to guide her in her journey to selffulfillment. Jane Eyre overcomes many obstacles and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 woman in the 19th century to achiev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on her own, no matter what odds are against her.
這個例子中,黑體的句子就是論點句,它就在本段的最後一句。隻要讀完第一段,就會明白作者在整篇論文中要論述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同時也能夠知道讀者寄希望於作者在這篇論文中做什麼。同時,把論點句放在第一段末尾也可以使作者避免繞彎子,把引言寫得太長的毛病,這一點對中國學生特別有用。
2. 論點句的擬定
如何擬定論點句呢?或者說,論點句來自哪裏?其實,它就來自研究者的心中。把自己記錄在文摘卡上的內容認真研究總結,就會想出論點句了。事實上,在獲取論點句的時候,就在設法找出概括收集的有關學科材料的中心思想了。
比如,某同學選定《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為自己的研究課題。該同學仔細閱讀了自己文摘卡上的內容後發現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相異之處,而且還發現相似之處在童話中太普遍了,不好論述。於是,該同學把論點集中在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的不同點上。特別是,她發現二者的不同點在素材來源、藝術手法、童話內容和負麵影響四方麵表現得最為明顯。因此,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論點句中:
Both Grimms and Andersons fairytales bring happiness to people; however, they have differences in source, art, content, and negative influence.
這樣,該論點句如其措辭所述,確切、具體地說明了作者在論文中要做的事,以及她所需要的有關材料內容。首先,她要說明這兩種童話如何給人們,尤其是給兒童帶來快樂,這點包括在引言段裏。然後,她把論文的正文分成四部分來論證自己的四項主張。這就是說,作者要引用權威觀點,引用童話原文,對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的素材來源、藝術手法、童話內容和對人們的影響進行評論來說明二者的不同。
所以,擬定論點句的過程就是提出一個與論題有關的重要問題,然後尋找答案的過程。問題的答案即為探索研究的起點,或使論點具體化的起點,最終會成為論點的具體表達形式。
3. 論點句的功能
論點句決定著作者寫作的明確方向,它至少有三種功能:
(1) 使作者恪守主題。人們在寫作時往往會從一個主題轉向另一個主題,如果心中有一個明確的論點句的話,就不會漫無目的地離題亂寫了。比如:
Indeed, cosmological beliefs of the Renaissance are inseparably part of Shakespeares ideas about the earth, the universe and human emotions.
(2) 讓作者知道如何擴展論文,即用什麼方法,分幾部分來寫。比如:
The novel exposes Tess inevitable tragedy which is caused by social injustice and economic oppression, sexual discrimination and bourgeois hypocrisy, and the innocence in her character.
(3) 能引起讀者的期待感。如果論點句措辭得當,就會激發讀者對論文內容的強烈興趣。比如:
Imagery,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in poetry, has three functions into which this paper will probe respectively.
4. 論點句的措辭原則
如果想讓自己的論點句有效、實用,就必須用適當的措辭來表達。論點句應該是清楚明了、直截了當、容易理解,使作者的行動方向、論述方式和思想觀點不會被誤解。下麵是擬寫論點句的幾條原則:
(1) 唯一的論點句
在一篇論文中,一個論點就足夠作者研究和寫作的,如果一個論點句包含好幾個論點的話,那麼大的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比如:
Jane Eyre seeks to disprove the stereotype of women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overcomes all obstacles she encounters in her struggle to achiev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on her own, no matter what odds are against her.
這是個二元論點句,它要竭力把論文納入兩個相反的方向。就是說,它要迫使寫這篇論文的同學去論述兩個論點:一方麵要證明“俯首帖耳、聽天由命、漂亮但卻無知”的女人是錯誤的;另一方麵要提供理由來支持為取得獨立自由而奮鬥的簡·愛。該同學之所以擬出這樣的一個論點句,是因為在收集資料做文摘卡時,她同時麵對收集了有關19世紀傳統女性的內容和有關簡·愛在鬥爭中遇到的種種障礙的內容。該同學舍不得忍痛割愛,哪一方麵也舍不得丟棄,就把二者放在一起寫出了這樣的論說句。經過與指導老師溝通、修改,該同學改進了論點句,寫成了:
Jane Eyre overcomes many obstacles and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 women in the 19th century to achiev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on her own, no matter what odds are against her.
這樣,該論點句就隻包含了唯一的論點,論文就好寫多了。
(2) 肯定的論點句
論點句要寫成肯定句。如果將其寫成疑問句,它就不會給論文指出必須要實現的強製性課題。這樣,作者就會無所適從。比如:
What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 novel Lord of the Flies and the realistic novels?
這樣的論點句既沒有指明方向,也沒有提供方法,也不能引起讀者的期盼心理。下麵是改進的論點句:
Different from the realistic novels, the novel Lord of the Flies is a unique modern allegory: it possesses an antitraditional thematic content and uses a realistic narrative method.
其中的命題是肯定的。這樣,有關該命題的論文對作者來說就好寫了,對讀者來說也有了盼頭。
(3) 如實的語言
在擬寫論點句的時候,要用準確的詞語和詞語的本意,而不能用比喻性語言。因為比喻性語言模糊不清,拐彎抹角,不可能給論文作出明確的陳述。比如:
Lu Xun is the Chinese Shakespeare.
用這樣的句子用作論點句的話,作者就不會明確要論述什麼。讀者也不會清楚論文的中心思想。
(4) 明確的措辭
論點句中的內容必須明白、清晰、不含糊。反過來說就是不能用含糊其辭的詞語來擬寫論點句。雖然含糊的詞語能把讀者的胃口吊起來,但它們不能提供明確的內容。因此,你就不會明白你寫論文的方向是什麼。比如:
Imagery has functions in poetry.
這個句子沒有說明詩歌意象到底有什麼作用或幾種功能,作者無法論述。所以,這樣的內容含糊,模棱兩可,不能做論點句。可以修改為:
Imagery,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in poetry, has three functions: productive, 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
(5) 簡要的表達
論點句要盡量寫得簡明扼要。有些同學用淩亂、笨重、拖遝的句子做論點句,比如:
Imagery is the product of imagin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rms in modern criticism and the most general and variable in meaning covers verbal and nonverbal description of objects, actions, state of mind and any sensory, extrasensory experiences; what is the functions of image in poetry, I will probe it from three aspects.
該同學不僅混淆了一些概念,犯了一些語法錯誤,而且堆砌了許多無意義的詞語,使句子冗長又拖遝,使論題滿麵開花,把作者自己也會搞糊塗。讀者讀到這樣的論點句隻會不知作雲。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論文沒有論點句,而用目的句來代替。如: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t a new type of schools in China—high vocational schools.
目的句總是寫在引言部分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而論點句則寫在引言部分第一段的最後。論點句是概括論文的大意;而目的句是宣告作者計劃做什麼。一般來說,報告型論文用目的句,論題型論文用論點句。
二、擬寫提綱的方法
確定了論文的中心論題,然後就需要編寫論文提綱。提綱是科研論文的總規劃。它像排列有序的一張表,陳列著論文必不可少的主題或主要思想的內容。提綱能幫助作者全麵把握整篇論文。更為重要的是,能使作者掌握各部分之間的關聯作用,理清論文的邏輯發展趨勢。
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篇幅長要求用目錄,學士論文篇幅短要求用提綱。
擬寫提綱時一般先擺出論點(thesis statement),再將全文分為若幹章節,大致由引言(introduction)、論文主體(body)和結語(conclusion)三部分構成。引言主要是提出論點或引出論題;論文的主體部分圍繞論點進行論證分析和立論;結語部分總結全文,重申論點。引言和結論不宜過長,可自成一段,如有必要也可不止一段。但論文正文部分必須分成若幹章節,每一個章節需有分論點。
一般來說,提綱應該體現論文的論點問題。論文的論點是整篇論文的要旨所在。沒有論點,論文就失去了論述的意義。那麼總論點如何提出,分論點如何圍繞總論點展開論述,提綱都要詳細地安排好。下麵列舉幾種處理總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的方式:
1. 總分式: 根據總分的安排不同,又可分為演繹式和歸納式。前者先總後分,後者先分後總。在撰寫教學法方向的論文時,便可采取這兩種方法,演繹法用於定量分析法,即以假設為出發點,用數據和實驗驗證已有的假設;而歸納法則適用於定性分析法,即以觀察材料為出發點,通過個案研究發現規律和模式。
2. 並列式: 指分論點從不同角度闡述中心論點,在形式和內容上不分主次。比如要論述委婉語的社會功能,作者就可將其分為禁忌功能、禮貌功能、粉飾功能和幽默功能幾個方麵,分別加以論述。
3. 遞進式: 指的是分論點層層深入展開論述。比如一篇關於中國菜肴名稱的文化含義的文章,首先分析菜肴名稱的基本特點,揭示其蘊含的文化含義,繼而凸現出菜名文化含義日益複雜的問題,從而提出菜肴的命名應遵從文化的可譯性和可接受性,以使更多的外國遊客更好地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
4. 對比或對照式: 就是針對可比的某些方麵突出所比事物的相同點或相異點,以便更好地闡明論點。比如,有關比較譯學的文章就可以采取這種結構,通過比較兩個或多個詩歌譯本對詩歌形式標記(格律、形式、句法、詞彙和修辭)和非形式標記(詩人氣質和作品意境、主題等)的處理,分析怎樣才能實現詩歌的風格再現。
5. 因果論證式: 通常先提出問題,接著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教學法方麵關於“學困生”、學習焦慮等的課題,都可以采用因果順序。
6. 時間接續式: 顧名思義,要對某一事物的緣起、發展、完善等過程層層鋪陳。比如對一係列政治、曆史、社會等事件或某些學術理論的發展狀況的論述。
當然在一篇論文中論點的安排方式並不是單一和互相矛盾的。某些深刻複雜的問題需要將幾種結構綜合到一起才能對總論點進行較為透徹有力的論證。這裏提供的論點的論述方式在應用到實際的論文寫作中時還要針對不同論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安排。
三、選擇提綱的格式
英語科研論文的提綱有兩種基本格式:一種是數字字母格式,就是字母和數字交替使用的方式(standard outline),一種是小數點格式(decimal outline)。
如果用數字字母格式,傳統慣例要求用羅馬數字表示一級標題,用英語大寫字母表示二級標題,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三級標題,用英語小寫字母表示四級標題。下麵是提綱的正確格式:
I. Major heading
A. Minor heading
1. Detail heading
a. Example heading
b. Example heading
(1) Minor example heading
(2) Minor example heading
2. Detail heading
B. Minor heading
II. Major heading
如果用小數點格式,就用0,1,2,3,4,5,6,7,8,9十個阿拉伯數字和小數點表示提綱中所有的主次級別。這種格式可以是縮進式,也可以是齊頭式。
縮進式小數點提綱格式如下:
1. Major heading
1.1Minor heading
1.1.1Detail heading
1.1.2Detail heading
1.1.1.1Example heading
1.1.1.2Example heading
1.2Minor heading
2. Major heading
齊頭式小數點提綱格式如下:
1. Main Idea
1.1Sub idea
1.2Sub idea
1.2.1Example of sub ideas
1.2.2Example of sub ideas
1.2.2.1Detail
1.2.2.2Detail
2. Main Idea
無論哪一種提綱格式,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注意論文論點的邏輯排序問題,章節的分類要嚴格按照邏輯順序進行,否則便是一盤散沙,令讀者一頭霧水;
2. 同一層次的章節必須至少保證兩個項目或兩個條目,否則便無任何排序的意義;
3. 大學本科級別的科研論文提綱一般分為三級或四級標題。
四、選擇提綱的類型
論文提綱主要有三種類型:主題提綱、句子提綱和段落提綱。
1. 主題提綱(topic outline):主題提綱,又稱題目提綱,提綱中所有條目不是用完整的句子寫,而是用名詞性詞組,包括名詞、名詞短語、動名詞(短語)或動詞不定式(短語)寫成的。換句話說,如果你在一個條目中用的是名詞詞組,那麼在所有的條目中都必須用名詞詞組。這就是說,要把題材分成若幹個小標題,每個小標題都用名詞詞組來寫。主題提綱適用於相對簡單的題材。
2. 句子提綱(sentence outline):句子提綱要求用完整的句子寫所有條目。全部句子都應該用肯定陳述句。句子提綱特別適合於複雜的題材,因為詳盡的條目能夠給予作者論文的概觀。
3. 段落提綱(paragraph outline):段落提綱中每一個條目都是由連貫的句子組成的完整段落。實際上,段落提綱就是一篇科研論文的濃縮版或雛形。要寫長篇論文或專著時這種形式的提綱非常有用,因為作者可以把每一部分或每一章的內容概括成一整段,它能給作者和讀者提供論文或專著的全部要點。但是,段落提綱不適用於大學本科論文。
為了讓大家對上述三種類型的提綱做一比較,下麵我們用“同一論文、三種形式”做展示。(材料來源Anthony C. Winkler & Jo Ray McCuenMetherell, Writing the Reserch Paper, 7th edition, 2014)
主題提綱:
I. The ambiguity of the real Rasputin
A. His birth
B. Popular historical view
1. His supporters
2. His detractors
II. Rasputins religious feelings
A. His vitality and exuberance
B. His simple peasant faith
III. Rasputins desire for peace in Russia
A. His concern for the Russian underdog
1. His loyalty to the peasantry
2. His opposition to antiSemitism
B. His opposition to all wars
IV. Rasputins gentle, compassionate side
A. His kindness to the Romanovs
B. His love for family
句子提綱:
I. The real Rasputin is difficult to discover.
A. The birth of Rasputin coincided with a shooting star.
B. The popular historical view of Rasputin portrays him as primarily evil.
1. Supporters called him a spiritual leader.
2. Detractors called him a satyr and charged that his depraved faithful were merely in awe of his sexual endowments.
II. Rasputin had intense religious feelings.
A. He was both vital and exuberant.
B. He had a simple peasant faith in God.
III. Rasputins passionate desire for peace in Russia revealed itself in several ways.
A. He was concerned for the Russia underdog.
1. He wanted to tsar who would stand up for the peasantry.
2. He spoke out boldly against antiSemitism.
B. Because of his humanitarian spirit, he was opposed to all wars.
1. Rasputin had a gentle, compassionate side.
2. He showed great kindness to the Romanovs.
3. Maria Rusputin tells of her fathers love for his family.
段落提綱:
I. Rasputin himself always attached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act that at the time of his birth, a shooting star was seen streaking across the horizon. He considered the phenomenon to be an omen that he was fated to have influence and special powers. The poplar historical view of Rasputin paints him primarily as evil. In his day, however, he attracted numerous supporters, who thought of him as their spiritual leader. But he also had many detractors who called him a satyr and accused his followers of sexual depravity.
II. Rasputin had intense religious feelings. He was so filled with vitality and exuberance that he could stay awake until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dancing and drinking in frenzied religious fervor. He did not have the theology of a sophisticated church cleric; instead he expressed his religion in the simple terms of a Russian peasant.
III. Rasputins passionate desire for peace in Russia revealed itself in several ways. For instance, he was concerned for the Russian underdogs, for the peasants and the Jews, always encouraging the tsar to protect these unfortunate groups. And, his humanitarian and pacifist nature made him a determined opponent of all wars.
IV. Rasputin had a gentle, compassionate side. He was completely devoted to the tsars family and was known to have had a calming influence on the hemophiliac son of the tsar. Maria Rusputin gives a glowing report of her fathers kindness and love.
關於提綱的類型,大家要注意下麵幾個問題:
1. 提綱的行文層次要明晰。也就是說,處在第一層麵的主要論點要互相對應,處在第二層麵的次要論點要互相對應,處在第三層麵的事例說明要互相對應。
2. 同一個論點提綱中的綱目不可有詞組和句子混用現象。不能把幾種提綱混合起來或結合起來使用,隻能單獨用其中的一種。
3. 采用主題提綱,提綱的每個條目都必須遵守標題的大寫規則或首詞大寫規則,需將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大寫。采用句子提綱隻需將句首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即可,提綱末尾要用句號(也可用問號或歎號)。
4. 提綱寫好後,還要對提綱進一步進行推敲和修改。目的主要是看題目是否恰當;結構是否符合邏輯;層次是否清晰,是否合乎道理;層次段落之間聯係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最後,再進行總體布局的檢查修改,結合文章結構,對每一層次中的論述秩序進行調整。
提綱的產生是一個反複醞釀的過程,它和選題、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一樣,都是撰寫研究論文前“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提綱的醞釀其實從選定論文題目時就已經開始了。詳盡的提綱將直接指導今後的工作,成為指導論文寫作的有效工具。
第六章摘要寫作的方法與要求
第六章摘要寫作的方法與要求
前一章我們學習了如何在論文撰寫之前列出詳細規範的論文提綱,這一章我們將學習如何編寫符合要求的論文摘要。按照慣例,摘要一般在初稿完成後才著手撰寫。因為隻有論文完成後,才可能對論文有一個整體把握,才能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那麼,如何編寫摘要呢?簡單來說,三個步驟:首先,通讀理解全文,整體上把握文章主題。通過前言、結語,掌握論文背景和結果,並通過各章節標題熟悉論文結構,反複閱讀後把握有價值的內容。然後,摘錄論文內容中的要點。要點是指整篇論文的重點和創新點,其中結果和結論是最重要的。最後,反複通讀修改,力求摘要內容完整、符合邏輯、語言流暢。
一、摘要的概念與功能
摘要是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主要特點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
國家標準GB771387指出:“學位論文應附有摘要,為了國際交流,還應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我國大部分高校都要求英語專業的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摘要,其作用是對所寫論文進行簡要概述。因此,摘要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雖篇幅短,但須擁有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也就是說,即便不閱讀論文全文,也能獲得關於論文的必要信息。具體來說,摘要具有以下功能:
1. 摘要能幫助讀者在細讀論文前對全文先有一個整體把握,從而更好、更準確地掌握理解全文的內容。
2. 摘要能幫助部分讀者用較少的時間掌握論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目前環境下,科技文獻信息浩如煙海,檢索到論文題名後,讀者主要是通過閱讀摘要來判斷是否會閱讀全文,因此,摘要擔負著吸引讀者和將文章主要內容介紹給讀者的任務。
3. 摘要為文摘索引之類的檢索期刊和情報部門提供一個資料源。
二、摘要的類別
1. 概要型摘要(generalizing abstracts):一般是概括出論文的主題、文中的主要論點及結論,多用於理論性較強的研究論文。
2. 描述型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s):一般是按照目錄對全文內容的一個提綱契領式的扼要描述,多用於技術研究報告性論文。
3. 信息型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除介紹論文的要旨和要點外,一般還要列出有關的實驗(調查)結果、所得出的具體數據、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準確度、可信度分析等。用有限的字數向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充分反映該研究結果的創新之處。多用於實驗(調查)類研究論文或技術性較強的研究報告。
目前,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摘要多采用兩種類型(概括型和信息型)或三種類型相結合的綜合形式。
三、摘要的撰寫
摘要是整篇文章的縮影,其內容應能反映整篇文章的主旨。摘要的內容應以簡短的方式述明整個研究之來龍去脈與結果,包括寫作的目的、寫作的方法、研究的結果以及所得之結論等等。因此,摘要中不能出現含有曆史背景,新舊信息以及未來研究的構想和與本文無關的觀點、看法等內容。
一般來說,畢業論文摘要的字數要求在120個英語單詞或200個漢字左右,不分段。篇幅最長不超過一頁,所占比例應在全文的10%以下。
盡管摘要的具體內容因所選專業和論題而異,其各組成部分的撰寫格式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摘要部分比較短,又需要概括出論文中所有的重要論點,因此需要使用標誌性的句子來增強效果。按照論文 “引言—主體—結語”的框架,摘要可分為“主題句—主體句—結束句”完成。具體如下:
1. 主題句(topic sentence)
摘要的第一句話往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提出研究目的和對象。常用句式如下: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his paper discusses (studies, concerns, deals with)...
This paper argues (demonstrates)...
This paper explores (probes into, elaborates 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tends to, proposes, contends, points out, argues)...
The chief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an overview of, an analysis of)...
Based on (Centering around)...,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prove, illustrate)...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survey...
The problem we have outlined deals largely with the study of...
With recent research, the author intends to outline the framework of...
The author attempted the set of experiments with a view of demonstrating certain phenomena...
The emphasis of this study lies in...
2. 主體句(supporting sentence)
在概述了論題後,接下來要進一步涉及研究方法、實驗過程、調查或論證分析等具體內容,以此來填充骨架。常用的句式如下:
The method used in our study is known as...
The technique we have applied is referred to as...
The procedurethey followed can be briefly described as...
The approach adopted extensively is called...
Detailed information has been acquired by the authors using...
The research has recorded valuable data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method.
The underlyingprinciple of the theory is as follows.
The underlying concept of this theory is...
This is a working theory 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his theory are as follows.
The theor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erimentconsisted of three steps, which is described in...
We have carried out several experiments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Recent experiments in this area have suggested that...
Examples with actual experiment demonstrate...
Special mention is given here to...
The test equipment which was used consisted of...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check...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3. 結束句(ending sentence)
摘要相當於一篇微觀論文,其結束句的功能也類似本論中的結論,需要闡明結果、說明應用、點明意義或引發反思。其常用的句式如下:
In conclusion, we state that ...
In summing up it may be stated that...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studies we have performed showed that...
The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by ...has revealed that...
All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throw light on the nature of...
This fruitful work gives explanation of...
Thes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have led the author to a conclusion that...
Finally,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ertaining to...
The results show (or suggests tha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work has brought about a discovery of...
The data obtained appear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earlier by...
The author has satisfactori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Finally, a summary is given of...
下麵我們舉例看看一篇完整的摘要是怎樣將上述要點化零為整的:
This study examines crosscultural contrastive rhetoric in argumentative writing. [主題句]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50 Chinese students from Beijing Institute of Machinery and 30 English students from Exeter University in Great Britain are asked to write an English essay on an assigned topic. In addition, Chinese students are asked to write a Chinese essay on the same writing task. [主體句] The data suggests that L1 Chinese writing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L1 English writing in two of selected rhetorical features, e.g. type of the discussed problem and affective appeal.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students demonstrate similar strategies in terms of the orientation length and citation.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display similar 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both L1 and L2 writings. [結束句]
(材料來源:李正栓,焦繪宏主編,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指導,2014)
下麵我們換另一種方式討論如何撰寫摘要,正如Slade & Perrin 所寫:“An abstract should explain the project rather than defend or evaluate it. It should begin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which usually will be the conclusions or findings, followed by a brief but precise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s; a d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design of the study, if applicabl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your conclusions. The keywords and most important terminology, unabbreviated, should appear in the abstract.” (2011: 38)
從上述表述可以得出,摘要依據“引言—主體—結語”的框架,依次提出論文研究的問題、研究目的,描述研究的方法或過程,並概括研究的主要發現及其意義,最後歸納研究的結論。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5A策略”,也就是說,摘要應該回答這五個問題:
Q1: 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Q2: What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Q3: 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Q4: 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Q5: 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比如:
Modern management is essentially about managing people as well as processes in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factors which make “strategic management” effective. A dominant factor is the organization climate which, in turn, is determined by the quality of the manager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alternatives.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climate in which strategic management can be effective, the quality of the managers is a crucial factor. The scope for alternatives also prove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assessment of effects for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the use of consultants and the role of formal proced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rrect judgment and optimal operation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will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eneral.
這個摘要很好地展示了“5A策略”。作者開篇展示了論文的研究領域,提到了研究背景。然後作者通過提到 “strategic management” 的有效因素,引出自己的研究課題。通過展示 “the organization climate” 和 “the quality of managers” 的重要性,作者轉向“the scope to alternatives”,也就是具體的研究方法。最後兩句作者回答了研究結果和結論的問題。(資料來源:胡庚申主編,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2000)
再給大家展示一個摘要:
Both literary stylistic and linguistic approaches have failed to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fiction translation. The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fiction translation and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ficti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fiction is examined in two aspects:theory basis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today, the sociosemiotic approach is the b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one to study translation of fiction, and it is hoped that more fictional translators would come to the field of sociosemiotics, a field not only offering applicable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fiction but also providing sophisticated method to translation of fiction criticism.
上麵這篇摘要來自 “The Sociosemiotic Approach and Translation of Fiction” 一文,相當標準,含有了摘要應有的要素: “Both literary stylistic and linguistic approaches have failed to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fiction translation.” 簡明扼要地提出了論文研究的問題; “The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fiction is examined in two aspects: theory basis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是對論文研究方法與方式的描寫; “It is proved that...but also providing sophisticated method to translation of fiction criticism.”體現了研究的結果、意義和結論。
從上麵幾個摘要可以看出,導言、研究目的在學術論文摘要中不應缺少, 其作用主要是說明作者寫論文的目的或論文主要解決的問題。一篇好的摘要,開篇就應該把本文目的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明確交代清楚,可以用goal, aim, purpose等詞來表示。
研究方法是對研究過程的描述,作用是告訴讀者研究中使用了何種方法, 如實驗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等,一般在導言之後。若是應用語言學的研究, 往往要包括背景、研究工具(諸如問卷、訪談、試卷、觀察表)和數據收集等。
結果和結論部分代表畢業論文的主要成就,論文有無價值,價值有多大,主要取決於你所獲得的結果。如果有必要,在結尾部還可將論文的結果結論和他人研究結果比較,突出論文的主要貢獻及獨到之處。
需要注意的是,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屬社會科學範疇,不同於自然科學論文,後者必須包含四個要素,缺一不可。論文摘要中省略哪些要素,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一般來說,論文中研究背景和對研究過程的描述若著墨過多,就會抓不住論文要點。而結果和結論部分是論文重點,也是最重要的觀點和內容。
四、摘要的語言風格
畢業論文摘要屬學術文體,語言風格應屬於學術文體風格,也就是通常在學術論文中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畢業論文的語言風格大家要遵循 “正式、客觀、簡潔”的原則。
1. 正式
學術文體要求語言正式,有一點大家應該記住:正式文體一般不使用縮寫詞,諸如 doesnt, hasnt等縮寫形式是不可以使用的。
例如:The previous research doesnt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This hasnt been explored...
2. 客觀
學術文體要求語言客觀,使用學術論文幾乎不使用第一人稱。
本科畢業生的論文摘要中,客觀問題較為普遍的是使用“In my opinion”, “I think” 等主觀表達方式。
過去論文摘要中,首句多使用第三人稱如 “This paper...”等開篇,現在人們更傾向於采用簡潔的被動語態或原形動詞開頭,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To assess...”,“To determine...”等。
3. 簡潔
摘要因受到字數的限製,文字一定要簡潔,否則讀者寧願選擇閱讀論文的一些重要章節。而且,羅嗦冗長的摘要也違背了它的寫作目的。所以,摘要寫作時,大家一定要搞明白,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必須包含在內的,哪些是可以舍棄的。比如“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was not recognized until the 1950s B. Malinowski, a Polish anthropologist, raised the concept and discussed it in a detailed way. After tha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一例中,關於Malinowski的介紹就有點多餘,完全可以舍棄。
五、摘要寫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英語專業論文摘要結合論文的特點,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 摘要從內容上要全麵涵蓋論文的重點。要避免空洞無物或過於籠統的論述和結論,要盡量利用論文中的最具體化的語言來闡述自己的方法、過程、結論。
2. 語言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要字斟句酌,提高摘要中文字的信息含量,去掉多餘的句、詞,不可重複標題。如果重複標題中已有的信息,就會導致信息價值降低,可讀性差。不要照搬論文正文中小標題或論文的部分文字。
3. 句式既要規範,又要靈活運用。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
4. 要使用正確的時態形式,即除了描述實驗(調查)行為時采用過去時外,一般均應使用一般現在時或現在完成時。
5. 要使用合適的語態。摘要中采用何種語態,要視情況而認定,也就是說既要考慮到摘要的特點,又要滿足表達的需要。現在主張一般應使用動詞的主動語態。
6. 避免把摘要寫成引言。摘要與引言的功能和作用不同,所以,二者的寫法是不同的。摘要是概括陳述論文的主要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手段等,主要起綜述和檢索的作用。引言是要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背景、目的、意義、範圍、方法及預期結果等,主要是提出問題為正文部分展開論述服務。
7. 摘要應該客觀如實反映論文基本信息,避免發表帶有主觀傾向的見解、解釋或評論。“填補了空白”“具有世界領先地位”“具有指導作用”等詞語均屬於評價性語言。例如,“本文運用體裁分析理論,全麵係統地分析英文摘要的體裁特點,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實用可行的英文摘要寫作模式和方法”中,“全麵係統”和“實用可行”均屬評價性語言,應去掉。
8. 摘要要求結構嚴謹,語義確切,表達簡明,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
9. 摘要中要使用規範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一般不用數學公式、表格或示意圖。不要列舉例證,不寫過程。
10. 由於摘要不屬於論文的正文部分,所以按照MLA格式它不編寫頁碼,也就不算作論文的一個頁碼。
六、關鍵詞的確定
關鍵詞是用來進行計算機檢索摘要用的,讀者看過摘要後就能決定是否需要閱讀保存在教育主管部門檔案裏或刊登在期刊上的整篇論文了。
關鍵詞是能精確概括論文中心內容的詞或短語,單獨列於摘要底端。如果我們說摘要是濃縮的論文,那麼關鍵詞就是這濃縮的論文中提煉出來的精華。一般來說,關鍵詞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關鍵的術語,是表述論文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語。
關鍵詞一般從論文題目、摘要和論文正文中選取。要選擇那些直指中心論題,論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起到核心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術語作為關鍵詞。
關鍵詞大多選擇名詞形式,字數一般在4~6個字之間,限製在2~10個之內,本科畢業論文以3~5個關鍵詞為宜。各個關鍵詞(含英語詞組)之間用逗號或分號隔開,依次排列,行末不用句號。英語關鍵詞的首字母不必大寫。中英文關鍵詞要一一對應。
關鍵詞的順序該如何排列呢?一般的規律是:如果大小比較明顯,則按照關鍵詞的內涵“從大到小”的規則排列。如果關鍵詞的內涵大小不明顯,或者詞與詞之間的大小缺乏可比性,那就按照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或者按照習慣表達的先後順序來排列。關鍵詞之間不要重複,不要把句子寫成關鍵詞。在不影響詞義的前提下,關鍵詞應該盡量精煉,選擇最小化的詞單位。
例如:一篇題為 “The Translation Canon and the Literary Canon”的論文,其摘要和關鍵詞如下:
Abstract: The paper conduct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nonical work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literary can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the translation canon on the literary can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t is only through translation that a literary work of one country can become a classical work of another country.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the author shows how a literary work can gain rebirth through a translation that is rich in intertextual association. Finally,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ertaining to the translation for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works—a situation which provides much food for thought.
Key words: canon; translation; literature; poetry; intertexuality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關鍵詞的提取離不開論文的題目,因為題目是全文主旨的高度凝縮,起著高屋建瓴的作用。上麵例子中有的關鍵詞直接取自題目,其餘關鍵詞都是摘要中明顯或隱含的重要信息。由此可見,關鍵詞、論文標題和摘要中的論題是高度一致的。
第七章畢業論文的類型與結構
第七章畢業論文的類型與結構
在這一章中,我們將介紹畢業論文的主要類型以及論文中各部分的一些常用寫法。
一、畢業論文的主要類型
1. 依據內容,畢業論文可以分為文學類、語言及語言研究類、翻譯研究類、文化研究類等類型。這個我們在選題內容裏講過,在此就不詳細展開了。
2. 依據性質和內容,畢業論文主要可分為研究報告型(reports)和論證(爭辯)型(argumentative papers)兩大類。
研究報告型論文是通過調查、測試、實驗獲得第一手數據,再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研究、討論,之後得出結論或者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論文形式。另有一些報告型論文也隻對調查、測試、實驗的目標方法、步驟結果做出客觀描述與記錄,讓讀者做出自己的判斷。
英語專業的研究報告型論文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調查報告;一類是測試報告。
調查報告是指根據預定目標,采用一定方法(instruments),按照一定步驟,對調查對象(subjects)進行調查(或者統計)並對調查(或者統計)結果進行描述、記錄、歸納、總結、分析、研究等的一種具有報告性質的論文形式。例如,可采用口頭訪問和書麵問卷的方法,對學生學習英語動機進行分析、研究、調查和報告,也可以對學生使用英語詞典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調查和報告,也可以對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綜合素質或者就業狀況進行分析、研究、調查和報告,等等。
測試報告是根據預設目標,采取一定方法,按照一定步驟,對測試對象(subjects)進行測試,後對測試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研究、分析的一種具有報告性質的論文形式。例如,用自行研發的測試題(卷)對特定的學生進行單項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或交流、交際能力的測試並做出報告。
論證型論文是以批評分析或哲學理論思辨為基礎,是作者在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看法,然後逐一加以分析論證的一種研究論文形式。這種新觀點和新看法,既可以是作者的新發現(或新視角), 也可以是對傳統看法或結論的修正與補充,還可以是對某種權威或流行看法的爭辯。此類論文要求作者提出的論點是科學的,所提供的依據是充足、可信的,所得出的結論是新穎並且有說服力的。而要做到這些,作者必須具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對前沿學術問題的綜合把握能力,以及善於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寫出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證(爭辯)型論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把目標鎖定在對國內外已有成果的學習、吸收、借鑒分析、研究上,那麼,寫出一篇具有參考價值或認識價值的論證型畢業論文對多數本科生來說,還是很有可能的。例如,能寫一篇完全依據自己對某文學文本的理解來闡釋某文學作品的主題的論文,就有可能成為一篇有一定新意和價值的論證型論文。
3. 依據目的和性質,畢業論文大致可分為理論型研究論文(theoretical papers)和應用型研究論文(applicative papers)兩大類。
理論型研究論文指的是以理論研究為實質目的的論文,主要針對語言、文學、翻譯、文化等學科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如不完備、不確切、未涉獵的地方)進行研究探討、分析與論證,並進行必要的改進、補充與完善。理論型研究課題具有理論性、學術性、創新性等特點,一是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理論準備,二是能熟練運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正確、科學地分析並解決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性問題。因此,撰寫此類論文的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理論素質,包括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對現有觀點結論進行正確評估的能力、對未來學術發展走向的把握能力,此外,在命題、研究方法和觀察分析問題等方麵,必須具有創新能力。
應用型研究論文指的是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論文,主要探討已有的知識、理論、方法、原理、結論等,如何在實踐中應用,其中包括對應用可能性和應用新途徑的探索。英語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以掌握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和語言基礎理論為主要學習內容。因此,英語專業學生應該以撰寫應用型畢業論文為主。重點是運用所學知識理論提出並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做出有應用價值的結果結論。比如,學生可以分析研究聽、讀、說、寫、譯等各種語言技能技巧,也可以研究詞彙、語法、文體、修辭和教學法等方麵的問題課題,還可以研究第二語言學習心得、跨文化交際等方麵的實際問題,為英語語言的教與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4. 根據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Slade 和Perrin將論文分為三類,即基於觀察和實驗數據的論文、批判分析或思辨推理的論文和以曆史資料為依據的論文。
二、畢業論文的格式
畢業論文的結構取決於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題目的研究領域決定論文的性質,不同的論文性質具有不同的論文結構。上麵提到,Slade 和Perrin將論文分為三類,每一類論文都有各自的格式。
1. 基於觀察或實驗數據的論文
These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empirical data—that is,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direct observation or experience—often follow a standard format. The chapters are usually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ges of research. Although theses parts may be variously labeled, essentially they consist of an introduction,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 presentation of the method of the investigation, a report of the findings, and a summary discu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Slade & Perrin, 2011: 4243)
從上述論述可以看出,基於觀察或實驗數據的論文一般遵循公認的標準模式,即一篇論文由引言(introduction)、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研究結果(results)和討論與結語(interpretation and conclusion)五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名稱表達未必完全固定,但這些基本內容一般情況下不可缺少。
引言的目的在於介紹論文想要證明的命題,必須表明所選擇的研究問題是什麼,以及研究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妥當性。另外,該研究可能獲得的成果、選擇該研究的背景也都需要在引言中予以說明。引言是對研究問題簡明扼要的闡述及對其研究範疇的界定。實驗性研究應作為一種假定,與相關的各種假定一起提出來。其他相關的問題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提出。另外,引言還應對收集數據的時間安排和過程作出解釋,並確立所進行的研究的理論體係,通常包括對該研究的假定和相關術語的定義。
文獻綜述是對相關研究和文獻的綜述,應向讀者提供你的研究背景和動機。一定要注意的是,文獻綜述並不是將一係列著作和文章簡單地羅列出來,而是應當突出最重要的研究,闡述你的研究和已有的相關研究之間的關係,並簡要地說明該研究領域存在的共識和分歧。因此,綜述是對已有研究的評價和闡釋,而不是簡單的羅列和介紹。最重要的一點是,文獻綜述應引向論文的論題和論點,切不可將其孤立起來,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屬於這種論文類型的本科畢業論文,這個部分應盡可能寫得簡短點。
研究方法部分應論述研究的對象,驗證假定的數據,闡述數據來源,以及獲得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這個部分可能需要用一定的篇幅來介紹實驗的參與者、素材和過程。介紹應盡可能地詳盡,以便其他研究者能按你的方法去驗證你的結果。如果是調研報告,則需要對樣本選取、研究步驟、研究工具及數據處理方法等進行說明和解釋。研究步驟指的是研究時的流程,研究工具主要是指該研究中所用的問卷、量表等。數據處理方法主要是將本研究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應該說清楚對於哪些數據需要采用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其目的是什麼,從而讓閱讀者可以判斷作者使用的數據處理方法的正確性。
研究結果是論文的中心,是依據實驗數據對你的研究的闡釋。本部分隻提出研究的結果,包括正麵的和負麵的結果,無需對結果進行評價。這部分的表達應力求明晰。值得提醒的是,圖表隻可起到輔助作用,不能代替文字闡釋。
結語用以闡釋和評價實驗數據,從而得出研究結論。這個部分還應當包括研究結果所產生的影響和對現有知識的修正,以及研究結果與已有研究的關係、研究的局限性及意外的發現。篇幅較短的論文中,討論部分和結論部分通常合而為一。
論文結構可以根據內容、體裁的不同而靈活掌握。隻要結構完整、邏輯縝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論文在寫作形式上可以有所不同。
以本科生的實際情況來說,一般不宜選擇這個類型的論文題目,主要原因是缺乏相應的研究基礎以及所需的研究和寫作時間。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師範類的學生,如果在實習期間,既有進行調查研究的時間和合適的實驗對象,又有足夠的理論知識,當然可以嚐試這類研究題目,但記住,研究範圍最好限定在一個小範圍內。
2. 批判分析或思辨推理的論文
No specified format governs these based on critical analysis or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Rather, these theses contain a number of common elements, either developed in separate chapters or interwoven in each chapter. (Slade & Perrin, 2011: 44)
可以看出,批判分析或思辨推理的論文沒有固定模式,但必須含有常見的成分或內容。這裏說沒有固定的模式,是指這些不可或缺的成分或內容不是按固定的模式來安排的。
此類論文的引言部分應根據計劃研究的問題或討論的議題,以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為背景。必須闡述的內容包括以往主要有些什麼研究,論文的論題、論點與已有的相關學術研究的關係如何,它的重要性或學術價值何在。引言很可能涉及已有研究對作者的影響與啟發,以及作者對已有的研究的見解,包括不同見解。應當注意的是,對已有研究的闡述不可隻是簡單的概括,而必須在概述的過程中表明它們與當前論點的關係,即必須對已有研究作出批評性評價。評價時必須保持平和的心態,不可偏激,無需靠貶低他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此類論文的中心部分應當呈現作者的研究和分析。對論證結果的闡釋應力求思路清晰、條理分明,以便讓讀者覺得文章的分析全麵、闡釋周到、論證有說服力。
對於論點重要性的闡釋或陳述,可以融合在研究結果的闡述中,也可以在結語部分提出。結語部分可以包括論文對已有研究的修正(或證實)有什麼意義,肯定或否定研究所涉及領域的相關理論或假定,研究探索所開啟的新的研究範圍或對以後相關研究的展望。
英美文學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應屬於此類論文。我們在第二章提到過,撰寫文學類論文時,一個常見的錯誤做法就是“節外生枝”,就是說,寫作此類論文時,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喧賓奪主、不得要領。比如,學生往往在引言部分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作家及作品,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相關的研究,更談不上與自己的論點掛鉤,缺失對作品的看法。不少本科生寫文學研究方向的論文時,往往是在一大堆作品內容和作家成就地位的介紹之後,加入一些個人對作品的印象,幾乎沒有“文獻綜述”的內容。這隻能說是讀後感,缺乏有說服力的、學術性的分析論證。而事實上,評判論文主要依據的正是論文作者對所選論題的相關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知道多少、研究有什麼新意以及研究能夠獲得什麼結果。
此類論文的中心部分是分析論證,應當關注論證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時時牢記論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在論證過程中需要不斷重申論文的中心論點。為了增強分析論證的說服力,應力求全麵深刻,即考慮到論題的方方麵麵。
3. 以曆史資料為依據的論文
Because papers based on historical research usually present data about the past, as well as interpret it, the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depends largely on the kind and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that the researcher is able to collect. The historical thesis thus follows no established format, but it usually contains several elements. (The elements of theses based on critical analysis, described previously, may be useful for the historical paper as well.)
Commonly,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historical thesis is devoted to reporting the findings, often in the form of telling a story about the event under study. Chronological organization is the most obvious, and very often the most useful, way of arranging historical information. However, this information might also be ordered by another logicalprinciple, such as cause and effect, or divided or subdivided into categories such as persons, events, regions, or concepts.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s) might be used to present the motive for the study, to detail the problems or deficiencies of previous scholarship, or to chronicle the difficulties and peculiarities of locating and retrieving the information in question. Some historical theses may serve solely to present new information; others will attempt to explain a current situation in light of the past or to revise theories about the nature or significance of a sequence of events. This kind of interpretive material may be woven through the whole study or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ory or concluding chapter(s). (Slade & Perrin, 2011: 44)
以曆史資料為依據的論文也被稱為“述而不作”的論文。由於研究曆史資料的論文是要研討資料而不是創造資料,因此沒有固定的模式。此類論文的結構主要取決於作者所掌握的材料的性質和數量。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基本的組成部分仍然不可或缺。這類論文的格式與批判分析或思辨推理的論文格式相似。
一般而言,此類論文主要是報告作者經過對曆史資料的研究所得出的發現。其特點在於它的客觀性。顯然,按年代順序來組織論文、安排曆史資料,是最常見、最實用的方式。當然,曆史資料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來安排,如因果關係,也可按“概念”“人物”或“事件”等類型進行細分。
此類論文的引言部分可用於介紹作者的研究動機,闡述以前的研究所遇到的難題或不足,也可用於闡述資料來源的困難和特殊性。研究曆史資料的論文,有的僅僅是為了提供新的信息,有的是借助已有的研究和結論來解釋新問題,有的是對相關理論進行修正。這些闡述性的內容可以融入全文,但更常見的是出現在引言或結語中。
對於本科生而言,如果既有條件獲得充分的資料,又有相當的分析能力,也可以選擇這一類題目。比如下麵這幾個題目就可以按“述而不作”的思路來寫。
A Brief Study on English Antonyms
The Changes of English Word Meaning: Factors and Types
The Criteria of Poetic Translation
The Loan Words Introduced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4. 綜述型論文
綜述型論文是對某一學科領域或課題範圍的研究狀況作綜述性評述與介紹的一種論文類型。《建國以來我國口譯研究之綜述》便是一例。綜述型論文要求作者在大量、廣泛占有材料的基礎上對某一學科或某項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現狀)進行客觀的歸納與整理,然後再根據作者的觀察、分析與判斷,概括出研究成果或研究狀況的特點以及研究的脈絡和發展走向。此外,提出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和對未來研究做出預測也是常見的內容。
綜述包括“綜”與“述”兩方麵。所謂“綜”,是指必須對現有大量素材歸納整理、綜合分析研究,使材料更加精煉明確、更加層次分明、更具邏輯性。所謂“述”,就是評述,是指要對所寫專題作出比較深入、全麵、係統的論述。
根據所搜集的文獻資料數量、提煉加工的程度、組織寫作形式及學術水平的高低,綜述可分為普通性、歸納性和評論性三類:
普通性綜述,是指作者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在搜集較多資料的基礎上,撰寫出係統性和邏輯性都較強的學術論文。論文中能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或傾向性。
歸納性綜述,是作者將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按一定順序進行分類排列,使它們前後連貫,互相關聯,從而撰寫出具有係統性、條理性和邏輯性的學術論文。這類綜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專題、某一領域的當前研究進展,但少有作者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評論性綜述,是在該領域有較高造詣、有較高學術水平的作者,在搜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原始素材歸納整理、綜合分析,撰寫出反映該領域當前研究進展和發展前景的評論性學術論文。此類論文邏輯性強,作者的見解和評論較多。
綜述需寫出主題的詳細情報資料,不僅要指出發展背景和工作意義,還應有作者的評論性意見,指出研究成敗的原因;研究動態與最新進展,且還應在評述的基礎上,預測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因此,綜述的書寫格式比較多樣化。綜述一般包括三部分:前言—主體部分—總結部分。
前言主要敘述綜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題的有關概念和定義,簡述所選擇主題的曆史背景、發展過程、現狀、爭論焦點、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同時還可限定綜述的範圍,使讀者對綜述的主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主體部分敘述方式靈活多樣,可根據綜述的內容,自行設計創造。一般可根據主體部分的內容多少分成幾個大部分,每部分標上簡短而醒目的小標題。部分的區分標準也多種多樣,按年代、按問題、按不同論點、按發展階段皆可。然而,不管用何種方式,都該包括曆史發展、現狀評述和發展前景預測三個方麵的內容。
總結部分可以根據主體部分的論述,提出語言簡明、含義確切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對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作出扼要的概括,提出作者自己的見解;對於篇幅較小的綜述,可不單獨列出總結,僅在主體各部分內容論述完後,對全文進行高度概括。
5. 書評型論文
書評型論文是針對某本書(一般是有一定影響的新書)的內容、特點和價值發表評論意見的一種論文形式。書評的作者往往是專業或資深學者,因此其內容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
書評型論文一般可以有三個部分:介紹、評價和推薦。介紹是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評價可以是總結全書作鳥瞰式的評述,是全文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推薦是書評的結尾。
三、畢業論文的組織結構
一篇畢業論文的整體結構(elements of a research papers)包括三個部分:正文前部分(the preliminaries, front matter)、正文部分(the text, body)和正文後部分(reference materials, back matter or end matter)。有關文前部分,如提綱和摘要,和文後部分,如參考文獻目錄和致謝,我們在其他章節裏進行詳細的論述,這裏我們隻討論正文部分。
一般來說,畢業論文正文部分包括三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結論。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需要陳述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以及表述論點句中的範圍與核心。實際上,這一部分要提出正文裏將要探討的問題或者要擺出全文要詳盡闡述的觀點。引言部分不需要寫很長,有一兩段就可以了。開篇句子的內容不要離論文的論點太遠。
正文(body)是論證分析,最好分成若幹章節,分別擬一個小標題。每一章節要分成數個段落,每個話題都要有主題句。但是,小標題不宜過多。
通常,結論部分(conclusion)要寫得簡短。其作用是把文章中陳述的內容做一個收尾工作,表示通過實驗、觀察或推理得出了某些結論或觀點。在結論部分還可以重申引言和正文部分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說,可以概括全文的內容。有時,在結論裏還可以展開研究結果、發現、發明的前景,還可以在結論裏強調論文的主題和目的。報告型科研論文可以對研究成果做簡要討論,而不做結論。論文本身的長度決定了結論的長度。
下麵我們針對引言、結論以及如何展開正文進行詳細的論述。
1. 引言的寫法
引言是一篇論文的開始,對於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至關重要,應力求達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引言的基本任務是:以明白的語言告訴讀者你要寫什麼,為何選這個題目(其意義何在)和計劃怎麼寫,以及可能或想要得出什麼結論,即論述論點。引言沒有固定的程式,主要取決於論文的對象、論題和寫作的方法。引言最基本的寫法有:
(1) 以引文開篇引語(opening with a quotation)
引用一句或多句別人的話開篇,尤其是比較有趣或特別的話,能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增強吸引力。如:
According to Bertrand Russell, “No one understand the word ‘cheese’ unless he has a nonlinguistic acquaintance with cheese.” If, however, we follow Russells fundamental precept and place our “emphasis upon the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problems”, then we are obliged to state that no one can understand the word “cheese” unless he has an acquainttance with the meaning assigned to this word in the lexical code of English. Any representative of a cheeseless culinary culture will understand the English word “cheese” if he is aware that in this language it means “food made of pressed curds” and if he has at least a linguistic acquaintance with “curds”. We never consumed ambrosia or nectar and have only a linguistic acquaintance with the words “ambrosia”, “nectar”, and “gods”—the name of their mythical users, nonetheless, we understand these words and know in what contexts each of them may be used.
(2) 以提出論點開篇(opening with the thesis statement)
這是傳統的開篇方式,又稱為“minisummary”。如:
Given that the overall translation activity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ve behavior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ST) author and the target text (TT) reader via the translator,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major inqui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s about how the translator can most successfully convey what is intended in the ST into the TT. In modern translation studies,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o answer in this fundamental question in various ways, from attempts to set up a precise goal for translation to scientific accoun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translators activity. With relation to this, the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has been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the degree of equivalence between ST and TT as concrete products in themselves rather than concerned with readerdependency of meaning in text understanding. In terms of theory, the assessment has been based on a traditional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
Since the two major conce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re the meaning of the ST andthe target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it through the TT, any discussion about the task or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s basically inadequate unless it fully takes account of the mechanism of text processing from the readers point of view. More specifically, we ne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text and the readers mi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us on what basis we can compare the ST and the TT for the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3) 以故事開篇(opening with a story)
如:
Recently The European ran an article on an ad designed to sell Carlsberg beer. In the ad, a sheep dog walks into a room full of dancing sheep, strolls up to the bar, and asks for a Carlsberg beer. Brigitte Nielsen searches all over for bottle opener, and when she does not find one, she opens the bottle between her ample breasts. The ad was designed in Denmark, for Denmark; it was sent over to the UK, where it was banned. Just one example of the many ways in which global marketing depends on knowledge on the target culture.
(4) 以令人感興趣的數據開篇(opening with interesting statistics)
對讀者有吸引力的數據也有助於寫出給人深刻印象的開篇,如: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 is the second most preferred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Most deaf people use ASL. ASL is beginning to be provided under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in many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around the country.
(5) 以一個問題開篇(opening with a question)
以一個或幾個問句開篇,可能最容易的開篇方法。以計劃在論文中回答的問題開篇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因為問題很可能會是讀者在看到論題時所想到的。如:
Is ASL a language? Can ASL be written? Do you have to be born deaf to understand ASL completely?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one must firstunderstand exactly what ASL is. In this thesis, I attempt to explain this as well as answer my own questions.
(6) 開門見山的開篇(straightforward opening)
開門見山的開篇方式是一種直接、有效、簡單的方式。如: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wofold: first, to examinetranslation 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as a form of rewriting an original text and to discuss the forces or constraints that define the ideology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target culture and that guide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end; second, to discuss how and why translation as a form of rewriting was regarded as a means of generating a fullscale stateorganized initiative for modernization, the creation of the spirit of human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a model for the process of revitalizing and recreating a national culture, of which the young Republic of Turkish in the 1940s will pose a concrete example.
一般而言,引言在論文的最後階段完成,因為在這個階段,研究者已經把握了整篇論文的脈絡。好的引言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作者主題非常明確,同時又不缺乏貼切的引文、事實及逸聞趣事,具有吸引力,能讓人清楚知道論文闡述的是什麼問題。正如在第五章論述過的,引言一般以論點句結束。
2. 結語的寫法
結語盡管所占篇幅不多,卻至關重要。結語往往是一篇論文最難寫的部分,卻應該是寫得最精彩的部分。
結語的基本任務是:總結全文、重申論文的論點。因此,結語應當強調論點的重要性,並讓讀者覺得你的論證完整、科學、有力,從而給讀者留下良好的最後印象,並讓讀者覺得讀過你的論文以後有所收獲。
結語的另一個目標是加深讀者對論文的內容,尤其是中心論點的印象。因此,結語一般不宜提出新的問題。結語中的總結不是對正文進行簡單的重複,而是簡明扼要地歸納正文的主要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在必須概述的情況下,應當避免原封不動地重複前文出現過的話。此外,論文的結語還應指出論點的延伸意義。
常用的結語寫法有以下幾種:
(1) 概要性結尾(close with a summary)
有時,結語隻是單純地重申論文的論點,看起來很像論文的引言。如:
Because of a charter signed by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and because of the work of two men, Amos Kendall and Edward Miner Gallaudet, Gallaudet University is what it is today—the place wher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n find information about deafness and deaf education. Gallaudet and the deaf community truly owe these three men for without them, we might still be“deaf and dumb”.
(2) 推論式結尾(close with a logical conclusion)
這種結語方式適合論證性的論文,即對論點的幾個方麵進行了分析論證的論文。分析論證的結果在這裏提出顯得水到渠成。如:
As one can see from reading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mainstreaming deaf students isnt always as effective as educating them in a segregated classroom. Deaf students learn better in a more oneonone basis like they can find in a school or program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m. Mainstreaming is just that; deaf students get lost in the process.
(3) 設問式結尾(close with a question)
這種結語的方式不是將結論和盤托出,而是給讀者留下一個問題,供他們思考、探索。如:
Through all of my research, all of the people I interviewed, all of the institutions I visited, not one person could give me a clearcut answer to my question. Can all deaf people be educated in the same manner? I couldnt find the “right” answer. I hope you, the reader, will have better luck.
(4) 呼籲式結尾(close with a recommendation)
呼籲式結尾方式,是指作者在論文結束的時候,建議讀者去支持一種事業,或呼籲他們采取行動。如:
American Sign Language is a fast growing language in America.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offering it as part of their curriculum and some are even requiring it as part of their program.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anyone who has a chance to learn this beautiful language should grab that opportunity.
論文的結語雖無固定模式可以套用,但關於其如何開頭,還是有一些較為常用的表達方式可供參照:
In summary,...
To summarize,...
Theconclusion is tha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we ma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e may conclude as follows:
The writer concludes that...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 this paper, we hav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is paper looks at...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好的結論不是簡單地總結前麵所提到的內容,而是要重申表述論點的主題句,同時,不能加入論文中沒有討論的觀點。如果可能,盡量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可以繼續研究的觀點。
3. 如何展開思路
上麵講了引言和結論的寫法,接下來講一下如何在論文中展開思路,按規定的字數和要求完成論文。
有些學生在撰寫論文時雖然知道應遵照提綱設計的總思路去逐步落實,但是寫起來卻常常不知道該寫什麼了。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闡述和論證觀點時不善於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拓展思路。下麵我們就介紹幾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供大家參考使用。
(1) 引證法
顧名思義,引證法就是引用某些理論或權威的話加以佐證。比如對一些術語(terms)外延意義及內涵意義進行界定,就可以引用權威工具書或文獻中的定義。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證時,要靈活變通,不可大段抄襲,隱沒自己的論點。除直接引用外,轉述、總結也是不可或缺的引用方式。不管用哪種方式引用,要盡可能讓引文與自己的論文融為一體,不可有晦澀生硬的感覺。
(2) 分析法
具體包括曆史分析、社會學分析、心理分析、文化分析、語言學分析、結構分析、功能分析、語義分析、類型分析、發展過程分析、原因分析、效果分析等等。
這種方法適用於篇幅較長的論說文。宏觀來說,一般是將較為複雜的事物分解為若幹部分,一一論述或選取其中之一深入挖掘。就文學方向而論,可以分析一部作品的情節結構、敘事方法、人物性格特征和刻畫、象征手法、思想主題、語言修辭等;就語言學方向而言,可以分析某種語言現象的性質、用途和意義,如廣告用語的特色和文體風格、前置詞短語的句法功能、母語\\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等;就翻譯而言,可選擇翻譯技巧、翻譯標準、風格翻譯、文化翻譯進行分析;就社會文化方麵,可分析某民族的價值觀取向與特點,如美國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成功意識、家庭、愛情和友誼觀、宗教觀等。
微觀來說,比如因果分析,這種方法要通過分析原因或結果的方式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比如某同學要分析跨文化交際中的一些問題,要做“中美文化衝擊產生的原因”這樣的研究,便可采用因果分析。
(3) 比較法
比較是分析兩事物有何相同、相似之處(comparison)和不同之處(contrast),其目的是加深對兩事物本質、特性、功能等的認識與理解。以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差異為例,可以從打招呼和告別,各種稱呼、祝賀和讚揚,其他社交禮節等方麵引出英漢語的不同點,再分析深層原因即價值觀的差異。比較法適用於三種情況:原以為兩事物是不同的,但實際上是相同的;原以為兩事物是相同的,但實際上是不同的;一種事物優於另一種事物。使用比較法時應注意,兩個事物必須同屬於一個大的屬類,這樣才有可比性。比較時既可以用橫向比較模式(subjectbysubject pattern),也可以用縱向比較模式(pointtopoint pattern)。橫向比較模式是從相比較的兩事物出發;縱向比較模式是從兩事物共有的方麵出發。兩種模式的結構如下表所示(對computer和brain進行比較):
橫向比較縱向比較
1. Computer1. Speed
1. SpeedComputer
2. Path of thoughtBrain
3. Number of components2. Path of thought
4. Relative sizeComputer
5. Free willBrain
B. Brain3. Number of components
1. SpeedComputer
2. Path of thoughtBrain
3. Number of components4. Relative size
4. Relative sizeComputer
5. Free willBrain
5. Free will
Computer
Brain
比較法常用的過渡詞有:both, each, similarly, at the same time, like, as, too, also, compared with (用於comparison);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with\/to, instead (of), unlike, the opposite (of), while, whereas, but, however, yet, nevertheless (用於contrast)等。
(4) 分類法
在學術論文寫作中為了有效組織材料、逐步展開論述,常常用到分類法。分類法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事物分成幾個體係性類組。具體做法是,先將所談事物進行定義、界說,然後根據共同特征將該事物分成小類,並按照一定的次序將它們安排在一個係統中。分類時首先應該設定一個分類標準,並始終堅持這個標準。比如要論述詩歌翻譯的風格再現問題,就要按照詩歌文體的風格表現來分為形式標記和非形式標記。形式標記又可細分為音律、形式、句法、詞彙、修辭等;而非形式標記則可分為表現手法、作者氣質和作品意境等。
分類法可以采用下列句型進行過渡: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may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We may group...into three categor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1)..., 2)..., and 3)...
...are usual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In his work, he classifies... under the following three types:
By...,...may be grouped into...
(5) 例證法
例證法也就是常見的擺事實,講道理。在語言學和語言與文化方向的論文中較多采用這種方法。對一些抽象概念用具體例子加以說明,對一些一般概念用例子使其具體化,對一些論點、觀點用一些實例加以闡述,這就是例證法的主要用途。其目的是增強論文的說服力,加深讀者對概念、事物和論點的理解。例證法要注意四個問題:一是例證要典型,具有某個方麵的代表性;二是例證的內容要真實、可靠;三是例證與被說明事物之間要有關聯性;四是多個例證的排列(敘述)要井然有序,體例要整齊劃一。
例證列舉可以采用下列詞語作為過渡:
..., for example,...
...,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he following are some examples:...
Examples are:...
Look at the following examples:...
To illustrate it, let us take the following case as an example.
Take...for example.
當然,上述論證方法並不互相排斥,在論述過程中,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才能完成一篇論述嚴謹、推理正確的畢業論文。
第八章調研報告概述
第八章調研報告概述
前一章我們提到研究報告型論文包括調查報告和測試報告,對於本科生而言,完成測試報告有些力不從心,但是,調查報告還是可以嚐試的。
一、調研報告的內涵
調研報告是指對社會及自然生活中的某個情況和問題進行一定的調研研究,通過一些定量的人為分析、研究、總結後再寫成書麵報告。具體說,調研報告的寫作有兩個構成要素:一是調研,二是報告。所謂調研,是指作者深入到社會基層和工作實際當中,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摸清情況,了解事實;所謂報告,是指將調研後得到的材料經過定性、定量的分析概括,尋找事物之間的聯係,總結出具有深刻意義和滿足需求的重要信息,並以文稿方式將調研研究成果體現出來。因此,調研報告具有較高的信息情報價值和新聞價值。寫作調研報告,可以鍛煉培養大學生深入社會、調研研究的實踐能力,學習和掌握對複雜問題深入分析的研究探索能力,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調研報告與論文從它們所表達的性質、作用和手段上來看,都是不同的。調研報告是對某一情況、事件、經驗、問題,經過在實踐中的調查了解,將調查了解到的全部情況和材料進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研究,揭示本質,尋找規律,總結經驗,最後以書麵形式表現出來。論文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調查報告都帶有某種研究性質,都是調研報告,而狹義的調研報告指的是以研究為目的寫出的調查報告。也就是說,調查報告側重調查過程,調研報告側重於研究與結果。
二、調研報告的類型
依據調研報告的不同功能,可將調研報告分為反映情況型調研報告、典型分析型調研報告和探討研究型調研報告等。
反映情況型調研報告的功能:向讀者反映情況,提供信息。主要就調研對象的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情況做較具體深入的調研,摸清情況,理清頭緒,把握特點,並且客觀、真實地將調研所得情況提供給讀者,一般不做議論。
典型分析型調研報告的功能:向讀者提供現實生活中成功或失敗的個案,通過對典型個案的深入調研,不但了解事情的過程,效果或結果,而且要分析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觀和客觀原因,從而幫助讀者認清事物的真相,學習可借鑒的經驗或可吸取的教訓。此類調研報告既要有大量事實,又要求有作者的分析觀點,具有初級論文的特點。
探討研究型調研報告的功能: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和理論分析,向讀者提供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新性的觀點和見解,屬於學術論文的範疇。它的研究前提是要以大量新的調研事實資料為基礎:運用專業理論對所提出的觀點和見解,從理論和事實兩個方麵加以分析論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在學科建設和實際工作中有著較強的指導作用。
三、調研報告的工作環節
調研報告如同其他題材的論文工作環節一樣,首先要確定研究問題,即確定選題,然後圍繞確定的研究問題展開調查研究。正如《MPA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一書中所論述,“按時間的推移和任務的不同,調研報告的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基本階段:準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和總結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如下圖所示”。
(張誌剛,2009:188)
圖81
1. 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全部工作,可以理解為實現調查目標而進行的路徑選擇和工具準備。所謂路徑選擇是指為達到調查目標而進行的調查設計工作,它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思路、調查方法以及具體技術的各個方麵,並且對設計的調查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工具準備指的是調查所依賴的測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問卷的設計,同時還包括調查信息的來源,即調查對象的選取方式。
2. 調查階段
調查階段也指收集資料或調查方案的執行階段。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調查設計中確定的調查方法以及調查設計的具體要求,采用多種方法,收集調查對象的有關資料。比較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是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無論采用何種方法,調查者都要深入現場,接觸被調查者,親自了解、體會被調查者相關情況。在此階段投入的人力和時間最多,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最多,所以需要很好的組織和管理。此外,在調查過程中要及時集中、整理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邊收集資料,邊進行資料的審核,以便隨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資料的補充調查和修正工作。
3. 分析階段
分析階段是對調查對象深入認識的一個階段,也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實地調查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審核整理、統計和分析。資料審核就是對調查所獲得的文字資料和數據資料進行係統的甄別,區分真偽優劣,消除資料中的錯、假、冗、缺,從而保證資料的真實、完整和準確;資料整理,即將審核後的資料進行彙總和加工,或者轉換和錄入到計算機中,以備分析所用;資料的統計處理就是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對所得到的調查資料進行數量關係的研究分析,從中揭示調查對象的狀態、水平、結構及其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結果分析就是在相關的理論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對經過整理、統計處理後的數據,進行分析,揭示對象的內在本質,說明調查對象的前因後果,預測發展趨勢,做出理論性說明,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對實際工作的具體建議。
4. 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是整個調查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階段。對於本科畢業生來說,總結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撰寫畢業論文,即以論文的形式將調查所得到的結果係統地、集中地、規範地反映出來。從研究的問題、調查的目的、調查的方式,到資料的收集、分析方法,到調查得出的結論、對現實的社會現象或管理實踐的應用價值,都要在論文中進行總結和反映。
四、調研報告的撰寫格式
在長期寫作時間中,調研報告的格式已經逐步明晰,有了相對固定的模式。
1. 標題
標題有兩種寫法:
一種是規範化的標題格式,多由事由和文種構成,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例如:“山西省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關於離石區信義鎮英語教師狀況的調查報告”“英語教師狀況的調查”。
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農村英語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提問式如“為什麼臨縣鄉村小學生流向城鎮學校求學”,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範圍、問題,如“切實提高鄉村英語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方山縣店坪小學英語實踐教學調查”。
2. 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前言,又稱引言、導語。它是調研報告的開頭,簡潔明了地介紹調查有關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為正文寫作做好鋪墊。引言部分寫什麼、如何寫,沒有具體的規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結構安排和寫作目的等具體情況,不拘一格,靈活而定。
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時間、地點、對象、經過和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曆史背景、發展經過、現實情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進而提出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提出調查的結果,肯定做法、提出問題、概括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
主體,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細介紹調研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通過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得出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典型經驗的調研報告的正文主要內容有:要在工作的項目、規模、效益等方麵用統計材料說明所取得的成績,以達到令人信服的目的;介紹取得成功的做法、經驗,選準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經驗,從方法、過程、步驟、措施等方麵進行陳述,並用工作的實績加以進一步的說明介紹;分析研究結論的優越性,總結先進工作所帶來的各種效益和成功經驗。
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正文主要有: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用數字和事實說明問題的嚴重程度、所造成的後果以及損失的程度,準確把握問題的性質。這部分屬於基本情況的介紹;分析問題產生原因,這是反映問題的關鍵環節。所以,原因分析要抓準,針對問題找原因,分清主客觀,辨別清人為因素與外在因素,以便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使問題盡快得到糾正和解決;提出改進建議,針對問題、針對調研對象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建議要針對性強,切實可行,對調研的對象有參考和利用的價值。
總的來說,調研報告正文的結構有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綜合結構三種形式。這三種結構,以綜合結構常為人們采用。
橫式結構,就是要把調查的內容,逐一綜合分析,並緊緊圍繞主旨,按照不同類別分別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每一個問題可加上標題,且每個問題裏往往還有若幹小問題。典型經驗性質的調研報告一般多采用這種結構。這種調研報告形式的特點是觀點鮮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縱式結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按調查事件的起因、發展和先後次序進行敘述或議論。一般情況調研報告和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多使用此結構,這種形式有助於讀者對事物發展有著深入的全麵的了解。一種是按成績、原因、結論,層層遞進安排結構,一般綜合性質的調研報告多采用這種形式。
綜合式結構的調研報告有縱式和橫式兩種特點,互相穿插配合,組織安排材料。采用這種調研報告寫法,一般是在敘述和議論發展過程時多用縱式結構,而寫收獲、認識和經驗教訓時大多采用橫式結構。
調研報告的主體部分,不論采用何種結構方式,都應做到主次分明,先後有序,聯係緊密,詳略得當,層層深入,為更好地表達主題服務。
結尾的功能是歸納前文,對論文進一步補充完善。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典型經驗的調研報告常常在結尾指出不足或有待改進提高之處;反映情況、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在結尾提出建議;研究分析型調研報告結尾多總結全文,得出結論。不論采用何種形式,結尾對全文是不可缺少的補充或完善,切不可無病呻吟、畫蛇添足。
五、社會調查結果常用圖表
統計圖表指的是調查資料經過整理、彙總、分組統計後所得結果的表現形式,在調查研究類論文中經常會用到它們。采用表格、圖表及圖解說明的目的是為了在語境中幫助討論和解釋信息。
1. 統計圖表的製作要求
統計圖表常用來簡潔地表示分析結果。論文中圖表和文字部分要形成整體,盡量與文字部分接近。文字部分要對圖表的目的和作用進行解釋,並對圖表內容給予說明和評述。表格是為了顯示數據形式的證據,而圖形常用來表示變量間的關係或者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表格和圖形要避免零亂,讓讀者能直觀地了解其含義。表格或曲線表達的內容不要過多,內容繁雜時,可一分為幾。
統計圖表製作原則是:科學、規範、簡明、實用、美觀。在製作統計圖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 圖表都要編號。畢業論文中的圖表采用按章節依次編號的形式,即“表21”“圖43”(半字線前的數字表示所在章節,半字線後數字表示該表\/圖在該章節的排序;表和圖的編號分開排序)。正文提及它們時可用“見表21”等字眼,而不能說“見下表”等。
(2) 每個圖表都要有標題。標題既要能準確、貼切地表達圖表的主要內容,又要簡明扼要,不宜過長。統計表的表號和標題位於表格上方中間位置,統計圖的圖號和標題位於圖形的下方中間位置。
(3) 數據是統計圖表的核心內容,必須認真仔細地逐一核對,確保準確無誤。數據排列要求整齊,有單位的量,要注明單位。數字一般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4) 盡可能將表格放於一頁,如果過長,就用“TABLEContinued”字樣放於表格線上的中間部位。
2. 統計圖表的類型
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圖、圓形圖和折線圖三種類型。
(1) 條形圖
條形圖又稱柱形圖,它是以寬度相等、長度不等的長度來表示不同的統計數字,如表示頻數或百分比的多少等。條形圖使用於內容較為獨立,缺乏連續性的數量資料,用來表示有關數量的多少,特別適合於對各數量進行對比。
圖82**區1993—2004年紙質英語讀物發行數量統計
(2) 圓形圖
圓形圖又稱餅圖,它是以圓內不同扇形麵積的大小來表示總體中不同部分所占的比重,要注明各扇形所代表的項目名稱及其所占的百分比。圓形圖適用於內容無連續性的資料,一般顯示總體中各組成成分所占比例。
圖83××大學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情況
(3) 折線圖
折線圖又稱曲線圖,是通過上下變化的線段,來反映所研究現象隨著時間變化的過程和發展趨勢的圖形。折線圖適用於內容有連續性、表現出一定變化趨勢和發展動態的數量資料。
圖84××市城鄉重點大學錄取人數統計圖
學術論文常用的表格形式為三線表,即在表格中沒有豎線,隻有三條橫線,如表81所示。但表格的具體形式要視各個高校對論文的具體要求而定。
表81山西省高考英語考試的內容和題型(虛擬)
考核內容比例考試材料考試題型
1 聽力測試聽力理解15%對話等聽力篇章選擇題
2 閱讀測試詞彙理解
仔細閱讀理解
長篇閱讀理解35%閱讀理解短篇、中長篇選擇題
3 語法測試語言表達和改錯30%填詞、改錯填空題
4 寫作測試寫作能力20%命題作文、情景描述等短文寫作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同一組研究數據應避免既用表格又用圖形表達的情況。表格的優點是可以方便地列舉出大量精確數據或資料,而圖形則可以直觀、有效地表達複雜數據。因此,對於表格或圖形的選擇,應視數據表達的需要而定。如果強調展示給讀者精確的數值,就采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強調展示數據的分布特征或變化趨勢,則可以采用圖示方法。
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往往遵循一定的規律,調研報告的寫作過程實際上也是探索事物發生發展規律的過程。報告的論點和論據必須符合自然、社會規律,而不是追隨潮流,這就要求調查人員具有敬業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附錄
社會心理因素問卷
英語專業學生素質調查問卷
(社會部分II)
請您在答卷紙上回答以下各題。在以下各個問題後麵,附有四種不同的選擇。由於各人情況不同,任何選擇都是可能的,不存在答案“正確”或“錯誤”的問題。因此請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看法,從A、B、C、D中挑出最適合本人情況的選擇項,並在答卷紙上把相應的字母塗黑。
100%75%50%25%0%
總是經常有時很少
1. 我的父母(或父母之一)在工作中使用外語。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2. 我的父母提醒我學好英語對自己的將來時十分重要的。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3. 我的父母詢問我在英語學習方麵的成績如何。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4. 我的思想情緒起伏不定。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5. 在英語學習方麵,我感到有來自周圍同學的壓力。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6. 當我用漢語表述思想時,想到用英語應該怎麼說。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7. 我上完英語課後,回想我在課上學到了什麼。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8. 凡是有與英語有關的課外活動時,我積極參加。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9. 我在本校圖書館能借到想看的英語讀物。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10. 我在英語學習方麵受益於課外讀物。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11. 我在政治學習時幹與英語學習有關的事。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12. 我每天抽出時間看看報紙。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13. 我為將來的工作分配如何而擔心。
A) 總是B) 經常C) 有時D) 很少
14. 我學習英語的目的。
A) 十分明確B) 基本明確C) 不十分明確D) 不明確
15. 我們的精讀教材(或英語主課教材)。
A) 很難B) 較難C) 適中D) 較容易
16. 我們的精讀教材(或英語主課教材)。
A) 很有趣B) 有趣C) 一般D) 沒意思
17. 我平均每周用於閱讀課外英語讀物的時間大約是。
A) 少於6B) 6~11C) 12~17D) 多於17
18. 我平均每周用於課外聽力訓練(包括聽力室以外的聽力訓練)的時間大約是小時。
A) 少於3B) 3~5C) 6~8D) 多於8
19. 我平均每周用於體育鍛煉(不包括體育課)的時間大約是小時。
A) 少於3B) 3~5C) 6~8D) 多於8
20. 我平均每周用於同講英語的外籍教師或外國人交談(包括外籍教師授課)的時間大約是小時。
A) 少於2B) 2~4C) 5~7D) 多於7
21. 我平均每周用於看英語錄像或電影(包括自己看和統一組織看)的時間是小時。
A) 少於2B) 2~4C) 5~7D) 多於7
22. 我平均每周用於政治學習(不包括政治必修課)的時間大約是小時。
A) 少於2B) 2~4C) 5~7D) 多於7
23. 我當時選擇了英語專業是因為。
A) 我喜歡英語
B) 英語專業可提供好的就業機會
C) 別無選擇
D) 以上三種都不適合我
24. 我們的精讀課(或英語主課)常常使我感到。
A) 收獲很大B) 有收獲
C) 收獲不大D) 收獲很小
25. 我上精讀課(或英語主課)時常常練習機會。
A) 積極爭取B) 爭取
C) 等老師給我D) 放棄
26. 我覺得精讀課(或英語主課)老師備課。
A) 很認真B) 較認真
C) 不很認真D) 很不認真
27. 我覺得精讀課(或英語主課)教師英語水平。
A) 高且講得清楚B) 一般但講得清楚
C) 高但講不清楚D) 一般且講不清楚
28. 對老師留的作業我常常。
A) 按要求按時完成
B) 按要求但不一定按時完成
C) 能少做就少做
D) 忘記做
29. 對老師發還的作業我常常。
A) 及時改正錯誤
B) 下次交作業前改好錯
C) 看一下批改部分但不改錯
D) 放回書桌裏就不再看了
30. 用英語開設的選修課和其他各類選修課相比,我。
A) 對前者更有興趣B) 對兩者興趣一樣
C) 對後者更有興趣D) 對兩者都沒興趣
31. 我要求自己的英語成績。
A) 在班裏名列前茅B) 在班裏不好也不壞
C) 考試能及格就行D) 我從不在乎名次
32. 現在畢業分配與學習成績好壞。
A) 沒關係B) 關係不大
C) 有關係D) 關係很大
33. 現在“哪來哪去”的分配辦法,使我感到。
A) 將來大有作為B) 將來工作有希望
C) 前途渺茫D) 對我沒有影響
34. 我分配時回到自己原來的招生地區。
A) 很願意B) 不反對
C) 不願意D) 很不願意
35. 畢業分配時英語主課老師應該有發言權。
A) 很同意B) 同意C) 無所謂D) 不同意
36. 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政治學習是的。
A) 很有必要B) 有必要
C) 沒什麼必要D) 毫無必要
37. 我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
A) 很不滿意B) 不滿意
C) 關心但不願多想D) 不關心
38. 當看報碰上政論文文章時,我一般。
A) 從來不看B) 走馬觀花看一下
C) 從頭到尾看完D) 看完並加以思考
39. 如果有學生自己組織以講議國家大事為主要內容的課外活動,我會。
A) 積極參加B) 參加
C) 偶爾參加D) 沒興趣參加
40. 學校的課外活動內容。
A) 豐富B) 較豐富C) 不大豐富D) 單調
41. 我認為我將來的工作自己有出色的英語能力。
A) 很需要B) 需要C) 不大需要D) 不需要
42. 我認為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麵。
A) 很刻苦B) 刻苦C) 不太刻苦D) 不刻苦
(資料來源:劉潤清、胡壯麟主編,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1999)
第九章畢業論文的文獻格式
第九章畢業論文的文獻格式
第一節畢業論文的文獻引用
本科畢業論文是一種學術論文,在其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必不可少。從本質上講,一篇畢業論文就是論文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與別人的思想完美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論文作者要把自己對有關選題的想法和來自前幾個階段所收集的材料中的事實、數據、觀點、看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正文中引用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單本專著、多卷本、係列著作、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工具書、公開發表的文件、未發表的文字、學位論文、電子版文獻、互聯網上發表的文字等。
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這兩種引用方式都要加上相應的注釋,用來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direct quotations)就是一字不差地引用原始資料,用於需要再現權威意見、保持原始的說法,或要強調所引用的原始資料的真實性的時候。有爭議的論題,或需要引用專家的意見來支持自己的論證的時候,也可以用直接引用,因為直接引用具有更強的權威性。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引語不宜過長,否則容易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超過半頁篇幅的直接引語會顯得不協調。因此,直接引語時,要舍得忍痛割愛,隻引用傳達最中心的內容的部分。篇幅超過半頁又必須引用的,要把引文放在附錄裏,並在文中說明。
較短的直接引用(如果引用的文字不超過40字,大約印刷文字的四行,那就直接放在論文之中,用雙引號引出):
Raymond Williams explains that the word career has all but lost its original meaning. “Career is now so regularly used to describe a persons progress in life, or, by derivation from this, his profession or voc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in the same context, its original meaning of a racecourse and a gallop.”
較長的直接引用(如果引用文字超過40字,或四行以上,則不用引號,另起一行,從左邊縮進5個空格,隔行打印):
Raymond Williams explains that the word career has all but lost its original meaning:
Career is now so regularly used to describe a persons progress in life, or by derivation from this, his profession or voc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in the same context, its original meaning of a racecourse and a gallop—though in some context, as in the phrase careering about, these survive.
詩歌的引用
詩歌的引用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引用單一詩行,在正文中直接用引號引出。如下例:
Suddenly a butterfly came into his sight and “I” saw it flying and flying and then looked “At a tall tuft of flowers beside a brook”, which made “me” feel as if the movers were swinging the scythes, working, talking and laughing together.
二是引用兩三行詩行,在正文中直接用引號引出,用“\/”分開各行,斜線前後要各空一格,保持原詩的大寫格式。如下例:
It begins with the lines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 Some say in ice.”
“The woods decay, the woods decay and fall, \/ The vapours weep their burthen to the ground” is written by Alfred Tennyson to show his eagerness to live a real life.
三是引用一個或多個詩節。如果引用的詩歌超過兩行,則須另起一行,從左邊縮進10個空格,不用引號;如果一個詩行必須分成兩行打印時,被分出來的後半部分要左邊縮進5個空格。如下例:
In the following lines, Tennyson expresses the Poets desire for freedom to speak out:
It is the land that freemen till,
That sobersuited Freedom chose,
The land, where girt with friends or foes
A man may speak the thing he will.
In Song of Myself, Walt Whitman uses the diction and rhythm of natural speech.
A child said What is the grass? Fetching it to me with
Full Hands;
How could I answer the child? I do not know what it
Is any more than he.
I guess it must be the flag of my disposition, out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