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基於IEO模型的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研究 \/ 汪雅霜著
.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9
ISBN9787305202544
Ⅰ. ①基… Ⅱ. ①汪… Ⅲ. ①大學生-學習-研究
Ⅳ. ①G645.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04496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基於IEO模型的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研究
著者汪雅霜
責任編輯陳佳編輯熱線02583621450
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江蘇鳳凰數碼印務有限公司
開本787×9601/16印張 13.5字數 199千
版次2018年9月第1版2018年9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02544
定價5800元
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njupress
銷售熱線025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目錄|
|基於IEO模型的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研究|
目錄
第一章研究背景1
第一節關注大學生學習是高等教育評估的最新發展趨勢1
一、美國認證模式中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2
二、英國審核模式中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3
三、中國分類模式中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5
第二節開展學習情況調查是評估大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6
一、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介紹7
二、英國大學生調查介紹9
三、澳大利亞課程體驗調查介紹10
四、我國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介紹12
第三節學習投入度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14
一、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產生的背景15
二、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介紹17
三、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結果的應用20
第二章文獻綜述23
第一節國外研究現狀23
一、國外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的信效度分析23
二、國外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總體特征分析33
三、國外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差異分析47
四、國外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相關分析56
第二節國內研究現狀69
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的信效度分析69
二、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總體特征分析70
三、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差異分析74
四、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相關分析75
五、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國際比較79
第三節研究述評與本研究切入點81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問卷編製84
第一節研究設計84
一、核心概念84
二、研究框架與問題87
三、研究方法88
四、數據來源93
第二節問卷編製95
一、問卷編製思路95
二、問卷信效度分析96
第三節本章小結108
第四章實證分析109
第一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總體特征分析109
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總體情況分析109
二、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具體分析110
第二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差異分析112
一、大學生同伴互動的差異分析113
二、大學生深層認知策略的差異分析116
三、大學生學習熱情的差異分析119
四、大學生師生互動的差異分析122
五、大學生主動學習的差異分析125
第三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與學習收獲的相關分析129
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對通用技能收獲的影響129
二、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對專業知識收獲的影響132
第四節本章小結134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136
第一節研究結論136
一、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由三維度五因子構成,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36
二、我國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總體較好,但師生互動和主動學習這兩方麵有待進一步提升137
三、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存在學生和學校層麵上的差異,且學生層麵的差異遠大於學校層麵的差異138
四、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對學習收獲的解釋率較高,其中同伴互動因子對學習收獲的影響最大139
第二節研究建議140
一、建立全國性大學生學習問責機製,開展學習投入度追蹤調查
140
二、以師生互動為切入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42
三、營造支持性校園環境,縮小高校內部不同學生群體間的差異
144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同伴互動平台,提高大學生學習收獲
146
附錄1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149
附錄2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164
附錄3碩士研究生學習成果評價的實證研究177
參考文獻189
後記207
作者介紹
汪雅霜,男,1985年生。2014年獲廈門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學。現任職於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側重於運用定量研究方法來開展大學生學習與發展、大學課程與教學等方麵的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科研項目。以獨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等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現兼任江蘇教育現代化研究院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第一章研究背景|
|基於IEO模型的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研究|
第一章研究背景
傳統的學校評估和大學排行榜往往側重學校的師資力量、科研成果、經費、規模等,對作為高等教育主體的大學生關注很少,對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重視不夠,忽視全麵提高高教質量的基礎——培養人才職能,無法為改進高校教學工作提供直接的依據。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國家層麵的大學生學情與學習質量調查。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大學生學情與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建立高等教育質量監測體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學校評價模式勢在必行。
——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課題組
第一節關注大學生學習是高等
教育評估的最新發展趨勢
現代高等教育評估的出現與高等教育“質量危機”密切相關。進入20世紀後,伴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社會大眾開始對高等教育質量提出了質疑和批判,認為應該采取相關措施來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測量和評估。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後期,國際上出現的學生運動嚴重摧毀了大學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而大部分人卻把其歸因為當時的倉促擴招汪雅霜,楊曉江.英國大學建立外部質量保證體係的動因分析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0(2).,因為隨著規模的擴張,質量標準會下降,“越多就越差”或“將意味著越差”。田恩舜.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117.“為大量平庸的學生支付經費,讓他們彙入高等教育的通貨,隻能導致高等教育貶值,這樣便促使產生了一項學術上的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美]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7.。同時,20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爆發後,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新公共管理運動,促使“全能型政府”向“評估型政府”轉變,削減大學經費與追求大學辦學效率成為各國政府的指導思想,汪雅霜,楊曉江.英國大學建立外部質量保證體係的動因分析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0(2).而高等教育評估則是政府衡量高校辦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引發了一場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為目標的“評估運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範圍內興起了一股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熱潮,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致力於建立適合其國情的高等教育評估體係。史秋衡,餘艦.高等教育評估[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4:198.通過多年的發展,高等教育評估已形成以美國為代表的“認證模式”和以英國為代表的“審核模式”這兩大比較成熟的評估模式。趙婷婷,張彥通.高等教育評價模式的理論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8(1).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在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也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分類評估模式”。不論是美國的認證模式、英國的審核模式或者中國的分類評估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趨勢,那就是在評估標準的製定和評估活動的開展中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
一、美國認證模式中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
美國“認證模式”以六大區域性院校認證組織實施的認證最具代表性。六大區域性院校認證組織建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分別是中部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西北部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中北部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新英格蘭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南部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以及西部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這些認證組織都有自身的認證標準,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協會的認證標準也逐漸走向成熟。在院校認證組織的發展初期,認證標準更強調量化指標。雖然量化指標比較客觀,且在評估活動中易於操作,但不利於各高校的多樣化發展。因此,認證標準也開始發生變化,“認證標準不再單純以固定不變的量化標準來評估學校,而是同時考慮學校本身的任務和教育目標”康宏.美國院校認證標準的價值研究——以中北部協會為例[J].大學(學術版),2012(3):6771.。但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以院校自身目標為核心的認證標準也受到了抨擊,人們認為“隻有學生學習的結果才是實質性地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尺”熊耕.試析美國高等院校認證標準演變的邏輯——以中北部地區大學與中學協會的認證標準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04(7):7882.。因此,美國高等教育認證標準開始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比如,在中北部地區學院與學校協會高等教育委員會2013年頒布的五條認證標準中,就有兩條標準(標準三和標準四)強調學生的學習。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Criteria for Accreditation [EB\/OL]. https:\/\/www.hlcommission.org\/Policies\/criteriaandcorecomponents.html, 20180706.在其頒布的十條認證指導原則(Guiding values)中,第一條就是關注學生學習。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Guiding Values [EB\/OL].https:\/\/www.hlcommission.org\/Publications\/guidingvalues.html, 20180706.該認證指導原則認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意味著關注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中各個方麵的經曆。
二、英國審核模式中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
英國“審核模式”最早出現於1990年成立的學術審核組織(Academic Audit Unit, AAU)。該組織由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成立,采用“質量審核”這一方式對高校質量進行評估。質量審核“一方麵是為了區別其他同行評議活動(Peer review exercises),另一方麵是為了展示其所獨具特色的方法論。同時,質量審核借鑒了金融審計(Financial audit)的技術與方法。”Diana Green. 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M].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4: 47.學術審核組織在審核過程中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麵:專業的學位授予與提供情況、教學與信息交流方麵的措施、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質量保障中各方人員的參與情況。Diana Green. 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M].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4: 51.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學術審核組織被一個名為“高等教育質量委員會”的組織所取代,新的機構繼續從事對高校的質量審核活動。高等教育質量委員會主要從專業學習計劃、教學與交流、學術人員、評估與分類步驟、證明反饋與提升以及與質量提升相關的其他材料等方麵來進行質量審核。Roger Brown.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UK experience since 1992 [M]. Routledge, 2004: 55.而從1997年開始,英國高校的質量審核工作由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QAA)來負責,該機構采用院校審核(Institutional Audit)的方法來對高校進行評價。院校審核的重點為以下三個方麵:根據質量保障署製定的學術質量標準,審核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係的有效性;按照高等教育基金會的要求,審核各高校公開的專業信息,檢查其質量和學術標準與其所公開和陳述的是否一致;從院校和學科兩個層麵來審核其內部質量保障體係的實際運行情況,對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進行判斷。QAA. Handbook for Institutional audit: England [R]. Gloucester: Southgate House, 2002: 3.經過總結已有的審核經驗,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於2009年頒布了新的《院校審核手冊》,該手冊與之前的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更加強調學生的學習和參與,使得學生參與成了院校審核中的一個核心要素。汪雅霜,楊曉江.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同行評議·學生參與·文化培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5):4143.該手冊提出質量提升“是指在院校層麵采用嚴格的手段去改進學習機會質量的這一過程”QAA. Handbook for Institutional audit: England [R]. Gloucester: Southgate House, 2009: 12.。從2011 年9月開始,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采用了新的質量評估方式——院校評審(Institutional review),來代替之前的院校審計。院校評審是一種更加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質量保障,更加強調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因為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認為“要想讓質量保障受惠於學生,那麼就要把學生放在質量保障活動的中心位置”QAA. Summary of Institutional review in 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EB\/OL]. http:\/\/www.qaa.ac.uk\/Publications\/InformationAndGuidance\/Documents\/IRsummary.pdf, 20131220.。
三、中國分類模式中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
教育部於1985年頒布了《關於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研究和試點工作的通知》,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評估的開始。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從一開始就強調分類評估,對新建院校實施合格評估,對重點高校實施選優評估,對介於兩者之間的高校實施隨機性水平評估。2002年開始,教育部將這三套評估方案合並成一套方案,並於2003年開始實施首輪本科教學評估。首輪本科教學評估采用一套方案對不同高校進行分等評估,在社會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引起了各種爭議。汪雅霜,楊曉江.停止還是超越——再次反思我國首輪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J].評價與管理,2009(2):812.但總的說來,首輪本科教育評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促進高教戰線和社會質量意識的覺醒,初步樹立了本科教學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建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的有益探索和實踐,為高校內外部質量保障機製提供了範本或榜樣;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的影響,擴展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建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空間”劉振天.整體設計教學評估書寫質量保障體係建設新篇章[J].中國高等教育,2012(21):1417.。首輪本科教學評估接近尾聲時,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分類評估方案項目”,對本科教學評估的未來走向和製度設計進行研究。通過對該項目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發現,新一輪評估的基調是由分等評估轉向分類評估。楊曉江,汪雅霜.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分類評估方案》的四點質疑[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4):2629.在2011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這一文件中,對分類評估進行了介紹。分類評估分為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合格評估的對象是2000年以來未參加過院校評估的新建本科學校,審核評估的對象是參加過院校評估並獲得通過的普通本科學校。劉振天.我國新一輪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總體設計與製度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328.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從最開始的分類評估到首輪本科教學評估,然後到現在的分類評估,表麵上是一種評估類型的“回歸”,但是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評估方案和指標進行分析發現,新的分類評估與之前的評估最大的不同是評估一級指標中出現了“學生”的字樣,把學生的地位在評估指標中突顯出來。合格評估中有“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這個一級指標,審核評估中有“學生發展”這個一級指標。新的分類評估更強調學生的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因為“現代的教學理念已經脫離了過去認為教學質量隻是教師的教這一單方麵問題的這種認識,進一步涉及學生的學,如果沒有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參與,我們就沒有最後的教學質量”吳雪.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製度變遷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0:178.。
第二節開展學習情況調查是
評估大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
通過對美國認證模式、英國審核模式以及我國的分類模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關注大學生學習是高等教育評估的最新發展趨勢。那麼,采取何種方法對大學生學習進行科學的評估,是學者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從國際的視角來看,對大學生學習進行評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自陳式調查問卷。由於調查問卷易於開發和管理、所需經費較少,所以也更受管理者和學者的青睞。Robert M. Carini, George D. Kuh and Stephen P. Klein.Student Engag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 Testing the Linkages [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6, 47(1): 132.學生調查問卷在院校管理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根據美國學生學習成效評估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 NILOA)一項調查顯示,76%的被調查者認為其所在的學校在評估過程中使用調查問卷。Gary R. Pike. NSSE Benchmarks and Institutional Outcomes:A Note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Intended Uses of a Measure in Validity Studies [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 54(2): 149170.這也進一步說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是評估大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另外,許多國家都開發出了相關問卷對本國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比如,美國有“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等;英國有“全英大學生調查”;澳大利亞有“課程體驗調查”;日本有“全日大學生調查”;中國有“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等。這些調查都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關,均采用自陳式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大規模的全國性調查。
一、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介紹
與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相比,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SERU)主要針對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該調查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s)教授與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理查德·弗蘭克斯(Richard Flacks)教授提出和研發,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了解學生在學期間學習經曆的具體情況,為學校管理者的決策製訂提供豐富的數據和信息支持。History of the SERU Project and UCUES[EB\/OL]. http:\/\/cshe.berkeley.edu\/SERU\/historyseruprojectanducues.調查最初主要是針對加州大學各大分校的本科生,因此該調查也被稱為加州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Survey, UCUES)。調查問卷由核心問題(Core Items)與五個模塊(Module)構成。核心問題包括在學習、工作或其他活動上所花費的時間、學業與個體發展、多元化校園環境、學業參與、總體滿意度、專業評估、學生個體與家庭背景特征等方麵。五個模塊包括學業參與(Academic Engagement)、公民參與(Community and Civic Engagement)、學生發展(Student Development)、全球化技能與意識(Global Skills and Awareness)以及學校熱點問題(Wild Card for Topical Questions)等方麵。The Design of the SERU Survey[EB\/OL]. http:\/\/cshe.berkeley.edu\/SERU\/designserusurvey, 20131221.問卷主要采用六點量表,數據收集主要使用網絡調查平台。該調查的結果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麵:提升學習成果多元評估績效、加強社會問責回應力度、提高學校服務學生質量、提供學校政策製定依據、拓展院校研究信息智庫。程明明,常桐善,黃海濤.美國加州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項目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6):95103.隨著該調查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研究型大學學生就讀經驗調查聯盟。該聯盟除了加州大學的9所分校外,還包括羅格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匹茲堡大學等在內的14所美國大學和10所非美國大學,其中我國就有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湖南大學參與了該聯盟。The SERU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EB\/OL]. http:\/\/cshe.berkeley.edu\/SERU\/seruinternationalconsortium, 20131221.目前,南京大學龔放,呂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參與差異的研究——基於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問卷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呂林海,鄭鍾昊,龔放.大學生的全球化能力和經曆:中國與世界一流大學的比較——基於南京大學、首爾大學和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問卷調查[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4).和西安交通大學常桐善,杜瑞軍.中國大學離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多遠——以本科學生的全球化知識和經驗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3).陸根書,胡文靜,閆妮.大學生學習經曆:概念模型與基本特征——基於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生學習經曆的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8):5361.的相關研究結果已陸續發表,從這些研究結果來看,漢化版的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問卷有較好的信效度和文化適應性。
二、英國大學生調查介紹
英國大學生調查(The National Student Survey, NSS)受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的委托,由莫裏公司(Ipsos MORI)來對其進行組織和管理。該調查從2005年開始,每年開展一次。調查對象是即將畢業的本科生,讓他們對大學期間所學課程的質量進行評價。WHAT IS THE NSS?[EB\/OL].http:\/\/www.the student survey.com\/the_nss.html#.UsHHl_n1DXp, 20131230.該調查通過網絡平台來實施,問卷填寫隻需要五分鍾。2013年的調查問卷由客觀題和主觀題構成,其中客觀題主要由六個核心維度構成,分別是專業教學(The teaching on my course)、評估與反饋(Assessment and feedback)、學業支持(Academic support)、組織與管理(Organisation and management)、學習資源(Learning resources)、個人發展(Personal development)。另外還有兩道關於滿意度的題目,分別是總體滿意度(Overall satisfaction)以及對學生會(Students union)的滿意度。National Student Survey Questionnaire [EB\/OL]. http:\/\/www.the student survey.com\/content\/nss2012_questionnaire_english.pdf, 20131230.除了總體滿意度和對學生會的滿意度分別僅包含一道題之外,其他維度都包含三道或三道以上的題目。專業教學這一維度由“教師擅長講解學習內容”“教師使我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等四個題目組成。評估與反饋這一維度由“評分標準在正式上課前被清晰地告知”“評估過程和記分方式很公平”等五個題目組成。學業支持這一維度由“我收到了大量學習方麵的建議和支持”“在我需要教師的幫助時,我能很快地聯係上他”等三個題目組成。組織與管理這一維度由“教學活動都按課程表來開展”“課程安排或教師教學如果有任何的變動,都會及時與我們溝通”等三個題目組成。學習資源這一維度由“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能很好地滿足我的需求”“當我需要使用相關的信息資源時,我能很便利地獲得”等三個題目組成。個人發展這一維度由“專業學習讓我更加自信地表現自己”“我的溝通技能得到了提高”等三個題目組成。問卷采用五點量表,分為非常同意、基本同意、一般、基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這五個選項。另外,問卷中的每道題還增加了一個“不適用”的選項。National Student Survey Questionnaire [EB\/OL]. http:\/\/www.the student survey.com\/content\/nss2012_questionnaire_english.pdf, 20131230.該調查希望被調查對象能夠真實地反饋自己的就讀經曆,其調查結果公布在一個網站(http:\/\/unistats.direct.gov.uk\/)上,被調查學校或學生組織可以使用該調查結果來改進學生的學習經曆。英國高等教育學會(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使用該調查數據來幫助學校、院係以及教師來提升教育質量。該組織的院校工作小組(the Institutional Working Group)會為院校提供相關機會來探討調查結果,並分享各院校應對調查所提出的機遇和挑戰而開展的實踐活動。該組織還對相關院校開展了兩次(2007年和2010年)案例分析,就各個學校如何使用該調查數據來改進學生學習的經驗進行了詳細介紹。同時,該組織正圍繞該調查開發一個院校谘詢項目,其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各院校使用相關的證據來指導學校教學戰略的製訂。Using the National Student Survey for Enhancement[EB\/OL]. http:\/\/www.heacademy.ac.uk\/NSS, 20131230.當然,相關的新聞媒體也會使用該調查中的總體滿意度調查數據來對各高校進行年度比較和排名。National student survey: UK student satisfaction reaches new record[EB\/OL]. http:\/\/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university education\/9569864\/NationalstudentsurveyUKstudentsatisfactionreachesnewrecord.html, 20131230.
三、澳大利亞課程體驗調查介紹
課程體驗調查是澳大利亞畢業生調查(The Australian Graduate Survey)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體驗調查問卷(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CEQ)經過多年的修訂和完善,已成為評估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的有效工具,在院校績效管理中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亞課程體驗調查問卷的最主要設計者是墨爾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保羅·拉姆斯登(Paul Ramsden)。該問卷是在保羅·拉姆斯登和他同事開發的課程感知問卷(Course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課程體驗調查問卷的設計遵循了以下幾條標準:第一,包含與課程和教學相關的所有方麵,而且學生能準確評價這些方麵;第二,較高的效度和自由度;第三,經濟性;第四,普適性;第五,較高的區分度。Paul Ramsden.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1, 16(2): 133.第一版課程體驗調查問卷最初包含80個題目,問卷設計者於1989年5月在澳大利亞的一所高校對1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後,將問卷題目減少到57個。Paul Ramsden.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1, 16(2): 133.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績效指標研究小組的推薦下,課程體驗調查問卷在一次全國性的調查研究中得到使用。問卷設計者根據研究小組的相關要求對問卷進行了修改,並形成了第二版課程體驗調查問卷。第二版課程體驗調查問卷包含30個題目和五個維度,這五個維度分別是良好的教學(Good Teaching)、清晰的教學目標(Clear Goal)、適當的課業負擔(Appropriate Workload)、合理的教學評價(Appropriate Assessment)和充分的學習自由度(Emphasis on Independence)。Keithia Wilsona, Alf Lizzioa and Paul Ramsden.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 22(1): 34.同時,使用全國性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大規模調查中使用。澳大利亞就業、教育和培訓部(The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DEET)將該問卷用於一項針對畢業生的全國性調查中。同時,課程體驗調查問卷也再次被修改,從之前的30個題目減少到23個題目,其中充分的學習自由度這一維度被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s)這個維度代替。Keithia Wilsona, Alf Lizzioa and Paul Ramsden.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 22(1): 3536.多年來,澳大利亞各高校一直使用課程體驗調查問卷來調查教學質量。該問卷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表現在該問卷主要針對課堂內的學習活動,而涉及課堂外學習行為的內容較少。因此,有學者對該問卷進行了擴充,認為除了原有的五大維度外,還可以增加學生支持、學習資源、學習社區、畢業生質量、學習動力這五個維度。Patrick Griffin, Hamish Coates, Craig McInnis and Richard James.The Development of an Extended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3, 9(3): 259266.澳大利亞畢業生職業指導委員會(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 GCA)采納了學者的研究成果,對課程體驗調查問卷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調查問卷由“核心量表+可選量表”兩部分構成。核心量表是指所有被調查學校的學生都必須填寫的部分,包括良好教學實踐、通用技能和總體滿意度(隻有一道題)這三個子量表。可選量表是指學校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的部分,包括清晰的教學目標和標準、適當的課業負擔、合理的教學評價、學習動力、學生支持、畢業生質量、學習資源、學習社區這八個子量表。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overview [EB\/OL]. http:\/\/www.graduatecareers.com.au\/research\/start\/agsoverview\/ctags\/ceqo\/, 20131230.每年開展一次的澳大利亞課程體驗調查已成為政府、高校以及社會公眾了解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窗口,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四、我國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介紹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質量與評估研究所依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科)重點課題(編號AIA100007)“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於2011年開始實施我國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課題組成員開發了“大學生學習觀調查問卷”“大學生學習環境感知調查問卷”“大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大學生學習策略調查問卷”“大學生學習方式調查問卷”“大學生學習收獲調查問卷”以及“大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等。這些問卷和學生個人背景信息共同構成了“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核心部分課題組還編製了大學生適應性、壓力應對等方麵的問卷。。個人背景信息情況包括性別、出生年月、就讀高校名稱、專業、家庭所在省份、父母職業和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問卷采用六點自陳式量表,“1”為完全不同意(或非常不滿意),“6”為完全同意(或非常滿意)。“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采用網絡調查平台的方式收集數據。首次調查於2011年6月1日到2011年8月30日開放網上調查平台,邀請全國東、中西部大學生在線填寫問卷,參與正式調查的學生來自23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52所高等學校,共92122名大學生。樣本中有98%的學生年齡在18—24歲之間,57.1%為女性,“985工程”院校學生占3.9%,“211工程”(不含“985工程”院校)學生占14.9%,一般本科院校(“985工程”“211工程”院校之外的本科院校)學生占62.3%,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占18.9%。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製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12.相比國內目前其他大學生調查而言,“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使用自主開發的調查問卷,其調查覆蓋麵最廣、樣本量最大。課題組每年對年度數據進行整理、修複與分析後,及時向參與調查的各協作校郵寄了《學情調查分析報告》,部分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包括: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製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2);史秋衡,文靜.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基於學情調查的自我評價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1);郭建鵬,楊淩燕,史秋衡.大學生課堂體驗對學習方式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多水平分析的結果[J].教育研究,2013(2);楊淩燕,郭建鵬,史秋衡.我國大學生課堂體驗及其影響因素的多層線性模型分析[J].複旦教育論壇,2013(6);史秋衡,矯怡程.不同類型高校生源質量的實證研究——基於“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的數據分析[J].複旦教育論壇,2014(1);文靜,史秋衡.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要素與結構探析[J].宏觀質量研究,2013(3);楊院.大學生學習觀對學習方式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不同課堂學習環境的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9);汪雅霜.高職院校大學生滿意度研究——基於2011年“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數據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2(7);汪雅霜.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實證研究——基於2012年“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數據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1).已發表在《教育研究》《新華文摘》以及新華通訊社給省部級參閱的最高級別內參《國內動態清樣》上,並在向教育部、國內外學術會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和各高校所作的報告中彙報了相關研究成果。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項目組.廈門大學關於建立國家大學生學情調查協作關係的函[Z].2013530.
第三節學習投入度是影響大學生
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
基於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理解大學生學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調查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並在此基礎上找出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那麼哪些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最重要的因素呢?學者通過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學習成效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投入度Shouping Hu and Alexander C. McCormick.An EngagementBased Student Typolog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llege Outcom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12, 53(7): 739.,學習投入度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能較好地預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其中學習成果包括批判性思維、道德問題界定、認知活動、閱讀與寫作能力、多元化觀點與經曆、個人幸福感等多個方麵)Ernest T. Pascarella, Tricia A. Seifertand Charles Blaich.How Effective Are the NSSE Benchmarks in Predicting Important Educational Outcomes?[J]. Change, January\/February, 2010(1): 1622.;大學期間的學習投入度與其學習成績和保持率呈顯著正相關George D. Kuh, Jillian Kinzie, Ty Cruce, Rick Shoup and Robert M. Gonyea.Connecting the Dots:MultiFaceted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Engagement Results from the NSSE, and the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and Conditions That Foster Student Success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6.;大學生學習投入度中的“課外活動參與”對學生的保持率有較強的預測力Girija S. Shin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Responses on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 and Retention [J].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elfLearning, 2010, 3(7): 5467.;與院校環境和學生家庭背景等因素相比,學生學習投入度對學生學習收獲的影響更大王紓.研究型大學學生學習性投入對學習收獲的影響機製研究——基於2009年“中國大學生學情調查”的數據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8):2431.;環境因素與學生的學習收獲並不產生直接影響,而是通過學生學習投入度這一中介變量來產生間接影響劉宏哲,劉金蘭,林盛.大學環境影響學習收獲的自主參與模型解析——基於K大學調查的實證[J].複旦教育論壇,2012(5):3944.。不論是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英國大學生調查、澳大利亞課程體驗調查還是我國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雖然它們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開展(其中部分題目也涉及學習投入度),但它們並不專門用來測量學生的學習投入度,而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則彌補了這一不足。該調查專注於對學生學習投入度進行測量,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評估高等教育質量的新視角和新方法。
一、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產生的背景
開展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換一種新的視角來看高校教育質量。正如拉塞爾·埃傑頓(Russell Edgerton)和李·舒爾曼(Lee Shulman)所說:“不可能站在某一個地方就可看到整個北京大學的未名湖,隻有不斷地換地方、從不同的方位來觀看,才能把整個湖畔的景色一覽無餘。”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The NSSE 2000 Report: National Benchmark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0: Ⅱ.與傳統的大學排行榜不同,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就是一種新的方法和視角。1998年,時任皮尤教育慈善信托基金委員會(the Education for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主任的拉塞爾·埃傑頓召集了一批教育工作者就相關教育問題進行探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議題就是如何找到一種不同於傳統大學排行榜的教育質量評估方法。與會人員認為可以從學生的視角來分析高校的教育質量,讓學生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會後,拉塞爾·埃傑頓讓彼得·尤厄爾(Peter Ewell)組織一個研究小組來開發相關的測量工具。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Assessment for Improvement: Tracking Student Engagement Over Tim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9: 3.其中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的喬治·庫(George Kuh)成為測量工具的主要開發者和實施者。1999年,喬治·庫訪問了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報告了相關的研究成果,並得到了基金會成員的認可。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Promoting Engagement for All Student: The Imperative to Look Within [R].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8: 6. 1999年12月,皮尤教育慈善信托基金委員會撥款三百三十萬美金($3.3 million)給印第安納大學來開展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同時,還建立了調查谘詢委員會和技術支持委員會來指導調查工作的開展。另外,信托基金委員會希望皮尤本科生學習論壇委員會(The Pew Forum on Undergraduate Learning)和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作為該調查的兩大支持單位,向學界和社會公眾解釋調查結果。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The NSSE 2000 Report: National Benchmark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0: Ⅱ.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於2000年開始第一輪調查,共有276所高校參與了調查。之後每年開展一次調查,參與高校也逐年增加,2001年為321所、2002年為366所,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From Promise to Progress: 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Using Student Engagement Results to Improve Collegiate Quality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2: 4.而參與2013年調查的美國高校數為586所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A Fresh Look at Student Engagement [R].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13: 6.。現在“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已家喻戶曉,它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各大主流媒體和雜誌上,同時在政府的相關政策文件中也能常常看到它的身影。如果使用穀歌(Google)瀏覽器對其進行檢索,會發現有超於299000條與之相關的信息。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Promoting Engagement for All Student: The Imperative to Look Within [R].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8: 3.有學者認為該調查充當著透鏡(Lens)、反光鏡(Mirror)和窗口(Window)的作用。作為透鏡,該調查能像顯微鏡和望遠鏡一樣,把大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容易發現的問題變得清晰可見;作為反光鏡,該調查為學校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來審視自己;作為窗口,該調查為各個高校提供了一個與其他高校進行比較的平台。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Improving the College Experience: National Benchmark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R].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1: 3.正因為該調查有這些作用和功能,才使其引起這麼多的關注和各高校的積極參與。
二、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介紹
一般來講,拉塞爾·埃傑頓是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的投資者,彼得·尤厄爾是該調查的設計者,而喬治·庫則是該調查的建立者。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Assessment for Improvement: Tracking Student Engagement Over Tim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9: 3.特別是喬治·庫對於該調查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喬治·庫從兩方麵來定義大學生學習投入度,一方麵是指學生在良好教育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另一方麵指學生所感知的學校對其學習和成長所給予的支持力度。George D. Kuh. 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 Change, 2001, 33(3): 1017.在該定義的基礎上,喬治·庫帶領其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問卷由學習投入度的五大基準、學習收獲量表以及學生背景信息三部分構成。其中學習投入度的五大基準是該問卷的核心部分,而這五大基準後來也成為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代名詞。這五大基準分別是學業挑戰度(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主動與合作學習(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師生互動(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豐富的教育經曆(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以及支持性校園環境(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在2000年版的調查問卷中,學業挑戰度這一基準包含“準備功課、閱讀與寫作、使用高階認知技能、努力學習”等方麵的題目;主動與合作學習這一基準包含“參與課堂提問或課堂討論、作課程報告、與同學在課外合作完成相關學習任務、與同學在課堂上合作完成相關項目、指導或輔導其他同學”等方麵的題目;師生互動這一基準包含“與教師討論成績或作業、與教師或輔導員討論自己的職業規劃、與教師在課外就書上獲得的相關觀點進行討論、與教師共同參與相關的活動”等方麵的題目;豐富的教育經曆這一基準包含“與不同宗教信仰、政治立場和價值觀的學生交流,與不同種族的學生交談,校園有鼓勵不同群體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文化,使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討論和完成作業”等方麵的題目;支持性校園環境這一基準包含“學校環境能幫助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成功、能幫助學生處理好非學業方麵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等方麵的題目。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The NSSE 2000 Report: National Benchmark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0: 34.自2000年開始,該調查問卷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與完善,已成為測量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利器,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青睞。比如,我國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學者將該問卷進行了漢化,並在我國開展了全國性的調查。羅燕,海蒂·羅斯,岑逾豪.國際比較視野中的高等教育測量——NSSE—China工具的開發:文化適應與信度、效度報告[J].複旦教育論壇,2009(5):1218.但在這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該調查問卷也麵臨著很多的挑戰,其中最大一個挑戰就是如何保持與時俱進(keep the survey fresh)。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Assessment for Improvement: Tracking Student Engagement Over Tim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9: 4.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開展的最初目的就是讓各個高校換一種視角來看待高教質量,現在這種視角已被高校和教師們所熟悉,代表優秀教育實踐的五大基準也已深入人心,且大量的高校在這些基準的指導下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改革。因此,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需要從傳播良好教育實踐轉向培育高校在教與學方麵追求精益求精的決心。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Assessment for Improvement: Tracking Student Engagement Over Time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09: 5.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負責該調查的印第安納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於2013年對調查問卷進行了更新。更新後的調查問卷有23%的題目是新加入的、22%的題目沒有變化、27%的題目進行了較大的改動、28%的題目有些細小的改動。Introducing the Updated NSSE survey![EB\/OL].http:\/\/nsse.iub.edu\/nsseupdate\/,201413.更新後的調查問卷最大的特色是從之前的基準變成了投入度指標(Engagement Indicators)和高影響力實踐活動(HighImpact Practices)。學業挑戰度這一基準變成了高階學習(HigherOrder Learning)、反思與整合學習(Reflective & Integrative Learning)、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和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這四個投入度指標;主動與合作學習這一基準變成了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和與多樣化人群交流(Discussions with Diverse Others)這兩個投入度指標;師生互動這一基準變成了師生互動(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和有效教學實踐(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s)這兩個投入度指標;支持性校園環境這一基準變成了互動質量(Quality of Interactions)和支持性環境(Supportive Environment)這兩個投入度指標;而豐富的教育經曆這一基準則變成了高影響力實踐活動(隻有兩道題)。From Benchmarks to Engagement Indicators and HighImpact Practices[EB\/OL]. http:\/\/nsse.iub.edu\/pdf\/Benchmarks%20to%20Indicators.pdf,201413.有學者使用概化理論(Generalizability Theory)來對更新後的問卷的穩定性進行檢驗,發現問卷在小樣本的情況下仍有穩定性和準確性。Kevin Fonsnacht and Robert Gonyea. The Dependability of the NSSE 2012 Pilot: A Generalizability Study [R]. New Orlea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12. 2013年,印第安納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使用更新後的問卷對美國586所高校進行了調查,並發布了調查報告。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A Fresh Look at Student Engagement [R].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