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高校輔導員工作談話中的身份選擇研究 \/ 陳靜著
.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11
ISBN 9787305237041
Ⅰ. ①高… Ⅱ. ①陳… Ⅲ. ①高等學校-輔導員-談
話法-研究 Ⅳ. ①G645.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54818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高校輔導員工作談話中的身份選擇研究
著者陳靜
責任編輯董穎編輯熱線02583596997
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廣東虎彩雲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880×12301/32印張 8.5字數 205千
版次2020年11月第1版2020年1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7041
定價49.00元
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 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序
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高校輔導員作為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在育人的全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更好地完成崗位賦予的光榮使命,輔導員不僅需要把立德樹人的任務很好地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全過程中,還需要對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科學研究,創新、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育人本領。
陳靜博士是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資深輔導員。說她資深,不隻是她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在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一幹就是28年,更重要的是她樂此不疲,熱心鑽研輔導員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並逐步上升到理論層麵的探究。陳靜的碩士學位論文探討了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問題,而博士學位論文進而探討了輔導員與學生個別談話中的身份選擇策略,她對輔導員工作的熱愛與熟諳由此可見一斑。
《高校輔導員工作談話中的身份選擇研究》一書是陳靜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的。該研究基於語用身份理論,使用混合研究法,考察了輔導員實景個別談話或情景體驗式個別談話中的語用身份選擇類型、分布及動態調整,探尋了他們在情景體驗式個別談話中各類語用身份選擇的動機和影響因素,探究了學生對輔導員在相應個別談話情景下語用身份選擇的期盼及感知情況,基於此預測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策略的溝通效果。研究表明,輔導員談話工作中的語用身份選擇具有多樣性、動態變化性、偏好性,其動機具有多樣性和變異性,且總體上與學生的期盼是一致的,能夠取得預期的溝通效果。總體而言,該書研究目標明確、視角新穎、方法得當、觀點鮮明、邏輯嚴密,總體質量高,相關內容得到論文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認可,並已經有多篇相關學術論文發表。
本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理論上,該成果可以進一步豐富身份理論尤其是語用身份的內涵,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論。在實踐上,該成果可以用來指導和培訓輔導員如何根據工作內容選擇合適的語用身份開展與學生的交流工作,提高輔導員談話工作的溝通效果,同時也可為輔導員個人能力的考核提供一個全新的維度。
我認為本書還具有三個鮮明特色。首先,本書體現了跨學科研究性質,作者將語言學中的新理論運用到教育研究領域,探討思政工作話題,拓展了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論視野。其次,作者使用混合法開展實證研究,重事實講依據,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話題研究常見的經驗體會式做法,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此外,該研究選題接地氣,體現了從工作中來、到工作中去的研究旨趣,契合了作者自身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彰顯了作者作為全國首屆教育博士的職業擔當,反映了作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相信本書的出版,一定能引發同行的共鳴,會給更多的輔導員帶來啟迪,促進輔導員工作能力的提升,進而給更多的學生帶來福音。
陳靜的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都是在我指導下撰寫的。在教育研究院的兩個求學階段,她始終認真好學、勤問善思,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學生。作為在職博士,她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完成繁重的博士課程學習,撰寫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實屬不易。南京大學出版社慧眼識珠,決定將《高校輔導員工作談話中的身份選擇研究》付梓出版,陳靜希望我為書作序,我欣然同意。十分期待相關讀者能夠將本項研究成果運用到學生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完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也期待陳靜博士能夠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是為序。
王運來
2020年10月
於仙林翠穀
前言
本書探討的是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時實際或可能采取的身份選擇問題。筆者借鑒了語言學領域中的語用身份論,結合訪談和問卷調查,微觀分析了輔導員真實環境及情景體驗下的學生個別談話,考察了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過程中選擇與調整其語用身份的類型、動機和影響因素,並從學生視角了解他們對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的期盼、感知、態度,從而揭示了輔導員個別談話中的語用身份選擇可能帶來的溝通效果。研究發現,輔導員談話工作中的語用身份選擇具有多樣性、動態變化性和偏好性,總體上與學生的期盼是一致的,不同類型的語用身份選擇中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動機,又有完全不同的動機。輔導員的身份選擇有利於顯示其具有親和力,因而更利於建構民主、和諧的輔導員—學生關係,打造良好、親和的個人形象,也有利於平衡各方麵的交際需求,既能解決學生當下的實際問題,又不影響他們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係,甚至可以實現自我保護。上述發現一方麵為語用身份論提供新證據,另一方麵,對輔導員如何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將其身份或角色定位“落地”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對提高輔導員談話工作的溝通效果、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有一定的幫助。
本書是基於筆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發展而來。十年前,40歲的我,一個仍然擁有追夢情懷的老學工,懷揣著提升自我學生工作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的夢想,有幸成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第一屆教育博士生。讀博數年,艱辛而快樂,忙碌而充實,令我終身難忘。課堂上學術思想火花的碰撞,同學間的歡聲笑語,甚至是閑暇聚餐時靈感的閃現,無不讓我受益良多。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想向老師、同學、朋友以及家人道聲感謝。
首先要由衷感謝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身份集一身的南京大學王運來教授。蒙導師不棄,我作為一名基礎薄弱、科研積累欠缺的來自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投至導師門下。讀碩和讀博的近十年間,王老師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豁達風趣的個性、和藹耐心的教導時時刻刻鞭策著我,催我奮進。對在學術之路上蹣跚學步的我,王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指點,並鼓勵我不畏艱險,勇敢前行。正是有導師的不斷鼓勵,我才有信心和勇氣堅持完成兩個階段的學業。我的兩篇學位論文從選題直到最後定稿,每一步都凝聚著導師的心血。此外,師母吳靜老師給予我的鼓勵也令我感動不已。能夠成為王老師的碩士生、博士生是我一生的幸運。
感謝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張紅霞教授的精彩授課讓我係統學習了教育學的研究方法。感謝龔放教授、冒榮教授、桑新民教授、汪霞教授、操太聖教授、呂林海教授等老師的授課幫我拓寬了教育學的研究視野。感謝龔放教授、冒榮教授、餘秀蘭教授等老師在我的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上提出諸多中肯建議,完善了我的研究思路。同樣要感謝南大教研院辦公室的王婧老師和徐芃老師,你們的敬業與耐心為我樹立了楷模。
感謝我所在工作部門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各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支持。王靖華書記、魏桂紅副書記格外體諒我邊工作邊讀書的困難,盡可能給予我支持。王守仁教授、許鈞教授、楊金才教授經常詢問並督促我的論文寫作進展。同為輔導員的同事劉雅嬌、劉思佳不僅參與本研究數據的收集過程,還經常分擔一些工作。
感謝我校其他院係學工戰線上的同事們和兄弟高校的同行們,是你們幫助我順利完成了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以及實景訪談與回溯訪談工作。感謝我帶的2012屆外院本科畢業生們,是你們幫我轉寫談話錄音文字稿和統計整理數據。感謝江蘇大學李民博士在數據統計方麵提供的幫助,也感謝曹燕黎博士、景曉平博士等給予的關心和支持。
感謝我的博士生同學多年來給予我在學習以及生活方麵的諸多幫助,他們是:陸小兵、孟克、劉敏、翟安英、陸珂珂、王春梅。我們一起度過了在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的美好求學時光,有了你們,我在求學的路上不孤單。
同時感謝我的愛人陳新仁在我的學業與生活上給予的大力幫助。感謝我的兒子陳天成和侄子竇嘉誠幫我收集問卷。感謝我的父母對我一直以來的鼓勵和支持。
謹將此書獻給我不離不棄、無怨無悔托付一生的學生工作事業!
陳靜
2020年10月
目錄
序(1)
前言(1)
第一章導言(1)
一、研究對象(1)
二、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2)
三、研究目標(3)
四、研究方法(4)
五、本書結構(5)
第二章文獻綜述(7)
一、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曆史沿革(7)
二、新時期輔導員的身份定位(10)
三、輔導員—大學生溝通原則與策略研究(19)
四、本章小結(30)
第三章理論框架(32)
一、身份的界定(33)
二、身份的分類(46)
三、本研究的理論基礎(52)
四、本研究的分析框架(61)
五、本章小結(63)
第四章研究設計(65)
一、研究問題(65)
二、調研對象(68)
三、數據收集(72)
四、語料分析方法(81)
五、本章小結(96)
第五章輔導員個別談話中選擇的語用身份類型、分布與特點
(98)
一、輔導員個別談話中語用身份選擇的定性分析(98)
二、輔導員個別談話中語用身份選擇的定量分析(117)
三、案例分析:輔導員個別談話中語用身份的動態調整
(131)
四、本章小結(134)
第六章輔導員個別談話中語用身份選擇的動機與影響因素
(136)
一、具體情景下輔導員個體類語用身份選擇的動機
(136)
二、具體情景下輔導員機構類語用身份選擇的動機
(151)
三、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總體偏好及動態調整的動因
(161)
四、影響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的常見因素(167)
五、本章小結(171)
第七章輔導員個別談話中語用身份選擇的溝通效果
(173)
一、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與全部學生期盼的一致性情況
(174)
二、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與不同類型學生期盼的一致性情況
(182)
三、學生對輔導員語用身份選擇及動態調整的感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