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三閭祠、三忠祠(清以前建)

高安市三閭大夫廟(前117年建)

樟樹市屈原廟(唐代建)

樟樹市昭靈祠(唐代以前建)

鄱陽縣屈原廟(清代以前建)

江西省永豐縣三閭廟(清代以前建)第十二章唐代文人吟誦屈原版圖考第十二章

唐代文人吟誦屈原版圖考

第一節《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中的“嶽陽數據”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唐宋文學編年係地信息平台”(王兆鵬教授主持)使學界一直思考的“可視化文學地圖”等計劃,得以有真正實施的平台。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唐宋文學編年係地信息平台建設”研究動態》介紹:“唐宋文學編年係地信息平台”建成後,將從四個層麵改變現有文學編年史的觀念和模式。一是變有限容量為無限容量。紙本文學編年史的容量是有限的,而數字文學編年史則是無限量的,可以容納海量的作家作品編年史料及相關史料。二是變選擇性呈現為全景性呈現。紙本文學編年史,對入史的作家作品是有選擇的,隻是收錄操作人自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作家作品,而舍棄了自認為不太重要的大部分作家作品。有選擇,就必然有淘汰,一部分作家作品被顯現,而另一部分作家作品被遮蔽。數字化文學編年,無須選擇,可以全景呈現文學史的原生態,大作家和小作家、重要作家和一般作家、生平事跡可考的作家和事跡不詳的作家、名篇佳作和普通作品,都一並得到呈現。三是變斷續性呈現為連續性呈現。紙本文學編年史,受容量的製約,即使是大作家,也不能逐年呈現他們一生的全部活動和全部創作,隻能斷斷續續地呈現其部分年度的部分活動和創作。而數字化文學編年中,每一位作家都是連續不間斷地呈現其平生每一年的所有活動和創作,呈現的文學史圖景更完整。四是變未知為可知。紙本文學編年史,對那些生平不詳的作家和創作年代不詳的作品,基本上是棄置不顧。而本項目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對文學史上為數眾多的生平不詳的作家及其作品進行模糊化處理,其活動和創作的“時間點”雖不能確定,但其“時間段”卻可以掌握和描述。這些作家作品進入數據庫,便於全麵觀察某個時間段的文學發展狀況和進程。這四大改變,將大大拓展文學史的觀照視野,推動文學史研究觀念和方法的轉型、進步。課題組供稿:《“唐宋文學編年係地信息平台建設”中期檢查情況》,http:\/\/www.npopsscn.gov.cn\/n\/2015\/07\/31\/c35828227392735.html。2017年4月,搜韻、CCTV官網等平台推送了《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主持牽頭與搜韻詩詞共同打造了《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收錄了數百位著名唐宋詩人的一生行跡,何時何地寫下了哪些詩文。點開地圖上的城市名稱,就能看到有多少詩人來過、在這裏寫下了多少詩;選擇一位詩人,則能看到他一生活動的軌跡。王兆鵬介紹,數據庫還將繼續完善,今後想擴充、涵蓋整個中國文學史;電子地圖也會增加曆史地圖,以便讓人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古人的足跡,實現古今時空的重疊,更有曆史感;還會開發出更多具有文化旅遊價值的功能,推薦詩人走過的路線,將古今路線做對比。“比如重走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的路,在行走的同時感受作家的心境,在時空的交錯中觸摸古人的靈魂,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王兆鵬說,他們還想在平台中加入音頻和視頻,比如加入作者的畫像、書法作品、詩詞吟唱等,孩子們利用這個平台學習古典詩詞,一定又方便又有趣。《教授牽頭製出電子地圖,點擊可查唐宋詩人一生行跡》,CCTV節目官網,2017年4月4日,http:\/\/history.cctv.com\/2017\/04\/04\/ARTIiv5mETgagHUo7GjzUFiB170404.shtml。這一新成果、新視域和新操作平台,是一個具有強大操作性條件的數據庫。從目前《唐宋文學編年地圖》(試用版,數據傳送截至2017年4月16日7:30)所上傳數據看,710年—1179年,共有19位詩人曾於嶽陽停留,留有詩148首。這19位詩人來到嶽陽的時間分別是:710年,宋之問,54歲,有詩1首。

717年,孟浩然,28歲。

725—760年,李白,24—59歲,有詩45首。

768—770年,杜甫,56—58歲,有詩18首。

794年,孟郊,43歲,有詩6首。

804—805年,韓愈,36—37歲,有詩4首。

871—873年,羅隱,38—40歲,有詩1首。

863年,皮日休,29歲。

854—876年,鄭穀,6—28歲,有詩3首。

815年,柳宗元,42歲,有詩1首。

881年,崔塗,27歲,有詩1首。

980—983年,晁迥,29—32歲。

1102—1103年,黃庭堅,57—58歲,有詩5首。

1102年,曾肇,55歲。

1096年,秦觀,47歲。

1103—1125年,僧惠洪,32—54歲,有詩54首。

1130年,王以寧,40歲,有詩1首。

1166—1169年,張孝祥,34—37歲,有詩8首。

1174—1179年,徐夢莘,48—53歲。唐宋時期到過嶽陽的詩(詞)人信息圖示(文中相關圖片均為王兆鵬教授主持《唐宋文學編年地圖》PC版截圖2017.4.16.7:30)如左下:

右上圖為唐代詩人李白24歲、38歲、57歲、58歲、59歲在嶽陽、湘陰、永州等地的行蹤圖。(圖片來源:王兆鵬教授主持《唐宋文學編年地圖》PC版截圖2017.4.16.7:30)

上圖為李白一生行跡圖。(圖片來源:王兆鵬教授主持《唐宋文學編年地圖》PC版截圖2017.4.16.7:30)上圖為唐代詩人杜甫57歲、58歲在嶽陽、衡陽、耒陽等地的行蹤圖(圖片來源:王兆鵬教授主持《唐宋文學編年地圖》PC版截圖2017.4.16.7:30)

上圖為唐代詩人孟郊43歲在嶽陽、汨羅的行蹤圖。(圖片來源:王兆鵬教授主持《唐宋文學編年地圖》PC版截圖2017.4.5.7:30)上圖為唐代詩人宋之問54歲到嶽陽時的行蹤圖。(圖片來源:王兆鵬教授主持《唐宋文學編年地圖》PC版截圖2017.4.5.7:30)

來到嶽陽的詩人中,吟誦屈原或受到屈騷影響有李白、杜甫、孟郊、宋之問、柳宗元等。詩人李白在24歲、38歲、57歲、58歲、59歲時到過嶽陽、湘陰、永州等地;杜甫57歲、58歲到過嶽陽、衡陽、耒陽等地;孟郊43歲到過嶽陽、汨羅;宋之問54歲到過嶽陽。這些詩人南遊之後,對屈原精神的深刻領悟或者批判,豐富了屈原文化的內涵。他們此後的行蹤圖可以理解為一種屈原文化的傳播路線圖。如,李白24歲到59歲期間,到過的地方有: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福建等地。孟郊43歲後到過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宋之問54歲後到了廣西、廣東等地。他們的行跡圖,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中可以清晰地顯示,這些吟詠屈原的唐代詩人的人生軌跡圖,其實也可作屈原精神傳承路線的輔助圖。

第二節唐代文人吟誦屈原詩作時序表

通過《全唐詩》、《全唐詩外編》、《全唐詩補編》(中華書局版)檢索,唐代文人吟誦屈原或借用屈原辭賦意象的詩歌約計有130餘首,筆者按照詩人生卒年的先後順序將他們的有關作品列表如下:時間作者籍貫詩詞名內容632—695盧照鄰幽州範陽(河北省涿州)獄中學

騷體夫何秋夜之無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長。圜戶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嚴霜。見河漢之西落,聞鴻雁之南翔。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將。憂與憂兮相積,歡與歡兮兩忘。風嫋嫋兮木紛紛,凋綠葉兮吹白雲。寸步千裏兮不相聞,思公子兮日將曛。林已暮兮鳥群飛,重門掩兮人徑稀。萬族皆有所托兮,蹇獨淹留而不歸。667—730張說河東(山西永濟)嶽州觀競渡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

急棹水華浮。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遊。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鼓發南湖槎,

標爭西驛樓。並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677—750趙冬曦定州鼓城(今河北晉城市)灉湖作三湖返入兩山間,畜作灉湖彎複彎。暑雨奔流潭正滿,微霜及潦水初還。水還波卷溪潭涸,綠草芊芊岸嶄岝。已複揚鞭恣行樂,適來飛棹共回旋。道旁耆老步躚躚,楚言茲事不知年。試就湖邊披草徑,莫疑東海變桑田。君訝今時盡陵陸,我看明歲更淪漣。來今自昔無終始,人事回環常若是。應思闕下聲華日,誰謂江潭旅遊子。初貞正喜固當然,往蹇來譽宜可俟。盈虛用舍輪輿旋,勿學靈均遠問天。701—761王維蒲州(今山西運城)送友人歸山歌二首(其一)山中人兮欲歸,雲冥冥兮雨霏霏。水驚波兮翠菅蘼,白鷺忽兮翻飛,君不可兮褰衣。山萬重兮一雲,混天地兮不分。樹晻曖兮氛氳,猿不見兮空聞。忽山西兮夕陽,見東皋兮遠村。平蕪綠兮千裏,眇惆悵兮思君。送友人歸山歌二首(其二)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群龍兮滿朝,君何為兮空穀。文寡和兮思深,道難知兮行獨。悅石上兮流泉,與鬆間兮草屋。入雲中兮養雞,上山頭兮抱犢。神與棗兮如瓜,虎賣杏兮收穀。愧不才兮妨賢,嫌既老兮貪祿。誓解印兮相從,何詹尹兮何卜。(續表)

時間作者籍貫詩詞名內容701—762李白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士,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時凝弟在席)爾從鹹陽來,問我何勞苦。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飛一雁秦雲秋。坐來黃葉落四五,北鬥已掛西城樓。絲桐感人弦亦絕,滿堂送君皆惜別。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明日鬥酒別,惆悵清路塵。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一朝複一朝,發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折翮翻飛隨轉蓬,聞弦墜虛下霜空。聖朝久棄青雲士,他日誰憐張長公。712—770杜甫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陪裴使君登嶽陽樓湖闊兼雲霧,樓孤屬晚晴。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已恐鄰人非。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共說總戎雲鳥陣,不妨遊子芰荷衣。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712—756

年間在世陳孫會稽(今浙江)移耶溪舊居呈陳元初校書雞犬漁舟裏,長謠任興行。即令邀客醉,已被遠山迎。書笈將非重,荷衣著甚輕。謝安無個事,忽起為蒼生。715—770岑參荊州江陵(湖北江陵)送梁判官歸女幾舊廬女幾知君憶,春雲相逐歸。草堂開藥裹,苔壁取荷衣。老竹移時小,新花舊處飛。可憐真傲吏,塵事到山稀。717—770皇甫冉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縣)途中送權三兄弟(一作送權驊)淮海風濤起,江關憂思長。同悲鵲繞樹,獨作雁隨陽。山晚雲初雪,汀寒月照霜。由來濯纓處,漁父愛滄浪。(續表)

時間作者籍貫詩詞名內容720—790司空曙廣平(今屬河北省)迎神吉日兮臨水,沐青蘭兮白芷。假山鬼兮請東皇,托靈均兮邀帝子。吹參差兮正苦。舞婆娑兮未已。鸞旌圓蓋望欲來,山雨霏霏江浪起。神既降兮我獨知,目成再拜為陳詞。奉和張大夫酬高山人野客居鈴閣,重門將校稀。豸冠親穀弁,龜印識荷衣。座右寒飆爽,談餘暮角微。蒼生須太傅,山在豈容歸。720—800皎然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吊靈均詞昧天道兮有無,聽汨渚兮躊躇。期靈均兮若存,問神理兮何如。願君精兮為月,出孤影兮示予。天獨何兮有君,君在萬兮不群。既冰心兮皎潔,上問天兮胡不聞。天不聞,神莫睹,若雲冥冥兮雷霆怒,蕭條杳眇兮餘草莽。古山春兮為誰,今猿哀兮何思。風激烈兮楚竹死,國殤人悲兮雨颸颸。雨颸颸兮望君時,光茫蕩漾兮化為水,萬古忠貞兮徒爾為。問遙山禪老天與鬆子壽,獨飲日月精。複令顏子賢,胡為夭其生。吾將尋河源,上天問天何不平?吾將詰仙老,大道無私誰強名?仙老難逢天不近,世人何人解應盡。明朝欲向翅頭山,問取禪公此義還。726—786劉長卿宣城(今屬安徽)送李侍禦

貶郴州洞庭波渺渺,君去吊靈均。

幾路三湘水,全家萬裏人。

聽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

憶想汀洲畔,傷心向白蘋。727—815顧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省)酬唐起居前後見寄二首何處吊靈均,江邊一老人。

漢儀君已接,楚奏我空頻。

直道其如命,平生不負神。

自傷庚子日,鵩鳥上承塵。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大賢舊丞相,作鎮江山雄。自鎮江山來,何人得如公。處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一身控上遊,八郡趨下風。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煙虹。生人罷虔劉,井稅均且充。大府肅無事,歡然接悲翁。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飛鴻。數年鄱陽掾,抱責棲微躬。首陽及汨羅,無乃褊其衷。楊朱並阮籍,未免哀途窮。四賢雖得仁,此怨何匆匆。老氏齊寵辱,於陵一窮通。本師留度門,平等冤親同。能依二諦法,了達三輪空。真境靡方所,出離內外中。無邊盡未來,定惠雙修功。蹇步慚寸進,飾裝隨轉蓬。朝行楚水陰,夕宿吳洲東。吳洲複白雲,楚水飄丹楓。晚霞燒回潮,千裏光曈曈。蓂開海上影,桂吐淮南叢。何當翼明庭,草木生春融。(續表)

時間作者籍貫詩詞名內容727—762靈一廣陵(今江蘇揚州)送陳允初卜居麻園欲向麻源隱,能尋謝客蹤。空山幾千裏,幽穀第三重。茅宇寧須葺,荷衣不待縫。因君見往事,為我謝喬鬆。730—810張誌和婺州(今浙江金華)雜歌謠辭·漁父歌霅溪灣裏釣漁翁,舴艋為家西複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歎窮。730—?秦係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閑居覽

史長策胸中不複論,荷衣藍縷閉柴門。當時漢祖無三傑,爭得鹹陽與子孫。山中贈耿拾遺兼兩省故人數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鳥豈知貧。如今非是秦時世,更隱桃花亦笑人。獻薛仆射由來那敢議輕肥,散發行歌自采薇。逋客未能忘野興,辟書翻遣脫荷衣。家中匹婦空相笑,池上群鷗盡欲飛。更乞大賢容小隱,益看愚穀有光輝。山中贈諸暨丹丘明府荷衣半破帶莓苔,笑向陶潛酒甕開。縱醉還須上山去,白雲那肯下山來。732—789戴叔倫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過賈誼宅一謫長沙地,三年歎逐臣。

上書憂漢室,作賦吊靈均。

舊宅秋荒草,西風客薦蘋。

淒涼回首處,不見洛陽人。過三閭廟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禦參謀宅賦十韻(柳字)十年官不進,斂跡無怨咎。漂蕩海內遊,淹留楚鄉久。因參戎幕下,寄宅湘川口。翦竹開廣庭,瞻山敞虛牖。閑門早春至,陋巷新晴後。覆地落殘梅,和風嫋輕柳。逢迎車馬客,邀結風塵友。意愜時會文,夜長聊飲酒。秉心轉孤直,沈照隨可否。豈學屈大夫,憂慚對漁叟。春江獨釣獨釣春江上,春江引趣長。斷煙棲草碧,流水帶花香。心事同沙鳥,浮生寄野航。荷衣塵不染,何用濯滄浪。(續表)

時間作者籍貫詩詞名內容741年前

後在世盧象汶上(今山東泰安曲阜一帶)追涼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喬木謝脁出華省,王祥貽佩刀。前賢真可慕,衰病意空勞。貞悔不自卜,遊隨共爾曹。未能齊得喪,時複誦離騷。閑陰七賢地,醉餐三士桃。蒼苔虞舜井,喬木古城壕。漁父偏相狎,堯年不可逃。蟬鳴秋雨霽,雲白曉山高。咫尺傳雙鯉,吹噓借一毛。故人皆得路,誰肯念同袍。744年前

後在世蔣冽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經埋輪地漢家張禦史,晉國綠珠樓。時代邈已遠,共謝洛陽秋。洛陽大道邊,舊地尚依然。下馬獨太息,擾擾城市喧。時人欣綠珠,詩滿金穀園。千載埋輪地,無人興一言。正直死猶忌,況乃未死前。汨羅有翻浪,恐是嫌屈原。我聞太古水,上與天相連。如何一落地,又作九曲泉。萬古惟高步,可以旌我賢。大曆年間

登進士劉複不詳送黃曄明府嶽州湘陰赴任(一作劉三複詩)擬占名場第一科,龍門十上困風波。三年護塞從戎遠,萬裏投荒失意多。花縣到時銅墨貴,葉舟行處水雲和。遙知布惠蘇民後,應向祠堂吊汨羅。751年

進士錢起

(一作錢

珝)吳興(今浙江湖州市)江行無題一百首憔悴異靈均,非讒作逐臣。

如逢漁父問,未是獨醒人。江行無題一百首江流何渺渺,懷古獨依依。

漁父非賢者,蘆中但有磯。754進士韓翃南陽(今河南省)送客遊江南桂水隨去遠,賞心知有餘。衣香楚山橘,手鱠湘波魚。芳芷不共把,浮雲悵離居。遙想汨羅上,吊屈秋風初。746—825竇常平陵(今陝西成陽西北謁三閭廟君非三諫寤,禮許一身逃。自樹終天戚,何裨事主勞。眾魚應餌骨,多士盡餔糟。有客椒漿奠,文衰不繼騷。751—814孟郊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下第東南行越風東南清,楚日瀟湘明。

試逐伯鸞去,還作靈均行。

江蘺伴我泣,海月投人驚。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輕。

時聞喪侶猿,一叫千愁並。湘弦怨昧者理芳草,蒿蘭同一鋤。狂飆怒秋林,曲直同一枯。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誣。靈均入回流,靳尚為良謨。我願分眾泉,清濁各異渠。我願分眾巢,梟鸞相遠居。此誌諒難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響空踟躕。(續表)時間作者籍貫詩詞名內容楚竹吟酬盧虔端公見和湘弦怨握中有新聲,楚竹人未聞。識音者謂誰,清夜吹贈君。昔為瀟湘引,曾動瀟湘雲。一叫鳳改聽,再驚鶴失群。江花匪秋落,山日當晝曛。眾濁響雜遝,孤清思氛氳。欲知怨有形,願向明月分。一掬靈均淚,千年湘水文。旅次湘沅有懷靈均分拙多感激,久遊遵長途。經過湘水源,懷古方踟躕。舊稱楚靈均,此處殞忠軀。側聆故老言,遂得旌賢愚。名參君子場,行為小人儒。騷文衒貞亮,體物情崎嶇。三黜有慍色,即非賢哲模。五十爵高秩,謬膺從大夫。胸襟積憂愁,容鬢複凋枯。死為不吊鬼,生作猜謗徒。吟澤潔其身,忠節寧見輸。懷沙滅其性,孝行焉能俱。且聞善稱君,一何善自殊。且聞過稱己,一何過不渝。悠哉風土人,角黍投川隅。相傳曆千祀,哀悼延八區。如今聖明朝,養育無羈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紛敷。巾車徇前侶,白日猶昆吾。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圖。楚怨秋入楚江水,獨照汨羅魂。手把綠荷泣,意愁珠淚翻。九門不可入,一犬吠千門。759—818權德輿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雜言同用離騷體送張評事襄陽覲省黯離堂兮日晚,儼壺觴兮送遠。遠水霽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波泫泫兮煙冪冪,凝暮色於空碧。紛離念兮隨君,溯九江兮經七澤。君之去兮不可留,五彩裳兮木蘭舟。?—778吳筠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覽古十四首吾觀采苓什,複感青蠅詩。

讒佞亂忠孝,古今同所悲。

奸邪起狡猾,骨肉相殘夷。

漢儲殞江充,晉嗣滅驪姬。

天性猶可間,君臣固其宜。

子胥烹吳鼎,文種斷越鈹。

屈原沈湘流,厥戚鹹自貽。

何不若範蠡,扁舟無還期。762年

前後在世張南史幽州(今北京西南)人西陵懷靈一上人兼寄朱放淮海風濤起,江關憂思長。同悲鵲繞樹,獨坐雁隨陽。山晚雲藏雪,汀寒月照霜。由來濯纓處,漁父愛滄浪。約767

—約830王建潁川(今河南許昌)荊門行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裏。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巴雲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台夕。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壯年留滯尚思家,況複白頭在天涯。768—824韓愈河陽(今河南孟州)湘中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感春四首皇天平分成四時,春氣漫誕最可悲。雜花妝林草蓋地,白日坐上傾天維。蜂喧鳥咽留不得,紅萼萬片從風吹。豈如秋霜雖慘冽,摧落老物誰惜之。為此徑須沽酒飲,自外天地棄不疑。近憐李杜無檢束,爛漫長醉多文辭。屈原離騷二十五,不肯啜糟與醨。惜哉此子巧言語,不到聖處寧非癡。幸逢堯舜明四目,條理品彙皆得宜。平明出門暮歸舍,酩酊馬上知為誰。陪杜侍禦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長沙千裏平,勝地猶在險。況當江闊處,鬥起勢匪漸。深林高玲瓏,青山上琬琰。路窮台殿辟,佛事煥且儼。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廣。是時秋之殘,暑氣尚未斂。群行忘後先,朋息棄拘檢。客堂喜空涼,華榻有清簟。澗蔬煮蒿芹,水果剝菱芡。伊餘夙所慕,陪賞亦雲忝。幸逢車馬歸,獨宿門不掩。山樓黑無月,漁火燦星點。夜風一何喧,杉檜屢磨颭。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靜思屈原沈,遠憶賈誼貶。椒蘭爭妒忌,絳灌共讒諂。誰令悲生腸,坐使淚盈臉。翻飛乏羽翼,指摘困瑕玷。珥貂藩維重,政化類分陝。禮賢道何優,奉己事苦儉。大廈棟方隆,巨川楫行剡。經營誠少暇,遊宴固已歉。旅程愧淹留,徂歲嗟荏苒。平生每多感,柔翰遇頻染。展轉嶺猿鳴,曙燈青睒睒。770—830張籍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選得閑坊住,秋來草樹肥。風前卷筒簟,雨裏脫荷衣。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藥歸。非因入朝省,過此出門稀。772—842劉禹錫洛陽(今屬河南)競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迸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遊桃源一百韻沅江清悠悠,連山鬱岑寂。回流抱絕巘,皎鏡含虛碧。昏旦遞明媚,煙嵐分委積。香蔓垂綠潭,暴龍照孤磧。淵明著前誌,子驥思遠蹠。寂寂無何鄉,密爾天地隔。金行太元歲,漁者偶探賾。尋花得幽蹤,窺洞穿暗隙。依微聞雞犬,豁達值阡陌。居人互將迎,笑語如平昔。廣樂雖交奏,海禽心不懌。揮手一來歸,故溪無處覓。綿綿五百載,市朝幾遷革。有路在壺中,無人知地脈。皇家感至道,聖祚自天錫。金闕傳本枝,玉函留寶曆。禁山開秘宇,複戶潔靈宅。蕊檢香氛氳,醮壇煙冪冪。我來塵外躅,瑩若朝星析。崖轉對翠屏,水窮留畫鷁。三休俯喬木,千級攀峭壁。旭日聞撞鍾,彩雲迎躡屐。遂登最高頂,縱目還楚澤。平湖見草青,遠岸連霞赤。幽尋如夢想,綿思屬空闃。夤緣且忘疲,耽玩近成癖。清猿伺曉發,瑤草淩寒坼。祥禽舞蔥蘢,珠樹搖玓瓅。羽人顧我笑,勸我稅歸軛。霓裳何飄颻,童顏潔白皙。重岩是藩屏,馴鹿受羈靮。樓居彌清霄,蘿蔦成翠帟。仙翁遺竹杖,王母留桃核。姹女飛丹砂,青童護金液。寶氣浮鼎耳,神光生劍脊。虛無天樂來,僁窣鬼兵役。丹丘肅朝禮,玉劄工紬繹。枕中淮南方,床下阜鄉舄。明燈坐遙夜,幽籟聽淅瀝。因話近世仙,聳然心神惕。乃言瞿氏子,骨狀非凡格。往事黃先生,群兒多侮劇。謷然不屑意,元氣貯肝膈。往往遊不歸,洞中觀博弈。言高未易信,猶複加訶責。一旦前致辭,自雲仙期迫。言師有道骨,前事常被謫。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悠然謝主人,後歲當來覿。言畢依庭樹,如煙去無跡。觀者皆失次,驚追紛絡繹。日暮山徑窮,鬆風自蕭槭。適逢修蛇見,瞋目光激射。如嚴三清居,不使恣搜索。唯餘步綱勢,八趾在沙礫。至今東北隅,表以壇上石。列仙徒有名,世人非目擊。如何庭廡際,白日振飛翮。洞天豈幽遠,得道如咫尺。一氣無死生,三光自遷易。因思人間世,前路何狹窄。瞥然此生中,善祝期滿百。大方播群類,秀氣肖翕辟。性靜本同和,物牽成阻厄。是非鬥方寸,葷血昏精魄。遂令多夭傷,猶喜見斑白。喧喧車馬馳,苒苒桑榆夕。共安緹繡榮,不悟泥途適。紛吾本孤賤,世葉在逢掖。九流宗指歸,百氏旁捃摭。公卿偶慰薦,鄉曲繆推擇。居安白社貧,誌傲玄纁辟。功名希自取,簪組俟揚曆。書府蚤懷鉛,射宮曾發的。起草香生帳,坐曹烏集柏。賜燕聆簫韶,侍祠閱琮璧。嚐聞履忠信,可以行蠻貊。自述希古心,忘恃幹時畫。巧言忽成錦,苦誌徒食蘖。平地生峰巒,深心有矛戟。層波一震蕩,弱植忽淪溺。北渚吊靈均,長岑思亭伯。禍來昧幾兆,事去空歎息。塵累與時深,流年隨漏滴。才能疑木雁,報施迷夷蹠。楚奏縶鍾儀,商歌勞寧戚。稟生非懸解,對鏡方感激。自從嬰網羅,每事問龜策。王正降雷雨,環玦賜遷斥。倘伏夷平人,誓將依羽客。買山構精舍,領徒開講席。冀無身外憂,自有閑中益。道芽期日就,塵慮乃冰釋。且欲遺姓名,安能慕竹帛。長生尚學致,一溉豈虛擲。芝術資餱糧,煙霞拂巾幘。黃石履看墮,洪崖肩可拍。聊複嗟蜉蝣,何煩哀虺蜴。青囊既深味,瓊葩亦屢摘。縱無西山資,猶免長戚戚。772—846李紳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涉沅瀟屈原死處瀟湘陰,滄浪淼淼雲沉沉。蛟龍長怒虎長嘯,山木翛翛波浪深。煙橫日落驚鴻起,山映餘霞杳千裏。鴻叫離離入暮天,霞消漠漠深雲水。水靈江暗揚波濤,黿鼉動蕩風騷騷。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漢沉浮鬼長號。屈原爾為懷王沒,水府通天化靈物。何不驅雷擊電除奸邪,可憐空作沉泉骨。舉杯瀝酒招爾魂,月影滉漾開乾坤。波白水黑山隱見,汨羅之上遙昏昏。風帆候曉看五兩,戍鼓咚咚遠山響。潮滿江津猿鳥啼,荊夫楚語飛蠻槳。瀟湘島浦無人居,風驚水暗惟鮫魚。行來擊棹獨長歎,問爾精魄何所如。772—846白居易下邦(今陝西渭南市)詠懷自從委順任浮沈,漸覺年多功用深。

麵上減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

妻兒不問唯耽酒,冠蓋皆慵隻抱琴。

長笑靈均不知命,江蘺叢畔苦悲吟。偶然

二首楚懷邪亂靈均直,放棄合宜何惻惻。

漢文明聖賈生賢,謫向長沙堪歎息。

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猶差忒。

月離於畢合滂沱,有時不雨何能測。和萬州楊使君四絕句·競渡競渡相傳為汨羅,不能止遏意無他。

自經放逐來憔悴,能校靈均死幾多。詠家醞十韻獨醒從古笑靈均,長醉如今學伯倫。舊法依稀傳自杜,新方要妙得於陳。井泉王相資重九,麹糵精靈用上寅。釀糯豈勞炊範黍,撇篘何假漉陶巾。常嫌竹葉猶凡濁,始覺榴花不正真。甕揭開時香酷烈,瓶封貯後味甘辛。捧疑明水從空化,飲似陽和滿腹春。色洞玉壺無表裏,光搖金盞有精神。能銷忙事成閑事,轉得憂人作樂人。應是世間賢聖物,與君還往擬終身。和答詩十首·和思歸樂山中不棲鳥,夜半聲嚶嚶。似道思歸樂,行人掩泣聽。皆疑此山路,遷客多南征。憂憤氣不散,結化為精靈。我謂此山鳥,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懷土,想作思歸鳴。孟嚐平居時,娛耳琴泠泠。雍門一言感,未奏淚沾纓。魏武銅雀妓,日與歡樂並。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峽猿亦何意,隴水複何情。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請看元侍禦,亦宿此郵亭。因聽思歸鳥,神氣獨安寧。問君何以然,道勝心自平。雖為南遷客,如在長安城。雲得此道來,何慮複何營。窮達有前定,憂喜無交爭。所以事君日,持憲立大庭。雖有回天力,撓之終不傾。況始三十餘,年少有直名。心中誌氣大,眼前爵祿輕。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退不苟免難,進不曲求榮。在火辨玉性,經霜識鬆貞。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醒。獲戾自東洛,貶官向南荊。再拜辭闕下,長揖別公卿。荊州又非遠,驛路半月程。漢水照天碧,楚山插雲青。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餳。誰謂譴謫去,未妨遊賞行。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尚達死生觀,寧為寵辱驚。中懷苟有主,外物安能縈。任意思歸樂,聲聲啼到明。讀史五

首楚懷放靈均,國政亦荒淫。彷徨未忍決,繞澤行悲吟。漢文疑賈生,謫置湘之陰。是時刑方措,此去難為心。士生一代間,誰不有浮沉。良時真可惜,亂世何足欽。乃知汨羅恨,未抵長沙深。惻惻吟惻惻複惻惻,逐臣返鄉國。

前事難重論,少年不再得。

泥塗絳老頭班白,炎瘴靈均麵黎黑。

六年不死卻歸來,道著姓名人不識。聽蘆管幽咽新蘆管,淒涼古竹枝。

似臨猿峽唱,疑在雁門吹。

調為高多切,聲緣小乍遲。

粗豪嫌觱篥,細妙勝參差。

雲水巴南客,風沙隴上兒。

屈原收淚夜,蘇武斷腸時。

仰秣胡駒聽,驚棲越鳥知。

何言胡越異,聞此一同悲。讀史五首楚懷放靈均,國政亦荒淫。彷徨未忍決,繞澤行悲吟。漢文疑賈生,謫置湘之陰。是時刑方措,此去難為心。士生一代間,誰不有浮沉。良時真可惜,亂世何足欽。乃知汨羅恨,未抵長沙深。772?—

846?萬彤雲籍貫不詳,曾遊涪州(今重慶市)獻盧尚書(一作獻盧梓州)荷衣拭淚幾回穿,欲謁朱門抵上天。不是尚書輕下客,山家無物與王權。773—819柳宗元河東(今山西運城市)汨羅遇風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775—835盧仝範陽(今河北涿州)常州孟諫議座上聞韓員外職方貶國子博士有感五首何事遭朝貶,知何被不容。不如思所自,隻欲涕無從。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慣縫。朝官莫相識,歸去老岩鬆。777—845姚合陝州峽石(今河南陝縣南)使兩浙贈羅隱平日時風好涕流,讒書雖盛一名休。寰區歎屈瞻天問,夷貊聞詩過海求。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鬆遊。何當世祖從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766—779

年間在世護國不詳,江南人歸山作喧靜各有路,偶隨心所安。

縱然在朝市,終不忘林巒。

四皓將拂衣,二疏能掛冠。

窗前隱逸傳,每日三時看。

靳尚那可論,屈原亦可歎。

至今黃泉下,名及青雲端。

鬆牖見初月,花間禮古壇。

何處論心懷,世上空漫漫。775年前

後在世清江浙江諸

暨湘川懷

古瀟湘連汨羅,複對九嶷河。浪勢屈原塚,竹聲漁父歌。地荒征騎少,天暖浴禽多。脈脈東流水,古今同奈何。785—805

年間在世張碧不詳秋日登嶽陽樓晴望三秋倚練飛金盞,洞庭波定平如剗。

天高雲卷綠羅低,一點君山礙人眼。

漫漫萬頃鋪琉璃,煙波闊遠無鳥飛。

西南東北競無際,直疑侵斷青天涯。

屈原回日牽愁吟,龍宮感激致應沉。

賈生憔悴說不得,茫茫煙靄堆湖心。806年

前後在世李涉洛陽(今屬河南省)雜曲歌辭·鷓鴣詞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沉。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鷓鴣詞二首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二女空垂淚,三閭枉自沉。惟有鷓鴣啼,獨傷行客心。779—831元稹洛陽(河南洛陽)表夏十

首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我病方吟越,君行已過湖。去應緣直道,哭不為窮途。亞竹寒驚牖,空堂夜向隅。暗魂思背燭,危夢怯乘桴。坐痛筋骸憯,旁嗟物候殊。雨蒸蟲沸渭,浪湧怪睢盱。索綆飄蚊蚋,蓬麻甃舳艫。短簷苫稻草,微俸封漁租。泥浦喧撈蛤,荒郊險鬥貙。鯨吞近溟漲,猿鬧接黔巫。芒屩泅牛婦,丫頭蕩槳夫。酢醅荷裹賣,醨酒水淋沽。舞態翻鴝鵒,歌詞咽鷓鴣。夷音啼似笑,蠻語謎相呼。江郭船添店,山城木豎郛。吠聲沙市犬,爭食墓林烏。獷俗誠堪憚,妖神甚可虞。欲令仁漸及,已被瘧潛圖。膳減思調鼎,行稀恐蠹樞。雜蓴多剖鱔,和黍半蒸菰。綠粽新菱實,金丸小木奴。芋羹真暫淡,炙漫塗蘇。炰

鱉那勝羜,烹鯄隻似鱸。楚風輕似蜀,巴地濕如吳。氣濁星難見,州斜日易晡。通宵但雲霧,未酉即桑榆。瘴窟蛇休蟄,炎溪暑不徂。倀魂陰叫嘯,貌晝踟躕。鄉裏家藏蠱,官曹世乏儒。斂緡偷印信,傳箭作符繻。椎髻拋巾幗,鑹刀代轆轤。當心鞙銅鼓,背弝射桑弧。豈複民氓料,須將鳥獸驅。是非渾並漆,詞訟敢研朱。陋室鴞窺伺,衰形蟒覬覦。鬢毛霜點合,襟淚血痕濡。倍憶京華伴,偏忘我爾軀。謫居今共遠,榮路昔同趨。科試銓衡局,衙參典校廚。月中分桂樹,天上識菖蒲。應召逢鴻澤,陪遊值賜酺。心唯撞衛磬,耳不亂齊竽。海岱詞鋒截,皇王筆陣驅。疾奔淩騕褭,高唱軋吳歈。點檢張儀舌,提攜傅說圖。擺囊看利穎,開頷出明珠。並取千人特,皆非十上徒。白麻雲色膩,墨詔電光粗。眾口貪歸美,何顏敢妒姝。秦台納紅旭,酆匣洗黃壚。諫獵寧規避,彈豪詎囁嚅。肺肝憎巧曲,蹊徑絕縈迂。誓遣朝綱振,忠饒翰苑輸。驥調方汗血,蠅點忽成盧。遂謫棲遑掾,還飛送別盂。痛嗟親愛隔,顛望友朋扶。狸病翻隨鼠,驄羸返作駒。物情良徇俗,時論太誣吾。瓶罄罍偏恥,鬆摧柏自枯。虎雖遭陷阱,龍不怕泥塗。重喜登賢苑,方欣佐伍符。判身入矛戟,輕敵比錙銖。驛騎來千裏,天書下九衢。因教罷飛檄,便許到皇都。舟敗罌浮漢,驂疲杖過邘。郵亭一蕭索,烽候各崎嶇。饋餉人推輅,誰何吏執殳。拔家逃力役,連鎖責逋誅。防戍兄兼弟,收田婦與姑。縑緗工女竭,青紫使臣紆。望國參雲樹,歸家滿地蕪。祖竹叢新筍,孫枝壓舊梧。晚花狂蛺蝶,殘蒂宿茱萸。始悟摧林秀,因銜避繳蘆。文房長遣閉,經肆未曾鋪。鵷鷺方求侶,鴟鳶已嚇雛。征還何鄭重,斥去亦須臾。迢遞投遐徼,蒼黃出奧區。通川誠有咎,湓口定無辜。利器從頭匣,剛腸到底刳。薰蕕任盛貯,稊稗莫超逾。公幹經時臥,鍾儀幾歲拘。光陰流似水,蒸瘴熱於爐。薄命知然也,深交有矣夫。救焚期骨肉,投分刻肌膚。二妙馳軒陛,三英詠袴襦。李多嘲蝘蜓,竇數集蜘蛛。數子皆奇貨,唯予獨朽株。邯鄲笑匍匐,燕蒯受揶揄。懶學三閭憤,甘齊百裏愚。耽眠稀醒素,憑醉少嗟籲。學問徒為爾,書題盡已於。別猶多夢寐,情尚感凋枯。近喜司戎健,尋傷掌誥徂。士元名位屈,伯道子孫無。舊好飛瓊翰,新詩灌玉壺。幾催閑處泣,終作苦中娛。廉藺聲相讓,燕秦勢豈俱。此篇應絕倒,休漫捋髭須。779年後

—843無可範陽(進河北涿州)蘭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珮掛荷裳。785—826胡令能莆田(今福建莆田市)喜韓少府見訪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787—850李德裕趙郡(今河北趙縣)汨羅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汨羅人。都緣靳尚圖專國,豈是懷王厭直臣。萬裏碧潭秋景靜,四時愁色野花新。不勞漁父重相問,自有招魂拭淚巾。788—858許渾潤州丹陽(今屬江蘇)寄郴州李相公高樓王與謝,逸韻比南金。不遇銷憂日,埃塵誰複尋。曠懷澹得喪,失意縱登臨。彩檻浮雲迥,綺窗明月深。虯龍壓滄海,鴛鸞思鄧林。青雲傷國器,白發軫鄉心。功高恩自洽,道直謗徒侵。應笑靈均恨,江畔獨行吟。晨起白雲樓寄龍興江準上人兼呈竇秀才茲樓今是望鄉台,鄉信全稀曉雁哀。

山翠萬重當檻出,水華千裏抱城來。

東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殘客未回。

欲吊靈均能賦否,秋風還有木蘭開。799—869馬戴定州曲陽(今河北曲陽)送客南

遊擬卜何山隱,高秋指嶽陽。

葦幹雲夢色,橘熟洞庭香。

疏雨殘虹影,回雲背鳥行。

靈均如可問,一為哭清湘。(821—

824)

中即以

詩名劉得仁?贈從弟

穀此世榮枯豈足驚,相逢惟要眼長青。從來不愛三閭死,今日憑君莫獨醒。803—852杜牧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李甘詩太和八九年,訓注極虓虎。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四海鏡清澄,千官雲片縷。公私各閑暇,追遊日相伍。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夜於正殿階,拔去千年樹。吾君不省覺,二凶日威武。操持北鬥柄,開閉天門路。森森明庭士,縮縮循牆鼠。平生負奇節,一旦如奴虜。指名為錮黨,狀跡誰告訴。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時當秋夜月,日值曰庚午。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予時與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顧予言,我死知處所。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儼雅千官容,勃鬱吾累怒。適屬命鄜將,昨之傳者誤。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夜登青泥阪,墜車傷左股。病妻尚在床,稚子初離乳。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怳怳三閭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凶敗,渙汗開湯罟。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予於後四年,諫官事明主。常欲雪幽冤,於時一裨補。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如何幹鬥氣,竟作炎荒土。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808—862李群玉澧州(今湖南澧縣)湖中古愁三首昔我睹雲夢,窮秋經汨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