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獲獎教材

大學語文

(全編本)

王步高鞏本棟主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大學語文: 全編本 \/ 王步高, 鞏本棟主編. —6版.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1.1

ISBN 9787305235610Ⅰ. ①大…Ⅱ. ①王… ②鞏…Ⅲ. ①大學語文課

高等學校教材Ⅳ. ①H193.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15037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 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大學語文(全編本)

主編王步高鞏本棟

責任編輯蔡文彬編輯熱線02583686531照排南京紫藤製版印務中心

印刷江蘇揚中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32.75字數750千

版次2021年1月第6版2021年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5610

定價59.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優學院”平台

操作說明

大學語文(全編本) DA XUE YU WEN QUAN BIAN BEN QIANYAN 前言

教材導引

前言

大學生朋友:

祝賀您開始了人生黃金歲月的航程!感謝您和您的老師同學成為我和參與編纂本書的五十多位專家教授的朋友!

作為本書的主編,我想先說說為什麼要編纂這本書,我們是怎樣編纂這本書的,並想對您使用本書提幾點建議。

半個世紀前,我和您今天一樣剛跨進大學校門。長期在多所高校求學、任教的經曆,使我比您更多地知道我國高等教育的成就和弊端。“五四”開始的“新文化運動”雖然加快了中國民主、科學的進程,但也給中國傳統文化以巨大的打擊;以“個人主義”為特征的西方文化衝擊了中國的倫理文化;白話取代了文言,新詩取代了傳統詩詞。受蘇聯教育的影響,1952年的院係調整整頓了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學科性綜合大學,推動了國家的工業化建設,但也導致學科間的聯係、滲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過分強調“學以致用”,又削弱了理論基礎、失落了人文精神;“文革”十年,中國高等教育受到了強烈的負麵影響。新時期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央倡導的素質教育如今也已推行。素質教育是旨在提高人自身素質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高度融合,它不僅賦予受教育者豐富的現代科學知識與技能,也賦予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文精神。換句話說,它希望培養出具有全麵素質的人才,而非“科學動物”或“經濟動物”。黨中央、國務院又號召“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麵向所有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許多有識之士及教育部門的領導,也開始重視母語教育。

我曾在中學當語文教師和校長十多年。中學諸學科中,我感到語文是最無係統性的。十幾年前的“大學語文”也大致如此。我和我的同行們不滿於此才決心重編《大學語文》教材。誰知該教材出版後十多年裏竟連續重印數十次,並被確定為普通高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並獲國家優秀教材獎,成了全國最有影響的《大學語文》教材之一。但我們深知要使這一教材經典化,有待改進處尚多,因此便組織了更多著名高校的教授進行了多次較大幅度的修訂,這便是現在呈現於您麵前的這套教材。

我們試圖使這本教材具備以下功能: 一是幫助讀者梳理、激活中小學所學的文學知識,了解中國文學史的簡單架構,將新老知識係統化;二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布中華人文精神,使讀者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三是方便自學,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語文教學最終要做到“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學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教”是為了“不教”,“大學語文”課是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終結,這本教材應介於課堂用書與自學用書之間;四是配合“大學國文”慕課教學,本教材的幾乎全部課程都有王步高教授(48節)和其團隊成員(16節)網上高清教學錄像,歡迎同學們通過超星網絡平台走進我們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大學國文課堂”;五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格,使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相結合;六是注重教材的學術性,從一定的學術高度解讀作品,增加學術爭鳴等資料,方便重點大學和有較高文學修養的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七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書精講課文不選空洞說教的文章,所選全是優秀的文學精品,是三千多年文學精華的薈萃。

本書編纂除以實現上述七大功能為目標外,還有幾點自己的主張:

一是反對一味強調“少而精”。語文學習“秘訣”很多,真正有用的隻有“多讀”“多寫”兩條。大學生語文水平千差萬別,以一杯水打發所有人的做法顯然是不合理也是行不通的。本書以係列教材出版,嚐試給學生“一條河”,一條可以追根尋源的河,可以中流泛舟,也可淺涉輒止,讓所有學生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二是不讚成一味強調“學以致用”。我以為這是危害中國教育最甚的一種教育思想,貌似正確,其實不然。學當然是為了用,但有直接有用和間接有用之別,也有馬上見效與長期見效之別。“文革”中把“學以致用”發展為“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立竿見影”的知識實際上是一種淺顯的小技能, 大家去追求“立竿見影”,便浮躁,便淺薄,便沒有人文精神,隻能是“快餐文化”。文學是人學,它追求的是一種美,一種藝術境界,一種精神,這是造就和諧的人必要的素養,更是造就科學大師、藝術大師的基本素養。

三是不要不加分析地反對“不求甚解”。本書內容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故意超出大多數同學的接受能力,對課文的解讀也朝“淺化”(注釋、賞析)、“深化”(集評、彙評、作品綜述、研究性專題等)兩方麵發展,絕不是“一杯水一眼看到底”。讓同學們可以反複學習、反複吟味,從“不求甚解”而每有所會,然後漸入佳境。其實,任何學習都是從“不求甚解”開始的,幼兒園的孩子看圖識字認識了“太陽”“月亮”“星星”等字,在現實中也會用,但與天文學家比起來,對這些天體的了解不僅僅是“不求甚解”,甚至連皮毛也算不上。孩子們初背古詩也是如此。“求甚解”是相對的,“不求甚解”是更普遍的。

四要反對“厚今薄古”。 “厚今薄古”觀是受“新文化運動”中“全盤西化”論影響而產生的,與“打倒孔家店”等極左口號是一致的。中國文學的發展是由古到今的,學習文學則常常是由今及古。越是久遠的語言障礙越大,小學、初中幾乎很少涉及《詩經》《楚辭》,高中涉獵也不多,進入大學之後才有可能由古及今地梳理一遍。古代文學的曆史遠比現代文學長得多,優秀作品也多得多。中小學對現當代較重要的作家短篇代表作品可以基本涉獵,而南北朝的文學、宋以後的詩詞卻基本不涉及,許多一流大家也隻字不提,這不利於學生建構起對中國文學的總體認識,也不利於其文學素養的提高。本書有意加以彌補。

五是增長知識與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相結合。中小學階段學生年幼,教材大致隻對學生進行“正麵教育”,以一種聲音說話,但這一種聲音未必是唯一正確的,也未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學語文》教材中選錄一些爭鳴的意見,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有利於克服思維的片麵性與絕對化,使讀者多層次、多側麵地思考問題,變“一家之言”為“百家之言”,但主次分明,又不會造成思想混亂。即便是文學精品,也輯錄一些批評意見,讓讀者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書本、不迷信老師。這對少數喜愛追星、跟風的朋友也許有所警示。

以上這些想法是我們編纂本教材時與別人的不同之處,而要將這些思想具體化為教材的每個章節的安排,則表現為開放性、研究性與多元化的思維與係統性、網絡式、立體化、大信息相結合的結構特色。具體表現為:知識層麵的多元與開放,一綱多點,以點帶麵;學術觀點的多元與開放,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引入教材編寫中;學術視野的多元與開放,意在將學生提上一個較高的學術平台,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開展語文教學;教學手段的多元與開放,是指除供不同高校學生課堂學習用的四種教材外,尚有供教師教學參考用的教學參考書、電子音像教材、網絡課件等。

我們將本書分為三十六個單元,涵蓋了從《詩經》、先秦散文直到現當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學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錄形式收入,包括了詩、詞、曲、賦、散文、小說、戲劇各大文體。古代部分每單元還突出某一二題材(如山水、田園、愛情、憂國等),讓學生點、線、麵相結合,多側麵、多角度地去認識中國文學的概貌。每單元除同類教材常有的作家小傳、注釋、賞析外,還附有單元和文體的綜論、作家的集評、代表作的彙評,彙集千百年來文學家言簡意賅的評語,方便學生深入領悟,使課本不僅可讀,而且耐讀;對於文學愛好者而言,則“白首也莫能廢”,可以常讀常新。每單元還附有備選課文及該作家(流派)的其他代表作,作為泛讀的作品;也附有該作家(流派)的作品綜述,從而可資克服管中窺豹的片麵性。有的單元還附有有關的研究綜述,全編本還設置“研究性學習專題”,設置“網絡鏈接”,就若幹學術爭鳴問題做概略介紹,使學生對文學研究略知一二,對做學問有一些初步的感受,有利於日後在自身學科領域中逐漸深入,有所創新。每單元後均附有參考書目,方便學生深入自學。這樣做更符合信息時代對傳統學科改革的要求。

朋友,我如何編這本書的一些思路和具體做法介紹過了,下麵就如何學習這本書我也想對您提幾點建議:

本書共安排三十六個小單元,容量是很大的。就一般學校的課時安排而言,這本書是教不完的,我們編的就是一般課堂教學與課外自學相結合的教材,合在一起,係統性更強,才能反映中國文學的大致麵貌。老師可以根據學時的多少挑選一些單元詳講,其餘略講或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有些同學反映課文後附的作品沒有注釋,讀不太懂,我們已另出一本《大學語文閱讀文選》,對這些詩文均加注釋,可供參閱。

這本教材是把大中小學的語文(特別是文學)作為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來構建的,中學裏已學得較多的內容,本書就少選或不選,這決非說它們不重要。此外,有些較淺顯的作品,已不適合收入大學教材,雖為佳作也隻好割愛或作為附錄。每單元一般安排兩至三學時,過長的小說、散文、戲劇便無法選入。希望您參照書中的綜述及參考書目,自己找有關作品閱讀。

本書沒有選外國文學作品,是基於三點考慮:一是本課程定位於母語教育課程,它是過去“大一國文”的繼續,著重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水平; 二是同學們已具備差不多四級乃至六級英語水平,可以讀一些淺顯的外文原著了,用“不求甚解”的辦法去讀,文學修養、英語水平都能有所提高,況且英語課時是大學語文的幾倍,似乎也不應該再從課時上去“劫貧濟富”;三是本書采用係統性、網絡式、立體化、大信息的結構,單選幾篇外國文學作品,與全書體例迥然不同。如要體例相同,這本書又得厚上幾倍,所以不選外國文學作品也是可以理解的。

書中入選的均為古今文學精品,同學們可以經常寫寫讀後感或讀書筆記之類的文字。學完本書後,還可以選讀一些文學鑒賞教材。如我主編的《唐宋詩詞鑒賞》(北京大學出版社)、《唐詩鑒賞》《唐宋詞鑒賞》(南京大學出版社)、《詩詞鑒賞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可與本書選篇互補。中國文學(主要是古代文學)比起任何一國的文學都毫不遜色,在文學的天宇裏最亮的星星常常是中國製造的。

文學是人學,每讀一篇優秀的作品,便是在與一個高尚的人談心,同學們不順心的時候,不妨去讀讀陶淵明、蘇軾等人的曠達之作;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去讀讀陸遊、辛棄疾可以立頑起懦的作品。

中國古代文史哲常常不分,傳統的儒家思想、中國的傳統倫理對今天的年輕人仍有借鑒作用,本書專設“情感道德”專題,多以語錄、故事給人處世做人以啟迪,也可同時提高學生的古文水平。

本教材也與網絡教學相配合,我牽頭的東南大學中文係課題組創建了首門全國大學語文國家精品課程,並有網站配合(http:\/\/www.dxyw.cn),我本人在清華大學上此課程的全程錄像(42節),作為大學語文國家資源共享課,已上傳網絡。我主講的東南大學“唐宋詩詞鑒賞”課亦為國家精品課程,已升級為國家資源共享課,所含“唐詩鑒賞”“唐宋詞鑒賞”“詩詞格律與寫作”三門課程我在東南大學上課的全程錄像(66節),也已經上傳網絡;“唐詩鑒賞”“詩詞格律與寫作”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大家可以通過“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網站觀看,也可用“百度”以我的名字及課程名稱展開搜索。

朋友,希望文學成為您人生航船上的又一台發動機,使您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有朝一日,當您作為一名大科學家在做學術報告時出口成章,能言善辯,您就會覺得文學對您的幫助並不在專業知識之下;當您成為大政治家、大外交家、大律師,或接受記者采訪,或在法庭上麵對挑戰,侃侃而談,語驚四座,也會覺得是文學賦予您底氣;當您成為大企業家與日本、韓國及中國港澳台地區的企業家談判結束時即席賦詩,妙語連珠,又會覺得文學在為您增光添彩;當您事業有成,需寫報告、搞總結時,同樣會感到文學的存在……願《大學語文》化成巨大的文學芯片,植入您的頭腦、電腦中,以其大容量及廣泛的兼容性,成為您永久的朋友。

本書先後經多次審稿,審稿專家均為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授。如果本書能得到您的歡迎,請勿忘記他們為之付出的艱辛勞動!我在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本課程時,每學期要學生每人挑課本上三個錯誤,這些同學對本書的完善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致以誠摯的敬意!

您的朋友:

2008年5月18日於南京東南大學

2015年1月12日於北京清華大學

MULU 目錄

目錄

一、 《詩經》《楚辭》1

《衛風·伯兮》2

《王風·黍離》3

屈原《湘夫人》6

附錄備選課文曆代詠屈原詩選《詩經》的內容及藝術概述

楚辭作品綜述7

二、 先秦散文(上)13

《老子·曲則全》14

《論語》修身十八章16

《莊子·山木》19

附錄備選課文倡廉刺貪詩人生哲理詩詞先秦散文綜述21

三、 先秦散文(下)26

《大學·大學之道》26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29

附錄備選課文先秦散文選32

四、 秦漢魏南北朝文(上)35

李斯《諫逐客書》35

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39

附錄備選課文古代史傳文學綜述43

五、 秦漢魏南北朝文(下)47

王粲《登樓賦》48

丘遲《與陳伯之書》51

附錄備選課文憂憤詩漢魏六朝賦綜述六朝散文綜述54

六、 漢魏六朝詩(上)60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61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63

曹操《蒿裏行》65

曹丕《燕歌行》(二首選一)67

附錄備選課文民生疾苦詩詞登臨詩詞漢魏詩綜述

對“建安風骨”的不同理解68

七、 漢魏六朝詩(下)76

陶淵明《讀〈山海經〉》77

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80

謝《晚登三山還望京邑》82

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83

附錄備選課文六朝詩選六朝詩及研究綜述宮體詩及其評價

84

八、 初盛唐詩90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91

王維《終南山》93

《渭川田家》94

高適《燕歌行》96

附錄備選課文隋及初唐詩選山水詩詞·詠山山水詩詞·詠水

讀《燕歌行》參考盛唐詩選隋唐邊塞詩唐代山水詩概述

《燕歌行》主題辨唐代邊塞詩概說《春江花月夜》主題之論爭97

九、 李白詩114

《關山月》115

《遠別離》117

《贈孟浩然》118

《登金陵鳳凰台》119

附錄備選課文詠離情別緒詩詞李白詩綜論120

十、 杜甫詩127

《哀江頭》128

《贈衛八處士》130

《月夜》131

《蜀相》132

《登高》133

附錄備選課文杜甫詩選詠月詩詞李杜優劣論135

十一、 唐代散文139

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140

韓愈《祭十二郎文》142

附錄備選課文詠歲時節序(春、夏)孝悌親情詩文

唐代散文綜述146

十二、 中唐詩(上)153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155

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156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159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161

李賀《李憑箜篌引》163

附錄備選課文中唐詩選(上)詠音樂詩詞刺世諷喻詩詞

中唐詩歌綜述165

十三、 中唐詩(下)174

白居易《長恨歌》175

附錄備選課文中唐詩選(下)白居易詩及其研究綜述178

十四、 晚唐詩181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182

《安定城樓》184

《隋宮》185

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187

附錄備選課文晚唐詩選李商隱詩概說188

十五、 唐五代詞193

李白《菩薩蠻》194

溫庭筠《更漏子》196

韋莊《菩薩蠻》198

馮延巳《鵲踏枝》199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201

附錄備選課文唐五代詞選思鄉懷歸詩詞唐五代詞綜述

及研究情況202

十六、 北宋詩207

王禹偁《村行》208

歐陽修《戲答元珍》210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212

《初到黃州》213

黃庭堅《寄黃幾複》215

附錄備選課文與“烏台詩案”有關的蘇軾詩北宋詩選

北宋詩綜述217

十七、 北宋詞(上)221

柳永《八聲甘州》222

晏殊《蝶戀花》224

歐陽修《踏莎行》225

晏幾道《臨江仙》226

附錄備選課文北宋詞選(上)遊子思婦詩詞228

十八、 北宋詞(下)231

蘇軾《江城子》232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233

《臨江仙·夜歸臨皋》234

秦觀《鵲橋仙》235

賀鑄《青玉案》237

周邦彥《蘭陵王·柳》239

附錄備選課文北宋詞選(下)蘇軾非黃州時期詞

蘇軾貶黃州詞宋金十大曲蘇軾及北宋中後期詞綜述

關於蘇軾詞風格的爭鳴240

十九、 宋代散文248

歐陽修《秋聲賦》249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253

蘇軾《留侯論》256

附錄備選課文詠史詩詞選歲時節序(秋、冬)

宋代散文綜述259

二十、 南宋詞(上)266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267

《聲聲慢》268

陸遊《釵頭鳳》270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273

附錄備選課文參考資料沈園詩詞南渡及南宋前期詞

女性詞李清照作品概述274

二十一、 南宋詞(下)282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283

《青玉案·元夕》284

《摸魚兒》285

薑夔《長亭怨慢》287

史達祖《雙雙燕》289

附錄備選課文稼軒詞選王國維“三境界”說參考

南宋其他愛國詞南宋格律派詞詠物詩詞

辛棄疾作品及其研究綜述291

二十二、 南宋詩299

陸遊《關山月》300

《長歌行》301

《書憤》302

《臨安春雨初霽》303

文天祥《金陵驛》305

附錄備選課文宋代其他愛國詩陸遊《書憤》的同題之作

南宋詩選陸遊與南宋詩綜論306

二十三、 明清散文312

方孝孺《深慮論》313

顧炎武《廉恥》316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318

附錄備選課文明清散文選明清散文及其研究綜述319

二十四、 古代戲曲327

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328

湯顯祖《牡丹亭·遊園》332

附錄金元散曲選明清散曲選元代雜劇、散曲綜述

明清戲曲概論335

二十五、 金元明清詩341

元好問《橫波亭為青口帥賦》342

高啟《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344

吳偉業《圓圓曲》347

附錄備選課文金元明清詩選明清愛國詩作近代詩選

明清詩概說349

二十六、 金元明清詞355

薩都剌《百字令·登石頭城》356

楊慎《臨江仙》357

顧貞觀《金縷曲》(其一)359

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361

附錄備選課文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金元明清詞選

近代詞選悼亡詩詞362

二十七、 古代文言小說368

蔣防《霍小玉傳》368

蒲鬆齡《聊齋誌異·小翠》375

附錄文言小說綜述379

二十八、 古代白話小說382

曹雪芹《紅樓夢·癡情女情重愈斟情》383

二十九、 現代小說(上)392

魯迅《在酒樓上》393

鬱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402

三十、 現代小說(中)414

老舍《斷魂槍》414

沈從文《蕭蕭》421

三十一、 現代小說(下)433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435

三十二、 現代詩歌(上)445

李叔同《送別》445

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447

戴望舒《我的記憶》450

徐誌摩《偶然》452

附錄現代新詩名作選454

三十三、 現代詩歌(下)456

羅庸《滿江紅·西南聯合大學校歌》457

公劉《哎,大森林!》459

北島《回答》461

餘光中《鄉愁》464

附錄西南聯大校歌(未入選稿)最受歡迎的十大校歌鄉愁四韻

我國新體詩與母語關係的論辯465

三十四、 現代散文(上)471

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473

梁實秋《雅舍》479

三十五、 現代散文(下)483

巴金《懷念蕭珊》484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494

三十六、 現代戲劇498

高行健《心聲》(《絕對信號》節選)499修訂後記508

大學語文(全編本)DA XUE YU WEN QUAN BIAN BEN YI SHI JING CHU CI 一、 《詩經》《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