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通識課程編寫的教材。全書共分6章,第1章介紹數字技術的基本知識,第2章剖析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的硬件組成及工作原理,第3章是Windows和安卓係統及相關軟件的基本知識,第4章講解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組成、應用和信息安全,第5章對文字、圖像和音視頻信息的處理與人工智能做了簡要介紹,第6章重點講解數據庫、雲計算和大數據等相關情況。

本書緊跟信息技術的發展,反映最新技術進展,力求將基本原理聯係微信、網銀、網購等實際應用進行講解;新版還重點擴充了人工智能、5G通信、移動互聯網和信息安全方麵的內容。全書概念清晰,原理簡潔,知識新穎,材料豐富,文字順暢。本書是針對大學本科和專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編寫的,對於一般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有興趣的其他讀者,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程 \/ 張福炎, 孫誌揮編著

.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8(2020.11重印)

ISBN9787305236532

Ⅰ. ①大… Ⅱ. ①張… ②孫… Ⅲ. ①電子計算機-

高等學校-教材 Ⅳ. ①TP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43318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程

編著張福炎孫誌揮

責任編輯呂家慧

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

印刷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9字數 486千

版次2020年8月第1版2020年11月第2次印刷

ISBN9787305236532

定價4200元

網址: 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務號: NJUyuexue

銷售谘詢熱線: (025) 83594756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程

作者簡介

張福炎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數學係計算技術專業,留校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編委和應用分支主編。50多年來一直從事計算機係統和應用技術的教學、科研工作,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多門課程。20世紀60至70年代曾參加了多台國產和進口計算機的設計、調試和維護工作。80年代初轉向微型計算機係統開發,率先為國產0520微型機配置成功CP/M操作係統,主持編寫的《微型計算機IBM PC的原理與應用》,係統而全麵地介紹PC原理及應用,對推廣PC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起了重要作用。90年代以來,他又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圖形學領域完成了多項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先後獲得部、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0項。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2年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6年獲江蘇省第2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孫誌揮196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任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辦公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主任、信息產業部計算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在複雜信息係統管理與集成、數據庫係統理論和應用以及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方麵潛心研究,1993年起國務院對其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先後主持、參與並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其中CIMSBYJC示範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編寫專著和教材5部,開設的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設計兩門課程分別被評選為江蘇省優秀課程教學一等獎、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優秀開放課程。

修訂說明

修訂說明

計算機信息技術是許多高校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通識課程。自20世紀90年代高校開設這門課程以來,其教學內容大多是圍繞個人電腦(PC)和Windows係統及文字處理(Word)、表格處理(Excel)、投影片製作(PowerPoint)等軟件的基本知識和操作使用展開的。不少學校的學生還參加全國或地區組織的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對課程學習成效的檢驗。

但最近5~10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信息技術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歎,新技術、新產品、新概念、新應用層出不窮。互聯網、智能手機、安卓係統、WiFi、GPS、光纖入戶、微信、微博、網銀、網購、支付寶、一卡通等技術和應用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普及速度之快、應用程度之廣前所未有;嵌入式係統、SoC、GPU、Windows 10、觸摸屏、高清顯示、語音輸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正在取代或融入原有的軟硬件產品;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VR\/AR、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正在向我們走來。

近幾年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情況也在改變。除了少數地區之外,大多數學生已具有操作使用PC及常用軟件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瀏覽、查詢、聊天、購物、玩遊戲,對信息技術的許多新名詞、新技術、新應用也並不陌生,雖然多半是支離破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作為一門通識課教材,為了適用於理、工、農、醫、文史、經濟、政法等學科,教材的曆次修訂始終以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主線(這些概念和原理其實也沒有什麼變化),保持教材原來的知識體係和結構不變。但如若例證材料內容陳舊,闡述的技術和應用滯後於現實,即將實用的新技術、新產品毫不涉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會大受影響。因此,緊跟技術發展,反映信息技術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力求貼合同學和社會廣大讀者的關注點和興趣所在,是2003年教材出版後曆年進行修訂的主要目的。

這次修訂仍注重“廣度優先”的原則,所述原理與方法不僅以“PC+Windows”為背景,同時也比照智能手機和安卓係統進行介紹;盡量聯係如微信、網購、網銀、一卡通、導航、監控等日常應用進行講解;並重點擴充了5G通信、移動互聯網和信息安全方麵的內容。

本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麵廣,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對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各不相同,建議使用本教材的教師有選擇地進行講解。同時也建議使用本教材的同學要建立自學為主的觀念,逐步培養自學能力,對教材內容多琢磨多實踐逐步理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領域寬,涉及學科多,名詞、術語和概念多而雜,需要多實踐、多動手,聯係實際才能消化和理解。一時半會無法完全理解的知識先記著,在後續的課程學習和工作中再慢慢理解,不宜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