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1.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2.如有缺頁、倒裝問題,由出版社負責退換。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刑法中的間接故意研究\/焦陽著.—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9.10ISBN978-7-5620-9235-3Ⅰ.①刑…Ⅱ.①焦…Ⅲ.①刑法-故意(法律)-研究Ⅳ.①D914.04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238924號---------------------------------------------------------------------------------------------------出版者地

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25號北京100088信箱8034分箱郵編100088郵寄地址網

電址

話http:\/\/www.cuplpress.com(網絡實名: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010-58908586(編輯部)58908334(郵購部)[email protected]固安華明印業有限公司880mm×1230mm1\/3211.375300千字2019年10月第1版2019年10月第1次印刷56.00元編輯郵箱承

開印

字版

印定

印本

張數

次次

價13&''''\"$&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刑法中的間接故意研究》基礎上完善而成的。該論文已於2014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通過答辯。

刑法學的研究風起雲湧,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刑法學麵臨多次轉型,各種理論“百花齊放”,學科研究的廣度、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這個時代的研究基礎已經成型,對外交往活躍,司法實踐規範,這些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同時,青年一代的刑法學人如何趕上浪潮,發現真問題,作出自己的理論貢獻,也麵臨著更多的競爭和挑戰。

本書就誕生於這樣的背景下。當時選擇“間接故意”作為研究的主題,除了我個人比較偏愛刑法基礎理論外,還因為,無論在何種理論體係下,犯罪故意都在犯罪的認定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它連接著刑法學、心理學、犯罪學,針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001—

它在內心深處,不甚明了,又不能缺席;它不必然涉及各種體係架構的爭論,解決現實問題,把守的是犯罪主觀方麵的邊界。間接故意屬於故意的“底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從小處切入,“以小見大”,明確間接故意的要素與認定,就抓住了核心,就明確了故意與過失的劃分,就理解了背後紛繁多變的世界。因此,與建構龐大體係的論文相比,本書選題較小;與解決完全實踐性的問題相比,本書對策性不那麼明顯,理論深度更強。此選題不像那些短期性、時效性的命題,具有理論延展性,更能讓人下功夫去不斷探究。

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本書也不例外。在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習期間,我閱讀了大量著作和論文。時常翻出那些凝聚著心血的讀書筆記,充滿了回憶。現在回想起來,這種努力很值得,沒有經曆這種辛苦,沒有付出,就不可能塑造專業性思維,就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多重麵向”。多讀多想再進行梳理、整合,並繼續發展,是我追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