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規劃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主編楊九俊汪政南京大學出版社書富春江景色李可染繪江西婺源彩虹橋蘇軾《赤壁賦》畫意(金)武元直繪環頸雉《如何看日落》圖1《如何看日落》圖2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規劃教材為了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小學教師教育專業化的需要,2009年我們組織編寫了五年製高等師範教材,受到了五年製高等師範師生的歡迎和好評,在師範生培養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10年來,五年製高等師範學校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辦學層次得到了提升。有的五年製高等師範已獨立升格為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也有的並入本科院校,承擔起培養本專科學曆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任務。
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適應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體現時代性、增強針對性,我們對教材進行修訂,並作為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規劃教材推出,供培養本專科學曆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院校選用。
此套教材,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聘請了師範院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擔任學科教材的主編,師範院校從事教學的一線骨幹教師共同參與編寫,並聘請知名專家對教材初稿進行審定。
歡迎專家學者和廣大師生對本套教材提出意見,以便我們繼續加以完善。
教材編寫委員會2019年6月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規劃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主編楊九俊汪政副主編江錫銓郭毅浩章躍一編寫人員任克奇陳之芥鬱寶華丁筱青陸錦平丁春鎖◆第一單元心靈的交響我的夢,我的青春!!!!!!!!!!!!鬱達夫(2)文學是燈!!!!!!!!!!!!!!!!!鐵凝(8)我的幼年教育!!!!!!!!!![美]富蘭克林(15)貝多芬傳!!!!!!!!!!![法]羅曼·羅蘭(21)居裏夫人傳!!!!!!!!!![法]艾芙·居裏(30)綜合學習實踐活動(一)!!!!!!!!!!!!!(37)◆第二單元觀察與發現雉———生物素描之一!!!!!!!!!!!賈祖璋(41)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周立明(45)徽州訪橋記!!!!!!!!!!!!!!!!卞利(51)捕蠅蜂!!!!!!!!!!!!!![法]法布爾(59)如何看日落!!!!!!![美]詹姆斯·埃爾金斯(67)綜合學習實踐活動(二)!!!!!!!!!!!!!(73)◆第三單元記憶深處的故事寄小讀者通訊十!!!!!!!!!!!!!冰心(78)我的問訊處朋友!!!!!!![美]保爾·魏雷德(84)1油紙傘!!!!!!!!!!!!!!!!!彭學軍(88)渴睡!!!!!!!!!!!!!!![俄]契訶夫(98)走在路上!!!!!!!!!!!!!!!!梅子涵(105)綜合學習實踐活動(三)!!!!!!!!!!!!!(113)◆第四單元大師的情懷師說!!!!!!!!!!!!!!!!!!!韓愈(116)赤壁賦!!!!!!!!!!!!!!!!!!蘇軾(119)項脊軒誌!!!!!!!!!!!!!!!!歸有光(123)歸去來兮辭!!!!!!!!!!!!!!!陶淵明(127)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131)綜合學習實踐活動(四)!!!!!!!!!!!!!(133)◆第五單元舞台上的時空哈姆萊特(節選)!!!!!!!!![英]莎士比亞(137)玩偶之家(節選)!!!!!!!!![挪威]易卜生(145)偽君子(節選)!!!!!!!!!!![法]莫裏哀(158)綜合學習實踐活動(五)!!!!!!!!!!!!!(165)◆第六單元名著導讀《夏洛的網》導讀!!!!!!!!!!!!!!!!(168)《草房子》導讀!!!!!!!!!!!!!!!!!!!(185)(標有者為選教、自讀課文)2第一單元心靈的交響傳記記錄著傳主人生的得失成敗,記錄著人類自身的曆史和人性的發展。它是曆史的、真實的,又是文學的、詩的。解讀傳記,就是親近曆史,體味人生。
本單元選錄了一組中外名人的著名傳記,你可以從中感受到不同傳主的個性特征、人生經曆和社會曆史的變遷。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世界,與他們對話,感受他們心靈的交響,與他們同喜同悲同思索,從而獲取精神的滋養。
書我的夢,我的青春①鬱達夫不曉得是在哪一本俄國作家的作品裏,曾經看到過一段寫一個小村落的文字,說:“譬如有許多紙折起來的房子,擺在一段高的地方,被大風一吹,這些房子就歪歪斜斜地飛落到了山穀裏,緊擠在一道了。”前麵有一條富春江繞著,東西北的三麵盡是些小山包住的富陽縣城,也的確可以借這一段文字來形容。
雖則是一個行政中心的縣城,可是人家不滿三千,商店不過百數。一般居民,全不曉得做什麼手工業,或其他新式的生產事業,所賴以度日的,有幾家自然是祖遺的一點田產,有幾家則專以小房子出租,吃兩元三元一月的租金;而大多數的百姓,卻還是既無恒產,又無恒業,沒有目的,沒有計劃,隻同蟑螂似的在那裏出生、死亡、繁殖下去。
這些蟑螂的密集之區,總不外乎兩處地方:一處是三個銅子一碗的茶店,一處是六個銅子一碗的小酒館。他們在那裏從早晨坐起,一直可以坐到晚上上排門的時候。討論柴米油鹽的價格,傳播東鄰西舍的新聞,為了一點不相幹的細事,譬如說罷,甲以為李德泰的煤油隻賣三個銅子一提,乙以為是五個銅子兩提,雙方就會得爭論起來。此外的人,也馬上分成甲黨或乙黨提出證據,互相論辯,弄到後來,也許相打起來,打得頭破血流,還不能夠解決。
①選自《鬱達夫文集》第三卷,花城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原文有副標題“自傳之二”。有改動。鬱達夫(1898—1945),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2因此,在這麼小的一個縣城裏,茶店酒館,竟也有五六十家之多。於是大部分的蟑螂,就家裏可以不備麵盆手巾、桌椅板凳、飯鍋碗筷等日常用具,而悠悠地生活過去了。離我們家裏不遠的大江邊上,就有這樣的兩處蟑螂之窟。
在我們的左麵,住有一家砍砍柴,賣賣菜,人家死人或娶親,去幫幫忙跑跑腿的人家。他們的一族,男女老少的人數很多很多,而住的那一間屋,卻隻比牛欄馬槽大了一點。他們家裏的頂小的一位苗裔①年紀比我大一歲,名字叫阿千,冬天穿的是像傘似的一堆破絮,夏天,大半身是光光地裸著的,因而皮膚黝黑,臂膀粗大,臉上也像是生落地之後,隻洗了一次的樣子。他雖隻比我大了一歲,但是跟了他們屋裏的大人,茶店酒館日日去,婚喪的人家,也老在進出;打起架吵起嘴來,尤其勇猛。我每天見他從我們的門口走過,心裏老在羨慕,以為他又上茶店酒館去了,我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同他一樣和大人夾在一道呢!而他的出去和回來,不管是在清早或深夜,我總沒有一次不注意到的。因為他的喉音很大,有時候一邊走著,一邊絕叫著和大人談天,若隻他一個人的時候哩,總在嚕蘇地唱戲。
當一天的工作完了,他跟了他們家裏的大人,一道上酒店去的時候,看見我欣羨地立在門口,他原也曾邀約過我,但一則怕母親要罵,二則膽子終於太小,經不起那些大人的盤問笑說,我總是微笑著搖搖頭,跑進屋裏去躲開了。為的是上茶酒店去的誘惑太大,我怕強不過。
有一個春天的早晨,母親上父親的墳頭去掃墓去了,祖母也一清早上了一座遠在三四裏路外的廟裏去念佛。翠花在灶下收拾早餐的碗筷,我一個人立在門口,看有淡雲浮著的青天。忽而阿千唱著戲,背著鉤刀和小扁擔繩索之類,從他的家裏出來,看了我那種①苗裔:後代。
3沒精打采的神氣,就立了下來和我談天,並且說:“鸛山後麵的盤龍山上,映山紅開得多著哩;還有烏米飯(是一種小黑果子)、彤管子(也是一種刺果)、刺莓等等,你跟了我來罷,我可以采一大堆給你。你們奶奶,不也在北麵山腳下的真覺寺裏念佛麼?等我砍好了柴,我就可以送你上寺裏去吃飯去。”阿千本來是我所崇拜的英雄,而這一回又隻有他一個人去砍柴,天氣那麼的好,今天清早祖母出去念佛的時候,我本是嚷著要同去的,但她因為怕我走不動,就把我留下了。現在一聽到了這一個提議,自然是心裏急跳了起來,兩隻腳便也很輕鬆地跟他出發了,怕翠花要出來阻撓,跑路跑得比平時還要快些。出了蘘堂①,向東沿著江,一口氣跑出了縣城之後,天地寬廣起來了,我的對於這一次冒險的驚懼之心就馬上被大自然的威力壓倒了。這樣問問,那樣談談,阿千真像一部小小的自然界的百科大辭典,而到盤龍山腳去的一段野路,便成了我最初學自然科學的模範小課本。
麥已經長得有好幾尺高了,麥田裏的桑樹,也都長出了絨樣的葉芽。晴天裏舒叔叔的一聲飛鳴過去的,是老鷹在覓食;樹枝頭吱吱喳喳,似在打架又像是在談天的,大半是麻雀之類;遠處的竹林叢裏,既有抑揚,又帶餘韻,在那裏歌唱的,才是深山的畫眉。
上山的路旁,一拳一拳像小孩子的拳頭似的小草,長得很多,拳的左右上下,長滿了絳黃的絨毛,仿佛是野生的蟲類,我起初看了,隻覺得害怕,走路的時候,若遇到一叢,總要繞一個彎,讓開它們,但阿千卻笑起來了,他說:“這是薇蕨,摘了去,把下麵的粗幹切了,炒起來吃,味道很好哩!”漸走漸高了,山上的青紅雜色,迷亂了我的眼目。日光直射在山坡上,從草木泥土裏蒸發出來的一種氣息,使我呼吸感到了困難。
阿千也走得熱起來了,把他的一件破夾襖一脫,丟向了地下。叫我①[蘘(狓犻à狀犵)堂]弄堂。蘘,同“巷”。
4在一塊大石上坐下歇著,他一個人穿了一件小衫唱著戲去砍柴采野果去了。我回身立在石上,向大江一看,又深深地深深地得到了一種新的驚異。
這世界真大呀!那寬廣的水麵!那澄碧的天空!那些上下的船隻,究竟是從哪裏來,上哪裏去的呢?
我一個人立在半山的大石上,近看看有一層陽光在顫動著的綠野桑田,遠看看天和水以及淡淡的青山,漸聽得阿千的唱戲聲幽下去遠下去了,心裏就莫名其妙地升起了一種渴望與愁思。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大起來呢?我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到那像在天邊似的遠處去呢?到了天邊,那麼我的家呢?我家裏的人呢?同時感到了對遠處的遙念與對鄉井的離愁,眼角裏便自然而然地湧出了熱淚。到後來,腦子也昏亂了,眼睛也模糊了,我隻呆呆地立在那塊大石上的太陽裏做幻夢。我夢見一隻揩擦得很潔淨的船,船上麵張著了一麵很大很飽滿的白帆,我和祖母、母親、翠花、阿千等都在船上,吃著東西,唱著戲,順流下去,到了一處不相識的地方。
我又夢見城裏的茶店酒館,都搬上山來了,我和阿千便在這山上的酒館裏大喝大嚷,旁邊的許多大人,都在那裏驚奇地仰視。
這一種接連不斷的白日夢,不知做了多少時候,阿千卻背了一捆小小的草柴,和一包刺莓映山紅烏米飯之類的野果,回到我立在那裏的大石邊來了。他脫下了小衫,光著脊肋,把那些野果就係包在他的小衫裏麵。
他說,時候不早了,他還要砍一捆柴。我們吃著野果,先從山腰走向後山去,因為前山的草柴,已經被人砍完,第二捆不容易采刮攏來了。
慢慢地走到了山後,山下的那個真覺寺的鍾鼓聲音,早就從春空裏傳送到了我們的耳邊,一條青煙,也剛從寺後的廚房裏透出了屋頂。向寺裏看了一眼,阿千就放下了那捆柴,對我說:“他們在燒中飯了,大約離吃飯的時候也不很遠,我還是先送你到寺裏去吧!”5我們到了寺裏,祖母和許多同伴的念佛婆婆,都張大了眼睛,驚異了起來。阿千走後,她們就開始問我這一次冒險的經過,我也感到了一種得意,將如何出城,如何和阿千上山采集野果的情形,說得格外的詳細。後來坐上桌去吃飯的時候,有一位老婆婆問我:“你大了,打算去做些什麼?”我就毫不遲疑地回答她說:“我願意去砍柴!”故鄉的茶店酒館,到現在還在風行熱鬧,而這一位茶店酒館裏的小英雄,初次帶我上山去冒險的阿千,卻在一年漲大水的時候,喝醉了酒,淹死了。他們的家族,也一個個死的死,散的散。
他們的那一座牛欄似的房屋,已經換過了兩三個主人。時間是不饒人的,盛衰起滅也絕對地無常:阿千之死,同時也帶去了我的夢,我的青春!
※品讀與探討※一、本文寫的是鬱達夫七八歲以前的一段童年往事,在回憶中,僅比他大一歲的阿千卻被他視為小英雄,為什麼?
二、本文寫作時,作者已人到中年,在敘述和描寫時,卻努力用童年的眼光看人觀景,尋找自己成長的軌跡。請從文中找出這方麵的內容,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三、文章開頭,作者將自己的家鄉人比作蟑螂,結尾又因為阿千的死,感歎人生盛衰起滅的無常。你是如何理解的?
【知識卡片】1935年,鬱達夫應當時流行的小品雜誌《人間世》之約,寫了一組自傳,發表了八篇,隻寫到赴日留學那一段。篇名依次叫《悲劇的出生》、《我的夢,我的青春》、《書塾與學堂》、《水樣的春愁》、《遠一程,再遠一程》、《孤獨者》、《大風圈外》、《海上》。如果把這幾篇“自傳”連起6來讀,不光對鬱達夫的生平有更多了解,也能更完整地鑒賞其後期散文文筆之美。[摘自溫儒敏主編《鬱達夫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鬱達夫寫散文大都在暢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直接抒發感傷情懷,常常像跟親友訴苦或聊天那樣,不拘形式的傾訴使你感動。讀他的散文,就如同走進了他的生活。這樣真率自然的寫法,不但在傳統散文中少見,在新文學中也很獨特。鬱達夫散文很恣肆放達,靠才情動人,但其駕馭文字的功力很深,那酣暢的神韻得益於古典文學修養。
[摘自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7文學是燈①鐵凝二十一世紀初年,有媒體問了我一個問題,讓我舉出青少年時期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兩本文學作品,前提是隻舉兩本。一本中國的,一本外國的。這提問有點苛刻,尤其對於寫作的人。這是一個誰都怕說自己不深刻的時代,如果我講實話,很可能不夠深刻;如果我講假話,列舉兩本深奧的書,可那些深奧的書在當時並沒有影響我———或者說沒有機會影響我。最後我還是決定說實話。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是我的少年時代。
正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個鄙視知識、限製閱讀的文化荒涼的時代。又因為出身的灰色,內心便總有某種緊張和自卑。
我自幼喜歡寫日記,在那個年代緊張著自卑著也還堅持寫著,隻是那時的日記都是“懺悔體”了。我每天都在日記裏檢討自己所犯的錯誤,期盼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純粹的人。實在沒有錯誤,還會虛構一點寫下來———不知這是否可以算作我最初的“文學訓練”。
在那樣一個曆史時期,我們所能看到和聽到的文藝作品更多的是憤怒、仇恨以及對個體的不屑。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我讀到一部被家中大人偷著藏起來的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記得扉頁上的題記是這樣兩句話:“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隻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隻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這兩句話使我受到深深的感動。一時間我覺得這麼偉大的作①選自《人民文學》2009年第1期,有刪改。鐵凝,1957年生於北京,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玫瑰園》《笨花》等。
8家都說連英雄也可以有卑下的情操,更何況我這樣一個普通人呢。
正是這兩句話震撼了我,讓我偷著把我自己解放了那麼一小點又肯定了那麼一小點,並生出一種既鬼祟又昂揚的豪情,一種衝動,想要去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所以我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在文學史上或許不是一流的經典,但在那個特殊年代,它對我的精神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初次真正領略到文學的魅力,這魅力照亮了我精神深處的幽暗之地,同時給了我身心的沉穩和力氣。另一本中國文學,我選擇了《聊齋誌異》這部中國清代的短篇小說集。在那個沉默、呆板和壓抑的時代讀《聊齋》,覺得書中的那些狐狸,她們那麼活潑、聰慧、率真、勇敢而又嬌憨,那麼反常規。作者蒲鬆齡生活在同樣也很壓抑的中國清代,他卻有那麼神異、飛揚、趣味盎然的想象力,他的那些充滿人間情味的狐仙鬼怪實在是比人更像人。她們的悲喜交加的纏綿故事,為我當時狹窄的灰色生活開啟了一個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與人言的空間。我要說,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學給我的恩澤和“打擊”。這“打擊”具有一種寶貴和難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暢。
我的文學之夢也就此開始。1975年我高中畢業後,受了要當一個作家的狂想的支配,自願離開城市,來到被稱作華北大平原的鄉村當了四年農民,種了四年小麥和棉花。中國鄉村是我從學校到社會的第一個落腳點,到達鄉村之後接觸最多的是和我年齡相差無幾的女孩子。每天的勞動甚至整夜的澆灌莊稼,我都是和她們在一起。對我來說,最初的勞動實在是艱苦的,我一方麵豪邁地實踐著,又帶著一點自我憐惜的、做作的心情。所以,當我在日記裏寫到在村子裏的玉米地過十八歲生日,手上磨出了十二個血泡時,我有一種炫耀感。那日記的話外音仿佛在不停地說:你看我多肯吃苦啊,我手上都有十二個血泡了啊!我不僅在日記裏炫耀我的血泡,也在莊稼地裏向那些村裏的女孩子們展覽。其中一個叫素英的捧住我的手,看著那些血泡,她忽然就哭了。她說這活9兒本來就不該是你們來幹的啊,這本來應該是我們幹的活兒啊。
她和我非親非故,她卻哭著,覺得她們手上有泡是應該的,而我們是不應該到鄉村來弄滿一手血泡的。她捧著我的手,哭著說著一些樸素的話,沒有一點怨毒之心。我覺得正是這樣的鄉村少女把我的不自然的、不樸素的、炫耀的心撫平了,壓下去了。是她們接納了我,成全了我在鄉村,或者在生活中看待人生和生活的基本態度。
歲月會磨損掉人的很多東西,生活是千變萬化的,一個作家要有能力打倒自己的過去,或者說不斷打倒自己,但是你同時也應該有勇氣站出來守住一些東西。三十多年已經過去,今天我生活在北京,我的手不會再磨出十二個血泡,也再不會有鄉村的女孩子捧著我的手站在玉米地裏痛哭。值得我懷戀的也不僅僅是那種原始、樸素的記憶,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卻成為了我生活和文學永恒不變的底色。那裏有一種對人生深沉的體貼,有一種凜然的情義。我想,無論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無論我們的筆下是如何嚴酷的故事,文學最終還是應該有力量去呼喚人類積極的美德。
正像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有些作品,在極度絕望中洋溢出希望。文學應該是有光亮的,如燈,照亮人性之美。
文學是燈。這樣說話在今天也許有點冒險。文學其實一直就不在社會生活的中心,特別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但我仍然要說,我在文學和文化最荒涼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愛上了文學,今天,當信息爆炸———也包括各種文化信息的爆炸再次把文學擠壓到一個稍顯尷尬的角落的時刻,我仍然不想放棄對文學的愛。讀喬爾·科特金①的《全球城市史》,他談到要成為世界名城必須具備精神、政治、經濟三個方麵的特質,那就是:神聖,安全,繁忙。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目睹世界很多大都市的繁忙。這裏所說的繁忙特指對財富孜①[喬爾·科特金]美國當代都市學家。
10孜不倦地追求,如亞當·斯密①所倡導的那樣。當時有人形容他的聲音在世界的耳朵裏響徹了好幾十年。但實現經濟大國的目標,並不意味著現代公民就一定出現。而一座城市的神聖,從廣義上也可以理解為高尚信仰的自覺,道德操守的約束,市民屬性的認同,以及廣博的人性關懷。
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檳泡沫般璀璨的燈火裏,一定有一盞應該屬於文學。文學是燈,或許它的光亮並不耀眼,但即使燈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遠具備著打不倒的價值。
而人心的諸多幽暗之處,是需要文學去點亮的。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在閱讀中國和外國文學名著並不能公開的背景下,我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陸續讀到托爾斯泰②、陀思妥耶夫斯基③、普希金④、普寧⑤、契訶夫⑥、福樓拜⑦、雨果⑧、歌德⑨、莎士比亞瑏瑠、狄更斯瑏瑡、奧斯汀瑏瑢、梅裏美瑏瑣、司湯達瑏瑤、卡夫卡瑏瑥、薩特瑏瑦、伯爾瑏瑧、海明威瑏瑨、厄普代克瑏瑩、川端康成瑐瑠等品貌各異的著作。雖然那時我從未去過他們的國度,但我必須說,他們用文學的光亮燭照著我的心,也照耀出我生活中那麼多豐富而微妙的顏色———有光才有顏色。
而中國唐代詩人李白、李賀的那些詩篇,他們的意境、情懷更是長久地浸潤著我的情感。從古至今,人世間一切好的文學之所以一直被需要著,原因之一是它們有本領傳達出一個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現出一個時代最本質的情緒,它們能夠代表一個民族在自己的時代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①[亞當·斯密(1723—1790)]蘇格蘭經濟學家。②[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思想家。③[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作家、思想家。④[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小說家。⑤[普寧(1870—1953)]俄國作家。⑥[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⑦[福樓拜(1821—1880)]法國作家。⑧[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⑨[歌德(1749—1832)]德國作家。瑏瑠[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劇作家、詩人。瑏瑡[狄更斯(1812—1870)]英國作家。瑏瑢[奧斯汀(1775—1817)]英國作家。瑏瑣[梅裏美(1803—1870)]法國作家。瑏瑤[司湯達(1783—1842)]法國作家。瑏瑥[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作家。瑏瑦[薩特(1905—1980)]法國作家。瑏瑧[伯爾(1917—1985)]德國作家。瑏瑨[海明威(1899—1961)]美國作家。
瑏瑩[厄普代克(1932—2009)]美國作家。瑐瑠[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
11我青少年時期的文學營養,由於中國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若用吃東西來作比喻,不是你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而是這兒有什麼你就吃什麼。用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話:“端給你的是啤酒,你就不要在杯子裏找咖啡。”他以此言來形容斯大林時代的暴政。但那時的我,畢竟還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在“杯子”之外找到了一些“咖啡”———一些可以被稱作經典的文學。它們外表破舊、排名無序、缺乏被人導讀地來到我的眼前,我更是懷著對“偷來的東西”的興奮之情持續著混亂的閱讀。但時至今日,當閱讀早就自由,而中國作家趁著國家改革、國門敞開,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的時代大背景,積極審視和研究各種文學思潮、自覺吸納和嚐試多種文體的實驗。當代東西方名著也源源不斷地撲麵而來,即使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仍然懷念過去的歲月裏對那些經典的接觸。
那樣的閱讀帶給我最大的益處,是我不必預先接受評論家或媒體的論斷,我以不帶偏見的眼光看待世界上所有能被稱之為經典的文學。其實若把文學簡單分為兩類,隻有好的和不好的。而所有好的文學,不論是從一個島,一座山,一個村子,一個小鎮,一個人,一群人或者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出發,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曆史、文化和時間而抵達人心。也因此,我對文學的本質基本持一種樂觀的認識。
文學是燈,這說法真的有些冒險吧?但想到任何同創造有關的活動都有冒險的因素,我也就不打算改口了。我要認真對待的是,堅持寫作的難度,保持對人生和世界的驚異之情,和對人類命脈永不疲倦的摸索,以自己的文學實踐去捍衛人類精神的健康和心靈真正的高貴。我知道這是極不容易的。幾年前我曾經從一個外行的角度寫過一本談論畫家和繪畫的小書《遙遠的完美》,在書的後記中我寫道,幾十年的文學實踐使我感受到繪畫和文學之間的巨大差異:在作家筆下無法發生的事情,在好畫家的筆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我又感受到藝術和文學之間的相似:在本質上它12們共同的不安和寂寞,在它們的後台永遠有著數不清的高難度的訓練,數不清的預演,數不清的或激昂或乏味的過程。然而完美距離我們始終是陌生而又遙遠的,因為陌生,才格外想要親近;因為遙遠,才格外想要追尋。我看到在文學和藝術發展史上從來就沒有從天而降的才子或才女。當我們認真凝視那些好作家、好畫家的曆史,就會發現無一人逃脫過前人的影響。那些大家的出眾不在於輕蔑前人,而在於響亮繼承之後適時的果斷放棄,並使自己能夠不斷爆發出創新的能力。這是辛酸的,但是有歡樂;這是“絕情”的,卻孕育著新生。於是我在敬佩他們的同時,也不斷想起謙遜這種美德。當我們固執地指望用文學去點亮人生的幽暗之處時,有時我會想到,也許我們應該首先用謙遜把自己的內心照亮。
麵對由遠而近的那些東西方文學經典和我們自己的文學實踐,要做到真正的謙遜是不容易的,它有可能讓我們接近那遙遠的完美。但真正的抵達卻仍然是難以抵達。我對此深信。
※品讀與探討※一、作者在回顧自己的文學啟蒙時特別提到了《約翰·克利斯朵夫》和《聊齋誌異》,它們對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二、作者說“文學是燈”,這個說法的具體含義是什麼?作者在文中兩次說,這種說法是一種“冒險”,又是為什麼?
三、本文的語言富有哲理,請反複體會下麵的句子,說說它們的含義。
(1)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學給我的恩澤和“打擊”。這“打擊”具有一種寶貴和難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暢。
(2)從古至今,人世間一切好的文學之所以一直被需要著,原因之一是它們有本領傳達出一個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現出一個時代最本質的情緒,它們能夠代表一個民族在自己的時代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3)其實若把文學簡單分為兩類,隻有好的和不好的。而所有好的13文學,不論是從一個島,一座山,一個村子,一個小鎮,一個人,一群人或者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出發,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曆史、文化和時間而抵達人心。
【知識卡片】我很欣賞德國作家馬丁·瓦爾澤的一句話:變美可能是痛苦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因為人生總有痛苦,但是,我覺得文學的前終目的並不是把所有的痛苦變醜,而是變美。
溫暖的力量是強大的,是更不容易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穿越了沉論以後上升的力量、提升的力量是更難的,需要更大的勇氣,需要更高遠的境界。小兒女的小悲歡和小溫馨並不是我的追求。
———鐵凝關於鐵凝的作品,我不想多談,因為我隻看過一部分,沒有時間通讀一遍,就印象言,鐵凝的小說也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像《哦,香雪》一樣清新秀潤的……這一類作品抒情性強,筆下含蓄。另一類,則是社會性較強的,筆下比較老辣,像《玫瑰門》裏的若幹章節。
———汪曾祺《鐵凝印象》14我的幼年教育①[美]富蘭克林我自幼即好讀,手中偶有點錢便都用以購書。我愛讀《天路曆程》②,我的第一部書便是班揚的這套小書。
後來我又將這書賣掉以購買布爾頓③的《曆史叢書》;書為坊間④廉價小本,計不下四五十冊。我父親的少量藏書多屬於宗教論戰性質,這些我也大都稍加涉獵,但日後每以此為憾事,因為正值我求知的欲望如饑似渴之年,卻苦於無適當的書可讀,而我此時已決定將來不做牧師。父親書中我最耽⑤讀不倦的是普魯塔克⑥的《名人傳》,唯有在這部書上我認為我的時光最不虛拋。那富蘭克林畫像裏另有笛福⑦書一種,名《計劃論》,以及馬瑟⑧博士書一種,名《為善論》,這兩書對我都有大開茅塞⑨之效,對我日後某些重要作為曾發生過相當的啟迪作用。
這種濃厚的書癖終於使我父親決定讓我進印刷業,盡管此時他已有一子(即詹姆斯)在這行業。一七一七年詹姆斯攜印刷機與字模等自英格蘭歸來,於波士頓開店營業。我對印刷業的愛好遠較父親強烈,隻是下海當水手的念頭仍未完全忘懷。考慮此事後①選自富蘭克林《自傳》,《美國散文精選》,高健譯,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有改動。富蘭克林(1708—1790)美國政治家、科學家、作家。②[《天路曆程》]英國作家約翰·班揚(1628—1688)的寓言小說。書假托夢境,敘述了主人公基督徒及其妻子等人虔誠向道,遍曆危厄險境,超凡入聖的艱辛經曆。③[布爾頓]英國通俗曆史書作者納撒尼爾·克勞乞(約1632—約1725)的筆名。④[坊間]店鋪。⑤[耽]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