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學前教育研究方法/陽曼超,孫啟進主編.2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8高等學校“十三五”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ISBN9787305189975Ⅰ.①學…Ⅱ.①陽…②孫…Ⅲ.①學前教育-研究方法-高等學校-教材Ⅳ.①G61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166066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叢書名高等學校“十三五”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書名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主編陽曼超孫啟進責任編輯丁群錢夢菊編輯熱線02583596923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印刷南京鴻圖印務有限公司開本787×9601/16印張1425字數272千版次2017年8月第2版2017年8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189975定價34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微信服務號:NJUyuexue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書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檵檵檵檵第一版前言殝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近年來,教師成為研究者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在此背景下,幼兒園教師的研究能力便成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學習“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成為每個幼兒園教師和準幼兒園教師的必需。作為培養幼兒園教師研究能力的一門專門課程,“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是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也是幼兒園教師專業培訓的重要課程。本書作為“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程的教學用書,主要針對的是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本、專科層次的學生,同時也可以作為幼兒園教師在職培訓和學習的參考用書。
本書共十三章,可以相對地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包括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學前教育研究的範式與理論建構以及學前教育研究的倫理三章內容。第二部分為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過程和主要方法。在總體概述學前教育研究過程的基礎上,按照學前教育研究開展的順序,從研究問題的確立、文獻查閱、收集資料的方法、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到研究成果的表述與評價,詳細、全麵地介紹了學前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和具體方法。
本部分主要包括第四章至第十三章。
本書的完成是集體協作的結晶,也是學前教育理論研究者與實踐者合作的結晶。首先,由主編製定編寫計劃,在此基礎上,編寫者共同討論編寫細節,然後分頭編寫。具體編寫分工為:孫啟進: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謝春姣:第四章;陽曼超: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錢慧:第七章;徐梅菊:第十一章;梁婧:第十二章;孫信亞:第十三章。全部書稿彙總後,由主編進行統稿並最終定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並引用了大量研究者的相關文獻,在此一並向所有的文獻作者致謝!感謝淮陰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領導和學前教育係係主任夏如波對本書編寫與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謝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王抗戰,沒有他的熱情鼓勵與幫助,沒有他付出的努力與汗水,本書的出版可能遙遙無期!
由於編寫時間緊迫,加之編者水平有限,書稿雖然即將付梓,但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與遺憾,懇請各位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陽曼超2013年7月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檵檵檵檵第二版前言殝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本教材出版至今已經四年了。四年來,承蒙讀者的厚愛和南京大學出版社同仁的努力,本書被多所師範院校選用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對我們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鼓勵。但由於編者水平所限與時間緊迫等原因,第一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瑕疵與紕漏。今年五月份,接到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丁群的電話,談及本教材的改版事宜,編者欣然應允,並感謝出版社給了我們一次修正錯誤與不足的機會。
接下教材的修訂任務以後,編者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決定完全保留原教材的體係與結構,僅對其中出現的差錯和不嚴謹之處進行修正,並適應當下移動學習的特征,增添一些配套的數字資源,供讀者學習使用,以此使教材進一步完善。
參與本次改版工作的作者均為本教材的原作者,各章節作者根據要求對自己撰寫的部分進行修正與完善。具體為:孫啟進: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謝春姣:第四章;陽曼超: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錢慧:第七章;徐美菊:第十一章;梁婧:第十二章;孫信亞:第十三章。各章節作者完成修改後,由主編進行最後的潤色、統稿和定稿。
本教材在修訂過程中,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丁群付出了較大的心血,對教材的改版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當然,對教材中仍然存在的不足,當是編者水平有限所致,懇請各位同仁和讀者在閱讀和使用過程中,能夠不吝賜教,提出寶貴的批評和建議。
陽曼超2017年7月目錄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檵檵檵檵目錄殝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第一章學前教育研究概述………………………………………………………1第一節學前教育研究的含義與特征………………………………………1第二節學前教育研究的意義與功能………………………………………5第三節學前教育研究的類型………………………………………………9第二章學前教育研究的範式與理論建構……………………………………13第一節學前教育研究的範式……………………………………………13第二節學前教育研究的研究方式………………………………………16第三節學前教育研究的理論建構………………………………………21第三章學前教育研究的倫理…………………………………………………24第一節學前教育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24第二節學術研究的基本規範……………………………………………31附錄31《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試行)》……………36附錄32《中國社會科學》關於引文注釋的規定………………………39第四章學前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47第一節學前教育研究的一般過程………………………………………47第二節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驟……………………………………………50第三節質的研究的基本程序……………………………………………59第五章研究問題的確立………………………………………………………65第一節確立研究問題的含義……………………………………………65第二節研究問題的範圍與來源…………………………………………68第三節好的研究問題的特點……………………………………………71第四節研究問題確立的過程與方法……………………………………74附錄51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部分選題……………771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章查閱文獻………………………………………………………………79第一節查閱文獻的意義和作用…………………………………………79第二節查閱文獻的原則與過程…………………………………………85第三節查閱文獻的具體方法……………………………………………90第四節文獻綜述的撰寫…………………………………………………95附錄61國內較有代表性的學前教育網站……………………………99附錄62早期依戀幹預研究綜述………………………………………99第七章觀察法…………………………………………………………………107第一節觀察法概述………………………………………………………107第二節觀察法的類型……………………………………………………114第三節觀察法的操作程序………………………………………………118第四節觀察記錄的方法…………………………………………………125第八章訪談法…………………………………………………………………136第一節訪談法概述………………………………………………………136第二節訪談法的操作程序………………………………………………140第三節針對兒童的訪談…………………………………………………148第九章問卷調查法……………………………………………………………151第一節什麼是問卷調查法………………………………………………151第二節怎樣進行問卷調查………………………………………………153第三節怎樣編製問卷……………………………………………………158第十章內容分析法……………………………………………………………166第一節內容分析法概述…………………………………………………166第二節內容分析法的設計與實施………………………………………171第三節內容分析法在學前教育研究中的應用…………………………178第十一章實驗法………………………………………………………………181第一節實驗法概述………………………………………………………181第二節學前教育實驗設計………………………………………………185第三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實驗存在的問題……………………………197第十二章研究資料分析………………………………………………………199第一節研究資料的定量分析……………………………………………1992目錄第二節研究資料的定性分析……………………………………………203第十三章學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評價…………………………………206第一節學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206第二節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評價…………………………………214主要參考文獻……………………………………………………………………218微信掃一掃?課件申請?拓展閱讀?試卷及參考答案?教學資源?加入教師資格考試圈教師服務學生服務關注“南大悅學”3第一章學前教育研究概述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殝檵檵檵檵第一章學前教育研究概述殝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習者的必修內容,能夠正確運用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從事科學研究是學前教育學習者的必備素質。學習和正確運用學前教育研究方法,首先必須在了解何謂學前教育研究的含義及其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學前教育研究的意義、功能與遵循的基本原則,繼而明確學前教育研究的類型。
第一節學前教育研究的含義與特征一、學前教育研究的含義(一)教育研究的含義學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下位概念,要弄清楚什麼是學前教育研究,則必須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教育研究。
“研究”一詞,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極為廣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件事情我們再研究研究”等都能夠經常聽到,在這種情景中,“研究”往往指的是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所做的分析與思考。另外,“研究”一詞又往往具有一種神秘感,“仿佛隻是在具有學術性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中才能開展的高深活動①”,隻是少數人的特權。那麼,“研究”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作為一種科學活動,研究指的是人們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遵循一定的研究規範,采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一種以探究客觀事物的現象和規律,進而獲取科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為主要任務的實踐活動,其核心是知識的拓展和問①鄭金洲,《學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6頁。
1書學前教育研究方法題的解決。
教育研究作為科學研究的一種,與研究具有一致性,但在其定義上仍然分歧眾多,以致有學者認為教育研究是不可定義的。布雷德等就認為,“‘教育研究’這個術語,對於教育領域裏的每一個人來說,並不意味著同一件事,也沒有哪一個定義得到普遍認可。”①盡管有這樣的認識,對教育研究也確實很難給出一個精確的、公認的定義,但我們大致上可以將教育研究定義為:教育研究是人們在教育科學理論和其他相關學科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教育領域中發生的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描述、解釋、預測與控製,達成教育科學理論體係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實際問題解決的實踐活動。
(二)學前教育研究的含義學前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階段,通常是指對0~6歲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學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主要是指研究者在學前教育理論和其他相關學科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學前教育領域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和問題的描述、解釋、預測與控製,達成學前教育科學理論體係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實際問題解決的實踐活動。
二、學前教育研究的特征學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分支,因此,學前教育研究一方麵具有教育研究的普遍特征,另一方麵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教育研究的特征教育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基本特征:1.教育研究應符合倫理要求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探究的是人的教育活動,而人的發展又具有不可逆性。教育研究對象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育研究必須具有教育意義,即有利於研究對象身心的良性發展,而不是相反,這就是教育研究的倫理性特征。教育研究的倫理性特征要求研究者在研究問題的確立、研究設計的製定、研究資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發表與使用等教育研究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考慮該研究可能會造成的倫理影響,都必須符合道德要求。學前教育的研究對象是0~6歲的幼兒,因而對倫理性的要求也更高。
①布雷德等著,施良方等校譯,《教育研究的曆史與現狀》[C],見瞿葆奎主編,葉瀾、施良方選編,《教育學文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9頁。
2第一章學前教育研究概述2.教育研究是經驗研究教育研究是經驗的,而不是思辨的。從知識的起源來看,教育研究是以經驗主義方法論為主要特征的。所有的知識都是從感覺經驗中獲得的,教育研究所收集與分析的資料如觀察記錄、成長檔案、測驗分數、問卷統計結果等都是經驗性資料,是經驗的結果。學前教育研究作為教育研究的組成部分,也是經驗研究。
3.教育研究必須是客觀的教育研究的客觀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①從研究者自身來看,教育研究者必須保證嚴謹、規範、精確,而不能憑空捏造,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尊重並反映客觀事實;②從研究對象來看,教育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人或事物;③從研究過程來看,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和研究規範,按照科學研究的要求來設計和操作;④從研究的結果來看,教育研究的結果是通過對客觀的研究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得出的,而不是以研究者個人的主觀體驗或經驗而得出的結論。
教育研究的客觀性往往具有程度之分,越嚴謹的研究越能揭示事實真相,得出的結論也越具有客觀性。
4.教育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研究科學研究往往是對原有的理論體係、思維方式或研究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的突破,因此教育研究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研究。教育研究的創造性表現在研究問題的選取,研究思路、手段與方法的運用以及研究結論的獲得等多個方麵。
教育研究的創造性往往是推動既有理論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動力。
5.教育研究是一種係統性研究在係統論看來,係統是指由若幹個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體。就學前教育研究來看,一方麵它是教育研究係統中的子係統,是教育研究係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另一方麵它自身又是一個複雜的係統,研究過程是係統化的,研究結果內部各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補充、緊密聯係的。教育研究的係統性要求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既要關注研究問題本身的獨特性,更要著眼於該問題與其他問題之間的關聯,力求放在整體係統中把握問題。
6.教育研究應是可靠的和有效的任何一個教育研究者都期望自己的研究是有效的,即研究的效度,它代表著研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程度。一般來說,教育研究的效度包括內在效度和外在3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效度兩個方麵,內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夠被精確解釋的範圍,而外在效度指的是研究結果能夠推廣到更大人群中去的條件和程度。
教育研究除具有效度之外,還應具有信度,即一項研究應具有前後一致性,且具有可重複性。信度是效度的保證,沒有信度的研究便談不上效度,效度和信度共同構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二)學前教育研究的特征學前教育研究除具有教育研究的一般特征外,與其他教育研究相比,還具有如下幾方麵的獨特特征:1.學前教育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學前教育研究的對象主要包括學前兒童,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教師、管理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以及學前兒童的家長等。上述各類人員無論是作為個體形式存在,還是作為團體形式存在,本身都是相對獨立的主體性的存在,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研究者必須充分考慮研究對象的主體性,保證研究工作不會傷害研究對象的權益。另一方麵,上述研究對象中的學前兒童,由於其與成人和稍大的兒童相比有其自身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比如說愛動、喜好模仿、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等特點,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和特別注意學前兒童這一研究對象的獨特性,采用恰當的研究方法,從而獲得更加客觀有效的研究結果。
2.研究內容的綜合性學前教育是一種多層次、多方麵的複雜性實踐活動,從教育對象來看,它包括0~6歲的嬰幼兒;從教育內容來看,它包括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健康等不同領域;從教育方法來看,相應的方法種類繁多;從教育過程來看,則涉及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教學活動的開展等不同方麵。因此,學前教育研究就其研究內容來看,往往涉及上述多個方麵,具有綜合性,這種綜合性給學前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廣闊的實踐活動空間。
3.研究背景的關聯性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子係統,是整個社會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的其他子係統———政治、經濟、文化等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學前教育領域中的很多問題往往是與社會其他方麵的問題密切相關的,甚至本身就是社會問題。比如,學前教育入學難、入學貴的問題,本身既是一個學前教育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它產生的原因既有學前教育自身的原因,更有社會因素在教育領域中的反映與投射,它的解決也必然依賴學前教育自身和社會共同的努力。
4第一章學前教育研究概述第二節學前教育研究的意義與功能一、學前教育研究的意義學前教育研究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方向和依據,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基礎。
具體說來,學前教育研究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學前教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幼兒盡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曆過幼兒期,都是從幼兒成長為大人,都曾經真實地體驗過幼兒的情感與思維,但當我們一旦告別童年,成長為大人,我們便很難再真正地理解那些與我們在身心各方麵都有著巨大差異的幼兒。我們往往開始習慣於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設計學前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把成人認為最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納入學前教育計劃之中,而且製定各種配套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的發展水平。這樣做固然可以促進兒童的早期社會化,使其盡快融入和適應社會;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幼兒和我們成人一樣,都是富有個性和主動性的人,他們遵循自己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社會心理需要,有自己的社會行為規範。如果我們一味地堅持成人的思維和標準,而不顧幼兒的實際情況,則勢必影響幼兒自身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兒便成為每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進行探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了解與理解幼兒,從而更加積極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學前教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探尋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在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會麵臨諸如如何認識兒童的發展特點與過程、如何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來設計學前教育的總體計劃、如何在總體計劃的指導下開展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采用何種教學方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處理一方麵依賴於日常教育實踐經驗的累積,另一方麵則更需借助科學研究,探尋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一項傑出的學前教育研究所得出的科學教育理論和方法,不但可以促進學前教育理論體係的豐富和完善,更對學前教育實踐工作的開展和幼兒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
(三)學前教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進學前教育實踐學前教育研究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進學前教育實踐,主要表現在四個5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方麵:首先,學前教育研究是進行教育決策的基礎,它為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提供信息、理論和依據,科學的教育決策必然是建立在真正的學前教育研究基礎之上的。其次,學前教育研究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通過科學研究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再次,學前教育研究有助於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從事科研活動,已經成為現代幼兒教師的必備素養,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最後,學前教育研究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糾正學前教育實踐中的偏差。學前教育階段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處於奠基性的階段,在該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教育偏差,不僅會影響幼兒的正常發展,甚至會為他們以後的生活埋下障礙。因此,及時發現學前教育過程中的失誤,並盡快加以糾正,是學前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學前教育研究的價值所在。
二、學前教育研究的功能學前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有其自身特有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一)描述無論是自然科學研究還是社會科學研究,都涉及對現象的表現形式、特點、本質以及現象之間關係的細致描述,“正是這樣的細致描述才使得很多重大的科學真相得以發現和深入研究①”。所以說,描述是研究的一項重要功能。
學前教育研究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無疑也發揮著“描述”的功能,它可以對學前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各種現象進行最為貼近事實的描述,比如對幼兒行為特征的描述、對師幼互動行為過程的描述、對教師教學策略的描述等。這種詳盡的、貼近事實的描述,可以幫助我們累積有關學前教育曆史和現狀的各種知識,這些知識對我們認識學前教育實踐、評價學前教育的實施效果、反思學前教育的價值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案例11】研究方法在不同校別中的運用狀況分析②在273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中,76篇(27.8%)運用了混合方法,70篇①霍力岩等著,《學前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7頁。
②劉晶波等,《1996—2006年我國學前教育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的運用狀況與分析———基於三所高校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9期,第18頁。
6第一章學前教育研究概述(25.6%)運用了質的方法,57篇(20.9%)運用了量的方法,47篇(17.2%)運用了思辨法,13篇(4.8%)運用了行動研究法,10篇(3.7%)運用了文獻法。由此可見,混合方法、質的方法、量的方法是近11年來學前教育領域研究者使用比例最高的三種研究方法。
上述案例通過對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1996—2006年間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的抽樣分析,對1996—2006十一年間學前教育研究領域中研究方法的運用情況利用數據的形式進行了一個總體性的描述,使我們大致把握了在這十一年間學前教育研究領域中方法的運用情況。
(二)預測所謂預測功能是指“依據早先的X時間內所獲取的信息,對某一現象將在Y時間內發生做出預測的能力①”,是依據掌握的現有信息,根據一定的方法和規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測算,以預先了解事情發展結果的能力。比如,氣象學家可以根據氣象雲圖和氣象變化規律來預測未來幾天的氣溫、降雨等情況,醫生可以根據胚胎在母體中的發育情況預測嬰兒出生時的狀況,等等。同樣,在學前教育研究中,研究者也可以根據當前的國家政策預測未來數年內學前教育的發展情況,亦可以根據幼兒當前的表現預測其後續的發展情況等。這樣的預測可以幫助我們抓住國家政策的有利環境,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步伐,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針對幼兒的情況因材施教,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更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解釋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其固有的原因或根源,對現象背後固有的原因或根源的解釋便是研究的解釋功能。在學前教育研究中,能夠在教育現象描述的基礎上,對該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解釋,無疑對我們把握現象的本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解釋是學前教育四大功能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如果一個研究者能對某一教育現象進行準確合理的解釋,便意味著他對這一教育現象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描述,了解了其產生與發展的原因和機製,也便懂得了如何使其改進與完善。
①梅雷迪斯·D.高爾,沃爾特·R.博格,喬伊斯·P.高爾,《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第六版)[M],許慶豫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頁。
7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案例12】常規的效果①對話一:I:你覺得你們班誰最好?
C:曹歡。她坐得好,我爸爸羨慕她,我也羨慕她,她坐得好。
I:為什麼要坐得好呢?
C:當然了,小班的時候坐得歪歪扭扭的。上英語課時不插嘴,要是這樣,別人的話你就聽不見。
I:教師要你們把小手、小腳放放好,有什麼好處?
C:不會斜肩,坐得好的時候,腦子需要冷靜,才能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