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過後,龍潭村的人們熬過了收稻子、摘油茶的辛勞,開始有時間來考慮娛樂的事情了。這時的大地偶爾還透出幾絲夏天的餘熱,田地裏的禾蔸孤單地在風裏站立著,仿佛在提醒一個季節的豐收,勾勒出一幅贛西農村的風景畫。
某一天下午,村口的小路上走來兩個陌生人,他們用自行車馱著兩個大箱子,晃悠悠地走向村子裏的某一戶人家或者是村委會。發現了這一情況的孩子馬上奔走相告:“今夜有電影看嘍!今夜有電影看嘍!”很快,這個消放鵝少年147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息便傳遍了整個龍潭村。
接下來的整個下午,李子他們便化身為小偵探,到處打聽晚上將要放映的電影是什麼,是村子裏的哪戶人家做酒席“請”來的電影之類的信息。
在李子他們還沒有打探清楚電影的確切名稱時,村頭的曬穀場上或者是龍潭小學的操場上,放映員已經叫人豎起了兩根大木樁,紮起一個大大的方形木框,然後把鑲著黑邊的幕布往上一掛,電影屏幕就算是完成了。
李子和夥伴們看到電影屏幕掛起來,心裏樂開了花,接下來小半天時間的玩耍和遊戲都是圍在這放映場地附近。
夜幕很快降臨,龍潭村的家家戶戶似乎都很有默契地加快了做晚飯的進度,安頓好家裏的雞鴨鵝等家禽,早早開始吃晚飯。李子飛快地扒拉了小半碗飯便放了碗筷,出門往放映露天電影的場地跑去,毫不理會母親在身後的叫喊。
一路上已經有不少小孩子在奔跑吆喝了,仿佛整個龍潭村一下子就熱鬧起來、活潑起來。放映場地既然是露天的,凳子自然也沒有現成的。年紀稍大一點的村民,有148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的扛了張板凳,有的帶了把椅子,還有的嫌麻煩,就那麼席地而坐。李子發現,有很多大人也和孩子們一樣去得老早,都希望趁早挑個好位置。
等到開演前半個小時,已經有一兩百人黑壓壓坐在那裏,現場鬧哄哄的,呼喚聲、叫喊聲、孩子的哭鬧聲不絕於耳。
放映員手腳麻利地打開機器,調試鏡頭。一束窄窄的光線從放映機中打出,射向前方的時候一路斜斜地放大,最後投映到屏幕上。整個場地仿佛一下子被掐了靜音,一兩百人守在那裏抬著頭齊作“望天獅”盯著屏幕。
李子默默地注視著放映員,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仿佛他們是神話般的人物,可以從小小的放映箱裏倒騰出無數的趣味。
可惜,開始調試鏡頭並不意味著電影放映的開始。李子看見盡管觀眾們都已經迫不及待,但放映員依舊是不慌不忙地操作,先是投影偏了,屏幕上隻有一半的畫麵,好不容易校正了屏幕,電影的聲音和畫麵又沒有同步,然後又是一番調試。
等到一切就緒,半個多小時已經過去了。屏幕上終於150開始放映片頭,一陣激烈的聲音過後,“轟”的一聲推出幾個大字:霍元甲。孩子們頓時興奮起來,緊盯著屏幕,眼睛都不眨一下。
仿佛故意和大家開玩笑似的,《霍元甲》的情節演到十分鍾左右,卻戛然而止,然後屏幕黑了下來,放映員操作幾下,新的畫麵和片名投影到屏幕上。原來,放映員下鄉放露天電影,向來隻會按照做酒席的主家的要求準時開始放映,《霍元甲》隻是預熱而已,現在開始放映的才是今晚的正戲。
李子遺憾地發現,無論大家怎麼打探,下午時聽到的那些信誓旦旦的“確鑿”消息竟然全都是不準確的,即使是下午纏著放映員從他口中問到的片名,也跟正式放映的片名完全不同。
幸好,隨著屏幕上電影情節的展開,孩子們的心思全部被吸引住了,再沒有時間去追究下午打探到假消息的事情。
電影放著放著,一陣風吹來,木樁撐起的幕布便隨風飛舞,幕布裏頭的人物和場景也隨著幕布起伏:奔跑的武林高手在晃動,一動不動的山林也在晃動。
放鵝少年151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如果風再稍大一些,電影裏的聲音也會在風裏變得含混,聽不清楚。難道風可以吹進電影屏幕,將裏麵的聲音給吹跑嗎?李子很是疑惑。
一部電影有時是要分成三段的,中間往往要停頓兩回。李子有時候也會好奇,是不是放映員故意將電影分成幾個部分?
不過這些好奇都比不上電影本身的吸引力。屏幕前的人們都是認真又嚴肅,跟著電影裏的人時而揪心時而歡笑,甚至看到主角錯過了某個事關真相的重要細節時,觀眾就開始著急地大喊,完全忘記了自己再怎麼喊叫,電影裏的主角也聽不到。電影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一目了然,而觀眾一旦從電影開始時對人物有了好壞的界定就不會更改,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界限涇渭分明。大家的希望也很簡單:壞人死得越早越慘越好,好人死而複生更好。而這些電影往往也確實能夠給龍潭村的村民們一個滿意的結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很多人屁股下麵坐著的是碎石、垃圾,興趣卻不曾稍減。有一次放電影時竟下起雨來,全場幾百人無一舍得提前離開。待到細雨中看完電影時,李子才發覺自己的衣裳152早已濕透,而其他人的情況自然也差不多。
如果天氣好,不下雨,玩鬧了一天的孩子正好在風中入睡,等到電影結束時,一些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已經躺在父母的懷裏進入了夢鄉。而李子和很多小夥伴卻總是意猶未盡,直到電影的末尾打出“劇終”兩個大字,還是直愣愣地盯著搖晃的幕布發呆,真希望放映員能夠加放一場。
尤其是有一次看了一場名叫《四海龍王》的神話電影後,李子他們更是被電影裏的神龍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久久舍不得離開。直到放映員將放映機裝箱、屏幕拆下,李子他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放映場地回家。
放鵝少年153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龍潭村的龍%%那天在看了露天電影裏的龍之後,李子便對這種神奇而威力無窮的神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子從書上和傳說裏知道,龍掌管著天下降雨之事。
可是,這世界這麼大,一條龍管多大範圍內的雨水呢?是像書裏麵說的,東南西北四海各有一條龍管著,還是有很多很多的龍?還有,既然龍管著降雨,那另外的故事書裏麵說的河神、雷公電母等,在降雨的工作中與龍又是如何分工呢?而在更多的書裏麵,神龍還要做更多的事情,他們神通廣大又捉摸不定,他們好像世所罕見又可能隨處都有,他們尊貴威嚴又操持雜務,總之幾乎所有的故事裏麵都對龍有著不同的設計。
這些問題想得李子的頭都是痛的。他總也想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想不出答案的時候,李子就拉上夥伴們到村子附近的一個山洞裏去探險。這個山洞在石山深處蜿蜒,有的地方要蹚過水池,有的地方要匍匐爬行,裏麵到處都是晶瑩剔透的154石頭。李子他們點著蠟燭進到裏麵,不過也走不了多遠就返回了。在這陌生的山洞裏,孩子們再膽大,也還是害怕的。
後來龍潭小學的老校長告訴李子他們,龍潭村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龍潭村曾經有過龍,李子他們去探險的那個山洞,就是曾經的龍在山腹中鑽出來的。
不過,這條龍不是一條性格溫順的龍。
老校長也是龍潭村的居民,對龍潭村的事情很有發言權。他最初隻是民辦教師,後來不知道怎麼就當了校長。聽到他這麼說,李子他們這夥小孩子一下子就來了興趣,纏著老校長,要他講講這條脾氣不好的龍的故事。
終於,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老校長被糾纏不過,就搬了張竹椅,坐在苦楝樹下給李子他們講了這個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西海龍王的第三個孩子名字叫敖烈。他向來性情暴戾,經常興風作浪。有一次,他趁著酒性,縱火燒了龍王宮殿上玉帝賜的明珠,觸犯天條,犯下死罪。此時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麵,將他保了下來,但他一身法力被封印,並被貶下凡塵。
敖烈被貶下凡塵後,投胎於湖南和江西的交界處。父母給他取名為乜龍。乜龍從小聰慧,特別喜歡玩水,也常放鵝少年155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常對著天空發呆。稍長大一點後,父母將乜龍送到江西邊界一所學校讀書。他的同學裏麵有一個江西人,叫許遜。
兩人關係非常好,同窗數載,起居飲食形影不離。
有一天,乜龍和許遜在學堂附近的水潭邊玩耍時,無意中得到一顆神秘的珠子,乜龍背著許遜悄悄地將珠子一口吞進肚子裏。到了晚上,月光照耀下來,珠子在乜龍的肚子裏發生了神秘的感應,乜龍的法力和記憶竟然漸漸覺醒。
從此以後,乜龍既不想學習功課,也不屑於與作為凡人的同學師友們交往了。他經常獨自跑到附近的河流、水潭裏戲水,深夜才歸。他的身上漸漸長出一片片麟甲,對水的掌控也越來越熟練。有一天,狂風大雨、雷電交加之際,乜龍又想外出戲水,學堂裏的先生和學友們勸他安心學習,乜龍非但不聽勸,還對勸說得比較激烈的好友許遜大放厥詞:“我已經有了仙氣啦!等我能更加熟練地興風布雨時,定要把個江西變成東海,讓楊岐山做個小小的釣魚台。”說完之後,他就衝著山下的小村噴下瓢潑大雨。
許遜聽了乜龍這般狂言,當時就怒發衝冠,氣憤地斥責道:“乜龍,你休要口出狂言、妄想殘害百姓。到那時,你將罪責難逃、死有餘辜!”156但是,麵對有了法力的乜龍,許遜也沒有辦法。他下定決心,離開學校,以最大的決心和毅力去學道求法。
過了三年,乜龍妖氣愈濃,幾乎恢複了在西海時的性情,鑽洞引水、行雲布雨,每到一處,總要給人們帶來災難,不是房倒屋塌,便是淹沒莊稼、浸沒村莊。百姓對他恨之入骨,稱他為孽龍。
此時,許遜已從師傅雲遊真人那裏得知此事,不由得焦急萬分。師傅早已料知許遜心思,於是就贈他斬妖鎮邪寶劍一把,讓他去降魔鎮妖。
孽龍與許遜大戰一場,不敵而逃。最終,狼狽的孽龍化作白衣秀士,倉皇來到楊岐山普通寺避難。住持覺得滿身傷痕的孽龍可憐,答應幫他藏匿,讓他變作小蟲,匿於廟內觀音菩薩神像耳中。許遜趕來,不見其蹤影,以為潛逃他處,便急忙往西追去。
孽龍為報住持之恩,詢問住持有何所需。住持說寺居深山,糧米維艱。孽龍於是在寺後山上現出原形,翻滾甩騰,整山造田,峰嶺崩墜,竟使寺廟亦遭震搖,屋瓦震落。
住持大驚,忙擊鼓鳴鍾,以求菩薩保佑。孽龍造田剛剛造好一千塊之際,正擬引來地下泉水灌溉,忽聞鍾鼓之聲響放鵝少年157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起,害怕引來許遜,慌忙停止造田。
許遜忽聞楊岐山寺廟鍾鼓之聲大作,知孽龍滯留未逃,轉身返回,仗劍來斬孽龍。他遙空一劍,剁下孽龍鱗甲四十八片,鱗甲落地陷成窪地。
孽龍負傷潛藏地底,鑽土掘穴,撞角擺尾,挖出了一個山洞,潛影藏身,養息巨創。過了幾天,孽龍傷愈複出,著實覺得有些餓了,便慌不擇路闖入了一家小店,哀求老嫗給口飯吃。老嫗給孽龍吃了一碗麵條後,卻猛擊了他一掌,喝道:“畜生,前麵許遜捉拿你來了,還不快快受降!”孽龍料定無法逃走,走到橋上,不禁心慌意亂,內心翻騰不已,一副鐵鏈從他嘴裏嘔吐出來。原來這個老嫗是觀音菩薩所化,她用鐵鏈化成的麵條鎖住了孽龍的心。最終,孽龍被許遜遣送回湖南,囚禁於長沙白沙井內。觀音委托普通寺的高僧每日念經度化孽龍的乖戾之氣,還留下符咒:除非鐵樹開花、孽龍作馬,方可解除囚禁。
過了很長時間,有一日,佛教禪宗重地楊岐山普通寺內所植鐵樹竟然真的瞬間開花,住持便焚香稟告上界觀音。此時觀音正在雷音殿接受佛祖下發的尋找取經人的任務。在找到唐三藏去取經之後,觀音便轉道長沙,找到158孽龍。此時孽龍經過多年囚禁和佛經度化,性情已經有了變化,他同意化身白馬,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經過時跟隨他一路馱行護送……再往後的故事,李子他們已經從《西遊記》中知道了,自然不用老校長再繼續講下去。
可是,聽完之後,李子他們也懷疑,《西遊記》裏的故事,真的跟龍潭村的這條龍有關嗎?
“有啊,當然有關。”老校長摘下老花鏡,一臉認真地說,“不信的話,你們去看看,咱們村子外麵不遠處還有當初許遜和孽龍鬥法時留下的‘四十八窩’和‘千丘田’呢。”“還是不信?你們平時去鑽的那個山洞就是孽龍當年養傷時鑽出來的,裏麵還有它留下的寶貝呢……你們不是也去過隔壁村子的那個萬壽宮嗎?那就是咱們龍潭村和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們紀念觀音菩薩和許遜真君降伏孽龍而設立的道觀。”老校長信誓旦旦,一邊說,一邊還翻看著一本《故事會》。
這個小動作,讓李子懷疑,這個故事根本就不是老校長講的那樣,說不定是老校長經不住李子他們這夥小孩子的糾纏,根據《故事會》上的故事重新編出來哄騙孩子們的。
放鵝少年159我們的童年Ourchildhood打糖是挨打換來的%%冬天的時候,龍潭村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小販用自行車推著籮筐來賣零食,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打糖了。
為什麼叫“打糖”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呢?李子認為,這是因為打糖通常都是孩子們挨打換來的,買了打糖的孩子,十有八九會被父母打。
有一段時間,李子總是分不清賣打糖的人和賣雜貨的人的區別———很多時候他們售賣的東西差不太多。還是芸香細心一些,她發現深冬的時候才會有以賣打糖為主的小販(有時也兼賣少量其他物品),其他時節裏來到龍潭村的商販們,都是賣各種各樣的小雜貨,順便賣打糖。增良則認為,專賣打糖的人是拿著分割打糖的鐵板和鐵刀,一路叮叮當當清脆地敲著,吸引孩子們;而賣雜貨兼賣打糖的人則是一路搖著雜貨郎標誌性的撥浪鼓。
打糖,實際上就是麥芽糖。李子聽說是用大米和麥芽熬製而成的,與龍潭村家家戶戶冬天裏都會熬製的紅薯糖有幾分類似,但是又高級了那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