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教師遠程培訓是指通過音頻、視頻、課件等方式,運用實時和非實時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培訓課程傳輸給受訓教師的教育形式。教師遠程培訓是一種全新的教師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模式在時空分離的情況下,向在職教師提供專業化的學習機會,為參訓者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和高質量的學習資源,通過優秀的教師資源,為培訓者與參訓者及參訓者之間廣泛溝通交流搭建現代化網絡平台。本書將係統、深入地探討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在對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內涵、特點、原則、意義等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實踐,分析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而提出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發展趨勢。同時,對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中的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激勵機製、網絡係統、平台開發、項目運作、組織與管理等具體課題進行探討,以確保我國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序序
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加強福建教育學院建設,進一步強化學院的培訓、教研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將福建教育學院建設成為全省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的主要基地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政策研究谘詢和業務指導中心。根據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福建教育學院確立了“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為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服務,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明確了進一步發揮“五個作用”(省級基礎教育培訓“主基地”作用、基礎教育科研“主陣地”作用、基礎教育資源“主渠道”作用、基礎教育服務“主力軍”作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谘詢指導的“主功能”作用),著力培育和打造“六個支柱品牌”(培訓品牌、基礎教育智庫品牌、網上福建教育學院品牌、基礎教育專項服務品牌、校園文化品牌、函授教育品牌),建設讓政府放心、學員滿意、教職員工幸福的一流省級教育學院的奮鬥目標。
幾年來,福建教育學院緊緊圍繞發展目標,著力加強內涵建設,以提升培訓質量為著力點,以凝練培訓特色為突破口,以培訓模式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麵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精神,大力推進培訓工作規範化科學化和培訓內容主題化係統化,大力推進培訓質量工程建設,培訓質量穩步提升,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和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是加強培訓製度建設,推進培訓的規範化。圍繞“辦學員滿意的培訓”這一目標,學院不斷加強培訓製度建設,先後建立健全了培訓需求調研分析製度、培訓方案論證審核製度、培訓質量評價分析製度、培訓項目監控評估製度、培訓工作年度報告製度和培訓教師下校實踐製度等,有效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推進培訓工作規範化、培訓管理精細化,以製度規範確保高質量培訓的有序開展。
二是優化培訓課程設置,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培訓課程是確保培訓質量的重要基礎。
學院堅持“滿足需求、解決問題、引領發展、與時俱進”的課程設置基本要求,按照“注重實踐取向、針對問題解決、突出能力提升、服務專業發展”原則,通過政策學習、專家谘詢、基層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深度開展培訓課程設置的調研分析,正確處理學員需求和發展需求的關係、共性需求和個性需求的關係,做好培訓主題的凝練,推進培訓課程主題化、培訓內容係統化,確保培訓課程設置的係統性和科學性,使培訓內容更加突出項目特色和學科特色,··1
更加符合學員發展的要求。
三是推進培訓模式改革創新,激發教師參訓動力。本著“全新的教學方式從教師培訓開始”的理念,以學院承擔的3個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示範項目、2個福建省培訓改革示範項目和本院確定的15個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示範項目為抓手,大力推進培訓模式改革創新。在培訓實踐中積極探索基於“教學現場”的課例模式、問題導入研討析疑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工作坊式教師培訓模式、基於自主網絡平台的培訓模式和訓後混合式跟蹤模式等培訓模式,以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以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的方式改進教學行為,以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的方式提升教育經驗,強化培訓過程學員的互動參與,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有效提升了培訓質量。
四是推進研訓一體,以高水平研究支撐高質量培訓。以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為目標,以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為重點,根據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和教師培訓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注重引導老師深入開展基礎教育改革政策研究、中小學學科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研究、培訓模式改革研究、基礎教育專題研究、培訓課程體係建設研究等,將問題課題化、課題成果化、成果課程化。鼓勵廣大教師把基礎教育科研論文寫進中小學課堂,把科研成果體現在促進福建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上,體現在培訓課堂上。積極推進研訓一體、以研促訓,真正做到了研究工作與培訓工作的融合,培訓工作與服務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融合,培訓課堂與中小學課堂的融合,既提升了培訓專業化水平,也使培訓更接地氣,更符合中小學教師的發展需求,促進了培訓質量的提升。
五是加強培訓管理,促進培訓質量的提升。學院大力推進培訓質量工程建設,從需求分析、項目遴選、主題確定、課程優化、團隊組建、過程監控、評估反饋等各個環節製定了全麵提升培訓質量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製定了《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質量標準》和《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質量標準》,對集中培訓和遠程培訓設定了比較係統科學的質量檢測指標體係,為培訓組織者提供了質量目標,為培訓管理者提供了評估的依據。建立了培訓項目負責人、學科研修部、培訓管理處三道質量管理防線,加大對培訓過程的巡查和視導力度,形成層層把關的質量監控格局。研製開發了“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係統”,應用於培訓項目目的管理和監測,用信息化手段推進培訓管理的科學化,實現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數據化管理。加強對培訓項目的監測與評估,以查擺問題為導向,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定期召開培訓質量分析會,及時進行培訓質量總結分析,研究改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培訓科學化水平,提升培訓質量。根據教育部的監測評估結果,我院承擔的“國培計劃”所有培訓項目的質量和“國培計劃”項目的管理績效連續幾年都穩定地位居全國前列。
六是創新培訓手段,以先進的平台支持培訓。適應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師專業發展和培訓手段創新的要求,學院積極打造先進的技術平台支持培訓工作的創新發展,按照“操作簡便、功能完善、資源豐富、運行安全”的要求,建成了福建基礎教育網、福建省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平台、福建省名師網上授課(教研)活動平台;按照“平台的先進性、資源的優質性、機製的創新性和影響的廣泛性”和“平台統一、標準統一、資源規劃統一”的要求,建設了福建省中小學教師優質資源中心,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建成了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社區,為廣大老師學習和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個人空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這些平台的建成··2
序和使用,突破了培訓的時空限製,實現了集中培訓與網絡研修的“兩翼齊飛”,也為信息化背景下的培訓模式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推動了培訓工作的科學發展。
幾年來,學院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升辦學內涵、辦學員滿意培訓的關鍵來抓,推動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為學院培訓主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廣大老師按照“努力做智慧型的培訓師、做築夢人的鋪路石、做學員滿意的好培訓”的要求,克服轉型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潛心研究培訓工作、研究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積極探索和實踐著從專門到專業、從專業到專家的成長道路,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立足於服務基礎教育、服務中小學教師、服務培訓工作,重點關注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熱點問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難點問題和培訓工作的關鍵問題。
這些研究成果,體現了理念的先進性、內容的科學性和方法的創新性,既是老師們對培訓教學成就的總結提升,是老師們係統思考、深入研究的智慧結晶,也是福建教育學院在教師培訓事業發展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推廣、宣傳老師們的研究成果,目的在於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服務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培訓主業的科學發展,同時也是強化福建教育學院“在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麵。為此,我們決定組織出版“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叢書”,將學院老師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中小學教育教學以及培訓教學與管理等方麵的研究成果整理彙集,力爭使叢書成為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培訓專業領域的學術思想庫和研究資源庫,以供省內外同行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研討交流。
福建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郭春芳2015年8月··3
前言前言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紀,是一個技術更加發達、競爭更加激烈、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更高的世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麵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實施“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小學教師培訓屬地方事權,應以地方為主實施。中央實施“國培計劃”旨在發揮示範引領、雪中送炭和促進改革的作用。通過實施“國培計劃”,培訓一批“種子”教師,使他們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師培訓方麵發揮骨幹示範作用;開發教師培訓優質資源,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和方法,推動全國大規模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開展;重點支持中西部農村教師培訓,引導和鼓勵地方完善教師培訓體係,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顯著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教育改革,推動高等師範院校麵向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
各省級教育、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做好“國培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要將“國培計劃”納入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培訓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精心實施,並以實施“國培計劃”為契機,以農村教師為重點,分類、分層、分崗、分科大規模組織教師培訓,全麵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師資保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也愈來愈迫切。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遠程培訓作為人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尤其是作為知識傳播和生產的教師隊伍,更是需要遠程培訓。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遠程培訓是中小學教師獲得知識和切實提升自身隊伍素質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當今師資隊伍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基本保證。當前,國內對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開展進行了不少研究,但具體、係統地研··1
究某省、市的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開展情況並不多見,而且已有研究多數是比較零散的經驗總結,缺乏從理論高度進行整體思考。因此,以“國培計劃”為背景,以學校為具體研究對象,係統地研究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問題,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書主要分十三章:第一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概述;第二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特點;第三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原則;第四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意義;第五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問題;第六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發展趨勢;第七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課程建設;第八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教學模式;第九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激勵機製;第十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網絡係統;第十一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平台開發;第十二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項目運作;第十三章是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組織與管理。
本書綜合運用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探討了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問題,豐富了教師遠程教育理論,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及從事教師培訓工作機構的組織和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此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謝意。因為時間有限,書中難免有遺漏與缺失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4年9月··2
目錄第一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概述……………………………………………………………1第一節教師遠程培訓的內涵……………………………………………………………1第二節教師遠程培訓的理論……………………………………………………………6第三節教師遠程培訓的目的…………………………………………………………11第四節教師遠程培訓的需求…………………………………………………………15第二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特點………………………………………………………20第一節時空拓展性……………………………………………………………………20第二節學習差異性……………………………………………………………………24第三節師生互動性……………………………………………………………………28第四節資源共享性……………………………………………………………………37第三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原則………………………………………………………42第一節培訓者中心原則………………………………………………………………42第二節有效性原則……………………………………………………………………47第三節開放性原則……………………………………………………………………53第四節教育性原則……………………………………………………………………58第四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意義………………………………………………………62第一節促進教師終身教育……………………………………………………………62第二節創新教師培訓模式……………………………………………………………67第三節提高教師培訓效率……………………………………………………………72第四節保障教育均衡發展……………………………………………………………76··1
第五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問題………………………………………………………82第一節課程內容問題…………………………………………………………………82第二節培訓模式問題…………………………………………………………………87第三節教學策略問題…………………………………………………………………93第四節培訓效果問題…………………………………………………………………98第六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發展趨勢…………………………………………………103第一節課程資源立體化………………………………………………………………103第二節師資隊伍專業化………………………………………………………………109第三節教學方式問題化………………………………………………………………114第四節學習評價過程化………………………………………………………………118第七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課程建設…………………………………………………123第一節網絡課程建設概述……………………………………………………………123第二節網絡課程建設的要素與原則…………………………………………………129第三節網絡課程設計…………………………………………………………………134第四節網絡課程評價…………………………………………………………………138第八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教學模式…………………………………………………143第一節自學式培訓模式………………………………………………………………143第二節講授式培訓模式………………………………………………………………149第三節討論式培訓模式………………………………………………………………153第四節互動式培訓模式………………………………………………………………158第九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激勵機製…………………………………………………164第一節學習目標激勵…………………………………………………………………164第二節學習政策激勵…………………………………………………………………168第三節學習策略激勵…………………………………………………………………171第四節學習環境激勵…………………………………………………………………176第十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網絡係統…………………………………………………182第一節校園信息管理係統……………………………………………………………182第二節網絡課程平台…………………………………………………………………187第三節虛擬學習社區…………………………………………………………………192第四節微格訓練係統…………………………………………………………………199第五節遠程教學係統…………………………………………………………………203··2
目錄第十一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平台開發………………………………………………208第一節遠程培訓平台概述……………………………………………………………208第二節平台開發的相關理論…………………………………………………………213第三節遠程培訓平台的功能設計……………………………………………………216第四節平台使用的安全性問題………………………………………………………222第十二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項目運作………………………………………………227第一節培訓需求分析…………………………………………………………………227第二節培訓計劃製訂…………………………………………………………………231第三節培訓內容實施…………………………………………………………………236第四節效果培訓評估…………………………………………………………………240第十三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組織與管理……………………………………………248第一節組織形式………………………………………………………………………248第二節教務管理………………………………………………………………………251第三節教學管理………………………………………………………………………255第四節課程資源管理…………………………………………………………………262參考文獻………………………………………………………………………………………267··3
第一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概述第一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概述第一節教師遠程培訓的內涵當今社會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對肩負著國家教育大計的教師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教師是教育運行的實施主體,其專業發展直接影響著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而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從長遠角度來看,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決定著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運用,教師培訓的手段也日益豐富和更新,尤其是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大麵積開展中小學教師的網絡遠程培訓成為現實。利用網絡進行教師培訓,可以充分借助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打破時空阻隔,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大規模地開展高水平的教師培訓,這也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同時更滿足了終身學習的發展要求。
總之,遠程培訓作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對於“什麼是遠程培訓”“教師遠程培訓是如何興起的”等問題,還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探討。
一、國外教師遠程培訓的發展遠程培訓並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專業發展形式,從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曆程來看,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為著眼於解決教師的數量補充問題,各國均采取“封閉型”的師範教育體製。隨著教師數量問題的緩解,特別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教育要求的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師素質問題受到各國的高度關注。自60年代初開始,各國紛紛采取開放型的教師教育體製,重視教師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一體化。70年代後期,終身教育作為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國際教育思潮,被發達國家普遍接受,也使得這些國家的教師培訓步入了一個更具實質性的發展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發達國家中小學教師培訓得到空前的發展,其發展的速度、規模、形式和內容,以及體係的完備程度均取得很大進步。到了90年代,信息化將地球連成一個巨大的網絡,現代教育框架主要以計算機和互聯網教育模式為主,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靈活的、多用途的電子學習環境,顯示出不可估量··1
的巨大優勢,教育被賦予了全新的觀念和內涵,同時也給中小學教師培訓帶來了全新的視角體驗。
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為教師培訓提供了充足的投資環境和現代化的技術設備與手段。在開展遠程教育較早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遠程教育已成為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的主要模式。而利用網絡進行師資培訓已成為美國、英國、瑞士等發達國家培訓教師的重要途徑。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提出美國教育十點行動計劃中談道:“21世紀,我們必須擴大終身教育領域;我們必須把信息時代的力量引進學校。”對2001年9月開始實施的教師網絡培訓計劃,美國教育部長羅德·佩奇稱此舉是“為成千上萬的在職教師打開了進入教師學習的大門”,該項目對於培訓教師和輔助專職人員、加速教師的合格化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嚐試。在英國,開放大學、萊斯特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都用遠程教育形式從事研究生層次的在職教師培訓。在瑞士,政府主張利用集中培訓、遠程教育和網絡虛擬教室等多種形式,在3年內對6萬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以達到使教師通過掌握信息技術來更好地搞好教學的目的。
二、我國教師遠程培訓的發展我國自1990年正式啟動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教師遠程培訓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普遍歡迎。教師遠程培訓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國際潮流。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部署實施“園丁工程”,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同年,教育部全麵啟動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據教育部統計,2000年,全國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曆合格率分別達到96.9%、87.1%、68.4%,絕大多數教師已經達到國家規定學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繼續教育的重點必須及時轉移,要把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外語水平,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和使命,即重視教師的非學曆繼續教育。
我國在《教育部關於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采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遠程教育手段,保證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益,這意味著我國的教師遠程培訓開始起步。利用遠程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傳統教師培訓麵臨的工學矛盾問題迎刃而解,適應終身學習的需求,而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也會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2000年1月,教育部第一個現代遠程教育扶貧項目“明天女教師培訓計劃”開始實施。同年,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課程答辯會在京召開。
2001年,中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課程開發項目開始啟動,網絡培訓的試點工作同時展開。2003年9月,教育部啟動並實施了“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此舉又為構建教師終身學習體係,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教師隊伍尤其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及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創造了一個載體。2004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及《2003—2007年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計劃》,要求加快推進教師網聯計劃,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使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納入網絡培訓的軌道,將信息技術的方法與手段廣泛地應用於教師教育領域,統籌建立覆蓋全國城鄉、開放高效的現代教師教育網絡體係,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培訓的質量與水平。2005年7月,在教育部遠程中小學教師非學··2
第一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概述曆培訓項目工作會議上,更明確提出了“開展教師遠程網絡培訓是適應教育信息化時代發展,構建終身學習體係的需要”。2006年2月,教育部又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這是貫徹落實“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重要方針的具體行動,是統籌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解決農村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的重大舉措,也是適應農村城鎮化進程、農村學齡人口和教師供求關係變化的必然要求,對於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而開展教師遠程網絡培訓是有效促進城鄉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快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和師資均衡配置的重要途徑。
三、教師遠程培訓的含義教師遠程培訓是指通過音頻、視頻、課件等方式,運用實時和非實時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培訓課程傳輸給受訓教師的教育形式。教師遠程培訓是一種全新的教師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模式在時空分離的情況下,向在職教師提供專業化學習機會,通過培訓資源的終身教育形式,為參訓者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高質量的學習資源和優秀的導師,為培訓者與參訓者及參訓者之間的廣泛溝通交流搭建現代化網絡平台。
在眾多教師培訓方式中,麵授培訓是教師培訓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這種培訓方式經曆了從最初的專家講座、集體麵授發展到現在的參與式、體驗式等培訓,靈活、互動、合作、參與的特點表現尤為明顯,從而使得麵授培訓逐漸深入人心,從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的思維方式與教學方式,成為教師培訓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這種麵授培訓也會受到許多條件限製。例如,從我國當前現狀來看,中小學在職教師有1000多萬名需要培訓,數量龐大,加之高水平的培訓者短缺,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明顯不足,增加了麵授培訓的艱巨性與複雜性。從學校和教師方麵來看,麵授培訓的場地和組織也需要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管理。是否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組織部門對於參與教師所提供的後勤保障支持是否完備,培訓的成本和投入是否在可承受範圍之內,這些都影響著麵授培訓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盡管廣大教師具有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他們的學習受時間、精力、投入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很難保證他們的出勤率。因而,傳統的麵授方式無法複製高質量的培訓資源與效果。
與麵授培訓相比,借助網絡的遠程培訓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通過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為教師提供異地分離的教學環境和開放的教學內容,避免教師脫離本職工作。培訓組織部門的一些輔助支持工作也可以免除,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擴大了教師培訓的數量和規模,具有麵授培訓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對於許多教師而言,遠程培訓方式隻需要有可以上網的電腦,就可以輕鬆獲得優質培訓資源,快捷便利,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獲得自己所需的任何教育內容。教師培訓不再是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參訓者之間在學習空間、時間及學習內容的進度等方麵彼此獨立。遠程培訓能夠為廣大農村教師提供均等的培訓機會,有助於實現教師培訓的均衡發展,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效率,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但是遠程培訓對於教師在遠程學習過程中支持服務體係的要求更高,更加強調培訓人員對遠程培訓過程中的支持和促動作用。因而,教師遠程培訓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各方麵的通力合作,進行係統的規劃、設計、開發、評價、組織和實施,從而創建能··3
夠有效支持和促進遠程學習的環境。
為了保證教師遠程培訓的有效進行和成功開展,設計有效的遠程學習過程是最為關鍵的要素。遠程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學習方式有所不同,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需要探索一種新的在線教學法來支持遠程學習的推進與發展。此外,與一般的培訓相比,教師培訓不僅僅是實現教師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創設一種新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新的學習環境中進行體驗和學習,從而將培訓環境中所蘊含的知識、技能、情感和文化遷移到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可以說,教師遠程培訓更為重要的潛在意義是為教師營造一個能夠促進其思維和行為轉變的環境。所以,基於網絡的教師遠程培訓,既要提升教師的知識和技能,也要轉變教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同時由於其培訓形式的特殊性,也將伴隨著教師學習使用技術的過程及學習方式的豐富和延伸。
四、教師專業發展與遠程培訓教師的專業化經曆了40多年的發展,具體來說,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於1966年提出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指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獲得並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這也是“教師專業化”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做出的明確說明。70年代中期,美國為推動教師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員,提出了教師專業化的口號。我國也在1994年實施的《教師法》中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要想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職後培訓是十分重要的途徑之一。在培訓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積極的參與和思考,像自己的學生一樣積極地作為學習者參與學習和活動,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來體驗未來他們所要實施的學習過程,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道德素養。其中,遠程培訓手段對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有顯著的優勢。
首先,教師遠程培訓,特別是在線學習形式,具有改變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和學習共同體協作學習模式的潛力。此舉能夠輔助教師發展教學內容專業知識,將不同地域的教師聯結起來共同學習,幫助不同學科的教師建立起共同的交流語言,分享教學經驗並麵對挑戰,協同建構知識網。無論教師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出請求,遠程在線學習技術都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化的幫助和支持,能夠跨越地理、文化和社會障礙,幫助參與其中的教師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其次,教師遠程培訓能夠創建並支撐專業化的學習共同體,在傳統教師培訓中某些難以達成的目標也能夠在網絡環境中實現。傳統的教師培訓通常是一站式的,即在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由某領域的專家給參訓教師傳授知識,當培訓結束後教師很難繼續交流和學習。
但是教師遠程培訓可以支撐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長時間運作,係統和長期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
再次,教師遠程培訓的交流能夠以同步或異步方式進行,可以提供交互體驗並整合文本、音頻和視頻資源。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教師逐漸熟悉、體驗並掌握如何使用新技術,而且還可以將學到的技術傳授給學生。教師遠程培訓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一個靈活便利的課程內容傳送的虛擬中介物,更多的是一個支持專業對話、專業探索、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4
第一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概述媒介。當實施順利時,這種方式的培訓能夠改變教師的學習行為和培訓後的教學實踐,並有可能因此而提高其所在班級學生的成績及綜合素質。
總之,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遠程培訓的基礎和背景,教師遠程培訓是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具體且廣泛使用的形式。
拓展閱讀創新型教師應構建什麼樣的知識結構知識是創新的原料,創新是知識的重新組合。有知識不一定就有創造力,更何況知識麵狹窄和結構不合理及缺乏知識更新的能力,則更難有創造力的發展。美國科學家泰勒曾說:“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隻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與獨到的見解。”因此,創新型教師應有專深與廣博相結合的合理的知識結構。
首先,在創新型教師的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層麵的,是有關科技、人文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這是創新型教師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多途徑開發學生創造力所必需的。其次,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要求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這也是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所必需的。再次,科學方法論的素養。這是創新型教師開展獨創性的教育活動和教育研究活動所必需的。
第二個層麵是具備一兩門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創新型教師勝任創新型教學的基礎性知識。隻有準確理解、熟練掌握、融會貫通這方麵的知識,教師才有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內容,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和創造性想象力的培養。此外,教師需要了解該學科發展的曆史和趨勢,了解推動該學科發展的因素,了解該學科對於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價值及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多種表現形態。這是創新型教師激發學生發現、探索的欲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所必需的。
第三個層麵,首先是現代化教育理論和心理科學方麵的知識。它是教師認識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活動所必需的。其次是學習和掌握有關創新教育的原理與方法,並有意識地引進和移植到教學活動中,這種知識準備與應用能力是創新型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麵與一般教師的區別。上述兩大方麵的知識,在教師知識結構中是最薄弱的部分,將會影響到創新教育的實施。
創新型教師的知識結構具有多層複合性,三個層麵的知識相互支撐,相互滲透,有機整合,是教師教育行為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個人獨特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