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天使章金媛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天使章金媛\/劉勇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7ISBN978-7-5493-3600-5Ⅰ.①天…Ⅱ.①劉…Ⅲ.①章金媛—傳記Ⅳ.①K826.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166455號責任編輯邱建國黃倩裝幀設計鄧家玨排版製作鄧娟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郵政編碼33004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編輯部電話(0791)88595397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紅星印刷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890mm×1240mm1\/32印張9.75字數210千字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3600-5定價26.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5-565版權所有侵權必究胡錦濤與第39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合影(左四為章金媛)天使章金媛章金媛獲2014年“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2015年3月1日,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代表在表彰大會上合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雲在中國南丁格爾誌願護理服務總隊成立儀式上與護理誌願者合影天使章金媛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龔建華給章金媛的信章金媛與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合影章金媛和江西省第二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鄒德鳳一起在央視錄製節目天使章金媛章金媛愛心誌願服務團在社區開展活動章金媛與美國誌願者合影序

道德文明的時代標杆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章金媛同誌是我省第一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從事護理事業已有六十餘年。退休前,她是一名普通的護士,在崗位上真情奉獻;退休後,她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護理誌願服務。章金媛同誌幾十年如一日服務百姓,不改初衷,讓人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美好。

章金媛同誌始終把護士定位為醫生的合作者,堅持在醫療衛生實踐中發揮護理工作者的創造性。她一生曆盡坎坷,但始終淡泊名利、以善為樂、積極向上,激情飽滿地奉獻社會、服務他人。她與她帶領的愛心奉獻團秉承“做群眾需要的事、家庭關注的事、社會認可的事”服務理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護理誌願服務,盡己所能、不計回報地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傳遞了重建醫患信任的正能量,展示了英雄城的城市精神,是我市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一麵旗幟,樹立了道德文明的時代標杆。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天使章金媛》一書就是她人生曆程的真實寫照。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服務居民、幫助孤老、宣傳護理常識……這些事情很小很普通,但章金媛和她的愛心奉獻團卻能持之以恒,讓愛心處處可見、溫暖時時可感,這使得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變得有人情味,市民也收獲了更多的幸福感。

章金媛同誌身上所展現出堅守的價值,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希2天使章金媛望通過《天使章金媛》的出版發行,能讓更多社會公眾積極地參與到誌願服務中來,人人助我、我助人人,讓生命在奉獻中閃光,讓我們的社會成為更加和諧、幸福的快樂家園。

目錄目錄第一章天使的夢想\/1一千金小姐\/3二戰火紛飛的歲月\/7三少女的春天\/12四沒有戀愛的婚姻\/18五畢業\/24第二章天使的翅膀\/29六一朵浮雲\/31七香港\/37八十字街頭\/42九重大的選擇\/46第三章天使的懷抱\/51十祖國母親\/53十一護士長\/58十二悲喜交集的日子\/64十三隔離區\/702天使章金媛十四鐵人\/74十五勞動模範\/78第四章天使的情懷\/83十六那個無情的夏天\/85十七鏗鏘玫瑰\/90十八生命誠可貴\/96十九風雲突變\/102第五章天使的磨難\/107二十赤腳醫生\/109二十一大山深處有人家\/114二十二劫難當頭\/119二十三淒迷的天空\/125第六章天使的命運\/133二十四真情無限\/135二十五悠悠慈母心\/140目錄3二十六夜航的燈光\/145二十七沉默的羔羊\/150二十八破鏡重圓\/154二十九陽光雨露\/161第七章天使的風采\/167三十風波\/169三十一紅衛班的章老師\/174三十二追求者\/177三十三搏擊藍天\/181三十四人格的力量\/188第八章天使的光芒\/195三十五血濃於水\/197三十六親密愛人\/204三十七勇往直前\/210三十八難舍的崗位\/2174天使章金媛第九章天使的心願\/223三十九那是一輪不落的太陽\/225四十護士證\/231四十一南丁格爾\/240四十二北京北京\/245第十章天使的童話\/253四十三誌願者\/255四十四心有千千結\/263四十五章金媛愛心奉獻團\/269四十六小金台3號\/281附錄一天使語錄\/章金媛\/287附錄二感恩章金媛女士\/王永彬\/289附錄三我的媽媽章金媛\/朱曉燕\/291後記金媛阿姨\/劉勇\/296編輯手記仁心大愛章金媛\/邱建國\/304第一章天使的夢想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樹,都是土地的饋贈和情緣。萬物皆有生命,即使曇花一現,也有不經意間的驚豔。而夢想卻是永恒的。章金媛,她就是一個夢,晶瑩剔透,如詩如畫,像一片雪花,輕輕地灑落在贛鄱大地。

2天使章金媛章金媛家族大合影第一章天使的夢想3一千金小姐安仁村隻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幾十戶人家,一點也不起眼。它位於千裏贛江以西,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南昌市三十裏地,隸屬南昌縣岡上鎮管轄。1929年5月10日,章金媛在這裏出生。說來也是巧了,這一天離每年5月12日的國際護士節隻相差兩天。她是否有意提前到來,好去趕上這個隆重的節日?

她是章家的千金小姐。她的父親叫章紫琨,是村上的一位開明紳士。母親潘賢珍是繼室,父親年長母親近四十歲。母親先是生下了一個男孩,兩年後生下了這個女兒。父親抱著繼室所生的美麗女嬰,看著她白皙的瓜子臉、一對黑亮亮的大眼睛,似乎一下便在這張粉紅的小臉上看到了金子,給她取名“金媛”。或許是江西這塊土地太過肥沃,母親的生育能力旺盛到陸續又生下了五男三女。而章金媛的上麵還有大媽所生的七個大哥大姐,可想這樣的一個大家族在安仁村是何等的興旺。

那年月裏,章氏家族在安仁村上算是富裕人家,經過祖輩幾代人在此拓荒種地,擁有了上百畝的田地。父親章紫琨曾經當選過省裏的議員。父親性情溫順,為人慈祥和藹,處事公正廉明,善於調解村民的家事糾紛,在當地深受村民們的愛戴。鄰裏鄉親各家各戶的大事小事,隻要有了困難,都會上門來找父親幫助解決,父親是有求必應。有一次,一位佃農來到章家求助,母親竟然沒有讓佃農坐下,也沒有給佃農倒上4天使章金媛一杯水喝。父親走進家門見此情景,麵有慍怒,瞪大兩眼便朝著母親發了一通脾氣。父親說,佃農是章家的衣食父母,是天是地,沒有這些佃農就沒有章家現今的日子。這是她童年時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在父親的影響下,她懂得要如何善待人與事。

父親是溫和的,也是嚴格的,對膝下的一大群兒女們操碎了心,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都要顧及。章家請有私塾先生,專門開設了女德課,教學《女兒經》之類的課文。父親希望他的女兒們長大之後都能嫁給一個好人家,那就得有一定的教養和文化。隻要一開課,或者是課後複習時,父親不發話,誰也不許走出家門。小小年紀的章金媛對家庭的規矩有著天生的叛逆心理。她向往藍天,向往田野花間飛舞的蝴蝶和樹上清脆的鳥鳴。她感覺被關在屋裏念書失去了自由,沒有活動的空間,沒有了空氣,所以一心指望能夠得到父親的允許去城裏的新式學堂。父親的思想很封建,絕對不可能答應女兒的這個請求。“去什麼城裏的洋學堂,能夠讓你們在屋裏念書識字,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你應該知足!”父親沉著臉說。她不敢哭也不敢鬧,心裏卻在想:等我長大,長大了我就能飛走了。

在章家能夠說上話的是她的三哥章益修。這位三哥是她大媽所生,在省政府機關做官員,個頭高大,衣著得體,足下的皮鞋油光鋥亮,鞋底釘有鐵掌,每次回家,門前的青石板上便發出“咯噔”的聲響。隻要三哥回來,家裏一大群繼室所生的孩子便都不敢出聲,像是老鼠見了貓。

三哥比她母親還要大好幾歲,一臉威嚴,在章金媛的眼裏像尊神。

第一章天使的夢想5那是1934年夏天的一個傍晚,三哥將幾個妹妹召集到一塊,他要親自檢查她們的功課。他要求妹妹們以《女兒經》為題,用毛筆作文,寫一篇百字讀後感。金媛那時才五歲多,她手執毛筆趴在桌前很認真地寫字,沒多久便寫好了。三哥接過她遞上的紙張,見到上麵的毛筆字東倒西歪,頓時就來了氣。“這就是你寫的?文理不通不說,還寫得東倒西歪,哪個認得?重新寫過!”三哥很不客氣地衝著她說。她垂著臉,不回話,心想自己已經寫得很好了。三哥問她:“你怎麼不應聲,讓你重新寫,聽到了沒有?”她還是不說話,眼皮都不往上抬。三哥火氣上來了,三下兩下將手上的紙撕了個粉碎,幾乎是吼道:“不像話,太不像話了!金媛你光長了一張漂亮的臉蛋,這樣下去,日後隻能是個繡花枕頭,沒有出息,成不了什麼大氣候。”金媛聽到這話人便往上一站,也不怕了,睜大兩眼朝著三哥說:“我才不是繡花枕頭,我不是!”三哥嘴裏哼哧一聲,虎著臉說:“金媛你不好好念書寫字,還敢跟我頂嘴。

屋裏花錢請私塾先生讓你受教育,你還不知好歹。你聽著,這本《女兒經》你先抄十遍,抄不完不準睡覺。再敢頂嘴,就給我滾出這個家門去。”金媛頭一歪,嘟著嘴說:“抄就抄,不睡就不睡。”那天晚上,含著眼淚的金媛抄寫到半夜,直到趴在桌上睡著了。

這件童年往事對章金媛來講是刻骨銘心的。她說,三哥的嚴厲促成了她在章家的成長,讓她懂得了世事的艱難,同時也懂得了人活著要自律,要奮鬥,要依靠自己。

她六歲的時候,離開了安仁村。她的老父親體弱多病,無法供養繼室生下的這麼一大堆孩子,而她大媽所生的幾個兄長也都不願意接濟這6天使章金媛些繼室的弟妹,隻留下了父親。那一年,她和母親、兄弟姐妹們隻好投奔到南昌市的外婆家中。曾經興旺的章氏大家族走向了衰落。

離開村莊的章金媛像一隻風中的蝴蝶,盡管她不能預知未來的天空,但在自由的陽光下,她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第一章天使的夢想7二戰火紛飛的歲月1938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極其艱難的時期。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意縱橫。上海、江蘇、湖北、江西等地相繼淪陷,曾經的家園已經不複存在,南昌幾乎成為一座空城。那幾年,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章金媛在南昌的家人跟隨著做生意的舅舅袁德泉,流亡到了贛州、吉安、於都、寧都等地,隨處都可遇到逃難的淒苦百姓。

那個年代裏,是舅舅擔負起她這一大家人的生活擔子。

九歲的章金媛在南昌城裏進入了新式學堂。她很努力地學習,也非常珍惜那些日子,跟同學、老師交往,她是那麼愉快。她好強、自信而執著,什麼都要爭個第一名。事實上她也都做到了,總是能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贏得家人的驚喜與稱讚。流離失所的歲月中,她自然也忘不了要去讀書。唯有讀書才能有所作為,這一點她打小心裏就明白。因此每當遷徙到一個地方,她都纏著舅舅讓她繼續上學。但由於局勢所迫,她光念小學便輾轉了四個縣城。

1943年,章金媛小學畢業了。十四歲的她當然還想繼續讀書,讀中學,可是作為一家之主的舅舅態度改變了。舅舅說:“金媛呀,你不過就是個女孩子嘛,已經念完了小學,識得一些字,文化也有了一點,這應該就差不多了。沒有必要再念什麼中學,何況又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就老老實實地在屋裏待著吧。再過幾年,你就要到嫁人的年齡了。”8天使章金媛她說服不了舅舅,再說當時的居住地附近也沒有可以讀書的中學。金媛心裏愁得不行,她期盼進入學校,哪怕隻有一間小小的教室,隻要能聽到老師的聲音,看到教室裏的同學們,她就能感受到快樂。

恰好就在她失學的這一年秋天,南昌市一所極有名氣的中學———葆靈女中為躲避戰亂搬遷到了贛南的於都縣。她在南昌念書時就聽同學們議論過這所女子中學,並且對它有著強烈的向往。

據《江西省教育誌》記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布道會派女布道郭愷悌(美籍)來南昌開辦學校,校址設在德勝門外的環丘街,美國人郭愷悌為首任校長。這所學校開始隻辦幼稚園和小學,為紀念美國人葆靈先生(Mr.Baldwin),所以取名叫作“葆靈女子書院”。辛亥革命之後,書院改名為“葆靈女校”,除了保留幼稚園和小學之外,又開設了中學。到1931年,這所學校正式向當時國民政府江西省政府教育廳備案,教育廳頒發鈐記為“江西省南昌葆靈女子中學”,開啟了南昌西式教育的先河。周恩來總理的秘書楊剛以及蔣經國的戀人章亞若等曆史名人均曾在此就讀。葆靈女中由開始的隻有數十名學生發展到抗戰後的七八百名學生,當時也被南昌人稱為貴族學校。

“豫章的少爺,葆靈的女子,心遠的公子”便是人們對當時南昌幾所私立學校的描述。

正好這時葆靈女子中學遷來了於都,而且離她的家不是太遠。學校租借了山上的一座寺院作為臨時校舍,繼續對外招生授課。

章金媛知道後十分興奮,她把這個消息告訴舅舅:“舅舅,南昌的葆靈女子中學遷來於都了!我要去這所學校上中學,我要去報名,我不第一章天使的夢想9能失去這麼好的機會!”舅舅聽到這件事愣了一會兒。他當然清楚葆靈女子中學是南昌城裏的一所名校,可時下的生活環境,做舅舅也很難。

他沒能答應外甥女的這個要求:“報名念書是要錢的,家裏沒錢,家裏真的是沒有錢了。我這個做舅舅的能夠養活這麼一大家子的人,已經好辛苦了。金媛呀,你也長大了,該懂點事了,不要再為難你舅舅了。”舅舅讓她不要再去想什麼念中學的事。

那幾天金媛跟隨在舅舅身邊死纏活賴,懇求著要去報名,最終還是沒能得到舅舅的允許。其實她也清楚,舅舅能夠維持著這個家已經非常困難了。

她沒有放棄,找出了平時積累下來的幾元私房錢攥在手心裏,偷偷地溜出家門,來到了山上寺院的葆靈女子中學招生報名處。她對辦事員說:“老師,我要上中學念書,這是我的報名費。”辦事員看著她手上的幾元錢,搖頭說:“不行,這點錢怎麼可能讀中學。小姑娘回去吧,有了錢再來報名。”她可憐兮兮地說:“老師,我隻有這些錢,我家裏沒有錢了。請幫幫我吧,我好想念書。”辦事員仍然是搖頭,她幫不了這個孩子。

金媛被拒之門外。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因為沒錢報名念書,她站在寺院門外默默地哭泣,傷心極了。

這時有一個親切的聲音傳來:“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她抬起頭,見到麵前站著一位中年女士,她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位女士正是時任葆靈女中校長的周蘭清。她的臉上還掛著淚,怯怯地回答道:“我叫章金媛,是來報名念書的。”10天使章金媛周蘭清校長仔細地了解了她的情況後,微笑著說:“章金媛,不要哭了。你真要有心求學,我有辦法。”她簡直難以相信,急忙問:“你有辦法幫到我嗎?你是誰?”周蘭清說:“我是葆靈女子中學的校長周蘭清,我可以讓你參加‘戰時救濟獎學金’的學生考試。隻要你的成績合格,就能夠進葆靈女中。”金媛淚眼笑開,當天下午她便參加了“戰時救濟獎學金”的考試,並以優秀的成績得到了周蘭清校長的稱讚。

她幸運地成了葆靈女中的一名中學生。

每天一大早,金媛匆匆吃完早飯,背起書包,帶著母親給她備好的中餐幹糧,走近十裏地的山路去位於寺院的學校。踏著石板台階,繞過山間的涓涓溪水,經過古木參天的樹林,無論嚴寒酷暑,她從來沒缺過一天的課。

她就像一隻雲中的小鳥,永遠不知疲倦地迎風飛翔。

戰亂時期的葆靈女子中學,正在成就她的夢想。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章金媛隨家人回到了南昌這座久違的熟悉的城市,葆靈女子中學也遷回到了南昌的舊址。

這一年她應該要上高中了,但是要再進葆靈女中求學,又成了大問題。舅舅和其他家裏人幾乎都反對她繼續讀書,家裏也不可能抽出這一大筆昂貴的學費送她進這所城裏的名校。而這時的章金媛,就像一滴晶瑩的水珠融入了知識的海洋裏,她可以沒有飯吃、沒有覺睡,但不能沒有書讀。就這樣僅僅做一個中學生,不是她追求的目標,她有如藍天中第一章天使的夢想11的鴻鵠,自信自己能夠飛得更高更遠。

她是一個喜歡做夢的女孩。

但是,她沒有臉再去向舅舅伸手要錢讀高中了。家裏眾多的弟妹,都是張著嘴巴要飯吃、要衣穿的,有的還要念小學。可她又心有不甘。

她再一次陷入了失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