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堂異夢記批評
二卷四冊明刊本
沈氏粹芬閣藏書於劫中散出,多經葉銘山手,予傾囊得其七八種,其中萬曆刊本皇明英烈傳尤為白眉。此異夢記予亦思取之,以困於資力,略一躊躇已為平賈所攫,攜之北去。六七年來。猶往來夢寐中,未能去懷。去冬,書友孫實君獲鹽城孫氏書數十種,予見其目,此書赫然在焉。予驚喜過望,力促實君郵來,不匝月,此書果至。予翻閱數過,如見敵人。而實君索值三萬三千金,予時囊空如洗,無以應之,姑囑其留下,意知其必非吾有矣。不一月,果於友人張叔平先生案頭見之。叔平曰:予有即君有,且為君得之可也。予亦不欲奪叔平之所好,遂置之不問。頃過叔平書齋,複見此書,知已於今春如值購之矣。叔平見予深喜之,乃慨然曰:即以貽君如何?予大喜,遂挾之以歸。報之以明刊本馮氏經濟類編百冊,然此為孤本,類編則不難得,固未能相提並論也。叔平慷慨好義,樂成人之美,生平所為多類此。此舉雖細事,然予實深感之也。從此予之曲庫中複多一奇書矣。亟欲印入影刊傳奇第二集中,以廣流傳。惜入春以來,物力艱難,救死不遑,萬無閑情及此,其將待之來春萬物蘇生時為之乎?民國三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紉秋記。
墨緣小錄
清潘曾瑩撰二冊清鹹豐刊本
餘於京肆得論畫題畫書,與乎畫錄、畫記、畫人傳等二百餘種,羅掘皆空,無可增益。乃更求之滬瀆,郭石麒為予獲數十種,皆為京肆所不能有者,此書其一也。殊感之。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西諦。
揚州畫苑錄
清汪鋆撰四卷四冊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予初訪此書,數月未得。郭石麒為予購得揚州叢刻一部,中收有此書。
數日後,通學齋複送此汪氏原刻本來,因複收之。此不難得之物也,乃亦有小小的經曆,可見收書之不易。即不難得之物,亦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也。
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七日,西諦。
長安客話
明蔣一葵撰八卷二冊明萬曆天啟間刊本
此書明刊本絕罕見,常州先哲遺書曾翻刻之。今遺書亦不可得。一九五六年春予南歸,於舊居亂書堆裏檢得之,即攜以北上。亦論述北京掌故之一助也。六月十七日,西諦。
過日集
清曾燦輯二十卷三十二冊清康熙刊本
一九五六年春過上海,徐森玉先生告予雲:君集明清人總集,適有過日集是禁書,惜已為文管會所得。予至文管會索閱此書,擬他日借閱之,蓋不複作庋藏想。回京後,得景鄭函雲:滬上有過日集乙部,欲得之否?亟函購之。今晚從廠肆歸,正苦無書,景鄭乃郵此書至,燦燦有光,玄覽堂中又多乙部佳本矣。六月十七日西諦記。時久雨初晴,涼暖勻恰,甚怡悅也。
此本雖奪牧齋序,然可補抄無傷也。文管會從修文堂得此書,價百金。
景鄭為予從吳眉孫許得此本,價僅三十六金,甚感其作合之功。西諦。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七日。
秦漢瓦當文字
清程敦撰二卷續一卷一冊
清乾隆五十二年橫渠書院刊本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一日下午餘至始皇陵,見陵前有農民在掘土,碎磚破瓦堆棄於旁。餘於其中拾得大瓦殘片三,合之可成半形。瓦紋奇詭,未之前見,的是秦皇陵寢所用之瓦當也。乃立意欲搜輯周、秦、漢三代瓦當為一書。於西安見到出土的瓦當不少。二十八日至洛陽,又見到不少新的東西。
纂錄之興益高。回京後,乃著手讀有關瓦當文字一類的書。從程敦此作到吳隱、羅振玉所著,案頭大體皆備之。敦書初用石印本。今晨大雨中,文淵閣乃為致此原刊本,殊是欣喜。書竟,聞窗外鳥聲細碎,雨當止矣。六月三日,西諦。
韻石齋筆談
清薑紹書撰二卷二冊清順治刊本
此書予曾收舊抄本一部,以校他本殊有勝處。今複於上海得此原刊本,殊自喜。二西的無聲詩史餘亦嚐收得康熙李光暎寫刻本,一掃石印本之訛脫。
書貴舊本,乃是實事求是之一端,非媚古泥古也。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七日,西諦。
卬須集
清吳翌鳳輯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
女士詩錄一卷十二冊
清嘉慶刊本
二十餘年前曾收得枚庵懷舊、卬須二集,劫中已失之。去歲立願收總集一類書,乃複於修綆堂架上得懷舊集。遍訪卬須不得,久之,乃於邃雅齋書堆裏獲之。至是二集乃得合壁。今春赴滬,在舊居亂書裏又檢得懷舊一部。
回京後,偶過修綆堂,在其門後架上複見到卬須集一部,即此本也。漫複收之,俾得與滬寓的一部重得配齊。劫火取去我的懷舊、卬須,今乃倍得之,能無所感歟!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四日,西諦。
石田先生詩文抄
明沈周撰詩抄八卷文抄一卷
事略一卷清錢謙益輯
二冊明崇禎刊本
此書寫刊式樣全同牧齋初學集,蓋以同是瞿式耜所刻也。卷首奪去錢、瞿二序,已為補寫訂入。卷十是錢氏所輯石田先生事略,用力甚劬。論述石田生平者,此文當是重要文獻也。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九日西諦記。時距得書於上海之日,已兩月餘矣。
石倉曆代文選
明曹學佺輯二十卷十六冊明崇禎刊本
石倉詩選餘求之二十餘年,尚未得其全。禮邸藏本已東去,是終天之憾。
此石倉文選尤為罕見,雖價昂卻不能不收。書出寧波,疑是天一閣物。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西諦記。時雨聲浙瀝,秋懷無已。
此石倉國初文選二十卷,未見諸家藏目著錄。來薰閣主人陳濟川從鄞大西山房林集虛處得之,我一見即驚為秘笈,亟挾之而歸。價百金殊昂,然不遑計及之矣。玄覽堂所聚總集中此是白眉。卷十九程本立文多有關滇南史地,於研究邊疆少數民族文獻之人頗有用。西諦又記。十五日燈下,時方從琉璃廠歸也。
笠澤遊記
明王世貞等撰一卷一冊明萬曆刊本
予去冬遊洞庭東西山,甚得山水之趣。從龍頭寺到包山寺十裏之間,皆梅林也。如遇花時,一白如雪,芳馨觸鼻,必大勝鄧尉之梅。東山之濱更多荷田,荷葉田田綿延數十裏,若遇盛夏,荷花大開、則其清芬遠送,必更令人心醉。惜皆未得其時。讀此笠澤遊記五篇,似重溫舊遊一遍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五日,西諦記。
昆山雜詠
明俞允文輯二十八卷四冊
明隆慶四年刊本
予數年來收得地方詩文總集不下三百餘種,但以通行本為多,明鐫者寥寥可屈指數。此昆山雜詠四本為明隆慶庚午刊本,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得於北京來薰閣,可稱其中白眉矣。天陰欲雨,曉霧尤濃,展閱此書,頓覺陽光上眉梢矣。西諦。
合刻忠武靖節二編
明楊時偉編二十一卷六冊
明萬曆四十七年刊本
楊時偉嚐刻唐詩豔逸品,首附百美、百花二圖,鐫印甚精。此合刻忠武、靖節二編,亦其所輯,頗見其纂輯之功力。芟除偽語,獨存本色,考證之精詳,明末學人罕見其儔。前日見於修綆堂,遂收之。亦一明刻六朝人集善本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四日燈下,西諦。
天章彙錄
清陳弘謀輯不分卷四冊
清陳氏培遠堂活字印本
見此書於來薰閣案上,陳濟川雲:是活字本,錄清代禦撰書題跋目錄,甚罕見。頃方從效賢閣取來,予翻閱一過,即挾之以歸。這是陳弘謀所排印的,中縫有培遠堂三字,研究目錄學的人殆皆未見此書。雖所錄都為習見之作,而其體例則是一種創作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四日燈下西諦記。
昌穀集
唐李賀撰明曾益釋
四卷四冊清初刊本
李長吉詩想象奔放,奇語疊見。世人情思每苦枯澀,若讀長吉詩便知天才詩人是如何的文思沛旺,像長江大河之不可竭盡。其遣辭用字,又是如何的破天心、揭地膽。凡宇宙間物無不可捉入詩裏,而為之盡忠肆力。予非詩人而素喜長吉詩,今得曾益釋本,紙墨精良,甚足怡悅,複增誦吟之趣矣。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八日,西諦。
華陽集
宋張綱撰四十卷五冊
明萬曆二十五年於文熙刊本
華陽集四十卷,宋張綱撰。四庫簡目標注隻說有抄本,可見此明萬曆刻本殊為罕見。裴效先從江南購到的書不少,但佳者寥寥。予得魏默深事略一冊,是其中白眉。頃複見此書,更勝彼薄帙單行的資料了。張綱為南宋初名臣,其中原始材料甚夥,開卷外製裏即有牛皋轉兩官的一詔,殊是重要。今春予至杭州,登紫雲洞訪牛皋墓。細雨霏微,山容淒淡,徘徊墓前,仿佛猶見此民族英雄的抗戰雄姿也。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西諦。
續補寰宇訪碑錄
二十五卷寰宇訪碑錄校勘記十一卷
補寰宇訪碑錄校勘記二卷再續寰宇
訪碑錄校勘記一卷劉聲木撰
一九二九年劉氏鉛印直介堂叢刻本十冊
頃欲集諸家碑錄為一書,遍訪劉氏此書未獲。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傍晚過隆福寺文奎堂,乃於其架上見之。遂購得,挾之以歸。像這樣的實用書,得之也頗費周折,可見集書之不易也。西諦。
古柏堂十四種曲
清唐英撰十六卷九冊清嘉慶刊本
天寒欲雪,情懷落漠。偶檢架上古柏堂傳奇,見隻有十四種,闕第十五種。憶昨晚在隆福寺大雅堂,睹其從山東購來書中有鐙月閑情第十五種雙釘案一冊。因即驅車至大雅堂,攜此冊歸,恰好配成全書,大是高興。一書之全其難如此,豈坐享其成之輩所能了然乎?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燈下,西諦。此書實隻十四種曲,尚缺轉天心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