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頂上,晴空萬裏,雖已是冬季,但在茅山上並不覺寒冷,反倒不時有暖流從山頂滑下,籠罩全山。突然,一道閃電打破了山中寧靜,片刻間,山頂上烏雲聚攏。這反常的天氣並未使山下農民感到驚訝,農民隻說了一句:“哎!又要打仗了。”奇怪嗎?在南朝梁國時候,這天氣是再正常不過了。
人們都知道,皇上在打仗前會找有通神本領的道士卜卦,由道士通神後判斷的吉凶來決定是否出戰,所以曆朝曆代都有裝模作樣的假道士。而在南朝曆史上,卻有真會通神之人,這個人便是茅山道創始人——陶弘景。他一生修習道術,無所不精,通天遁地,無一不會,又經常輔佐君王,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
此刻,在茅山頂上,這反常的天氣便是陶弘景通神所為。隻見一道白光從滾滾烏雲間射出,直射入山頂上一木壇中,山上頓時一白,愈來愈熱,隻有這萬年神木所造木壇才有轉神之能。不久,烏雲消散了,山上又涼爽起來了,求簽結果出來了,隻見木壇前一白袍老者口中緩慢說道:“吉兆!”他身後一員身披鎧甲的將軍興高采烈地說道:“太好了!皇上一定會高興的,多謝道長。”不久,他領兵下山去了。
道長身後轉出兩個十六歲的小道士,其中一個個子稍矮點兒的說:“師父,早些歇息吧,為皇上辦事雖然重要,但別太疲勞了,您身子要緊。”這白袍道長陶弘景的確有些累了,便沒有回答,往山中道觀而去,兩徒弟倒也無事,也就跟著回觀了。若說他收這二徒,也有一段故事。十六年前,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皇上無招,便請陶弘景出山,陶弘景設壇作法,施展降雨咒,救了萬民。皇上大喜,欲給陶弘景賞賜,陶弘景對皇上說:“我乃一道士,非為富貴而來,隻是今生所習之術無後人繼承,昨夜,我夢見兩星相撞,掐指一算,在玄武亭會有兩個星子誕生,恩情皇上許我收二子為徒。”皇上說:“那二子若為道長徒弟,也是幸運。”便派人到玄武亭打探,果有兩家新降兒子,但都是窮人生子,皇上便出百兩黃金買得二子,賜給陶弘景。這兩徒弟凶時出生,吉時入宮,大一點的在陳家出生,幼的在鄭家出生,陶弘景回山後,打開天眼,發現陳家的孩子上有文曲星鬥黑龍的印記,陶弘景為他取名傑,字文龍,又發現鄭家孩子上有仙荷出於泥潭的花瓣,陶弘景便為他取名玄,字澤清。
十六年中,陶弘景愛這二徒有如親生兒子,恨不得把所有功力都傳於他們,但他也知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必須讓他們自己去闖世界。十六年後,二徒也長大了,學習陶弘景的本事也學得差不多了。此時,在道觀中,陶弘景考慮是否是時候讓自己的徒弟到世上看看,長長見識。天漸漸黑了,不是某人製造的,是自然的黑了。
茅山山頂,木壇貪婪的吸食著大地之氣。突然一道紅光浮現於木壇上,漸漸現成人形,隨著一聲爆裂,木壇炸了,茅山頓時震動了。山路上,陶弘景和二徒使用定形術艱難地爬向山頂。為什麼會出現地震?爆炸聲是什麼?茅山會不會坍塌?無數疑問困擾著他們。終於爬到山頂,木壇沒了,隻有一團紅光。
陶弘景感到不妙,因為他用天眼察覺到紅光後麵的人,便大聲叫道:“是神是鬼,請出來說話。”紅光中冰冷地說道:“我是人。”聲音是那樣得滄桑憔悴。突然紅光變得非常刺眼,陶弘景感到自己被紅光吞噬,一切太快了,咒語還沒來得及念,這是什麼東西?晚上,山下農民一定又以為道長在做法了。這紅光是何物?竟敢對陶弘景無理。隻聽得茅山山頂又一陣爆響,好似驚雷,山下農民想:“這陶道長究竟要做什麼?好歹也讓人睡個覺。”可他又知道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