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4\u001a�L<�版權信息
書名:新課標經典名著·學生版——複活
作者:[俄羅斯]托爾斯泰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01
ISBN:9787305142826
主要人物簡介
聶赫留朵夫
他出身貴族,是一個“懺悔的貴族”形象,不僅懺悔自身,更為整個階級的罪惡而懺悔,但他無法真正地投身到人民的行列中。
瑪斯洛娃
她原本天真無邪、善良淳樸,被聶赫留朵夫欺騙和拋棄後,淪落為妓女,被侮辱被傷害卻仍保持清醒頭腦的下層婦女形象。
西蒙鬆
瑪斯洛娃的丈夫,一個頭腦清晰的革命家。他聰明機智,單純靦腆,發自內心地愛著瑪斯洛娃。
謝季尼娜
她出身將軍家庭,聰明、善良、樂於助人、厭惡貴族生活,熱愛並積極投身到廣大的人民當中。
第一部
一
數十萬人聚集在一起千方百計地破壞著他們所居住的那塊不大的地方,雖然他們砸進地裏的石頭使得任何植物都無法生長,雖然他們將剛剛探出腦袋的小草們消滅殆盡,雖然煤炭和石油的燃燒使得到處煙霧彌漫,雖然這裏濫砍濫伐、鳥獸被趕盡殺絕,但就是這樣的地方——城市——春天仍然如約而至。
太陽照耀著大地,小草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生長,不僅從林蔭道上伸出頭來,甚至是在石板的夾縫當中也頑強地向外生長著,到處綠意盎然。大自然的一切都散發著勃勃生機,樺樹、楊樹……都長出了綠綠的葉子,椴樹上還冒出了朵朵花苞。寒鴉、麻雀、白鴿仍然像往年春天那樣在歡樂地建造著家園,被陽光溫暖的蒼蠅沿著牆邊嗡嗡地飛舞。植物、鳥獸、昆蟲、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
隻有人,成年的大人們,始終都在無休止地欺騙別人和自己,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在他們的意識裏,神聖的既不是這個春天的清晨,也不是上帝為造福蒼生而恩賜的這個世界的美好,那種讓人平和、協調、友愛的美好。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臆造出來的得以統治別人的種種方法。
正因為如此,省立監獄辦公室裏的那些人認為,神聖而重要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春天的溫暖和歡樂。在他們的意識裏,重要的是前一天收到的那些編了號、蓋了章、寫明了案由的公文。公文上麵要求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點之前,務必將在押的已受過偵訊的三個犯人,一男兩女,送到法院受審。兩個女犯當中,有一名主犯必須單獨押解。現在,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點,看守長依據這道命令,走進了女監昏暗發臭的走廊,跟他一起的還有一個臉色憔悴、鬢發花白的女人,她穿著鑲有金邊的製服,腰上係著一條藍邊的腰帶。顯然,她是女看守。
“您是來提瑪斯洛娃的吧?”她問道,跟值班看守一起走到一個牢門前。
值班看守哐當一聲打開了鐵鎖,推開牢門,一股比走廊裏更加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他吆喝道:
“瑪斯洛娃,出來!”說完又關上牢門,站在一邊等待。
過了大約兩分鍾,一個身材不高,胸部很豐滿的年輕女人,邁著矯健的步子走了出來。她穿著白上衣和白裙子,外麵套著一件灰色的囚服,腳上穿著麻布襪子,襪子外麵套著一雙囚犯穿的棉鞋。她的頭上還紮著一塊白頭巾,故意將幾綹烏黑的鬢發從頭巾裏顯露出來。她的臉色透露出長期被關押的人常有的蒼白,像是地窖裏儲藏的馬鈴薯的嫩芽一樣。她那雙寬寬的手掌和從囚衣領口露出來的豐滿的脖子也是這種蒼白的顏色。在那張蒼白的臉上,她的眼睛烏黑明亮,雖然有些浮腫,但顯得非常精神,其中一隻眼睛稍微有點斜視。
她走到長廊上,抬起頭直視著看守長的眼睛,跟著看守長來到辦公室,裏麵已經站著兩名持槍的押送兵了,文書坐在那裏將一份被煙熏黃了的公文交給其中的一個士兵,指著女犯說道:“把她帶走!”
兩名士兵押著女犯走下樓梯,向監獄的正門走去。
正門上的一扇小門被打開了,兩名士兵押著女犯走過小門,來到院子裏,再走出院牆,之後沿著馬路中央穿過鬧市。
女犯感到有眾多的目光投向她,她沒有轉過頭去,而是悄悄地斜著眼睛瞟一下那些看她的人,大家對她的注目使她感到心情很愉悅。這裏的空氣比牢房裏的要新鮮多了,這同樣使她心情愉快。女犯微微一笑,然後想起自己的處境,又沉重地歎了一口氣。
二
女犯瑪斯洛娃的身世很平常,她母親是一個沒有出嫁的女農民。在鄉下跟飼養牲口的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她們替兩個地主老姑娘幹活。
瑪斯洛娃的母親是個沒有結過婚的女人,卻幾乎每年都生一個孩子,並且按照鄉下的習慣給孩子行洗禮。洗禮之後,做母親的便不再給這個違背她心願來到世間的孩子喂奶,因為會影響她幹活。
就這樣餓死了五個孩子。每一個都接受了洗禮,每一個都因為沒有奶吃餓死了。第六個孩子是跟一個過路的吉卜賽人生的,是個女孩。她的命運本來也會跟前麵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可是那兩個地主老姑娘中有一個湊巧來到牲口棚,斥責做的奶油有牛騷氣。當時產婦和她那個白白胖胖的孩子正躺在牲口棚裏。那老姑娘因為奶油做得不好吃,又因為她們把產婦放進牲口棚裏,便大罵了一通。正要走時,突然看見那個孩子,覺得很惹人憐愛,就自願做她的教母。她給女孩舉行了洗禮,又因為憐憫這個教女,經常會給她們送點牛奶和錢。這個女孩就這樣活了下來。
在女孩三歲時,她的母親生病去世了。飼養牲口的外祖母嫌外孫女拖累了她,兩個老姑娘動了惻隱之心,便將這個女孩領回家裏撫養。這個黑眼睛的女孩子長得非常活潑可愛,給兩個老姑娘帶來了不少的樂趣。
兩個老姑娘是一對姐妹,妹妹索菲婭·伊萬諾夫娜心地比較善良,是她給小姑娘行了洗禮;姐姐瑪麗婭·伊萬諾夫娜則是一個比較嚴厲的人。索菲婭·伊萬諾夫娜想將女孩打扮起來,教她念書,並打算把她收為養女。瑪麗婭·伊萬諾夫娜卻認為,應該把她訓練成為一個盡職的侍女,所以對她很是嚴厲,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責罰女孩,甚至打她。就這樣,女孩在這兩種教育方式的影響之下,長大後就成了半是侍女,半是養女的身份。她的名字也是高不成低不就,既不是卑微的卡吉卡,也不是尊貴的卡倩卡,而是卡秋莎。她做針線活,打掃房間,擦拭聖像,燒菜做飯,磨咖啡豆,煮咖啡,清洗零碎的東西,偶爾也會坐下來陪兩個老姑娘,給她們讀讀書、念念報。
有人來向她提親,可是她誰也不肯嫁。她覺得跟那些向她提親的勞動者生活在一起,日子肯定會很清苦,她已經過慣了地主家的舒適生活了。
她就這樣一直生活到了十六歲。滿十六歲那年,兩個老姑娘的侄子,一位正在念大學的家境富裕的公爵來到了這個家裏。卡秋莎偷偷地愛上了他,但卻不敢跟他說,甚至連自己都不敢承認這一點。後來過了兩年,這個侄子在奔赴戰場的途中順便到姑媽們的家裏來住了四天。在臨走前的一夜,他誘奸了卡秋莎。第二天,他隨手塞給她一張一百盧布的鈔票就走了。在老姑娘的侄子走了五個月之後,卡秋莎才發現自己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