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教程\/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南昌:江西高校出版.
社,(重印)2019.92020.7ISBN978-7-5493-8852-3普…江…軍事理論—高等學Ⅰ.①Ⅱ.①Ⅲ.①校—教材Ⅳ.①E0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9164431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3417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千葉彩印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19字數千字433版次年月第版201991年月第次印刷202072書號ISBN978-7-5493-8852-3定價元38.0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侵0權7-必2究019-642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訓練教程》編委會主任:王小敏(贛南醫學院武裝部部長、軍事體育教學研究部主任、康複學院院長,軍事學教授。年從部隊轉業後一直從事學校軍事課教學,先後被聘為1998第三屆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四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組委員,並入選國家國防教育師資庫專家)副主任:塗偉明(陸軍步兵學院軍政基礎係副主任、教授,專業技術大校軍銜,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原南京軍區愛軍精武標兵、高層次拔尖人才,陸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中心研究員,陸軍重大理論宣講團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黨的創新理論和軍隊政治工作教學與研究,主編出版著作部,發表學術論文餘980篇,榮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各項,軍隊院校教學成果二2
等獎項、三等獎項,榮獲軍隊“育才獎”銀獎)23趙克峰(副教授,東華理工大學國防教育學院院長。先後主編或參編教材本,5
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項,省級教學比賽一等獎項,校級教學比賽一等51獎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餘篇。先後被聘為第二屆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220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三屆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金鳳(江西師範大學軍事教研部副主任、武裝部副部長,副教授,先後入選國家國防教育師資庫專家、江西省國防教育講師、第三屆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委員:(按姓氏音序排列)曹美龍(南昌航空大學)胡傑(南昌工程學院)李昌衛(江西財經大學)李中福(南昌大學)劉後根(江西農業大學)呂俊(江西師範大學)秦恒(南昌航空大學)萬軍林(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肖剛雲(井岡山大學)楊福林(南昌大學)袁小武(宜春學院)朱勇(華東交通大學)目
錄緒論\/1
軍事理論部分第一章中國國防\/7
*第一節國防概述\/7
*第二節國防法規\/15*第三節國防建設\/24*第四節武裝力量\/35*第五節國防動員\/41第二章國家安全\/47第一節國家安全概述\/47*第二節國家安全形勢\/54*第三節國際戰略形勢\/62第三章軍事思想\/77第一節軍事思想概述\/77·2·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教程第二節外國軍事思想\/80*第三節中國古代軍事思想\/84*第四節當代中國軍事思想\/90第四章現代戰爭\/125第一節戰爭概述\/125*第二節新軍事革命\/130第三節機械化戰爭\/136*第四節信息化戰爭\/139第五章信息化裝備\/149第一節信息化裝備概述\/149*第二節信息化作戰平台\/152第三節綜合電子信息係統\/178第四節信息化殺傷武器\/188軍事技能部分第六章共同條令教育與訓練\/196*第一節共同條令教育\/196*第二節單個軍人的徒手隊列動作\/202*第三節分隊的徒手隊列動作\/207第七章射擊與戰術訓練\/213*第一節輕武器射擊\/213*第二節單兵戰術\/223第八章防衛技能與戰時防護訓練\/227*第一節防衛技能\/227目錄·3·*第二節戰傷救護\/242*第三節核生化防護\/258第九章戰備基礎與應用訓練\/266*第一節戰備規定\/266*第二節緊急集合\/266*第三節行軍拉練\/267第四節野外生存\/272第五節識圖用圖\/276第六節電磁頻譜監測\/288主要參考文獻\/292後記\/293注:目錄中帶“”標識為必講(必訓)內容,其餘為選講(選訓)內容。
*緒論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國防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服務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實施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在就學期間,必須接受基本軍事訓練”①,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通過開展軍事課教育,使中國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激發愛國熱情,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軍事課是一門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科學等眾多學科的綜合性課程。
學習軍事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軍事課所研究的對象、主要內容和特點,深刻認識和理解學習軍事課的意義和方法。
一、普通高校軍事課的主要內容普通高校軍事課主要是向大學生介紹戰爭、軍隊和國防建設等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活動相關聯的其他社會現象的一般規律的一門課程。軍事課的主要內容有中國國防、國家安全、軍事思想、現代戰爭、信息化裝備、共同條令教育與訓練、射擊與戰術訓練、防衛技能與戰時防護訓練、戰備基礎與應用訓練等。
二、普通高校軍事課的定位、目標和要求(一)課程定位軍事課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軍事課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著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提升學生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為重點,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建設國防後備力量服務。
(二)課程目標普通高等學校通過軍事課教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增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四十五條。
①·2·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教程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
(三)課程要求軍事課納入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係,列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實行學分製管理,課程考核成績記入學籍檔案。
軍事課由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兩部分組成。軍事理論教學時數為學時,記學分。
362學校在完成規定的學時外,應積極開設與軍事課有關的選修課或舉辦講座。在軍事課的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係實際,掌握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教學質量。軍事技能訓練時間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於天、學時,記學分。
2~3141122課程內容含必講(必訓)內容和選講(選訓)內容,各學校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確保完成必講(必訓)內容的基礎上,靈活選擇選講(選訓)內容,但必須完成總學時。在組織軍事技能訓練時,要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條令、條例為依據,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軍事素質。
三、學習軍事課的意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公民的國防意識也要不斷地完善和加強。軍事課教育不僅對提高受教育者的國防觀念、增強國防實力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徑,對鞏固和加強國防有著培根固本的作用。
(一)大學生接受軍事課教育是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和應盡義務一個國家要強大、要發展,必須使每一個公民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係國家安危於一身,關注國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就是要明確一個公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公民必須忠於自己的國家,獲得生存的權利。因此,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公民必須依法履行國家賦予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年,我國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19552001和國國防教育法》對學校開展國防教育又做了明確的規定。為了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全國各級地方政府又相繼製定了結合本地區特點的國防教育法規。
(二)大學生接受軍事課教育是維係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持續推進,雖然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國際形勢保持總體和平穩定的基本態勢,但當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交織互動,國際軍事領域競爭仍然激烈,國際安全問題的突發性、關聯性、綜合性明顯上升。
中國要緊緊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保障。改革緒論·3·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但是,中國仍麵臨威脅和挑戰,生存與發展的安全問題、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有的國家深化亞太軍事同盟,擴大軍事存在,頻繁製造地區緊張局勢。個別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上采取使問題複雜化、擴大化的舉動,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
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對中國的威脅在上升。為此,保衛國家安全、促進經濟建設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戰略任務。加強國防教育,讓全體國民認清國際環境、國內形勢,認清國防建設對保衛國家安全、促進經濟建設的作用,增強其保衛國家的責任感,對維護國家安全意義重大。
(三)在高校開展軍事課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綜合國防素質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軍事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集德、智、體、美、勞教育於一體。因此,在高校中開展軍事課教育正是培養大學生成為“四有”公民和複合型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大學生自我鍛煉的良好方式,有利於促進其全麵發展。以下重點介紹軍事課教育對德、智、體教育的作用。
第一,德育方麵的培養。軍事課對大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通過國防教育,增強大學生對黨、對祖國、對人民軍隊的感情,培養他們高度的獻身精神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頑強意誌,增強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獻身的使命感和光榮感,自覺為保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英勇奮鬥,從而進一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公民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民族自尊、自信、自強、自衛和國家利益至上的意識都能轉化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安全和民族利益的物質力量。
第二,智育方麵的培養。錢學森曾經說過:“一個科學家,如果沒有軍事知識,那麼他還不是一個完善的科學家,他的大腦思維脈絡還缺了一根重要的經絡。”通過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的學習,使大學生了解最新的軍事科學技術成就,擴大大學生的知識麵,改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第三,體育方麵的培養。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可以增強大學生體質,磨煉他們的意誌和毅力,提高其自我防護能力和學習效率。軍事技能訓練非常有利於大學生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能有效地加強紀律性和培養勇往直前、團結一致、永不放棄的精神。
(四)在高校開展軍事課教育有利於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和綜合國力國防意識是國防賴以確立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強烈的國防意識是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標誌之一,它不僅是保衛國家利益的思想基礎,而且還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強大精神力量。國防意識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受到社會生產方式、社會製度等條件的製約,也受到社會傳媒的影響。要提高民族的國防意識,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要加強國防教育。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全部資源以及物質和精神力量,標誌著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等方麵發展的總體水平。國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4·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教程分。現代綜合國力理論,把國家的國防力量和經濟力量統一起來,通常認為:綜合國力包括國土麵積、自然資源、人口的數量與質量、國民生產、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交通運輸、社會政治製度、國防能力、內外政策、意識形態、領導的能力與魄力等因素。也就是說,綜合國力既包括軍事力量,也包括非軍事力量;既包括現實力量,也包括潛在力量;既包括物質力量,也包括精神力量。目前,我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增強綜合國力就更需要加強對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全民的國防觀念,提高軍事組織能力。
高校是知識密集的地方,它所擔負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造就現代化建設人才,這些人才將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和國家總體意誌的強弱,關係到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是民族、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提高全民族的國防意識、振奮民族精神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五)在高校開展軍事課教育是加快國防現代化和落實戰時兵員動員的重要舉措國防建設涉及的範圍很廣。凡是國家為了增強國防力量,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在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麵所采取的一切與防務有關的重大措施,都屬於國防建設的範疇。
國防現代化是指國防建設具有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水平,其核心是要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其標誌是武器裝備現代化。但要製造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並使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轉化為戰鬥力,就必須與熟練掌握科學技術和現代化武器裝備的人相結合,與先進的軍事思想相結合。在現代化戰爭中,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我們要對人的因素做全麵的理解。它不僅包括人的勇敢、覺悟和犧牲精神,包括人的智慧和才能,還包括人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既要把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的政治素質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又要把全體公民的國防意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同時還要大力組織全體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全體公民努力學習先進的軍事思想和科學技術。沒有一定軍事素養和科學文化知識的人去駕馭武器,即使再先進的武器,也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難以製定出戰勝對手的方略。當代大學生具有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知識更新速度快等特點,對其開展軍事訓練,挑選一部分專業對口、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大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集中專業訓練,就可以服軍官預備役或充實到部隊以彌補部隊院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不足。
現代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提高全民的國防能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可靠保證,開展全民國防教育也是為了應付各種突發事件、抵禦外來侵略、儲備一定兵員的需要。未來戰爭的新特點對兵員動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戰時兵員動員將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曆史經驗證明,隻有在平時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好、儲備好各類兵員,才能保證戰時的需要。
總之,對大學生開展軍事課教育,既能教育大學生增強國防觀念,樹立國家安全意識和保衛國家安全的觀念,又能通過軍事訓練使大學生養成嚴守紀律、不畏艱險的作風,掌握國防所需要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從而增強大學生的國防素質,使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具有穩固的基礎。
緒論·5·四、學習軍事課的基本方法(一)掌握特點,把握規律各門課程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軍事課也一樣,必須認真掌握其特點,把握其規律。普通高校軍事課主要介紹戰爭、軍隊和國防建設等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活動相關聯的其他社會現象的一般規律,而不是軍事活動的全部。所以,在學習中應從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入手,掌握基本概念的內涵、基本原理和原則,重點了解並掌握戰爭的起源、作用以及戰爭與政治、經濟、環境的關係,從中探求指導戰爭的戰略與策略。從戰爭、軍隊與國防三者之間的必然聯係中找出它們的規律性,從中受到啟示。
(二)融會貫通,有機結合軍事課是一門內容豐富、知識跨度大、涉及學科門類多的綜合性課程,與各學科既有聯係,又自成體係,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戰爭和其他客觀事物一樣,受其固有客觀辯證法的製約,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必須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才能處理好戰爭中出現的問題。再加上戰場是一個特定的活動場所,情況複雜,瞬息萬變,它迫使每一個人都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去處理那些“不可思議”的矛盾,以奪取戰爭的勝利。因此,大學生在學習中要善於把各方麵的知識有機地聯係起來,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提高學習效率。
(三)聯係實際,活學活用學習的目的是應用。目前,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時數為學時,軍事技能訓練36時間為周(不少於天)。由於教學時數有限,課堂所授知識又“點多麵廣”,因此,2~314在學習中,大學生要做到以點帶麵,觸類旁通,善於應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把軍事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工作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思考題: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1.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學好軍事課?
2.
第一章中國國防古今中外,有國必有防,尚無一國能棄國防而自存,正所謂“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作為一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要建設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的強大國防。關注國防、了解國防、建設國防,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一節國防概述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製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麵的活動。
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
一、國防的要素(一)國防的行為主體國防的行為主體是國家。國防是國家的防務,它不隻限於軍事活動,還涉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各個方麵的活動。國防也不隻是軍隊的事,而是全民族的共同事業。國防鬥爭和國防建設需要國家統籌規劃,協調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麵,動員國家的各種力量來進行。一切國家機構或個人都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履行自己在國防方麵的職責和義務。一切國防行為以及與此相關的活動都是國家行為的一部分,應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
(二)國防的任務國防的任務是防備和抵抗侵略,製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
將防備與抵抗外國的侵略作為國防的首要任務,這是世界各國通用的;而把製止武裝顛覆作為國防任務中的一部分,這是中國特色。就是說,“國防活動不僅包括防備和抵抗侵略,也包括製止國內企圖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製度的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因為這些武裝叛亂、武裝暴亂,對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對‘台獨’和其他企圖分裂國家的活動,更應保持高度·8·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教程的警惕和戒備。”①(三)國防的手段國防的手段是指為完成國防任務、實現國防目的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麵的活動。
軍事活動是國防鬥爭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戰爭是最激烈也是最高的國防鬥爭形式。
但除了使用軍事特別是戰爭手段達成國防目的以外,還可以采取與軍事有關的其他手段,如政治談判、外交鬥爭等。明確地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麵的活動作為達成國防目的的手段,反映了我國國防的整體性和全民性。
二、國防的類型不同性質、不同社會製度、不同政策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目標和不同特征的國防。
(一)擴張型擴張型國防是指某些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和地區範圍利益的最大化,推行侵略擴張的國防政策。這些國家往往打著維護國家安全和防務需要的幌子,將其他國家和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幹涉其他國家的內政,大肆對其他國家進行侵略、顛覆或滲透。
(二)防禦型防禦型國防是指以防止外敵入侵為主要目的的國防。在國防建設上主要依靠本國的力量,廣泛爭取國際同情和支持,以維護本國安全,促進周邊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三)聯盟型聯盟型國防是指通過結盟的形式,強化自身防衛力量,實現國家或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根據聯盟體內部各成員之間的關係,互助聯盟型國防又可分為一元體聯盟和多元體聯盟。一元體聯盟,是指以某一大國為主,其餘國家從屬於它;多元體聯盟,是指各聯盟國之間是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通過共同協商確定防衛政策。
(四)中立型中立型國防是指在國際衝突或戰爭麵前,嚴守和平中立的國防政策。有些奉行中立型國防政策的國家,是采取全民防衛式的武裝中立。
三、中國國防的發展曆史及其啟示中國國防的曆史源遠流長。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演進和發展,中國社會先後經曆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國防也經曆了屈辱與榮耀、衰敗與昌盛的曆史。它記錄了中華民族悲壯的過去,有著沉痛的教訓;也積累了成功的經驗,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勇敢和智慧。
(一)中國古代國防中國古代國防始於公元前世紀夏王朝的建立,止於年的鴉片戰爭。曆經約211840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重要文獻選編》,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①3年版,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