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信息

書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探索

作者:李明建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9

ISBN:9787305175121

前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5修訂版)正式出版以後,我們嚴格依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目標,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特點,組織編寫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探索》一書。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課堂的教學改革需要一定的基礎和輔助材料,讓大學生通過一些材料對教材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拓展研究,這有利於促進大學生提高法律素質和道德素質,有利於促進大學生提高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書圍繞“教學目標”、“教學要點”、“學習思考”、“延伸閱讀”、“實踐活動”、“精選試題”六個板塊進行編寫,對教學目標和學習要點進行梳理,對教材課後習題的解答提供思路,對相關的材料、案例進行解讀,對課內、課外實踐活動進行設計並提供相關測試素材。本書也可以作為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課複習的參考資料。

本書由李明建擔任主編,唐獻玲擔任副主編,李明建擬定編寫大綱,確定編寫計劃。宋周審定了編寫大綱和計劃。本書由李明建、唐獻玲、宋周、呂甜甜、範曉麗、王敏、程薇、孫朝暉、劉蓮香、汪莉麗、陳麗等人共同編寫,全書由李明建、唐獻玲統稿,呂甜甜承擔了大量的協助工作。宿遷學院諸多的領導老師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為本書出版做出大量工作,謹表謝意。本書也參閱了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編者

緒論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掃一掃可見本章參考資料

教學目標

通過緒論部分的學習,使大學生明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性質和作用,了解學習這一課程的意義和方法,努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幫助學生理解大學是人生的新階段。引導學生認識與適應大學生活,使學生明白這個階段是人的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分析大學生活的新特點,提高適應能力,更新學習理念,確立成才目標。

第二,讓大學生明確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是時代的要求。教育大學生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明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第三,讓大學生清楚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意義和方法。讓學生知曉學習本課程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促使他們在學習理論中加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要點

一、適應人生新階段

分析大學學習生活的特點,引導大學生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更新學習理念,確立成才目標,塑造嶄新形象,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1.大學

從大學的基本構成要素看:首先,大學具備文化的底蘊,充滿著文化的氛圍,熏陶著每一位學人;大學有一種大氣磅礴、兼容並包的氣勢,吸引著每一位學人。其次,大學有良師,這種良師既是一種文化的支撐者、締造者和拓展者,又是大學生長知識、長智慧和長道義所依靠的人。第三,大學有大學生。大學生是大學培養的對象,是大學的核心。大學生要培養和學習的就是為人品質、學術功底及實踐能力。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大學生要做到“六個解放”,即“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鏡,教大家看事實;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雙手,甩掉無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執行頭腦的命令,動手向前開辟;解放嘴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論自由,‘擺龍門陣’,談天、談心,談出真理來;解放空間,飛進大自然,使大家有點空閑,想想問題,談談國事,看看書,幹點於老百姓有益的事;還要有空玩玩,才算有點做人的味道”。

從大學的內涵看,大學是高等教育的場所,大學的核心功能是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大學具有學科覆蓋的廣泛性;大學是有標準的。從大學生活的特點看,大學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地,大學時期是人生科學定向的關鍵時期,也是人才健康成長的最佳時期。大學生要在大學裏不斷培養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認識大學生活的特點

(1)學習要求的變化。大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大大增加,專業方向基本確定,需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大學裏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多樣化。

(2)生活環境的變化。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麵對生活習慣與興趣愛好的不同,大學生要主動與同學加強溝通和交流,互相理解、互相關心。大學生在新的環境中,既要學會過集體生活,又要學會獨立處理各種實際問題。

(3)社會活動的變化。大學中各種學生社團的活動豐富多彩,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與誌願服務的機會大大增多。大學生需要合理安排課餘生活,鍛煉組織能力和交往能力。

3.適應大學生活

(1)提高獨立生活能力:樹立自立、自強、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虛心求教,細心體察;大膽實踐,積累生活經驗,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磨礪,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勇氣和能力。

(2)更新學習理念: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轉變學習理念,明確“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從而自覺刻苦地學習,培養優良的學風,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一要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即一種能動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領悟,學會根據教學計劃和自身所學專業的特點,合理確定學習目標,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全麵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二要樹立全麵學習的理念,即不僅要認真學好本專業的知識,而且要學好與專業有關的其他方麵的知識,學好有利於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各方麵知識。三要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這是一種以求真務實為基礎,采取創造性方法,積極追求創造性成果的學習。四要樹立合作學習的理念,即學習既需要耐得住寂寞潛心學習,也需要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相互啟發,取長補短,也要在合作中培養良好的交往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五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即不斷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本領,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大學階段,同學們要學習和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同時要為今後繼續學習、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3)確立成才目標:我國大學生總的成才目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大學生要實現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成才目標,應當著力增強服務國家與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這既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