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朱曉剛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12ISBN978-7-5493-4937-1大…朱…經濟—高等學校—課程Ⅰ.①Ⅱ.①Ⅲ.①標準—課程建設—研究—中國Ⅳ.①F0-4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6311670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1423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新華印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890mm×1240mm132印張6.375字數千字170版次年月第版2018121年月第次印刷2018121書號ISBN978-7-5493-4937-1定價元30.0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侵0權7-必2究016-927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前言·1·前言現代學校製度是“雙一流”建設的根本製度保證,如何建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從而成為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命題。關於如何建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目前理論研究主要表現為三種關係思維模式:()“大學與政府”關係思維模式。這種關係思維模式強調當前1
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首先要厘清政府與大學的關係。一種觀點主張把源於西方中世紀大學的“大學自治、教授治校、學術自由”看作為現代大學製度的“基因”,強調建設現代大學製度就是要體現和落實大學發展的這種自身邏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現代大學製度建設不能脫離特定的高等教育體製背景,不能脫離當前的中國高等教育現實語境,強調要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製度的製度架構。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係思維模式。張應強等學者認為,2
在當前我國的高校內部治理中。行政權力嚴重擠壓和遮蔽了學術權力,“行政化”的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嚴重阻礙了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發展水平,“去行政化”應該成為建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的必要路徑,依法治校、大學章程建設應該成為建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的重要舉措。
()“教育條件與教育自身”關係思維模式。有學者從人才的成3
長規律出發,認識到教育條件(一切影響人成長與發展的教育因素)隻有在學生身上產生作用,經曆了學生的知、情、意的內化過程,才是真正的大學教育,從而強調認識由大學精神、大學校園文化為內核的“大學氛圍”所蘊含的現代大學製度的“精髓”與“要義”(觀點散見於·2·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塗又光、楊叔子、劉獻君、馮向東等的文章)。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講話中提出“大學教育,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也可以看作是這種關係思維模式的現實反映。
這三種關係思維模式,雖然強調要認識到大學發展的時代特征,突出大學與社會發展,大學與學生身心發展的關係,但是對於明確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的內涵、問題邊界、改革的突破口與切入點等方麵仍舊讓人難得要領。在我國現代大學製度的建設實踐中,由於尚未就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的內涵達成共識,改革實踐中的試點項目,諸如“繼續實行黨委書記兼校長的現代大學製度”“通過完全學分製建設現代大學製度”“實行頂崗實習推行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等等,則可以看作為現實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的躁動與無力。可見,在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的艱難征程中,高等教育領域慣有的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現象依然存在,單純從理念層麵和頂層製度設計層麵所勾勒的現代大學製度圖式,因在實踐中難以落實,而長期處於“懸置”狀態。學者周川認為,實踐中的具體從一麵、一校、一事、一問題出發的改革試點,因難以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甚至其本身的邏輯混亂,也使得現代大學製度建設有文不對題、背道而馳的傾向。
對建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的理論認識不清,必然會導致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實踐中的措施無力。這種理論上“大學與政府”“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教育條件與教育自身”的關係思維模式,讓人難以理解其精神要義。實踐中通過“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自上而下和高校“辦學重心下移”的自下而上的現代大學製度建設路徑,因國家政治體製和行政體製的宏觀背景與高校行政長期來形成的自身惰性原因,難以讓人看到實效。諸如通過修訂和完善大學章程、實施高校戰略管理、突出“去行政化”等種種舉措也有一時盲動而不知其果的傾向。
考察大學製度的曆史演進,我們研究發現課程才是現代大學製度的邏輯起點。從大學課程的視角來探討當前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前言·3·設,為我們提出了新的理論架構與實踐策略。正如阿什比所言,大學是遺傳和環境的產物。回顧大學曆史發展,中世紀大學所創造的普適性的結構和規範,在大學課程中得到了全麵的展現。在十二到十三世紀,出現於法國和意大利的兩種大學原型,提供神學教育的巴黎大學和提供法律教育的博洛尼亞大學。無論是由全體教師掌控的巴黎大學,還是由學生掌控的博洛尼亞大學,這兩所大學形成的最初大學治理體係都是由教師或學生投票決定每天的日常事務、組織行政領導隊伍、設置課程及聘任教師。通過分析我們不難得出,大學的原型是包含在大學課程之中的。中世紀大學之後的大學衰落(其本質是大學課程的保守與老化),在十九世紀德國的大學改革中,正是卡爾·威廉·馮·洪堡提出了探究高深知識,將研究與教學相結合在以學科為基礎的單一科目上的教授這一理念與製度,從而使大學重新煥發了青春與活力。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現代大學製度的精髓就是如何從製度上更好地保證教師與課程的完美結合。這也進一步使得大學課程內涵更為明晰。大學課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學科、經驗與問題:學科反映了師生的知識基礎與專業領域;個體經驗反映了師生生活閱曆與價值觀念;問題(研究課題)反映了師生對前沿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創新意識。德國大學模式被世界各國仿效,這其中就包括了美國的眾多大學。然而在曆史的進程中,由於高深知識的專門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偏狹導致了德國大學的“衰落”,以“康奈爾計劃”和“威斯康星思想”為代表的具有了典型時代意義的美國大學改革卻顯現的活力四射。可見,現代大學製度的思想演進和曆史演變都是通過對大學課程的寬度和廣度的提升來實現的。今天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興起和傳播所顯現的大學全球化發展的態勢,從中MOOC也可以看出課程作為現代大學製度邏輯起點的本質與功用。
當前,無論是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必須服務於全麵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還是要通過完善我國現代大學製度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都需要解決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在理論與實踐上的“空心化”問·4·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題。從大學課程的視角,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建設我國現代大學製度的可行性理論架構。
從課程視角來探討我國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的理論、路徑與方法,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麵來界定大學課程:一是作為利益相關者,大學課程主體明確為國家、學校、教師和學生及其相互關係;二是體現現代治理要求,大學課程製度包含了課程政策、課程管理、課程開發、課程選擇等製度係統;三是具體到實踐場域,大學課程在運行中形成了課程價值體係、課程行為規則、課程運行保障等機製係統。對於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極為關切的問題———大學課程實踐主體存在越位、缺位、不作為的現實狀況,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課程主體權力博弈失衡、課程製度不暢和課程機製不靈,這也可能會導致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出現價值虛化、行為失範和運行保障失效的現實問題。
正是基於上述理論的分析與認識,年我申請立項了教育部2013人文社科青年課題《課程製度視角下的建設中國現代大學製度研究》(該課題於年底順利完成結題),年申請了省社科規劃課題20162014《大學課程標準建設研究:以財經院校商科課程為例》(該課題於2017年底順利結題)。可以說,前一個課題是基於概念範式的宏觀理論研究,後一個課題就是基於這種概念範式的微觀實證研究了。為了達到我們的研究目的與效果,我建議了由我指導的級碩士研究生2013潘驍彤同學(該同學於年順利畢業)將這一微觀實證領域作為2016她的碩士論文選題。通過反複斟酌,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研究對象,以一所地方財經院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為對象,並將其置放於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來探詢一些有益的措施與建議。潘驍彤同學很好地領會我的目的與意圖,在概念界定、理論基礎、現狀調查、問題診斷方麵做了很好地基礎工作。年,我參與了學校本2017科專業綜合評價工作,通過全麵學習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係,加上在具體實踐工作中的體會與感受,我對我國高校的課程建設有了更多的想法與更深的認識。基於此,我們決定把《大前言·5·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作為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項目“大學課程標準建設研究:以財經院校商科課程為例”(項目號:)的最終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希望能給大家14JY06帶來一些有益的建議與啟示。
朱曉剛年月201810目錄·1·目錄第章緒論\/1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意義\/1
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與評述\/4
第三節研究的思路與方法\/16第章理論基礎與概念界定\/219第一節相關基礎理論概述\/19第二節主要概念的辨析和界定\/27第章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要素分析\/335第一節構成商科課程標準的內在要素分析\/35第二節大數據時代為商科課程標準建設帶來的外部機遇\/
45第章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現狀調查4
———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52第一節江西財經大學基本情況介紹\/52第二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介紹\/53第三節參與調研學生的情況基本統計\/55第四節調研結果的統計與分析\/56第五節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現狀的分析SWOT\/
80·2·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第章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文本分析5
———以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為例\/88第一節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88第二節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係\/93第三節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基於文本的分析\/
110第章商科課程標準建設方案設計6
———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134第一節定位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的人才培養方向\/
134第二節明確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136第三節製定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體係\/
141第四節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考評建議\/
153第五節構建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方案的基本框架\/
162第六節研究結論\/165附錄大數據時代江西財經大學商科課程標準建設情況調查問卷1
\/167附錄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內容文本\/2174附錄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通用指標體係框架3
(修訂版)\/2016186第一章緒論·1·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與意義一、研究背景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邁進,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作為教育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課程建設開始成為各高校教學質量建設的焦點,課程改革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經濟的繁榮,高校商科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高校商科人才培養質量問題也開始顯現。
我們認為,課程標準建設應該成為當前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與突破口。代表著傳統精英教育理念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大眾化教育的需求,高校亟須重建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的理念、建設課程標準的視角、課程標準建設的維度應該成為我們思考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麵。作為高校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商科課程改革也麵臨這一問題與挑戰。
商科是指教育體係中對商業有關科目的統稱,現在大多包含在管理學門類和經濟學門類,當然其他學科門類中也包含了商科的成分。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年普通本科總計招生①2015數為人,其中商科(本書統計為經濟學與管理學合計學生3834152普通本、專科分性質類別學生數[\/]:\/\/\/\/\/①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_\/_\/_\/\/_moe560jytjsj20142014qg201509t20150909206744.html.
·2·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數)招生數為人;普通本科在校生數合計為人,92248315410653商科在校生合計為人;畢業生人數合計為人,其37667983413781中商科畢業生數為人,高校中商科學生人數約占總人數的840117。另外,據教育部統計,截至年月日,我國普通高等25%①2015521學生的畢業生數為人,其中,財經院校的畢業生數為6559505人,約占總數的。通過以上數據可知,商科已經成為普62718510%通本科院校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作為一所地方財經院校的大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課題小組,我們希望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感受與相關調查分析,來研究探討地方財經院校在商科課程標準建設上的可取經驗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昭示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部辦公廳在年月BigData20143印發的《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指出要“加強教育預測、決2014②策應用、動態監測等數據資源的整合,準確、及時地為教育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推動教育基礎數據在全國的共享”。可以預測,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高校課程建設的作用將是革命性的,對教育數據進行收集、處理、轉換、建模和應用,將會是新時期高校課程改革要依據的重要手段。大數據時代,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對於各行各業而言,誰能率先實現對大數據的應用,誰能對大數據的挖掘更為深刻,誰就能搶占未來先機。商科課程標準的建設應如何適應大數據時代從而成為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課題。
二、研究意義本課題研究一是從理論上豐富和深化了國內商科課程標準的研究成果。年在國內的開辦,可以看作國內現代高等商學1991MBA教育的起點,至今有年。我們通過在知網等網站檢索發現,關於27普通本、專科分性質類別學生數[\/]:\/\/\/\/\/①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_\/_\/_\/\/_moe560jytjsj20142014qg201509t20150909206744.html.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②.2014EBOL.2014]:\/\/\/\/\/_-03-21.httpwwwi.ct.edu.cnnewsn2n201403219507.shtml.
第一章緒論·3·課程標準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基礎教育階段,而對於大學課程標準的研究還處於初步階段,主要是一種自發狀態的研究,現有研究所呈現的問題有:一是有些學者從宏觀層麵出發,探討了未來我國商科發展的前景以及存在的問題,關注的問題多側重商學科的整體規劃,對商科課程本身的研究較少,研究的範圍過寬,對於課程標準的建設缺乏實際的借鑒意義,操作性差。有的學者從具體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發進行分析,提出具體某門課程設置方麵的不足,這些主要是來自課程與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沒有考慮高等教育所處的大眾化階段背景,沒有基於該校自身的辦學特色。這些研究由於沒有對商科課程提出係統化的課程標準,雖然對於個別教學問題針對性較強,但指導總體卻缺乏科學性。不僅如此,由於研究選取的高校和具體問題代表性不強,對於大多數高校來說也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另外,當前對商科課程標準進行的研究還很少關注大數據時代特征,對大學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時代挑戰也缺乏必要的考量。因此我們通過對當前地方財經院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嚐試結合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來構建商科課程標準的理論方案,同時充實當前大學課程標準的理論研究。
二是對完善當前國內商科課程標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往關於商科課程的研究視角過多地集中於探究商科的內涵或是具體某門課程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研究視角較為狹隘,指導性較差,不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作為我們具體深入的研究對象,江西財經大學是國內老牌財經類院校,商科發展曆史悠久,其對商科人才的培養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所以,本課題研究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從商科課程製定的相關要素出發,來探討商科的課程標準製定的相關問題。一方麵,我們嚐試通過在校期間自身的感受與深入實際的調查分析,來為完善本校的商科課程標準建設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相應的政策建議;另一方麵,我們試圖通過這個典型的案例研究,為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拓寬思路,為國內商科課程標準建·4·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從而能夠推動高等學校商科教育的質量建設。
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研究與評述一、國外研究現狀及評述國外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商學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作為一所國際教育評估機構,()發表的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SymondsQS深受社會各界關注並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的的承IREG認。數據主要來源於雇傭商科畢業學生的全球各大企業。根據QS其年發布的《全球頂尖所商學院報告》(QSGlobal2015QS200200BusinessSchoolsReport)顯示,前十所商學院中有四個名額坐落於在美國,剩餘的分別坐落於歐洲的四個發達國家。可見,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全球商科教育中處於頂尖地位,其發展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一)國外商科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研究國外學者對商科課程標準的理論研究首先集中在對商科基本課程理念的界定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年頒布的2011ISCED(《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的學科分類,商科表示為①BusinessAnd(商務管理)。在素質要求上,(美國管理學院AdministrationAACSB聯合會)主席賈迪克②曾建議教育不能脫離市場,特別是商科的課程教育應該結合市場的需求培養市場所需要的管理人員。在日本,大學本科商科人才的培養理念強調學生應學習和掌握受用終身的根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①.2011EBOL.http\/\/\/?__www.unesco.orguliscgi-binulis.plcatno=219109&set=53BE1D942258&gp=1&lin=1&ll=c.
張潔高等商學教育國際標準的變化趨勢:新標準對中國商學教育的啟示②.AACSB[]上海管理科學,():J.2013393-97.
第一章緒論·5·性知識以及處理問題的基本能力①。澳大利亞大學商科教育突出教學的職業性和應用型,強調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未來工作所處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環境,並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②。
其次,國外關於商科課程目標的研究也呈現兩種不同的傾向,即課程應強調理論性還是實踐性。,,RobertAaronJamesEdwin()和,()一致提出,商科教育Howell1959PiersonFrankCookl1959③的主要目標是培育高層次的人才,課程更應注重理論性。隨著高等商科教育的不斷發展,有關商科的課程目標也逐漸發生轉變。
,和,④認為商科課程的人LymanW.PorterLawrenceE.Mckibbin才培養目標應強調實踐性,注重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念,培養專業的實踐管理人才,課程教育如果過於傾向理論性,就會導致人才遠離企業實際的需求。⑤()認為,商科課程的首要任ElizabethA.Tuleja2008務就是緊跟全球商業實踐的變化,商科學生應該熟知經濟全球化下的商業活動開展甚至應該付諸實踐,走出校園,引導學生思考將商業知識和跨國文化有機結合。
(二)國外商科課程內容研究我們通過對外文文獻的梳理發現,國外高等商科教育以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最為先進,所以學者對於商科課程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美國與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在此我們主要列舉美國與英國這兩個典型國家的商科課程內容設置情況,並將其分為本科課程和研究生課程。
一般來說,美國商科課程內容情況設置如下:本科教育采用學分製,學製四年,課程由通識課程、選修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李在榮日本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①.D.
2008.
劉勝輝商科院校本科會計教育問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②.D.2009.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現代企業教育,():③MBAJ.2003221-23.
李雲梅中美大學工商管理本科課程比較[]武漢:華中科技大學,④.D.2010.
國際高等商科教育比較研究課題組,中國商業高等教育學會國際高等商科教育⑤.
比較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M.2002.
·6·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高校商科課程標準建設研究四部分構成,分別約占總學分的、、、。研究生教育45%20%25%10%方麵主要以教育為代表,學製兩到三年。課程分為必修和選MBA修兩大類,第一年多為必修課,第二年多為選修課,各約占。
50%①歐洲國家的商科課程內容設置也有自己的特點。如英國本科學製三到四年,同美國的情況不同的是商科核心課程在低年級就會開設且不做統一安排,由專業自己決定開設哪些課程,通識課程反而較少。研究生教育學製多為一年,課程也分為選修課和必修課,一般核心課程比重大,為,其餘的選修課程也涉及商科的其他內55%~68%容。另外,歐洲的商科課程整體上注重實踐,學校會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學生必須參與社會實踐②。
在課程內容的研究上,也有國外學者提倡應將商科教育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也應呈現不同特點。例如亨利·明茨伯格認為商科教育可以分為四種典型類型③。一是一流高水平名校舉辦的商科教育。這類名校主要是培養未來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依據高層管理者的素質對學生進行培養,課程內容強調整合跨專業知識的融合,強調培養學生的戰略管理思維。二是普通院校舉辦的教育。這類高校的商科課程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靈活調整,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三是互聯網教育。大數據時代下的教學應該不僅僅是指存儲海量學生數據,更是對海量數據的處理,來幫助教育者客觀判斷數據背後的有用信息,如通過慕課、微課等新興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四是,即對高級EMBA管理人員的教育。主要是為社會的中高級管理人員所提供的一種學位教育方式,課程內容既包含理論知識也突出實踐性指導,學校定期組織授課。
,,[]①STARKEYKHATCHUELATEMPESTS.RethinkingthebusinessschoolJ.
,JournalofManagement2004.
,[]②TUMIOPAKKANENP.TowardsexcellenceinteachingM.PublicationsoftheFinnishHigherEducationEvaluationCouncil.2002.
王家新,姚加惠國外高等商科教育學科專業建設的現狀及趨勢:以英、美、加、日、③.
澳為例[]高教探索,():J.2006547-49.
第一章緒論·7·在國外,還有一些民間組織對商科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建設方麵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年,福特基金會、卡耐基基金會的工作1959人員發表了兩篇著名的調查研究報告:《戈登霍威爾報告》《皮爾遜-
報告》①。這兩篇報告主要在商科的專業安排和課程內容設置方麵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指出了當時課程所存在的部分問題,因AACSB此對課程標準做了多次調整,課程內容也有了很大的變動,對美國的商科教育可謂影響至今。
(三)國外商科課程實施研究有關國外商科課程標準研究的其他方麵,還有一些學者試圖從國外一些著名商學院的課程實施情況進行比較研究。沃爾夫()以哈佛、沃頓與斯隆三所商學院為研究對象,對美國著名商2003②學院的課程實施特點做了較詳細的對比分析。由此也為我國商科課程建設提供一些啟示:一方麵是注重商科所需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另一方麵是關注學生個性的培養,注重道德和責任。
George和()③以美、英、加、日、澳為例,介F.DreherKatherineC.Ryan2002紹了國外商學學科專業建設方麵的現狀和趨勢,提出未來商科的發展方向是專業設置的廣博性和專精性並存,人才培養規格走向綜合化,課程內容趨向市場化、國際化。
(四)國外研究現狀評述我們通過對國外商科課程標準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大致歸納國外高校商科課程標準相關研究整體情況。
國外特別重視商科教育1.
通過梳理文獻資料發現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國,其次是歐洲、日本、澳洲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商科辦學經驗豐富、辦學特色顧永才階梯工程[]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①.MBAM.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