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高坡》《雪》《無題》《交流》《紅木椅》《三月》《滇南風情》分別入選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二十一屆亞細亞國際水彩畫展;2000年,水彩作品《滇南風情之一?》參加“天津——香港水彩畫交流展”;2004年,水彩畫作品《甘孜牧情》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09年,水彩作品《滇南神曲》係列作品參加“紀念天津水彩六十年作品展”;2010年,水彩作品《滇南風情之一》參加“天津第四屆水彩畫會員作品展”。大量版畫作品在全國美展、專項展中入選和獲獎。著有《水彩靜物寫生》《素描欣賞》《木版畫教程》《版畫》等。甘孜牧歌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29張耀來(1956—)天津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美協水彩畫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美協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198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裝飾畫專業,2003年,赴德國哈雷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天津美術學院教授,曾任現代藝術學院副院長、公共藝術係主任、科研處處長、研究生部主任等職。代表作品有《俺家牛》《晚風》,出版有《張耀來壁畫手稿》《BLACK≠BLACK》(德國)。張耀來作品1998年,水彩《俺家牛》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9年,水彩《晚風》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11年,《外婆家》入選“第二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等展覽。
呂培桓(1956—)天津市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1984年7月,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係。天津美術學院版畫係副教授。
2003年,水彩《風景》入選“中國水彩畫寫生精品大展”獲優秀獎;2010年,水粉《塔什庫爾幹的陽光》入選“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展”;水彩畫作品參加“天津水彩六十年作品展”“第二十一屆亞細亞水國際彩畫展”“第十一屆天津市美術作品展”“天津市第二屆水彩畫會會員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在“中國水彩畫寫生精品大展”中獲優秀獎;“天津水彩畫精品展”中獲銅獎。代表作品有《塔什庫爾幹的陽光》《風景》。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蘇州園林之三大自然的造化使得萬物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給了畫家們不盡的視覺誘惑,於是古今中外許多畫家經常走出畫室陶冶在寫生自然的美妙之中。寫生自然是當今畫家們慣常的修煉課題,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與自然對話、發現自然之美,從而探索繪畫藝術語言,以此寄托詩意。寫生自然使畫家暫時離開了畫室案頭上的深思熟慮和精良製作,麵對著心儀的景色,鋪紙、調色、運筆,肆意揮灑,此時排除一切雜念幹擾,守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30神專一,在情感充盈、手腳忙亂之中享受著揮灑期間的暢快淋漓之感。寫生自然是畫家用色彩描繪山河壯麗之美,用畫筆抒發對自然的摯愛,這不僅是對繪畫技法的錘煉和對自然的感悟,更是一種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修煉。因此,帶著感情去體驗自然,並與之發生共鳴,才會產生奇妙的審美感受。中國古代的畫家早有先例,他們在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下,將自己的情感與天地宇宙大自然連在一起,以我之情觀對象。“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這種“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的情感交融下,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繪畫作品。他們對所描繪的自然物象無不充滿著激情,由此我們可以從許多前輩大師們的繪畫中體會到內在的精神力量。
寫生自然教給我們如何看世界,也教給我們如何真實地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它是人類繪畫史上延續久遠的一種繪畫手段。它雖然是古老的、傳統的繪畫形式,但直到今天還使眾多的藝術家獲益匪淺。寫生自然從古至今之所以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並能夠一直被畫家們所喜愛,這是因為寫生源於自然並高於自然,因為它是人化的自然。
王文元(1956—)字嘯翔,天津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學術委員。現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天津美術家協會鋼筆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任九三學社文教支社主委,天津新華社高級美術師。
2004年,水彩畫作品《秋韻》入選天津美協水彩畫會會員首屆作品展;2016年,水彩作品《工匠精神》入選“天津第十屆水彩畫展”;2017年,水彩作品《古民居》入選“2017天津市水彩畫專委會第十一屆作品展”;2018年,水彩作品《山西大汖村古民居係列1、2》入選“京津樂道——北京·天津水彩名家邀請展”和“北方精神——京津水彩名家邀請展”;王文元作品水彩作品《海灘集市》入選“2018天津市水彩畫專委會第十二屆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水彩作品《電力工人》入選“第二十七屆亞細亞水彩畫聯盟展”。
喬晉津(1956—)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水彩畫協會會員,天津漫畫協會會員。1976年,畢業於天津工藝美院,1983年中央工藝美院進修,現就職於天津工藝美院從事設計工作教學,副教授。2010年,作品參加天津水彩畫協會;2011年,作品參加天津水彩畫協會展覽獲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31優秀獎;2012年,作品參加天津水彩畫協會會員展獲優秀獎。
王利(1957—)天津人。天津美協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會員。1984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
1992年,水彩作品《無題》入選“第二屆全國水彩?粉畫展”並獲優秀獎;1994年,水彩作品《無題》被北京美術家協會收藏;1999年,水彩作品《靜物》入選“第六屆世界水彩畫展”;2009年,水彩作品《流坑映像》入選“第二十一屆世界水彩畫展”等展覽。王利作品薛義(1958—)河北省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984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係;1987年至1989年,清華大學建築係建築美術研修班結業。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係主任、教授。
1989年,水彩畫《雲南姑娘》入選“中國首屆風俗畫大展”獲二等獎;1990年,水彩畫《阿詩瑪》獲“杭州中國水彩畫展”金馬獎;1990年,水彩畫《彩陶》獲“天津水彩畫展”十佳作品獎;1998年,水彩畫《日頭上來的時候》入選“第四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02年,水彩畫《融》入選“紀念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並獲天津展薛義作品區銀獎;2004年,《靈動的風》獲“天津美術作品展”銅獎;連續四屆全國建築畫展獲優秀作品獎。作品參加日本“中國美術名作展”、中國台灣“海峽兩岸首屆水彩畫大展”“大陸名家水彩畫展”、中國香港“中國水彩畫大展”等展覽。出版《當代畫家精品集——薛義作品選》,主持中國教育電視台十四集係列教學片《學水彩畫》的撰稿與主講。
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32帥起(1958—)天津市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市水彩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84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師範係。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美國肯塔基莫海德大學客座教授。
1989年,被國家教育部選派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察藝術教育,並舉辦畫展;2003年,水彩作品《古民居》入選“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水彩畫作品《封海》《瓶花》分別入編《中國水彩畫圖史》《中國水彩畫集》。出版有《帥起水彩畫作品集》,編著有《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水彩畫在當今國際畫壇空前的繁榮,它以自身的明快博得人們的喜愛。水彩畫源於英國,傳入我國有近百年的曆史,在我國老一輩水彩畫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水彩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水彩畫是水和彩的巧妙結合運用,從而產生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畫種,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童年我與水彩畫結緣,得益於當時天津美術學院師範係水彩專業,這個專業是由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美術教育家王雙成教授組建的。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水彩畫正處於複蘇時期,國內畫水彩的人還不多,天津美術學院是國內最早建立水彩專業的院校。當時王雙成老先生親自授課,為天津的水彩人才培養和天津水彩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雙成教授還聘請國內一流水彩畫家來院授課,有關維興、張克讓、宋守宏等當時國內有影響的知名畫家。
水彩專業在王雙成教授親身打造下,培養了一批國內知名的水彩畫家,有多名畢業生在天津美院及高校藝術院校執教。我本人是其中的受益者,現任教於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任基礎教研室主任。在完成教學工作之餘,進行水彩畫的創作,經常在國內外展覽交流。在此我感謝並緬懷我的恩師王雙成先生,先生當年的教誨、音容笑貌經常在眼前浮現。結緣水彩,感謝恩師!
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33朱誌剛(1959—)生於北京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會長,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水彩藝術研究院導師。198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2003年,結業於天津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與天津美術學院聯辦的水彩研究生課程班。原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綜合藝術係主任、教授。
2001年,水彩畫《少女像》入選“天津——香港水彩畫聯展”;2002年,水彩作品《斜陽清影》入選“紀念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2003年,水彩畫《沂蒙人》入選“首屆全國小幅水彩展”;2005年,水彩畫《陽光誘惑》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09年,水彩畫《胡楊胡楊》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11年,水彩畫《肖像》入選“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2011年,色粉畫《純》入選“第二屆全國色粉畫展”。2014年,水彩畫《倍爽》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另有多幅作品參加“2014當代國際水彩名家邀請展”“2015當代國際水彩名家邀請展”等國內外重要展覽。
朱誌剛一直從事水彩藝術的創作與研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作品具有激蕩、寫意、逍遙和空靈之感,體現出浪漫、抒朱誌剛作品情、飄逸和舒雅之情,無論是表現風景、人物,都深刻地反映出畫家對於生活的真實感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藝術的精華在於濃縮、抽離、提純,我崇尚賈克梅蒂的藝術精神:去了皮、去了肉甚至去了筋骨,最後濃縮到隻剩下孤傲的靈魂了。也有人的作品丟掉了皮囊、刮掉了筋骨,最後隻剩點殘魂也跑了,啥也沒剩……對自然的感覺準,就藝術家而言不是來源於眼睛,而是內心。靠我們的雙眼看到的真實帶有很大的欺騙性,靠我們的心靈感悟到的真實,更真切、有情懷。高尚的藝術一定是少數人的專利。
李鋼(1959—)祖籍河北深澤縣,出生於天津。水彩畫家、油畫家,水彩項目策劃人。在河北省石家莊與吳永泉、李淑榮共同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城市水彩”文化項目,組建賽尚文化傳播公司。開展全國名家采風、交流、畫展與研討,開展群眾及水彩愛好者的培訓、普及等各項藝術交流活動。
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342013年6月,在石家莊博物館組織策劃了“京津冀三地水彩畫聯展”。2016年至2017年,主要策劃了:“八百裏太行采風工程”“山西首屆水彩藝術節”、山東青島“融園美術館采風展覽”等活動;2019年,“山西右玉水彩藝術節”策展人、“河南大峽穀水彩中國行”采風活動策劃人;河南省“白家莊國際水彩村”農民水彩課堂發起人之一。在李鋼作品太行山區進行了長達十餘年的寫生創作,先後出版了《李鋼水彩水粉畫集》《李鋼人像素描畫集》《李鋼油畫畫集》。
王義強(1959—)天津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水彩藝委會和天津水彩專業委員會會員。1983年考入天津美院。1987年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及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現任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副教授。多年來一直堅持油畫、水彩(粉)畫的技法研究與藝術創作,喜畫現代都市題材,擅長人物肖像的寫生與創作,作品以造型嚴謹、色彩清新、筆觸清秀為特點。作品在“第一屆大衛國際水彩大獎賽暨國際水彩名家邀請展”及“2018國際水彩青島年度大賽”中分別獲獎。王義強作品陶國柱(1961—)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多年來一直從事水彩畫創作。2001年,作品《陽光下》入選“天津——香港水彩畫聯展”;2002年,《晨夕》獲天津市參評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美術作品展優秀獎;2003年,《輝煌與向往》在“天津市水彩畫精品展”中入選並榮獲銅獎;2007年,《老有所樂》獲天津市參評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美術作品展優秀獎;2009年,作品入選“天津水彩六十年作品展”。2009年,作品入選“第二十一屆亞細亞水彩畫展”;2014年,《風雪歸人》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作品征選暨天津市美術作品展覽”。
喬雨林(1961—)天津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專業委員會理事。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2003年,結業於天津師範大學與天津美術學院聯辦水彩畫研究生課程班。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352002年,水彩畫《有陽光的早晨》入選“中國水彩寫生展”;2005年,水彩畫《春消息》入選“2005中國國際美術雙年展”;2011年,水彩畫《古築街景》入選“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並獲優秀獎。代表作品有《春消息》《石橋》。出版有《喬雨林水彩畫作品集》,著有《水彩風景畫技法》《手繪商業環境效果圖》喬雨林作品等。發表論文《對寫實色彩教學中幾個難點問題的思考》《對藝術設計專業素描人像教學的再認識》等。
董克誠(1962—)天津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天津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水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198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基礎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9年起,每年均有作品入選在亞洲各國舉辦的“亞細亞國際水彩畫展”;1989年,水彩作品《早春二月》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1992年、1996年和1998年,水彩畫《天籟·地籟·人籟》《光榮與夢想》《春來江水綠如藍》分別入選第二、三、四屆全國水彩·粉畫展;1995年、1997年,作品入選第一、二屆中國中青年百人水彩畫展;1999年,水彩畫《碩秋》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2年,作品入選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水彩畫名家邀請展”;2004年,水彩畫《西行散記》在天津美展獲銀獎,並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6年,水彩畫《尋求絕對》參加“中第一縷陽光國水彩百年大展”;2009年,《夏河藏女》在天津美展上獲銀獎。2014年,《英雄遠去》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水彩之道,歐風漢骨。水彩之路,易學難精。畫無大小,格有高下。逸神妙能,畫之四品。宏觀求道,微觀探真。意簡神清,可得逸品。天真浪漫,淨不染塵。意象灑然,必是神品。既雕既琢,複歸於真。信手揮寫,定成妙格。矩於方圓,精延常法。適時變化,可入能品。學力未到,心手相違。不求甚解,難入佳境。工於技巧,一望便淺。巧於形式,一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36看就薄。刻意為拙,不見真情。看風使舵,肯定媚俗。水彩之美,畫之皇後。冷豔華貴,高雅靜逸。水彩之美,畫裏珠峰。無鞍野馬,赤手捉蛇。美哉水彩,似詩近詞。寥寥數語,意味無窮。鸞鶴風度,可入其門。真人本色,方得正果。畫者要旨,方法從心。上善若水,澄懷觀道。精神追高,藝術求純。懷真抱素,神暢萬物。歐風色彩,漢家用筆。水色形神,卓然不群。虛實成渾,寓真於玄。空而不浮,白而不板。落筆要老,境界要新。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擇高處立,恬淡虛靜。向寬處行,高潔宏遠。任情而發,筆無虛駕。刪盡鉛華,率爾造極。
郭振山(1962—)出生於天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包裝聯合協會設計委員會常務委員。現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天津包裝技術協會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1987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德藝雙馨”優秀文藝工作者。
1996年,《妞妞》入選“第三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07年,水粉作品《黑白變奏曲》入選“第八屆全國水彩?
粉畫展”;1999年,水彩作品《跳動的旋律》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4年,水粉作品《黑白灰的節奏》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9年,水粉作品《變奏》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優秀作品提名郭振山作品獎、“第十一屆天津市美展”金獎;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水彩畫是一種以水調和顏料,在紙麵上繪製的藝術形式,可分為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透明水彩更講究水在繪製過程中水的流動和偶然的融合效果,酣暢淋漓形成了清新、明快和灑脫的藝術效果。不透明水彩是以水調和粉質顏料繪製而成的畫種,其表現特點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麵上產生豔麗、柔潤、明亮和相對厚重的藝術效果,也稱為水粉畫。
水彩畫、水粉畫多年來在學術界眾說不一,褒貶有佳,就我看來各有特點也是各自魅力之所在。近年來,本人也在嚐試兩者之間的借鑒與融合,從材料上采用純粹的水彩顏色與水彩紙和水粉顏料,甚至圖案色交替於一幅作品上重複使用,形成了較以往別開生麵的視覺效果。
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37水彩畫的“水”構成了水彩的韻,水粉畫的“粉”將兩者的優勢在作品上交替呈現,從表現形式和審美趣味上有了一種新的麵貌。近期推出的部分風景作品,天空和水的部分多以水彩的形式,而建築與道具多以水粉的形式,景中的點綴也多以兩種兼容的形式,在作品的構思上有意營造出大麵積的水性施展的空間和細密強調塑造的視覺要素。既清新又厚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本人推出的幾幅作品也是嚐試的具體體現,隻是一種嚐試而已,但也是多年來藝術實踐的探索與思考的體現。我認為是有意義的,我也將致力於這種探索。
尚金凱(1962—)天津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副會長,天津美術家協會鋼筆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師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6年,水彩《痕跡》入選“第二屆全國高等建築美術水彩畫展”;2009年,水彩《第二排房子》入選“天津水彩六十年大展”;2001年,水彩《春雪》《殘雪》入選“第四屆全國高等建築美術水彩畫展”;2011年,水彩《津門洋樓》入選“第十一屆全國高等建築美術水彩畫展”;2011年,水彩《寫酒吧裏生課》入選“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我對水彩技法專門研究的很少,畫得水平也不算高,但我非常喜歡畫水彩。我認為能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就夠了,而水彩則是便捷的工具。正像石增琇老師所說,“是為畫畫而畫水彩”,我畫水彩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喜歡寫生。山水方麵我畫得很少,因為天津有那麼多的小洋樓,特別是在翻新修複之前,雖然破舊卻真實地刻錄了曆史的痕跡,這正是我想要記錄和表達的意義。隨著我對學科研究的拓展,便從“建築藝術”拓展到了“城市藝術”,而城市好壞的主要因素又是人,所以後來我畫的更多是記錄和表現城市形形色色人的狀態。有個作家曾說我太過注重“審醜”了,那是因為我所要表達的無論是人或物、無論是繪畫還是理論,其核心焦點就是“問題”。正是心中有著“真、善、美”,方可敏銳地捕捉到“假、惡、醜”。提出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這正是藝術家的責任,但我又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批判現實主義者那麼鋒利,我覺得幽默一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38點兒更具當代性吧,所以有人稱我是“調侃現實主義者”,我更願意接受。我曾經在水彩團隊裏提出過“快樂水彩”的口號,但這種快樂並不意味著沒有深刻的內涵。
李寅虎(1962—)河北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現為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水彩作品《碉樓》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楊俊甫(1963—)河南禹州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協水彩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198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2003年結業於天津師範大學與天津美院舉辦的水彩畫研究生課程班。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教授。
2002年,水彩《農院深深》入選“紀念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2003年,水彩《盼》入選“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水彩作品展”;2003年,水彩《女人體》入選“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獲優秀獎;2005年,水彩《溫暖的陽光》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2008年,水彩《藍色消逝的風景交響——濱海樂章》入選“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美展”;2014年,水彩《消逝的風景》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天津市美術作品展銀獎;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2005年舉辦個展“楊俊甫風景寫生畫展”,2015年舉辦“水綠江南——楊俊甫水彩寫生作品展”,2017年舉辦“遠方的風景——楊俊甫小幅油畫風景寫生作品展”。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寫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與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金,曲盡蹈虛楫影之妙。”靜觀徽州的青山綠水,細心地品味古人的字句,中國繪畫的整個精粹都含在其中。
寫生是將眼睛所見真實的表現在畫紙上,傳達畫家現場對事物的整個感受過程,而真正的風景已經烙印在畫家的心中,通過寫生表現生動、詩意的感覺。美好的自然景色賦予畫家激情,畫家運用線條、黑白、色彩的組合,借景抒情,以情達意,賦予自然景物以生命。
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39寫生求“實”,更要求“真”,景物中的“實”和情感中的“真”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畫麵具有自然、生動、率真的藝術效果。寫生是將自然與藝術聯係的最好橋梁,是探索繪畫表現語言、審美趣味的最有效途徑。寫生創作過程本身是畫家在追求一種認識並超越物體自身最初原始內在的感覺,達到視覺上的完整性、永恒性。
薑中立(1963—)天津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水彩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198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係,學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天津美術學院造型基礎部主任,油畫係教授。
2004年,水彩作品《跡》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薑中立作品覽”並獲天津美術作品展銅獎。代表作品有《跡係列》,出版有《中國美術大事記?2009薑中立藝術創作狀態》。
楊東風(1964—)山東省淄博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武清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韓國大佛大學碩士,就職於武清區博物館。武清區“傑出人才”,受聘為武清區第二屆名師名醫領銜專家。
1999年,水彩《洪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1年,水彩《主人》入選“首屆中國水彩畫人物畫展”;2002年,水彩《靜物》入選“中國水彩畫寫生精品大展”;2004年,水彩《古黟印象》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3年,水彩《古宅》入選“首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2005年,水彩《古鎮》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10年,水彩《閩南印象》入選“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勞動者展”;2009年,水彩《古鎮印象》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11年,水彩《勞動者》獲“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優秀獎。2014年,水彩《新年》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出版《楊東風畫集》《中國當代名家楊東風——風景名勝精品集》《楊東風作品選集》。
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40對水彩藝術的感悟:多年以來,本人一直致力於美術創作。創作中自己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文藝工作者必須“活在當下”,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與時俱進,投身曆史發展的滾滾洪流,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藝術追求。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身在黃河岸邊,內心也洪流湧動,創作了水彩畫《洪流》,描繪了驚濤裂岸,濁浪連天的黃河,用自己的筆觸,為偉大的抗洪精神而謳歌。《古黟印象》描繪了皖南的一片古舊建築群。關注傳統,關注生活,關注時代的變遷,是自己創作這幅作品的初衷。《古鎮印象》描繪的是江南古鎮一條幽深的街巷,意在引導人們關注民族演進的曆程,並對未來發展作更加深入的思考。《新年》描繪的是中式傳統建築下,藏族同胞麵對新年的一份寧靜,闡釋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追憶和對民族融合的由衷期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作品《勞動者》描繪的是一個飽經滄桑的造紙車間工人,意在表達對人民的敬意。《喀什陽光》描繪的是自己深入新疆腹地采風數月,對國家民族期盼和平安寧的理解。
多年來,家國情懷始終是個人作品的主題。個人認為,隻有把自我的價值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相連,作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李建有(1964—)天津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第二屆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天津水彩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90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工藝係染織專業;2003年,結業於天津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與天津美院舉辦的水彩、水粉研究生課程班。天津師大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2002年,作品《天津的意大利風情街》入選“中國水彩畫寫生精品大展”;2003年,水彩畫《年豐》獲“天津水彩畫精品展”銅獎;2004年,水彩畫《時代的追尋》暢想獲“天津美術作品展”銅獎;2004年,作品《海》參加韓國“亞洲水彩畫邀請展”;2004年,水彩畫《天津商業街印象》入選“第十六屆亞細亞國際水彩畫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作為畫家就是用寫生之筆描繪生活,時時處處關注生活,做到手中有筆、眼中有畫。寫生之“生”是生活之生,也是生動之生,還是生疏之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41生,更是生發之生。這個“生”字包含著對生活的態度,包含著對形象的捕捉和鍛煉,包含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探求。同樣,人們所處的時代與大自然也是生發新創作與新理念的源泉和搖籃。
為此,自己一直堅持寫生,堅持從所接觸的景物入手,實踐著這些認識。從室內到室外,從內地到邊陲,從塞外到江南,從國內到國外,都留下了寫生的足跡。邊走邊畫,邊畫邊寫,張張幅幅都折射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們生存狀態的關注。藝術生活是引導人們觀察自然、認識自然,走進藝術世界審美殿堂的一種必然途徑。個人認為藝術的真諦貴在自然,師法於古而不能泥於古,出新於自然,故而在水彩技法上精鑽博研,廣覽群收,無畫種之域,無門戶之界,可謂“町畦無界,心無畛域”。藝術家獨特的眼光和嫻熟的技法、簡練靈動的筆觸描繪觸及心靈的作品,是展現藝術家對城市、人群、自然風貌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發展、新變革的全新時代,作為藝術家更要從生活實踐出發,揮筆記錄生活中的些微感悟,對社會、人文、自然的不同方麵進行深入表達和探究,記錄新時代美好發展的足跡。
魏瑞江(1965—)天津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五屆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藝委會委員,天津市中小學美術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1993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天津市河西區教育中心美術教研員,天津市美術特級教師。
2002年,水彩畫《冬天的記憶》入選“紀念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魏瑞江作品作品展”並獲天津展區銅獎;2005年,水彩畫《春來無聲》入選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序列展“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2010年,水彩畫《旅程片斷》入選“天津水彩六十年”;出版《水彩畫技法全程訓練》《風景速寫全程訓練》等。
王剛(1965—)天津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書籍裝幀設計藝術委員會理事,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插圖·裝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現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副秘書長。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工藝係;2002年7月,結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助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42教研修班。現任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2008年,水彩畫《夏日》參加“2008造型藝術新人展”獲新人提名獎;2008年,《紅衣少女》獲“天津市油畫、水彩人物畫作品邀請展”二等獎;2010年,水彩畫《生命生機》獲“天津市首屆青年水彩畫大展”銀獎;2015年,舉辦“剛剛出彩——朱誌剛、王剛水彩畫展”等展覽。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自從與水彩結緣,便越來越為其著迷,癡迷於她的絢麗、她的靈動,以及她所營造的美妙的語境……所有這些,都使自己越來越癡迷於她而不能自拔。本人曾經思考過,如果把西方繪畫與文學相比較,將西方繪畫形式的油畫比喻為氣勢恢弘的長篇小說,那麼水彩畫就如同散文(或是散文詩)與詩歌。前者如同大型交響樂,氣勢磅礴而宏偉壯麗;而後者則如同室內樂或小夜曲,意境優美而娓娓道來。兩種文學載體各有特色而不能夠相互替代;兩種音樂曲式各有所長而不能彼此被取代。同樣,兩種繪畫媒介也是各有所長而不能被彼此所消融。
水彩所具備的獨特語境是什麼?如何充分利用水彩藝術的獨特語境營造獨王剛作品具水彩藝術特色的作品?如何在水彩藝術作品中摸索出自己的個性語言和表現特征?這應該是每一個水彩畫家都在冥思苦想和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
根據多年的探索、實踐和思考,本人將自己的水彩藝術觀梳理為:追求水彩的“寫意”境界,即以“寫”附著筆端,畫麵抒以“意境”。本人認為繪畫的意境營造,有畫麵表裏之分:表者,畫麵表麵給觀者的直接視覺感受;而裏者,則是畫麵後麵深深隱藏的給觀者心靈的感觸和震顫。前者可以通過嫻熟的技巧來達到相應的效果,而後者則是透過嫻熟的技巧叩擊人們心靈的力作,這就是水彩的主客觀藝術表現的協調統一性表現。
屈洪(1966—)天津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理事。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2003年,畢業於天津美院油畫研究生研修班;1994年,結業於天津美院古典油畫技法研修班;2009年,結業於中央美院現實主義油畫與教學研修班。2009年,水粉畫《建設者》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天津市美術作品展”;2010年,水粉畫《收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43工》入選“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11年,水粉畫《漁港的人們》入選“第二屆全國粉畫展”。
馬利安(1968—)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鋼筆畫藝委會會員,天津水彩藝委會會員。199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環境藝術專業。2014年水彩《紫禁城》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17年,《紅色記憶》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馬利安作品年美術作品展”;2017年,《翻開的記憶》入選“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2017年,參加中國文化中心承辦的“隔洋相看——中毛藝術家水彩畫聯展”;2018年,《太湖石》獲“2018年國際水彩青島年度大賽”優秀獎。
滑寒冰(1969—)河南許昌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199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03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水彩、水粉研究生課程班。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1999年,水彩畫《鮮蟹》獲“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河南省展區美術作品展”銀獎;2000年,水彩畫《黃河灘上的泥蝦》入選“亞享杯全國書畫精品展”;2003年,水彩畫《鮮蟹》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獎;2004年,水彩畫《梭子蟹》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天津市銅獎;2009年,水彩畫《盛宴》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天津市美術作品展”銀獎。2013年,作品《南海歸來》獲“第八屆天津市青年美術作品展”銀獎;2014年,水彩畫《脊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出版有《滑寒冰水彩畫作品集》,著有《素描之源》《水彩靜物技法》盛宴等。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光是彩的生命,彩是畫的靈魂。畫家隻有內心充滿陽光、充滿感恩之心、充滿求知欲望,加之根植於中國傳統美學土壤的思想與技法,以上善若水之心表現生活、表現自然,以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心境,才能記錄、表現、彰顯靈魂的價值,才能真正做到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44光彩照人、神采奕奕!
假如生命沒有了陽光,濤聲依舊將成為記憶的奢望;假如生命沒有了陽光,又如何感知靈魂的遊蕩;假如生命沒有了陽光,甜蜜的愛也將無法飄香;假如生命沒有了陽光,畫麵光彩的靈魂,你我又如何聆聽它的悠揚?
中國的水彩畫家應從中國傳統美學、謝赫六法理論的角度,明確“寫”在寫生與創作中的重要性。明確寫的方向、寫的速度、寫的力度與立度,明確“寫”是畫麵情感表現、靈魂出竅的地方。
王再善(1969—)1994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會員。2012年,《投注站》入選“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16年,《淘寶地攤》獲“天津第二屆青年水彩展”提名獎;2017年,《京華舊夢》入選“首屆全國粉畫展”;2017年,《花鳥市場》入選“放歌新時代?天津寫生美術作品展”;2018年,《煙王再善作品火氣》獲天津十二屆水彩作品優秀獎;2018年,《閑情夏日》獲“中國水彩研究?優秀品展”優秀獎。
路學正(1970—)天津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協水彩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作品入選第四、五、六、七屆天津青年美展;入選第五、六、七、八屆天津水彩畫年展;獲天津第九、十、十一屆、十二屆水彩年展優秀獎;入選第十、十一、十二屆天津美術作品展;“天津首屆小幅水彩畫展”“天津第二屆小幅水彩畫展”。獲天津第二屆青年水彩畫展優秀獎,參加“水色溢彩——北京798天津實力派水彩畫家九人展”“天津水彩名家作品提名展”,獲“天津小洋樓水彩寫生展”優秀獎、“群星獎天津展區”優秀獎。獲2018年首屆世界水彩畫大展優秀獎,入選“美在京津冀——紀念改革路學正作品開放40周年美術作品展”,入選“視覺的維度——中外水彩名家邀請展”“秦風·水韻——中外紙本水彩精品展”。
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45對水彩藝術的感悟:作為藝術創作,是一種心觀物的活動過程。如果對景對物對人進行照搬式的繪畫,那不是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可以表現畫家的精神世界,是畫家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個性化理解。早在唐代,畫家張璪就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理論。我秉承這樣的創作理念,從自然中汲取物象作為情感的載體,重新賦予它別樣的意義,這種意義是我的認知和情感。
畫麵中呈現出的物象已經不是自然中的物象了,是他而非他。努力在畫麵中營造一種意境,意境是畫麵的靈魂。我在創作中,不喜歡用自然物象本身的色彩,畫麵中的色彩構成都是心相所成。畫麵構建一種多層關係,每一個層麵都獨立存在而又有聯係,打破單一的畫麵結構。讓它能更好的表達我的感受和觀念。我喜歡從自己生活中汲取熟悉的物象,尋找情感的投射物,我總是想在平常中找到不平常的意義。技法是為畫麵意境服務的,沒有程式,沒有定律。如果隻有技術而無意境就成了下品了,甚至無品了。我的創作一直在探索中進行,有失敗也有收獲,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
繪畫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是自己精神的家園。藝術就是自由的自我實現,就是生活,就是生命!
齊彥(1971—)天津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2000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2006年,結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係研究生班。天津民革畫院畫家,美術高級教師。2009年,作品《水龍吟》《花雨》入選“天津水彩六十年”;2010年,《暖日》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天津美術作品展”;2010年,《花雨》獲“天津首屆青年水彩大賽”銅獎。
梁廣明(1972—)天津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協水彩藝委會副秘書長。199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版畫係;2007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造型基礎研究生班。天津美術學院造型基礎教學部副主任。
2009年,水彩畫《思》獲“第十一屆天津美術作品展”銅獎;2011年,水彩畫《負荷的人體》入選“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2011年,水彩畫《夏》參加“第二老味道之二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46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不同藝術品種提供的差異化語言標準滿足了人們不同傾向的審美需要,差異是絕對的。多個品種的絕對標準又統一於相對的氣韻或者形式感這個最終審美目標。語言標準是完成這個目標體驗的必備元素,也是客觀的曆史存在,與視野寬廣或狹隘之類的社會學屬性無關。討論語言標準就是研究它的規定性、有限性,這個討論是美術學的本質要求,是藝術欣賞的客觀需求,對於作者則是美學修養的能動和自覺。
在人物畫裏,對象的靈魂會出竅,寄托在形式上、氣韻裏,也寄托於畫種語言。本次提交的作品並不意味著我在認識上把透明水彩和遮蓋性材料語言標準混合在一起思考,隻是想把畫麵的形式問題照顧得周到一些。
水彩畫的核心語言或者通俗一點叫作硬碰硬的功夫,集中在水之流動與形體空間的完美結合上,其他方向都是不同程度地回避了本體,原因在水彩畫前,在水彩畫外。水彩畫的局限是顯而易見的,以它挑戰油畫的視幻效果或者模仿中國畫的筆法意趣都不是美術學思路!
透明水彩永遠是一塊美的高地,沒有好的修養很難攀上去。水彩畫技法的實效性培養出巨大的畫家群體,水彩畫語言的特殊性則會提煉出更多平和謙虛、功底紮實的人,把他們貢獻給整個美術界,把他們的作品和德行提交給社會加以分享。
王海濤(1973—)山東臨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天津水彩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2007年,畢業於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8年,水彩《老家》入選“全國第四屆水彩?粉畫展”;2001年,水彩《青春如歌》獲“首屆全國水彩人物畫展”優秀獎;2004年,水彩《青春》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5年,水彩《盛夏的果實》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展”並獲“山東省水彩畫展”一等獎;2006年,水彩《武勝關之春》參展“仁川?
山東國際美術交流展”;2006年,水彩《影子》《老年頭像》入選“中國水彩畫教學與創作百年回顧展”;向往2009年,水彩《悠悠歲月》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天津美術作品展”銀獎;2010年,水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47彩《山高水長》獲“天津市水彩大賽”金獎,同年在“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中被評為優秀作品。2014年,水彩畫《向往》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18年1月,參加“中國當代水彩係列研究展——北京、天津、河北”。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每次麵對一張潔白的紙,從哪裏入手,如何將思想在畫麵上傳達出來,如何在局部落筆時又能有全局整體的觀念,一直是我斟酌再三的事情。有時,第一視覺感受體驗在經曆了對主題、色調、構圖、表現手法的思考與定位後,再有序地展開繪畫行動。“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遵循藝術規律,才能產生以地域文化表達為主題的優秀作品。地域文化既是個性的張揚,又是個性在藝術規律下的凝聚,亦使主體創作呈現出民族的、本土的、具有東方情結的基本特征。2014年,我在思考,也在轉“型”。《致青春》曆經若幹草稿與小色稿,完成了我的創作在具象寫實表現上的一個轉變,作品開始走向超現實與唯美主義的結合。這些構思是在現實中產生,同時在現實中思考醞釀。此後《向往》《你和我》《鴻雁》《摯愛》作品的完成亦使我開始一步一步趨向成熟。就作品本身而言,我所追求的目的始終是藝術本身,超越不同的空間在客觀上成為一種用以表達主題的手段,描繪的對象轉變成目的,作品主題最終傳達了對現實生活美好的向往,外師造化,才能中得心源。
張林(1973—)生於天津市。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市水彩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美術教育係水彩專業,民革黨員,現為中學美術教師。
《錚錚鐵骨》在“第八屆天津市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中榮獲銅獎,《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作品征選暨天津市美術作品展覽”,《濱海明珠》入選天津市第六屆青年美術節“‘寫生·夢想’京津冀三省市青年美術寫生作品展”,《凝視》獲“天津第二屆小幅水彩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信仰傳承》入選“第二屆天津市青年水彩畫展覽”,《東歸》獲“天津市水彩畫專業委員會第十屆作品展”優秀獎,《新新疆老人疆老人》入選“第一屆大衛國際水彩大獎賽”、“IWS印度國際水彩雙年展”。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自從大學時期接觸到真正的水彩畫就被它飄逸灑脫的藝術特色所迷戀,水彩畫的收放自如,有著它獨特魅力。收有收得凝練,放有放得靈動,二者又有著相互的包容和平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48衡。水彩繪畫中,根據水和彩的特性,加上自我認知與主觀思想把所要創作的內容表達在紙麵上。在各種水彩繪畫題材中我最專注的還是人物畫。水彩畫從西方傳至中國,經過無數畫家的探索和提煉,以及和中國畫的相互滲透,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學習這種繪畫風格更有利於我在水彩繪畫創作中表現出中國人民純樸善良的藝術形象。通過不斷地對人物寫生和創作,我深刻地感悟到人物畫的表現不能僅是外在膚淺的描寫,要有神情的刻畫。能讓觀者從畫麵中體會出我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水彩畫最高境界應該是既能有色彩的感知、氛圍的烘托,又能給人以情感的觸動和思想的交流。水彩人物畫的創作,最重要的是對人物主題思想的關注,人物精神是基礎,是根本,不能簡簡單單垂青水彩技法和人物外貌做表麵文章。對於創作更是應該堅持具有創新的理念,不要墨守成規,利用水彩畫獨特的藝術語言、藝術構想來表現人物的審美情感,表達出對繪畫主題的靈魂感悟。
井旭(1974—)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水彩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市東麗區美術家協會水彩藝委會副主任,美國密蘇裏州水彩畫會會員。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現任職於天津市東麗區津門小學、教師。
1998年,水彩作品獲“天津市參評全國第八屆群星獎作品展”優秀作品獎;2006年,水彩作品入選“第六屆天津市青年美展”;2009年,水彩《待航》入選“第十一屆天津市美術作品展”;2010年,水彩《東烏的集市》入選“萬井旭作品金杯天津市首屆青年水彩畫大賽”;2011年,水彩作品受邀參加“天津水彩名家邀請展”;2011年,水彩作品《回家》入選“天津市首屆小幅水彩畫展”;2016年水彩《靜·默》獲“第二屆天津市青年水彩畫展”提名獎;2016年,水彩《靜·默》獲“天津市水彩畫專業委員會第十屆作品展”金獎。
柳緒蕊(1975—)天津市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水彩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1998年,畢業於天津市教育學院美術教育係;2010年7月,結業於北京畫院油畫創作研修班;2017年9月至今新疆藝柳緒蕊作品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49術學院研究生在讀。
2009年,水彩畫《秋思》入選“第七屆天津市青年美展”;2009年,水彩畫《秋韻》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13年,水彩作品《秋韻》《夏夢》入選“京津水彩名家百幅作品邀請展”;2014年,水彩作品《生生不息》獲“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天津地區展”銅獎。
雷顯峰(1978—)黑龍江哈爾濱人。2002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油畫係水彩畫專業,師從全國著名水彩畫家、中國水彩藝委會副主任趙雲龍,碩士學位。現任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繪畫藝術係水彩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天津考區美術學科麵試考官組組長,天津市中小學“雙優課”評審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水彩畫、油畫。
2006年,水彩畫《靜物》獲“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群星獎天津展區”優秀獎;2008年,水彩畫《逝去的風景》雷顯峰作品獲“2008年中韓現代美術交流展”優秀獎;2010年,水彩畫《機聲隆隆》在“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展覽”中被評為優秀作品;2012年,水彩畫《勇往直前》入選“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程晟(1979—)天津人。天津市美協會員。天津市書畫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水彩畫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2005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高級教師職稱。
2014年,作品獲“天津市美協第八屆水彩作品年展”優秀作品獎;2015年,作品獲“天津市第十七屆群星獎”優秀獎;2016年,作品獲“天津市第二屆青年水彩畫展”優秀獎;2016年,作品獲“天津市第十屆水彩展”金獎;2017年,作品獲“廬山國際水彩節”二等獎;2018年,作品獲“亞程晟作品細亞聯盟展”優秀獎。2015年,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天津展區”;2016年,作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50品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天津市美術作品展”;2016年,參加“‘呈式·非程式’——中國青年水彩畫藝術邀請展”;2017年,作品入選“第三屆中國(青島)水彩新人新作展”;2017年,作品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天津市美術作品展”。
對水彩藝術的感悟:畫水彩,對我而言隻是表達繪畫的一種媒介和方式,接觸繪畫藝術那麼多年,我還是喜歡這種純繪畫的直接性。
我喜歡嚐試新鮮材料,近幾年越來越喜歡不太像水彩畫的作品。我喜歡畫靜物,因為它的素材隨手可得,便於尋找。尋找靜物,擺放構圖都是一幅畫產生的重要過程,每當尋找到好靜物題材不斷描繪的時候,我能體會到當年塞尚和莫蘭迪的心境,我喜歡畫創作,因為成功的創作中包含著你的想法、性格氣質、世界觀和經曆等。我更喜歡馬格裏特和達利超現實主義作品中的荒誕性、戲劇性和獨特性。
我從小居住的地方臨近天津的五大道,每天漫步於這座中西結合的古老城市中,使我對天津的曆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格外關注。當我麵對那一座座百年曆史的老建築時,想起小時候曾經在書本中看到過它,而現在就在眼前,它們就靜靜地定格在原地,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的過往,那種感覺難以平靜,時常讓我感動。它們都是我創作的源泉,近些年在我的水彩畫中,由最初的海螺題材慢慢擴展到表現曆史和人文關懷,加入建築及表達時間、曆史等元素,使簡單的畫麵豐富起來,以此抒發自己所思所感。
李俊霞(1988—)山東臨沂人。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係,獲藝術碩士學位,現就職於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基礎部教師,從事藝術專業造型基礎教育工作。在繪畫方麵主攻水彩人物方向,追求外在表現與內在精神刻畫相結合。
作品曾入選“第十二屆天津美展”“全國首屆女性水彩粉畫展”“第十一屆全國水彩·粉畫展”“第二屆天津小幅水彩畫作品展”“第二屆天津青年水彩畫展”,在“第三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中獲得優秀獎。
李俊霞作品張一辰(1988—)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水彩畫藝術研究院秘書長,天津市花鳥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201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設計基礎部,獲碩士學位。
2014年,《中國夢之二》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天津市美術展覽”;2013年,《少天津市水彩畫代表畫家151女》《老人肖像》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山西省第十六屆水彩畫展”中榮獲二等獎;2017年,《新疆老人之一》《驕陽》入選“山西省第十八屆水彩畫作品展”均獲優秀獎;2016年,《新疆老人之一》入選“IWS上海國際水彩畫展”;2018年,《薊州金秋》入選“美在京津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作品展(北京、天津、河北)”。張一辰作品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52範學禮林惠忠王信關闊張維治杜之逵閔光威省張淑俊鐵揚郝華劉文圃寧泓嶙範瑞生邱玉祥北省李維學趙慶勳田玉良張樹人楊沛楊文黃繼田水彩畫代表畫家張誌偉李君孫政學郭逢晨馬英民李學忠高俊峰河(按年齡排序)武立君馬健曾劉力侯誌江王立君高獻敏王福明鄭向東左新民舒軍黃卓君王穩苓龐振捷劉會瑜劉進成劉忠誌黃君輝井慶昂袁玉澤李程昊馬春興劉建軍於廣明王楊劉嘉娜詹旺蘇薇王勇郭羽李星郭世傑範學禮(1914—1985)河北滿城縣市頭村人。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36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美術專修科,為汪慎生的親傳弟子。畢業後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國畫研究館任研究員。1943年,受聘於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保定師範學校,又稱紅二師,現為保定學院),直至去世。
在執教40年中,他治學嚴謹,教學有方,注重因材施教,重視教師的示範作用。所教學生數千人,其中有不少有成就者,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薄鬆年。他的水彩畫師從關廣誌,在學校任教期間曾教授水彩,作品章法自然,色調和諧。晚年專攻小寫意花鳥畫,花鳥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意趣天成,賞心悅目,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獨具新意。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美展,並為人民大會堂河北廳作畫。他的畫作深受日本友人喜愛,流傳到日本數百幅之多。1985年,日本友人為其在西條市舉辦“中國畫家範學禮展”,展出了部分日本知名人士收藏的精品,受到日本各界好評。他性情直爽,不圖名利,待人誠懇,曾多次謝絕調往專業畫院及高一級學府邀請,其師德、藝品飲譽教壇、畫界。
範學禮是河北省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長期執教於保定師範學校,數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教育戰線,以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教書育人。他專業上能貫通中西,尤擅長花鳥畫,功力深厚,在河北省畫壇上獨樹一幟。作為河北省老一代畫家和建國後藝術教育的開拓者,他生前參加過全國和省級的畫展,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幅《鬆鶴圖》,通過外交媒介作品流傳國外,推動和促進了國際友好活動,他更將大量作品無償地贈送給學範學禮作品生和普通社會群眾。他的藝術有著相當的社會影響,他將藝術供獻給人民大眾。他生前河北省水彩畫代表畫家153不事張揚,沒出版過一本個人畫集,更沒有作為商品在畫廊櫥窗中陳列,可能知名度趕不上現在某些畫家。但是,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紮實的藝術功底、樸實優美的藝術情趣,深深地印在熟悉他的人們的心田之中,他的藝術至今顯得更為難得,得到人們的崇敬和喜愛。雖然離世已有20多年,重睹他的作品,那個深居僻巷終生不知疲倦地在藝術道路上探索的老畫家,在學校的課堂上孜孜教育學生親身作畫示範的老教師,騎著舊自行車奔波流連於保定郊野山水之中發現和表現自然之美的藝術家,無論是做人的真誠、從藝的嚴肅,都堪稱典範。他的藝術經驗和成就,是留給我們有待繼承的豐厚遺產,他的人格更是難得的精神財富。在浮躁之風盛行、追名逐利泛濫的今天,宣揚這種精神尤為必要。(摘自《保定晚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蒲鬆年)2010年5月1日,“著名畫家範學禮遺作展”在保定市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範學禮精品100餘幅,許多作品為首次麵世,包括其生前為人民大會堂河北廳繪製的《鬆鶴圖》姊妹篇等。同時,還展出了範學禮先生部分學生的精品力作。????
林惠忠(1925—2002)出生於廣東省揭陽縣。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唐山市五屆文聯委員,唐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早年在泰國任小學教員,1950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和南京師範學院美術係就讀。1953年,畢業後在唐山一中、二中和唐山師範學校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79年,調任《冀東文藝》任美術編輯;1986年,任教於河北師範大學唐山夜大美術班。
林惠忠從事美術教育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唐山市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美術人才。他積極鑽研業務,在國畫、水彩畫、油畫領域都有獨到的建樹,在報紙、報刊上發表過大量作品。1963年曾參加全國《中等師範學校美工教材》(教師用書)的編寫工作,負責素描、色彩、人物等章節的基礎文字知識撰寫和全部插圖繪製。
林惠忠的水彩畫色彩亮麗而不失穩重,用色、用筆及繪畫語言具有較強的水彩畫特征,畫麵效果輕鬆自然,充分展現出畫家對繪畫的理解。作品《月季花》通過強逆光的對比效果,把林惠忠作品淺顏色花的色彩表現得既透亮又豐富。畫麵雖是寫實手法,但宛若一氣嗬成,毫無灰膩之感。形體塑造收放自然,既有細膩的刻畫,亦有灑脫概括之處,體現了畫家良好的繪畫素質。
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54王信(1925—)河北承德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顧問,第一屆河北省水彩水粉畫協會名譽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1948年,畢業於熱河師範學校。1948年參加工作,20世紀50年代初在熱河省文聯創作室從事美術創作和編輯工作。1956年,調入遼寧美術出版社任專職畫家,致力於中國畫、年畫和水彩畫的創作和研究。1972年調回承德市,任群眾藝術館館員。
王信的水彩畫題材寬泛,一座古老的房子、一片靜謐的樹林、廣袤的田野草原、幽靜的庭院一隅、絢麗的花果靜物,都是他描繪的對象。他堅持麵對自然寫生,注重第一感受,用亮麗的色彩抒發自己的情感,力求強調生活和實際感受,追求深邃的意境和質樸的格調;用嚴謹寫實的手法描繪著自然景物,精心取舍地表現各地不同的景色和淳厚的民族風情,一直堅持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他有很好的國畫功底,把國畫中的線和用筆等元素巧妙地運用到水彩畫中,畫麵中斑斕的色彩與靈動的用筆巧妙結合,充分表達出對生活、自然的熱愛。正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維新對他的評價:“他以師造化為本,作品清新明快,生活氣息濃鬱,富有田園風味。他的水彩畫技法純熟,設色用水淋漓酣暢,並吸取中國畫傳統筆墨融於水彩之中。”?在王信近60餘年的藝術曆程中,他的腳步遍及祖國的南北,堅持創作麵向自然、麵向生活,經常爬山越嶺、起早貪晚、不畏嚴寒。他的每件作品都是辛勤汗水和藝術感悟的結晶,都是對美的事物的瞬間定格。
王信先生說:“我生長在承德,這塊土地養育著我,這裏的靈山秀水陶冶了我,從少年起就無比熱愛著、依戀著,畫著我的故鄉。因此,我把點滴成就看成是家鄉對我的賜予,我應把我的所有回報給社會,回報給我的家鄉。”正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2008年,他把24幅經典作品捐贈給了承德市政府。王信是位智者,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他深山情不計較個人得失無償捐贈,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是整個社會的財富,他為藝術家們樹立了一麵社會責任旗幟;他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為了不給後人留下一點瑕疵,不惜燒毀幾百幅自己不滿意的作品;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師長,對於登門拜訪他的人不管年齡大小總是笑臉相迎,和顏悅色,曾經受過他指點,後來成為繪畫名家的人不止一個;他是一位在水彩畫領域辛勤的耕耘者,從藝60餘年,創作了上千幅水彩作品,是水彩畫領域中最執著的畫家之一。正如“中國水彩畫史——王信”裏的評價:王信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畫家,他謙虛謹慎、與人無爭,專一從事水彩藝術的研究。他的人品和畫品一樣,幾河北省水彩畫代表畫家155十年的苦功錘煉和廣泛的學識修養都見諸紙上。他從不探求光怪陸離的新思潮和流派,一生遵循嚴謹治學的道路,勤奮實踐。這一評價他受之無愧,是對他一生的詮釋、最高的褒獎,我們應向他致敬。
王信的寫生水彩畫是經過概括提煉,根據主觀需要進行大量藝術處理的創作,而絕不是簡單的地貌特色記錄。承德地處燕山山脈與塞外草原的過渡帶,王信筆下表現的這一地域特色的水彩作品,是他作品風貌的重要支撐。因為對故鄉風土人情的無限依戀與熱愛,它被深深地寫進了他的水彩畫裏,大山深沉與草原蒼茫的交響形成了王信水彩濃濃的北國風情。對於他來說,這份情懷是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這是王信水彩藝術獨有的高度。
1984年,水彩畫《深山情》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河北省一等獎;1986年,水彩畫《山中小店》入選“第一屆全國水彩·水粉畫展”;1989年,水彩畫《山家》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河北省一等獎;1992年,水彩畫《高粱熟了》入選“第二屆全國水彩·水粉畫展”;1994年,水彩畫《小街》《夕陽中的虎丘》《最北的村落》參加“當代中國水彩藝術展”;1996年,水彩畫《離離原上草》入選“第三屆全國水彩·水粉畫展”;1996年,水彩畫《北方的孩子》入選“中國首屆水彩畫藝術展”。2005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中國優秀美術家叢書——王信》,該叢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誌社主辦。
關闊(1926—)滿族,別署老鈍,出生於河北省承德市。原承德市人大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承德市文化館館長,承德市文物局顧問,熱河畫院院長,中國根雕藝術協會河北分會副主席,承德畫院院長,承德工藝美術公司經理等職。第三、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他從小家境貧寒,半生坎坷,喜歡讀書,早年學習版畫,亦習水彩。中年以後主攻國畫,擅山水、花鳥、人物。他的水彩畫先學習英國水彩,後受前蘇聯畫家克裏馬申的影響,在研習過程中有意與中國水墨畫結合,形成一種清新自然具有民族特點的畫風。他善於從繁雜的大自然中攝取生活中最典型的部分入畫,講究意境構圖。現所留存的水彩作品大冬天的早晨部分是他的早期作品。例如作品《農閑時節》以中國畫的沒骨畫法,寥寥數筆將富有田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56園抒情詩的意境傳達給觀者,畫麵輕鬆自然卻不缺細節的描繪。《山城春曉》《冬天的早晨》可以明顯地看出作者在吸收克裏馬申水彩畫技法的基礎上,把中國水墨畫語言運用其中。關闊的水彩畫既有傳統功力下的厚重感,又有水彩畫獨具的輕鬆、明快、抒情,這或許就是他水彩畫的魅力所在。
張維治(1931—)出生於天津市楊柳青。河北美學會員,河北美協會員。曾為保定市美協理事,保定市美術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水彩、水粉畫家。1946年至1949年,在天津市立第一中學初中學習;1949年至1952年,在天津市河北省立師範學校後師學習;1952年至1953年,到河北省邯鄲肥鄉縣屯莊營完小任教師;1953年至1955年,進入天津河北師範學院美術係調幹學習。先後在保定市第二中學、保定市師範學校、保定市教師進修學校任美術教師,1991年退休。
由於在天津上學時受王之江、王雙成的影響畫水彩畫,他工作後很長時間內用水彩寫生,因水彩覆蓋力差後改用水粉寫生。他一生從事美術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如旅日畫家袁浩、原北京電影學院美術係教授景玉書,二人都在保定第二中學畢業後考入美院附中,之後又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人民大會堂張維治的水彩畫畫幅都不大,用色嫻熟亮麗,用筆果斷,備顯精致,每一幅寫生都是曆史的見證。他的水粉畫色彩概括,所畫色彩是心中之色,絕非照搬客觀事物,畫中物象皆是經過中得心源之後的物化再現,展現出他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及修養。
杜之逵(1932—1996)廣東汕頭澄海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河北師範學院美術係主任、教授,河北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
早年就讀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1953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學院(現天津美術學院),後在內蒙古大草原工作20餘年,創作了一批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1973年調任河北師範學院美術係工作。擅長國畫、水彩畫。
杜之逵的水彩畫不拘泥於傳統,他思維活躍意識超前。他認為為了追求新的藝術效果可以“不擇手段”,工具、材料隻要可以為我所用都可以應用。20世紀80年代末期,河北省水彩畫代表畫家157正是中國水彩畫新時期的起步階段,在意識形態上他無疑走到了前麵。因此,在他的畫中油畫棒、蠟筆、鹽、鬆節油、汽油、布、絹等材料均能有用武之地。由於畫家思想開闊、巧妙運用特技,他的水彩畫充滿生機。從另一個側麵說,他非常反對隻依靠特殊技法或偶然效果碰出來的畫,那樣就失去了繪畫的因素,是對繪畫的誤解。主張偶然並非真正細雨山中行的偶然,在偶然中含有必然的因素,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終取決於畫家運用技巧的高低及個人藝術修養。
關於水彩畫的發展他有三點建議:第一,要走民族化的路,畫出中國水彩風格;第二,要走時代的路,畫出有時代特色的水彩畫;第三,要走自己個性的路,搞出有自己麵貌的水彩畫作品。
閔光威(1933—2006)1933年生於北京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考入北京通州師範,後又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北藝術師範學院(天津美院前身),師從著名水彩畫家王之江、王麥杆,這無疑為以後的藝術創作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畢業後分配到唐山市古冶鐵路中學任美術教師直至退休,在任教期間培養了大批水彩畫人才,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水彩畫名家孫政學、唐山水彩畫家李學忠、舒軍、王衍常均是他的學生。
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北唐山頗具影響力的水彩畫家,其水彩藝術創作分為三個時期,即: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文革”時期和20世紀80年代後。其中20世紀50年代是他創作的最佳時期,水彩畫《十大建築——人民大會堂》曾在當時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巡展。這個時期,他畫了很多表現鄉村及郊外的風景畫,作品中透露著一種帶有英國傳統水彩畫的內質和情懷。20世紀60年代初,他由於工作關係到外地旅行寫生畫了許多作品,這個時期是他精力以及藝術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創作高產秋景期。這之後由於政治原因,他的水彩創作受到了影響,一段時期內他除了教書就是畫些寫生畫,基本上不參加畫展活動。“文革”之後政治上得以平反,這時他試圖重畫以前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58的作品,如《秋景》就是其中之一。這幅作品色彩明快富麗,用筆靈動灑脫,刻畫細膩,生動地表現了秋季宜人的景色。除風景之外,他的靜物畫也非常令人稱道。可以說,在相對一個時期裏他的水彩畫在唐山乃至河北及全國具有相當的水準,且是一位在地域上有影響的水彩畫家。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中學教育事業,不爭名不圖利,默默無聞地堅守著一個教師的本分,為地方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唐山水彩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他一生培養學生眾多,其中孫政學、張駿是現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畫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張淑俊(1934—1995)原籍河北景縣,出生於天津。1951年至1954年,在天津河北師範學院美術係學習;1954年至1956年在河北師範學院美術係任教;1956年至1957年,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美術係進修學習;1963年,調到河北師範大學化學係任教學秘書;1970年,到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組(美術古槐係前身)籌建美術專業。1984年,正式建立美術係後任黨總支委員、色彩教研室主任,1988年晉升為副教授。
鐵揚(1935—)出生於河北省趙縣停住頭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第一、二屆水彩畫研究會會長,原中國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組織籌建了河北省水彩畫研究會,並被推舉為會長。1960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係,工作於河北省畫院至退休。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全國美術大展評委。
鐵揚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距出生地八裏是聞名世界的趙州橋。祖父是民國時期舊軍隊中一名將領(屬直係)。父親是位醫生、社會活動家,是當地國、共兩黨創建人之一。他4歲時就讀當地小學,時值抗日戰爭時期,當地為抗戰遊擊區。入小學前,在父親的教導下讀了許多自己似懂非懂的文字,並打下了堅實的古漢語基礎。少年時受兩種藝術影響,一種是河北民間木版年畫,一種是基督教的宗教繪畫。戰爭中,家鄉保留了一座由瑞典牧師主持的教堂,但很晚他才知道那些宗教畫裏有臨摹達·芬奇和拉斐爾河北省水彩畫代表畫家159的作品。抗戰勝利後,學校來了一位專教音樂和美術的柳老師,教其用蠟筆和水彩畫畫,成為他藝術生涯中的啟蒙教育。14歲時離開家鄉進入河北省一所專習社會科學的學院學習,因為對美術的愛好,1950年轉入河北省保定藝術學校,在那裏第一次見到石膏幾何形體和各種石膏塑像,學習半年後畢業,同年進入河北省話劇院做舞台美術設計工作。1955年,正式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係(五年製本科)學習油畫及舞台設計專業,其間任教過的畫家有孫宗慰、馮法祀、李宗津、齊牧冬、李暢等。大學畢業後,經畫友介紹在杭州美院結識國畫家周昌穀和油畫家曹思明。1961年到河北省文化藝術學院任教,著手籌辦舞台美術專業。1962年河北文化藝術學院“下馬”,他調入河北省歌舞劇院,任舞台設計師。“文女人的河革”後期,常趁運動鬆懈時進入太行山寫生,並開始對水粉畫進行研究,這是他藝術經曆中的一個重要時期。1979年,應聘到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係任教。在京期間,同吳冠中、周令釗、張文斌等發起成立“北京水粉畫研究會”,其本人任副秘書長。1983年,由北京調入河北畫院做專業畫家。1985年,組織籌建河北省水彩水粉畫研究會,並被推選為會長。1994年,被聘為“第八屆全國美展”評委。1996年,被聘為全國“首屆水彩畫藝術展”評審委員。1999年至2018年,被中國美協聘為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鐵揚早年曾經過刻苦而正規的訓練。他屬於生來對色彩微妙變化敏感之人,早期寫生即表現出隨類賦彩駕輕就熟、濃施淡抹總相宜的過人素質。當然,這種駕馭顏色能力的鞏固與成熟,還有賴於他對自然界光色變化規律的認真觀察和長期反複的摹寫,又有對繪畫藝術的高度理解。鐵揚對水彩畫的理解是寬泛的,他認為水彩畫的界定不是加粉與不加粉的問題,應從其材料性能、特點等綜合因素考慮,水粉畫隻是水彩中的厚畫法。在他的多次努力之下,中國水彩畫藝委會終於將水粉畫列為水彩畫範圍,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歸屬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鐵揚一生勤奮,雖80多歲的高齡,但依然筆耕不輟,經常到戶外寫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藝術家對繪畫藝術的真誠。綜觀鐵揚的繪畫,20世紀80年代為轉折期,在此以前他的水粉畫寫生較為準確地表現客觀物象,寫實中融進了裝飾表現手法,對客觀物象的概括與簡化初見端倪。20世紀80年代後,他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樹木等可視形象都是對客觀實際的物化,這些經過物化的形,輔以主觀化的色彩,成為他傳達情感的符號。作品中質樸、略帶野性的美是藝術的高度升華,站到他的作品麵前能夠感到一股股暖意撲麵而來。鐵揚繪畫的高度不僅是繪畫形式語言上的高度,更重要的京津冀水彩畫史錄160是畫麵所傳達出的濃濃的人文精神。他的作品表現的多是河北的風土人情,放到全國範圍審視,已成為河北的文化符號。鐵揚對自己參加各種展覽的作品要求非常“苛刻”,每個展覽中的作品從不重複,從中可以看出對待學術的態度。
鐵揚的作品跨越了油畫、水粉、水彩之間的物質性羈絆,自由地呈現色彩的魅力,其中流淌著對生活底蘊的平靜敘述。他的藝術道路,由於其內在的流變而成為當代中國油畫發展的一個折射。20世紀60年,代鐵揚的油畫以一氣嗬成的鄉村寫生為多,用筆瀟灑,筆觸厚重鮮明,突出了色調的把握和顏料的質感,灰色調的對比相當微妙。在鄉村景色的質樸概括中,有一縷淡淡的詩意,顯示出畫家內心的細膩和對色彩抒情性的敏感。20世紀70年代,鐵揚的作品延續了室外寫生的自然與現場感,但在一些作品中出現了朱紅色的大山和道路,這是畫家創作曆程中的重要轉折。從外光下的寫生色彩,到強烈的情緒化主觀色彩,畫家完成了從印象色彩到表現性色彩的轉變。20世紀80、90年代作品具有了向半抽象發展意味。這種意味逐漸成為鐵揚的基本藝術語言,那就是鬆動而發散的渴筆,皴擦出景色交融的色彩意象,突出畫麵整體的空間渾厚而不拘泥於細節的呈現。(殷雙喜)後期的鐵揚走進自己的畫中,與他麵對的景物融為一體。這時,他要表達的已經不隻是客觀的生命,更是主觀的生命和生命的主觀。這種轉變是漸進而清晰的。一些時候,他那主題性的係列作品(如“炕”的係列、“饅頭祭”係列、“女人與河”係列等),似乎還兼顧著繪畫對象的生命感。另一些時候,如《太行山》和《打蓧麥》等,那些大塊的情緒性斑斕的色彩和雄健的筆觸,已經完全掙開物象的束縛,隨心所欲地宣泄自己。此刻,所有色彩與筆觸全然順從乃至皈依他主觀的真實。於是,他畫布上的邏輯與結構變了,他在塑造本人生命的形態;調色板上顏色的序列變了,他在心靈中調色。鐵揚個性的魅力也就凸現出來。(馮驥才)郝華(1936—)原名郝德福,山東省淄博高青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首屆水彩畫藝術展評委,原河北省水彩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美術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畫報》編輯部副主任、副總編。國家一級畫師。1954年,畢業於河北天津師範學院。
上小學時班主任喜歡畫畫,且在當地小有名氣,可以算作是他繪畫生涯中的啟蒙老師。他的童年正值日寇的侵略時期,為生活所迫,12歲那年跟著一位趕大車的親戚,經過五天五夜的跋涉逃到天津的大姐家。在大姐家居住期間有了繼續上學的機會。不幸中的萬幸,在天津讀小學時有機會接觸到畫畫,當時臨摹連環畫、水河北省水彩畫代表畫家161彩畫。5年級的時候,美術組幾個同學到天津北寧公園畫水彩畫,六一兒童節時在黑板報上展出,天津少兒美術出版社編輯去參加兒童節,他的畫被選中發表在《天津少兒美術》封底上。小學畢業後考到天津一中,後轉到河北天津師範學院(那時是中專),師承王之江、李錕祥、王麥杆、孫其峰等,在他們的關懷和教導下,為以後從事繪畫之路奠定了基礎。1954年畢業後,出於對繪畫的熱愛他沒留在市裏工作,而是自願選擇去井陘礦務局鋼廠一角學校當美術教師。那裏有山、有水、有農村、有集市,有利於繪畫寫生和創作。在井陘任教的3年裏他邊教學邊寫生創作,培養了大批學生,國畫家梁岩就是那時期他的學生。經過幾年的教學和實踐,他確實體會到了搞藝術的是實踐家,是苦行僧,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拚搏精神很難取得進步。1958年底,被調入天津河北畫報社(當時省會在天津)從事美術編輯工作,這成為他藝術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由於工作需要,他經常外出為畫報社組織美術稿件,同時結交了很多不同層次的畫界人士,特別是結識了眾多居住在北京的著名書畫家,其中有李可染、古元、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葉淺予、吳冠中、黃胄、董希文等畫界前輩。他虛心向他們學習求教,大師們對他的影響和幫助使他一生難以忘懷,他們的言傳身教是他幾十年來勤勤懇懇不斷努力的精神支柱。1962年,他參與舉辦了“天津七人水彩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