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信息

書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研究

作者:鄭愛翔著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9

ISBN:978-7-5615-6555-1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市民化則是人的城鎮化的落腳點。從當前新型城鎮化的總體建設要求來看,農村轉移勞動力實現就業僅僅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第一步,而農村勞動力在新的職業領域實現職業勝任,獲得職業成長,並且最終融入城市才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轉移勞動力市民化的關鍵步驟。換言之,新型城鎮化不僅要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實現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更要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實現職業勝任和心理遷移,最終從職業上和心理上融入新型城鎮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去。

從現實來看,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大力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實現了由鄉村向城鎮的工作生活地點的轉移,實現了由農民向非農勞動者的角色轉變。然而,在轉移過程中,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素質相對偏低、職業能力相對偏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其結果是農村轉移勞動力雖然實現了職業遷移,但是普遍從業崗位層次不高,職業成長和發展通道狹窄,距離真正融入城市,實現城鎮化和農業人口市民化的目標還任重道遠。在這一背景下,進行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研究,尋求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升之道極具現實意義。

本書作者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長期關注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研究領域,近年來對當前農村轉移勞動力市民化進程中的教育問題研究頗多。為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市民化進程,本書選擇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轉移勞動力作為研究對象,以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教育作為研究內容,洞悉現實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以期為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供決策依據。

本書主要由五章和附錄部分組成。其中,第一章是導論部分,主要包括必要性闡述、綜述性研究、核心概念界定以及本書的研究目標和意義說明這幾部分內容。第二章是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沿革與現狀分析部分,由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演進研究、我國勞動力職業教育規模現狀統計分析研究、基於行政和業務體係的職業教育組織結構現狀與問題分析研究、基於能力的職業教育需求現狀與問題分析研究等部分組成。第三章是國外勞動力職業教育經驗借鑒部分,由對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各國職業教育模式的分析構成。本章最後還對各國職業教育的模式進行了經驗提煉。第四章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的整體策略研究,包括職業教育目標體係構建、職業教育宏觀策略研究和職業教育微觀策略研究三部分。第五章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案例研究,包括兩個案例:案例1是對創新江蘇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機製研究展開的分析研究,本案例將前文的理論分析與實際的理論應用相對接;案例2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江蘇省新生代農民工職業能力提升案例研究,本案例通過對江蘇省新生代農民工職業能力現狀與問題的分析,試圖尋求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江蘇省新生代農民工職業能力的提升路徑。最後一部分是附錄部分,主要彙集了我國在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方麵的重要法律與法規條文。

本書將當前的研究熱點“新型城鎮化”與“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有機結合,基於教育學、社會學和管理學視角,融合多學科理論,進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的創新性研究。希望本書的出版對拓展職業教育理論和勞動力開發理論,推動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市民化,促進當前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所裨益。

鄭愛翔於憬園

2017年7月5日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實施和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是實現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轉型階段的重大戰略舉措。一方麵,隨著農村機械化和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傳統農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減少,這一現實促使傳統農村勞動力由農業向製造業、服務業等其他產業遷移;另一方麵,當前我國工業和服務業正進行著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或者農村地區梯度轉移,這一過程中,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進行跨產業的主動轉移不可避免。根據英國、日本和韓國等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經驗,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是社會轉型和國家產業經濟調整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正處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攻堅階段,其中“人”的城鎮化,特別是以農村轉移勞動力為主體的“市民化”是整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從國外實踐看,“城鎮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市民化”過程則更為漫長。這一過程不僅包括農村轉移勞動力在產業和地域空間上的遷移,還包括其在心理和職業上的遷移。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在文化、職業技能上整體素質偏低,這決定了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多重遷移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近年來,我國通過大力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教育幫助轉移勞動力獲得能夠從事新職業的基本工作技能,大大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但是,在當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除了需要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進行持續推進,還需要通過職業教育促進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能力的持續提升,以推動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市民化。具體而言,在當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大力實施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教育主要有以下四方麵原因。

一、知識更新的需要

在當今生產服務過程中,科學化和智能化步伐加快,社會分工日趨精細,對社會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開始麵臨科技發展一日千裏的技術環境。在這一背景下,一些新型職業崗位開始出現。在近年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各批次《新職業名錄》中,諸如廢熱餘壓利用係統操作工、調味品品評師、煤氣變壓吸附製氫工和混凝土泵工等新興職業不斷湧現。另一方麵,為適應現代化生產服務的需要,原來傳統的職業崗位也不斷進行著整合和分化,其中的整合是指原有的不同類別的工作崗位在工作擴大化和工作豐富化理念下,工作範圍和工作責任進一步擴大,如數控機床和電子技術崗位一體化所形成的操作和編程等技術合成複合崗位;分化則是傳統崗位在技術化浪潮和社會分工細化背景下的崗位專業化。

新型化、高度整合化和專業化的崗位發展趨勢對勞動者的技術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意義上的基本就業能力僅能滿足基本就業需要,已難以跟上技術變革和崗位工作內容革新的步伐,難以滿足崗位技術發展需求。因此,隻有通過持續性的職業教育投入,才能使得農村轉移勞動力在市民化進程中緊跟新型崗位技能知識節奏,真正融入新型市民化職業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