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目錄第一章緒論1一、問題1二、曆史回顧2三、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現狀6四、研究意義7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9一、研究狀況簡述10二、大學英語機考研究的理論基礎11三、推行機考的目的12四、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的研究13五、大學英語實施四、六級機考的現實意義29六、製約英語機考發展的因素30七、機考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新挑戰34第三章有關適應性的研究及適應性影響因素分析36一、有關英語測試的研究36二、有關適應性的研究47三、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影響因素60四、有效應用適應性學習策略的幾點思考64第四章研究理論基礎71一、人本主義71二、自我效能感74三、學習策略82四、測試焦慮86001◆◆◆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第五章機考適應性調查與研究107一、大學英語機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7二、大學英語機考的適應性研究110三、英語機考的實施:高校大學英語機考試測(期末考試)119四、大學英語機考實踐(口語、視聽及讀寫)126第六章結果分析149一、大學英語機考實踐的總體情況分析149二、口語機考情況150三、視聽機考情況153四、讀寫機考情況156五、教師對機考的不適應158第七章結論162一、研究發現162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174三、大學英語機考的反撥作用及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179參考文獻194附錄205附錄一:大學英語機考試測調查問卷205附錄二:大學英語機考訪談的問題207002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一、問題世界範圍內,計算機用於語言測試始於20世紀80年代(Brown,1997).
計算機作為考試媒介的優勢巨大(Henning,1987;Olsenetal.,1989;Brown,1997;Kirschetal.,1998),如測試時間更加靈活、考試機會更多、結果反饋更快捷、音頻和視頻的結合使考試更有趣、能為測試專家和研究人員提供大量數據資料、能避免有組織的作弊等.20世紀末,計算機開始被廣泛用於語言測試.一方麵,基於計算機和網絡的語言測試研究繁榮起來(Bachman,1990;Bennett&Rock,1995;Bursteinetal.,1996;BanerJeeetal.,2003;Bridgemanetal.,2003;Calet,2005;Cohen,2006);另一方麵,全世界大規模語言水平考試,包括TOEFL、GRE、IELTS,先後實施機考加速了語言測試計算機化的趨勢.
大學英語是一門麵向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必修基礎課,其覆蓋麵最廣,授課時間最長,在高等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考以來,已發展成為我國影響最大的外語水平測試,這無疑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在其二十多年的發展曆程中經曆了多次改革,這些改革在考試形式和內容上做了一些調整,如考試題型變化、計分方法變化、考生資格限製、閱卷方式等.然而,進入新世紀後,四、六級測試和一些國際有影響的英語水平測試相比明顯落後了.托福、雅思考試都陸續開始了機考,而四、六級考試還保留著傳統的紙筆考試方式.四、六級英語測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大學英語考試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種外語測試,如果不能跟上測試領域新發展而仍然在走老路,不做本質上的改進,這樣的測試係統必將成為一種陳腐的機製而誤人子弟(肖雲南,羅曉英,2002).除了設計理念存在問題外,大學英語考試還存在其他方麵的問題:為求信度犧牲效度.信度與效度是評判測試質量的兩個重要標準.語言測試的信度是指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效度是指一個測試能測出預定要測量的事物的程度,表明一種相關性,即測試與測試目標的關聯程度.大學英語考試效度低的原因是,考試的設計者為了使測試更001◆◆◆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具有科學性、更符合一些質量標準而積極地追求信度,因為信度被認為是一種最常規的、傳統的、容易驗證和控製的質量標準.對信度的追求自然以犧牲另一個難以琢磨和控製但卻更有價值的屬性———效度為代價.其主要表現為:測試內容和形式脫離語言運用的實際,重知識輕能力,注重領會性技能(reGceptiveskils)的考查,忽視產出性技能(productiveskils)的考察.這種偏向在測試題型上的表現是測試以客觀題為主,從而導致多項選擇題的泛濫使用.語言測試的這種偏向在應試教學的作用下給外語教學帶來了嚴重的負麵影響,阻礙了交際能力的培養,另外出現了泄題、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不法分子靠販賣答案牟取暴利等行為.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為了充分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考試效率,適應不斷擴大的考生規模,克服傳統四、六級考試的弊端,新的以機考為基礎的改革應運而生.從2008年起教育部開始了機考試點,範圍逐漸擴大.目前,對四、六級機考的研究和探討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熱門話題.
二、曆史回顧(一)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曆程多年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推廣,促進了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但也衍生出不少問題和弊端.主要問題有:在教學與考試評價關係上,存在考試評價滯後於英語教學發展需要的問題;在考試影響上,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現四、六級考試衝擊英語正常教學、考試功能異化的弊端;在考試管理上,考試舞弊事件時有發生,考試安全保障有待加強;在命題等考試技術環節,需要進一步提高考試的信度與效度.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於2004年1月頒布了指導高等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作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也在穩步推進.2004年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領導下,成立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項目組.該項目組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經過反複研討和論證,製定了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2005年6月,四、六級考試開始采用新的計分體製和成績報道方式,即總分變為710分,取消合格證書.同年9月,項目組和考試委員會公布了改革後四級考試的樣題,從考試目的、考試內容、考試形式、考核的語言技能與要求等方麵進行了重大改革:(1)聽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從原來20%提高至35%;增加了長對話聽力理解測試,複合式聽寫由原來的備選題型改為必考題型;(2)閱讀理解部分增加了快速閱002第一章緒論◆◆◆讀技能測試;(3)詞彙和語法知識不再單獨列為考項,而融入到其他部分試題中進行考核;(4)增加了句子層麵的漢譯英測試;(5)增加了構建型試題的比例,減少了多項選擇題的比例.這種新四級考試題型於2006年6月進行了全國範圍的試點.2007年1月起,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隻接受在校生報考,不再接受社會考生報考.2007年6月起,考試全部實行網上評卷.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科考試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傳統的紙筆考試已經走過二十多年的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四、六級考試的主流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它的缺點正一點點展現在世人麵前: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需求使考試的組織難度極高,保密要求高,考試套路過於陳舊,容易產生輔導現象,作弊現象不能杜絕,每年固定的兩次考試導致其靈活性差等.這些弊端都向我們表明了一場新形式的四、六級考試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重要性.於是,“機考”就應運而生了.2008年12月,教育部規定全國50所高校數千名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機考,首次采用和托福考試一樣的上機考試形式.2009年6月,參加大學英語四級機考的試點學校增加到1000所.此次考試改革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響應,也是我國英語標準化考試向計算機化語言測試邁進的大膽嚐試.這裏所提到的計算機化語言測試是指ETS所使用的IBT(InternetGBasedLanguageTesting)類型的測試方式,即:在語言測試中使用計算機出題、考試、評分,進行試卷分析及成績反饋(DaviesA.etal.,1999).四級機考的推行已是大勢所趨,因為它顯現了現代高等教育和外語教育的理念與發展方向.大學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
(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機考為突破方向的理由1電腦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機考成為可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IT技術領域發生的變化也日新月異Warschauer(2004)描述了IT技術已經或正在發生的變化:(1)上網從有線轉向無線;(2)撥號上網轉向直接上網;(3)個人電腦轉向掌上電腦及網上設備(如手機);(4)窄帶變寬帶;(5)電腦係統價格變得便宜,發展中國家隨之跟上;(6)網上交際不再限於發達國家,成為全球的交流手段;(7)單純文本轉向音頻與視頻;(8)網上語言從英語轉向多語;(9)使用電腦的人從“nonGnative”變成“native”(意思是說越來越多的人視電腦為“日常”工具);(10)電腦輔助教學從電腦專門教室轉到普通教室.這些技術上的變化和進步為四、六級機考創造了條件,使四、六級機考成為可能.電腦普及程度越來越高,上網速度越來越快,網上內容傳播方式從單純文本轉向音頻與視頻,這些都為四、六級003◆◆◆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機考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機考可以突破傳統紙筆考試的局限,更為全麵地考察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另外,隨著電腦輔助語言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四、六級考試,采用機考方式也是一種必然選擇.
2國際化語言考試幫其指明方向國際性英語語言考試托福(TOEFL)和雅思(IELTS)目前都采用機考方式,這說明機考成為未來語言測試的方向.托福1998年就在美加地區首度采用了計算機化適性測驗(CBT),2005年新托福考試(即托福網考)在全球推出,2006年在中國地區推出.雅思考試於2005年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國家的部分雅思考試中心開始實行基於計算機的考試,2008年雅思機考(CBGIELTS)對中國考生正式推出.新托福考試已完全采用機考,而雅思考試在推出機考的同時還保留了傳統的紙筆考試,以滿足有不同偏愛考生的需要.這些國際化英語語言考試選擇機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於成本的考慮,機考具有成本優勢,可以滿足大規模語言考試的需要.而我國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早已成為世界單科考試參加人數最多的考試之一.因此,四、六級考試采用機考的形式已成為一種最佳選擇,是國際化語言考試早已指明的方向.
3適應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四、六級考試是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的英語水平考試,其改革方向一定要適應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教學改革的需要.2007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新大綱特別強調了聽說能力,和傳統的紙筆考試相比較,機考可以更好地考察學生的聽說能力.傳統的紙筆考試無法實現音頻、視頻的快速傳輸和錄音,而現在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可以實現.
新大綱還提出了采用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強調個性化學習與自主學習,並充分發揮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習者反複進行語言訓練,尤其是聽說訓練的功能,結合教師課堂講授和輔導.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借助計算機,較快地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基於計算機的自主語言學習模式得到了大力提倡.機考正是順應了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起到檢驗這種教學模式效果的作用.而且,如果檢驗大學英語學習效果的四、六級考試采用機考的話,會對這種教學模式起到正麵的促進作用,學生會轉變學習態度和學習觀點,更主動地利用計算機和現代網絡技術去學習和運用英語.
004第一章緒論◆◆◆4克服傳統紙筆考試弊端的必然選擇自1987年9月開始第一次四級考試、1989年1月開始第一次六級考試以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20多年來都是以傳統的紙筆考試方式進行.由於學生的四、六級考試成績往往和學生的畢業就業等聯係起來,傳統紙筆考試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出來.少數學生因利益驅動而選擇了考試作弊,並且作弊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不惜鋌而走險,幹出違法亂紀的事情,直接影響到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這些都和傳統紙筆考試過程複雜、中間環節多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傳統紙筆考試的弊端還體現在考試成本高、紙筆考試的局限性無法全麵考察學生的聽說能力等方麵.而機考能有效地克服傳統紙筆考試這幾個方麵的弊端,是代替傳統紙筆考試的理想方法,也是四、六級考試改革的必然選擇.
(三)傳統大學英語紙質考試和大學英語網絡考試的區別改革後的大學英語網絡考試不僅僅是傳統大學英語紙質考試的電子版,它在考試題型、時間安排、試題呈現、考試地點、答題順序、答題技巧和答案輸出方式上都與傳統的紙質考試存在很大的區別.其中,它最突出的特點是與聽力相關的試題占整個考試試題的70%,並且增添了“跟讀”這一新題型.之所以加大聽說的考試力度,原因如美國著名語言測試學家LyleF.Bachman(1990)所指出的,“測試必定是為滿足某些需求而開發的,這些需求可能是教育體係內部的,也可能是整個社會的”.隨著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頻繁和深入,國家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強,這決定了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重要地位和語言測試的重點.
表1G1傳統大學英語紙質考試和大學英語網絡考試對照表CET紙考CET網絡考試考試題型及答題時聽力理解(分鍾)、閱讀理解視聽理解(分鍾)、視3525~30間
(分鍾)、完形填空或改錯(聽綜合(分鍾)、閱讀401545~50分鍾)、寫作和翻譯(分鍾)理解(分鍾)3535考試試題呈現方式紙張呈現(、卷)計算機屏幕呈現AB考試地點普通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考試時間分配在一定時間段內可自由分配完全由計算機統一設定答題順序可選擇、可逆轉不可選擇、不可逆轉答題技巧筆注各種標記符號高亮顯示答案輸入方式鉛筆、鋼筆(簽字筆)輸入計算機鍵盤輸入、話筒口頭錄音005◆◆◆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適應(Adaptation),一般指個體調整自己的機體和心理狀態,使之與環境條件的要求相符合.大學英語網絡考試與傳統的紙質考試有諸多不同(見表1G1),必然造成考生對考試的不適應感.四、六級機考內容與方式的變革給考生的適應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雖然機考研究者(邱東林,2005)對機考的利弊以及考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或不能適應的方麵已有預計,但現實情況如何,究竟考生適應什麼、不適應什麼,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又該怎樣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以適應考試改革的需要,使教學發展與考試發展互動、合拍呢?這些問題仍需調查研究.
三、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現狀“測試的開發和使用不是在毫無使用價值的心理測量的試管中進行試驗,測試必定是為滿足某些需求而開發的,這些需求可能是教育體係內部的,也可能是整個社會的需求.”(L.Bachman,1990)語言測試的開發和實施是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決定了我們的教學要求,我們的教學要求又決定了語言測試的內容和形式,因此語言測試改革的原動力是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餘湖,2009).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也不例外,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在考試內容和題型方麵的設置:表1G2大學英語四級機考的考試內容和題型設置試卷構成測試內容測試題型比例聽力對話短對話多項選擇第一部分長對話多項選擇35%聽力理解聽力短文短文理解多項選擇短文聽寫複合式聽寫深度閱讀篇章閱讀理解多項選擇第二部分35%篇章詞彙理解選詞填空閱讀理解快速閱讀理解是非判斷+
句子填空或其他兩者選一:完形填空多項選擇第三部分或改錯錯誤辨認並改正15%綜合測試兩者選一:篇章問答簡短回答或句子翻譯中譯英第四部分寫作短文寫作15%寫作006第一章緒論◆◆◆由上表可以看出,四、六級機考測試任務的設計最大限度地體現了綜合性和互動性.聽力測試部分除了傳統的多項選擇型的聽力理解測試題型外,還采用了短語和詞組聽寫、基於聽力的寫作、句子跟讀等綜合性測試題型.這不僅有利於考核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且使作答更接近於真實的語言運用.另外,產出性作答試題占了很大比例.四級機考的視聽綜合部分設計了聽寫、跟讀、寫作等產出性試題;快速閱讀理解測試采用了一定數量的填空題;語法測試全部采用填空作答的方式.產出性試題的分值比例占試卷總分的45%以上,而由聽力材料引出的題型占了65%的比例,這就凸顯了它對考生聽說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見,機考已為大學生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更多地注重聽說,重視應用,這可以引導英語學習者更加適應擇業的需要,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
四、研究意義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是衡量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準,英語作為高等教育中各專業的通修課,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高等教育過程中,英語教育也是投入比重較大的一門學科,耗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所以,這需要我們在高等教育的英語授課上提升授課水平,改善教學環境,完善教學流程,提高教學效率.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計算機技術融入其中,開發設計出一套大學英語上機考試係統,這既是對計算機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同時也替代了傳統的紙質考試,使形式更加簡單.傳統的紙質考試最突出的缺點就是浪費資源,因為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學生參加英語考試,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試題,這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同時,在進行英語考試的同時,它也對教師的體力提出考驗,從出題、排版到打印、複印再到閱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英語作為公共課,在一方麵保證了考試人數,另一方麵考試內容也可以確定,那麼它完全可以開發出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可以自動組合並抽取試題,以減輕教師出題、閱卷和監考的負擔.此外,在傳統的紙質考試過程中,由於大量工作需要人工完成,難免出現錯誤,這使考試難以保證它的公平性.基於以上幾種原因,開發出無紙化的英語考試係統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學英語上機考試係統改變了以往教學的複雜繁瑣的考試過程,這樣就節約了教師的時間,教師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教學內容及思考如何把課上得更好,也就間接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利用計算機進行考試的過程007◆◆◆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中,教師能夠在各個學科中拓展教學內容,節約教育資源,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計算機考試係統大同小異,適用於各個有需要的學科,學生在考試過程中能夠較好地接受和適應,從而普遍推廣開來;計算機考試係統能夠使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管理;計算機考試係統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越來越大的優勢.大學英語上機考試係統采用C\/S模式,主要是界麵簡潔清晰,便於管理人員及考生的操作,數據庫可隨機抽取試題,節省了人力資源,防止作弊,使考試更加客觀、公正.後台服務器可對登錄者進行查詢,便於教師管理.後台提供閱卷的按鈕,對閱卷程序進行控製.
008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測試作為檢測和評估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古往今來一直備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測試目的決定了測試方法,大學英語測試的方式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正在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實施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製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範圍越來越廣,其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為了提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信度,我國教育部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機考形式正是為適應時代的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進行的改革,既增加了對學生能力的多麵測試,也使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更加公平、公正.大學英語機考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符合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精神: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在此潮流的影響下,某二本綜合性大學從2010年就著手機考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某高校計算機網絡普及,外國語學院較早采用大學英語網絡機考考試形式.該高校從2005年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以網絡為平台的英語機考,體現了教學中英語聽說練習的比例,實施傳統課程授課、網絡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課外輔導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隨著英語課程大綱變化和英語課程知識更新,該校也同時建設大學英語機考試題庫,試題庫分為兩個部分:大學英語普通本科班試題庫和大學英語音體美本科班試題庫.大學英語機考試題庫建設近五年成為了教師們共同工作的重點,英語機考試題庫建設的科研論文和項目都呈逐年增加趨勢.該高校從2010年使用英語試題庫機考,積累了一定機考經驗與數據.筆者收集相關英語教學改革和英語機考數據,係統研究和分析該高校?大學英語機考試題庫?及其相關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對此提出相關建議和總結我校英語教學與測試經驗.在英語試題庫建設中,該校英語教師根據相關題庫建設內容申請多項省級和校級科研項目,在此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009◆◆◆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機考(ComputerGBasedLanguageTesting,CBLT)是指基於計算機網絡的語言測試,即在語言測試中使用計算機網絡出題、考試、評分,進行試卷分析及成績反饋.與之相對應的是紙考或筆試.計算機作為考試媒介有著巨大的優勢,例如提供更多考試機會、考試時間更靈活、考試結果反饋更快捷、音頻和視頻的結合可增加考試的趣味性等.從20世紀末,國外基於計算機的語言測試的研究繁榮起來(Bursteinetal.,1996;Bridgemanetal.,2003),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語言水平考試包括TOEFL、GRE、IELTS先後實施機考,加速了語言測試計算機化的趨勢.正如韓寶成(2002)所說:“語言測試是隨語言教學發展而來的,考察語言測試的演變不能脫離語言教學的發展背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網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使用,語言測試的計算機化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並在研究計算機適應性語言測試方麵取得了一定成績(曾用強,2002;張寶鈞,2003;金豔,2004;李清華,2006).
2008年,國內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開始嚐試機考,它是我國大規模英語標準化考試向計算機化語言測試邁進的裏程碑.2008年12月,教育部指定的50多所院校首次進行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的試點,采用和托福考試一樣的上機考試形式.2009年6月全國參加機考試點的高校擴大到180所,到2009年12月,全國範圍內已經擁有1000個機考考點.雖然全麵普及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仍有待時日,但是四、六級機考的推廣已成為發展趨勢.
一、研究狀況簡述因為這是基於計算機的大學英語考試,所以在發表的文章中有的作者用“機考”,有的用“網考”.所以在CNKI知網搜索時,我們要采用“機考”和“網考”兩個關鍵詞對文章題目搜索:先輸入題目中包含為“機考”的搜索,然後輸入“英語”查詢到的文章為96篇(其中14篇是有關口語機考的);接著搜索題目為“網考”,然後在結果中再次輸入“英語”,查詢文章共94篇(6篇是口語網考),兩項搜索共計有190篇文章.最早的相關文章發表時間為2005年,由邱東林、季佩英等介紹了複旦大學進行大學英語聽說機考的嚐試的實驗,並指出機考的利與弊,從而為今後高校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其他文章大多集中在2009年到2014年.通過閱讀這些文獻不難發現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機考研究的文章中:(1)理論研究較多,實證研究較少;(2)對如何應對機考教和學策略的較多,對學生的考試心理與考試的信度和效度的實證研究鮮見;(3)研究對象基本都是本科生和試點院校的學生,對其他將要進行大學生英語四、六級機考的學生的研究較少;(4)對考試跟計算機相關的技術條件研究較少.核心期刊隻有?外語界?和?外語電化教學?等發010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表的幾篇相關的文章.
二、大學英語機考研究的理論基礎以CET為代表的國內英語考試和以TOEFL、GRE等為代表的國外英語考試之所以不約而同地把“機考”、“網考”作為新一代考試係統模式,是因為不同時期的不同語言觀決定了語言測試的手段、方法、內容和題型.
20世紀70年代以前,語言測試占主導地位的是分析法,被稱為心理測量學—結構主義時期.其語言學的理論根據是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是由語音、詞彙、語法構成的,這一係統是可以分解的、語言中的語音、詞彙、語法是一個有限的集合,而由這些有限集合的成分卻可以構成無限集合的句子.因此相關人員可以設計出離散的題目,來逐項測驗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元素,在這一時期的語言測試中使用的最為廣泛的題型就是多項選擇題.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語言測試界開始重視所謂的總體綜合法的研究,Spolsky等人把這一時期稱為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時期.綜合法是針對采用以離散題為主進行測試的方法提出來的,綜合法主張通過一次測試全麵地評價學生的總體語言水平,學生必須綜合地運用各種語言知識和技能.他們認為語言不但是一個可以分解的體係,更是一種動態的、具有創造性的功能體係.這一時期采用得比較多的是綜合題,如完形填空、綜合改錯、聽寫、口試、作文,等等.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交際教學法的發展,交際法語言測試受到了廣泛關注.從交際法的角度來看,所謂掌握一門語言,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生能夠使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有效的交際,交流思想感情,達到相互溝通的目的.交際能力,根據Canale和Swain等(1980)的觀點,至少應包括四個方麵: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會話策略能力.其他學者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從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角度來看,進行有效的語言交際,僅僅掌握語言形式是不夠的,語言交際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解釋過程,是交際雙方的協同過程.因此,語言測試就必須在真實的語境中采用真實材料來進行,觀察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並以此來判斷學生的語言水平.這樣就提出了直接測試的問題.在上述背景下,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因此,我們的大學英語考試,也應加強對交際語言能力的測試,尤其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麵測試.
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借鑒TOEFL和GRE“機考”與“網考”的經驗,011◆◆◆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對現行的考試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學英語“機考”和“網考”之路.這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測試是檢查教學執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語言測試應重點考核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能力.測試與教學密切相關,相輔相成.教學通過測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問題的症結,檢查教學的結果,而測試可以影響和促進教學的改進(鄒申,2003).大學英語測試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大學英語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前一階段學習效果的診斷和反饋,從而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及教學方法.大學英語的測試方法應隨教學方法的變革而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著名學者韓寶成(2002)曾經指出:“語言測試是隨語言教學發展而來的,考察語言測試的演變不能脫離語言教學的發展背景.”隨著網絡及多媒體輔助語言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上的日益普及,基於計算機的語言測試將逐漸成為測試的主流(田文燕,2006).
三、推行機考的目的推行機考的目的,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評價處,全國人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在?利用全國人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數據為全國人學英語教學提供服務評價的探索?一文中指出的,考生綜合測試部分得分率較高,但是寫作和聽力部分得分率相對較低.考生聽寫部分的得分率遠低於聽力選擇題;快速閱讀部分的得分率略高於仔細閱讀部分,但是快速閱讀填寫題的得分率明顯偏低;考生翻譯部分的得分率明顯偏低.考生的非選擇性試題的得分率相對都較低.表明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仍有待提高.
為了提高考生聽說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用英語與人交往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也為了有效杜絕四、六級考試中的作弊行為,2008年12月份的全國人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首次采用上機考試的形式,全國50所高校作為第一批試點院校,采用改革後的機考模式.全國人學英語四、六級考委會委員,江蘇省高校外國語教學研究會會民李宵翔介紹,機考會加大聽寫視頻等方麵的分值比例,從以前的20%增加到35%.聽說能力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機考能真實反映出學生水平,而占大比重的視頻題在聽、讀、寫中都會涉及.機考是對應試教學的有利反駁.與傳統的考試不同,四、六級機考將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大量使用視頻,這樣試卷提供的信息將更加豐富完整.拿聽力來說,以前就是聽錄音,很多考生聽到一半都不知講什麼,以至於有些培訓機構傳授學生先看ABCD四個選項來了解信息這樣的應試技巧.而使用視頻後,考生看到畫麵就能大致了解情境,更貼近生活.機考對聽力的012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要求大大提高,從最初的20%增加到35%,而機考後,聽力將會貫穿到整個考試,不僅是聽力部分,後麵的讀、寫、說等部分都和聽力有關.考生隻有聽懂了,才知道題目問什麼,才能繼續後麵的答題.聽力考查的比例大大增加了.機考迫使考生必須重視聽說,對大學英語的導向作用也很好,徹底改變“啞巴英語”的現象.機考是隨機生成試卷,每個考生的試卷都不同,因此可以有效杜絕團夥作弊,同時,由於回答題目是交互式的,幾秒鍾後就進入下一題,因此考生也沒時間與場外串通作弊.機考一旦推開後,四、六級考試的組織形式也將發生大的變化.那時就不用像現在這樣一年隻考兩次,而是像托福、雅思等考試一樣,一年可以考多次,甚至每個月都可以考.
機考後,以聽力為基礎的考題占了四、六級考試的70%,剩下的30%是閱讀.這絕對顛覆了以前閱讀先行或者閱讀聽力並行的現狀.聽力成為說、讀、寫、譯的基礎.機考題型是聽或看三段錄音或視頻,內容涉及講座或報告、對話或訪談、新聞等,一般選自CNN、VOA、BBC等,所以英音、美音都會有,而不是現在以美音為主的聽力.其中就所聽內容選擇出主要思想及重要的細節占25%;基於所聽材料進行綜合聽寫占10%;語法和結構填空題占10%;聽後並複述占10%;就所聽所看內容寫出評論性或歸納總結性的作文占15%;仔細閱讀占20%;快速閱讀占10%.
四、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的研究(一)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的構成與特點四、六級機考與筆試在題型結構、分值比例、時間分配上也有很大不同.
新四、六級機考共分三個部分:1聽力理解時間約為30分鍾,試題設計為18個單選題,包括兩個新聞報道和三個長對話.三個長對話和四級筆試沒有太大區別,是學生熟悉的高校生活的日常交流,題材相對簡單.但是新聞報道在四級考試中很少出現,雖然聽力材料會被朗讀兩遍,但語速接近正常的播報語速,這些對考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2視聽綜合時間約為50分鍾.這部分是難度最大,創新性最強的測試內容,是真正意義上的聽、說、寫綜合測試,下分五個分類題型:(1)單項選擇.考生先看一段4到5分鍾的視頻,看完兩遍後,於1分鍾內完成5個單選題的選擇.
(2)聽寫.從視頻中摘出一段留有10個空的文字,將視頻按正常語速再播放兩遍,要求考生填入單詞或短語的正確形式,類似於四級筆試的複合式聽013◆◆◆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寫題型.
(3)單詞選擇結構題.從前麵的聽力段落中抽出一段文章,留15個空,每個空都給出3個選項進行選擇.時間約為10分鍾.
(4)跟讀.電腦會從前麵SectionA的聽力材料中挑出8個短句,係統重複讀兩遍,讓考生在12秒內跟讀複述出來.
(5)作文.時長為35分鍾.機考的作文和傳統四級筆試差別很大:係統先是把先前看的視頻截取一段再播放一遍,然後從這段視頻中引出寫作題目,要求考生不但要轉述視頻提供的細節,還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3閱讀理解時間約為35分鍾.包括兩篇精讀文章和一篇快速閱讀.兩篇精讀文章有20分鍾時間,提交答案後立刻進行15分鍾的快速閱讀,和新四級筆試裏的SkimmingandScanning題型如出一轍,區別在於,它通過電腦屏幕來閱讀所有文章.
傳統的四、六級考試是完全的筆試,實行機考後四、六級考試項目完全依托計算機網絡進行,對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等技術要求較高,這就對各院校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數量及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今後的廣大英語四、六級考生必須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網絡英語學習的習慣,提高對網絡學習軟件的敏感度和操作熟練度.
傳統的四、六級除了快速閱讀和作文部分有時間的限製,其餘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在新四級中,所有的題目都已經預設了答題時間,如果在答題時間內沒有答出,電腦將自動進入下一題,考生不能回頭再答卷.考生應加強訓練,力求改變答題習慣.(1)聽力比重加大傳統的四、六級考試中聽力隻占到35%的比重,而在新四級上機考試(見表3)中,聽力的比重將上升到70%,作文部分也融入了聽力要求.考生首先要看一段視頻,看懂了視頻以後在作文裏簡單描述視頻內容,並闡發自己的觀點.這是真正把聽力作為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
(2)以綜合語言技能為測試單位傳統測試是以單一語言技能為測試單位,而機考是以綜合語言技能為測試單位,尤其對考生英語口語和聽力能力的考測更為突出.(3)增加跟讀環節聽力部分後麵增加了跟讀的環節,需要考生對著計算機的麥克風重複之前聽到的對話,以此考查考生的口語是否標準.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多做些聽說練習,多利用網絡來聽純正的美音和英音,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
014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一段來自某個電視節目或實際生活的視頻(5分鍾左右)考生在觀看1~2遍視頻後回答關於視頻理解的4~5個基本問題聽力填空: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後要求考生填出重播句中的關鍵詞閱讀測試:一篇或兩篇短文語法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回答語法問題翻譯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翻譯2008年12月四、六級機考流程全解析[EB\/OL].圖1G1新四、六級機考框架圖(4)機考試題的變化純粹聽力的題目仍然和新四級紙筆考試一樣,占據35%的比重,而跟讀題可以劃入聽力口語的範圍,其他除純粹閱讀以外的題型,都是以聽力材料或以閱讀材料作為話題引入答題基礎的,並不能完全並入聽力板塊.純粹閱讀的題目從新四級紙筆考試的35%降至30%,但仍有其他題目可能與閱讀有關.整體來看,閱讀不能小視,聽力更是如此.上機考試的新四級是以聽和讀全麵帶動說與寫,這也從語言學的角度更好地印證了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5)計算機操作能力成為影響考試的一大因素除了題型的變化外,機考全程通過計算機進行,若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熟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此目的就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的反應速度、注意力和操作能力.
(二)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的先進性與矛盾1先進性機考是科學信息技術應用於四、六級考試的重大革新,其先進性凸顯.第一,計算機化考試所依托的是國家大型四、六級考試題庫,可以實現開考隨機抽卷的辦法,這樣就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比如四、六級考試試卷的印刷、運輸,和保存過程中的試題泄密問題.第二,機考意味著每個考場的學生都沒有相同的試卷,這樣也就極大地杜絕了以前各種各樣的作弊手段,比如考試中高015◆◆◆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科技通訊泄密答案事件.另外,機考也有效地預防了臨近考生抄襲答案的可能,減少了比鄰考生抄襲作弊的可能性.第三,機考把考生的試卷通過互聯網發送給考生中心,安全快捷,節省了大量考卷的運輸押運工作,又減少了一個作弊的環節,同時也減少了修改試題作弊的可能性.第四,機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考試機會,而不是大學四年短短的幾次機會.這樣使得考試更公正、更合理,使得大學不再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來安排考場,組織抓作弊的工作.機考實施後學生理論上可以一年考幾十次,為水平達到四級而沒有機會再重考的學生提供了考試機會,使其順利獲得四級,畢業並就業.第五,機考中的錄像播放聲音更清楚,圖像更清晰,很好地避免了四級播放中由於播音設備不良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損失,同時便捷地考察和傳輸了學生的口語錄音,使筆試和口語考試有機地融為一體,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筆試和口試的分裂問題.第六,機考使得很多以前不打算練習甚至放棄口語考試的學生被迫練習口語,這樣也極大地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口語的訓練,也為解決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啞巴英語”問題發揮了極大的反撥作用.2矛盾雖然機考是目前四級考試的發展方向,但是由於在初期階段,其必然存在許多矛盾.
第一,機考把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實際上寫作與聽力聯係起來已使與聽力相關的題目達到了65%.雖然機考增加聽力有助於促進老師和學生重視聽力,有助於滿足目前我國改革開放中對外語交流的需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實際的工作中,大學生用於英語交流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即使是在外企工作的員工也不例外,如果真需要口語翻譯的話,用人單位也是有專業翻譯的,因此實際工作中往往大量用到的是筆譯,比如翻譯外文資料,或者把公司的資料翻譯成外文.這樣看來,筆譯是英語在現實中重要的應用.既然我們的四級是要引導學生提高水平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那麼四、六級考試中就不能沒有對筆譯或寫作的考察.可是問題出來了,我們的機考把寫作與聽力掛鉤了,作文是依據聽力材料來出題的,如果一個考生在聽力部分沒有聽懂,這就意味著四級考試很難繼續進行了,因為作文被卡住了,當然想通過四級就更難了,試問,他如何向考官表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呢(即使他的寫作水平很高)?而這樣一個考生在工作後,雖不能做口譯工作或者和外國人流利地交流,但是他完全可以勝任筆譯工作.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考生卻沒有辦法考過四級,甚至沒有辦法找到工作,試問,這樣的考試公平嗎?能公平地檢測學生的真實水平嗎?有些學生,他們是從農村來的,非聽力部分做得很好,因為某些客觀的原因,他們聽力有嚴重的障礙,幾乎放棄了聽力,但是竟然通過016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了機考改革前的四級.雖然這樣的學生四級分數不高,但是他們閱讀和寫作翻譯的能力很強,足以勝任以後用人單位對筆譯的需要.正因為如此,目前機考不應該完全把寫作與聽力掛鉤,這樣做有些太極端,對某些聽力較弱的考生無疑有失公允,不能較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我們知道,四、六級考試可是“決定升學或就業機會的高賭注考試”(Alderson,C.&D.Wal,1993).每一次改革都會對學界和社會產生較大的反撥作用,各方麵對四級改革的效果意見也絕非一致.正如李宏娟在自己大規模的訪談後所得出的數據顯示:533%的用人單位認為改革後的四、六級考試能更好地甄別學生的英語能力,具有比較好的評價功能(李宏娟,2009).言外之意,還有467%的單位持懷疑或否定態度,看來,改革中的四、六級並沒有滿足大部分用人單位的需求,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
第二,除了過分側重聽力的考察外,如果從考試題型來看,機考隻側重於對客觀題的考察而忽略了對英漢互譯等主觀題的考察.我們知道四級中聽力和口語比重的增加實際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口譯人才的需要,但是這樣的改革卻沒有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實際翻譯能力.說到翻譯,數次改革後把原先的段落翻譯改成了如今的完成句子,這無疑是降低了對學生外語翻譯能力的要求.完成句子隻是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片段的能力,而不能全麵考查學生翻譯整個句子甚至整段文章的能力,這種導向無疑使學生或老師忽視英漢互譯在英語教學的分量,其結果是考過四級的學生在工作中筆譯能力很差,無法很好地翻譯漢語或英文資料.我們知道大量的公司或企業需要的是與專業有關的翻譯人員,如石油化工類、計算機類、商業類、機械製造類,等等,這些翻譯不是英語專業的學生能勝任的,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專業詞彙,往往翻譯得很不地道,給工作與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麻煩.而要完成這樣的相關翻譯,關鍵還是需要大量有專業知識的、懂英語的非英語專業畢業生.而生產和選拔這些非英語專業畢業生,還是依靠大學四、六級這個指揮棒和權威考試.可是問題是我們的四、六級基本上不考翻譯,這難道不是很大的漏洞嗎?這難道不是有悖於國家關於大學生培養的指導思想嗎?正如王健同誌分析的那樣,“雖然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但是四級考試還是麵臨很多問題,比如客觀題還是占據了試題的70%,而主觀題隻占相對很小的一部分”(王健,2008).如何解決這些矛盾,目前的大學四、六級應該去除選詞填空、完成句子等考試項目,而隻需要簡簡單單地改為短文翻譯一項即可.短文翻譯包括一段英譯漢,一段漢譯英.實實在在的英漢互譯就足以看出考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漢語水平、單詞水平、翻譯水平.當然,這要比目前的大量選擇填空式的考題要難度大,因為相比選擇題而言,學生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和完善的知識才能寫出答案,而選擇題即使不017◆◆◆英語機考適應性研究全掌握,學生也可以做出選擇,這樣使考試的猜測性就很強了,學生考試高低的偶然性也增加了.如果增加了主觀題的比例,那些在考試中亂選A、B、C的考生就無處藏身,想靠猜答案通過四、六級的考生將不再抱有僥幸心理.也許,這樣的改革會使四、六級閱卷工作變得複雜費力起來,但是為了更準確地選拔培養人才,閱卷老師費點時間來閱卷難道不是值得的嗎?這樣選拔出來的考生才真正具有紮紮實實的英語基本功,才能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對大量中英文翻譯的需求,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奠定基礎.
此外,機考還存在其他的一些次要矛盾,比如說機器設備問題,對於考試中電腦死機而沒有做完的考生該怎麼處理?對於機考軟件不能正常運行的考生如何處理?考試軟件的設計問題,比如做過的題目能否重新點擊回放,而不是簡單地點擊後就不能再檢查或重新修改了.當然,這樣做也許是為了限製考生每一部分做題的時間,但是會不會也有一些考生因為誤點了按鈕而導致無法繼續做題的現象呢?這些也是值得商榷和完善的問題.
(三)當前大學英語機考係統研究的重點與難點1試題庫試題庫是大學英語“機考”和“網考”係統的基礎模塊和基本支撐點,是實現“一人一機一套題”、杜絕作弊、維護考試嚴肅性和純潔性的根本保證,是大學英語“機考”和“網考”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試題庫應具有強大的功能:應兼容多種題目類型並符合相關標準和規範;應具有智能組卷、方便修改、卷庫管理、重複查詢、打印輸出等常規功能;試題庫的設計還應具有可擴展性和前瞻性,也就是說,一旦“機考”和“網考”試卷結構發生變化,試題庫本身必須能夠進行升級換代.
試題庫建設的難點在於:試題庫內的試題除了具有多形式、多媒體等基本特征外,還必須是海量的,而且必須進行不斷補充和更新,否則,即使試題庫本身有非常嚴密的安全和加密設計,也會發生像早期GRE“機考”試題庫泄漏、成績大麵積失實那樣嚴重的後果.GRE“機考”從1999年開始進入我國,但隨後就發現了重大漏洞:考試過後,一些考生自發地把參加“機考”記下來的題目寫下來,放到網站的BBS上,後來被大家稱為“機經”(機考經驗),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單詞書(黑寶書).當時GRE題庫的題量有限,兩個月才更換一次,中國每天“機考”的考生達幾百人,一周下來,基本上題庫裏的題目就全出來了,往往剛換過題庫,考生成績急降,而不久成績就狂漲.結果,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因懷疑亞洲學生GRE考試分數的可靠性,決定從2002年10月1日開始暫停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韓國舉行的GRE“機考”,取而代之的是GRE紙筆考試.
018第二章有關機考的研究◆◆◆從2004年開始至今,CET“機考”的研究和實踐已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CET“機考”的試點也已經於2008年12月亮相,其中關鍵的問題就是試題庫內試題的數量還非常有限,不足以完全保障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2紙筆考試與機考的對比研究是否可以用“機考”或“網考”安全地替代紙筆考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兩者的相關程度.也就是說,如果同一批考生在兩個考試中的成績高相關,則證明兩個考試測的是同樣的能力,而低相關則證明兩個考試測的是不同的能力.但是,即便兩個不同的考試是高相關,這還不足以證明它們所測的是同質的能力.研究者需要收集更令人信服的證據,以證明兩個考試所采集到的語言樣本是同質的,然後才能確定這兩個考試是否真正可以相互替代.
CET在進行機考試點過程中就采取了比較慎重的態度,例如按照規定,參加試點的考生先後參加了某日的CET紙筆考試和某日的機考,擇取兩次的最高分作為考試成績.這既是對考生負責,同時也是為了廣泛采集數據,研究這兩種考試的相關程度,及時進行調整,以確定何時或能否用機考替代紙筆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