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王晨霞主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20.7ISBN978-7-5545-5848-5Ⅰ.①教…Ⅱ.①王…Ⅲ.①教育-隨筆-中國-文集Ⅳ.①G52-5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04937號書名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主編王晨霞責任編輯陳娟劉亞飛裝幀設計李關棟出版發行河北出版傳媒集團http:\/\/www.hbep.com(石家莊市聯盟路705號,050061)印製開本787毫米×1092毫米1\/16印張13.75字數210千字版次2020年7月第1版印次2020年7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545-5848-5定價28.00元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編委會主任李穎超副主任梁桂軍主編王晨霞副主編(按姓氏音序排列)賈巧君劉風利宋愛民宋瑞編委(按姓氏音序排列)陳蘭郭代勇郭紅霞郭振亞郝瑞霞胡建紅李建芳李麗華李衛勝李誌雲劉昊原劉紅劉傑劉彥青孟彥紅齊紅任超邵劍宏石立芳史麗譚書生田彥卿王宏王麗霞武帥閆路敏閆誌波於莉錦張建華張麗榮張群先張書景張文彩張小瑞張小香趙芳趙雪靜序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教育就是教師與學生的故事,兩個水滴的漣漪相遇後,改變了原有的軌跡;兩個人的思想相遇後,改變了最初的設定,至於生成什麼,一切皆有可能,隻有行動了才能知曉。
這是一本來自教育一線優秀教師的教育敘事。
這是值得各年齡段教師閱讀的心靈成長故事。
這本書在閑暇之餘捧讀,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觸動與感念。
這些朝花夕拾的小故事,記錄師生之間的點點滴滴,如同發生在每個教師身上,每時每刻在繼續……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正處在一個教育變革的偉大時代,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教育者新的責任與使命,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出台《關於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性文件,為新時代我國義務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和根本遵循,關於教育發展、教師成長的話題層出不窮,“興國必先強師”,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曆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一直以來,邢台市信都區委、區政府把全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全區上下圍繞創建教育強區目標,以新時代教師素質要求為導向,分學段、分層次、分崗位、分學科進行多維度、多渠道培訓,借“國培計劃”的東風,選送骨幹教師參加“國培計劃”置換研修項目和培訓者研修項目。這些項目學時長、課程全、理念新,實施全封閉脫產培訓,學員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聆聽國培專家的諄諄教誨,汲取基於教育的知識體係、教育理念、專業精神、教育情懷,教師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返崗實踐後這些教師學以致用,他們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係統更新,對自己的教育生涯進行重新規劃,對過去慣常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建構,並將所學所思在全區教師中進行分享與引領。在持續深度學習中,他們突破職業發展瓶頸,重新燃起教育激情,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煥發了自我發展的內驅力。
本書主編王晨霞副局長,多年來一直深入學校、走入課堂,與一線教師進行深層交流對話,開展教師專業成長研究,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麵有獨到見解。在國培項目學習過程中,她和管理員發現學員們有很多鮮活而有意義的成長故事,或感人至深,或收獲驚喜,或妙趣橫生,或豁然頓悟……這些故事就發生在看似平淡的教育實踐之中,雖無轟轟烈烈的壯舉,也無曇花一現的驚豔,但卻可以讓我們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蘊涵,以教育敘事的方式記錄學習成長的真實過程,引領教師們從教育生活的深層感悟教育的真諦。
這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成書過程中,組織編委幾易其稿,鼓勵教師要用翔實的語言,用鮮活的事例,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將客觀過程、真實體驗、主觀闡釋有機融為一體。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各方關注,感謝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們真誠歡迎各位專家的指正。
梁桂軍(邢台市信都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目錄目錄第一章博學·慎思\/001激情重燃的日子\/003從“0”到“1”的跨越\/010刷新自己還有戲\/016腳印一串串\/020變與不變\/027美,觸手可及\/036映日荷花別樣紅\/042打開一把心鎖\/052突破舒適區\/056彼岸,幸福花開\/061第二章明辨·篤行\/067成長的味道\/069“第一次”的故事\/073折出一雙隱形的翅膀\/081蛻變,從這裏開始\/086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093特別的孩子特別的愛\/099愛到深處是放手\/105點點滴滴皆是愛\/111情係“悠悠”,靜待花開\/115陪著蝸牛去旅行\/121愛之初體驗——班主任工作記事\/124我與學生的情緒較量\/129永不消失的幸福波\/133剛好遇見你——課堂中的微改變\/138我和孩子逛“廟會”\/146一千零一個願望\/151第三章存養·省察\/157愛,在教育的細節中展開\/159遇見更好的“我”\/165困惑·成長·前行\/173班裏來了個“小張飛”\/179活出自己的精彩\/185“家長”的幸福\/190心要跟愛一起走——我的成長日記\/197愛的課堂永溢美\/203心係學生,反思成長\/207用愛滋養,靜待花開\/213新竹高於舊竹枝\/218第一章/博學·慎思博學·慎思第一章001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說文》有雲:“博,大通也。”博學即寬廣、廣博之謂。治學者要兼容並包,百花爭豔。慎思,即謹慎思考。治學者要思維謹慎,思想周全。博學與慎思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頗。作為教師,應學識淵博、造詣精深;作為學生,應功底紮實、素質全麵。
有這樣一群教育人,在激情重燃的日子裏,突破舒適區,在變與不變中爭進,實現從“0”到“1”的跨越,奔向幸福花開的彼岸,留下腳印一串串……002第一章/博學·慎思激情重燃的日子【文章導讀】青春是什麼?
雨果: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就是生命的春天!
青春是一簇簇跳動的火焰,青春是一張張翩躚的詩箋……青春的夢想五彩斑斕!
無論青春是什麼,我要說青春與年齡無關,隻是,激情隻待被點燃……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孔老夫子把人生每一個階段應該達到的理想狀態說得很是明白。
年近四十,參加工作也近二十年,信心滿滿地自以為“不惑”了,至少在工作上得心應手,也積攢了很多教書育人的經驗。所以懶於學習,讀書看報的時候也少了,繼續教育也多是網絡學習的方式,聽聽講座,提交提交作業,雖有所感悟,卻不曾係統提升。工作中,依然秉著“豐富的經驗”,遵規守矩,內心卻早已有了倦怠思想。
直到那年的冬天,一次國培的機會,讓我走進了河北師大,在滿是朔風的日子裏喚醒了青春。
003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我是“大叔”2016年12月1日,我背著行囊,走進了陌生的河北師大,來到國培大廈。在大廳,我找到了語文學科的報到處,三個笑容滿麵的“小年輕”站在接待台後麵:“老師,您是語文學科嗎?”“是的,語文是在這兒報到吧?”“嗯,沒錯,歡迎您的到來!”一邊辦手續,一邊與他們攀談,才知道這幾位就是我們的“小班主任”,都是師大的學生,接下來幾十天的日子就要在這幾個小孩兒的領導下度過了。第一“小班”趙子曄還是邢台老鄉,便覺格外親切,她也很熱情地幫我辦好了手續,交代了注意事項。
入住—破冰—上課,一切按部就班,開啟了國培模式。
有天晚上,我有事兒去小班辦公室,恰好他們都在,除了老鄉趙子曄,還有笑起來特別甜的陳星和大個子楊博。平時課間的時候偶爾會打打招呼,聊幾句,所以也算熟識了。見我來了,他們居然特別熱情,拉我坐下,陳星還給我接了一杯水,整得我有點兒受寵若驚了。
“說吧,什麼事兒。”“閆老師,你怎麼知道我們找你有事兒?”趙子曄故弄玄虛。
“沒事兒你們能這樣對我啊,熱情過頭的!”“瞧您說哪兒的話,我們對您熱情還不是應該的嘛!”鬼機靈陳星拿出招牌微笑,兩個深深的酒窩便在臉上呈現。
“是這樣的,閆老師,我們聽說您平時還寫公眾號,既然這麼能寫,能不能……”還是楊博道出了“天機”。
“我沒有時間啊。”我連忙打斷了他,雖說確實在寫公眾號,可那也是在朋友的“威逼利誘”下不得已而為之,再說,本身我也不喜歡寫任務型的東西,太過拘004第一章/博學·慎思謹。
“別這樣嘛閆老師——閆哥!”趙子曄開始套近乎。
“別,你們才二十出頭,我都快四十歲了,當不了哥。”“閆叔!”仨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喊了這麼一個令我啼笑皆非的稱呼。想想也是,喊叔也應該,畢竟是我確實長他們十幾歲。人家都喊叔了,所托之事肯定不能推辭,隻能乖乖就範。
後來成了習慣,人前人後他們總這樣稱呼,“閆叔”就成了我在國培的一個愛稱,但凡比我年幼的比較熟識的人,都喊我“叔兒”。不怎麼覺得自己老的人,在這兒居然成了一個大叔,歲月如飛刀啊!
後來一天晚上,林岩老師(河北師大教授、國培計劃語文項目負責人)講完課後,說要成立幾個社團:話劇社、通訊社、演講社……旁邊我們組的小婉兒一直捅咕我:“閆叔,趕緊報名吧。”“我都叔了,還報什麼名,我就老老實實學習就得了!”其實這也是我最初來師大時候的想法,不參與別的事情,低調學習——這不是我一向的作風,但確實是我當時真實的想法。
我是“大叔”,青春不再,不能高端大氣上檔次了,隻求低調奢華有內涵!
我當“家長”“破冰”是來師大參加國培以後第一次才接觸,原以為是把我們領到湖邊,每人發一把鐵鍁之類的,然後喊著號子把冰麵破開——結果,果然不是!
語文學科是這次國培參與人數最多的學科,來自不同市縣區的八十多人走到一起,有認識的,但絕大多數是陌生的。為了使大家盡快熟悉,國培負責人之一程飛老師帶著我們做了好幾個遊戲,氣氛越來越融洽,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心靠得越來越近,“破冰”的預期達到了。
後來我一直在想,當學生走入一個班集體,彼此還不認識的時候,如果我們可005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以用幾個小遊戲讓他們從陌生到認識,再到熟悉,進而彼此信任,那麼,班集體就會迎來一個良好的開端,會降低學生間發生矛盾的幾率。
“破冰”那天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分組。而叫小組又顯得太生硬,所以在這兒叫“家庭”。八十多個人按小學、初中先分開,然後再分成幾個小的單位。
我們被隨機分開,先是彼此迅速認識,這種認識的方式也很是可以強化記憶,對於我這個老是記不住別人名字的人來說,很有效。
我們先是圍成一個圈坐好,然後從第一個人開始自我介紹,然後順時針往下,第二個介紹自己之前,先重複上一個人的介紹,第三個則需要重複前兩個……我是來自邢台任縣的武萌萌。
我是坐在來自邢台任縣的武萌萌旁邊的來自張家口涿鹿的龐敏。
我是坐在來自邢台任縣的武萌萌旁邊的來自張家口涿鹿的龐敏旁邊的來自石家莊欒城的王菊紅。
…………不到五分鍾,我們八個人便全部記住了彼此的名字,從那一刻,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家庭”。
有了家庭,就得有家長。
在選家長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成員顯示出了難以名狀的高風亮節,每個人都是各種推脫,但凡能想到的理由都想到了。在“家人”們如此謙虛的氛圍中,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這個“家庭”中隻有兩個男人,而我又是年紀較輕的那個,另一個承德縣的紀紹興大哥已經五十多歲了,而幾個女同誌似乎形成了一個默契的團體,認為“家長”非男同誌擔當不可。
於是我一咬牙一跺腳,一衝動,忘記了自己要低調的誓言,接下了這個“美差”!
往後的日子裏,我尊老愛幼,也真的負起了一個“家長”的責任。因為是“家長”,很多事情不得不做,不得不帶頭做,不得不嚴密地安排部署。有些時候,任務一件接著一件,既要分得清楚輕重緩急,還要適當安排時間兼顧。慢慢地,我覺得當年的激情重燃了,仿佛又看到自己求學時期昂首挺胸闊步向前的身影。
006第一章/博學·慎思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不能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管最初是硬著頭皮,還是心甘情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該做的做好,便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我們團結協作,各司其職,在全部的十個“家庭”中各項工作都名列前茅,獲得了很多的榮譽:課例研修優秀答辯一等獎、課例研修組織二等獎、優秀影子團隊等。
沒有爬不上去的山,沒有蹚不過去的河。隻要擰成一股繩,團隊成員勁兒往一處使,就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於個人而言,沒有克服不了的惰性,就看你能不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我演“晏子”上文咱們說到,我本想低調地度過幾十天的學習生涯,可是任憑我東躲西藏,也難掩熠熠的光芒!
一天晚上,馮豔叢老師喊我,說有事兒跟我說。雖然眼熟,但是從來沒有說過話,也不記得她是誰,找我是有什麼事兒呢?
經過一陣談話,她也說清楚她的來意了。
就在我們國培即將結束的時候,師大要舉辦一台彙報演出,據說規格還挺高的,教育廳主抓教師教育的領導要親臨現場,所以上上下下比較重視。語文組林岩老師要求話劇社排練一個課本劇,屆時參加彙報演出。他們精心排練了課本劇《晏子使楚》,結果感覺不太理想,加上原來是排著玩兒的,現在是要上大台麵了,所有成員都覺得壓力山大。而她則認為我能演好男一號——晏子。
天啊,我天天低頭走路,話都不多說,你怎麼就覺得我能演好呢?難道是因為我的五短身材?
我以記不住台詞推脫(其實也不是找理由,是真的擔心記不住詞,我的記憶力實在是太差勁兒了),她是各種的好話說盡,後來還搬來了“小班”一起做工作。
任我堂堂七尺男兒漢,卻禁不住馮社長的軟磨硬泡還有“小班”閆叔閆叔的叫,最007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終繳械投降,同意試試。
以前在學校主抓學生活動的時候,因為元旦聯歡會的需要,會編排指導一些學生表演課本劇、小品之類,原本以為自己演個課本劇是件容易的事情,可第一次去排練,就發現想演好是很難的。
話外音後,在背景音樂中,我帶著“侍衛”從幕後走出,然後直接獨白:不才晏嬰,奉齊王之命出使楚國……在旁觀看的林老師說,上來就自我介紹,顯得有些唐突了,前麵是不是要加些什麼。
我也是覺得需要加些東西,比如讓晏子口誦詩句,可猛然間又想不出什麼合適的詩句,就先用了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替代,盡管春秋時期的晏嬰是決然不會吟誦出戰國時期屈原的句子的。不過這樣,感覺找到了,一句詩可以讓人物進入情境。
後來,用了稍早的《詩經》裏的一句“葛之覃兮,施於中穀,維葉萋萋”作為出場詩,雖也不確定此詩是否早於晏子,但總是接近於可能,於是就沒有再考證。
慢慢地,排練次數增加了,我才知道,記台詞是最簡單的,舞台站位、表情、眼神、語氣……無不影響著效果。好的演員片酬也真不是白得的,雖然咱沒有這麼高的身價,可也得按好演員的標準來認真對待呀!
有時候,就為了一個動作大家需要討論十幾分鍾,精益求精的態度用來做什麼也是會做好的。後來師大請了省級導演來對我們進行指導,更是感覺大有裨益,如何舉手投足,如何情緒帶動,如何舞台交流……真是受益匪淺啊。
於是我開始感激馮社長拉我入夥了,否則哪兒有這樣學習提高的機會?
從一開始的各種淩亂,到後來慢慢步入規範,短短十來天的時間,我們的節目已經十分成熟,各個角色還準備了B角,以應對突發狀況。燈光、音效、服裝、道具也在各方努力之下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2017年1月10日,在河北師範大學真知講堂,“為中國而教——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成果彙報演出”拉開帷幕。偌大的真知講堂座無虛席,站在後台,望下去黑壓壓的一片,不免有些緊張。換好服裝,喝了幾口水,深呼吸幾下,和“楚國的008第一章/博學·慎思大臣”聊聊天,感覺緊張的情緒緩解了許多。
話外音起,在昏暗的大屏幕背景下,晏子倒背雙手,邁著四方步緩緩走到舞台中央,燈光打開,深吸一口氣,大聲吟誦:“葛之覃兮,施於中穀,維葉萋萋……”侍衛跟上……表演下來一氣嗬成、自然真實,舞台效果超出預期,不到十二分鍾的演出,觀眾多次鼓掌就是對我們的肯定。
後來國培返崗以後,去北京參觀學習,正好林岩老師也去了。提起這次演出,我們交流了很多,林老師還說可以回去嚐試弄一個課本劇的校本課程,既深挖了教材,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寓教於樂,妙處多多。回來後我搜集了很多關於課本劇的資料,正在積極嚐試。
我不敢說從這次培訓中獲取了多少理論和實踐知識,單單是喚醒了青春的激情,便萬分感激了。以前很多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現在都勇於嚐試,大膽創新,連走路都虎虎生風了呢!
青春,其實與年齡無關,當你積極向上,當你信心滿滿,當你認真學習,當你壯誌淩雲,你就是擁有青春的人!
作者簡介閆誌波,邢台市信都區東戶中學教師。授課風格生動形象,語言幽默風趣,循循善誘,旨在開啟學生智慧之門。所授課例《風箏》獲邢台市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課件類二等獎,《抓住動作細節,刻畫人物形象》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7優質課評選中獲二等獎,在“國培計劃(2016)”置換研修項目中榮獲“明星學員”“優秀學員”等稱號。
009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從“0”到“1”的跨越【文章導讀】如果說從“0”到“1”是跨越,那麼從“1”到無窮大是堅持。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是在做什麼的時候,勇氣自然就有了。
“0”點起步不知不覺已經工作十九個年頭了。最初我在中學,後來又調入小學,在這些年的中小學教學生涯中,我已有小小的成績,也獲得了不少的榮譽。學校離家不遠,同事關係融洽,熟悉所教教材,能輕鬆備課、上課、管理課堂,我儼然成為“有經驗的教育者”。我可以用“經驗”麵對未來的工作,我完全可以在舒適區(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狀態和習慣的行為,人會在這種狀態之中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等待退休。
2015年9月,學區新成立了一所幼兒園,領導派我擔任幼兒園園長。接到任命書後,我失眠了,我要不要走出我的舒適區,進入我的學習區(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狀態,裏麵是很少接觸甚至未曾涉足的領域,充滿新穎的事物),思考再三,我決定接受挑戰。
進入幼教行業,對我來說真是全新領域,完全是“門外漢”。從中學到幼兒園,雖沒有離開教育界,可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幼兒園是新建的,兩位男老師是小學轉崗的,一名新分配教師是剛畢業的。我麵對新起點迷茫不知所措。幼兒010第一章/博學·慎思園的教師配備,一日活動流程、課程設置,各種規章製度、崗位職責、後勤工作,特別是進貨、倉儲、台賬、廚房一日流程等,我毫無頭緒,不知從何入手。我便從“0”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涉獵幼教領域。首先上網搜集關於幼兒園管理方麵的知識,又買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等書籍,每天熬夜苦讀。此時,我妹妹的孩子正上幼兒園,我一有空就去妹妹家,詢問幼兒的接送、交費、夥食等情況,拉著外甥女了解上課、生活的細節問題:在幼兒園吃什麼飯?怎麼吃飯?是老師盛你們端,還是老師端?一個班有幾個老師?老師講的都是什麼?……那段時間我就像瘋子一樣,除了詢問外甥女,在街上隻要看見帶孩子的家長一定會攔住問:“孩子上幼兒園了嗎?幼兒園夥食怎麼樣?上什麼課程呀?”我的這種做法換來的是猜疑的目光,有些家長甚至像躲瘟疫一樣領孩子就走。我的親朋打趣地說:“人家以為你是人販子呢!”雖然相信“笨鳥先飛”,不會的東西就學,不懂的東西就問,相信隻要不斷學習、總結,就能夠取得進步,但這個過程有點緩慢,工作起來還是不太順暢,常常遇到棘手的問題不知如何解決,非常希望有機會進行係統學習。
取經之路自2015年9月,凡是有幼兒園培訓學習的機會,我都積極爭取,我迫切需要和專家同行進行麵對麵、點對點的溝通交流,需要來自幼兒園教育一線的經驗指導。
每次培訓我是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可以和同行、名師麵對麵交流,還有到一流幼兒園跟崗學習的機會,終於可以讓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和尚”好好取取經。擔心的是剛開園,一切還未就緒,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協調。園內有190名幼兒,卻隻有10名教師,其中有4名新老師和2名實習生,更要命的是連個副園長都沒有。每次出去學習都要把幼兒園工作進行細致安排,每天晚上要打電話詢問幼兒園的情況。
專家精彩、實用的專題講座,就像一扇窗,為我帶來了外麵廣闊天地的一束燦011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爛的陽光,使我對幼兒教育有了清晰的認識。它不隻是吃吃喝喝玩玩,而是一個充滿陽光的事業。劉毅瑋教授在《如何提高教育智慧》講座中說:“教師要有角色智慧、問題智慧、反思智慧、語言智慧、對象智慧。隻有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智慧的人,隻有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隻有有智慧的校長,才能有有智慧的教師、有智慧的學校。”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我重新認識了教育,重新對我所從事的工作做了定位。智慧的領導帶動有智慧的教師,建設有智慧的學校,智慧教師、智慧學校才是培養智慧人的源動力。張振平老師的《遊戲與兒童成長》講座,幫助我對幼兒園遊戲活動有了深刻理解。他說:“遊戲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幼兒園不能小學化的有力武器。”想想我們周圍的16所私立幼兒園,幼兒一入園就被灌輸小學知識,這不就是小學化的幼兒園嗎?太不尊重教育規律了!我要為孩子們留住快樂的童年。
在跟崗學習中,我組有幸被安排到石家莊第一幼兒園學習。每天六點坐公交車,七點五十趕到幼兒園,開始迎接幼兒入園,然後再進班跟崗學習。當時正值寒冬,同組學員覺得太苦了,免不了抱怨,但我卻有一種竊喜,因為這正是我朝思暮想要了解的“幼兒一日活動”流程、教師授課方式的絕佳機會。到了石家莊第一幼兒園,我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覺得什麼都新鮮,什麼都科學,記筆記、拍照、錄像,什麼方便我用什麼。我向幼兒園白主任要求去看看檔案室,求後勤主任能不能參觀食堂,請求張主任參加她們的教研。我就像一塊兒幹燥的海綿拚命地吸收著知識的養分,想把這些理念和知識一股腦帶回去。
石家莊第一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為踐行課程。踐行課程是以直接經驗的學習為主,依靠幼兒的親身感知、反複嚐試和探索,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幼兒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各方麵發展。為了讓我們真切感受踐行課程的風采,幼兒園讓我們聽了大班的音樂遊戲“下蛋了”和中班的美術展示課“廟會”。首先,黃老師的音樂遊戲“下蛋了”,這節課以歌曲為主線輔以遊戲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趙老師的“廟會”以美術課程為主線,輔以音樂、圖片,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廟會了解的欲望。其次,這兩節課打破了傳統授課方式,黃老師的“下蛋了”音樂遊戲這節課讓幼兒通過遊戲發現遊戲規則,然後012第一章/博學·慎思自己參加遊戲活動,幼兒聽音樂觀察老師動作,然後進行動作模仿,參與進本次遊戲活動。通過此課,能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節奏感。趙老師的“廟會”,通過圖片、視頻展示中國廟會場景,組織幼兒根據觀察,畫一畫你看到的廟會。兩節課的內容都與傳統課程有較大的區別,它打破了傳統五大領域的局限性,從幼兒的天性出發,抓住幼兒愛遊戲、愛活動的特點,再把五大領域知識點整合到一起,形成踐行課程。兩節課充分體現了踐行課程的授課特點——自助式學習方式、親身感知、反複嚐試和探索,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踐行課程讓幼兒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規則意識、動手能力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這兩節課,我這個幼教的“門外漢”感覺到踐行課程與傳統五大領域課程相比的優越性。
學習培訓使我逐漸進入角色,如醍醐灌頂一般,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技能,從園所管理再到園所文化,得到了“真傳”,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完善我園各種設施,帶領教師進行科學教研,我要用專業的知識去管理幼兒園。
“1”的跨越回到幼兒園,我把踐行課程作為工作的重點在園裏實行。首先,在教研活動時間觀看師大兩節踐行課程的錄像,並對細節仔細研討,之後讓老師搜集資料,設計踐行課程。經過評選,石毅楠老師的教學設計受到大家的好評。於是,我們就安排石毅楠所任教的班級作為試驗班,讓全體教師去觀課研課,我作為接觸踐行課程的第一人,每次都積極參加。就這樣,踐行課程在我園興起,也成為我們的特色課程。
記得2017年3月,七八個家長來到我辦公室,七嘴八舌地要求幼兒園教孩子學寫字,學拚音,做算術,留家庭作業。他們的理論是其他幼兒園辦園都這麼多年了,難道還比不上剛招生半年的幼兒園,有的家長甚至威脅說:“如果不教知識就讓孩子退園。”那天夜裏,我輾轉難眠,我擔心大批孩子退園會影響幼兒園的聲013教師成長劄記——來自國培一線的報告譽,更擔心孩子沒有得到科學、健康的培養。怎麼才能讓家長認識這一點呢?我立刻打開電腦,搜集北京等地幼兒教學資料,做成簡報,第二天家長接孩子時分發給家長,宣傳遊戲教學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並附上我們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第三天邀請家長觀看我園靳麗月老師“小人國”和郭梅穎老師的“沉與浮”公開課,家長終於明白了孩子在遊戲中既鍛煉動手能力又掌握科學知識。就這樣,我用三天的時間平息了這場退園風波,為孩子們堅守了這片快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