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名老中醫浦家祚臨床經驗集萃\/李春紅等主編.—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ISBN978-7-5331-7856-7Ⅰ.①名…Ⅱ.①李…Ⅲ.①中醫學-臨床醫學-經驗-中國-現代Ⅳ.①R249.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156113號名老中醫浦家祚臨床經驗集萃李春紅趙世珂主編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玉函路16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88網址:www.lkj.com.cn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發行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玉函路16號郵編:250002電話:(0531)82098071印刷者:山東泰安新華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地址:泰安市泰山區靈山大街39號郵編:271099電話:(0538)6119302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19.5彩頁:4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ISBN978-7-5331-7856-7定價:40.00元書
主編李春紅趙世珂副主編張曉燕郭海峰許希迎高琛李娜賈敏孫鋒山郭鬆霞編委(按姓氏筆畫排序)伊萬裏許希迎孫鋒山楊月劉黎卉李春紅李娜張曉冬張曉燕張淑霞趙世珂宮璽郭鬆霞郭海峰賈敏高琛浦源遠特約審稿劉殿仁前言中醫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經驗總結。在中華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中醫學依賴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沃土壤而生,跌宕起伏,卻始終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幾千年來其獨特的防治疾病的理論體係,又形成了璀璨的中醫文化。習近平同誌曾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我們應堅持中醫藥理論自信、實踐自信與學術自信,不斷豐富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科學發展。要發展中醫首先是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傳統中醫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學術正在逐漸失傳,中醫學術派流亦日益衰退,中醫界的現狀使許多創新顯得底氣不足,如何繼承中醫藥寶貴知識和經驗並使其不斷發揚光大,準確把握中醫藥的發展精髓和深刻內涵,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和共同責任。
在中醫學的不斷發展中,成就了許多醫德高尚、學術淵博、經驗豐富的名老中醫,他們是將中醫藥學基本理論、前人經驗與當今實踐相結合,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典範,代表著當前中醫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是當代中醫藥學術發展的傑出代表,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是中醫藥學術特點、理論特質的集中體現。開展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浦家祚從事中醫內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0年,始終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堅持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方法指導臨床和科研工作,注重四診合參。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倡導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注重創新。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腦病、心病方麵造詣頗深,其理論功底深厚,治學嚴謹,學貫中西,醫理嫻熟,經驗豐富,在中風病、眩暈、頭痛、不寐、心悸、胸痹等疾病的診治方麵具有獨到的理論方法和治療體係。201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成立了浦家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工作室成員積極跟師學習,收集挖掘老中醫手稿、醫案,使浦家祚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得以整理並發揚光大。
本書為浦家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成員所著,其主要分為五個部分:醫家小傳、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診餘醫話及附錄。醫家小傳主要介紹浦家祚的成長經曆及從醫過程;學術思想部分體現了浦家祚的學術觀點和經驗總結;臨證經驗部分是本書的重點,其著重體現了浦家祚臨證診治病人時其認識疾病的獨特觀點及用藥特點;診餘醫話呈現了浦家祚診餘之時對中醫的感悟及其讀書心得、用藥體會;附錄部分為大家呈現了浦家祚傳承工作室成員發表的反映浦家祚經驗的論文和浦家祚以往的科研成果。
希望通過本書把浦家祚臨床專長、用藥經驗及臨證思辨規律完整地呈現給大家,由於書籍為浦家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成員所撰寫,參與作者較多,寫作風格難求完全一致,編寫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在資料的取舍方麵,編者的主觀與片麵性在所難免,因此謬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和指正。
編者2015年3月16日目錄醫家小傳………………………………………………………………………………………1學術思想………………………………………………………………………………………9擅用調和法治療內科雜病……………………………………………………………………9重視肝的疏泄調達…………………………………………………………………………14重視先天之本“腎”的調節…………………………………………………………………16注重扶正與祛邪的辨證關係………………………………………………………………18注重後天脾胃的調護………………………………………………………………………20注重養生倡導“治未病”…………………………………………………………………22臨證經驗………………………………………………………………………………………26補腎瀉火法治療不寐………………………………………………………………………26肝腎同治治療不寐…………………………………………………………………………27清心滋腎法治療不寐………………………………………………………………………28調肝理脾法治療不寐………………………………………………………………………30溫陽法治療不寐……………………………………………………………………………31心腎同治治療不寐…………………………………………………………………………32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不寐…………………………………………………………………34枕中丹加減治療不寐………………………………………………………………………35從肝論治不寐………………………………………………………………………………37苓桂術甘湯加減治療多寐…………………………………………………………………38從肝脾論治頭痛……………………………………………………………………………39肝脾腎同調治療頭痛………………………………………………………………………40平胃散治療頭痛……………………………………………………………………………41疏風平肝法治療頭痛………………………………………………………………………42滋肝平肝法治療頭痛………………………………………………………………………43滋水涵木熄風法治療頭痛…………………………………………………………………45高血壓頭痛驗案……………………………………………………………………………46肝腎同調治療高血壓病……………………………………………………………………47·1·書
化痰通絡法治療中風………………………………………………………………………48疏風調血通絡法治療麵癱…………………………………………………………………50麵痛驗案……………………………………………………………………………………51自擬靜風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麵肌痙攣……………………………………………52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耳鳴…………………………………………………………………54滋補肝腎法治療耳鳴………………………………………………………………………55脾腎同調治療眩暈…………………………………………………………………………56升清降濁法治療眩暈………………………………………………………………………57從脾胃論治胸痹……………………………………………………………………………58生脈散加減治療胸痹………………………………………………………………………59從脾胃調治心肌炎…………………………………………………………………………60從相火理論辨治心悸………………………………………………………………………62肝脾腎同調治療心悸………………………………………………………………………63調氣血法治療心悸…………………………………………………………………………65引火歸源法治療口瘡………………………………………………………………………66玉女煎加減治療口瘡………………………………………………………………………67健脾溫陽法治療泄瀉………………………………………………………………………68通因通用法治療泄瀉………………………………………………………………………69烏梅丸治療久痢……………………………………………………………………………71益氣扶正治療虛勞…………………………………………………………………………72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氣虛發熱……………………………………………………………74導赤散合玉女煎加減治療舌熱……………………………………………………………75防己黃芪湯加減治療腎病綜合征…………………………………………………………76平胃散合五苓散加減治療亞健康狀態……………………………………………………78杞菊地黃丸合用蟲類藥治療顫證…………………………………………………………79祛風化痰活血法治療脫發…………………………………………………………………80塞因塞用法治療便秘………………………………………………………………………81疏肝化痰法治療梅核氣……………………………………………………………………82疏木補土法治療痞滿………………………………………………………………………83四逆湯合五苓散加減治療鬱證……………………………………………………………84調陰陽治療汗證……………………………………………………………………………86小青龍湯治療喘證…………………………………………………………………………87一貫煎加減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88不安腿綜合征驗案…………………………………………………………………………89益氣疏風法治療皮膚瘙癢證………………………………………………………………90薏苡仁湯加減治療頸椎病…………………………………………………………………91·2·自擬方治療呃逆……………………………………………………………………………92診餘醫話………………………………………………………………………………………94漫談中醫……………………………………………………………………………………94淺話醫德……………………………………………………………………………………96漫談陰陽……………………………………………………………………………………97談中西醫的不同……………………………………………………………………………99談中醫與傳統文化…………………………………………………………………………102談中醫教育…………………………………………………………………………………104談中醫整體觀………………………………………………………………………………105論中醫和諧觀………………………………………………………………………………107論中醫體質…………………………………………………………………………………109論中醫辨證論治……………………………………………………………………………112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114論中醫治則治法……………………………………………………………………………115中醫處方組方原則…………………………………………………………………………117談經方與時方………………………………………………………………………………118從“衷中參西”淺談中醫發展趨勢…………………………………………………………119談中醫基本功訓練…………………………………………………………………………120讀經典與做臨床……………………………………………………………………………121談中醫脈診…………………………………………………………………………………123談中醫師當讀的古醫書……………………………………………………………………125談中醫養生…………………………………………………………………………………126談中醫體質與證候的關係…………………………………………………………………128談脾胃的升降樞紐作用……………………………………………………………………130論肝木對氣機的調節作用…………………………………………………………………131談情誌因素對疾病發展的影響……………………………………………………………133淺談子午流注………………………………………………………………………………134冬病夏治穴位貼敷…………………………………………………………………………137談痰瘀同源…………………………………………………………………………………140藥對的應用…………………………………………………………………………………141漫話臍療……………………………………………………………………………………142漫談膏方……………………………………………………………………………………144漫談枕中丹…………………………………………………………………………………147蟲類藥的應用………………………………………………………………………………148淺談道地藥材………………………………………………………………………………149淺談六經頭痛及引經藥……………………………………………………………………151·3·談中藥辨識…………………………………………………………………………………152中成藥的辨證應用…………………………………………………………………………153柴胡疏肝散與逍遙散應用區別……………………………………………………………154大黃功效及應用……………………………………………………………………………155談冬病夏治…………………………………………………………………………………158二仙湯的應用………………………………………………………………………………160附子的應用…………………………………………………………………………………161六味地黃丸及其加減方的應用……………………………………………………………162保健要穴足三裏……………………………………………………………………………164談石斛………………………………………………………………………………………166中風病的幾個誤區…………………………………………………………………………167中醫夏季養生………………………………………………………………………………169附錄…………………………………………………………………………………………171有關浦家祚經驗的論文……………………………………………………………………171浦家祚“肝腎同治”治療“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型不寐經驗……………………………171浦家祚辨治不寐方藥舉隅…………………………………………………………………174浦家祚從肝論治頭風驗案舉隅……………………………………………………………176浦家祚從肝脾調治鬱證經驗………………………………………………………………179浦家祚對引火歸源的理解及應用…………………………………………………………180浦家祚論治頭痛的經驗……………………………………………………………………182浦家祚升清降濁法治療眩暈經驗…………………………………………………………184浦家祚調和法治療不寐經驗………………………………………………………………186浦家祚學術思想及論治中風病經驗………………………………………………………188浦家祚治療胸痹經驗及學習體會…………………………………………………………200浦家祚治療不寐經驗………………………………………………………………………202浦家祚治療麵痛舉隅………………………………………………………………………203淺談浦家祚調暢氣機法治療疾病的臨證經驗……………………………………………204増液行舟方治療帕金森便秘60例臨床研究……………………………………………206浦家祚科研成果……………………………………………………………………………209舒樂衝劑對腦卒中後抑鬱的幹預作用及對單胺類神經遞質(NE、5-HT)水平的影響…209舒愈膏外敷對缺血性中風肢體功能恢複的影響…………………………………………241消栓膠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及實驗研究…………………………………………269怡心膏治療過早搏動的臨床研究…………………………………………………………282·4·醫家小傳———道承岐黃惠澤眾生浦家祚(1941—),山東省蓬萊市人,1965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醫療係本科)。濟南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山東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師承)、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山東省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山東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指導老師、山東省名老中醫、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濟南市名老中醫。曾任濟南市中醫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濟南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延緩衰老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及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濟南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濟南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及濟南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及中醫專業組長、濟南市衛生局醫學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濟南市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評委、山東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
從醫50年來,一直從事中醫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始終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堅持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方法指導臨床和科研工作,注重四診合參。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倡導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注重創新。倡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倡導未病先防的預防醫學學術思想,重視中醫養生,用藥特別注重後天“脾胃”和先天之本“腎”的調護,重視肝木的疏泄調達,強調正氣為本、扶正以驅邪的治療觀。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研製的“通脈浸膏”“消栓靈”“舒樂衝劑”“醒神健腦顆粒”等已廣泛應用於臨床,療效顯著。主編《中醫學教材》(上、下冊)《中醫內科臨證摘要》《常見病中醫防治手冊》等,編審《師承浦家祚教授臨證經驗薈萃》。
主研完成“中風病綜合療法的臨床研究”“消栓膠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小麥胚芽輔助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分別獲山東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及濟南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現雖年過古稀之年,但仍堅持門診、病房及臨床帶教工作,常以“老牛自知夕陽晚,不需揚鞭自奮蹄”為座右銘,並踐行著“大醫精誠”的傳統醫德。
一、兒時夢想立誌學醫1941年,浦家祚出生於山東省蓬萊市的一個大家庭。爺爺、奶奶、大伯、大娘、姑姑都住·1·書
在一起,同輩的兄弟姐妹十餘人,經常嬉戲打鬧,兒時記憶十分快樂。他有一個弟弟,從小體弱多病,常常有位年長者到家中給弟弟紮針或開點藥,有時也順便給其他孩子摸摸頭、看看手,甚至於在他們的小手上紮上幾針,因為疼痛,所以一聽說這個人又要來家給弟弟看病時,其他兄弟姐妹都會躲藏起來,後來,才知道這位長者是他們本家的一位會看病的長輩,因為名字中有一個“寶”字,所以都稱其為“寶爺爺”。浦家祚記憶中在他小時候有時出現食欲不振、肚子脹、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這位“寶爺爺”就在手指關節上紮針(應該是現在針灸中所說的“四縫穴”),雖然紮針時很痛,但每次紮完針後病就很快好了,他感覺太神奇了。
浦家祚5歲時離開了蓬萊,來到青島,6歲時被送入青島市江蘇路小學和黃台路小學讀書。他走在放學的路上,會經常看見許多中藥店,店的門麵上掛著某某中醫師牌子,偶爾帶著好奇的想法走進中藥店看看,聞到那些中藥芳香氣味,看到瓶瓶罐罐和很多有著小抽屜的櫥子,上麵都寫著許多藥名,看到醫生在給病人“把脈”的場景時,感到既新鮮又神秘。小學畢業後,他以全年級前30名的成績考入青島市第十四中學。初中階段,他的母親由於操勞過度,常常睡不好覺、頭暈、耳鳴。當時那個年代,醫療衛生條件很差,青島隻有兩家公辦醫院,每逢周末,他便很早起床陪著母親去排隊掛號。開始看了幾次西醫大夫,病情未見好轉,後來母親又常到中醫那裏去看病。中醫把脈、望舌……然後開藥方,取藥回家後,都是他給母親煎藥。母親的病時輕時重,始終不能完全緩解或消失。他當時想,這些植物的花、草、根、葉能治病嗎?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也隻能這樣了。看到母親由於疾病的折磨而痛苦的表現,他開始萌發了學醫治好母親疾病的念頭。1956年浦家祚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青島市第四中學,進入高中以後,他更加刻苦學習,這讓母親內心感到欣慰,但母親身體患病的痛苦兒女不能代替,這讓他心中常常感到不安與內疚,他常常對自己講:“好好學習,將來去學醫。”“學醫將來給母親治病,也給別人治病。”那時的他雖然對醫學還是很生疏,但從內心逐漸萌發了對醫學追求的想法:好好學習,立身醫道,服務病人。
二、係統學習夯實基礎高考結束後,浦家祚幸運地被山東中醫學院錄取。高中的同學們在離別時,有的同學見了他,先伸出手,並說“給我摸摸脈、看看病好嗎?好好學習,以後我們有病就找你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聽到這一消息也前來祝賀。母親的病痛、老師同學的期待、親戚朋友的羨慕增加了浦家祚學習醫學的信心。
山東中醫學院的師資力量十分雄厚,來自全省及省外的諸多中醫大師雲集於此,從邁進中醫學院的第一天起,浦家祚立誌要在這充滿醫學專業知識的殿堂裏,刻苦學習,完成做醫生的夢想。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剛入校的情形,仍曆曆在目。他還記得在中醫學院上的第一堂課,是王萬傑老師主講的《醫經》(即《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聽得是一頭霧水,莫名其妙,與他在中學學習的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同學們之間也都有這樣的感覺,許多同學出現厭學情緒,還有的同學產生了退學想法,浦家祚當時想慢慢學、不能著急,以後肯定會適應的。課堂上他認真做筆記,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標注,課下不斷揣摩、思考,實在想不清楚的地方就問老師,晚上也經常因為一·2·個問題想不明白,翻身起床查找資料,直到搞清楚為止。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隻開了兩門專業課即《醫經》和《中藥學》,另外還學習了《醫古文》。《黃帝內經》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經驗總結,開創了中醫的獨特理論體係,是中醫基礎理論的經典著作,通過對生命現象的觀察,從醫療實踐的反複驗證,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段到綜合,逐漸發展而形成的,是學習中醫學的最基礎知識,在老師的引導與講解中,他很好地理解了其中的精髓,對重要段落都能背誦下來。通過不斷學習、思考、再學習,他對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中感悟出中醫學的深奧及博大精深。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學期末的考試,他兩門主課全得了滿分。
在校學習,是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最好的機會,是為將來臨床實踐打基礎的過程。學習中醫基礎理論課,許多內容都需要死記硬背,把其中重要條文先記憶,再進一步去理解、探索,從中悟出真諦。要想讀懂古文的深奧理論,就需要提高對古文的理解能力。浦家祚認為,學習古文語法雖然很苦,但苦中有樂,醫古文是提高閱讀中醫古代經典及各家原著的最好工具。俗話說“醫書一擔,儒書一頭”,掌握了古文知識,學習中醫經典就變得輕鬆了許多。
浦家祚在校期間對待中醫經典著作,做到一字字一句句地細摳、讀熟、消化,無論是字音、字義、詞義,都要想方設法地弄明白,從不不求甚解,不了了之。6年的在校學習,結合教程學習並掌握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中藥歌賦》《中藥方劑》《中醫診斷》等中醫典籍以及內、外、婦、兒、針灸、推拿、眼科、耳鼻喉科等十幾門臨床課,此外,還學習了西醫基礎理論以及相關邊緣學科的知識。畢業實習放假回家探親,鄉親們聽說“在省城上學的中醫大夫”回來了,紛紛來到家裏找他看病,他還清楚地記得看的第一例病人是一個胃脘痛的患者,一開始,他心裏很緊張,按四診先問了一下病人的自身不舒服的感覺,再仔細切脈、望舌,利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及實習經驗,他認為首先要依據八綱、六經進行辨證,因為病人胃脘部以脹痛為主,且又走竄不定,伴嗝氣,平時又經常好生氣,中醫診斷為胃痛,證屬“肝胃失和、氣滯胃痛”,用柴胡疏肝散為主,開具了3劑中藥。病人用藥後效果很好,胃痛明顯減輕,高興地讚揚了他一番:“學得真不錯,將來一定是一位好中醫大夫。”初戰告捷,增加了他學習中醫的信心。後來,浦家祚又陸續治愈了幾例眩暈、胸痹、痹證、皮膚疾病等患者。良好的臨床效果,病人的喜悅和感謝,治愈病人的成就感,使浦家祚的內心得到了鼓舞,更加激發了進一步深入學習中醫的信心。
三、跟師苦學勤於臨床1965年浦家祚大學畢業,由國家分配到濟南市中醫醫院內科工作。濟南市中醫醫院雲集了當時濟南地區諸多中醫名家,例如:李樂園、張希五、陳伯鹹、錢翔卿、李廷來、劉東昇、焦勉齋等,對他從事臨床工作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其中,李樂園是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省內外享有很高聲譽。李樂園是浦家祚工作後的第一位老師,對他要求十分嚴格,在業務上從不保守,精心傳授,耳濡目染,使他受益終身。有名師的指點、加上工作中的不斷實踐和體驗,在學校時學不到的知識通過臨床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補充,這激發了浦家祚對中醫學的更大興趣和熱忱。李樂園主任每周查房2次,他都侍奉其左右,認真地記錄,反複研究李主任的處方,結合複診病人反饋的結果,再重新分析辨證、對照學習過的理論和課本知識,總結心得體會,不斷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做·3·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業務明顯提高。看到李主任精湛的醫術,病人對李主任的感激、愛戴,他真正體味到要想成為群眾信任、被病人認可的有真才實學的好醫生,就要不斷學習總結,不斷提高。在李主任的3年精心帶教過程中,其高精辨證思路和方法,深深地感染了浦家祚,李主任對《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醫宗金鑒》等經典著作能熟練背誦,中醫造詣很深,而且從不吝嗇傳授經驗,是他的難忘恩師,李主任的中醫大家風範至今印在浦家祚腦海中,啟迪他更加熱愛中醫事業。
四、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除了做好臨證工作之外,浦家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書中度過。他常說“要想學好中醫,必須在中醫經典著作上下功夫。”他學習經典著作講究一是要“讀”,要熟讀、反複讀,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二是要“寫”,要邊讀邊記,隨時摘抄記錄;三是要“背”,讀熟了,很容易就背過了,臨證時就得心應手;四是要“思”,勤學必須多思,既要領會其意,又要舉一反三。工作後,浦家祚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貴要略》《溫辨條辨》《醫宗金鑒》《壽世保元》《類證治裁》《頻湖脈學》《本草綱目》等著作重新閱讀,結合臨床,體會其中精華所在。在讀書回味中,深刻體會到學海無邊,樂在其中,精研典籍,其樂無窮。
浦家祚認為,醫生職業是一種學到老、幹到老的職業。知識要更新、書要不斷讀,一個有作為的醫生,知識麵不能窄,要博學,對中醫學更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臨證實踐去發揚光大、去提高,創出自己的獨特理論和技術專長。學習西醫知識是為中醫所用,吸收西醫學中的診療技術和臨床治療方法,以增加辨證的準確性和用藥的有效性。中醫的辨證論治一人一方、一證一方,是中醫的專長特色,但在當今社會,科技飛躍發達的客觀環境中,適合病人的需要、吸收西醫之長,也是相當重要的。
浦家祚教授對任何來診的患者都要認真周詳地了解其症狀、起病經過和其他相關病史,一絲不苟地運用辨證論治方法,去歸納分析,確定其病機、證型,遣方用藥,環環相扣。隻有這樣才能有好的治療效果。曾有一位老大娘70多歲了,因頭暈數月來就診,在其他醫院都按“腦供血不足”治療,而且做過很多檢查,用過許多藥物,花費上萬元,效果不明顯。浦家祚詳問病史再結合舌脈,通過辨證認為是脾胃虧虛,清陽不升證,經調理脾胃、升清降濁;服藥數劑後症狀逐漸緩解,最終痊愈。另有一名患者便秘數年,多家醫院均給服通導瀉下藥,雖然大便通暢,其後大便仍難解甚至較前更甚,病人痛苦萬分,情緒相當低落,常有放棄治療的想法,後經別人介紹來到浦家祚教授的診室,浦家祚看到病人精神不振,麵色蒼白,言語低怯、氣短無力,納呆食少,腹部脹滿,查看其以往病曆多服用泄下通便、行氣導滯等方藥,經四診辨證後,浦家祚認為該病人的便秘應為氣虛所致,與患者體質虛弱加之既往過用寒涼、瀉下之品傷及正氣有關。氣虛不運,腸道缺乏推動之力致糟粕積滯不下故發生此症,當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同時告知患者均衡飲食,避免生冷之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患者連續服用中藥十餘劑,大便通暢,且無反複,病人對他感激不盡。還有一例胃癌術後長期發熱患者,其體質非常虛弱,飲食不下,精神不振,病人煩躁,拒絕任何治療,家屬多次勸說無效,一家人陷入痛苦之中,後經朋友引薦求救於浦家祚。浦家祚首先耐心做病人的·4·思想工作,不厭其煩地與病人溝通交流,最終患者同意先服用中藥3副以觀療效。根據病史和臨床實際情況,投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方法治療,病人3劑藥後,發熱退,對浦家祚教授十分信任,最終患者飲食增加,精神、情緒好轉,體質較前大有改善。如此病例不勝枚舉。
浦家祚工作後不斷外出進修、學習、參加學術活動,這也是拓寬知識、汲取同行經驗、相互交流學習、溝通信息的方法與途徑。1994年他參加了山東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高級中醫研討班”,班上有來自全省各大醫院的骨幹,借助學術上的交流,溝通臨證心得,切磋醫技,達到了取長補短的效果。1984年他去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第一臨床部———西苑醫院進修學習。西苑醫院聚集了全國各地的中醫精英,設備先進齊全,醫療技術精湛,中醫古典書籍豐富。他如饑似渴地認真學習、聆聽中醫大師的精彩講座及臨證技巧、辨證妙法和精辟方藥,令他大開眼界,豐富了自己的中醫理論及臨證實踐能力,為今後的發展和提升增加了新的動力。
五、醫德高尚愛崗敬業2001年退休後,浦家祚教授仍堅持門診、查房及教學工作。每周一、四上午的專家門診從未中斷過,不管刮風下雨、嚴寒酷暑等多麼惡劣的天氣,他都按時來到診室,認真為患者診治疾病。他的病人很多,許多外地患者慕名而來,很早就來到醫院排隊候診。醫生不僅要有高超醫術,更要有“大醫精誠”的傳統醫德。“萬事德為先”“百業術為重”,對於以濟世活人為要務的中醫行業來說,醫德和醫術同樣重要。浦家祚教授經常告誡年輕醫生必須本著“仁愛為懷,濟世活人”的理念,以病人為中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人命攸關,一劑之藥可治病,一劑之謬可送命,必須盡心盡力。浦家祚雖然已過古稀之年,堅持耐心細致地接診每一位患者仍然是他的工作原則,對病人提出的問題,都要耐心地回答;既使下班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對沒有看完的病人他仍會耐心診療,直到病人滿意而歸。多年的臨床工作,他養成了不管和患者說多少話,口多麼幹渴,上班時從不喝一口水的習慣,徒弟們總是勸他多喝點水(因浦家祚曾患有腎結石),他總是認為在患者麵前喝水不好,是不禮貌的,要體會到病人焦急的心情,再者,水喝多了還要去廁所,耽誤病人時間。許多病人把他當作知心的朋友、精神的寄托、康複的希望。浦家祚教授經常對我們說:“治愈病人的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錢還滿足”,病人高興他就高興,“如果有來生還會選擇做醫生”。
浦家祚教授在數十年的行醫曆程中,贏得了廣大患者的尊敬和愛戴,有的一家四代均找浦家祚看病。醫患之間的和諧關係,取決於醫生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能夠滿足患者就醫的需求,把病人當親人,緩解乃至治愈病人的病痛是醫生的良知與義務,一意赴救,恪盡職守,自然會贏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信賴和尊重。浦家祚經常說:“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永遠是醫生的鏡子,事事德為先,切記!切記!”六、深邃高遠引領學術浦家祚教授在50年的醫療、科研、教學中,精勤不倦,廣收博采,不斷探索,以“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原則,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醫學思想。
臨證中浦家祚教授注重整體觀念。他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雖內有五髒六腑和形之於外的筋、肌肉、皮毛、脈、骨以及耳鼻口眼等外竅,但在經絡的聯係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5·機體。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係、相互支持而又相互製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人體與自然界也是息息相通、相互關聯的。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機體則相應地發生生理和病理上的變化。正是由於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及人與自然界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所以臨證對待疾病就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製宜,在對病人作診斷和決定治療方案時,必須注意分析和考慮外在環境與人體情況的有機聯係以及人體局部病變與全身情況的有機聯係。
浦家祚教授在疾病認識上,倡導“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理念。主張中醫辨證論治與西醫辨病診治應很好地結合。既要為病做出明確的診斷,又要重視辨證論治。辨病與辨證,都是認識疾病的過程。辨病即是對疾病的辨析,以確定疾病的診斷為目的,從而為治療提供依據,合理指導用藥;辨證是對證候的辨析,以確定疾病的原因、性質和病位為目的,從而根據“證”來確立治則。中醫的“證”是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或某一證型的病理概括,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比“症”更全麵,但是也有局限性,隻考慮了病的階段性和類型性,忽略了病的全過程。沒有總體認識的前提,再深入認識病的本質就會有一定困難,不利於中醫學術發展。同樣,片麵強調辨病,盲目丟掉辨證論治,是放棄了中醫學精華,失掉了中醫靈魂;辨病與辨證的有機結合更符合臨床實踐要求,做到整體認識明確診斷,又從局部和階段去論證分析,診療會更全麵,既保持了中醫傳統的辨證論治特色,又達到了辨病為我所用,有利於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更符合病人的要求,保證了診療的安全。
浦家祚教授重視中醫氣機升降理論,臨證注重調節脾升胃降功能、肝木疏泄功能以達到調節氣機的目的。《內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氣機紊亂是髒腑功能失調,精氣血津液化生和輸布障礙,病理產物產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發生皆是氣機升降出入運動失調表現於外的現象。五髒皆以各自不同的運動形式參與人體氣機運動,各髒器互相依賴、互相製約。肝木自左升發,肺金從右肅降,心火下潛以溫腎水,腎水上滋以濟心火,而脾胃位居中州,脾升清、胃降濁對各髒之間氣機的運轉和協調,起著重要的中軸轉樞作用。
正如吳達《醫學求是·血證求源論》所雲:“土位於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而升降之權,又在中氣,中氣在脾之上、胃之下,左木、右金之際。水火之上下交濟者,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土之右轉也。故中氣旺,則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輪旋。”脾胃為氣機升降樞紐,對氣機升降起著重要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對疾病的恢複、固護和補益正氣十分重要,臨床中應放在首位。氣機升降出入正常,是人體健康的標誌,“正氣存內,邪氣不可幹”。
浦家祚教授臨證擅用“和法”治療疾病。調和法,顧名思義即通過調理人體,使患病機體恢複和諧狀態的治療法則。浦家祚認為“和法”的治病機理,是利用中醫中藥的治療手段,以激發、推動人體機能,促使人之氣由“不和”變為“合和”。和法的目的是恢複陰陽、氣血、營衛之間的協同關係,平複表裏、上下失和的關係,消除寒熱錯雜或格拒的狀態,最終達到“陰平陽秘”的和諧狀態。和法主要針對複雜病證的病機關係雙方,所以在臨床用藥時,要同時·6·兼顧到矛盾的雙方,和方之製,多是複方,用藥以“相反而相用”為配伍特點。浦家祚認為和法的製方用藥必本升降浮沉之理,以升降出入、寒熱溫涼、相反相成的對藥配伍為特點,采用性味、功效或作用趨向相反的藥物互相配伍,利用其相反相成的作用以達到陰陽氣血平和的目的。浦家祚臨證擅用“和法”,其用藥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其一:用藥平和,一般不用大補峻攻、大寒大熱之品;其二:劑量適中,少有大方之用;其三:攻補兼施、寒熱溫涼並用。
其認為和法即緩治之法,依據病人體質采用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溫之、熱者寒之之法,而毒藥治病十去其七即可,不可用藥過度,以免矯枉過正以生它病。
浦家祚教授注重養生,強調“治未病”。浦家祚重視養生,認為預防疾病的發生是醫生的最高境界,防止疾病的發生是解決疾病的根本途徑。中醫養生是中醫學理論體係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陰陽平衡、天人合一是中醫養生觀的基礎。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浦家祚強調中醫養生要強調天人一體,養生要隨著四季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調整,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體自身的平衡。中醫養生還注重身心兩方麵,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麵,缺一不可。
《黃帝內經》中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其蘊含著預防的思想,這種防重於治的思想,不僅僅體現在“未病先防”,同時還體現在“既病防變”。而養生是中醫“治未病”的基礎工作和根本出發點。隻有掌握和應用正確的養生方法,並且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有序,實現理想的健康狀態,達到延長生命時限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中醫學“以人為本”“天人相應”“形神統一”的健康觀念以及“治未病”的主導思想和養生保健方法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人健康需求的轉變。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改變、化學藥品的毒副反應、藥源性疾病和醫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新發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的不斷出現,中醫更凸顯優勢。
浦家祚教授注重先天之本“腎”的調節。浦家祚認為之所以謂“腎乃先天之本”,是因為腎陰、腎陽是全身陰陽的根本,五髒六腑的陰陽都離不開腎陰、腎陽的給養。腎陰也叫“元陰”“真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對各髒腑組織起著濡潤、滋養的作用;腎陽也叫“元陽”“真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對各髒腑組織有著溫煦、推動的作用。兩者既相互製約又相互依存,維係著此消彼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這種相互製約、相互依存而保持的動態平衡一旦打破,則可導致各髒腑陰陽的偏盛偏衰;反之,各髒腑陰陽失調的病證,日久必累及根本而致腎的陰陽失調,所以說“久病及腎”。因此,一般對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病證的治療,常予以補腎的方法,但要分清腎陰虛、腎陽虛、腎陰陽兩虛及腎精虧虛等許多複雜情況。臨證常用知柏地黃丸、金匱腎氣丸、二仙湯等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