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海國孤生:晚明首輔葉向高與海洋社會/崔來廷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1(海洋與中國研究叢書)ISBN978-7-5493-8000-8Ⅰ.①海…Ⅱ.①崔…Ⅲ.①葉向高(1559—1627)—人物研究Ⅳ.①K827=4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55408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
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05090網址www.juacp.com
印刷浙江海虹彩色印務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20
字數307千字版次2019年1月第1版2019年1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8000-8
定價60.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8-13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書
前言2002年8月底,筆者從中原大地負笈南下,千裏迢迢來到了鷺江之濱山水輝映、風光旖旎的廈門大學,有幸忝列楊國楨先生門下,跟隨先生攻讀曆史學博士學位,學習研究海洋社會經濟史及海洋文明史。坦率地講,在內陸腹地長大的筆者,在來廈門大學讀書之前,從沒有接觸過大海,對於海洋基本上沒有什麼概念,更不用說對有關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了解了。來到廈門大學之後,在授業恩師楊國楨先生的細心指導下,筆者一邊開始有選擇地閱讀曆史資料,從浩如煙海的曆史典籍中,梳理過濾出點點滴滴的海洋人文信息;一邊閱讀有關的海洋人文社會書籍,進行相關的學術積累,為以後的學位論文選題做些準備。當筆者閱讀了由楊先生主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國家“九五”重點圖書《海洋與中國叢書》後,深受啟發,隨之認識到:曆史學研究原來也可以這樣另辟蹊徑。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枯燥的史籍似乎逐漸地變得鮮活起來,筆者也越來越感受到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精彩。就這樣,三年來,在楊先生的耳提麵命下,筆者這個門外漢也漸漸地走出了黑暗之境,一步一步地邁入了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殿堂之門。
進入廈門大學讀書之後,筆者一邊主修學位課程,一邊思考著如何做好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準備工作。由於筆者是跨學科進入曆史學研究領域的,深知自己的曆史學知識儲備嚴重不足,尤其是有關曆書
!史學的學養,與其他同門相比差距甚大,尋找一個研究的切入點,對\"
#$筆者來說並非易事。筆者在讀書空閑之餘,經常與李德元、於運全、!
!
%楊強、餘豐等同門探討學位論文選題問題,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筆&
''''(者。2003年春季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同於運全、楊強等同窗)
*好友的閑聊之中,不經意間提到了曆史人物與海洋的關係。記得當+
,!時談到了葉向高、董應舉、何喬遠、張經、王!、胡宗憲等幾位曆史名-
.
\/人,上述曆史人物除了王!、胡宗憲之外,其餘四人都出生在福建沿海地區,出仕之後都與海洋人文有著或多或少割不斷的聯係。正可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隨後,筆者開始著手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查閱!!\"有關這幾個人的曆史資料,張經、王!、胡宗憲等人的相關海洋活動與明代中葉嘉靖倭寇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近百年來曆史學界關於明代中葉嘉靖倭寇的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說是汗牛充棟也不為過。因此,筆者將上述三人排除在外。之後,筆者仔細梳理葉向高等人與海洋人文的關係。在接觸到葉向高的資料之後,隨著對資料閱覽的不斷深入,筆者了解到葉向高出生在嘉靖倭亂時期,幼年時飽受倭寇騷擾福建沿海之苦,出仕後長期在留都南京和京師為官,是神宗、光宗、熹宗時期的三朝元老,曾經兩次做過內閣首輔大臣,主持朝政達十餘年之久,是晚明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思想家。葉向高與別的朝廷官員的一個很大不同之處在於:他的視野一直在關注著東南沿海地區,關注著東南“海國”①的安危,他稱自己“家在海上”②,自①[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二二《答吳生白》,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834頁。[明]葉向高:《蒼霞餘草》卷三《觀察韓公璧哉奏績序》,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59頁。雲:“閩,海國也。封疆之事,以海為重。”②[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二二《答蘇潛父》,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868頁。
書稱為“海國孤生”①、“海上孤生”②、“海上書生”③,謙稱為“海上賤!
\"儒”④,稱福建為“海邦”⑤“海國”,把家鄉的父老鄉親稱為“海邦之人”⑥。由於成長在東南海洋社會,葉向高步入政壇後,雖然迫不得已遠離了大海,但他通過與親朋好友、地方官員的通信聯絡,保持著同東南海洋社會的密切聯係。
有鑒於此,筆者把試圖厘清葉向高與海洋社會關係的初步想法,向楊先生進行了彙報,看看這個選題是否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然後再做取舍。楊先生在認真聽取了筆者的彙報後,又詳細詢問了有關葉向高研究的進展狀況以及現存的史料,特別是關於葉向高本人所!!\"撰寫的《蒼霞草全集》等第一手資料中所蘊含的海洋人文信息。麵對楊先生的詢問,筆者一一做了彙報。楊先生在經過了一番認真思考後,認為這一選題與他所建構的有關海洋史學的大方向是基本吻合的,於是同意筆者把對葉向高與海洋社會關係的探討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
一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陸域視野影響的局限,我國史學研究一直存在著一種重陸地而輕海洋的學術傾向,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國曆史①[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十七《謝益藩》,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470頁。
②[明]葉向高:《蒼霞草》卷二《賜金橋記》,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37頁。
③[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十九《答王太蒙》,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678頁。
④[明]葉向高:《後綸扉尺牘》卷一《答蔡元履》,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7頁。
⑤[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十六《答陳誌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393頁。
⑥[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十六《答徐石樓》,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版,第1410頁。
書!學研究的一個奇特現象,這就是楊國楨教授所說的“海洋迷失”①。史學\"
#$界對葉向高的研究也是如此。
!
!
%國內學術界關於葉向高的研究發軔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但有關&
''''(葉氏的研究進展卻非常緩慢,截至筆者開始準備博士論文之時,葉向高)
*+的相關研究成果尚不多見。斯時,筆者所搜集到的與葉向高研究直接相,
!
-關的論文僅有寥寥數篇,還主要局限在政治史與宗教史研究層麵。
.
\/筆者當前所搜集到的有關葉向高研究的文章僅有7篇,其中5篇是關於政治史研究方麵的。有關葉向高的研究文章,最早的是範兆琪於1988年所發表的《明代正直的名相———葉向高》②一文,該文僅有區區!!\"1000餘字,隻就葉向高的生平進行了簡單說明。
進入20世紀90年代,何孝榮發表《葉向高與明末政局》③一文,就葉向高與晚明的兩個皇帝(神宗朱翊鈞、熹宗朱由校)、葉向高與大臣和宦官的關係、葉向高的政治思想以及葉向高的主要政績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探討,肯定了葉向高是一個有所作為的政治家。
饒龍隼對葉向高與東林黨人的關係進行了認真考察,他在文章《葉向高與東林黨議》中提出了如下觀點:一般認為葉向高是明末東林黨爭議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東林黨中的重要一員。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葉向高並不是東林黨人,他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而是當時黨爭的調解人。④冷東發文認為,明代萬曆年間,葉向高在國本之爭上確實與東林黨人保持了一致,但這在當時也是大多數正直官員的意見,不能以此就確定葉向高為東林黨人。事實上,葉向高在入閣之前與東林黨人的觀點尚多一致,但是在進入中樞執政後,葉向高與東林黨人的分歧也就日趨明①楊國楨:《海洋迷失:中國史的一個誤區》,《東南學術》1999年第4期。
②範兆琪:《明代正直的名相———葉向高》,《史學月刊》1988年第3期。
③何孝榮:《葉向高與明末政局》,《福建論壇》1994年第3期。
④饒龍隼:《葉向高與東林黨議》,《南開學報》1995年第1期。
書顯。尤其是晚明天啟年間,就有關宦官專權以及遼東軍事問題,葉向高!
\"盡力斡旋於包括東林黨人在內的各派政治力量之間,成為中庸調和派。
葉向高雖然在某些問題上同情東林黨人,但就實質問題而言,葉向高並不是東林黨人,更不可能是“東林黨魁”。①冷東的另一篇文章《葉向高與宦官關係略論》就葉向高與明代萬曆、天啟兩朝的宦官關係進行了認真探討。他認為,葉向高在處理與宦官的關係問題上,體現了他特有的穩健作風,特別是在東林黨人與閹黨的黨爭過程中,葉向高的認識是正確而清楚的,采取的避免決裂的方法也是可行的,遺憾的是不為東林黨人所接納,最終致使事情不可收拾。②!!\"樊樹誌從多方麵論述了東林黨人並非政黨。他認為閹黨把葉向高列為“東林黨”的第二號人物和“東林黨”所謂的領袖,完全是牽強附會。
他從葉向高執政之後,延續了前任內閣首輔沈一貫的路線,並從葉向高與李三才、顧憲成等人的關係等方麵來加以論述,說明葉向高並非東林黨人,認為把葉向高當作東林黨的黨魁,顯然是曲解了曆史,曲解了葉向高這個曆史人物。③此外,林樺的《葉向高〈蒼霞草全集〉散論》一文,對葉向高著作整理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有關葉向高的研究專著,目前則僅有冷東所著《葉向高與明末政壇》一書,全書共約18萬字,該書對葉向高一生的政治活動線索進行了較為係統的整理和研究,認為葉向高所處的時代,政局之複雜,任務之艱難,鬥爭之激烈,超過了有明一代任何一位首輔大臣,麵對如此複雜的政治局勢,葉向高嘔心瀝血、苦心經營,努力調解各派政治力量,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書的出版問世,填補了葉向高研究沒有專門著作的①冷東:《葉向高與東林黨》,《東北師大學報》1998年第1期。
②冷東:《葉向高與宦官關係略論》,《汕頭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③樊樹誌:《東林非黨論》,《複旦學報》2001年第1期。
書!空白。①\"
#$我國老一輩曆史學家範文瀾先生所撰的《中國通史簡編》一書,在有!
!
%關明代萬曆年間的部分,也涉及了葉向高,“東林黨副都禦史楊漣奏劾魏&
''''(忠賢二十四大罪,忠賢恐懼,(顧)秉謙(魏)廣微等教忠賢盡殺諸正人,)
*+造《縉紳便覽》一冊,正人如葉向高趙南星高攀龍左光鬥魏大中等一百餘,
!
-人稱為奸黨,邪黨霍維華阮大铖等六十餘人稱為正人,請魏忠賢按名賞.
\/罰”②。白壽彝先生所主編的《中國通史》對葉向高也有類似的記載。③此外,蔡美彪等主編的《中國通史》也在個別地方提到了葉向高。④福建師範大學曆史係徐斌博士在其學位論文《明清士大夫與琉球———以中、!!\"日、琉三國關係為中心》中也曾提到了葉向高,其他研究晚明史及黨爭的國內外學者,在他們的著作中偶爾也會涉及葉向高與東林黨、閹黨的關係。
有關明末清初天主教在華傳播狀況的研究中,也有一些研究文章涉及葉向高,如林金水教授的《艾儒略與明末福州社會》、方寶川的《葉向高、艾儒略與西學初入福建》以及馬琳的《〈三山論學記〉中關於“天主”觀念的文化對話》等。
林金水教授認為,三山論學從表麵上來看,是葉向高、艾儒略等人在討論生死大事問題,但是,我們發現,在葉向高的微言大義之中,所流露出來的是借外來信仰來抨擊時弊。⑤方寶川則在其文章中對葉向高與艾儒略的交往過程以及天主教在福建的傳播做了介紹。⑥馬琳以《三山論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葉向高、曹學?與艾儒略之間關於基督教中的核心———“天主”的探討過程。艾儒略針對葉向高、曹①冷東:《葉向高與明末政壇》,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②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下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57頁。
③白壽彝:《中國通史》卷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5頁。
④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8冊,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⑤林金水:《艾儒略與明末福州社會》,《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2期。
⑥方寶川:《葉向高、艾儒略與西學初入福建》,《福建史誌》1997年第6期。
書學?的提問,比較全麵地闡述了天主的含義,包括天主的形而上以及倫!
\"理的兩個層麵。在論學過程中,對話的雙方雖然因為中西文化傳統的差異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誤解,但通過對話交流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共識。①台灣學者潘鳳娟的《西來孔子———明末耶穌會士艾儒略在華事跡考》,該文對艾儒略一生在大陸傳教尤其是在福建的傳教活動及其著述進行了係統研究,文中也提到了葉向高及“三山論學”。
香港學者的著作有陸鴻基博士(Bernard,LukHuang-Kay)的論文“AndThustheTwaindidMeet?TheTwoWorldofGiulioAleni”。遺憾的是,筆者沒有能找到原文。據潘鳳娟介紹,該文主要介紹艾儒略的《三山!!\"論學》《性學粗述》《職方外紀》三書的內容,翻譯後進行了翔實的分析。
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林金水教授的《福建對外文化交流史》一書,該書第四章介紹了有關葉向高與利瑪竇、艾儒略的交往狀況,該章第三節《中西文化在福建的衝撞》第一部分還對艾儒略同葉向高的“三山論學”進行了詳細描述。②此外,方豪教授的《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法國費賴之的《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等書中也提到了葉向高。③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學術界關於曆代海外貿易、海洋防務等方麵的研究發展迅速,出現了不少力作,僅筆者收集到的有關明代相關研究的論文就達上百篇之多。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頗引人注意的專著,但是以上這些研究,基本上沒有涉及葉向高與東南海洋社會的關係。
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業師楊國楨先生對16世紀中國的海洋政策進行了翔實的考證與研究。他認為,隨著西方人航海引起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新航路的開辟,海洋經濟的互動打破了洲際地理隔絕的局麵,也突破了傳統的局部區域貿易模式,使之帶有了全球性的意義。以漳州海①馬琳:《〈三山論學記〉中關於“天主”觀念的文化對話》,《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
②林金水:《福建對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③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中華書局1988年版。[法]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中華書局1995年版。
書!商為先鋒的海洋力量異軍突起,葡萄牙海洋勢力趁機來到了亞洲東部海\"
#$域,日本倭寇也隨即南下東海,使中國海洋區域成為東西方海上勢力進!
!
%行海洋競爭的大舞台。明代中葉十數年的嘉靖倭亂,給東南社會造成了&
''''(嚴重破壞,同時也促成了東亞貿易網絡中各種海上力量的大調整。1567)
*+年,漳州月港對外開放,這是官府與民間海上力量進行激烈較量之後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