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輔導員能力素質提升指南\/吳本榮主編—南昌:江.

西高校出版社,2019.11ISBN978-7-5493-9229-2輔…吳…高等學校—輔導Ⅰ.①Ⅱ.①Ⅲ.①員—師資隊伍建設—指南Ⅳ.①G645.1-62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9266800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1423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光華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17.75字數千字380版次年月第版2019111年月第次印刷2019111書號ISBN978-7-5493-9229-2定價元46.0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侵0權7-必2究019-1030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人民教師誓詞(征求意見稿)我誌願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教育發展、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努力奮鬥!

高校輔導員誓詞我誌願成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擁護黨的領導,獻身教育事業,恪守職業規範,提升專業素養,情係學生成長,做好良師益友。

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鬥!

前言《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號令)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43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高等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整體規劃、統籌安排,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幹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

目前,關於輔導員能力素質提升的相關教材種類較多,主要可分為理論與實踐、工作案例、任務與目標等類型。這些教材在內容上既有相關理論的闡述,也有輔導員工作案例的分享。考慮到輔導員工作的特點,大多數教材側重業務操作層麵的內容,在章節編排上基本涵蓋了班團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黨員發展、網絡教育等輔導員工作職責。總的來說,現有教材對幫助輔導員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有助於新入職輔導員快速走上工作崗位。

本教材將以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為指南,對輔導員工作進行係統闡述。編寫本教材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滿足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並將其與黨的整個意識形態全局工作緊密聯係。這就要求輔導員充分認識育人環境與要求的變化,加強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本教材將係統收集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並融入各章節之中。

二是滿足輔導員全麵成長的需求。輔導員的工作內容較為煩瑣,不少輔導員長期忙於某些具體的工作而忽視了自身的發展。本教材將對輔導員所涉及思想理論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等九大工作職責進行係統的闡述與分析,為輔導員全麵成長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滿足輔導員職業發展的要求。輔導員作為一項職業,其從業者必須了解並清楚職業發展的要求。本教材立足於為輔導員提供開放、發散的方法和理念,促進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

—1—本教材的框架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包括輔導員的地位、性質及作用等方麵的內容,重點闡述輔導員的價值;第二部分是輔導員工作實務,主要包括思想理論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思政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內容,重點闡述輔導員工作的內容;第三部分是輔導員政策法規,主要包括輔導員崗位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製度等相關條文,重點闡述輔導員工作的邊界。

本教材主要特色及創新之處包括以下三點:一是緊密契合時代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本教材將以總書記關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在內容編排和觀點闡述等方麵充分滿足新時代輔導員的需求。

二是牢牢把握育人導向。輔導員的各項工作職責,其目的或實質在於育人,育社會主義建設之人、育社會主義接班之人。本教材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等章節,準確把握輔導員工作本質,將育人這一核心理念貫徹始終,使輔導員在開展各項工作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育人。

三是充分平衡輔導員工作的藝術性與科學性。本教材摒棄以知識技能為體係的傳統編寫框架,在充分考慮輔導員工作藝術性的基礎上,以輔導員工作實踐為主線組織編排。在各章的設計中,充分考慮輔導員自身的個性和多元性,旨在提供開放、發散的方法和理念,而非閉環、生硬的知識點和技能。

本教材由吳本榮擔任主編,負責擬定大綱、統稿、定稿,劉家金、王文生、鍾尚貞、董麗娜、張小將、歐陽瑞豐擔任副主編,負責相關章節的編寫。編寫組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了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學工部和教務處的大力支持。

由於我們對輔導員工作還處在不斷地研究和探索之中,加上時間緊促、經驗不足、學識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紕漏和不足,懇請諸位學者和同行,向我們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本書更趨完善。

編者年月日201981—2—目錄第一章輔導員工作基礎…………………………………………………………………1

第一節輔導員製度的發展和完善…………………………………………………1

第二節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理論…………………………………………………3

第三節對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解讀………………6

第四節輔導員職業發展路徑………………………………………………………8

第二章輔導員工作定位………………………………………………………………12第一節輔導員的角色定位………………………………………………………12第二節輔導員的崗位職責………………………………………………………17第三節輔導員的能力素質………………………………………………………21第三章輔導員工作的五大關鍵………………………………………………………27第一節抓好關鍵環節……………………………………………………………27第二節抓好關鍵人群……………………………………………………………31第三節抓好關鍵載體……………………………………………………………37第四節抓好關鍵工作……………………………………………………………40第五節抓好關鍵問題……………………………………………………………45第四章把好思想總開關………………………………………………………………49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49第二節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51—1—輔導員能力素質提升指南第三節輔導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62第五章黨團和班級建設………………………………………………………………66第一節大學生骨幹隊伍建設……………………………………………………66第二節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69第三節新時代下的黨團組織建設………………………………………………73第四節新時代下的高校班級建設………………………………………………74第六章大學生學業指導………………………………………………………………78第一節高校學業指導的內涵與工作範圍………………………………………78第二節國內外高校學業指導發展情況…………………………………………79第三節大學生學業指導…………………………………………………………87第七章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98第一節學生日常生活事務的內涵與發展………………………………………98第二節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的目標……………………………………………101第三節輔導員在學生事務管理中的重要性……………………………………104第四節大學生日常管理具體事務………………………………………………106第五節大學生日常管理育人的方法……………………………………………112第八章嗬護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115第一節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述……………………………………………………115第二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116第三節輔導員心理健康的教育職能……………………………………………121第四節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對策………………………………………………123第九章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128第一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28第二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36第三節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143—2—目錄第十章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146第一節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概述……………………………………………146第二節大學生安全意識培養……………………………………………………150第三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154第四節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157第十一章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165第一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概述………………………………………………165第二節大學生就業指導實務……………………………………………………167第三節大學生創業教育…………………………………………………………170第十二章理論和實踐研究……………………………………………………………174第一節輔導員開展理論研究的意義與方法……………………………………174第二節輔導員怎樣開展理論研究………………………………………………176第三節輔導員怎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82附錄輔導員製度彙編…………………………………………………………………188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188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192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意見……………………………199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製建設的意見…………………………………………………203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208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12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217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年)………………………………20132017232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237—3—輔導員能力素質提升指南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製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248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252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265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271參考文獻…………………………………………………………………………………272—4—第一章輔導員工作基礎第一節輔導員製度的發展和完善年,我們黨在江西瑞金創辦第一所由中共中央直接領導的軍事院校———中國1933工農紅軍大學,並在學校每個中隊配備政治指導員,輔導員的雛形開始形成。

以年清華大學提出設立政治輔導員為標誌,高校輔導員製度已經具有多195360年的曆史。

年,黨中央廬山會議上出台專門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設立專職輔導員,並得到1961實施;“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想政治工作遭到破壞;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8黨的工作重心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轉移,思想解放大潮興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新得到重視,輔導員製度得以恢複和發展。

年,當時的教育部部長蔣南翔提出,學校政工幹部同教師一樣,都是教育工作1981者,都是學生的老師。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後,中央開始糾正忽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加強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

至年,教育部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19801981見》《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暫行規定》。年國家教委專門出台了《關於1986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文件對輔導員的選拔、培養、職業定位和後續發展方向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年月,中央頒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19875治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專職人員“是教師隊伍的組成部分,應列入教師編製,實行教師職務聘任製”。年,我國高校首次開展了思想政治1988教育教師職務評聘工作。

進入世紀,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月,中央2120006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隆重召開,江澤民同誌在大會上談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時說: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黨的工作,所有黨員和黨的領導幹部都要做。同時,又必須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專兼職結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同年月,教7

育部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重申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1—輔導員能力素質提升指南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組織教育部、中宣部、團中央三部門進行廣泛調研的2004基礎上,於同年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號文件),提出要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200416戰略任務。在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時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學校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策和待遇方麵給予適當傾斜。文件明確了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幹力量,全麵指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並且把過去稱呼的“政治輔導員”改稱為“輔導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引路人”。

年,為全麵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教育部出台號文件的配套文件———200516《關於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再次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組織保障和長效機製,對於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特殊重要性和緊迫性。”《意見》提出專職輔導員要堅持從黨員教師和黨員幹部中選聘的原則,同時指出,“專職輔導員總體上按的比例配備,保證每個院1∶200(係)的每個年級都要有一定數量的專職輔導員”。《意見》還特別指出要大力加強輔導員、班主任的培訓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要製定輔導員、班主任培訓規劃,建立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係,切實為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解決好評聘教師職務問題和職稱評定問題,統籌規劃專職輔導員發展問題,完善評優獎勵製度等。號文件,拓展了輔導員職能,把“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幫困、心理、就業、16生涯規劃、人際關係等)”作為一項職能寫進了文件,並從很多方麵為輔導員的出路和保障做出了努力,提出鼓勵和支持輔導員長期從事該項工作,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

年月日,胡錦濤同誌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2005117講話中,再次重申了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年月日至日,教育部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第一次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200642728工作會議,明確了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質要求,明確了輔導員具有教師和行政管理幹部的“雙重身份”,實行學校和院係的“雙重管理”,可以“雙線晉升”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和行政職務,待遇上不低於專業教師的平均水平,從而極大地拓展了輔導員的發展空間,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

年月,教育部開始實施《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該文件對輔20069導員隊伍建設的要求和職責、配備與選聘、培養與發展、考核與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這是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隨後,全國各級教育廳、高校紛紛召—2—第一章輔導員工作基礎開省內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落實中央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專項基金的設立、培訓計劃的實施、培訓和研修基地的建設、輔導員網站的開通、崗位交流機製的探索、持證上崗製度的實行等,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把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對待,各高校也響應號召,積極探索,認真落實,大力加強和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為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製度的不斷發展完善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思路和做法。隨後教育部又製定—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計劃,提20062010出到年培養和造就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麵有一定國內影響的專家等目標。

20101000年月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輔導員工作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山東大學召2008710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輔導員工作研究分會章程》,選舉了所高校98作為理事單位,所高校為常務理事單位,選舉成立了研究分會組織機構。根據章程,43研究分會將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相關工作研究、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設立輔導員工作研究專家庫,組建學術專家委員會,組織輔導員工作論文、著作等成果評選工作等。研究分會的成立為全國高校輔導員提供了一個工作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台,必將推動我國高校輔導員製度不斷向前發展。

年,教育部製定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年)》(教黨201320132017〔〕號),提出構建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力標準體係,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20139業化建設。這一係列的文件和法規,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各高校按教育部要求的的老師和學生的比例迅速擴大專職輔導員的數量;二是針對新招聘和原有的輔1∶200導員進行大規模的培訓。

年,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教思政〔〕201420142號)的通知,調整和完善高校輔導員培養培訓方案、工作職能設置、考評考核指標等,努力將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到新水平。年月日施行新修訂後的《普通高2017101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第二節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理論一、灌輸理論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即思想政治教育所蘊含的思想、認識、政治、道德等內容,隻有為受教育者所接受,並內化為他們各自的某種深刻而穩定的心理結構,外化為一種現實的心理能量以及個體意識和行為習慣,才能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量。這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灌輸。教育者首先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社會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係、道德規範等“灌輸”到受教育者頭腦中去,為受教育者將這些內容轉變為自己的思想奠—3—輔導員能力素質提升指南定基礎。第二階段,接受。有了明確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加之教育者的悉心引導,受教育者就會有選擇地接受教育者給予的各種教育影響,並將之轉化為個體的意識和動機,完成“內化”階段。第三階段,“外化”和評價。受教育者把個體的意識和動機轉化為良好的行為和道德習慣,也就是“外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實質是精神變物質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聯係,對個體行為產生的社會效果進行評價。由此可見,隻有教育者把社會所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係、道德規範等“灌輸”給受教育者後,受教育者才有接受的可能,才能對教育信息和教育行為產生認同感,進而“外化”為自覺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才能得以實現。換言之,“灌輸”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

二、木桶理論木桶理論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差不多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木桶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也可稱為“短板效應”。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麵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應思考一下班級的“短板”,並盡早補足它。

三、激勵強化理論激勵強化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創建。從經濟學的邏輯看,激勵產生效果至少取決於以下前提:第一,激勵所提供的東西是激勵接受者所需要的東西,並且能引起激勵接受者的獲得欲望;第二,激勵所提供的東西必須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說要使接受者獲得某種獨享;第三,激勵效用是曲線而不是直線,收益和付出的關係有增有減,相關度有大有小有正有負,要合理運用,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在這些前提下,管理學家們提出過很多激勵理論和模型,其中斯金納提出的強化理論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斯金納認為,激勵涉及以下兩種反射過程———(刺激)S→R(反應)和(反應)(刺激),從而補充和豐富了此前心理學家提出的行為反應模式。

R→S所有的行為主義者都注重刺激與反應的關係。這種刺激能使行為者產生反應,所以具有激勵作用,但這種激勵不一定有效,因為這種模式是先有刺激後有行為,行為者得到刺激不見得會產生相應行為。斯金納提出了“反應刺激”模式,也就是關注行為結果→

給行為者帶來的刺激,由此而形成了他的強化理論,這正是斯金納對管理學貢獻最大的地方。按照這一模式,激勵不能局限於行為前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行為後的結果。換句話說,激勵來自行為後果的強化。某種行為出現後,如果會帶來具有強化這種行為的後果,反複持續,就能使行為與強化之間形成很強的相倚關係,這樣,管理者就可以通過強化來調節這種行為。管理者可以調節強化物的種類、頻率、強度,但歸根到底,激勵作用是由被管理者的自身行為產生的,從而使強化對後續行為形成有效製約,而且—4—第一章輔導員工作基礎具有主動性。斯金納認為,即使運用“反應刺激”模式,也需要區分外部環境的強化和→

行為本身的強化。一般來說,在行為發生後的強化有兩種:一種是強化的內在相倚性;另一種是強化的外在相倚性。所謂強化的內在相倚性,就是指行為本身的結果所產生的強化效應;所謂強化的外在相倚性,就是指行為發生後來自外部的強化效應。

四、歸因理論歸因理論是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心理學的激勵理論之一。歸因是指觀察者為了預測和評價被觀察者的行為,對環境加以控製和對行為加以激勵或控製,而對被觀察者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年,海德在他的著作《人際關係心理學》中,1958從通俗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歸因理論,該理論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海德認為人有兩種強烈的動機:一是形成對周圍環境一貫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製環境的需要。而要滿足這兩個需求,人們必須有能力預測他人將如何行動。因此海德指出,每個人都試圖解釋別人的行為,並都具有針對他人行為的理論。海德認為事件的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內因,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性格歸因;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於情景歸因。

和在年提出,當人們進行個人歸因時,就要從行為及其結果推導JonesDavis1965出行為的意圖和動機。一個人所擁有的信息越多,他對該行為所做出的推論的對應性就越高;一個行為越是異乎尋常,觀察者對其原因推論的對應性就越高。影響對應推論的因素主要有三個:非共同性結果,指所選行動方案有不同於其他行動方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