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CYY003)的最終成果。

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張孝榮著南京大學出版社書圖書在版編目(犆犐犘)數據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張孝榮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3ISBN9787305179204Ⅰ.①英…Ⅱ.①張…Ⅲ.①英語句法對比研究漢語Ⅳ.①H314.3②H146.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6)第284283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書名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著者張孝榮責任編輯張淑文照排南京紫藤製版印務中心印刷江蘇鳳凰數碼印務有限公司開本718×9601/16印張24.5字數353千版次2017年3月第1版2017年3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179204定價56.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njupress銷售谘詢:(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序自然語言中的位移現象是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位移現象的研究起源於對移位限製機製的發現。位移現象一般通過移位操作加以實現。研究移位一般則需要圍繞移到何處、為何移位、如何移位這幾個重要話題展開。移位的著落點決定了移位的方式,移位的動機決定了移位的啟動機製,而移位的方式則與語言的局域性特點緊密相關。

張孝榮博士的《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一書,以生成語法為理論框架,探討了具有代表性的七大局域理論:界限理論、相對最小化條件、空語類原則、提取域條件、語段理論、反局域理論,以及存活理論;並將它們分為四類:條件型局域理論、允準型局域理論、範圍型局域理論,以及存活型局域理論。從理論優勢和語料涵蓋範圍兩個視角詳細考察了各個局域理論的內容和對現實語料的解釋力度。經過比較,作者認為存活理論具有更好的理論構建優勢和語料覆蓋範圍,因此成為本研究的理論框架。本書主要關注英漢語中的位移現象,同時比較英漢語中位移現象的異同。作者主要從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和非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出發,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話題結構、焦點結構、控製結構、兼語結構,以及重動結構作為研究對象來進行英漢語位移現象的對比研究。思路自成一格,提出了一些富有創意的見解,分析相當細致,解釋也言之成理。我覺得此書以下內容值得重視:首先,明確了自然語言的局域性單位,即以中心語為核心的最大投射。並通過存活式推導模式探討這一特征在自然語言中的體現。實現了移位激發機製的統一,明確了移位操作的起始位置和終結位置,並體現了移位現象的局域性特征。在完善局域理論的同時擴大了它的解釋範圍,反映了最簡方案下理論構建的基本要求。

其次,反思了移位操作在句法理論中的地位,移位同位移現象相同,屬於派生性的結果,不屬於運算係統中的原始操作。這一分析精簡了狹1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義句法中的內容,明確了句法中核心操作,即合並的地位,符合最簡方案下為普遍語法削權並強調第三因素在語言中發揮作用的研究趨勢。

再次,分析了整個句法理論係統中各個模塊的內容、功能,以及交互作用。整個句法理論的四個係統,即詞庫、運算係統、PF接口層麵和LF接口層麵既相互獨立,又存在交互作用,實現不同語言中多樣性的句法結構。

這一結果可以糾正過去過分強調運算係統,而忽視詞庫和接口層麵重要性的研究模式,為進一步研究句法理論中的接口信息奠定了基礎。

最後,比較了英漢語中多種論元移位和非論元移位造成的位移現象。著重分析了英漢語中的話題結構、焦點結構、賓語前置結構、“連”字結構、控製結構、部分控製結構、疑問詞控製結構、兼語結構,以及重動結構。通過存活式推導模式的使用展示了這些結構具有的共同特征,同時使用這一推導模式分析了英漢語在這些結構中體現的參數性差異和變化,並解釋了出現這些差異和變化的原因。這些研究有助於更為深入地了解上述各種具體語言結構,同時也可以豐富英漢對比的內容。

生成語法的研究目標就是要利用自然語言的語料,來研究人類語言機能及認知係統的運作奧秘。語言間的結構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傳統語法學者已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描述和歸納。這些描述和歸納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如果我們隻滿足於語言表麵的差異描述和歸納,就無法進一步了解語言背後所反映的事實,無法揭示產生語言結構差異的內在機製。張孝榮博士對英漢相關結構的推導及語言結構差異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理論假設。雖然每一個假設也有待進一步討論和驗證,但是這些理論假設把我們從語言表麵現象帶入到一個新的領域,向探索人類語言機能的奧秘邁出了必要的一步。

值得指出的是,《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一書在應用當今生成語法最新理論———存活理論方麵做出有益和大膽的嚐試,較好地解決了其他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問題,顯示了該理論的解釋力。該書的出版,對於讀者學習生成語法、應用相關理論研究漢語語法中的其他問題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何曉煒2017年3月9日2目錄第一章緒論……………………………………………………………11.1位移現象………………………………………………………11.2位移現象的局域特征…………………………………………51.3局域的處理……………………………………………………121.4研究問題與基本假設…………………………………………171.5章節安排………………………………………………………19第二章生成語法中的局域理論………………………………………212.1引言……………………………………………………………212.2條件型局域理論………………………………………………212.2.1界限理論……………………………………………212.2.2相對最小化條件……………………………………292.3允準型局域理論………………………………………………362.3.1空語類原則…………………………………………372.3.2提取域條件…………………………………………432.4範圍型局域理論………………………………………………492.4.1語段理論……………………………………………492.4.2反局域理論…………………………………………552.5存活型局域理論………………………………………………632.6局域理論的選擇………………………………………………692.7結語……………………………………………………………72第三章非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733.1引言……………………………………………………………731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3.2話題與焦點……………………………………………………733.2.1話題與焦點的概念…………………………………733.2.2話題與焦點的分類…………………………………833.3非論元移位的研究……………………………………………903.3.1基礎生成分析法……………………………………903.3.2移位分析法…………………………………………943.4局域理論下的非論元移位……………………………………963.4.1局域理論下的話題結構……………………………963.4.2局域理論下的焦點結構……………………………1113.5賓語前置結構………………………………………………1203.5.1賓語前置結構的分析回顧…………………………1213.5.2話題與焦點的判定…………………………………1243.5.3前置賓語的句法位置………………………………1293.5.4賓語前置結構的生成………………………………1313.6“連”字結構…………………………………………………1353.6.1“連”字的語類歸屬…………………………………1363.6.2“連”字成分的句法位置……………………………1393.6.3“連”字成分的焦點屬性……………………………1423.6.4“連”字結構的生成…………………………………1443.7結語…………………………………………………………148第四章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1514.1引言…………………………………………………………1514.2控製結構……………………………………………………1514.2.1控製的內容…………………………………………1514.2.2控製的特征和分類…………………………………1634.3控製結構的研究……………………………………………1694.3.1空格分析法…………………………………………1694.3.2一致分析法…………………………………………1714.3.3語義分析法…………………………………………1724.3.4移位分析法…………………………………………1732目錄4.4局域理論下的控製結構……………………………………1774.4.1控製的句法分析……………………………………1784.4.2控製特征的反思……………………………………1904.5部分控製句…………………………………………………1974.5.1部分控製的傳統分析………………………………1974.5.2部分控製的存活式推導……………………………1994.5.3漢語中的部分控製…………………………………2044.6疑問詞控製句………………………………………………2064.6.1疑問詞控製句的傳統分析…………………………2074.6.2疑問詞控製句的存活式推導………………………2114.6.3漢語中的疑問詞控製句……………………………2154.7結語…………………………………………………………218第五章漢語中的特殊位移現象……………………………………2195.1引言…………………………………………………………2195.2兼語結構……………………………………………………2195.2.1兼語結構的特點……………………………………2205.2.2兼語結構的分類……………………………………2275.2.3兼語結構的分析回顧………………………………2325.2.4局域理論下的兼語結構……………………………2375.3重動結構……………………………………………………2485.3.1重動結構的特點……………………………………2495.3.2重動結構的分類……………………………………2555.3.3重動結構的分析回顧………………………………2595.3.4局域理論下的重動結構……………………………2685.4結語…………………………………………………………280第六章句法結構的線性化模式……………………………………2836.1引言…………………………………………………………2836.2線性對應定理………………………………………………2836.3動態反對稱性理論…………………………………………2916.4循環線性化理論……………………………………………2973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6.5語鏈的線性化………………………………………………3036.6局域理論下的線性化………………………………………3106.6.1非論元移位複本的線性化…………………………3126.6.2論元移位複本的線性化……………………………3166.6.3漢語特殊位移現象中的線性化……………………3196.7結語…………………………………………………………322第七章結語…………………………………………………………3237.1研究總結……………………………………………………3237.2研究反思……………………………………………………3287.3研究展望……………………………………………………330參考文獻………………………………………………………………332索引……………………………………………………………………360英漢詞彙對照表………………………………………………………3644第一章緒論1.1位移現象位移現象(displacement)指的是自然語言中句法表層結構形態和語義結構形態之間出現的不匹配現象(Chomsky1995;寧春岩2002)。也就是說,某個句法成分在一個句法位置獲得語義解讀,卻在另一個句法位置獲得語音解讀。①位移現象在自然語言中大量存在,一般通過移位操作加以實現。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這一現象進行不同的分類。按照重構(reconstruction)後的結構是否合格,位移現象可以分為強製性位移現象和非強製性位移現象,如:(1)a.學校倒了兩間房子。

b.倒了學校兩間房子。

c.Whatdoyouknow?

d.Doyouknowwhat?

(2)a.這部電影,我很喜歡。

b.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c.Thisnovel,Ihatethemost.d.Ihatethisnovelthemost.在第一組例子中,“學校”與“兩間房子”具有屬格關係,但是如果將①位移現象也稱句法錯位現象,英語中對應的說法除了displacement,還有dislocation。

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語言學中的displacement指的是時空錯位性,屬於語言的一種定義性特征。

兩者具有不同的含義。

1書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學校”重構到謂語動詞“倒了”之後就產生了不合格的句子。英語中的wh移位具有相同的句法表現,一旦重構,隻能作為回應性問句(echoquestion),而不能做wh問句。對於這一類句子而言,重構不能發生,因而屬於強製性位移現象。在第二組例子中,話題化的成分“這部電影”和thisnovel在重構到謂語動詞後依然屬於合格的句子。對於這類句子而言,移位是可選性的,重構可以發生,因而屬於非強製性的位移現象。①對於位移現象產生的原因,Chomsky(2000,2004)認為主要是轄域和話語(scopediscourse)因素作用的結果。根據這一分析,Rizzi(2010,2013)提出位移現象包含兩層語義信息,即論元語義信息(argumentalsemantics)和轄域話語語義信息(scopediscoursesemantics),如:(3)a.Whichbookdoyoulikewhichbookthebest?

b.我是那個小朋友特別喜歡。

為了滿足論元語義信息的要求,whichbook首先應與like合並,從而滿足動詞like論元結構的要求,另外,whichbook作為疑問算子(whoperator)還必須移位到句首,從而形成對於原位whichbook的成分統製關係,並形成算子變量的句法表征。同樣,“那個小朋友”是謂語動詞“喜歡”選擇的內論元,為了滿足話語信息的要求,“那個小朋友”產生位移現象移位至焦點標記詞“是”的後麵,從而滿足信息結構的要求。Rizzi認為轄域話語語義信息也可稱為標準特征(criterialproperties),一旦某個句法成分移位到能夠被允準的句法位置時就會出現凍結現象(freezingeffect),從而不再發生進一步的移位。Chomsky和Rizzi都認為位移現象的產生是轄域話語語義信息所激發的,位移現象的產生是為了滿足句法成分核查轄域和話語特征的結果。

生成語法下的移位操作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一般認為移位操作有①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生成語法對於位移現象的分析主要是從移位(movement)的角度進行的,此時移位與位移現象具有基本相同的概念。但是移位(Move)也可能是一種句法操作,因此對於移位這個概念要講清楚是一個句法現象還是一個句法操作。這也是Move可以進行進一步解構的動因之一。

2第一章緒論三種類型:論元移位(Amovement)、非論元移位(Amovement)、中心語移位(headmovement)(Chomsky1981;Haegeman1994;Radford2004,2009)。相對應的,位移現象也存在上述三種類型,即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非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以及中心語移位型位移現象。例句如下:(4)a.JohnseemstoJohnlikehisstudentsverymuch.b.[王老師]好像[王老師]很愛自己的學生。

(5)a.[Thesestudents],Ilike[Thesestudents]verymuch.b.[這些學生],我非常喜歡[這些學生]。

(6)a.Willyouwillcomehereagain?

b.Heheardnotheardthat.(Radford1997)例(4)中的兩個句子屬於提升結構(raisingconstruction),John和“王老師”移位到句首時態短語指定語的位置(specTP)以獲取主格的格位。例(5)為話題化結構,thesestudents和“這些學生”移位到句首話題短語投射TopP的指定語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核查它們的話題特征。例(6a)中will發生時態中心語至標句詞位置的移位(TtoCmovement),例(6b)為莎士比亞時期英語,heard發生了從動詞至時態中心語的移位(VtoTmovement)。heard發生移位主要是為了核查該動詞的強勢一致特征(strongagreementfeatures)(Pollock1989;Chomsky1993,1995),而will發生移位主要是核查標句詞C的時態特征[Tense](Chomsky2008;Radford2009),從而分別發生至功能中心語時態T和標句詞C的移位。

由上述三種位移現象來看,移位的動機(motivation)是多元化的。

既有轄域話語特征的作用,也有格位核查的作用,還有中心語一致特征和時態特征核查的作用,因而不能將移位的動機簡單概括為轄域話題語義信息的作用。但是這三類位移現象具有相同的運作機製,即移位成分都具有某個強勢的特征需要核查,如話題特征、格位特征、以及一致特征或者時態特征。另外,它們都是移位到某個功能範疇投射的指定語位3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置或者中心語位置。換句話說,它們進行移位主要是為了獲得功能範疇的允準(licensing),以便核查自身所具有的強勢特征,這才應該是產生位移現象的根本原因。①本研究將主要關注英漢語中的位移現象,以便比較英漢語中位移現象的異同。漢語中中心語移位的現象較為邊緣化,同時中心語移位因為違反了擴展條件(ExtensionCondition)(Chomsky1995)和成分統製的基本結構要求,因而目前中心語移位一般被認為屬於句法音係接口操作的內容,而不是句法操作的必要組成部分(Chomsky2001;Embick&Noyer2001)。②因此,本文的研究將主要從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和非論元移位型位移現象出發,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話題化結構、焦點結構、控製結構、兼語結構以及重動結構作為研究對象,來進行英漢語位移現象的對比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最簡方案(MinimalistProgram)(Chomsky1995)下的句法研究對於位移現象的認識存在一個變化的過程。最簡方案秉承本體最簡主義(SubstantiveMinimalism)的自然科學觀,認為一切自然物體都具有完美性。Chomsky(2000,2001)提出了自然語言中的完美性概念(perfection):語言的主要功能是思維,而不是交際;語言在交際時是不完美的,但是用作思維卻具有完美性。語言的不完美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為詞項的不可解特征(uninterpretablefeatures),二為位移現象。不完美性與外部表現係統(performancesystems)所要求的可識別性條件(legibilitycondition)相關。③這兩條不完美性的內容對於語言設計本身而言是不完美的,它會增加運算的負擔,但是如果從語言係統和①Abney(1987)提出允準條件(TheLicensingCondition),要求任何一個詞彙範疇要受到獨立的功能範疇的允準。這裏的三種位移現象均符合這一允準條件。

②當一個中心語X移位到另外一個中心語Y的位置時,X不能采取替代(substitution)的策略,而是采取附加(adjunction)的方法進行,生成的是複合成分XY。這樣X就無法建立與原位成分之間的成分統製關係,因為X作為XY複合成分的部分對於句法而言是不可見的。

③表現係統一般認為有兩個,分別為發音感知係統(ArticulatoryPerceptualSystem,APSystem)和概念意向係統(ConceptualIntentionalSystem,CISystem),AP係統後來也稱感覺運動係統(SensorimotorSystem)。句法部門生成的結構式必須要通過外部的表現係統加以解讀,因而必須要能被外部係統所識別,即所謂的可識別性條件。具體內容可參閱鄧思穎(2003,2010)中的論述。

4第一章緒論外部表現係統的關係來看,它們正是滿足接口條件的完美解決方案。從這個視角來看,語言設計中的位移現象和不可解特征就具有了完美性。

寧春岩(2011)有個形象的比喻:動物的脊柱主要由膠原蛋白、粘多糖等有機材料和磷、鈣等無機材料構成,而沒有選用更為堅硬的金屬材料。

這樣來看脊柱是不完美的,但是從脊柱與相關軀體係統相處的接口關係來看,用這些比金屬鬆軟的材料才能使脊柱具有完美性。句法研究正是在為了解決自然語言完美性和不完美性的科學張力(tension)之下不斷前進的。由此來看,研究位移現象不僅具有實證意義,更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

1.2位移現象的局域特征最早對於位移現象的研究起源於對移位限製機製的發現。移位需要針對特定的句法成分,一旦移動某些內嵌的成分,就會產生不合格的句子,如:(7)a.Johnheard[DP2arumorthatyouhadread[DP1thisbook]].b.[DP2Whichrumorthatyouhadread[DP1thisbook]]didJohnhear?

c.[DP1What]ididJohnhear[DP2arumorthatyouhadreadwhat]?(Müller2011)(8)a.[PP2Out[PP1ofwhichtunnel]]willheemerge[Outofwhichtunnel]?

b.[PP1Ofwhichtunnel]willheemerge[PP1out[ofwhichtunnel]]?(徐烈炯2009)例(7)包含一個內嵌限定詞短語DP的限定詞短語DP,當需要對該名詞短語進行提問時,隻能對上層DP進行操作。如果對DP進行提問,產生的移位就不合法。與之相同,例(8)進行前置移位時,隻能移動上層5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介詞短語PP,不能移動下層介詞短語PP。這兩條規則分別為DP蓋DP原則(DPoverDPPrinciple)和PP蓋PP原則(PPoverPPPrinciple)。

更多的研究發現各類句法範疇都要遵從這一製約條件,Chomsky(1964)將之概括為A蓋A原則(AoverAPrinciple):(9)在結構式...[A1...[A2...]...]...中,句法操作隻能作用於上層的A1,而不能作用於下層的A2。

之後的研究對於這一規則進行了改進,但是基本精神保持不變。如Koizumi(1995)、Fukui(1997)、Fitzpatrick(2002)以及Heck(2008)等人認為,應該將最簡方案中的特征(feature)概念納入到A蓋A原則中,從而將A蓋A原則改造成特征蓋特征原則(FoverFPrinciple),即:(10)在結構式[A[·F·]...[B[F]...[C[F]...]...]...]...中,移位到A[·F·]位置的隻能是距離A[·F·]更近的句法範疇B[F],而不是較遠的C[F]。

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這一規則有可能因為作用力過強而過濾掉一些合格的句子,如:(11)a.[DP1Whichauthor]didyouread[DP2abookabout[whichauthor]]?

b.[CP1ThatBillisnice]Johnwouldntsay[CP2thatMarythinks[thatBillisnice]].(Müller2011:35)在這兩句中,可以進行移位的分別是處於下層位置的限定詞短語DP1和標句詞短語CP1,且生成的句子都是合格的,因而這說明A蓋A原則的作用力過強。為了具體分析移位限製的類型,Ross(1967)將導致阻隔效應的成分進行了分類,並將這一阻隔效應統稱為句法孤島效應(IslandEffect),如:6第一章緒論(12)a.[DP1Whichbook]didMarymeet[DP2achild[CPwhoread[whichbook]]]?

b.[DP1Who]did[CPthatMarywasgoingoutwithwho]botheryou?

c.Howdidyouwonder[CPwhetherJohnsolvedtheproblemhow]?

d.[Whattable]willheputthechairbetween[[whattable]andsomesofa]?

在上例中,第一句中的whichbook來自於做賓語的名詞短語。該名詞短語包含一個CP投射,因而被稱為複雜名詞短語(complexNP)。①這個例子說明複雜名詞短語中不能進行成分的移位,這一類句子中的阻隔效應被稱為複雜名詞短語孤島(complexNPisland)。第二句中複雜的CP成分thatMarywasgoingoutwithwho做主語,移動這一主語成分中的內容也會產生不合格的句子,這一類阻隔效應被稱為句式主語孤島(sententialsubjectisland)。在第三類句子中,who在移位時跨越了CP投射中的whether,因而移位不能跨越含有wh疑問詞的標句詞投射,這一類結構被稱為wh疑問詞孤島(whisland)。最後一類語料說明並列短語中不能將並列結構中的某個成分移出,因而這類孤島被稱為並列結構孤島(coordinatestructureisland)。②Ross的研究細化了A蓋A原則所涵蓋的語料,將之分析成孤島條件的作用,並克服A蓋A原則的不足,更為準確地解釋了大量語料,因而具有一定的進步。他做出的分類對後來的句法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孤島研究至今仍然是生成語法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從一個高度概括性的A蓋A原則細化到在內容上存在明顯不同、在邏輯上具有不可窮盡性的孤島分析,實際上分化了理論的解釋能力,因而從這個角①名詞短語的“複雜性”主要體現在名詞短語的修飾語為一個關係從句,而不能是另外一個名詞性短語。

②此時無論是移動並列結構中前麵的成分還是後麵的成分,生成的結構均不合法。但是也可能存在一些例外的情況,可以參閱Zhang(2008)的論述。

7英漢位移現象的句法研究度來看,這一步的研究可以算作一種倒退。在句法研究進入管轄與約束理論時期(GBmodel)(Chomsky1981,1982,1986)後,一些概括性的原則再次出現以解釋孤島限製,從而提高了原則和規則的語料涵蓋範圍和解釋力度,進一步促進了普遍語法(UniversalGrammar)的研究。

A蓋A原則和孤島效應說明句法操作具有限製性,一旦違反這些製約條件,就會生成不合格的句子。這是一種局域性(locality)的體現。

這說明句法操作應該限製在某個特定的局域範圍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不合格的句子就會出現。這兩類製約條件是在合格句子和不合格句子之間的比較中加以總結的,之後的研究則說明在合格的句子當中同樣可以找到局域特征的證據。

首先以非論元移位的wh問句為例。在英語中,當wh疑問詞移位到句首時,主句中會出現主語助動詞換位現象(subjectAuxinversion),但是這一現象在子句中則不能出現,如:(13)a.WhatdoyouknowthatJohnlikes?

b.WhatdoyouknowthatdoesJohnlike?

這些語料說明what移位到句首時的操作激發了主語助動詞換位現象,但是子句中沒有出現這一現象,因而無法確定what是否在子句CP的指定語位置有所停留。但是在某些語言中,如巴斯克語(Basque)中,卻呈現出不同的句法表現,如:(14)Norkusteduzu[esanduelaMikelek[idatziduelaeskutitza]]?

whothinkAuxsayAuxthatMikelwriteauxthatletter‘WhodoyouthinkthatMikelsaidwrotetheletter?’(OrtizdeUrbina1989)在該句的主句中,助動詞du移位到標句詞ela的前麵,從而體現助動詞提升的句法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子句中,du也提升到了標句詞8第一章緒論ela的前麵。如果認為標句詞提升是因為wh疑問詞Nork移位所引發的,該句提供了句法證據說明當Nork發生移位時,肯定經過了子句CP的指定語位置,從而激發子句中的助動詞提升。如果這一結論能夠成立,這說明非論元移位必須采取連續循環(successivecyclic)的方式,以滿足局域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