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葵葉蔦蘿(圖543)【學名】QuamoclitsloteriHous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纏繞,多分枝,無毛。葉掌狀深裂,裂片披針形,頂端具長銳尖;葉柄和葉片幾等長;假托葉長約1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具1~3朵花;總花柄粗壯,常較葉柄長,苞片兩個;花柄中部具兩個小苞片;萼片5個,不相等,卵圓形至近圓形;花冠高腳碟狀,紅色,冠簷部為5深裂;雄蕊5枚,不等長;花絲基部膨大,被小鱗毛;雌蕊較雄蕊稍長;子房4室,每室1個胚珠;柱頭頭狀,兩裂。

蒴果,圓錐形或球形,光滑;種子被微柔毛。花期7~9圖543?葵葉蔦蘿月,果期8~10月。

3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分布區】靈丘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土壤上。

【用途】供觀賞。

六十八、花荵科Polemoni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灌木狀。葉互生或對生;單葉,掌狀或羽狀複葉;無托葉。

花兩性,輻射對稱或近似輻射對稱;花萼5裂,下部結合成鍾狀或管狀,裂片在花芽中為覆瓦狀排列或鑷合狀排列;花冠5裂,在花芽中為旋轉式排列;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管上,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藥兩室,縱裂;子房上位,3室,有時為2~5室,胚珠多個,花柱頂生,柱頭3裂;花盤生於子房基部。蒴果,多為室背開裂;種子多粒,有胚乳。

(一)花荵屬PolemoniumL.

多年生草本,少數為一年或二年生。通常有根狀莖。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或羽狀全裂;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聚傘花序、疏傘房花序或近頭狀花序狀的圓錐花序;花萼鍾狀,5裂,花後擴大包被果實;花冠漏鬥狀、寬鍾形或近輻射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的同一個位置上,花絲基礎部有粗毛;子房上位,每室有2~12個胚珠;花盤有鈍齒,生於子房基部。

1.花荵(圖544)【學名】Polemoniumcoeruleum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株高30~80厘米。奇數羽狀複葉,互生;下部葉長10~25厘米,小葉11~25枚,葉柄長2~10厘米;小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30毫米,寬3~11毫米,基部楔形至圓形,稍偏斜,先端漸尖或急尖;上部葉比下部葉小,小葉窄而少;花序下邊的葉有時為羽狀全裂。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上部腋生,疏生多花;花梗長3~5毫米,密生腺毛;花萼鍾狀,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5毫米,果期擴大包在果外;花冠鍾狀,藍紫色或藍色、淡藍圖544花荵色,裂片倒卵形,長為花冠筒的2倍;雄蕊5枚,生於花冠筒基部;子房上位,球形,花柱1個,柱頭3裂;花盤杯狀,生於子房基部。蒴果,球形,直徑約7毫米;種子紡錘形,長約3毫米,紅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中及林下。

【用途】可引種栽培供觀賞。

3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二)天藍繡球屬Phlox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時基部木質化。單葉,對生,或上部互生,全緣。聚傘花序、圓錐花序或聚傘狀圓錐花序;花兩性,輻射對稱,花萼5裂,裂片狹窄,結果時膨大,最後破裂;花冠管細長,喉部縊細,裂片倒卵形,比花冠管短;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管喉的不同位置上;子房上位,3室,每室1至多個胚珠,中軸胎座,花柱1個,柱頭線形。蒴果,3瓣裂。

1.小天藍繡球(圖545)【別名】福祿考【學名】PhloxdrummondiiHook.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15~45厘米,莖直立,多分枝,有腺毛。葉在基部的對生,上部的葉互生;寬卵形至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5~7.5厘米,寬9~20毫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稍抱莖,圖545?小天藍繡球全緣,有緣毛;無葉柄。聚傘花序頂生,花序梗和花梗上有柔毛;苞片和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萼5裂,萼筒長約3毫米,裂片條形,長約5毫米,密生柔毛;花冠高腳碟狀,長約15毫米,紫色、紅色、粉紅色、黃色或白色;雄蕊5枚,不伸出花冠筒;子房上位,花柱1條,連同子房長約4.5毫米。蒴果,橢圓狀球形,長約5毫米,外包宿存的花萼。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庭院、草地中。

【用途】栽培供觀賞。

2.天藍繡球(圖546)【別名】錐花福祿考【學名】Phloxpaniculat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莖直立,常叢生,有柔毛或無。單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有緣毛;葉柄短。圓錐花序,頂生;花萼筒狀,裂片先端刺芒狀,長5~7毫米;花冠高腳碟狀,藍紫色、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冠筒比裂片長;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的喉部,著生位置不等;子房上位,卵球形,長約1.5毫米,直徑約0.8毫米,花柱頂生,線形,柱頭3裂。蒴果,卵球形,3瓣裂,種子多數。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各縣區均有分布。

圖546?天藍繡球【生長環境】生於庭院、草地中。

3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用途】供觀賞。

六十九、紫草科Boraginaceae草木、灌木或喬木。單葉,互生,稀為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常排成蠍尾狀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稀為單生或腋生;花萼5裂,稀有具6~8齒或裂者,在果期常宿存;花冠管狀或漏鬥狀,喉部常具鱗片(附屬物);雄蕊5枚,與花冠互生,著生於花冠筒上;子房上位,由兩個心皮組成,常4裂,每1個心皮具有兩個胚珠;花柱著生於子房基部或頂生。果常為4個小堅果,稀為核果;種子直立或偏斜,胚直或彎曲。

(一)斑種草屬BothriospermumBge.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被粗伏毛和硬毛。單葉,互生。花小,藍色或白色,腋生,具柄;上部花從苞片內伸出排成總狀花序;花萼5深裂,裂片狹,果期不擴展;花冠管圓柱狀,喉部具5個鱗片狀的附屬物,花冠頂端5裂,裂片鈍,開展;雄蕊5枚,內藏;子房4裂,柱頭頭狀。小堅果4個,橢圓形,無棱,背麵具小瘤狀突起,腹麵近中部有凹陷,光滑,邊緣內折或較平。

1.斑種草(圖547)【學名】BothriospermumchinenseBg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密被剛毛。莖高20~40厘米,通常由基部分枝,斜向上。葉長圓形或倒披針形,基生葉和莖下部具柄,葉緣皺波狀,兩麵被短糙毛。花序具苞片,苞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皺波狀;花梗長2~8毫米;花萼裂片5個,狹披針形;花冠淡藍色,喉部具5個鱗片狀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子房4裂,花柱不向外伸。小堅果4個,腎形,具網狀皺褶,內麵具有橫凹陷。

花期4~6月,果期6~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或平原草地中。

【其他】為田間或路旁的雜草。圖547?斑種草2.狹苞斑種草(圖548)【學名】BothriospermumkusnezowiiBg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15~30厘米,植株被硬毛。莖單生或叢生、斜生,常自下部分枝。葉為倒披針形或匙形,長3~7厘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微尖,基部漸狹成柄,葉緣具波狀小齒,兩麵疏生糙毛。花生於枝端葉腋,較密集,總狀花序較短;苞片線形,圖548?狹苞斑種草3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下部的苞片長2~3.6厘米,寬2.5~7毫米;花萼5裂,裂片狹披針形,被糙毛;花冠藍紫色,5裂,喉部具5個鱗片狀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子房4裂,花柱內藏。小堅果4個,腎形,密生小瘤狀凸起,腹麵具有橢圓形的凹陷。花期4~6月,果期6~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或山坡草地中。

(二)琉璃草屬CynoglossumL.

兩年或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植株被灰色硬毛或柔毛。單葉,互生,基生葉具長柄。

總狀花序通常伸長,具苞片;花藍色、紫色或白色,偏生於花序一側;花萼5深裂;花冠筒短,喉部具5個附屬物,裂片5個,覆瓦狀排列;雄蕊5枚,內藏,位於鱗片下麵;子房4深裂,柱頭小。小堅果4個,具鉤刺,著生麵居果的頂部。

1.大果琉璃草【學名】CynoglossumdivaricatumStapf.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高30~65厘米,植株密被貼伏的短硬毛,上部多分枝。

基生葉和下部葉具柄,灰綠色,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4厘米,寬1~4厘米,兩麵密生緊貼的短柔毛;上部葉無柄,狹披針形。花序長達10厘米,具稀疏的花;苞片狹披針形;花柄長達1厘米,結果時長達2.5厘米;花萼5裂,裂片卵形,兩麵密被短硬毛,果期向外反折;花冠藍色或紅紫色,5裂,裂片近方形,喉部具5個梯形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子房4深裂,花柱圓錐狀,果期宿存,常超出於果,柱頭頭狀。小堅果4個,扁卵形,長約5毫米,密生錨狀刺,著生麵位於腹麵上部。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幹燥草坡中、沙丘或石灘上。

2.琉璃草(圖549)【學名】Cynoglossumzeylanicum()VahlThunb.

【形態特征】直立草本,高40~60厘米,稀達80厘米。莖單一或數條叢生,密被伏黃褐色糙伏毛。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柄,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漸狹,上下兩麵密生貼伏的伏毛;莖上部葉無柄,狹小,被密伏的伏毛。花序頂生及腋生,分枝鈍角叉狀分開,無苞片,果期延長呈總狀;花梗長1~2毫米,果期較花萼短,密生貼伏的糙伏毛;花萼長1.5~2毫米,果期稍增大,長約3毫米,裂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外麵密伏短糙毛;花冠藍色,漏鬥狀,長3.5~4.5毫米,簷部直徑5~7毫米,裂片長圓形,先端圓鈍,喉部有圖549?琉璃草5個梯形附屬物,附屬物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邊3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緣密生白柔毛;花藥長圓形,花絲基部擴張,著生花冠筒上1\/3處;花柱肥厚,略四棱形,長約1毫米,果期長達2.5毫米,較花萼稍短。小堅果卵球形,長2~3毫米,直徑1.5~2.5毫米,背麵凸,密生錨狀刺,邊緣無翅邊或稀中部以下具翅邊。花果期5~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沙丘上。

【用途】根葉供藥用,可治瘡癤癰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及黃疸、痢疾、尿痛及肺結核咳嗽。

(三)齒緣草屬EritrichiumSchrad.

多年生草本。莖叢生,植株具剛毛或絨毛。單葉,互生。總狀花序,單一或分枝;花小,藍色,稀為白色;花萼5深裂,在果期不擴展或稍擴展;花冠筒短,喉部具5個附屬物,裂片5個,覆瓦狀排列;雄蕊5枚,內藏;子房4裂,柱頭頭狀。小堅果4個,直立,著生麵小,位於中部以下,近基部,頂端分離,邊緣因鉤毛基部彙合而有翅或具牙齒或全緣。

1.北齒緣草(圖550)【別名】齒緣草【學名】EritrichiumborealisinenseKitag.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密被絹狀細剛毛,混生剛毛,呈灰白色。莖高15~40厘米,數條,常密集成簇。基生葉叢生,倒披針形;莖生葉狹倒披針形,無柄。花序長1~2厘米,花後花序軸漸延伸,在果期長常為2~5厘米,花生苞片腋外,苞片披針形;花萼5裂,裂片長圓披針形;花冠輻狀,藍色,5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圓形,具5個半月形至矮梯形的附屬物;子房4裂,柱頭頭狀。小堅果,背腹壓扁,背麵密被小瘤狀突起和短硬毛,具明顯中肋;腹麵兩側具皺棱和短硬毛,中部具龍骨狀棱脊,著生麵三角形,位於腹麵中部或中下部;果邊緣具錨狀刺,刺上具微毛。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石頭上或幹燥草坡中。

【其他】為野生雜草。

(四)鶴虱屬Lappula圖550?北齒緣草V.Wolf.

一年生草本。植株被粗毛。單葉,互生。花小,具柄或無柄,排成總狀或穗狀花序;具苞片;花萼5裂,裂片卵形或狹窄;花冠藍色或白色,呈漏鬥狀或高腳碟狀,喉部具5個附屬物,裂片5個,覆瓦狀排列;雄蕊5枚,內藏,著生於花冠筒上;子房4深裂,柱頭頭狀;小堅果4個,直立,平滑或具小瘤,沿角棱和邊上具錨狀刺;種子直立。

3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鶴虱(圖551)【學名】LappulamyosotisV.Wolf.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高20~40厘米,植株被毛,常多分枝。單葉,互生,葉片倒披針形,長1.5~5厘米,寬3~5毫米,緊貼細糙毛。總狀花序,頂生,長達15厘米;苞片披針形;花具短柄;花萼5深裂;花冠圖551?鶴虱藍紫色,比萼片稍長,喉部具5個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子房4深裂,柱頭扁球形。小堅果4個,卵形,長約2.5~4毫米,具小瘤狀突起,沿棱有2~3行錨狀刺,刺的先端具鉤。花期4~6月,果期6~7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草地、田野中及沙地上。

【用途】果實為驅蟲藥;種子可榨油。

(五)紫草屬LithospermumL.

草本或亞灌木。植株被粗硬毛。單葉,互生,無托葉。花白色、黃色或青紫色,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或單生於葉腋,具苞片;花萼5深裂,裂片線形;花冠漏鬥狀或細筒狀,裂片5個,喉部裸露或具5個鱗片狀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子房4深裂,柱頭兩裂。

小堅果卵球形,表麵光滑、粗糙或具有小瘤體。

1.紫草【學名】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Sieb.etZucc.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含有紫紅色色素。莖高40~95厘米,植株具斜生的粗毛。

單葉,互生,葉片為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麵均被粗糙的短伏毛。花小,排成總狀花序,具葉狀苞片;花萼長約3.5毫米,5深裂;花冠白色,花冠筒長4毫米,喉部具淺橫的突起;雄蕊5枚;子房4深裂,柱頭兩裂。小堅果卵形,灰白色帶褐色,具光澤,長約3~3.5毫米。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路旁、沙地、田邊。

【用途】根可入藥,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能。

(六)狼紫草屬LycopsisL.

一年生草本,被疏糙伏毛。莖直立或鋪散。葉互生。鐮狀聚傘花序頂生,蠍尾狀,具苞片;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線形,不等大,果期稍增大;花冠藍紫色,筒部比萼長,弧曲或屈曲,簷部具5個開展的鈍裂片,喉部附屬物鱗片狀或疣狀,有短毛;雄蕊5枚,著生花冠筒中部,內藏,花絲短、絲形,花藥卵狀長圓形,兩端鈍;子房4裂,花柱內藏,柱頭頭狀,兩裂;雌蕊基平坦。小堅果斜卵形,直立,有網狀皺紋,著生麵居腹麵近下部,有硬化的環狀邊緣。

3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狼紫草【學名】Lycopsisorientali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高10~40厘米,常自下部分枝,有開展的稀疏長硬毛。

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柄,其餘無柄,倒披針形至線狀長圓形,兩麵疏生硬毛,邊緣有微波狀小牙齒。花序花期短,花後逐漸伸長達25厘米;苞片比葉小,卵形至線狀披針形;花梗長約2毫米,果期伸長可達1.5厘米;花萼長約7毫米,5裂至基部,有半貼伏的硬毛,裂片鑽形,稍不等長,果期增大,星狀開展;花冠藍紫色,有時紫紅色,長約7毫米,無毛,筒下部稍屈曲,裂片開展,寬度稍大於長度,附屬物疣狀至鱗片狀,密生短毛;雄蕊著生花冠筒中部之下,花絲極短,花藥長約1毫米;花柱長約2.5毫米,柱頭球形,兩裂。

小堅果腎形,淡褐色,表麵有網狀皺紋和小疣點,著生麵碗狀,邊緣無齒。種子褐色,子葉狹長卵形,肥厚,胚根在上方。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路旁、沙地、田邊。

【用途】種子富含油脂,可榨油供食用。

(七)沙引草屬MesserschmidiaL.

草本或木本。單葉,互生;花序無苞片,呈傘房狀,兩叉分枝;花萼5深裂;花冠白色,鍾狀或管狀,裂片5個;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上,花絲極短,花藥頂端凸尖;子房4室,每室具1個胚珠。果成熟時幹燥,中果皮小泡狀,木栓質,內果皮分為兩部,每一部有兩個產種子的腔,腔為1個深槽所隔開。

1.沙引草(圖552)【別名】紫丹【學名】Messerschmidiasibiric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細長的根狀莖。莖高8~25厘米,密被長柔毛,常從基部分枝。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漸狹,圖552?沙引草兩麵被密伏生的長柔毛。花呈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密集,僅花序基部具1條形苞片,密被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密被白色柔毛;花冠白色,漏鬥狀,5裂,裂片卵圓形,外被柔毛,喉部無鱗片狀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著生在花冠筒的中部或中部以下;子房4深裂,4室,每室具1個胚珠;花柱較粗,柱頭兩淺裂。果為長圓狀球形,被密生的短柔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原野或丘陵鹽堿土壤的草地中。

【用途】花可提取香料;植株為良好的固沙植物。

3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八)勿忘草屬Myosoti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單葉,互生,全緣。花序伸長,無苞片,最下部花為單生;花萼5裂;花冠藍色、玫瑰紅色或白色;花冠筒短,高腳碟狀,裂片5個,喉部常具5個鱗片狀附屬物;雄蕊5枚,內藏;子房4裂,花柱絲狀,柱頭小。小堅果4個,卵狀長圓形,像凸透鏡狀,具光澤,著生麵小。

1.勿忘草(圖553)【學名】MyosotissilvaticaEhrh.exHoff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多數黑褐色須根。植株被彎曲的長柔毛,莖高10~40厘米,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為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達8厘米,中部以上的葉無柄,葉為長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兩麵密生柔毛並混雜有短硬毛。花序長圖553?勿忘草達10~25厘米,無苞片;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被短伏毛;花冠藍色,裂片5個,先端鈍圓,喉部黃色,具5個附屬物;雄蕊5枚;子房4裂,柱頭扁球形。小堅果,寬卵狀圓形(凸鏡狀),長約1.5毫米,稍扁,黑色發亮。花期5~7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中、林邊及草坡上。

【用途】花冠美觀,可做切花的碎花材料,也可引種栽培點綴草坪。

(九)肺草屬PulmonariaL.

多年生草本。有長硬毛。莖幾不分枝。基生葉大型,有葉柄;莖生葉互生。鐮狀聚傘花序具苞片;花有花梗;花萼鍾狀,5淺裂,果期增大,包圍小堅果;花冠紫紅色或藍色,筒部與花萼等長,簷部平展,直徑10~15毫米,5裂,喉部無附屬物或具短毛叢;雄蕊5枚,內藏,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子房4裂,花柱絲形,柱頭頭狀,兩裂;雌蕊基平。小堅果卵形,黑色,有光澤,腹麵縱龍骨狀,先端鈍,著生麵位於小堅果基部,微凹,有環狀邊緣。

1.腺毛肺草(圖554)【學名】PulmonariamollissimaKern.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黑褐色,常具多數粗壯的側根。莖直立,高25~40厘米,僅上部稍有分枝,有短腺毛和短硬毛。基生葉叢生,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2~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兩麵都有短伏毛,花後枯萎;葉柄長8~18厘米;莖生葉無柄,長圓狀倒披針形至狹卵形,長5~12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近心形。花序長達8厘米;苞片披針形,長0.6~1.4厘米;花萼狹鍾狀,長8~11毫米,4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有短腺毛和短硬毛,5淺裂至1\/3,裂片三角形;花冠藍紫色,寬筒狀,上端較粗,長約1.4厘米,簷部裂片近半圓形,開展,喉部無附屬物;雄蕊5枚,著生喉部之下,花藥長約2毫米;花柱長達花冠筒中部。

小堅果兩側稍扁,長約3.5毫米。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林中或山穀灌叢中。

圖554?腺毛肺草(十)紫筒草屬StenosoleniumTurcz.

多年生草本。植株被硬毛,根通常紅紫色。單葉,互生。總狀花序,頂生,具苞片;花近無柄;花萼5深裂,裂片狹細;花冠呈高腳碟狀,裏麵基部具毛環,5裂,裂片圓形稍開展,紫色、藍紫色或白色;雄蕊5枚,內藏,著生在花冠筒中上部,柱頭兩裂。小堅果卵球狀、三角形,背部凸起,腹部具龍骨,具光澤,具不規則小瘤狀凸起,著生麵周圍具膜質緣。

1.紫筒草(圖555)【別名】狹管紫草【學名】Stenosoleniumsaxatile()Pall.Turcz.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細長,紫紅色。植株密被粗硬毛;莖高6~20厘米,多分枝,較開展。莖生葉和下部葉為倒披針形,近基部為披針形,兩麵密生糙毛和混生短柔毛。花呈頂生的總狀花序,密生糙毛;苞片葉狀;花具短柄;花萼5深裂,裂片窄卵狀披針形,花冠筒細,紫色、藍紫色或白色,基部具毛環;裂片5個,圓鈍;子房4深裂,柱頭兩個。小堅果4個,三角狀卵形,著生麵在基部,具短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平原、丘陵或草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圖555?紫筒草七十、馬鞭草科Verbenaceae常綠或落葉灌木或喬木,有時為藤本,少為草本。單葉或複葉,對生,少為輪生和互生;無托葉。花序頂生或腋生,組成聚傘、總狀、穗狀、傘房狀聚傘或圓錐花序;花兩性,兩側對稱,常偏斜或呈唇形,少為輻射對稱;花萼常4~5裂,多宿存;花冠管圓柱形,通常4~5裂,裂片在芽中呈覆瓦狀排列;雄蕊4枚,二強,少為2枚或5~6枚,著生於花冠筒上;花盤小,不顯著;子房上位,雌蕊常由兩個心皮組成,通常為2~4室,有時為假隔膜,分為4~10室,每室具1~2個胚珠,柱頭分裂或不裂。果為核果、蒴果或漿果狀核果;種子通常無胚乳。

4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一)牡荊屬VitexL.

灌木或小喬木。小枝通常4棱形。葉對生,具柄,掌狀複葉,稀為單葉,小葉片全緣或具鋸齒,淺裂至深裂。花序頂生或腋生,聚傘花序,或由聚傘花序再組成圓錐花序;苞片小;花萼鍾狀,稀為管狀或漏鬥狀,頂端近截平或具5個小齒,宿存,結果時稍增大;花冠白色、淺藍色、淡藍紫色或淡黃色,二唇形,上唇兩裂,下唇3裂;雄蕊4枚,二強或近等長;子房近圓形或微卵形,2~4室,每室具胚珠1~2個;花柱絲狀,柱頭兩裂。果實球形或倒卵形,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種子倒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無胚乳。

1.荊條【學名】Vitexnegundoheterophylla()L.var.Franch.Rehd.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小枝四棱。葉具長柄,掌狀複葉對生,小葉橢圓狀卵形,長2~10厘米,先端銳尖,緣具切裂狀鋸齒或羽狀裂,背麵灰白色,被柔毛。花組成疏展的圓錐花序,長12~20厘米;花萼鍾狀,具5齒裂,宿存;花冠藍紫色,二唇形;雄蕊4枚,二強;雄蕊和花柱稍外伸。核果球形或倒卵形。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主要分布在靈丘南山。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陽坡、半陽坡、半陰坡上或溝穀中。

【用途】葉和果實可入藥;開花時為優良的蜜源植物;枝條堅韌,為編筐的良好材料;可栽培作為觀賞植物。

七十一、唇形科Labiatae草本、亞灌木或灌木。植株常含芳香油。莖通常四棱形。葉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聚傘花序,通常著生在對生葉的葉腋內呈輪傘花序,此花序再組成總狀、穗狀或圓錐狀花序,極少為單花;花兩性,兩側對稱,通常二唇形;花萼合生,宿存,5裂或二唇形;花冠合生,具4~5裂,呈各式二唇形,稀為單唇;雄蕊4枚,二強,稀為兩枚,著生於花冠上;花藥兩室,縱裂,稀為貫通1室或退化為半藥;花盤下位,肉質;雌蕊由兩個心皮合生;子房上位,4深裂,稀為4淺裂,4室,每室1個胚珠;花柱生於子房基部,稀有高於基部者;柱頭常兩裂。果為4個小堅果,包在宿存花萼內。

(一)水棘針屬AmethysteaL.

一年生直立草本。莖四棱形。葉具柄,葉片常3深裂,稀為不裂或5裂,葉緣具齒。

花序由鬆散具長柄的聚傘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苞片與莖葉同形;小苞片線形;花兩性,藍色或紫藍色;花萼鍾形,具10條脈,萼齒5個,近相等;花冠二唇形,上唇兩裂,裂片與下唇側裂片同形,下唇稍大,中裂片近圓形;雄蕊4枚,前對能育,自上唇裂片間伸出;花藥兩室叉開,成熟後貫通為1室;後對雄蕊退化;花柱兩淺裂,不相等。花盤環狀,具相等的淺裂片。子房4裂;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背麵具網狀皺紋,腹麵具棱,兩側平滑,合生麵大。

4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水棘針(圖556)【學名】AmethysteacaeruleaL.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莖呈圓錐狀分枝,被疏柔毛或微柔毛。葉具柄,具狹翅;葉片3深裂,稀為不裂或5裂,裂片披針形,兩麵無毛。小聚傘花序排列成疏鬆的圓錐花序;花萼鍾狀,具10條脈,萼齒5個,近相等;花冠藍色或紫藍色,5裂,二唇形,下唇中裂片最大;前兩對雄蕊能育,伸出,後對退化成假雄蕊;花盤環狀,裂片等大。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兩淺裂。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具網狀皺紋。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野、河岸、沙地、路邊、水旁。

【其他】為田邊或河岸沙地雜草。圖556?水棘針(二)青蘭屬DracocephalumL.

多年生草本,稀為一年生。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基生葉具長柄。輪傘花序密集呈頭狀、穗狀或稀疏排列;花萼鍾狀管形或管形,具15條脈,萼齒5個,有時呈二唇形,齒間具瘤狀的胼胝體;花冠筒下部細,從中部以上寬,二唇形,上唇直或微彎,頂端兩裂或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常具斑點;雄蕊4枚,後對較前對為長,常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柱細長,先端相等兩裂。小堅果,長圓形,光滑。

1.香青蘭(圖557)【學名】Dracocephalummoldavic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被倒向的小毛。基生葉卵圓狀三角形,葉緣具圓齒,具長柄,莖生葉為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4~4厘米,寬0.4~1.2厘米,葉緣具三角形牙齒或疏鋸齒,有時葉基兩齒具長刺。輪傘花序通常4朵花,生於莖或分枝的上部;苞片長圓形,每側具2~3個小齒,齒具長2.5~3.5毫米的長刺;花萼長8~10毫米,具15條脈,上唇3裂,下唇兩裂,裂片先端均呈刺狀尖。花冠淡藍紫色,長1.5~2.5厘米,二唇形;上唇短舟形,先端微裂;下唇3裂,中裂片扁,兩裂,具深紫色斑點,側裂片平截。雄蕊4枚,微伸出。小堅果,長圓形,光滑。

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邊、河灘及荒地上或草坡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植株含芳香油。

圖557?香青蘭4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2.毛建草(圖558)【別名】岩青蘭【學名】DracocephalumrupestreHance.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多自根莖生出。植株被倒向短柔毛。基生葉具長柄,葉為三角狀卵形,長1.4~5.5厘米,兩麵疏被柔毛;莖中部葉具明顯的柄,葉片長2.2~3.5厘米;莖上部葉具鞘狀短柄或幾無柄。

圖558?毛建草輪傘花序密集,通常呈頭狀,稀呈穗狀;苞片倒卵形,齒具刺,被短柔毛和睫毛。花萼長約15~20毫米,常帶紫色;上唇3裂,中齒倒卵狀橢圓形,側齒披針形;下唇兩裂,齒狹披針形。花冠藍紫色,長3.5~4厘米,二唇形;上唇先端微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小,長圓形。小堅果,長卵圓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溝穀中或疏林下。

【用途】全草具香氣,可代茶用,也可栽培供觀賞。

(三)香薷屬ElsholtziaWilld.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葉對生,葉緣具齒。輪傘花序組成穗狀花序,花序圓柱形或偏向一側,有時呈緊密的覆瓦狀;苞片披針形、卵形或扇形;花萼鍾形或管形,萼齒5個,近等長,果時增大。花冠小,白色、淡黃色、淡紫色或玫瑰紅色,外麵常被毛和腺點,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或全緣;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常較大,側裂片常較小,全緣。

雄蕊4枚,前對常較長,上升;花柱先端兩裂。小堅果,卵球形或長圓形,褐色,無毛。

1.木香薷(圖559)【別名】柴荊芥【學名】ElsholtziastauntoniBenth.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亞灌木。株高0.7~1.7米。

莖上部多分枝,上部鈍圓四棱形,常帶紫紅色,被微柔毛。

葉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8~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至葉柄,葉緣具粗鋸齒,兩麵脈上圖559?木香薷被微柔毛,下麵密布凹腺點。輪傘花序,具5~10朵花,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長3~12厘米,近偏向一側;苞片披針形。花萼管狀鍾形,長2~3毫米,外麵密被白色絨毛;萼齒5個,近等大,卵狀披針形。花冠淡紅紫色,長7~9毫米,外麵被白色柔毛及稀疏腺點,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近圓形;側裂片近卵圓形,先端圓,較中裂片稍短。雄蕊4枚,前對較長,向外伸出;花柱先端近相等兩深裂,裂片線形。小堅果,橢圓形,光滑。花、果期7~10月。

4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分布區】靈丘縣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河灘或石山上、溪邊及草坡中。

【用途】植物體可提取香料,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2.香薷(圖560)【學名】Elsholtziaciliata()Thunb.Hyland.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具密集的須根。莖通常自中部分枝,被疏柔毛。葉片為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狀下延成翅,葉緣具鋸齒,下麵滿布橙色腺點。輪傘花序多花,組成偏向一側的頂生穗狀花序;苞片卵圓形,先端具芒狀突尖,具緣毛。花萼鍾狀,長約1.5毫米,外麵被疏柔毛,疏生腺點;萼齒5個,三角形,前兩齒較長,先端具針狀尖頭,具緣。花冠淡紫色,長約4毫米,外麵被柔毛和腺點,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半圓形,側裂片較短。雄蕊4枚,前對較後對長1倍,外伸;花柱內藏,先端兩淺裂。小堅果,長圓形,光滑。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圖560?香薷【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及河岸處。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發汗、利尿和治療急性腸胃炎等作用。

3.密花香薷(圖561)【學名】ElsholtziadensaBenth.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密生須根。

莖直立,自基部分枝,被短柔毛。葉為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4厘米,兩麵被短柔毛,葉緣基部以上具鋸齒。輪傘花序多花密集,組成長2~6厘米、密被紫色串珠狀長柔毛的圓柱形穗狀花序;苞片倒卵形,頂端鈍,邊緣被串珠狀疏柔毛。花萼鍾狀,長約1.5毫米,果時增大;萼齒5個,近三角形,不相等。

花冠淡紫色,長約2.5毫米,外被紫色串珠狀長柔毛,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稍開展,3裂,中裂片較側裂片短。

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花柱微伸出,先端近相等兩裂。圖561?密花香薷小堅果,近圓形,暗褐色,被極細的微柔毛,頂端具小疣突起。

花、果期7~12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甸中、林下及山坡上。

4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四)香茶菜屬Rabdosia()Bl.Hassk.

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根莖常肥大木質,疙瘩狀。葉小或中等大,大都具柄、具齒。聚傘花序3朵至多朵花,排列成多少疏離的總狀、狹圓錐狀或開展圓錐狀花序,稀密集成穗狀花序;下部苞葉與莖葉同形,上部漸變小呈苞片狀,也有苞葉全部與莖葉同形,因而聚傘花序腋生的,苞片及小苞片均細小。花小或中等大,具梗。花萼開花時鍾形,果時多增大,有時呈管狀或管狀鍾形,直立或下傾,直伸或略彎曲,萼齒5個,近等大或呈3\/2式二唇形。花冠筒伸出,下傾或下曲,斜向,基部上方淺囊狀或呈短距,至喉部等寬或略收縮,冠簷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圓裂,下唇全緣,通常較上唇長,內凹,常呈舟狀。雄蕊4枚,二強,下傾,花絲無齒,分離,無毛或被毛,花藥貫通,1室,花後平展,稀藥室多少明顯叉開。花盤環狀,近全緣或具齒,前方有時呈指狀膨大。花柱絲狀,先端相等兩淺裂。

小堅果近圓球形、卵球形或長圓狀三棱形,無毛或頂端略具毛,光滑或具小點。

1.內折香茶菜(圖562)【學名】Rabdosiainflexa()圖562?內折香茶菜Thunb.Hara.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疙瘩狀,粗達3厘米以上,向下密生纖維狀須根。莖曲折,直立,高0.4~1(1.5)米,自下部多分枝,鈍四棱形,具四槽,褐色,具細條紋,沿棱上密被下曲具節白色疏柔毛。莖葉三角狀闊卵形或闊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基部闊楔形,驟然漸狹下延,邊緣在基部以上具粗大圓齒狀鋸齒,齒尖具硬尖,堅紙質,上麵橄欖綠色,散布具節短柔毛,下麵淡綠色,沿脈上被具節白色疏柔毛,側脈約4對,與中脈在上麵微凹陷下麵隆起,平行細脈在下麵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上部具寬翅,腹凹背凸,密被具節白色疏柔毛。狹圓錐花序長6~10厘米,花莖及分枝頂端及上部莖葉腋內著生,由於上部莖葉變小呈苞葉狀,因而整體常呈複合圓錐花序,花序由具3~5朵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梗,總梗長達5毫米,與較短的花梗及序軸密被短柔毛;苞葉卵圓形,變小,近無柄,邊緣具疏齒至近全緣;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微小,具緣毛。花萼鍾形,外被斜上細毛,內麵無毛,萼齒5個,近相等或微呈3\/2式,果時花萼稍增大,脈紋顯著。花冠淡紅至青紫色,外被短柔毛及腺點,內麵無毛,冠筒長約3.5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直徑約1.5毫米,冠簷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相等4圓裂,下唇闊卵圓形,內凹,舟形。雄蕊4枚,內藏,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

花柱絲狀,內藏,先端相等兩淺裂。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8~10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叢中及林間空地處。

4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2.溪黃草(圖563)【學名】Rabdosiaserra()Maxim.Hara.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莖直立,高達1.5(2)米,鈍四棱形,具四淺槽,有細條紋,帶紫色,基部木質,近無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莖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圖563?溪黃草邊緣具粗大內彎的鋸齒,草質,上麵暗綠色,下麵淡綠色,兩麵僅脈上密被微柔毛,餘部無毛,散布淡黃色腺點,側脈每側4~5條與中脈在兩麵微隆起,在邊緣之內網結,其間平行細脈多少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上部具漸寬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圓錐花序生於莖及分枝頂上,長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體組成龐大疏鬆的圓錐花序,圓錐花序由具5朵至多朵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梗,總梗長0.5~1.5厘米,花梗長1~3毫米,總梗、花梗與序軸均密被微柔毛;苞葉在下部者葉狀,具短柄,長超過聚傘花序,向上漸變小呈苞片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與總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細小,長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鍾形,長約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間夾有腺點,內麵無毛,萼齒5個,長三角形,近等大,長約為萼長之半,果時花萼增大,呈闊鍾形,基部多少呈壺狀,長約3毫米,脈紋明顯。花冠紫色,長達6毫米,外被短柔毛,內麵無毛,冠筒長約3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寬約1.2毫米,冠簷二唇形,上唇外反,長約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圓裂,下唇闊卵圓形,長約3毫米,內凹。雄蕊4枚,內藏。花柱絲狀,內藏,先端相等兩淺裂。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闊卵圓形,頂端圓,具腺點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

【分布區】朔州市蓮花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下、草叢中。???????????????????????????

(五)地筍屬LycopusL.

多年生沼澤或濕地草本。通常具肥大的根莖。葉具齒或羽狀分裂,苞葉與葉同形,漸小。

輪傘花序無梗,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小,外方小苞片長於或等於花萼。花小,無梗。花萼鍾形,近整齊,萼齒4~5個,等大或有1枚特大,先端鈍、銳尖或刺尖,內麵無毛。

花冠等於或稍超出花萼,鍾形,內麵在喉部有交錯的柔毛,冠簷二唇形,上唇全緣或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前對雄蕊能育,稍超出花冠,直伸,花絲無毛,花藥兩室,室平行,其後略叉開,後對雄蕊退化消失,或呈絲狀,先端棍棒形,或呈頭狀。花柱絲狀,伸出於花冠,先端兩裂,裂片扁平、銳尖、等大,或後裂片較小。花盤平頂。小堅果背腹扁平,腹麵多少具棱,先端截平,基部楔形,邊緣加厚,褐色,無毛或腹麵具腺點。

4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地瓜兒苗(圖564)【學名】Lycopuslucidushirtusvar.RegelinMe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莖棱上被向上小硬毛,節上密集硬毛;葉披針形,暗綠色,上麵密被細剛毛狀硬毛,葉緣具緣毛,下麵主要在肋及脈上被剛毛狀硬毛,兩端漸狹,邊緣具銳齒。輪傘花序無梗,輪廓圓球形,花時徑1.2~1.5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刺尖,位於外方者超過花萼,具3條脈,位於內方者,短於或等於花萼,具1條脈,邊緣均具小纖毛。花萼鍾形,兩麵圖564?地瓜兒苗無毛,外麵具腺點,萼齒5個,披針狀三角形,具刺尖頭,邊緣具小緣毛。花冠白色,外麵在冠簷上具腺點,內麵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長約3毫米,冠簷不明顯二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僅前對能育,超出於花冠,先端略下彎,花絲絲狀,無毛,花藥卵圓形,兩室,室略叉開,後對雄蕊退化,絲狀,先端棍棒狀。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兩淺裂,裂片線形。花盤平頂。小堅果倒卵圓狀四邊形,基部略狹,褐色,邊緣加厚,背麵平,腹麵具棱,有腺點。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分布區】恒山地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沼澤地上或水邊。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通經、利尿的功效。

(六)夏至草屬LagopsisBungeexBenth.

多年生草本。葉掌狀分裂。輪傘花序腋生;小苞片針刺狀。花小,白色、黃色至褐紫色。

花萼管狀或管狀鍾形,具10條脈;具5齒,不等大,其中兩齒稍大。花冠二唇形;上唇直伸,全緣或間有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寬大,心形。雄蕊4枚,前對較長,均內藏於花冠筒內;花盤平頂;花柱先端兩淺裂。小堅果,卵圓狀三棱形,光滑或具細網紋。

1.夏至草(圖565)【學名】Lagopsissupina()Steph.Ik.-G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5~35厘米。

莖密被微柔毛,分枝。葉輪廓為半圓形、圓形或倒卵形,掌狀3淺裂至3深裂;裂片具鯊圓齒,兩麵密被微柔毛。輪傘花序具疏花;小苞片彎曲,刺狀,密被微柔毛。花萼管狀鍾形,長約4毫米,外密被微柔毛,具5條脈;齒近整齊,三角形,先端具淺黃色刺尖。花冠白色,稍伸出於萼筒,長約6毫米,外麵密被長柔毛,二唇形;上唇長圓形,全緣;下圖565?夏至草唇3裂,中裂片圓形,側裂片橢圓形。雄蕊4枚,4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不伸出,後對較短;花柱先端兩淺裂,與雄蕊等長;花盤平頂。小堅果,長卵狀三棱形,褐色,具鱗粃。花期3~5月,果期5~6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空曠地上。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養血、調經的功效。

(七)益母草屬LeonurusL.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葉3~5裂;莖下部葉較寬大,近掌狀分裂;上部葉漸狹,全緣、具缺刻或3裂。輪傘花序多花密集,腋生,多數排列成穗狀花序,苞片鑽狀或刺狀;花萼倒圓錐形或管狀鍾形,具5條脈,齒5個,近等大,不明顯二唇形,下唇兩齒較長,上唇3齒直立。花冠白色、粉紅色至淡紫色,二唇形;上唇長圓形、倒卵形或卵狀圓形,全緣,直伸,外麵被柔毛或無毛;下唇直伸或開展,具斑紋,3裂,中裂片與側裂片等大或中裂片大於側裂片。雄蕊4枚,前對雄蕊較長,與後對雄蕊平行排列於上唇之上;花柱先端具相等兩裂,裂片鑽形。小堅果銳三棱形,先端平截,基部楔形。

1.益母草(圖566)【別名】異葉益母草【學名】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

【形態特征】二年生直立草本。株高可達1米。

莖四棱,通常分枝,被倒向短柔毛。中部葉3全裂,裂片長圓狀菱形,又羽狀分裂,裂片寬線形,葉裂片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腋生,具8~15朵花;苞片針刺狀,密被伏毛。花萼管狀鍾形,長8毫米,外圖566?益母草密被伏柔毛,具5個刺狀齒;前兩齒較長,靠合。花冠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1~1.5厘米,二唇形;上唇長圓形,直伸,外被白色長柔毛,裏麵無毛;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下唇與上唇近等長或稍短。雄蕊4枚,花絲中部有白色長柔毛;花柱先端具相等的兩裂。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先端平截,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野、荒地、路旁。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調經活血、清熱利尿的作用。

2.細葉益母草(圖567)【學名】Leonurussibiricus圖567?細葉益母草L.

【形態特征】二年生直立草本。株高可達80厘米。莖4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常單一,多數從植株的基部發出,常不分枝。葉片掌狀3全裂,裂片呈狹長圓狀菱形,其上再羽狀分裂成3裂的線狀小裂片,上麵疏被糙伏毛,下麵被疏糙伏毛及腺點。輪傘花序腋生,多花;苞片刺狀,向下反折,被短糙伏毛。花萼管狀鍾形,長8~9毫米,具5條脈,萼齒5枚;前兩齒靠合,稍開張,鑽狀三角形,具刺尖;後3齒較短,三角形,具刺尖。

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長約1.8厘米,二唇形;上唇長圓形,直伸,全緣,外麵密被長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枚,前對較長,花絲中部疏被鱗狀毛;花柱先端具相等的兩淺裂,裂片鑽形。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頂端平截,基部楔形,褐色。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野、荒地、路旁。

【用途】作藥用,主治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癰腫瘡瘍。

(八)薄荷屬MenthaL.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具香氣。上部莖葉靠近花序者大都無柄或近無柄,葉緣具牙齒(鋸齒或圓齒)。輪傘花序常為多花密集;苞片披針形或線狀鑽形和線形;花兩性或單性,雄性花具退化子房,雌性花具退化的短雄蕊,同株或異株;花萼鍾形,漏鬥狀或管狀鍾形,10~13條脈,齒5個,相等或二唇形。花冠漏鬥狀,大部近於整齊或稍不整齊,上裂片大都稍寬,全緣或先端微凹或兩淺裂,其餘3裂片等大,全緣。雄蕊4枚,直伸,大都明顯伸出花冠;花柱先端具相等的兩淺裂。小堅果,卵形,無毛或稍具瘤。

1.薄荷(圖568)【別名】野薄荷【學名】MenthehaplocalyxBr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銳四棱形,具四槽,高30~60厘米,莖下部節具須根及水平匍匐根狀莖,上部被倒柔毛,下部沿棱上被微柔毛,多分枝。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葉緣具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約5~6對,沿葉脈上下密生微柔毛。花無梗,或具2.5毫米長的短梗,圖568?野薄荷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內麵在喉部以下被微柔毛,冠簷有4個裂,上裂片先端兩裂,較大,其餘3個裂片等大,先端鈍。花萼管狀鍾形,外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麵無毛,萼齒5個。數朵花在葉腋排成輪傘花序。雄蕊4枚,前對較長,均伸出於花冠之外,花藥卵圓形,兩室。花柱先端兩淺裂。

小堅果卵圓形,黃褐色,表麵有小腺窩。花期7~9月,果期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河流淺水緩流區,水庫和湖泊岸邊、濕地。

5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用途】幼嫩莖尖可作菜食。薄荷葉可代茶,有明目清心的功效。全草入藥,治療發熱感冒、咽喉疼痛、頭痛、目赤、風疹瘙癢、麻疹及胸脅憋脹等。全株可提取香料,主要成分是薄荷油、薄荷腦。

(九)荊芥屬NepetaL.

草本,稀為亞灌木。花組成輪傘花序或聚傘花序;苞片狹,通常不比花萼長,但也有與花等長或比花長者。花萼管狀,具15條脈,具不等形5枚齒,二唇形。花冠二唇形;上唇直或稍向前傾,近扁平或內凹,兩深裂或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寬大,內凹或近扁平,側裂片卵圓形或半圓形。雄蕊4枚,沿花冠上唇上升;後對較長,內藏或伸出於花冠上唇;前對較短,內藏。花柱先端近相等兩裂;花盤杯狀,具等大4裂,或前一裂較大。

小堅果長圓狀卵形、橢圓柱形,光滑或具突起。

1.荊芥(圖569)【別名】樟腦草【學名】Nepetacatari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基部木質化,多分枝,被白色短柔毛。葉為卵狀至三角狀心髒形,長2.5~7厘米,寬2.1~4.7厘米,兩麵被短柔毛。花序為聚傘狀,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或間斷的較疏鬆或密集的頂生分枝圓圖569?荊芥錐花序,聚傘花序呈二歧狀分枝;苞片披針形;花萼長6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花冠白色,下唇具紫點,外被白色柔毛,二唇形;上唇短,長約2毫米,先端具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側裂片圓裂片狀。雄蕊4枚,內藏;花柱先端兩等裂;花盤杯狀,裂片明顯。小堅果卵形,三棱狀,灰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可用於防治感冒。

2.大花荊芥【學名】NepetasibiricaL.

【形態特征】多年生植物。根莖木質,長,匍匐狀,具萌枝,頂端有粗糙纖維。莖多個,上升,高約40厘米,常在下部具分枝,四棱形,下部常帶紫紅色,被微柔毛,混生有小腺點。

葉三角狀長圓形至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常呈淺心形,上麵疏被微柔毛,下麵密被黃色腺點,沿脈網被短柔毛,邊緣通常密具小牙齒,堅紙質,脈在上麵稍下陷,下麵明顯隆起;莖下部葉具較長的柄,柄長達1.5~1.7厘米,中部葉柄變短。輪傘花序稀5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疏排列於莖頂部,所占長度9~15厘米,在下部的具長5~8毫米的總梗,上部的具短梗或近無梗;苞葉葉狀,向上變小,具極短的柄,上部的呈苞片狀,披針形;苞片長約為萼長1\/3~1\/4,線形,被短柔毛及睫毛;花梗短,密被腺點。花萼外密被腺短柔毛及黃色腺點,喉部極斜,上唇3裂,裂至本身長度1\/2或達2\/3,披針狀三角形,漸尖,下唇兩裂至基部,較長而狹,先端銳尖。花冠藍色或淡紫色,外疏被短柔毛,冠筒近直立,狹窄部分伸出於萼長1\/2,向上驟然擴展成長寬約6毫米的喉部,冠簷二唇形,上唇兩裂至中部以下呈橢圓形鈍裂片,下唇3裂,中裂片腎形,先端具深彎缺,邊緣具大圓齒,側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雄蕊4枚,後對雄蕊稍短於或略超出上唇。花柱等於或略超出上唇。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花大美觀,可做觀賞植物;植株地上部分約含芳香油0.15%,油可用作化妝品香料。

(十)糙蘇屬PhlomisL.

多年生草本。葉常具皺紋。輪傘花序腋生,常多花密集;苞片卵形、披針形至鑽形;花萼管狀鍾形,具5條或10條脈,具相等的5齒。花冠二唇形;上唇直伸或盔狀,被絨毛或長柔毛;下唇平展,3圓裂。雄蕊4枚,前對較長,上升至上唇下,後對花絲基部通常突出成附屬器;花柱生於子房基部,先端兩裂。小堅果,無毛或頂端被毛。

1.糙蘇(圖570)【學名】PhlomisumbrosaTurcz.

【形態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粗壯。株高50~110厘米。

莖多分枝,疏被短硬毛或星狀柔毛。葉近圓形、圓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2厘米,寬2.5~12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葉緣具鋸齒狀圓齒,兩麵疏被伏毛或星狀柔毛。輪傘花序通常具4~8花,苞片條狀鑽形,長8~12毫米,疏被具節緣毛和星狀微柔毛。花萼筒狀,長8~10毫米,外密被星狀微柔毛;齒先端具長約1.5毫米的小刺尖。花冠通常為粉紅色;下唇色較深,常具紅色斑點,長約1.7厘米,外麵除背部上方圖570?糙蘇被柔毛外,其餘部分均無毛;二唇形;上唇長約7毫米,外麵被絹狀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的小齒;下唇長約5毫米,外麵除邊緣無毛外,其餘部分密被絹狀柔毛,3圓裂,裂片卵形或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枚,內藏,花絲無毛,無附屬器。

小堅果,無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疏林下或草地中。

5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用途】根可入藥,具有消腫、生肌、續筋、接骨的功能。

2.塊根糙蘇【學名】Phlomistuberose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根為塊根狀增粗。莖具分枝,下部近無毛,下部被疏柔毛,染紫紅色或綠色。基生葉或下部的莖生葉三角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邊緣為不整齊的粗圓齒狀,中部的莖生葉三角狀披針形,基部心形,邊緣為粗牙齒狀,稀為不整齊的波狀,苞葉披針形,稀卵圓形,向上漸變小,以致略超過輪傘花序,邊緣銳牙齒狀,葉片均上麵橄欖綠色,被極疏具節剛毛或近無毛,下麵較淡,無毛或僅脈上被極疏具節剛毛;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葉柄長4~25厘米,中部莖生葉葉柄長1.5~3.5厘米,上部的莖生葉及苞葉葉柄短至無柄,均被具節剛毛或無毛。輪傘花序多數,約3~10個生於主莖及分枝上,彼此分離,多花密集;苞片線狀鑽形,有些分離,有些2~4個合生,與萼等長或超過之,被具節長緣毛。花萼管狀鍾形,僅靠近萼齒部分被極疏具節剛毛,其餘部分無毛,齒半圓形,先端微凹,具長1.8~2.5毫米的刺尖。花冠紫紅色,外麵唇瓣上密被具長射線的星狀絨毛,筒部無毛,內麵在冠筒近中部具毛環,冠簷二唇形,上唇邊緣為不整齊的牙齒狀,自內麵密被髯毛,下唇卵形,3圓裂,中裂片倒心形,較大,側裂片卵形,較小。後對雄蕊花絲基部在毛環上方具向上的短距狀附屬器。花柱先端為不等的兩裂。小堅果頂端被星狀短毛。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作藥用,可活血通經、解毒療瘡。

3.大葉糙蘇【學名】PhlomismaximowicziiRegelinAct.

【形態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80~100厘米,上部具分枝,疏被向下的短硬毛。

基生葉闊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葉緣具鋸齒或牙齒狀,上部莖生葉小,上麵疏被短硬毛,下麵疏被較長的星狀疏柔毛。輪傘花序多花;苞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邊緣具節緣毛。花萼管狀,長8~10毫米,外麵脈上被平展具節的剛毛,先端具極短的小刺尖。花冠粉紅色,長約2厘米,二唇形;上唇邊緣具有不整齊的小齒;下齒3圓裂,中裂片較大,寬卵形,側裂片較小,卵形。雄蕊4枚,內藏;花絲上部具長毛,後對雄蕊花絲的基部具斜展的短距狀附屬器;花柱的先端為不等的兩裂。小堅果,頂端被短柔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恒山山脈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果實可榨油;根為草藥,具清熱消腫的作用。

5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十一)鼠尾草屬SalviaL.

一年生、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葉為單葉或羽狀複葉。輪傘花序,2朵至多朵花,組成總狀或總狀圓錐或穗狀花序,稀有全部花為腋生者。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萼卵形、筒形或鍾形,二唇形,上唇全緣或3齒,下唇2齒;花冠二唇形,包於萼內或外伸,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著生於花冠的喉部,僅前雄蕊能育,花絲短,花藥線形;藥隔延長為線形,橫架於花絲頂端,以關節相聯結;退化雄蕊兩枚,生於冠筒喉部的後邊,常呈棍棒狀;花柱頂端兩淺裂;子房4全裂。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或長圓狀三棱形,光滑無毛。

1.一串紅(圖571)【別名】西洋紅【學名】SalviasplendensKer-Gaw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約90厘米。莖直立,無毛,四棱形,具淺槽。葉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圓形,葉緣具鋸齒;莖圖571?一串紅生葉葉柄長3~4.5厘米。輪傘花序2~6花,組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紅色,在花開前包著花蕾,先端尾狀漸尖;花柄長4~7毫米,密被紅色腺柔毛;花序被微柔毛。花萼鍾形,紅色,外麵沿脈上具腺柔毛,二唇形,上唇三角狀卵圓形,下唇比上唇略長,深兩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紅色,二唇形;上唇直伸,略內彎,長圓形;下唇比上唇短,3裂,中裂片半圓形,側裂片長卵圓形,比中裂片長。

能育雄蕊兩枚,近外伸,上下臂近等長,上臂藥室發育,下臂藥室不育,下臂粗大,不聯合。退化雄蕊短小。花柱與花冠近相等,先端不相等兩裂,前裂片較長。小堅果,橢圓形,暗褐色,頂端具不規則的突起,邊緣或棱具狹翅,光滑。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上。

【用途】為觀賞植物。

2.丹參(圖572)【學名】SalviamiltiorrhizaBunge.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肉質,外表朱紅色,內麵白色。莖直立,高40~80厘米,四棱形,具槽,密被長柔毛。葉常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5枚,稀為7枚。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麵有毛。輪傘圖572?丹參花序6朵至多朵花,組成頂生的或腋生的總狀花序,密被腺毛和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鍾形,紫色,具11條脈,外被腺毛,二唇形;上唇全緣,三角形,頂端有3個小尖頭;下唇有2枚齒,5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藍紫色,筒內具毛環;上唇鐮刀形;下唇短於上唇,3裂,中間裂片最大。能育雄蕊兩枚,伸至上唇片;退化雄蕊線形;花柱外伸,先端為不相等的兩裂,後裂片極短。小堅果,橢圓形,黑色。花期4~7月,果期7~8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林下或溪旁。

【用途】根可入藥,能夠通經活血,對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十二)裂葉荊芥屬SchizonepetaBriq.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葉指狀三裂、羽狀或2回羽狀深裂。輪傘花序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花萼具15條脈,5枚齒。花冠淺紫色或藍紫色,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兩裂;下唇平展,3深裂,中裂片寬大,先端微凹,全緣或具齒,側裂片比中裂片小很多。雄蕊4枚,後對上升至上唇片之下或超過之,前對向前麵直伸,長於後對;花盤4淺裂。小堅果,平滑,無毛。

1.多裂葉荊芥【學名】Schizonepetamultifida()L.Br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由其上發出多數萌株。莖半木質化,上部四棱形,基部帶圓柱形,被白色長柔毛,側枝通常極短,極似數枚葉片叢生,有時上部的側枝發育,並有花序。葉卵形,羽狀深裂或分裂,有時淺裂至近全緣,先端銳尖,基部截形至心形,裂片線狀披針形至卵形,全緣或具疏齒,堅紙質,上麵橄欖綠色,被微柔毛,下麵白黃色,被白色短硬毛,脈上及邊緣被睫毛,有腺點。花序為由多數輪傘花序組成的頂生穗狀花序,連續,很少間斷;苞片葉狀,深裂或全緣,下部的較大,上部的漸變小,卵形,先端驟尖,變紫色,較花長,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帶紫色,與花等長或略長。花萼紫色,基部帶黃色,具15條脈,外被稀疏的短柔毛,內麵無毛,齒5枚,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冠藍紫色,幹後變淡黃色,外被交錯的柔毛,內麵在喉部被極少柔毛,冠筒向喉部漸寬,冠簷二唇形,上唇兩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枚,前對較上唇短,後對略超出上唇;花藥淺紫色。花柱與前對雄蕊等長,先端近相等的兩裂,柱頭略粗,帶紫色。小堅果扁長圓形,腹部略具棱,褐色,平滑,基部漸狹。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後。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邊、林緣處。

2.裂葉荊芥【學名】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多分枝,密被白色短柔毛,帶紫紅色。葉常為指狀3全裂,小裂片為披針狀條形,中間的較大,全緣,兩麵被柔毛,下麵還具黃色腺點。

由多數的輪傘花序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苞片葉狀;小苞片線形。花萼管狀鍾形,長約3毫米,5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具15條脈;萼齒5個,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冠青紫色,長約3~4.5毫米,外麵被柔毛,二唇形;上唇先端兩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枚,後對較長,均內藏;花柱先端近相等兩裂。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褐色,具小點。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邊、林緣處。

【用途】全草和花穗為常用的中藥,多用於發表,可治風寒感冒;全草還可提取芳香油。

(十三)黃芩屬ScutellariaL.

草本或亞灌木,稀為灌木。莖葉常具齒或羽狀分裂或全緣。花腋生、對生,上部者有時為互生,組成頂生或側生總狀或穗狀花序。花萼鍾狀,2唇形,唇片短、寬、全緣,果時閉合,上裂片在背麵上有一圓形、內凹、鱗片狀的盾片或無盾片而具明顯的囊狀突起。

花冠筒伸出於萼筒,背麵近直立,前方基部屈曲呈囊狀,二唇形;上唇盔狀;下唇常3裂,中裂片寬大。雄蕊4枚,二強,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後對花藥具兩室,前對花藥不育而退化為1室,藥室裂口具髯毛。子房4裂,花柱著生於子房基部。小堅果,扁球形或卵圓形,背麵具瘤,果臍小,高度不超過果軸的一半。

1.黃芩(圖573)【學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莖直立或斜升,多分枝。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鈍或稍尖,基部圓形,全緣,兩麵無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麵密被下陷的腺點。花序頂生,總狀,常於莖頂聚成圓錐狀;圖573?黃芩下部的苞片葉狀,上部的苞片較小為卵狀披針形;花萼開花時長4毫米,果時增大。花冠紫色、紫紅色或藍色,二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裂;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兩側裂片向上唇靠攏,長圓形。雄蕊4枚,稍露出,前對較長,後對較短。子房4裂,光滑,褐色;花盤環狀。

小堅果,卵圓形,具瘤,腹部近基部具果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向陽草坡及荒地中。

【用途】根可入藥,對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腸胃炎等均有效;葉可代茶用。

2.並頭黃芩(圖574)【學名】ScutellariascordifoliaFisch.exSchrenk.

圖574?並頭黃芩【形態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16~36厘米,5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四棱形,在棱上疏被上曲的微柔毛或幾無毛。葉片三角狀狹卵形、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葉緣大多具淺銳牙齒,稀有生少數不明顯波狀齒的,極少近全緣,下麵沿中脈及側脈常疏被小柔毛。花單生於莖上部的葉腋內,偏向一側,具針狀小苞片;花萼開花時長3~4毫米,果時增大。花冠藍紫色,二唇形;上唇盔狀,內凹,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圓狀卵圓形,先端微缺,兩側裂片卵圓形,先端微缺。雄蕊4枚,均內藏,前對較長,後對較短;子房4裂,等大;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小堅果,黑色,橢圓形,具瘤狀突起。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草甸中。

【用途】根狀莖可入藥,葉可代茶用。

3.黏毛黃芩【學名】ScutellariaviscidulaBge.

【形態特征】多年生直立或斜升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斜行。莖四棱,被具腺的短柔毛。

葉近無柄,下部葉通常具柄;葉片披針形、線狀長圓形至線形,全緣,密被短睫毛,兩麵均有多數黃色腺點,側脈3~4對。花序頂生,總狀,花柄與花序軸密被具腺的平展短柔毛;苞片下部呈葉狀,上部者小,橢圓狀卵形。花萼開花時長約3毫米,果時增大。花冠黃白色或白色,二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寬大,近圓形,兩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枚,前對較長,伸出;後對較短,內藏;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肥厚,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長0.5毫米的子房柄。小堅果,卵球形,具瘤,腹麵近基部具果臍。花期6~8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沙礫地上及荒地或草坡中。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消炎的作用。

(十四)水蘇屬Stachy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具根莖橫走而頂端肥大呈念珠狀者。莖葉全緣或具齒。輪傘花序2~多朵花,於莖或分枝頂端組成穗狀花序。花萼管狀鍾形,具5~10條脈,5齒,近相等或後3齒較大,先端銳尖,剛毛狀。花冠紅色、紫紅色、淡紫紅色、白色或黃色。花冠筒內具毛環,二唇形;上唇直立,通常凹或盔瓣狀;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大。雄蕊4枚,前對雄蕊較長;花柱先端兩裂,裂片鑽形,近相等。小堅果,卵形或長圓形,先端鈍圓、光滑或具瘤。

1.甘露子【別名】寶塔菜、地瘤【學名】StachyssieboldiiM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120厘米。莖基部數節上生有密集的須根及多數5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橫走的根莖;根莖白色,在節上有鱗狀葉及須根,頂端肥大呈念珠狀塊莖。莖單一或多分枝,節部及棱上密被倒生或稍開展的毛。葉片為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12厘米,寬1.5~3.5厘米,葉緣具規則的圓齒狀鋸齒,向上漸小。輪傘花序通常6朵花,排列成頂生的穗狀花序,上部較密,下部稀疏。花萼狹鍾形,外被腺柔毛,具10條脈;齒5枚,先端具刺尖頭。

花冠粉紅色至紫紅色,二唇形;上唇長圓形,直伸而略反折,外麵被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枚,前對雄蕊較長;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具近相等的兩淺裂。小堅果,卵球形,黑褐色,具小瘤。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濕潤地及積水處。

【用途】念珠狀的塊莖可供食用,宜作醬菜或泡菜,地上部分還可入藥。

(十五)百裏香屬ThymusL.

落葉亞灌木或小灌木。葉小,多為全緣。輪傘花序緊密排成頭狀花序或疏鬆的穗狀花序。

花萼鍾形或管形,具10~13條脈,二唇形;上唇開展或直立,3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下唇兩裂,裂片鑽形,被硬緣毛,喉部被白色毛環。花冠近於輻射對稱;上唇直伸,微凹;下唇開展,3裂,裂片近相等或中裂片較長。雄蕊4枚,外伸或內藏,前對雄蕊較長;花柱先端兩裂,裂片鑽形,相等或近相等。小堅果,卵球形,光滑。

1.百裏香(圖575)【別名】地角【學名】ThymusmongolicusRonn.

【形態特征】落葉亞灌木。莖多個,匍匐或上升,被短柔毛。葉為卵圓形,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楔形或漸狹,全緣或稀有1~2對小鋸齒,兩麵無毛,側脈2~3對。花序近頭狀。花萼管狀鍾形或狹鍾形,下唇較上唇長或與上唇近相等;上唇齒短,三角形,具緣毛或無。花冠紫紅色或淡紫色、粉紅色,二唇形;上唇直伸,微凹;下唇3裂。雄蕊4枚,前對雄蕊較長。小堅果,卵圓形,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圖575?百裏香【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多石山地上、草叢中或溪旁。

【用途】全草可入藥,也可提取芳香油,製作香料。

七十二、茄科Solanaceae草本、灌木或小喬木,稀為藤本。單葉或複葉,常為互生,葉全緣、齒裂或羽狀分裂;無托葉。花單生、簇生或呈各種形式花序;兩性,稀為雜性,輻射對稱或稍微兩側對稱,無苞片;花萼合生,常5裂或截頭狀,結果時有的常增大,果時宿存;花冠鍾狀、壇狀、5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漏鬥狀或輻射狀,常5裂;雄蕊5枚,稀為4~6枚,著生在花冠管上,花藥常靠合或分離;子房上位,通常由兩個心皮合生而成,兩室或不完全的3~5室,胚珠多個。果實為漿果或蒴果,蓋裂或瓣裂;種子圓盤形或腎髒形;胚乳豐富,肉質;胚彎曲成鉤狀、環狀或螺旋狀卷曲。

(一)辣椒屬CapsicumL.

灌木、亞灌木或一年生草本。多分枝。單葉互生,全緣或淺波狀。花單生、雙生或有時數朵簇生於枝腋,或者有因節間縮短而生於近葉腋;花萼杯狀或鍾狀,具5~7個小齒,果時宿存,稍增大;花冠輻狀,5中裂;雄蕊5枚,貼生於花冠筒基部;子房常兩室,胚珠多個;花盤不顯著。漿果,無汁液,果皮肉質或近革質。種子扁圓盤形,胚極彎曲。

1.辣椒【別名】牛角椒、長辣椒【學名】Capsicumannu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40~80厘米。單葉互生,葉片為長圓狀卵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花單生於葉腋或枝腋;花萼杯狀,常具不顯著的5枚齒;花冠白色,裂片卵形;雄蕊5枚,花藥紫色。漿果,俯垂,長指狀,頂端漸尖且常彎曲,未成熟時綠色,成熟後為紅色、橙色或紫紅色,味辣。種子扁腎形,淡黃色。花、果期5~11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果實可作蔬菜和調味品;種子油可食用。

【其他】由於長期人工栽培、雜交育種,品種很多。一般根據果實生長的狀態、形狀和大小、辣味的程度而劃分為若幹個變種。常見栽培的變種有菜椒、朝天椒、簇生椒。

2.菜椒(圖576)【學名】Capsicumannuumgrossum()L.var.L.

Sendt.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粗壯高大。

葉長圓形或卵形。果實大型,近球狀、圓柱形或扁球形,多縱溝,頂端平或稍內陷,味不辣而略帶甜或稍帶辣味。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為重要的蔬菜,果有驅蟲的藥效。

圖576?菜椒(二)曼陀羅屬DaturaL.

一年生草本、亞灌木或木本。莖直立,二歧分枝。單葉,互生,具柄。花常單生於枝的分叉間或葉腋,直立、斜升或俯垂。花萼長管狀,筒部貼近於花冠筒或膨脹而不貼於花冠筒,常為5淺裂;花冠為長漏鬥狀或高腳碟狀,白色、黃色或淡紫色,5淺裂;雄蕊5枚,5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花絲下部貼於花冠筒內而上部分離;子房兩室,每個室由於從背縫線伸出的假隔膜而再分成兩室,成為不完全的4室,柱頭兩淺裂。蒴果,規則或不規則4瓣裂,或者漿果狀,表麵生硬針刺或無刺而光滑。種子多數,扁腎形或近圓形;胚極彎曲。

1.毛曼陀羅(圖577)【學名】DaturainnoxiaMil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株高達2米,密被腺毛和短柔毛。葉片寬卵形,頂端急尖,基部不對稱近圓形,全緣而微波狀或具不規則的疏齒,側脈每邊7~10條。花單生枝叉間和葉腋;花萼圓筒狀,且不具棱角,5裂,裂片狹三角形,花後宿存部分隨果實增大而漸成五角形;花冠漏鬥狀,長15~20厘米,直徑約7.5厘米,下半部帶圖577?毛曼陀羅淡綠色,上部白色,花開放後呈喇叭狀,邊緣具10個尖頭;雄蕊5枚;子房卵圓形。蒴果,常斜垂,近圓形,表麵密生針刺和灰白色柔毛,成熟後淡褐色,由近頂端不規則開裂;種子扁腎形,褐色。花、果期6~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常生於村邊、路旁。

【用途】葉、花、種子入藥,具有鎮痙、鎮靜、鎮痛和麻醉的功能;種子油可製肥皂和摻和油漆用。

2.曼陀羅(圖578)【學名】DaturastramoniumLinn.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有時為亞灌木。

株高可達1.5米。葉寬卵形,頂端漸尖,基部為不對稱的楔形,葉緣具不規則的波狀淺裂;葉柄長3~5厘米。

花單生枝的分叉處或葉腋,直立,具短柄;花萼筒狀,筒部具5棱角,5淺裂,裂片三角形,花後自基部斷裂,宿存部分隨果實而增大並向外反折;花冠漏鬥狀,下半部帶綠色,上部白色或淡紫色,5淺裂;雄蕊5枚;圖578?曼陀羅子房卵形,不完全4室。蒴果,直立,卵狀,表麵具堅硬的針刺,稀為無針刺,成熟時為規則的4瓣裂;種子卵圓形,稍扁,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村旁及草地中。

【用途】葉、花、種子入藥,具有鎮痙、鎮靜、鎮痛和麻醉的功能;種子油可製肥皂6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和摻和油漆用。

(三)天仙子屬HyoscyamusL.

常為直立一年生或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粗糙被毛。葉互生,葉柄極短或無柄;葉片具波狀緣或具粗大牙齒或者為羽狀分裂,稀為全緣。花在莖下部單獨腋生,在莖枝上端則單獨腋生於苞狀葉的腋內而聚集成偏向一側的蠍尾狀總狀或穗狀花序;花萼筒狀鍾形、壇狀或倒圓錐狀,5淺裂,花後增大,包圍蒴果並超過蒴果,具明顯的縱肋,裂片開張而頂端成硬刺;花冠鍾狀或漏鬥狀,黃色或黃綠色,網脈帶紫色,5淺裂;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近中部,常伸出於花冠,花絲基部略擴大,上端稍彎曲;子房兩室,柱頭頭狀,兩淺裂。蒴果自中部稍上蓋裂;種子腎形或圓盤形,稍扁,具多數網狀凹穴;胚極彎曲。

1.天仙子(圖579)【別名】莨菪【學名】HyoscyamusnigerL.

【形態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可達1米,全株被黏性腺毛。根較粗壯,肉質而後變纖維質。一年生的莖很短,基部具有蓮座狀葉叢,長圓形,長4~10厘米,寬2~6厘米,基生葉長可達30厘米,寬達10厘米,葉緣具粗牙齒或羽狀淺裂;莖生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無葉柄而基部半抱莖或寬楔形,葉緣羽狀淺裂或深裂,向莖頂端的葉緣呈淺波狀,兩麵除被黏性腺毛外,沿葉脈並被有柔毛。花單生於葉腋,在莖枝的上端聚集成偏向一側的蠍尾狀的穗狀花序;圖579?天仙子花萼筒狀鍾形,5淺裂,裂片大小不等,果時增大呈壺狀,具10條縱肋,裂片開張,頂端成針刺;花冠鍾狀,5淺裂,長約為花萼的1倍,黃色,脈紋為紫堇色;雄蕊5枚,稍伸出花冠;子房近球形。蒴果,包藏於宿存的花萼內,長卵圓狀;種子近圓盤形,淡黃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由栽培逸為野生。

【生長環境】常生於山坡或河岸沙地上、路旁、住宅旁。

【用途】根、葉、種子可藥用,具有鎮痙鎮痛的功效;種子油可製肥皂。

(四)枸杞屬LyciumL.

落葉或常綠灌木。通常具刺,稀為無刺。單葉,互生或因側枝極度縮短而數枚簇生,全緣。花單生於葉腋或簇生於極度縮短的側枝上;花萼鍾狀,3~5裂;花冠漏鬥狀,5~4裂;裂片在芽內呈覆瓦狀;雄蕊4~5枚,著生在花冠筒的中部或中部之下,花絲基部稍上處有圈絨毛到無毛;花藥長橢圓形,縱裂;子房兩室,花柱絲狀,柱頭兩淺裂。漿果,球形或6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長圓形;種皮扁平,胚彎曲成大於半圓的環。

1.枸杞(圖580)【學名】LyciumchinenseMill.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1米多,枝條細長,常彎曲或俯垂,植物體具刺。葉互生或簇生於短枝上,葉圖580?枸杞片卵形、卵狀菱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葉柄長3~10毫米。

花常1~4朵簇生於葉腋;花萼鍾狀,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花冠漏鬥狀,淡紫色,5深裂,裂片卵形,邊緣具緣毛;雄蕊5枚,花絲基部密生絨毛。漿果,卵狀或長圓狀,紅色;種子扁腎髒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中、村旁或路旁。

【用途】果實入藥;根皮也具有解熱止咳的效用;嫩葉可作蔬菜;也可作為水土保持的綠化植物。

2.黑果枸杞【學名】LyciumruthenicumMurr.

【形態特征】多棘刺灌木,高20~50(~150)厘米,多分枝;分枝斜生或橫臥於地麵,白色或灰白色,堅硬,常呈“之”字形曲折,有不規則的縱條紋,小枝頂端漸尖呈棘刺狀,節間短縮,每節有長0.3~1.5厘米的短棘刺;短枝位於棘刺兩側,在幼枝上不明顯,在老枝上則呈瘤狀,生有簇生葉或花、葉同時簇生,更老的枝則呈不生葉的瘤狀凸起。

【分布區】大同盆地有分布。

【生長環境】常生於荒地中、沙地上或路旁。

【用途及理化成分】可作為水土保持物種;其含有的花青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功能;藥用價值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遊離氨基酸、有機酸、礦物質、微量元素、生物堿、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各種營養成分。

3.寧夏枸杞(圖581)【別名】中寧枸杞【學名】LyciumbarbarumL.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2.5米。分枝細密,灰白色或灰黃色,無毛或微有光澤,植物體具刺。葉互生或數片叢生於短枝上,葉片為長橢圖581?寧夏枸杞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葉基楔形並下延成柄,全緣。花在枝上1~2朵生於葉腋,在短枝上2~6朵同葉簇生;花萼鍾狀,通常兩中裂;花冠漏鬥狀,粉紅色或紫紅色,5裂,裂片無緣毛;雄蕊5枚,花絲基部密生絨毛。漿果,卵狀或長圓形,紅色;種子多數,腎髒形,棕黃色,6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長約2毫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荒地中、村旁或路旁。

【用途】果實入藥,具有滋肝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也可作為水土保持和造林綠化的灌木。

(五)番茄屬LycopersiconMil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物體背毛,羽狀複葉,小葉極不等大,葉緣具鋸齒或分裂。圓錐式聚傘花序,腋外生。花萼輻狀,具5~7裂,果時不增大或稍增大,開展;花冠輻狀,筒部短,黃色,具5~7裂;雄蕊5~6枚,著生於花冠喉部,花藥呈圓錐體,花藥縱裂;子房兩室或多室,胚珠多個。漿果,多汁,扁球形或近球形;種子扁圓形,胚極彎曲。

1.番茄【別名】番柿西紅柿【學名】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可達2米。植物體被黏質腺毛,具強烈氣味。葉為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邊緣具有不規則的鋸齒或裂,小葉片卵形或長圓形。花黃色,3~7朵生於聚傘花序上,腋外生;花萼裂片5~6個;花冠輻射,5~7深裂;雄蕊5~7枚。漿果,扁球形或近球形,成熟後紅色或黃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長於疏鬆、排水良好的濕潤土上。

【用途】果實可作為水果和蔬菜,漿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

(六)酸漿屬Physalis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基部略木質。單葉互生,或兩枚聚生,全緣或波狀或具不規則的短齒。花單生於葉腋或枝腋;花萼鍾形,5淺裂或中裂,結果時增大呈膀胱狀,包圍果實,具10條縱肋,膜質或革質;花冠輻射狀或鍾狀,白色或黃色;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的基部;花藥縱裂;子房兩室,胚珠多個。漿果,球形,多汁;種子多粒,扁平,盤形或腎髒形,胚彎曲。

1.酸漿(圖582)【別名】掛金燈、紅姑娘、姑娘桃、錦燈籠【學名】Physalisalkekengi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根狀莖長,橫走。莖直立,節部稍膨大,無毛或有細軟毛。葉在下部的圖582?酸漿6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互生,在上部的假對生,長卵形、寬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10厘米,寬2~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偏斜。花單生於葉腋;花萼鍾狀,5裂,被短柔毛;花冠輻狀,白色,直徑約2厘米。漿果,球形,熟時橙紅色,有膨大宿存的萼片包圍。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道旁、田間或村莊附近的陰濕處。

【用途】果可食;帶宿存花萼的漿果可供藥用,具有利尿、止痛的功效。

(七)假酸漿屬NicandraAdans.

一年生直立草本。多分枝。葉互生,具柄;葉片邊緣具圓缺的大齒或淺裂。花單生葉腋;花萼球狀,5深裂,裂片基部心髒狀箭形,具兩個尖銳的耳片,果時增大呈5棱狀,幹膜質,具明顯的網脈;花冠鍾狀,5淺裂,裂片闊而短;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筒的基部;子房3~5室,具多個胚珠。漿果,球狀,被膨大的宿萼所包圍;種子腎髒狀圓盤形,胚極彎曲。

1.假酸漿(圖583)【別名】鞭打繡球、大千生【學名】Nicandraphysalodes()Linn.Gaertn.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上部為交互不等的二歧分枝。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長4~12厘米,寬2~8厘米,葉緣具有圓缺的粗齒或淺裂,兩麵被稀疏的毛。花單生於枝腋而與葉對生。

花萼5深裂,果時膀胱狀膨大;裂片頂端銳尖,基圖583?假酸漿部心形,具尖銳的耳片。花冠寬鍾狀,5淺裂,淡紫色;雄蕊5枚;子房3~5室。漿果,球狀,直徑1.5~2厘米,被膨大的宿萼所包圍;種子淡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邊、荒地中或住宅區附近。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鎮靜、祛痰、清熱解毒的功效;種子入藥,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

(八)煙草屬Nicotiana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植株常被腺毛。單葉互生,具柄或無柄,葉片不分裂,全緣或稀為波狀。圓錐狀或總狀聚傘花序頂生,或為單生;花具苞片或無苞片。

花萼整齊或不整齊;花冠筒狀、漏鬥狀或高腳碟狀,開花時直立,開展或外彎;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筒中部以下,花藥縱縫裂開;花盤環狀;子房兩室,柱頭兩裂。蒴果,兩裂;種子多粒,扁壓狀。

6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煙草(圖584)【別名】煙葉【學名】Nicotianatabac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被腺毛。莖高可達2米,基部稍木質化。葉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長圓形,葉柄不明顯或呈翅狀柄。圓錐花序頂生;花萼筒狀或筒狀鍾形,長20~25毫米,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漏鬥狀,粉紅色,稍彎曲,圖584?煙草裂片急尖;雄蕊5枚,其中1枚明顯地較其餘4枚短,花絲基部被毛。蒴果,卵狀或長圓狀,與宿存萼片近相等;種子圓形或寬的長圓形,褐色。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長於光照充足的地區。

【用途】可作煙草工業的原料;植株也可藥用,作麻醉、發汗、鎮靜和催吐劑。

2.黃花煙草【別名】小花煙、山菸【學名】Nicotianarustica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通常高40~70厘米,有時可達120厘米。莖直立,粗壯,被腺毛。單葉互生,被腺毛,葉片卵形、長圓形、心髒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常短於葉片之半,無翅。花序圓錐狀頂生,疏散或緊縮;花柄長3~7毫米;花萼杯狀,裂片寬三角形;花冠黃綠色,裂片短,寬而鈍;雄蕊4枚較長,1枚明顯短。蒴果,長圓狀卵形或近球形,長約10~16毫米;種子長圓形,常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恒山山脈分布。

【生長環境】生長於高海拔地區。

【用途】可作煙草工業的原料;植株也可作農藥殺蟲劑。

(九)茄屬Solanum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有時為攀緣狀。植物體具刺或無,常被星狀毛或腺毛。

葉互生,單葉或羽狀複葉。花單生於葉腋,或為頂生或側生的聚傘花序,有時為短蠍尾狀花序;花萼通常4~5齒裂;花冠輻狀或淺鍾狀,白色、黃色、藍色或紫色;雄蕊5枚,稀為4枚或6枚;花藥側麵黏合呈圓錐體,頂孔開裂;子房上位,兩室,胚珠多個。果為漿果;種子多數,扁平。

6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陽芋【別名】土豆、山藥蛋【學名】Solanumtuberosum???????

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塊莖扁球狀或橢圓狀。葉為不相等的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20厘米;葉柄長約2.5~5厘米;小葉6~8對,卵形至長圓形,兩麵被有疏柔毛。傘房花序,頂生,後側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花萼鍾狀,直徑約1厘米,外麵被疏柔毛;花冠輻狀,直徑2.5~3厘米,5淺裂;雄蕊5枚;子房卵圓形。

漿果,圓球形,光滑,直徑約1.5~2厘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低溫短日照的條件下利於其塊莖的生長和發育。

【用途】塊莖含豐富的澱粉,可供食用,並為澱粉工業的主要原料;剛抽出的冬芽及果實中有豐富的龍葵堿,為提取龍葵堿的原料。

2.茄【別名】茄子【學名】Solanummelongena???????????????????????????

L.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至亞灌木。小枝多為紫色;幼枝、葉、花柄和花萼均被星狀絨毛,後逐漸脫落。葉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8~18厘米,寬5~10厘米,頂端漸尖或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淺波狀或深波狀圓裂,被星狀毛;葉柄長1.5~4.5厘米。能育花單生,花後下垂;不育花生於蠍尾狀花序上與能育花並出;花萼近鍾狀,被星狀絨毛和小皮刺,萼裂片披針形;花冠輻射狀,紫色,裂片三角形;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的喉部;子房圓形,頂端密被星狀毛;花柱長4~7毫米,中部以下被星狀絨毛,柱頭淺裂。漿果,形狀大小變異很大,紫色、淡綠色或白色,萼宿存。花、果期6~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長於富含有機質及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與沙壤土地上。

【用途】果實可作蔬菜;根、莖、葉可入藥,具有收斂和利尿的功能。

3.龍葵(圖585)【別名】野辣虎【學名】SolanumnigrumL.

【形態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可達1.5米。

植株近無毛或被微柔毛。葉卵形,長2.5~10厘米,寬1.5~5.5厘米,全緣或有不規則的波狀粗齒,兩麵光滑或圖585?龍葵被疏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蠍尾狀花序,腋外生,由3~10朵花組成,總花柄長約1~2.5厘米,花柄長約5毫米;花萼杯狀,直徑1.5~2毫米;花冠白色,輻狀,5深裂,裂片卵圓形;雄蕊5枚,花藥的頂孔向內;子房卵形,直徑約0.56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毫米。漿果,球形,直徑約8毫米,熟時黑色。種子近卵形,兩側壓扁。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村旁、路旁及荒野中。

【用途】全株入藥,具有散瘀消腫、清熱解毒的功能。

4.青杞(圖586)【別名】紅葵【學名】SolanumseptemlobumBunge.

【形態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或灌木狀。莖具棱角,無刺,被白色彎曲的短柔毛至近無毛。葉卵形,長2.5~7.5厘米,寬1.5~5.5厘米,先端尖或鈍,5~9羽狀深裂,裂片寬披針形或披針形,兩麵疏被短柔毛,葉脈及邊緣毛較密;葉柄長1~2厘米,圖586?青杞被短柔毛。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花序梗長1~3厘米;花萼小,杯狀,外疏生柔毛,裂片三角形;花冠藍紫色,裂片橢圓形;雄蕊5枚;花藥的頂孔向內;子房卵形,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直徑約8毫米;種子扁圓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村旁、路旁及荒野中。

【用途】全草有毒,含生物堿;全草可藥用,能清熱解毒。

七十三、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

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花常不整齊;萼下位,常宿存;花冠4~5裂,裂片多少不等或作二唇形;雄蕊常4枚,而有一枚退化,少有2~5枚或更多,藥1~2室,藥室分離或多少彙合;花盤常存在,環狀,杯狀或小而似腺;子房兩室,極少僅有1室;花柱簡單,柱頭頭狀或兩裂或兩片狀;胚珠多數,少有各室兩枚,倒生或橫生。

果為蒴果,少有漿果狀,具生於一遊離的中軸上或著生於果爿邊緣的胎座上;種子細小,有時具翅或有網狀種皮,臍點側生或在腹麵,胚乳肉質或缺少;胚伸直或彎曲。

(一)小米草屬Euphrasia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小,通常在莖下部的較小,向上逐漸增大過渡為苞片,對生,具掌狀脈,邊緣有尖齒或缺刻。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無小苞片;花萼管狀或鍾狀,4裂,前後兩方裂得較深。花冠二唇形;上唇直立,盔狀,兩淺裂,邊緣外卷;下唇伸展,3裂,裂片頂端又兩淺裂或深凹。雄蕊4枚,二強,花藥藏於盔下,全部靠攏,藥室並行而分離,基部有時呈距狀或小凸頭。蒴果,長圓形,扁平,疏被硬毛或剛毛,室背開裂;種子多粒,6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具縱翅。多為半寄生植物,常寄生於禾本科植物的根上。

1.小米草【學名】EuphrasiapectinataTen.

【形態特征】一年生小草本。株高10~30厘米,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白色柔毛。葉對生,卵形或寬卵形,長5~15毫米,寬3~8毫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楔形,邊緣具2~5對急尖或稍鈍的牙齒,兩麵被短硬毛,無柄。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花萼管狀,長5~7毫米,4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被短硬毛。花冠二唇形,白色或淡紫色,長5~8毫米,外麵被柔毛;上唇直立,盔狀,兩淺裂;下唇比上唇長約1毫米,3裂。雄蕊4枚,花藥紫色。蒴果,扁,長4~8毫米,長矩圓形;種子白色,具10餘條縱窄翅。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靈丘甸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灌叢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地上部分,具有去眼袋、消疲勞的功效。

(二)柳穿魚屬LinariaMil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對生、輪生或上部葉互生,單脈或有數條弧狀脈,全緣,常無柄。花序總狀,頂生;花萼裂片。花冠筒管狀,二唇形,基部有長距;上唇直立,兩裂;下唇中央向上唇隆起並擴大,3裂,幾乎封住喉部,呈假麵狀,隆起處密被腺毛。雄蕊4枚,二強,藥室平行;花柱單一,柱頭細小。蒴果,卵形或球形,兩室,在近果頂端的下方齒狀孔裂或縱裂;種子多粒。

1.柳穿魚(圖587)【學名】LinariavulgarisMil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莖直立,單一或分枝,無毛。葉多互生,少為下部輪生,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長2~5厘米,寬2~4毫米,具單脈,極少3脈,全緣,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數,花梗長約3毫米,花序軸、花梗、花萼無毛或有少量脈毛;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內麵被腺毛。花冠黃色,除距外長10~15毫米,距長8~10毫米,距稍彎曲;上唇直立,兩裂;下唇先端平展,3裂,在喉部向上隆起,呈假麵狀,喉部被密毛。蒴果,卵球形,直徑約5毫米;種子黑色,圓盤狀,距膜質翅,中央具瘤狀突起。

花期6~8月,果期8~9月。

圖587?柳穿魚6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沙地上、山坡草地中或路旁。

【用途】全草入藥,可治風濕性心髒病。

(三)療齒草屬OdontitesLudwig.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有分枝。葉對生,邊緣具鋸齒。總狀花序長而頂生;花梗極短;花萼鍾狀,4裂。花冠二唇形;上唇直立,略呈盔狀,頂部微凹或兩淺裂;下唇3裂,兩側裂片全緣,中裂片頂端微凹。雄蕊4枚,二強;藥室略開叉,基部突出。蒴果,長圓形,略扁,室背開裂;種子多粒,有縱翅。

1.療齒草【別名】齒葉草【學名】Odontitesserotina()Lam.Dum.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20~50厘米,全株被貼伏而倒生的白色細硬毛,莖上部微四棱形。葉無柄,對生,有時上部為互生,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0.3~0.8厘米,邊緣疏生鋸齒。總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花梗極短,長約1毫米;花萼鍾狀,長4~7毫米,4等裂,裂片狹三角形,被細硬毛。花冠紫紅色,長8~10毫米,外麵被白色柔毛;上唇直立,盔狀,先端微凹或兩淺裂;下唇開展,3裂,裂片倒卵形,中裂片先端微凹。

雄蕊和上唇近等長,花藥箭形,藥室下麵延成短芒。蒴果,長圓形,長5~7毫米,微扁,頂端微凹,被細硬毛;種子多數,卵形,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水邊濕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作藥用,具有清血熱、止刺痛、解毒的功效。

(四)馬先蒿屬PedicularisL.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對生或輪生,具齒或羽狀分裂。花為頂生的總狀或穗狀花序;花萼管狀、鍾狀或壇狀,具明顯的縱脈,4~5裂,很少2~3裂;花冠二唇形,上唇盔狀,先端伸出或長或短的喙,稀無喙,或具小齒,下唇3裂;雄蕊4枚,二強,內藏,花絲兩對均被毛或其中1對被毛;子房兩室,胚珠4個至多個,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蒴果,多少卵圓形,頂端尖,室背開裂。

1.紅紋馬先蒿(圖588)【別名】黃花馬先蒿、細葉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striataPal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幹後不變黑。株高30~80厘米,圖588?紅紋馬先蒿6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密被短卷毛。葉互生,基生者成叢,葉片輪廓披針形,羽狀全裂或深裂,裂片線形,邊緣具胼胝質淺齒,葉軸有翅;基生葉葉柄與葉片近等長,長達8厘米,莖生葉柄較短。花序穗狀,軸密被短毛;苞片三角形或披針形,下部的微具齒;花萼鍾狀,被疏毛,5淺裂,裂片三角形,不等長,全緣;花冠黃色,具紅色脈紋,盔鐮狀彎曲,端下部緣具兩齒,下唇3淺裂,稍短於盔;花絲1對,被毛。蒴果,斜卵形,急縮成短喙。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原及疏林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作藥用,主治毒性擴散、中毒性遺精、關節筋骨疼痛。

2.返顧馬先蒿(圖589)【別名】馬先蒿、馬尿燒【學名】Pedicularisresupinat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幹時不變黑。葉互生,具短柄,柄長2~12毫米;葉片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0~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或圓形,邊緣具鈍圓的羽狀圖589返顧馬先蒿缺刻狀的重鋸齒,齒上有胼胝和刺尖,常反卷,兩麵無毛或疏被毛。總狀花序,苞片葉狀,花具短梗;花萼長卵圓形,長約7毫米,近無毛,萼齒兩個,寬三角形;花冠淡紫紅色,長20~25毫米,管長12~15毫米,伸直,自基部起即向右扭旋,使下唇及盔部成為回顧之狀,喙部長約3毫米,下唇稍長於盔,3裂;雄蕊花絲前1對有毛;柱頭伸出喙端。蒴果,斜長圓狀披針形,長11~16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濕潤草地中及林緣處。

【用途】根可入藥,有祛濕的功效。

3.阿拉善馬先蒿【別名】短莖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alaschanica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幹時略變黑色。根多個,多少紡錘形,肉質,粗達6厘米。

莖不發達,細弱。葉有長柄,長5~8厘米,密被短柔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2~2.5厘米,羽狀全裂,裂片卵形,再羽狀深裂,小裂片每邊2~4個,或有缺刻狀重鋸齒,齒端有尖刺狀胼胝。花腋生,花梗長達6.5厘米,被長柔毛;花大,長3~3.5厘米,淺紫紅色;花萼圓筒形,長1.2~1.8厘米,被長柔毛,裂片5個,與萼筒近等長;花冠管直伸,略長於萼,為它的1倍半,無毛,下唇稍長於盔。蒴果卵圓形,長約1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西部有分布。

7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生長環境】生於河穀多石礫與沙的向陽山坡及平川地上。

4.穗花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spicataPall.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30~45厘米,多分枝,被白色柔毛。基生葉花時已枯;莖生葉4枚輪生,3~6輪,長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達1.3厘米,羽狀淺裂至中裂,緣有刺尖及鋸齒,上麵疏被短白毛,下麵脈上有較長的柔毛。穗狀花序,頂生;苞片下部葉狀,中部及上部菱狀卵形至廣卵形,邊緣被白色長柔毛。花萼短,鍾狀,長3~4毫米,被柔毛,萼齒3;花冠紫紅色,長10~15毫米,筒在萼口向前方以直角向前屈曲,下唇長於盔約2倍;花絲1對,有毛。蒴果,狹卵形,長6~7毫米,先端尖;種子5~6枚,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林區。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300~2?000米處的山坡草地、林緣草甸中。

5.中國馬先蒿(圖590)【學名】PedicularischinensisMaxim.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7~30厘米,柔弱,幹時不變黑。葉基生或莖生,葉柄長2~5厘米,互生;葉片披針狀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長3~7厘米,寬1~1.5厘米,羽狀淺裂至中裂,裂片7~13對,長圓狀卵形,先端鈍,邊緣有重鋸齒,無毛。花序占植株的大部分,有時近基處葉腋也有花;苞片葉狀而短於花,常有密的緣毛;花梗短,長約1厘米;花萼管狀,長15~18毫米,生有白色長毛;萼齒2枚,先端葉狀,綠色,卵形至圓形,緣有缺刻狀重鋸齒。花冠黃圖590?中國馬先蒿色,管部狹細,徑約1.5毫米,長3~4.5厘米,被短毛;盔部前端漸細,尾端指向喉部的半環狀長喙,長9~10毫米;下唇3裂,寬約是長的2倍,中裂片寬全不伸出於側裂之前。雄蕊花絲均被密毛。蒴果,長圓狀披針形,長約19毫米,寬約7毫米,端有指向下方的小凸尖。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中。

6.長花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longifloraRudolph.

【形態特征】低矮草本。全身少毛。根束生,幾不增粗,長者可達15厘米,下端漸細呈須狀。莖多短,很少伸長。葉基出與莖出,常成密叢,柄在基葉中較長,1~2厘米,在莖葉中較短,葉柄下半部常膜質膨大,時有疏長緣毛,葉片羽狀淺裂至深裂,有時最下方之葉幾為全緣,披針形至狹長圓形,兩麵無毛,背麵網脈顯明而細,常有疏散的白色膚7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屑狀物,裂片5~9對,有重鋸齒,齒常有胼胝而反卷。

【分布區】恒山山脈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潮濕草地中及溪流旁。

7.輪葉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verticillat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幹時不變黑,高達15~35厘米,有時極低矮。主根多少紡捶形,一般短細,極偶然在多年的植株中肉質變粗,徑達6.5毫米,須狀側根不發達;根莖端有三角狀卵形至長圓狀卵形的膜質鱗片數對。莖直立,在當年生植株中常單條,多年者常自根莖呈叢發出,多達7條以上,中央者直立,外方者彎曲上升,下部圓形,上部多少四棱形,具毛線4條。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潮濕草地中及溪流旁。

8.塔氏馬先蒿【別名】華北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tatarinowiiMaxim.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幹後不變黑。莖高20~40厘米,中上部常具2~4枚輪生的分枝,圓柱形,有4條縱毛線,常帶紫色。葉通常4枚輪生,下部葉常早枯。葉片輪廓長圓形或披針形,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再羽狀淺裂或深裂,小裂片邊緣有白色胼胝質齒。

花序生於莖枝端;苞片葉狀。花萼膜質而膨大,長約8毫米;萼齒5枚,披針形,有鋸齒;脈10條,外麵被白毛。花冠堇紫色,長約15毫米,盔半圓形弓曲,喙長約2毫米,指向下前方;下唇長於盔,3裂,中裂片較小。花絲兩對,均被毛。蒴果,歪卵形,略長於宿萼,長15毫米,端有小尖;種子卵形,淡黃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800~2?000米處的山坡上。

【用途】可供觀賞。

(五)地黃屬RehmanniaLibosch.exFisch.etMey.

多年生草本。植株被長柔毛和腺毛。具根莖。葉常基生或互生。花大,呈頂生總狀花序;花萼壇狀或鍾狀,5裂,裂片不等長;花冠稍向內曲,筒部一側稍膨大,口邊斜行,喇叭狀,上下唇近等長,唇片開張,上唇兩裂,下唇3裂;雄蕊4枚,二強,花絲弓曲;子房兩室,中軸胎座,花後漸變1室而成側膜胎座。蒴果卵形,室背開裂;種子多粒。

1.地黃(圖591)【學名】Rehmanniaglutinosa()Gaetn.Libosch.exFisch.etMey.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長柔毛及腺毛。根狀莖肉質肥厚,7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鮮時黃色。莖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高15~30厘米,紫紅色,莖上很少有葉片著生。葉通常基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2~10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長葉柄,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齒,葉麵有皺紋,上麵綠色,下麵通常淡紫色,被白色長柔毛及腺毛。總狀花序頂生,密被腺毛,花梗長1~3厘米;苞片葉狀;花萼鍾狀,5裂,裂片三角形,長3~5毫米;花冠筒狀而微彎,長3~4厘米,外麵紫紅色,內麵黃色有紫斑,下部漸狹,頂部二唇形,上唇兩裂反折,下唇3裂片伸直;雄蕊4枚,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子房卵形,兩室或1室;花柱細長,柱頭兩裂,裂片扇形。蒴果,卵球形,圖591?地黃長約1.6厘米,先端具喙,室背開裂;種子多粒,卵形,黑褐色,表麵有蜂窩狀膜質網眼。花期4~6月,果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及路旁。

【用途】根莖部分可做藥用,鮮地黃能清熱、生津、涼血,生地黃能清熱、生津、潤燥、涼血、止血,熟地黃能滋陰補腎、補血調經。

(六)陰行草屬SiphonostegiaBenth.

一年生草本。植株密被短毛或腺毛。葉對生,全緣或羽狀分裂。花近無梗或有短梗,花對生,萼基部有兩小苞片;花萼管狀,具10條脈,5裂,裂片線形;花冠黃色,二唇形,上唇直立,盔狀,全緣,下唇3裂;雄蕊4枚,二強,內藏。蒴果,長橢圓形,包於宿存萼片內,室背開裂;種子多粒,細小。

1.陰行草(圖592)【別名】金鍾茵陳、劉寄奴【學名】SiphonostegiachinensisBenth.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30~50厘米,幹時變黑色,密被鏽色短毛。葉對生,無柄或有短柄,柄長可達1厘米;葉片2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形,全緣或有1~3枚小裂片。

花對生於莖枝上部,呈稀疏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羽狀深裂或全裂,密被短毛;花梗短,密被短毛,有一對小苞片,線形。

花萼細筒狀,密被短毛,10條脈明顯突出;裂片5個,披針形,全緣或偶有1~2枚鋸齒。花冠二唇形;上唇盔狀,微帶紫色,前方下角有一對小齒;下唇3裂,黃色,外麵密被長纖毛,褶襞高隆起呈瓣狀。雄蕊花絲被柔毛;子房無毛。蒴果,長圓形;種子小,卵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圖592?陰行草7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及草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祛瘀止痛,可治黃疸肝炎、膽囊炎、泌尿係統結石等症。

(七)婆婆納屬VeronicaL.

多年生或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對生,少有互生或輪生。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葉腋,有些種密集或穗狀或頭狀;具苞片,無小苞片。花萼4~5深裂,如5裂時則後方一枚小得多;花冠筒短,近輻狀,4裂,常開展,不等大,後方1枚最寬,前方1枚最窄,有時微二唇形;雄蕊兩枚,伸至花外;花柱宿存,柱頭頭狀。蒴果,各式,室背兩裂;種子每室1至多粒。

1.細葉婆婆納(圖593)【別名】水蔓靖【學名】VeronicalinariifoliaPall.exLink.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常不分枝,常被白色而多卷曲的柔毛。葉下部的對生,上部互生,線形至長橢圓形,基部漸狹成短柄或無柄,下部全緣,中上部邊緣有三角狀鋸齒,兩麵無毛或被白色柔毛。總狀花序,單出或複出,長穗狀;花梗長2~4毫米,被柔毛;花冠淡藍紫色,少白色,長約5毫米,4裂;雄蕊兩枚,花絲無毛,伸出花冠。蒴果,卵球形,長2~3.5毫米;種子卵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圖593?細葉婆婆納【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中。

【用途】葉味甜,采苗炸熟,油鹽調食,亦可藥用。

2.朝鮮婆婆納【別名】水苦蕒【學名】Veronicarotundacoreana()Nakaivar.NakaiYamazaki.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0~50厘米,花、花序軸、花梗、花萼和蒴果被腺毛。

葉無柄,上部為半抱莖,線狀披針形至狹長圓形,長2~8厘米,寬1~3厘米,邊緣有尖鋸齒。總狀花序腋生;花梗在果期挺直,橫叉開,與花序軸幾乎成直角,花序寬1~1.5厘米;苞片略短於花梗;花萼4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長約3毫米;花冠淡藍紫色或白色,直徑4~5毫米,裂片寬卵形;雄蕊短於花冠。蒴果,近球形,長寬近等長,與萼片近等長,頂端鈍圓,花柱長1~1.5毫米。花期6~9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水邊及沼澤地上。

7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用途】全草入藥,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3.北水苦蕒(圖594)【學名】Veronicaanagallis-aquaticaL.

【形態特征】本種和水苦蕒極相似,其主要區別是:本種花梗彎曲上升,與花序軸成銳角,花序寬不足1厘米;花柱長1.5~2毫米;花序軸、花萼和蒴果上無腺毛或極少圖594?北水苦蕒有幾根腺毛。花期6~9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水邊及沼澤地上。

【用途】全草入藥,有止血、止痛、活血消腫、清熱利尿、降血壓的功效。

七十四、紫葳科Bignoniaceae常綠或落葉喬木、灌木或木質藤本,稀為草本。葉對生,稀為互生,單葉或羽狀複葉,也有掌狀複葉;無托葉。花兩性,大而美麗,近兩側對稱,花集生為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單生或叢生,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萼筒狀或鍾狀;花冠鍾狀、漏鬥狀或管狀,具4~5裂,常呈二唇形;雄蕊4~5枚;很少5個都發育,且與花冠裂片互生,著生於花冠筒上;子房上位,基部具花盤,1或2室,胚珠多個,側膜胎座;花柱細長,柱頭兩裂。蒴果,室背或室間開裂,稀為肉質和不裂;種子多粒,側扁,具翅。

(一)梓屬CatalpaScop.

落葉喬木。單葉,對生或3葉輪生,具長柄;葉為卵形或闊心形,基部常具3~5條脈,葉背脈腋通常具紫黑色腺點,全緣或具有裂。花排成聚傘狀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花萼為二唇形或不規則兩裂;花冠鍾形,花冠裂片5個,二唇形,邊緣波狀;能育雄蕊兩枚,內藏;花柱稍長於雄蕊,頂端兩裂;子房兩室,無柄,胚珠多數。蒴果長線形,近圓柱狀,果瓣兩裂;種子扁平,兩端具束毛。

1.梓(圖595)【學名】CatalpaovataG.Don.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株高達6~10米,嫩枝無毛或具長柔毛。單葉,對生,有時為3葉輪生,葉為寬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常具3~5淺裂,葉基微心形,側脈5~6對,基部為掌狀,具5~7條脈,全緣;葉柄長3~18厘米。花多朵,呈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柄稍被毛,長10~25厘米;花萼5裂,花冠黃白色,二唇形,內具黃色線紋和紫色斑點,長約2圖595?梓7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厘米;發育雄蕊兩枚,退化雄蕊3枚;子房卵形,兩室;花柱先端兩裂。蒴果長圓柱形,長20~30厘米,兩瓣開裂;種子橢圓形,種子兩端具有白色長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栽培。

【生長環境】常種植在路旁、村莊附近。

【用途】種子可入藥,作利尿劑;樹皮和果實也可入藥,主治熱毒;本種能抗二氧化硫的毒氣,可作為工礦綠化的抗汙染植物;嫩葉可食用或作飼料。

2.楸【學名】CatalpabungeiC.A.Mey.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樹幹聳直,高可達15米。單葉,對生,葉為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全緣,有時基部邊緣具1~4對齒或裂片,兩麵無毛;葉柄長2~8厘米。花排成傘房狀總狀花序,花萼頂端有兩尖裂;花冠白色,內具紫色斑點;能育雄蕊兩枚;子房兩室。蒴果長25~50厘米;種子狹長橢圓形,種子兩端具長毛。花期5~7月,果期6~9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少量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500~2?000米處的山地上。

【用途】為速生用材樹種;亦可作為道路綠化樹種;花可提取芳香油;種子可入藥,有利尿功效;葉可飼豬。

(二)角蒿屬IncarvilleaJuss.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互生,單葉或2~3回羽狀複葉,裂片狹。花呈頂生的總狀花序,花大,紅色或黃色;花萼鍾狀,5裂;花冠二唇形,裂片5個;雄蕊4枚,2枚長,2枚短,內藏;花盤環狀;子房兩室;胚珠多個,在胎座上排列成1~2行。蒴果,種子具翅。

1.角蒿(圖596)【學名】IncarvilleasinensisLam.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80厘米,具細條紋。植株被細毛。分枝上的葉為互生,基部的葉常為對生;葉為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羽片4~7對,最終裂片為條形或線狀披針形,葉緣具短毛;葉柄長1.5~3厘米,被疏短毛。花紅色,有多朵組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花柄短,密被短毛,基部具有1個苞片和2個小苞片;花萼鍾狀,5裂,被毛;花冠二唇形,內側有時具黃色斑點;雄蕊4枚,2枚長,2枚短;圖596?角蒿雌蕊著生於扁平的花托上,密被腺毛;柱頭扁圓形。

蒴果,長角狀彎曲,先端細尖,內具多粒種子;種子褐色,具白色膜質的翅。花期5~8月,7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果期6~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沙質土地上。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濕和活血止痛的功能。

七十五、列當科Orobanch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寄生草本。無葉綠素。葉鱗片狀,互生。花單生,穗狀或總狀花序,花兩性,兩側對稱,具莖片,有時具1對小苞片;花萼2~5深裂;花冠5裂呈二唇形(上唇兩裂,下唇3裂),花冠筒常彎曲;雄蕊4枚,二強,著生在花冠筒上;雌蕊由兩個心皮組成;子房上位,1室,側膜胎座,胚珠多數,花柱的柱頭常2~4裂。蒴果,室背開裂;種子細小,具胚乳。

(一)列當屬OrobancheL.

一年生或多年生寄生草本。莖常單生,少有分枝的,圓柱形,肉質,常在基部增粗。

葉鱗片狀,互生。花排成稠密或疏散或間斷的穗狀或總狀花序;苞片1個,小苞片2個或無;花萼具不等的4裂或兩深裂;花冠管呈鍾狀或漏鬥狀,在喉部多少膨大,二唇形,上唇常兩裂,下唇3裂;雄蕊內藏;子房1室。蒴果兩瓣裂;種子球形,多粒而細小。

1.列當(圖597)【學名】OrobanchecoerulescensSteph.

【形態特征】一年生寄生草本。株高約10~35厘米,植株被蜘絲狀綿毛。莖常不分枝,圓柱形,黃褐色,基部常膨大。葉鱗片狀,互生,有時為卵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頂生;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萼兩深裂,每裂片的頂端又兩淺尖裂。花冠二唇形,藍紫色或淡紫色;上唇寬,頂端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雄蕊4枚,二強,著生於花冠管的中部;花藥基部近無毛,花絲基部常具長柔毛。蒴果,卵狀橢圓形;種子細小而多,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圖597?列當【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沙丘、向陽山坡上、林緣處和山溝中,常寄生在蒿屬植物的根上。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補腎助陽、散風、敗毒的功效。

2.黃花列當(圖598)【學名】OrobanchepycnostachyaHance.

【形態特征】一年生寄生草本。株高10~34厘米,植株密被腺毛。莖直立,常不分枝,圓柱形,基部常膨大,黃褐色。葉為鱗片狀、卵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頂生,密生腺毛;苞7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片卵狀披針形;花萼兩深裂,每個裂片的頂端又兩裂。花冠淡黃色,有時為白色,二唇形;上唇兩裂,裂片短;下唇3裂,裂片不等大,邊緣被有腺毛。雄蕊4枚,二強,花絲基部稍被腺毛;子房長圓形,花柱細長。蒴果,成熟後兩裂;種子小,褐黑色,多粒,扁球形。

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沙丘、山坡上及草地中,主要寄生在蒿屬植物的根上。

【用途】全草入藥,具有補腎助陽、強筋骨的功能。

圖598?黃花列當七十六、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多年生草本,灌木,有時為木質藤本。葉對生、互生或基生,全緣或具齒,無托葉。花兩性,常呈左右對稱,單生或排成各式的聚傘花序;花萼管狀,5裂;花冠略呈二唇形,上部偏斜,常5裂;雄蕊4枚,著生於花冠管上,兩枚長,兩枚短或其中兩枚為退化雄蕊,稀為5枚;子房上位或下位,1室或假2室,胚珠多個,側膜胎座。蒴果少有漿果狀;種子小,紡錘形或卵形,光滑。

(一)旋蒴苣苔屬BoeaComm.exLam.

多年生草本。具莖或具花莖。葉對生或聚生。花數朵,排成疏散的聚傘花序;苞片小;花萼5裂,裂片狹;花冠闊鍾狀,基部稍不等,二唇形,裂片5個,卵形,長於筒部;發育雄蕊兩枚,退化雄蕊2~3枚,花絲短,花藥兩室;子房無柄,線形;無花盤;柱頭小,具不明顯的兩裂。蒴果線形,果瓣兩個,幹時卷曲。

1.旋蒴苣苔(圖599)【別名】牛耳草【學名】Boeahygrometrica()BungeR.Br.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密集,無柄,近圓形、卵圓形,有時為倒卵形,葉表麵被稀疏的白毛,背麵密被白毛。花莛1~5條,高7~14厘米,被短腺毛;聚傘花序,具2~5朵花,密生短腺毛;苞片卵形;花萼5深裂,長約2毫米,裂片披針形;花冠淡藍紫色,二唇形,上唇2個,下唇3個;能育雄蕊2枚,退化雄蕊2~3枚;子房無柄,密生短毛,花柱伸出;無花盤;柱頭呈不明顯的兩裂。

蒴果線形,成熟時呈螺旋狀扭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圖599?旋蒴苣苔【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7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生長環境】生於石崖或丘陵山地上。

【用途】全草入藥,可用於治中耳炎、跌打損傷等。

七十七、車前科Plantagin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通常基生,有時為互生或對生;葉片橢圓形,葉脈近平行,基部呈鞘狀,無托葉。穗狀花序,生於花莛上部;花小,兩性,著生於苞片腋部;花萼膜質,4裂,裂片背部中央常有一龍骨狀凸起,宿存;花冠幹膜質,淡綠色,4裂,呈覆瓦狀排列;雄蕊4枚,著生在花冠筒上,和花冠裂片互生,花絲較長,花藥呈“丁”字著生;子房上位,心皮2個,1~4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個,中軸胎座或基底胎座;花絲絲狀,柱頭兩裂。

果實為蓋裂的蒴果或骨質堅果;種子小,通常盾形或長圓形,胚乳豐富。

(一)車前屬Plantago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基生。穗狀花序,生於花莛上;花兩性,稀為雜性或單性;花萼4裂,宿存;花冠幹膜質,4裂,覆瓦狀排列;雄蕊4枚,花絲細長,花藥兩室,縱裂;子房上位,兩室或假4室,每室具1至多個胚珠。瘦果,膜質,蓋裂;種子近球形,具棱。

1.平車前(圖600)【別名】小車前圖600?平車前【學名】PlantagodepressaWilld.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具主根。葉基生,長卵狀披針形,長4~14厘米,寬1~5.5厘米,無毛或稍被毛,縱脈3~7條;葉柄長1~11厘米,基部具較寬的葉鞘。穗狀花序,直立,長約2~18厘米;苞片三角狀卵形,邊緣常呈紫色;花萼4裂,長圓形或橢圓形,背部具綠色龍骨狀凸起,邊緣膜質;花冠裂片4個,卵形或三角形,有時頂端具淺齒。蒴果圓錐狀,褐黃色,長2~3毫米,成熟時在中下部蓋裂;種子長圓形,黑棕色,光滑。

花期6~9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河灘、田埂上及路旁。

【用途】種子和全草入藥,具有清熱、利尿、涼血、祛痰的功效。

2.車前(圖601)【學名】Plantagoasiatic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須根。葉基生,葉片圖601?車前7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橢圓形,廣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5厘米,寬3~8厘米,葉緣近全緣、波狀或有疏齒至彎缺,兩麵無毛或被短柔毛,具5~7條弧形脈;葉柄長2~10厘米,基部擴大成鞘。花密生呈穗狀花序,長5~15厘米;苞片寬三角形,較花萼短;花萼裂片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邊緣白色膜質,背部龍骨狀凸起寬且呈綠色,邊緣寬膜質;花冠裂片披針形或長三角形,先端漸尖,反卷,淡綠色。蒴果,橢圓形或卵形,長2~4毫米;種子長圓形,常為5~6粒,腹麵明顯平截,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路旁、田埂及河灘上。

【用途】種子和全草入藥,具有利尿和清熱的功效。

3.大車前(圖602)【學名】Plantagomajor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根狀莖粗短,具多數須根。葉基生,卵形或寬卵形,長7~14厘米,寬4~8.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下延,常為全緣,常被毛;葉柄長5~13厘米。花莛直立,花排成穗狀花序;花小,兩性,密生;苞片卵形,較萼片短;萼片為橢圓形,苞片和萼片均具綠色龍骨狀突起;花冠裂片橢圓形或卵形,長約1.2毫米;雄蕊4枚,外露;子房球形或橢圓形,花柱細長。

蒴果,圓錐形,蓋裂;種子8~16粒,腹麵為不明顯的平截,圖602?大車前多棱角,棕黑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邊、溝邊、田埂潮濕處。

【用途】全草入藥,有利尿作用;種子具有鎮咳、祛痰、止瀉的功能。

七十八、茜草科Rubiaceae落葉或常綠喬木或灌木,有時藤本,稀為草本。葉對生或輪生,單葉,全緣,稀有齒,具柄間或柄內托葉,托葉有時退化成腺狀剛毛。花序基本為二歧聚傘花序,有時聚合成頭狀;花兩性,輻射對稱,稀為兩側對稱;萼4~5裂,開張,果時常膨大;花冠常為管狀、盤狀或漏鬥狀,裂片4~5個;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並與之互生,著生於花冠管上;雌蕊1枚,子房下位,心皮2或多數,常2室,中軸胎座,少數側膜胎座,每室多胚珠,花柱1個,常兩分枝,柱頭線形。果實為蒴果,或不裂而成為1粒種子的節段;有些屬為漿果。種子有時具翅,胚乳豐富。

(一)拉拉藤屬GaliumL.

一年生或具根莖的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蔓生,四棱,通常具倒刺。葉無柄,4~10個8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輪生;托葉葉狀。花小,兩性或雜性,呈腋生或頂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筒全部與子房愈合,邊緣具細齒或無齒;花冠輻狀,通常4裂,花冠管短;雄蕊4枚,伸出花冠以外。

子房下位,兩室,每室1個胚珠。果實雙頭形,有時隻1個果成熟,表麵光滑或具小瘤體或被鉤狀毛。

1.北方拉拉藤(圖603)【別名】砧草【學名】GaliumborealeLinn.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厘米。葉光滑或在葉背中脈和葉緣有細毛;葉無柄,4個輪生,卵形或披針形,大小變異甚大,先端鈍,基部3~5條脈。聚傘花序,圖603?北方拉拉藤腋生和頂生,多花,花梗短;花冠白色。果實雙頭形,生有具鉤的軟毛。花、果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田埂上及草地中。

【用途】全草入藥,可治肺炎。

2.豬殃殃(圖604)【學名】Galiumaparinetenerum(Linn.var.Gren.圖604?豬殃殃)

etGodr.Rchb.

【形態特征】一年生蔓生或攀緣草本。莖四棱,棱及葉背中脈上生有倒鉤刺。葉6~8個輪生,線狀倒披針形,長1~3厘米,寬3~5毫米,先端常具刺狀突尖,邊緣有刺毛。花3~10朵,呈腋生或頂生疏散的聚傘花序;花冠黃綠色。果實雙頭形,密生鉤狀刺。花、果期5~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田埂上或草地中。

【用途】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3.蓬子菜(圖605)【學名】GaliumverumLinn.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基部多少帶木質,四棱,全體無倒鉤刺;幼時微有毛。葉6~10個輪生,線形,長1~5厘米,寬1.5~4毫米;幼葉表麵疏生毛;邊緣反卷,下麵有柔毛;中脈1條,隆起。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具多花;花冠黃色。果實雙頭形,無毛。花、果期6~8月。圖605?蓬子菜8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埂上及草地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全草入藥,能消腫祛痰、解毒止癢;根含茜黃櫻草糖甙、偽紫茜素葡萄糖甙。

4.四葉葎(圖606)【學名】GaliumbungeiSteud.

【形態特征】多年生小草本。莖四棱,有毛或無毛。葉4個輪生,有時下部6個輪生,無柄,具1條脈,卵狀長橢圓形,長2~2.5厘米,先端尖,下麵沿中脈有短刺毛。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密,具短梗;花圖606?四葉葎冠淡黃綠色。果實雙頭形,扁球狀,上有短鉤毛或鱗片。花、果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或田埂上。??

【用途】全草及根入藥,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抗癌。

(二)野丁香屬LeptodermisWall.

落葉灌木,多分枝。葉對生,披針形,具短柄。花3朵聚生於枝頂或短枝頂,無梗,基部包有2個愈合的小苞片;萼筒倒卵形,5裂,裂片宿存;花冠白色或紫色,漏鬥形,裂片5(4)個,鑷合狀排列;雄蕊5(4~6)枚;子房下位,5室,每室1個胚珠,花柱細,先端5裂,線形。蒴果,長橢圓形,5裂;種子線形。

1.薄皮木(圖607)【學名】LeptodermisoblongaBunge.

【形態特征】落葉小灌木。株高可達1米。小枝有細柔毛。葉對生,全緣,橢圓狀卵形至長圓形,長1~3厘米,寬4~9毫米,先端尖,表麵粗糙,背麵疏生短柔毛;葉柄短而狹;葉柄間托葉為三角形,基部2條脈。花無柄,數朵集合呈頭狀,生於頂部葉腋;小苞片自基部至中部合生,較萼為長;萼5齒,宿存;花冠紫色,長漏鬥形,5裂,外麵有短柔毛。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蒴果橢圓形,托以宿存的小苞片。花、果期6~9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丘陵灌叢中。

【用途】可供觀賞。

圖607?薄皮木8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三)茜草屬RubiaL.

多年生草本,稀為一年生草本。莖攀緣或匍匐,柔弱細長,基部有時木質化,四棱,通常具皮刺或粗糙毛。葉4~8枚輪生,其中僅兩枚為真葉,其他皆為葉狀托葉。花小,呈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萼筒卵形或球形,和子房愈合,萼齒不顯著;花冠輻狀或稍呈鍾狀,裂片4~5個,鑷合狀排列;雄蕊和花冠裂片同數,著生於花冠管上,花絲短;子房下位,兩室,每室有1半倒生胚珠,花柱3個,分離或稍愈合,柱頭頭狀。果肉質,雙頭形,兩室,有時僅1室發育。

1.茜草(圖608)【學名】RubiacordifoliaL.

【形態特征】多年生攀緣草本。根黃赤色。莖四棱,蔓生,多分枝,莖棱、葉柄、葉緣和下麵中脈上都有倒刺。葉通常4枚葉輪生,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變異甚大,長2~4厘米,寬1~1.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脈5條,弧狀;葉柄長1.5~2.5厘米。聚傘花序呈圓錐狀,圖608?茜草頂生和和腋生;花小,具短梗;花冠淡黃白色,輻狀,5裂;雄蕊5枚;子房無毛。果實肉質,雙頭形,常1室發育,成熟時紅色。花、果期6~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灌叢、草地、溝穀中。

【用途】根可作紅色染料,亦可藥用,有通經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

(四)白馬骨屬SerissaComm.exA.L.Jussieu.

分枝多的灌木。無毛或小枝被微柔毛,揉之發出臭氣。葉對生,近無柄,通常聚生於短小枝上,近革質,卵形;托葉與葉柄合生成一短鞘,有3~8條刺毛,不脫落。花腋生或頂生,單朵或多朵叢生,無梗;萼管倒圓錐形,萼簷4~6裂,裂片錐形,宿存;花冠漏鬥形,頂部4~6裂,裂片短,直,擴展,內曲,鑷合狀排列;雄蕊4~6枚,生於冠管上部,花絲線形,略與冠管連生,花藥近基部背著,線狀長圓形,內藏;花盤大;子房兩室,花柱線形,兩分枝,分枝線形或錐形,稍短,全部被粗毛,直立,向外彎曲,突出;胚珠每室1個,由基部直立,倒生。

果為球形的核果。

1.六月雪(圖609)【別名】花鏡【學名】Serissajaponica()Thunb.Thunb.

【形態特征】小灌木。高60~90厘米,有臭氣。圖609?六月雪8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葉革質,卵形至倒披針形,頂端短尖至長尖,邊全緣,無毛;葉柄短。花單生或數朵叢生於小枝頂部或腋生,有被毛、邊緣淺波狀的苞片;萼簷裂片細小,錐形,被毛;花冠淡紅色或白色,裂片擴展,頂端3裂;雄蕊突出冠管喉部外;花柱長突出,柱頭2個,直,略分開。花期5~7月。

【分布區】靈丘衛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及灌叢中。

【用途】全株可作藥用。

七十九、忍冬科Caprifoliaceae通常為落葉灌木,有時為小喬木,稀為草本。單葉,或羽狀複葉,對生,通常無托葉。

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常呈聚傘花序;花萼5裂或3~4裂;花冠4~5裂,有時呈二唇形;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且互生;雌蕊由2~5個心皮合生;子房下位,1~5室,每室具胚珠1個至多個;中軸胎座。果為漿果、核果或蒴果;種子具胚乳。

(一)六道木屬AbeliaR.Br.

常為落葉灌木。冬芽小,卵形,被有數個鱗片。葉對生,具短柄;葉全緣或具齒牙。

花1~2朵,排成聚傘花序,腋生或生於側枝的頂端,有時形成圓錐花序;萼片2~5個狹長,宿存;花冠管狀、鍾狀或高腳碟狀,5等裂;雄蕊4枚,兩兩成對;子房3室,但僅1室發育。

果為瘦果狀,含單種子,頂端具宿存萼片。

1.六道木(圖610)【學名】AbeliabifloraTurcz.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3米。幼枝被短柔毛,後光滑無毛。葉披針形或長圓形,上麵被短柔毛,背麵光滑無毛或被短柔毛,沿脈上密生毛,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具缺刻狀的鋸齒。花不具總梗,通常為頂生2對,著生於側枝末端,花萼具4裂片,葉狀,圖610?六道木與子房等長;花冠盆狀或筒形,內外均被短柔毛,淡黃色,裂片4個,卵圓形;雄蕊4枚,兩枚長、兩枚短,不向外伸出;柱頭頭狀。瘦果,彎曲,具柔毛;種子圓筒狀。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灌叢中。

【用途】可供觀賞;莖、枝可用作拐杖。

(二)忍冬屬LoniceraL.

落葉灌木,稀為常綠灌木、喬木,有時為木質攀緣或纏繞植物。冬芽具數個或2個芽鱗。

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常為全緣,稀具裂;無托葉,稀具葉柄內托葉。花成對生於葉腋,8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每對具2個苞片和4個小苞片,小苞片常連生,有時輪生枝端;花萼5齒裂;花冠管細長或呈短管,二唇形或近5裂;雄蕊5枚;子房下位,2~3室;花柱細長,柱頭頭狀,黃色。

漿果,近球形,具數個胚珠。

1.小葉忍冬(圖611)【學名】LoniceramicrophyllaWilld.exRoem.etSchult.

【形態特征】落葉矮小灌木。植株灰白色,小枝表皮剝落,老枝灰黑色。葉卵形、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兩麵密生微柔毛或上麵近無毛。總花柄單生葉腋,下垂,圖611?小葉忍冬相鄰兩花的萼筒幾乎全部合生;花萼具5齒裂,萼筒環狀;花冠黃白色,長10~13毫米,基部淺囊狀,唇形,上唇4裂,開花時唇瓣開展;雄蕊5枚,和花柱稍伸出花冠。漿果,紅色,通常全為合生。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穀中、疏林下及灌叢中。

【用途】可供觀賞。

2.金花忍冬(圖612)【學名】LonicerachrysanthaTurcz.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2(~4)米。冬芽狹卵形,鱗片具睫毛,背部疏生柔毛。葉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4~10厘米,頂端漸尖。總花柄長1.2~3厘米;相鄰的兩花的萼筒分離,被腺毛,萼簷具明顯的圓齒;花冠先白色後變黃色,長1.5~1.8厘米,外疏生微毛,二唇形,花冠筒短於唇瓣的3\/4;雄蕊5枚,與花柱均稍短於花冠。

漿果,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圖612?金花忍冬【生長環境】生於山穀中、疏林下及灌叢中。

【用途】為秋冬觀果植物。

3.剛毛忍冬(圖613)【學名】LonicerahispidaPall.exRoem.etSchult.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1.5米。幼枝具剛毛和短柔毛;冬芽具2枚鱗片。葉卵狀橢圓形至長圓形,具剛毛和睫毛。總花柄從當年小枝最下一對葉腋內生出;苞片寬卵形;萼筒常具腺毛和剛毛,萼簷環狀;花冠漏鬥狀,白色或淡黃色,外麵被短柔毛,基部具囊;雄蕊5枚,與花冠裂片等長;圖613?剛毛忍冬8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子房長橢圓形,常被腺毛。漿果,長橢圓形,紅色,具光澤。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東部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下及灌叢中。

【用途】可供觀賞;花蕾入藥,能清熱解毒。

4.黏毛忍冬【學名】LonicerafargesiiFranch.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1~4米;幼枝、葉柄和總花梗都被開展的汙白色柔毛狀糙毛及具腺糙毛。冬芽外鱗片約4對,卵形,無毛。葉紙質,倒卵狀橢圓形、倒卵狀矩圓形至橢圓狀矩圓形,長6~17厘米,頂端急漸尖或急尾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或圓形,邊緣不規則波狀起伏,有睫毛,上麵疏生糙伏毛,有時散生短腺毛,下麵脈上密生伏毛及散生短腺毛;葉柄長3~10毫米。總花梗長3~4厘米;苞片葉狀,卵狀披針形或卵狀矩圓形,兩側稍不等,長3~15毫米,有柔毛和睫毛;小苞片小,圓形,兩裂,有腺緣毛;相鄰兩萼筒全部合生或稀上端分離,萼齒短,三角形,有腺緣毛;花冠紅色或白色,唇形,外被柔毛,筒部有深囊,上唇裂片極短,下唇反曲;花絲下部有柔毛,花藥稍伸出;花柱比雄蕊短。果實紅色,卵圓形,內含2~3顆種子;種子橘黃色,橢圓形,長約6毫米,稍扁,一麵稍凹入。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山穀林中或灌叢中。

【用途】作藥用,能夠清熱解毒。

5.華北忍冬【學名】LoniceratatarinowiiMaxim.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2米。冬芽外包7~8對鱗片。葉長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上麵近無毛,下麵被灰白色氈毛。總花柄具2朵花;相鄰2個小苞片與萼筒合生,萼簷具三角狀披針形細齒;花冠二唇形,深紫色,長約9毫米,基部微具淺囊;雄蕊5枚,不外伸。漿果,紅色,長5~6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東部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溝穀中及林下。

【用途】可供觀賞。

6.毛藥忍冬【學名】LoniceraserreanaHand.-Mazz.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達3~4米,除萼筒外幾全體被短柔毛;當年小枝紫褐色,常有兩縱列短柔毛,有時全部有毛,或完全禿淨,老枝灰色。冬芽頂漸尖,外鱗片2~3對,背麵具脊,披針形,頂漸尖或稍尖,具短緣毛。葉紙質,倒卵形至倒披針形、矩圓形或橢圓形,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楔形。

8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東部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山穀或山頂的灌叢及林中。

7.金銀忍冬【別名】金銀木【學名】Loniceramaackii()Rupr.Maxim.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3~5米。幼枝具微毛,小枝中空。葉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8厘米,頂端漸尖,兩麵脈上被毛。總花柄短於葉柄,具腺毛;相鄰兩花的萼筒分離;花冠先白色後變黃色,長達2厘米,芳香,外麵下部疏生微毛,二唇形,花冠筒短於唇瓣2\/3~3\/4;雄蕊5枚,與花柱均短於花冠。漿果,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中或林緣溪流附近的灌木叢中。

【用途及理化成分】為觀賞植物;樹皮可造紙和人造棉;種子油供製肥皂,含油量為35.79%;葉含澱粉,可供食用。

(三)接骨木屬SambucusL.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幹常有皮孔,具發達的髓。小枝表麵粗糙,冬芽具數對鱗片。

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具鋸齒。花呈頂生的二歧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萼5裂,裂片小;花冠輻狀,白色,5裂;雄蕊5枚,花絲短;子房下位,3~5室;花柱短,3~5裂。果為漿果狀核果,有3~5單種子的小核。

1.接骨木(圖614)【學名】SambucuswilliamsiiHance.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約3米。樹皮淺灰褐色,無毛,具縱條棱。冬芽卵圓形,淡褐色,具3~4對鱗片。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7枚;小葉為長圓狀卵形,長5.5~9厘米,寬2~4厘米,葉緣具稍不整齊鋸齒,下部2對小葉具柄。圓錐花序,頂生;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黃白色,圖614?接骨木花期花冠裂片向外反折,裂片寬卵形;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裂片上且與其互生;子房下位,柱頭兩裂,近球形。果為核果狀漿果,紫黑色,直徑約4~5毫米,種子具皺紋。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東部縣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下、灌叢及溝穀中。

【用途】嫩莖枝可入藥,能祛風活血、行瘀止痛、利尿。

8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四)莢蒾屬ViburnumL.

常綠或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單葉,對生,稀為輪生,全緣,或具齒牙、裂片;無托葉或有時具小托葉和葉柄連生。花小,組成傘狀或圓錐狀聚傘花序,有些種類花序的邊緣具有大型的不育花;花萼小,5齒裂;花冠鍾狀或管狀,白色或粉紅色,5圓裂;雄蕊5枚;子房1室;花柱極短,3裂。核果,具1粒種子。

1.雞樹條(圖615)【別名】天目瓊花【學名】Viburnumopuluscalvescens()Linn.var.Rehd.

Hara.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2~3米。老枝和莖暗灰色,具淺條裂;冬芽卵圓形,為二歧鱗片所包被。葉為長圓狀卵形至卵形,長6~12厘米,常3裂,為掌狀脈,裂片具不規則的齒;上部的葉常為圖615?雞樹條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葉柄基部具兩托葉,頂端具2~4個腺體。聚傘花序組成複傘形花序,邊緣具不育花,白色;萼筒長約1毫米,具5淺齒;花冠乳白色,輻狀,長約3毫米;雄蕊5枚,長於花冠。核果,近球形,紅色,核扁圓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靈丘甸山、陽高六棱山、渾源恒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下、山穀中。

【用途】是很好的庭院綠化樹種;種子油供製肥皂和潤滑油;果實可食;莖皮含纖維,可製繩;葉、幼枝及果實可入藥,能消腫止痛、止咳殺蟲。

2.蒙古莢蒾(圖616)【學名】Viburnummongolicum()Pall.Rehd.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2米。幼枝具星狀毛,老枝灰白色,冬芽不具鱗片。葉寬卵形至橢圓形,長2~5厘米,頂端尖或鈍,基部圓形,葉緣具細鋸齒,上麵被疏毛,下麵疏生星狀毛,長約3毫米,具5淺齒;花冠淡黃色,筒鍾狀,長6~7毫米,無毛,裂片5個;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的基部,圖616?蒙古莢蒾約與花冠等長。核果,橢圓形,先紅後黑,核扁,背有兩淺槽,腹有3淺槽。花期5~7月,果期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疏林下或沙灘地上。

【用途】莖皮纖維可製繩索或造紙。

8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八十、敗醬科Valerianaceae多年生草本,有時為灌木。葉對生或基生,常羽狀分裂或不裂,無托葉。花小,兩性或單性,近兩側對稱,呈聚傘花序或頭狀花序;花萼各式,有時裂片呈羽毛狀;花冠管狀,3~5裂,基部囊狀或具距,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3枚或4枚,間有退化雄蕊1枚或2枚,生於花冠管上;子房下位,3室,僅1室發育,含1枚懸垂的胚珠。瘦果。有翅狀、芒狀或羽毛狀冠毛。

(一)敗醬屬PatriniaJuss.

直立多年生草本。通常具地下莖。葉多為羽狀分裂,對生或基部簇生。花小,呈聚傘花序,再排列成圓錐狀或傘房狀花序;萼5齒裂;花冠輻射對稱,花冠筒短,有時一側基部膨大呈囊狀,頂端5裂;雄蕊4枚,生於花冠筒上;子房下位,3室,僅1室發育,其餘2室肥厚,基部與鱗狀苞片合生,在果熟時常增大成果翅。瘦果,含1粒種子。

1.糙葉敗醬(圖617)【學名】Patriniarupestris()scabraPall.Juss.subsp.

()BungeH.J.Wang.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莖分枝,密生短毛。基生葉倒披針形,2~4對羽狀淺裂;莖生葉對生,窄卵形或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2厘米,1~3對羽狀深裂或全裂,頂端裂片較側裂片長而大;葉柄長圖617?糙葉敗醬1~2厘米。由圓錐聚傘花序再組成大型傘房花序;苞片對生,通常不裂;萼不明顯;花冠筒狀,基部一側稍膨大,上部5裂,直徑5~7毫米,黃色。

瘦果圓柱形,有帶紫色的翅狀苞片。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幹燥向陽的山坡上、草地及灌叢中。

【用途】根入藥,有清熱、燥濕、止血、止帶、截瘧的功效。

2.墓頭回【別名】異葉敗醬【學名】PatriniaheterophyllaBunge.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莖分枝少,有毛。基生葉緣有齒,柄長;莖生葉對生,下部葉常2~3對,羽狀裂,頂端裂片較側裂片稍大或近等大;中部葉1~2對羽狀裂,頂端裂片最大,卵形、卵狀披針形或近菱形;上部葉較窄,近無柄。花呈密聚傘花序再排成傘房花序,花序梗有苞片;花萼不明顯;花冠黃色,直徑5~6毫米,花冠筒內有白毛,裂片比筒短;雄蕊4枚,稍伸出花冠筒;子房下位,花柱上部稍彎曲。瘦果,長圓柱形或倒卵球形,翅狀苞片長圓形或寬橢圓形,長達12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8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叢中及路邊。

【用途】根及全草入藥,能清熱燥濕、止血、止帶、截瘧。

3.岩敗醬(圖618)【學名】Patriniarupestris()Pall.Juss.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60(~100)厘米;根狀莖稍斜升,長達10厘米以上;莖多數叢生,連同花序梗被短糙毛,基生葉開花時常枯萎脫落,葉片倒卵長圓形、長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2~6厘米,寬1~2厘米,羽狀淺裂、深裂至全裂或不分裂而有缺刻狀鈍齒,裂片條形、長圓狀圖618?岩敗醬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生裂片常具缺刻狀鈍齒或淺裂至深裂,柄長2~4厘米或幾無柄;莖生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3~7厘米,羽狀深裂至全裂,通常具3~6對側生裂片、裂片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常疏具缺刻狀鈍齒或全緣,頂生裂片與側生裂片同形或較寬大,常全裂呈3個條形裂片或羽狀分裂,葉柄短,上部葉無柄。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400~1?800米處的小丘頂部、石質山坡岩縫、草地中或山坡樺樹林緣處及楊樹林下。

【用途】作藥用,可清熱解毒、活血、排膿。

(二)纈草屬ValerianaL.

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直立或攀緣狀;根有強烈氣味。葉全緣、有齒或1~3回羽狀複葉。頂生聚傘花序,或為稠密或間斷的穗狀花序或為圓錐花序;花小,兩性;萼5~15裂,裂片在開花時不明顯,結果時為冠毛狀;花冠管細弱,緣部5裂,基部膨大成囊,白色或玫瑰紅色;雄蕊3枚,有時為1枚或2枚;子房下位,3室,僅有1室發育,含胚珠1枚。瘦果,扁平,頂端有羽毛狀冠毛。

1.纈草(圖619)【學名】Valerianaofficinali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1米。根莖匍匐生,有強烈氣味;地上莖中空,有縱棱,嫩時有白色粗毛。葉對生,3~9對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或線形,中央裂片稍寬,或與側生裂片近等大,先端漸狹,基部下延,全緣或有時具齒,兩麵及葉柄稍有毛。

花呈傘房狀3出圓錐聚傘花序;花萼內卷;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連花冠管長約5毫米,上部較寬,緣部5裂;雄蕊3枚,生於花圖619?纈草9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1條。瘦果卵形,長約4毫米,基部截形,頂端有羽毛狀冠毛。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及林下溝邊。

【用途】根及根莖入藥,有祛風除濕、鎮靜、調經作用。

八十一、川續斷科Dipsaceae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亞灌木或灌木。葉對生,稀為輪生,無托葉。具總苞頭狀花序或間斷的穗狀輪傘花序;花兩性,兩側對稱,稀為不對稱,花具小總苞(外萼),小總苞由2片小苞片結合而成;萼片小,各式,杯狀或分裂成5~10條冠毛狀裂片;花冠合瓣,4~5裂,裂片覆瓦狀;雄蕊4枚或2枚,著生在花冠管基部,和花冠裂片互生,分離;花藥2室,內向縱裂;雌蕊子房下位,1室;心皮2個,僅1個發育;胚珠1個,懸垂倒生;花柱1條,線形,柱頭單一或具兩裂片。瘦果,包藏在小總苞內,頂端常冠以宿存的花萼;種子具直胚,胚乳肉質。

(一)川續斷屬DipsacusL.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體有刺或粗毛。莖直立,粗壯。葉對生,邊緣有粗齒至羽狀分裂。

頭狀花序頂生,總苞片和小總苞片先端尖呈刺芒狀,小苞片常有硬疣毛;花萼杯形,4裂,花冠漏鬥狀,4裂,裂片相等或呈唇形;雄蕊4枚;花柱線形,柱頭偏斜。瘦果有4棱或8棱,頂端有宿存萼片。

1.日本續斷(圖620)【學名】DipsacusjaponicusM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1.5米。莖枝具棱溝,棱有倒鉤刺。不育葉長橢圓形,不裂或3裂,具長柄;莖生葉對生,倒卵形至橢圓形,長達20厘米,寬達8厘米,3~5羽狀分裂,中裂片最大,兩側漸小,邊緣有鋸齒,兩麵被疏白毛,背脈和葉柄均有鉤刺。頭狀花序,球形或廣橢圓形,長1.5~3厘米,基部有線形總苞片數片;苞片圖620?日本續斷(托片)多個,螺旋狀排列,倒卵形,頂端有刺芒狀突尖,芒的兩側常有硬疣毛;花通常較苞片短;花萼皿狀,4裂極淺,外被白毛;花冠紫紅色,漏鬥狀,基部呈短細筒,內外均被毛,裂片4個,兩個稍大;雄蕊4枚,稍伸出;子房下位,包於囊狀小總苞內,果時苞片增長達15毫米,小總苞四棱柱狀,頂端有8枚齒。瘦果,稍外露。花、果期7~9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區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叢中、溝穀濕潤處。

9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用途】本種過去被誤作續斷入藥,據近年研究報道,本種根木質化,不作藥用。

(二)藍盆花屬ScabiosaL.

多年生草本,有時基部木質呈亞灌木狀,或為二年生草本,稀為一年生草本。葉對生,莖生葉基部連合,葉片羽狀半裂或全裂,稀全緣。頭狀花序扁球形或卵形至卵狀圓錐形,頂生,具長梗或在上部呈聚傘狀分枝;總苞苞片草質,1~2列;花托在結果時呈拱形至半球形,有時可呈圓柱狀,花托具苞片,苞片線狀披針形,具1條脈,背部常呈龍骨狀;小總苞(外萼)呈廣漏鬥形或方柱狀,結果時具8條肋棱,全長具溝槽,或僅上部具溝槽而基部圓形,上部常裂成2~8窩孔,末端呈膜質的冠,冠鍾狀或輻射狀,具15~30條脈,邊緣具齒牙;花萼(內萼)具柄,盤狀,5裂呈星狀剛毛;花冠筒狀,藍色、紫紅色、黃色或白色,4~5裂,邊緣花常較大,二唇形,上唇通常兩裂,較短,下唇3裂,較長,中央花通常筒狀,花冠裂片近等長;雄蕊4枚;子房下位,包於宿存小總苞內,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或盾形。

瘦果包藏在小總苞內,頂端冠以宿存萼刺。

1.華北藍盆花(圖621)【別名】山蘿卜【學名】ScabiosatschiliensisGrun.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自基部分枝,具白色卷伏毛。根粗壯,木質,長5~15厘米,粗可達2厘米,表麵棕褐色,裏麵黃色。基生葉簇生,連葉柄長10~15厘米;葉片卵狀披針形或窄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急尖或鈍,有疏鈍鋸齒或淺裂片,偶呈深裂,長2.5~7厘米,寬1.5~2厘米;基部楔形,兩麵疏生白色柔毛,下麵較密,老時圖621?華北藍盆花近光滑;葉柄長4~10厘米,較葉片為長;莖生葉對生,羽狀深裂至全裂,側裂片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3~4毫米,有時具小裂片,頂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5~6厘米,寬0.5~1厘米,先端急尖,葉柄短或向上漸無柄;近上部葉羽狀全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寬1.5~2毫米,下麵疏生柔毛。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中。

【用途】花大而美麗,色彩鮮豔,觀賞效果好,亦可作林下地被。

2.大花籃盆花(圖622)【學名】Scabiosatschiliensissuperba()Grun.var.Grun.S.

Y.He.

【形態特征】植株較低矮,高10~16厘米;頭狀花序大,圖622?大花籃盆花9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直徑5~7厘米;總苞苞片長達2.8厘米,寬3毫米;小總苞長4毫米,方柱狀,具8條肋,肋上具白色長柔毛,膜質冠長2毫米;萼刺剛毛長達3毫米。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頂、山坡上及路邊。

3.紫盆花(圖623)【別名】鬆蟲草【學名】ScabiosaatropurpureaLin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多分枝,微具棱,棱上疏生白色卷伏毛。基生葉長圓狀匙形,不分裂或琴形羽裂,邊緣具粗糙牙齒;莖生葉對生,基部相連;葉片輪廓長圓形,長5~12厘米,寬3~7厘米,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5~9,頂裂片大,倒披針形至長圓形,邊緣全緣或鋸齒圖623?紫盆花狀或淺裂,側裂片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淺裂,裂片先端急尖,上麵光滑,下麵沿中脈疏生白色長柔毛,最上部葉不分裂,倒披針形;葉柄長約1厘米。總花梗長15~25厘米,上麵疏生白色卷伏毛;頭狀花序單生分枝頂端,圓頭狀,徑4~5厘米;總苞苞片2層,12~14片,內層較短,長8~12毫米,披針形,先端漸尖,密生白色短柔毛;小總苞筒狀,長約6毫米,基部鈍圓,疏生長硬毛,上部擴大呈花籃狀,全長具8條縱肋,肋彎拱,上部肋間顯膜質,頂端分為8個圓裂片,裂片邊緣棱狀,冠部小,反卷;萼刺剛毛5條,棕黃色,長約8毫米,上麵具短毛;花冠紫黑色、淡紅色至白色,邊花大;筒部漏鬥形,長約10毫米,外麵密生白色柔毛;裂片5個,長圓形,不等大,長7~8毫米;雄蕊4枚,與花冠近等長;子房包於小總苞內,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頭頭狀。果序長卵形或長圓形,長4.5厘米,寬3.5厘米(連萼刺)。花期6~7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可供觀賞。

八十二、葫蘆科Cucurbit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亞灌木或灌木。莖具雙韌維管束,常具卷須,借以攀緣於他物,或匍匐狀。單葉,互生,具柄,有時掌狀裂或為複葉;無托葉。花單性,同株或少數為異株;偶有兩性,輻射對稱;單生、簇生或形呈各式花序;花萼與子房合生呈筒狀,5裂;花瓣5個或花冠5裂;雄蕊5枚,或兩對結合1個單生呈3枚雄蕊狀,有時5枚呈單體雄蕊;藥室直,弓曲,S形折曲或多回折曲;心皮3個,合生;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胚珠多數,稀為少數至1枚;花柱1個或3個,柱頭膨大,2~3裂。果實為瓠果、漿果,稀為蓋裂蒴果;種子多粒,稀為少數至1枚,無胚乳。

9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一)西瓜屬CitrullusSchrad.

一年生或多年生攀緣草本。卷須分枝。葉掌狀3~7深裂,裂片再羽狀深裂。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少數簇生;雄花花萼廣鍾形,5裂,裂片鑽狀,全緣;花冠黃色,5深裂,頂端鈍;雄蕊3枚,花絲極短,分離,花藥分離或稍結合,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延長;雌花的花萼、花冠似雄花,子房卵形,胎座3個;花柱短,圓柱形,柱頭3個,兩裂;胚珠多個,水平著生。果圓形或橢圓形,肉質多漿,不開裂;種子多,橢圓形,扁平。

1.西瓜(圖624)【學名】Citrulluslanatus()Thunb.Matsum.etNakai.

【形態特征】一年生蔓生草本。全株被長柔毛,卷須分兩叉。葉片輪廓寬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圖624西瓜8~20厘米,寬5~15厘米,3~5深裂;裂片又羽狀或2回羽狀淺裂至深裂,灰綠色;小裂片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圓或短尖;葉片兩麵被短柔毛;葉柄長6~12厘米,被長柔毛。花單生,花托寬鍾狀;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淡黃色,輻狀,裂片卵狀長圓形,外被長柔毛;子房卵形,密被長柔毛;柱頭3個,腎形。瓠果,大形,球狀或橢圓狀,長可達50厘米,直徑通常30厘米左右,表麵平滑,綠色、淡綠色、墨綠色,常有各種條紋,果肉主要為其胎座,多汁,紅色、黃色或白色;種子黑色、淡黃色、黃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熱帶到溫帶均能生長。

【用途】果實為夏季解渴消暑的佳品;種子含油,可榨油或炒食;果皮藥用(西瓜皮、西瓜翠),能清暑熱、利小便。

(二)黃瓜屬CucumisLinn.

一年生蔓生或攀緣草本。植株被短硬毛,卷須不分枝。單葉,互生,掌狀3~7裂,或僅具角。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稀為異株,黃色;雄花葉腋簇生,雌花單生;花萼鍾形或倒圓錐形,5裂;花冠輻狀或寬鍾狀,5深裂;雄蕊3枚,係由5枚雄蕊中2對合生,另1個分離,藥室S形折曲,藥隔向上延伸呈乳頭狀附屬物或兩裂;子房長橢圓形或卵形,花柱極短,柱頭3個,胚珠多個。瓠果,有各種形狀和顏色,平滑或有刺或有毛,不開裂;種子多粒,扁平,卵形或橢圓形,通常光滑。

1.黃瓜【別名】胡瓜【學名】CucumissativusL.

【形態特征】一年生蔓生或攀緣草本。莖細長,有縱棱,被短剛毛;卷須不分枝。葉9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柄長8~15厘米,生短剛毛;葉片寬心狀卵形,長寬約7~20厘米,3~5淺裂或角,先端銳尖,邊緣有疏鋸齒,兩麵有柔毛狀短剛毛。花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簇生;花梗長0.5~2厘米;花托狹鍾狀,花萼裂片鑽形,花冠黃色,裂片長圓形,急尖;雄蕊3枚,藥室S形折曲,藥隔突出約1毫米;雌花單生或簇生,子房有刺狀突起,花柱短,柱頭3個。瓠果狹長圓形或圓柱狀,表麵常有刺尖或疣狀突起,嫩時綠色,成熟後黃色或褐黃色;種子長圓形,長約0.5厘米,白色,兩端近急尖。花、果期5~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廣泛種植於溫帶和熱帶地區。

【用途】果實為重要蔬菜;藤、葉可入藥,能消炎、祛痰、鎮痙。

【其他】原產於印度,現廣植於世界溫、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2.甜瓜(圖625)【別名】香瓜【學名】CucumismeloL.

【形態特征】一年生蔓生草本。莖細長,有棱槽,被短剛毛,卷須不分枝。葉柄有短剛毛,長3~7厘米;葉片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各約8~15厘米,先端通常鈍圓,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兩麵有柔毛,下麵沿脈有短剛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簇生,雌花單生;花萼裂片鑽形;花冠黃色,長約2厘米;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雄蕊3枚,圖625?甜瓜藥室S形折曲,藥隔突出;子房長橢圓形,花柱極短,柱頭3個,靠合。果通常卵圓形、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稍有縱溝和各種斑紋,幼時被毛,後變光滑,無刺和疣狀突起;果肉黃色、橙黃色或帶綠色,有香氣和甜味;種子灰白色,扁平,兩端尖。

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果作水果或蔬菜;甜瓜子能清熱、排膿;甜瓜蒂有毒,能催吐。

【其他】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其品種繁多,果實變化大,園藝上可分為數品係,菜瓜、哈密瓜(新疆)、白蘭瓜(甘肅)各屬於不同的變種和品係。

(三)南瓜屬CucurbitaL.

一年生攀緣或蔓生草本,少數為矮生。卷須有分枝。單葉,互生,掌狀分裂。花大,單性,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內;花萼5裂,裂片線形或葉狀,花冠鍾狀,5中裂,黃色;雄蕊3枚,由5枚雄蕊中兩對合生,另一分離;藥室S形盤曲,全部藥室靠合呈圓柱體;子房下位,1室,具3個側膜胎座,胚珠多個;花柱短,柱頭3個,各兩裂。瓠果大,肉質;種子扁平,平滑。

1.南瓜【別名】番瓜、北瓜【學名】Cucurbitamoschata()Duch.exLam.Duch.exPoiret.

【形態特征】一年生蔓生草本。莖長達數米,節處生根,粗壯,有棱溝,被短硬毛。

9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卷須分3~4叉。單葉,互生,葉片心形或寬卵形,5淺裂或有5個角,稍柔軟,長15~30厘米,兩麵密被絨毛,沿邊緣及葉麵上常有白斑,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花單生,雌雄同株;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線形,頂端擴大呈葉狀;花冠鍾狀,黃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皺紋,雄蕊3枚,花藥靠合,藥室規則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顯著葉狀,子房圓形或橢圓形,1室;花柱短,柱頭3個,膨大,兩裂。瓠果,扁球形、壺形、葫蘆形或圓柱形而腰部稍縊細,先端多凹入,後變橙黃色而帶紅色或綠色,表麵有縱溝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狀突起,果柄有棱槽,瓜蒂擴大呈喇叭狀;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灰白色或黃白色,邊緣薄。

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果實作蔬菜;種子含油可食用;種子(南瓜子)和瓜蒂常入藥,能驅蟲、健脾、下乳。

【其他】原產於亞洲南部,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2.西葫蘆【別名】美國南瓜、夏南瓜【學名】CucurbitapepoL.

【形態特征】一年生蔓生或矮生草本。莖粗壯,棱溝深,被短硬毛,卷須分枝。葉質硬,直立,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5~30厘米,明顯3~7裂,裂片頂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銳齒,兩麵有粗糙毛。花單生,雌雄同株,黃色;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筒常向基漸狹呈鍾狀,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擴展,頂端銳尖;雄蕊3枚,花藥靠合;子房卵形,1室;花柱短,柱頭3個,兩裂。瓠果,通常長圓形、橢圓形或圓柱形,綠色、黃白色或橘黃色,果柄有明顯的棱槽,果蒂處變粗或稍擴大,但不呈喇叭狀;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3~1.9厘米,白色或黃白色,邊緣拱起而鈍。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果實為夏日蔬菜;種子油可食,亦可入藥。

【其他】原產於美國,我國各地多在菜園及大田中栽植。

(四)葫蘆屬LagenariaSer.

一年生攀緣草本。卷須兩裂。葉卵形、圓形或心狀卵形,互生;葉柄頂端有2個腺體。

花單性,雌雄同株,葉腋單生,白色;雄花花托漏鬥狀或鍾狀;花萼5裂;花冠5個全裂;雄蕊3枚,花藥常結合呈頭狀,藥室不規則折曲;子房長橢圓形,中間縊細或圓柱形;花柱短,柱頭3個,兩裂,胚珠多個。果實有各種形狀,不開裂,成熟後外殼變硬;種子扁平,白色。

1.葫蘆(圖626)【學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

【形態特征】一年生攀緣草本。莖生軟鑽毛,卷須分兩叉。葉柄頂端有2個腺體;葉9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片心狀卵形或腎圓形,長寬均為10~35厘米,不分裂或稍淺裂,邊緣有小尖齒,兩麵均被柔毛。花白色,單生,花梗長;雄花花托漏鬥狀,長約2厘米;花萼裂片披針形,長3毫米;花冠裂片皺波狀,被柔毛或黏毛,長3~4厘米;雄蕊3枚,藥室不規則折曲;雌花子房中間縊細,密生軟黏毛;花柱粗短,柱頭3個,膨大,兩裂。瓠果大,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圖626?葫蘆大,長數十厘米,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用途】瓠果成熟後,果皮木質而硬,可作各種容器;果皮、種子入藥,能利尿、消腫、散結;種子油可製肥皂。

【其他】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我國各地有栽培。

2.瓠子(圖627)【別名】扁蒲【學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

hispida()var.Thunb.Hara.

【形態特征】本變種子房圓柱形;果粗細勻稱而呈圓柱形,通常或稍呈弧形,長40~60厘米,白色,果肉白色。圖627?瓠子【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嫩時柔軟多汁,作蔬菜食用。

3.瓠瓜(圖628)【學名】Lagenariasiceraria()depressaMolinaStandl.var.

()Ser.Hara.

【形態特征】本變種果實扁球形,直徑約30厘米,果皮厚,木質化。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果皮可製作水瓢或容器。

(五)絲瓜屬LuffaMill.圖628?瓠瓜一年生攀緣草本。卷須分枝。葉掌狀5~7裂。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總狀花序;雌花單生;花萼裂片5個,花冠輻狀,5深裂,黃色;雄蕊3枚,藥室線形,折曲;子房圓柱狀或具棱,花柱圓柱形,柱頭3個,兩裂,胚珠多個。瓠果,9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長圓柱狀,平滑或有棱,嫩時肉質,柔軟,成熟後幹燥,內有發達的網狀纖維,頂端蓋裂;種子多粒,長橢圓形,扁平,黑色。

1.絲瓜(圖629)【別名】水瓜【學名】Luffacylindrica()L.Roem.

【形態特征】一年生攀緣草本。卷須稍被毛,2~4叉。葉三角形、近圓形或寬卵形,通常掌狀5裂,長寬各10~20厘米,裂片常呈三角形,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小鋸齒;葉柄長5~8厘米。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總狀花序,花生於總花梗的頂端;雌花單生;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厘米;圖629?絲瓜花冠黃色,輻狀,直徑5~9厘米,裂片長圓形,長3~5厘米;雄蕊3枚,花初開放時花藥稍靠合,後完全分離,藥室多回折曲;子房長圓柱形,柱頭3個,膨大。果圓柱狀,長20~50厘米,無棱,有縱向淺槽或條紋,嫩時肉質,成熟後幹燥,裏麵有網狀纖維,完全成熟後由頂端開裂;種子黑色,邊緣狹翼狀,長0.8~1.5厘米。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果嫩時作蔬菜;成熟後除去瓜肉剩下的纖維即絲瓜絡,入藥能通經絡、解毒、止痛,又可作洗滌碗碟的器皿。

(六)裂瓜屬SchizopeponMaxim.

一年生攀緣草本。植株被毛,卷須分兩叉。葉具柄,呈寬卵狀心形,具3~7個角或淺裂,邊緣有疏鋸齒。花小,兩性或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或形成短總狀花序;花萼5裂,輻狀,裂片寬披針形;花冠輻狀,5深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3枚,分生,花絲短,花藥近直立;子房卵形,3室,每室有1個胚珠,由室頂倒垂;花柱短,柱頭6~8裂。果卵形,成熟種子。

1.裂瓜(圖630)【學名】SchizopeponbryoniaefoliusMaxim.

【形態特征】一年生攀緣草本。植株稍有毛或無毛。莖細弱,長2~3米,具縱棱;卷須絲狀,分兩叉。葉片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10厘米,寬4~8厘米,通常有3~7個角或淺裂,頂端裂片較長,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整齊的疏鋸齒或小裂片,兩麵疏生短硬毛。花小,兩性,徑約4毫米,單生葉腋或數朵花形成短總狀花序,花梗細長。

圖630?裂瓜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長1毫米,被疣狀小凸起。花冠白9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色或黃白色,5深裂,裂片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具疣狀突起,先端鈍。雄蕊3枚,離生;子房卵球形,3室,每室1個胚珠,很少2個。果寬卵形,長約1厘米,平滑,成熟時由頂部向基部3瓣裂,果瓣內卷,有1~3種子;種子卵形,褐色,扁平。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靈丘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林緣處及灌叢中。

【其他】為野生雜草。

(七)栝樓屬TrichosanthesL.

一年生或多年生攀緣草本。常具塊根。卷須通常2~5分枝。葉全緣或掌狀3~9裂,邊緣微有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同株,白色。雄花的總梗通常腋生成對;一為單花,早落;另一為總狀花序。苞片大或小或缺。雌花單生;花萼長筒狀,5裂,裂片全緣或有鋸齒及撕裂狀;花冠輻狀,5裂幾達基部,裂片邊緣細裂呈流蘇狀。雄蕊5枚,兩對合生,另1枚分離,藥室S形折曲;子房在萼筒基部,1室,花柱線形,頂端3~6裂,側膜胎座3個,具多個平展及半下垂胚珠。果實長橢圓形或狹長線形,平滑;種子多粒,扁平,橢圓形。

1.栝樓(圖631)【別名】瓜樓、瓜蔞【學名】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攀緣草本。塊根肥厚,圓柱狀,灰黃色。莖多分枝,無毛,長達10餘米,有棱槽;卷須2~5分枝。葉輪廓近圓形,長寬約8~15厘米,常掌狀3~7中裂或淺裂,稀為深裂或不裂,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較大的疏齒或缺刻狀,圖631?栝樓表麵散生微硬毛;葉柄長3~7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3~8朵,頂生總梗端,有時具單花,總梗長10~20厘米;雌花單生;苞片倒卵形或寬卵形,長1.5~2厘米,邊緣有齒;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全緣,長約1.5厘米;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倒卵形,頂端和邊緣分裂呈流蘇狀;雄蕊5枚,花絲短,有毛,花藥靠合,藥室S形折曲;雌花子房下位,卵形,花柱3裂。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8~10厘米,直徑5~7厘米,黃褐色,光滑;種子多粒,扁平,長橢圓形,長約1.5厘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200~1?800米處的山坡林下、灌叢及草地中、村旁、田邊。

【用途】根入藥,能生津止渴、排膿消腫;果實、種子、果皮入藥,能寬胸散結、清熱化痰、潤肺、滑腸。

9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八)苦瓜屬MomordicaL.

一年生或多年生攀緣草本。卷須單生或分枝。單葉或為複葉,互生。花雌雄同株或異柱;雄花單生或呈圓錐花序,總梗上顯具一盾形苞片;雌花單生,黃色或有時白色;花冠放射狀或鍾狀,深裂至近基部;雄蕊3枚,離生,藥室S形折曲;子房下位,1室,具3個胎座;柱頭3個,有時兩裂。果長圓形或近球形,常具疣狀突起,不裂或有時成熟後由頂端3瓣裂;種子長圓形。

1.苦瓜(圖632)【別名】涼瓜、癩瓜【學名】MomordicacharantiaL.

【形態特征】一年生攀緣草本。莖被柔毛,卷須不分枝。

葉片輪廓腎形或近圓形,5~7深裂,長寬均約4~12厘米,裂片具齒或再分裂,兩麵微被毛,尤以脈上毛較密。花單生,黃色,雌雄同株;花梗長5~15厘米,中部或近下部生一盾圖632?苦瓜形苞,苞片腎形或圓形,全緣,長寬約5~15毫米;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5深裂,裂片倒卵形,長1.5~2厘米;雄蕊3枚,離生,藥室S形折曲;子房紡錘形,密生疣狀突起;柱頭3個,膨大,兩裂。果紡錘形,長10~20厘米,密生疣狀突起,成熟時黃色並由頂端3瓣裂;種子長圓形,兩端各具3枚小齒,兩麵有雕紋,具肉質紅色假種皮。花、果期6~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有分布。

【用途】果味苦,作蔬菜;根藥用,能清熱解毒。

【其他】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

八十三、桔梗科Campanul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直立或纏繞草本,稀為亞灌木。植株常具乳汁。單葉,互生、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為二歧或單歧的聚傘花序,有時單生、總狀或圓錐狀;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生;花萼4~5裂,裂片常宿存;花冠常為鍾形,有時為唇形,4~5裂;雄蕊4~6枚,與花冠裂片同數,離生或合生;子房下位或半下位,稀為上位,常為4~5室,稀為2~3室,中軸胎座,胚珠多個。果常為蒴果,頂端瓣裂、側麵孔裂或縱縫開裂;有時為漿果。種子小,胚直,具豐富的胚乳。

(一)沙參屬AdenophoraFisch.

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質,呈圓柱形或圓錐形。莖直立或上升。葉大多互生,少數種類的葉為輪生或對生。花序常呈總狀或圓錐狀;具苞片;花萼裂片5個,全緣或具齒;花冠鍾狀、漏鬥狀或幾乎為筒狀,常紫色或藍色,5淺裂,最深裂達至中部;10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雄蕊5枚,離生,花絲下部加寬呈片狀,邊緣密生長絨毛;花盤通常為筒狀,有時為環狀,環繞花柱基部;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個;花柱比花冠短或長,柱頭3裂;裂片狹長而卷曲。

蒴果,在基部3孔裂;種子橢圓狀卵形,具一條狹棱或帶翅的棱。

1.狹葉沙參(圖633)【別名】柳葉沙參、厚葉沙參【學名】Adenophoragmelinii()Spreng.Fisch.

【形態特征】根細長,長可達40厘米,皮灰黑色。

莖單生或數支發自一條莖基上,不分枝,通常無毛,有時有短硬毛,高達80厘米。基生葉多變,淺心形,三角形或菱狀卵形,具粗圓齒;莖生葉多數為條形,圖633?狹葉沙參少為披針形,無柄,全緣或具疏齒,無毛,長4~9厘米,寬2~13毫米。聚傘花序全為單花而組成假總狀花序,或下部的有幾朵花,短而幾乎垂直向上,因而組成很狹窄的圓錐花序,有時甚至單花頂生於主莖上。花萼完全無毛,僅少數有瘤狀突起,筒部倒卵狀矩圓形,裂片條狀披針形,長4~10毫米,寬1.5~2毫米;花冠寬鍾狀,藍色或淡紫色,長16~28毫米,裂片長,多為卵狀三角形,長6~8毫米,少近於正三角形,長僅4毫米;花盤筒狀,長1.3~3.5毫米,被疏毛或無毛;花柱稍短於花冠,極少近等長的。

蒴果橢圓狀,長8~13毫米,直徑4~7毫米。種子橢圓狀,黃棕色,有一條翅狀棱,長1.8毫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靈丘南山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中或灌叢下。

【用途】作藥用,能滋陰生津、清熱涼血。

2.輪葉沙參(圖634)【別名】南沙參、四葉沙參【學名】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

【形態特征】莖高大,可達1.5米,不分枝,無毛,少有毛。莖生葉3~6枚輪生,無柄或有不明顯葉柄,葉片卵圓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14厘米,邊緣有鋸齒,兩麵疏生短柔毛。花序狹圓錐狀,花序分枝(聚傘花序)大多輪生,細長或很短,生數朵花或單花。花萼無毛,筒部倒圓錐狀,裂片鑽狀,長1~2.5(4)毫米,全緣;花冠筒狀細鍾形,口部稍縊縮,藍色、藍紫色,圖634?輪葉沙參長7~11毫米,裂片短,三角形,長2毫米;花盤細管狀,長2~4毫米;花柱長約20毫米。蒴果球狀圓錐形或卵圓狀圓錐形,長5~7毫米,直徑4~5毫米。種子黃棕色,矩圓狀圓錐形,稍扁,有一條棱,並由棱擴展成一條白帶,長1毫米。

10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花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上或林邊。

【用途】作藥用,主治黏性腫瘡、牛皮癬等。

3.展枝沙參(圖635)【學名】AdenophoradivaricataFranch.etSav.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根胡蘿卜形。莖直立,單一,無毛或具疏柔毛;上部花序分枝,基生葉早枯;莖生葉3~4片輪生,菱狀卵形或狹卵形至菱狀圓形,長4~7厘米,寬2~4厘米。

葉邊緣具銳鋸齒。圓錐花序塔形,分枝與花軸成鈍圖635展枝沙參角開展,花序中部以上的分枝互生;花下垂;花萼無毛,裂片5個,披針形,長3~8毫米;花冠藍紫色,鍾狀,5淺裂;雄蕊5枚;花盤圓筒狀,細長,長1.8~2.5毫米;子房下位,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上、草地及草坡中或林邊。

【用途】可作沙參入藥,能清肺化痰。

4.多歧沙參【學名】AdenophorawawreanaZahlbr.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根為胡蘿卜形。莖高達100厘米,被反曲的短柔毛或近無毛。莖生葉互生,具柄;葉為卵形、狹卵形、披針形,長達10厘米,寬達3.5厘米,葉緣具整齊或不整齊的鋸齒,兩麵近無毛或被短硬毛。圓錐花序,多分枝;花萼無毛,裂片5個,條狀鑽形,平展或稍反卷,常具1~2對瘤狀小齒或狹長齒;花冠藍紫色或淡藍紫色,鍾狀,5淺裂,通常無毛;雄蕊5枚,花絲下部加寬,邊緣被柔毛;花盤梯狀或筒狀;花柱伸出或與花冠等長。蒴果,寬橢圓狀,長約8毫米;種子長圓狀,棕黃色,具一條寬棱。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中或林邊。

【用途】根可作南沙參入藥,能清熱養陰、潤肺止咳。

5.秦嶺沙參【學名】AdenophorapetiolataPaxetHoffm.

【形態特征】莖高近80厘米,不分枝,無毛或疏生白色長柔毛。基生葉未見;莖生葉全部具長柄,僅最上端數枚具楔狀短柄,柄長可達8厘米,葉片卵形,最下部的有時為楔狀卵形,頂端短漸尖,少為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突然變窄而下延成一段帶翅的葉柄,10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邊緣具粗鋸齒,上麵疏生短毛,背麵無毛或僅葉脈上有硬毛,長4~10厘米,寬2~5厘米。

花序分枝極短,僅具2~3朵花,甚至單花,因而組成極狹窄的圓錐花序甚至假總狀花序,有時花序分枝較長而上升,組成較寬的圓錐花序,花序軸及花的各部無毛。花萼筒部在花期為倒圓錐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狹三角狀披針形,長4~9毫米,寬1.5~2毫米;花冠鍾狀,藍色、淺藍色或白色,長2~2.7厘米,裂片長,卵狀三角形,長8~11毫米,寬7~9毫米,長大於寬;花盤短筒狀,長1.8~2.1毫米,光滑無毛;花柱與花冠近等長,稍短於或稍伸出花冠。蒴果卵狀橢圓形,長8毫米,直徑約5毫米。種子未熟,長1.5毫米。

花期7~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上、林邊及草坡中。

【用途】作藥用,能養陰清肺、鎮咳祛痰。

6.長柱沙參【別名】林沙參【學名】Adenophorastenanthina()Ledeb.Kitagawa.

【形態特征】莖常數支叢生,高40~120厘米,有時上部有分枝,通常被倒生糙毛。

基生葉心形,邊緣有深刻而不規則的鋸齒;莖生葉從絲條狀到寬橢圓形或卵形,長2~10厘米,寬1~20毫米,全緣或邊緣有疏離的刺狀尖齒,通常兩麵被糙毛。花序無分枝,因而呈假總狀花序或有分枝而集成圓錐花序。花萼無毛,筒部倒卵狀或倒卵狀矩圓形,裂片鑽狀三角形至鑽形,長1.5~5毫米,全緣或偶有小齒;花冠細,近於筒狀或筒狀鍾形,5淺裂,長10~17毫米,直徑5~8毫米,淺藍色、藍色、藍紫色、紫色;雄蕊與花冠近等長;花盤細筒狀,長4~7毫米,完全無毛或有柔毛;花柱長20~22毫米。蒴果橢圓狀,長7~9毫米,直徑3~5毫米。花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灌叢中及沙丘上。

【用途】作藥用,能滋陰潤肺,用於治療肺熱陰虛所致的燥咳、勞嗽咯血、熱病傷津、舌幹口渴、食欲不振等。

7.石沙參【別名】光萼沙參【學名】AdenophorapolyanthaNakai.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根近胡蘿卜形。莖高20~100厘米,無毛或被短毛。

基生葉早枯,心狀腎形;莖生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葉緣具鋸齒;兩麵無毛或被短毛;無柄。花序通常不分枝,總狀,被短毛;花常偏於一側;花萼裂片5個,裂片為狹的三角狀披針形;花冠鍾狀,深藍色或淺藍紫色,5淺裂,喉部稍收縊;雄蕊5枚;花盤筒狀,常被細柔毛。蒴果,卵狀橢圓形,長約8毫米;種子卵狀橢圓形,稍扁,具一10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條帶翅的棱。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地草坡及灌叢中。

【用途】根入藥,有祛痰的功效。

8.沙參【別名】狹長花沙參、杏葉沙參【學名】AdenophorastrictaMiq.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通常單生,不分枝,高可達120厘米。莖生葉互生,偶有近於對生的,無柄,有時下部的葉具帶翅的短柄;葉為卵形、狹卵形至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葉緣具鈍齒或尖鋸齒,稀為全緣。花常僅數朵,集成總狀或單朵頂生,稀為圓錐花序;花萼無毛,筒部長卵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花萼裂片為狹三角狀鑽形至長鑽形,邊緣具1~2對小齒,但也有少數為全緣;花冠多為狹鍾狀或筒狀鍾形,少為鍾狀,紫藍色,長2~3.4厘米;雄蕊5枚,花絲下部加寬,被白色柔毛;花盤筒狀,長1.6~2.8毫米,無毛;花柱短於花冠。

蒴果,橢圓狀卵形;種子橢圓狀,黃棕色,具一條帶狹翅的棱。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及灌叢中。

【用途】可作南沙參入藥,能清熱養陰、潤肺止咳。

9.薺苨【別名】心葉沙參、杏葉菜、老母雞肉【學名】Adenophoratrachelioides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莖高可達120厘米,稍呈“之”字形彎曲,無毛。

葉互生,具柄,葉片為心狀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12厘米,寬2.5~7.5厘米,下部葉的基部為心形,葉緣具不整齊的牙齒,兩麵疏生短毛或近無毛;具長柄。圓錐花序,分枝近平展,無毛;花萼無毛,裂片5個,長圓狀披針形;花冠藍色、藍紫色或白色,鍾狀,5淺裂;雄蕊5枚,花絲下部變寬,密生白色柔毛;花盤圓筒狀,長2~3毫米;花柱與花冠近等長。

蒴果卵狀圓錐形;種子長圓形,稍扁,具一條棱。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及灌叢中。

【用途】根入藥,可治療瘡腫毒、咳嗽等。

10.細葉沙參【別名】紫沙參【學名】AdenophorapaniculataNannf.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粗壯,高可達120厘米,綠色或紫色。基生葉心形,葉緣具不規則鋸齒;莖生葉互生,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全緣或具極少疏齒,10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兩麵疏生短毛或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多分枝;花萼無毛,裂片5個,全緣;花冠筒狀壇形,藍紫色、淡藍紫色或白色,5淺裂,裂片反卷;雄蕊5枚,多少露出花冠,花絲基部加寬,密被柔毛;花盤圓筒狀,花柱明顯伸出花冠。蒴果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7~9毫米;種子橢圓形,棕黃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灌叢中。

【用途】供觀賞。

(二)黨參屬CodonopsisWall.

多年生草本。具乳汁。根粗壯,長圓柱形。莖常纏繞,也有直立的。葉互生、對生或4葉輪生,具柄。花單個頂生或在短枝上腋生;花萼與子房貼生,呈半球形,4~6裂;花冠鍾形,5裂,黃綠色、紫色、白色或藍色;雄蕊5枚,離生,花絲中部以下加寬;子房下位或半下位,3~5室,胚珠多個;柱頭3~5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形。蒴果上部萼片間室背開裂;種子長橢圓形,有時具翅。

1.黨參(圖636)【學名】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質藤本。植株具臭味,具白色乳汁。根錐狀圓柱形,外皮黃褐色至灰棕色。莖細長而多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或對生,卵形或狹卵形,長1~6.5厘米,寬0.5~4厘米,葉緣具波狀齒或全緣。花1~3朵生於分枝頂端;花萼無毛,裂片5個,稀為4個,長圓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花冠淡黃綠色,具汙紫色斑點,寬圖636?黨參鍾形,長約2~2.5厘米,無毛,先端5淺裂,裂片正三角形;雄蕊5枚,花絲中下部略加寬;子房半下位,3室,胚珠多個,柱頭3裂。蒴果,圓錐形,花萼宿存,3瓣裂;種子長圓形,棕褐色,具光澤。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野生或栽培。

【生長環境】生於林邊灌叢及草地中。

【用途】根可入藥,具補脾、益氣、生津的效能。

(三)桔梗屬PlatycodonA.DC.

多年生直立草本。上部分枝,光滑,具圓柱狀的肉質根。葉互生,有時對生或輪生;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緣具銳鋸齒,無托葉。花大,頂生,單一或數個;花萼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呈淺鍾狀,5淺裂,藍紫色;雄蕊5枚,離生,花絲基部加寬;子房下位,5室,胚珠多個;柱頭5裂,裂片線形。蒴果倒卵形,頂端整齊的5瓣裂;種子卵形,具光澤。

10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桔梗(圖637)【別名】鈴當花【學名】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根粗壯,長圓柱形,表皮黃褐色。莖直立,單一或分枝。葉3枚輪生,有時為對生或互生,葉為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1~3厘米,葉緣具尖鋸齒,下麵被白粉。花1~數朵,生於莖和分枝頂端;花萼鍾狀,無毛,裂片5,三角形;花冠藍紫色,淺鍾狀,直徑約3.5厘米,無毛,5淺裂,寬三角形,先端尖,開展;雄蕊5枚,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基部加寬;圖637?桔梗柱頭5裂,裂片線形。蒴果,倒卵形,成熟時頂端5瓣裂;種子卵形,具3棱,黑褐色,具光澤。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坡中或林邊。

【用途】根可入藥,具有祛痰、利咽、排膿的功能;花大而美麗,可作為觀賞植物。

八十四、菊科Compositae草木或灌木,極少為喬木或藤木。植物體有些具乳汁。葉通常互生、對生,稀為輪生,全緣、有齒或分裂,無托片或具假托葉。頭狀花序由多朵無柄小花組成,有時可少至1朵(藍刺頭屬)。花序外圍以總苞,總苞苞片1層、2層至多層,分離或結合;苞片草質或幹膜質,有時具彩色而不凋萎,形成不凋花,苞片頂端具附器或無。花兩性或單性,雌雄同株,少數為異株;萼片常退化呈毛狀的冠毛或鱗片狀、冠狀、刺芒狀或缺;冠毛1至數輪,呈單毛或羽毛狀;花冠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而呈管狀、舌狀、二唇形或假舌狀花;花序中央的花稱盤花,通常為管狀花;位於花序邊緣的花稱邊花,通常為舌狀或假舌狀;在頭狀花序中有同形的小花,即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邊花舌狀,盤花管狀;雄花通常5朵,為聚藥雄蕊,即花藥連合呈花藥管,花絲分離,藥隔突出或否,花藥基部鈍或呈尾狀,藥內向開裂;雌蕊心皮2個,合生呈1室子房;子房下位,內含1個倒生胚珠;花柱單一,柱頭兩裂,裂片呈各種形狀,常棒狀、線形或扁平。果為瘦果,不開裂,內含1種子,子葉2枚,無胚乳。

(一)蒿屬Artemisia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株有苦味、芳香。葉互生,通常分裂。頭狀花序,有同型或異型小花,外圍1層雌花,結實,或缺;中央有少數或多數兩性花,結實或不結實,多數在莖頂或枝端排成穗狀、總狀或圓錐狀。總苞卵形、球形或半球形,總苞片數層,覆瓦狀排列,邊緣通常幹膜質;花托平坦或凸起,有托毛或無托毛;雌花花冠通常細管狀,頂端2~3齒裂;兩性花花冠整齊,先端5齒裂;花藥基部鈍,先端附片鈍或鑽狀;雌花的10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花柱分枝狹線形,先端尖或鈍,兩性花花柱分枝線形,先端截形,呈畫筆狀。瘦果倒卵形或長圓狀卵形,有2~5肋或具條紋,有毛或無毛;無冠狀冠毛。

1.青蒿(圖638)【學名】ArtemisiacarvifoliaHanc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莖直立,有縱溝棱,多分枝,無毛。基部葉及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2回羽狀深裂,裂片長圓狀線形,小裂片線形,先端漸尖,常有短尖齒,兩麵無毛;上部葉小,羽狀淺裂。頭狀花序,多數,半球形,排列呈總狀或圓錐狀,花梗短,苞片線形。總苞片3層,無毛;外層苞片較短,狹長圓形,灰綠色;內層苞片較寬大,頂端圓形,邊緣寬膜質。花托凸起,無折毛。花筒狀,邊花雌性,中央兩性花,圖638?青蒿均結實。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溝和荒地中、林緣處及路旁。

【用途】全草入藥,能解暑、退虛熱。

2.野艾蒿(圖639)【學名】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莖直立,密被短柔毛或近無毛,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下部葉有長柄,2回羽狀分裂,裂片常有齒;中部葉長達8厘米,寬達5厘米,羽狀深裂,裂片1~2對,線狀披針形,或無裂片,先端尖,基部漸狹成短柄,有假托葉,上麵被短柔毛,密生白色腺點,下麵有灰白色密短毛,中脈無毛;上部葉漸小,線形,全緣。頭狀花序,筒狀鍾形,具短梗或近無梗,常下傾,多數在莖頂排列呈狹圓錐狀,苞葉細長。總苞片3~4層,疏被蛛絲狀毛;外層苞片短小,卵形;內層苞片橢圓形,邊緣寬膜質。花紅褐色,外層花雌性。

內層花兩性。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期7~8月,圖639?野艾蒿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穀、草地、灌叢中及路旁。

【用途及理化成分】作藥用,有散寒、祛濕、溫經、止血的作用。

【其他】荒地及路旁雜草。

10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3.艾蒿(圖640)【學名】ArtemisiaargyiLevl.etVant.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具匍枝。莖直立,帶紫褐色,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毛,中部以上或僅上部有開展及斜升的花序枝。葉互生,下部葉花時枯萎;中部葉長6~9厘米,寬4~7厘米,1~2回羽狀深裂至全裂,側裂片2對,常楔形,中裂片又常3裂,裂片邊緣有齒,上麵被蛛絲狀毛,灰綠色,密被白色腺點,下麵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蛛絲狀圖640?艾蒿毛或氈毛;葉基部急狹,或漸狹成短或稍長的柄,或稍擴大而呈假托葉狀;上部葉漸小,3裂或全緣,無柄。頭狀花序,長圓狀鍾形,具短梗或近無梗,下垂,多數在莖頂排列呈緊密而稍擴展的圓錐狀;總苞片4~5層,邊緣膜質,背麵被綿毛。花帶紫紅色,外層花雌性,內層花兩性。花托半球形,無托毛。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荒地、田野中及林緣處。

【用途】葉入藥,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

4.黃花蒿(圖641)【別名】香蒿、臭蒿【學名】ArtemisiaannuaLinn.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莖直立,具縱溝棱,無毛,多分枝。基部葉及莖下部葉花時常枯萎;中部葉卵形,2~3回羽狀全裂,呈櫛齒狀,小裂片長圓狀線形或線形,先端銳尖,全緣或具1~2鋸齒,上麵綠色,下麵淡綠色,兩麵無毛或被微毛,密布腺點;上部葉小,常1~2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球圖641?黃花蒿形,有短梗,下垂,苞葉線形,極多數密集成擴展而呈金字塔形的圓錐狀。總苞無毛,2~3層;外層苞片狹長圓形,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苞片卵形或近圓形,邊緣寬膜質。花筒狀,黃色;邊花雌性,10~20朵;中央花兩性,10~30朵,均結實。花托長圓形,無托毛。瘦果長圓形,無毛。花、果期8~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林緣處、荒地中、路旁及村旁。

【用途】含青蒿素,主治瘧疾;北京地區早春常取其嫩莖葉,浸酒中,酒色青綠,氣味濃香,常稱為茵陳酒。

10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5.白蓮蒿(圖642)【別名】鐵稈蒿【學名】ArtemisiasacrorumLedeb.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株高50~100厘米。莖直立,粗壯,多分枝,基部木質,暗紫紅色,無毛或上部被短柔毛。莖下部葉花時枯萎;中部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10厘米,寬3~6厘米,2回羽狀全裂;側裂片5~10對,長圓形,有齒或羽狀深裂,羽軸有櫛齒狀小裂片;小裂片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寬1~4毫米,先端尖;兩麵初時被蛛絲狀毛,後下麵近無毛而有腺點;葉柄長,有假托葉;上部葉小,羽狀淺裂或有齒,具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近球形或半球窄

形,直徑約3毫米,具短梗,下垂,多數在莖上或枝端排列呈狹或圖642?白蓮蒿稍擴展的圓錐狀;苞葉線形。總苞片3層;外層苞片綠色,卵狀長圓形;內層苞片寬橢圓形,邊緣寬膜質,近無毛。花筒狀,邊花雌性,中央花兩性,均能育。

花托凸起,無托毛。瘦果卵狀長圓形,長1.5毫米,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荒地和草地中及林邊。

【用途】為荒地雜草。

6.茵陳蒿(圖643)【學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或基部木質而呈半灌木狀。

植株高40~100厘米。根紡錘狀,伸長,垂直或斜伸。莖直立,具縱溝棱,有多數直立而開展的分枝。不育枝發達,先端有葉叢;當年生枝黃色或褐黃色,初時被絹狀柔毛,後變無毛。

葉2回羽狀分裂,下部葉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以上的葉長達2~3厘米,裂片細,毛發狀,近無毛,先端微尖;圖643?茵陳蒿上部葉羽狀分裂,3裂或不裂;不育枝葉向上部漸長大,1~2回羽狀全裂,裂片絲狀線形,先端具1~2齒狀裂片,密被絹毛。頭狀花序,卵形,下垂,極多數在莖頂排列呈擴展的圓錐狀;花梗短,苞片絲狀線形;總苞無毛,總苞片3~4層,邊緣膜質,背麵稍綠色。邊緣小花雌性,4~6朵;中央小花兩性,2~5朵;花托凸起,無托毛。

瘦果長圓形,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野中及路旁。

【用途】幼嫩莖葉入藥,能清熱、利濕、退黃,近年來多用其治療黃疸型或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10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7.沙蒿(圖644)【別名】漠蒿【學名】ArtemisiadesertorumSpreng.Syst.Veg.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莖直立,基部粗壯,單一,或2~4個簇生,無毛或被短柔毛,有時帶紫紅色,有分枝;不育枝短而葉著生呈蓮座狀。基生葉與莖下部葉花時生存,長4~6厘米,有長柄;葉片近圓形,長寬約各2~3厘米,羽狀深裂,側裂片2~3對,寬楔形或線狀披針形,裂片上又具不規則的2~4深裂或全裂,小裂片線狀長圓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尖,基部的裂片抱莖,下麵初被薄綿毛,後近無毛;上部葉漸無柄,羽狀深裂、3裂或不裂。頭狀花序,寬卵形或近球形,直徑2.5~3毫米,多數在莖頂排列呈狹圓錐狀;總苞片3~4層,背麵有微毛,圖644?沙蒿邊緣膜質;花筒狀,外層花少數,能育,內層花不育。花托凸起,無托毛。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田野中、山坡及沙丘上。

【用途】為固沙植物。

8.大籽蒿【別名】白蒿【學名】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

【形態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根粗壯。莖直立,具縱溝棱,被白色短柔毛,單生或從基部分枝。下部葉及中部葉有長柄,葉片輪廓寬卵形,2~3回羽狀深裂,裂片寬或狹線形,鈍或漸尖,羽軸具狹翅,上麵灰綠色,疏生柔毛,下麵密被柔毛,兩麵密布腺點;葉柄基部有假托葉;上部葉漸變小,羽狀全裂;最上部葉不裂,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較大,半球形,直徑4~6毫米,下垂,多數在莖頂排列呈寬展的圓錐狀;苞片線形;總苞片3~4層,外層苞片長圓形,有被微柔毛的綠色中脈,內層苞片倒卵形,幹膜質;花托具白色托毛;邊緣花雌性,中央小花兩性,花冠黃色。瘦果長圓狀倒卵形,長1~1.2毫米,褐色,無冠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農田、路旁、荒地中及山坡上。

【用途】全草入藥,能祛風、清熱、利濕。

11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9.冷蒿(圖645)【別名】小白蒿【學名】ArtemisiafrigidaWilld.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細長或粗,木質化,側根多。

莖直立,稀單生,高30~60厘米,稀10~20厘米,基部多少木質化,上部分枝,枝短,稀略長,斜向上,或不分枝。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2~3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小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柄長0.5~2厘米。頭狀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直徑2.5~4毫米;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麵密被短絨毛,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麵近無毛,半膜質或膜質;花序托有白色托毛;雌花8~13朵,花冠狹管狀,花圖645?冷蒿柱伸出花冠外,上部兩叉,叉枝長,叉端尖;兩性花20~30朵,花冠管狀,花藥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兩叉,叉端截形。瘦果長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上端圓。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或固定沙丘上、沙質曠地或草甸中及路旁。

【用途】全草入藥,能止痛、消炎、鎮咳。

10.紊蒿(圖646)【學名】ElachanthemumintricatumLingetY.R.Ling.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自基部多分枝,並形成球形枝叢。莖淡紅色,被稀疏的綿毛。葉無柄,有綿毛,羽狀分裂;基部葉和莖中下部的葉長1~3厘米,裂片7枚,其中4裂片位於葉基部,3裂片位於葉先端,裂片線形,長2~5毫米;莖上部葉5裂、3裂或線形不裂。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列呈疏鬆傘房花序。總苞杯狀半球形,直徑5~6毫米,內含60~100餘個花。總苞片3~4層,內外層近等長或外層稍短,最外麵有綿毛。全部小花花冠淡黃色,頂端裂片短,三角形,外卷。瘦果斜倒卵形,有15~20條細溝紋。

花果期9~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圖646?紊蒿【生長環境】生於山穀中及河灘上。

【用途】可用作牲畜飼料。

11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1.南牡蒿【學名】ArtemisiaeriopodaBunge.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5~70厘米。莖直立,單生或簇生,具縱條棱,綠褐色或帶紫色,基部被密或疏長柔毛,向上漸無毛,上部或從下部起有花序枝。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具長柄,全長5~10厘米,寬2~5厘米,葉片圓形、倒卵形或圓匙形,羽狀全裂或深裂,裂片5~7,寬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又掌狀分裂;全部葉上麵無毛,下麵被微柔毛;上部葉3裂或不裂,裂片線形。頭狀花序,卵形,長2~2.5毫米,直徑1.5~2毫米,無梗或有短梗,極多數在莖頂排成擴展的圓錐狀;苞片線形。總苞片3~4層,無毛,有光澤;外層苞片卵形,背麵綠色,邊緣稍膜質;內層苞片長圓形,邊緣寬膜質。邊花雌性,能育;中央花兩性,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1.2毫米,無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林緣處及山坡上。

【用途】全草入藥,能祛風濕、解毒。

12.蒙古蒿(圖647)【學名】Artemisiamongolica()Fisch.exBess.Nakai.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120厘米。莖直立,常帶紫褐色,多少被柔毛或無毛,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

基生葉花時枯萎;中部葉具短柄,基部半抱莖,有1~2對線狀披針形的假托葉;葉片長6~10厘米,寬4~6厘米,羽狀深裂或2回羽狀深裂;側裂片2~3對,長2~4厘米,寬1~2厘米,兩側具3~5個深裂的小裂片,裂片及小裂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頂裂片又常3裂,上麵近無毛,下麵密圖647?蒙古蒿被蛛絲狀毛;上部葉3裂或不裂。頭狀花序,長圓狀鍾形,長3~5毫米,直徑2~2.5毫米,近無梗,多數在莖頂排列呈狹窄或稍開展的圓錐狀,苞葉線形;總苞片3~4層,被密絨毛,邊緣寬膜質。花紫紅色,外層花雌性,內層花兩性。瘦果長圓形,長約1.5毫米,無毛。花、果期8~9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林緣處及山坡上。

【用途】全草入藥,有溫經、止血、散寒、祛濕等作用。

【其他】為荒地雜草。

13.絲葉蒿【別名】東北絲裂蒿【學名】ArtemisiaadamsiiBess.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或為半灌木狀。主根細長或稍粗;根狀莖稍粗短,莖少數或112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單一,高15~40厘米,暗褐色,基部稍木質,莖上部分枝,枝短。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橢圓形或近圓形,2~3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先端尖或鈍尖,葉柄長0.5~1厘米。

頭狀花序近球形,具短梗,下垂,在分枝上排成短總狀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長橢圓形至長卵形,中層、內層略長,卵圓形或寬卵形;雌花9~12朵,花冠狹圓錐狀,背麵有腺點,花柱線形;兩性花35~45朵。瘦果長橢圓狀倒卵形,稍扁,上端略平。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廣布於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

【生長環境】生於草地及灌叢中。

【用途】可視為草場退化的一種指示植物。

14.蒔蘿蒿【學名】ArtemisiaanethoidesMattf.

【形態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側根多數。莖單生,高30~60厘米,分枝多,具小枝。基生葉與莖下部葉長卵形或卵形,2~4回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近球形,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狹線形的小苞葉;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橢圓形或披針形,內層總苞片長卵形;雌花3~6朵,花冠狹管狀,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兩叉,叉端銳尖;兩性花8~16朵,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基部鈍或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兩叉,叉端截形,叉口與叉端有睫毛。

瘦果倒卵形。花果期6~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原中及河灘地上。

【用途】可作中藥茵陳的代用品。

15.白莎蒿【學名】ArtemisiablepharolepisBge.

【形態特征】一年生草本。根垂直、單一,細。莖單生,高20~60厘米;莖、枝密被灰白色細,短柔毛。莖下部葉與中部葉長卵形或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3~0.8厘米,2回櫛齒狀的羽狀分裂;上部葉與苞片葉櫛齒狀羽狀深裂或淺裂或不分裂,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邊緣具若幹枚櫛齒。頭狀花序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1.5~2毫米;總苞片4~5層,外層總苞片較短小,卵形;雌花2~3朵,花冠狹圓錐形,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兩叉,叉端尖;兩性花3~6朵,不孕育,花冠短管狀或長圓形。瘦果橢圓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或沙灘上、草地中及河岸處。

【用途】作藥用,能消炎散瘀、理氣殺蟲。

113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16.細裂葉蒿【別名】裂葉蒿【學名】ArtemisiatanacetifoliaLinn.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40~80厘米,有長地下莖。莖直立,幼時被蛛絲狀毛,後漸脫毛,有分枝。下部葉長圓形,2回羽狀全裂,側裂片又常有小裂片或齒,兩麵被短伏毛;葉柄長4~10厘米,柄基部有抱莖的小葉片;上部葉小,1~2回羽狀細裂。頭狀花序,半球形,長3~4毫米,直徑4~5毫米,在莖頂排列呈狹圓錐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苞片寬卵形,淡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苞片橢圓形,邊緣寬膜質。花黃色,邊花雌性,中央花兩性。瘦果,卵形,長1.2毫米,無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沙地上及草地中。

【用途】可作為牲畜飼料。

【其他】為山地雜草。

17.黑沙蒿(圖648)【別名】沙蒿【學名】ArtemisiaordosicaKrasch.

【形態特征】小灌木。莖多枚,高50~100厘米。

葉黃綠色,多少半肉質,幹後堅硬;莖下部葉寬卵形或卵形,1~2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基部裂片最長,有時再2~3全裂,小裂片狹線形,葉柄短,基部稍寬大。頭狀花序多數,卵形,直徑1.5~2.5毫米;總苞片3~4層,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麵黃綠色,圖648?黑沙蒿無毛,邊緣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半膜質;雌花10~14朵,花冠狹圓錐狀,簷部具兩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兩叉;兩性花5~7朵,不孕育,基部圓鈍,花柱短,先端圓,棒狀,兩裂,不叉開,退化子房不明顯。瘦果倒卵形,果壁上具細縱紋並有膠質物。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沙丘、沙地上及草地中。

【用途】枝、葉入藥,能消炎、止血、祛風、清熱。

18.牛尾蒿【別名】指葉蒿【學名】ArtemisiadubiaWall.exBess.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80~100厘米。莖直立,基部稍木質,粗壯,下部無毛,中部以上被絹狀短柔毛,上部有分枝。基部葉花時枯萎;中部葉近指狀或羽狀分裂,114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長5~10厘米,寬3~5厘米,基部漸狹成短柄,常有假托葉狀裂片;側裂片1~2對,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5~8毫米,先端長漸尖,全緣,上麵近無毛,下麵密被絹狀柔毛;上部葉3深裂或不裂。頭狀花序,卵形,直徑約2毫米,無梗或有短梗,苞片線形,極多數在莖頂和側枝上密集成擴展的圓錐狀,花序枝呈“之”字形彎曲;總苞黃綠色,有光澤,無毛;總苞片3~4層,外層苞片先端稍尖,背麵綠色,邊緣稍膜質;內層苞片先端鈍圓,邊緣寬膜質。邊花雌性,6~8朵,能育;中央花兩性,2~8朵,不育。花托凸起,無托毛。瘦果倒卵形,長0.6毫米,紫褐色,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闊葉林下或河穀、草甸及灌叢中。

【用途】地上部分入藥,能清熱、解毒、利肺。

19.寬葉山蒿【學名】Artemisiastolonifera()Maxim.Komar.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直徑4~8毫米,側根多;根狀莖橫臥、細長。

莖少數或單生,高50~120厘米。葉厚紙質,葉麵暗綠色;基生葉、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不分裂,邊緣具疏裂齒或疏鋸齒,少呈淺裂或深裂,葉基部漸狹呈短柄,花期上述葉均萎謝。頭狀花序多數,長圓形或寬卵形,直徑3~4毫米;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較短,三角狀卵形,背麵深褐色,中層總苞片倒卵形或長卵形,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匙形,半膜質,背麵近無毛;花序托圓錐形,凸起;雌花10~12朵,花冠狹管狀;兩性花12~15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瘦果秋卵形或橢圓形,略扁。花果期7~11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林下、林緣處、灌叢及草甸中。

【用途】根狀莖,青綠時家畜很少采食,枯黃後綿羊、山羊采食。

(二)紫菀屬AsterL.

多年生草本。葉互生,全緣或具齒。頭狀花序,單生,或在莖頂排列呈傘房狀或圓錐狀;有異形小花,輻射狀,外圍有1~2層雌花,結實;中央有多數兩性花,結實;總苞鍾狀或半球形,總苞片2~3層,通常外層的較短,草質或邊緣膜質;花托平或稍凸起,有小窩孔;雌花花冠舌狀,藍色、藍紫色或白色;兩性花花冠管狀,黃色,上端5裂;花藥基部鈍,頂端披針形;花柱分枝扁平,披針形或三角形。瘦果倒卵形,多少扁平,具邊肋,兩麵有肋或無肋,被柔毛或腺點;冠毛糙毛狀,多數或少數,1~2層。等長或不等長,外層短膜片狀。

1.紫菀(圖649)【學名】AstertataricusL.f.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莖直立,粗壯,有疏粗毛,基部有纖115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維狀殘葉片和不定根。基生葉大形,花時枯萎,長圓形或橢圓狀匙形,長20~30厘米,寬3~10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漸狹,延長成具翅的長葉柄,邊緣具牙齒,兩麵疏生短硬毛;下部葉及中部葉橢圓狀匙形至披針形,長10~20厘米,基部漸狹成短柄,邊緣有鋸齒或近全緣,側脈6~10對;上部葉漸變小,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無柄,全緣。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直徑10~25毫米;總苞片3層,外層漸短,全部或上部草質,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或圓形,邊緣寬膜質,紫紅色;舌狀花藍紫色;管狀花長約6毫米。瘦果倒卵狀圖649?紫菀長圓形,紫褐色,長2.5~3毫米,兩麵各有1條或少有3條脈,有毛;冠毛汙白色或帶紅色。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河穀、草甸、灌叢中。

【用途】根及根莖入藥,能潤肺、化痰、止咳。

2.三褶脈紫菀【別名】雞兒湯、三脈紫菀、馬蘭【學名】AsterageratoidesTurcz.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稍分枝,基部光滑或有毛,有時略帶紅色。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寬卵形,花時枯落;中部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3~7對淺或深鋸齒;上部葉漸小,有淺齒或全緣,全部葉紙質,上麵有短糙毛,下麵有短柔毛或兩麵有短絨毛,下麵沿脈有粗毛,具離基3出脈,側脈3~4對。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直徑1.5~2厘米;總苞鍾狀或半球形,直徑4~10毫米;總苞片3層,線狀長圓形,上部綠色或紫褐色,下部幹膜質;舌狀花紫色、淡紅色或白色,長約1厘米;管狀花黃色。瘦果橢圓形,長2~2.5毫米,有微毛;冠毛淺紅褐色或汙白色,與管狀花近等長。花、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荒地中及路旁。

【用途】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止咳祛痰、利尿、止血。

3.高山紫菀(圖650)[別名]寒菊、山頂菊[學名]Asteralpinu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有叢生的莖圖650?高山紫菀116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和蓮座狀葉叢。莖直立,不分枝,基部宿存枯枝殘葉,莖下部葉密集,葉片呈匙狀或線狀長圓形,葉基漸狹,呈翅狀柄,葉全緣;中部葉長圓披針形,無柄;上部葉狹小;全株的葉均被柔毛,或稍有腺點;葉的中脈及3出脈在下麵稍凸起。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總苞半球形,直徑8~20毫米;總苞片2~3層,等長或外層稍短,邊緣常為紫紅色,長6~8毫米,寬1.5~2.5毫米,被密或疏柔毛。舌狀花35~40朵,舌片紫色、藍色或淺紅色,長8~16毫米,寬2.5毫米。管狀花花冠黃色,長5.5~6毫米,管部長2.5毫米;花柱具附片。冠毛白色。

瘦果長圓形,褐色,基部較狹,被密絹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草原中及沙地上。

【用途】作藥用,可清熱降火、排膿止咳。

(三)蒼術屬AtractylodesDC.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橫走根狀莖。莖直立,有分枝。葉互生,全緣或羽狀分裂,邊緣具毛狀刺齒。頭狀花序,單生枝頂,雌雄異株,全為管狀花,兩性或雌性。總苞鍾形,基部具多數苞片,羽狀分裂;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先端鈍或尖;花托平,具長托毛;小花管狀,5裂,裂片披針形;花絲無毛,分離,花藥基部箭頭狀;兩性花,花柱先端粗壯,密被絨毛。瘦果。圓柱形,基底著生麵平,有毛;冠毛羽毛狀,近等長,基部稍合生。

1.北蒼術【別名】北蒼術、茅術【學名】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根狀莖肥大,呈結節狀。莖直立,疏被柔毛,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葉革質,無柄或下部葉有短柄,倒卵形、長卵形、橢圓形至寬橢圓形,不裂或3~5羽狀淺裂至深裂,先端鈍圓或稍尖,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有具硬刺的牙齒;上部葉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頭狀花序,單生枝端,基部葉狀苞片披針形,與頭狀花序幾等長,羽狀裂片刺狀;總苞杯狀;總苞片7~8層,有微毛,外層長卵形,中層長圓形,內層長圓狀披針形;管狀花白色。瘦果,圓柱形,長約5毫米,密生銀白色柔毛;冠毛汙白色。

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及草地中。

【用途】根狀莖入藥,能燥濕、祛風、健脾、止痛;榨油後的根莖可造酒,渣滓可作肥料或飼料。

2.朝鮮蒼術(圖651)【學名】Atractylodescoreana()NakaiKita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圖651?朝鮮蒼術117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生,高25~50厘米,最下部或基部莖葉花期枯萎,脫落;中下部莖葉橢圓或長橢圓形,或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全部葉質地薄,兩麵同色或近同色,綠色或下麵色淡,無毛,頂端短漸尖或近急尖。苞葉綠色,刺齒狀羽狀深裂。頭狀花序單生莖端或植株有少數單生莖枝頂端。總苞鍾狀或楔鍾狀。總苞片6~7層,外層及最外層卵形;中層橢圓形,長6~7毫米;最內層長倒披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11毫米。小花白色,長約8毫米。瘦果倒卵圓形,長約4毫米,被稠密的順向貼伏的長直毛,有時變稀毛。冠毛剛毛褐色,羽毛狀,長6~7毫米,基部結合成環。花果期7~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灌叢中及林緣處。

【用途】作藥用,具有健脾、燥濕、解鬱等功效。

(四)香青屬AnaphalisDC.

多年生草本。植株被綿毛或腺毛。葉全緣。頭狀花序,常多數排列,呈傘房狀或複傘房狀,近雌雄同株或異株,各有多數同形或異形小花,即外圍有多層雌花而中央有少數兩性不育花,或中央有多層雄花而外圍有少數雌花或無雌花,僅雌花結實。總苞鍾狀或半球狀;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上部常褐色,上部幹膜質,常白色,具1條脈;花托有小窩孔,無托片。雄花花冠管狀,上部鍾狀,有5裂片;花藥基部箭頭形,有細長尾部;花柱兩淺裂;雌花花冠細絲狀,基部稍膨大,上端有2~4細齒;花柱分枝長。瘦果長圓形,冠毛1層,白色,分離,與花冠近等長,分散脫落。

1.鈴鈴香青(圖652)【別名】鈴鈴香、韓氏香青【學名】AnaphalishancockiiMaxim.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0~35厘米。植株被蛛絲狀毛及腺毛。根狀莖細長,有膜質鱗片葉和頂生的蓮座狀葉叢。蓮座狀葉及莖下部葉匙狀或線狀長圓形,長2~10厘米,基部漸狹窄,在莖上下延成具翅的柄或無柄;中部葉及上部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全部葉兩麵被蛛絲狀及頭狀具柄腺毛,邊緣被灰白色蛛絲狀長毛,具離基3出脈。頭狀花序,9~15個密集成複傘房狀;總苞寬圖652?鈴鈴香青鍾狀,長8~10毫米,寬8~10毫米;總苞片外層紅褐色或黑褐色,內層上部白色。雌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雌花,中央有1~6個雄花;雄株頭狀花序全部有雄花。

瘦果長圓形,長約1.5毫米,被密乳頭狀突起。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頂、山坡上及草地中。

【用途】全株芳香,頭狀花序可提取芳香油;常用其做枕墊的填充物,據說香氣可保持數年之久;全草亦可入藥,能清熱解毒、殺蟲。

118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2.香青【學名】AnaphalissinicaHance.

【形態特征】根狀莖細或粗壯,木質,有長達8厘米的細匍枝。莖直立,高20~50厘米。

下部葉在下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倒披針長圓形或線形,長2.5~9厘米,寬0.2~1.5厘米。

蓮座狀葉被密棉毛,頂端鈍或圓形。頭狀花序多個或極多個,呈複傘房狀或多次複傘房狀;花序梗細。總苞鍾狀或近倒圓錐狀,長4~5毫米(稀達6毫米),寬4~6毫米;總苞片6~7層,外層卵圓形,淺褐色,被蛛絲狀毛,長2毫米,內層舌狀長圓形,長約3.5毫米,寬1~1.2毫米,乳白色或汙白色,頂端鈍或圓形;最內層較狹,長橢圓形,有長達2\/3的爪部;雄株的總苞片常較鈍。雌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雌花,中央有1~4個雄花;雄株頭狀花托有狀短毛。花序全部有雄花。花冠長2.8~3毫米。冠毛常較花冠稍長;雄花冠毛上部漸寬扁,有鋸齒。瘦果長0.7~1毫米,被小腺點。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灌叢、草地中及山坡上。

【用途】作藥用,能鎮咳、祛痰、平喘。

(五)牛蒡屬ArctiumL.

二年生草本。根粗壯。葉互生,不分裂。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有多數同型小花,兩性、結實。總苞球形或壺形;總苞片多層,線形或披針形,先端具鉤刺;花托平,有托毛。

小花花冠管狀,5裂;花藥基部箭形,具毛狀尾;花柱分枝細長,基部有簇生的毛或分枝下麵有柔毛。瘦果橢圓形,頂端平截,略呈三棱,具多條肋,無毛,基底著生麵平;冠毛短,糙毛狀,多數,分離而脫落。

1.牛蒡(圖653)【學名】ArctiumlappaL.

【形態特征】二年生草本。株高1~2米。莖粗壯,帶紫色,有微毛,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叢生,莖生葉互生;葉寬卵形或心形,先端鈍,具小尖頭,基部心形,上麵綠色,無毛,下麵密被灰白圖653?牛蒡色絨毛,邊全緣、波狀或有細鋸齒;葉柄長,粗壯,被疏綿毛;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叢生或排成傘房狀,直徑3~4厘米,有梗。總苞球形;總苞片披針形,頂端鉤狀內彎。全為管狀花,淡紫色,頂端5齒裂,裂片狹。瘦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灰褐色;冠毛白色,長約3.5毫米。花、果期6~8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草地中、村旁及路旁。

【用途及理化成分】瘦果入藥,稱牛蒡子,能散風熱、利咽、透疹、消腫解毒;根、莖、葉亦可入藥,有利尿的功效;種子含油18.2%,可作工業用油。

119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六)亞菊屬AjaniaPoljark.

多年生草本、小半灌木。葉互生,羽狀或掌式羽狀分裂,極少不裂的。頭狀花序小,異形,多數或少數花序在枝端或莖頂排列,組成複傘房花序、傘房花序,少有頭狀花序單生。

邊緣雌花少數,2~15個,細管狀或管狀,頂端2~3齒,少有4~5齒裂的。中央兩性花多數,管狀,自中部向上加寬,頂端5齒裂。全部小花結實,黃色,花冠外麵有腺點,少有紅紫色的。

總苞鍾狀或狹圓柱狀;總苞片4~5層,草質,少有硬草質,頂端及邊緣白色或褐色膜質。

花托突起或圓錐狀突起,無托毛。花柱分枝線形,頂端截形,花藥基部鈍,無尾,上部有披針形的尖或鈍附片。瘦果無冠毛,有4~6條脈肋。

1.小花亞菊(圖654)【別名】束傘亞菊【學名】Ajaniaparviflora()Grun.Ling.

【形態特征】小半灌木狀,高7~25厘米。老枝水平伸出,花莖不分枝,僅在枝頂有束傘狀短分枝。中部莖葉全形卵形,長約2.5厘米,寬約2厘米。2回羽狀分裂,第一回側裂片1~2對,第二回為叉裂或3裂。上部和中下部葉3~5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寬0.5~1毫米。頭狀花序少數,5~10個在莖頂排成規則束狀傘房花序,花序直徑1.5~2.5厘米。總苞圓柱狀,直徑2.5~3毫米。總苞片4層,麥稈黃色,圖654?小花亞菊有光澤;外層披針形,長1.5毫米,內中層長橢圓形,長3.5毫米。邊緣雌花4個,花冠與兩性花花冠同形,管狀,長3.5毫米,頂端5深裂,裂片反折,裂片外麵偶染紅色。瘦果長1.5毫米。花果期8~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海拔1?400米處的丘陵地區。

【用途】具有觀賞價值。

(七)頂羽菊屬AcroptilonCass.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葉無柄,葉羽狀分裂或邊緣有鋸齒。頭狀花序同型,含多朵小花,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花序。總苞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

無毛。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與內層圓形、半橢圓形,最內層線狀披針形;全部總苞片頂端有白色膜質半透明的附片。花托有托毛。全部小花兩性,管狀,花冠紅色或紫色。

花藥基部附屬物小。花絲無毛。花柱分枝細長,頂端鈍,花柱中部有毛環。瘦果倒長卵形,壓扁,有不十分明顯的細脈紋,頂端圓形,無果緣,基底著生麵,平或稍見偏斜。冠毛多層,向內層漸長,基部不連合成環,易分散脫落,全部冠毛剛毛毛狀,邊緣短羽毛狀。

120各論·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1.頂羽菊【學名】Acroptilonrepens()L.DC.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根直伸。莖單生。全部莖葉質地稍堅硬,長橢圓形或匙形或線形,長2.5~5厘米,寬0.6~1.2厘米。總苞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直徑0.5~1.5厘米。總苞片約8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卵形或寬倒卵形,包括附屬物長3~11毫米,寬2~6毫米;內層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包括附屬物長約1.3厘米,寬2~3毫米,頂端附屬物小。全部苞片附屬物白色,透明,兩麵被稠密的長直毛。瘦果倒長卵形,淡白色,頂端圓形,無果緣,基底著生麵稍見偏斜。冠毛白色,多層,向內層漸長,長達1.2厘米,全部冠毛剛毛基部不連合成環,不脫落或分散脫落,短羽毛狀。花果期5~9月。

【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生長環境】生於幹燥荒坡上及田野中。

【用途】作藥用,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八)蓍草屬AchilleaL.

多年生草本。植物體具柔毛。葉互生,1~3回羽狀分裂或不分裂而僅有鋸齒。頭狀花序小,密集成傘房狀,有異型小花。總苞半球形、長圓形或卵形;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邊緣幹膜質帶深棕色或黃白色;花托凸起或圓錐狀,有膜質托片;邊花雌性,通常1層,舌狀,舌片白色、粉紅色或淡黃白色,比總苞片短或等長,偶無舌狀花;盤花兩性,多數,花冠管狀5裂,管部收縮,常翅狀壓扁,基部多少擴大而包圍子房頂部。花柱分枝頂端截形,畫筆狀;花藥基部鈍,頂端附片披針形。瘦果小,腹背壓扁,光滑,有骨質翅2枚,無冠狀冠毛。

1.高山蓍(圖655)【別名】鋸草【學名】Achilleaalpina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根狀莖短。莖直立,密生白色長柔毛,僅在花序或上半部有分枝。葉無柄,下部葉花時常凋落;中部葉線狀披針形,篦齒狀羽圖655?高山蓍狀淺裂至深裂,葉軸寬3~8毫米,基部裂片抱莖;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尖銳,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或淺裂,齒端和裂片頂端有軟骨質尖頭,上麵疏生長柔毛,下麵毛較密,有腺點或無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成傘房狀,直徑7~9毫米;總苞鍾狀;總苞片3層,寬披針形,草質,先端鈍,具中肋,邊緣膜質,褐色,疏生長柔毛;托片與總苞片相似。舌狀花7~8,白色,舌片卵圓形,長1.5~2毫米,頂端有3小齒;管狀花白色。瘦果寬倒披針形,長約3毫米,具翅,無冠毛。花、果期7~9月。

121恒山資源植物誌要·下冊HENGSHANZIYUANZHIWUZHIYAO【分布區】大同市、朔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上、溝穀中及林緣處。

【用途】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痛;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

2.一枝蒿【別名】岩蒿【學名】ArtemisiarupestrisL.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常橫臥或斜向上。莖直立或斜向上,高20~50厘米,褐色或紅褐色。葉薄紙質,初時葉兩麵被灰白色短柔毛,後脫落無毛;莖下部與營養枝上葉有短柄,中部葉無柄,葉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2回羽狀全裂,每側具裂片5~7枚。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4~7毫米,下垂或斜展,基部常有羽狀分裂的小苞葉;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長卵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背麵有短柔毛,邊緣膜質,撕裂狀,內層總苞片橢圓形,膜質;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灰白色托毛;雌花1層,8~16朵,花冠近瓶狀或狹圓錐狀,簷部具3~4裂齒,先端分叉略長,叉端鈍尖;兩性花5~6層,30~70朵,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分叉,叉端截形。瘦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常有不對稱的膜質冠狀邊緣。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恒山山脈有分布。